家长课程开课总结 家长课程开课总结(通用4篇)
【导言】此例“家长课程开课总结 家长课程开课总结(通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长课程开课总结【第一篇】
一、校本课程的规划
学校要建立的是校本课程体系,要注意区分体系和课程的区别,体系是一个系统,是多个校本课程相互关联的整体,而不是多个相互独立的课程。一般来说,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需要以下三个阶段。
1.摸索中稳步推进
校本课程毕竟不是必修课,学校应在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同时,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宣传,引导教师开设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同时引导教师深层体会课程建设的原则,杜绝同质化校本课程,杜绝以师为本的授课方式,重过程,轻结果。在这个阶段,要强调课程的量,在推进中对各课程做好分析评价,对于同质化的课程必须积极进行优化,甚至取消。
2.丰富中强化规范
随着学校校本课程的丰富,要积极建立校本课程管理办法,强化教师和学生校本课程的操作规范。要积极开展优秀校本优质课展示活动,在学期末要开展校本课程互评和学生评价,结合教师的课程设计、课堂状况、教材教案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量化,推行精品校本课。与此同时,坚持多元化校本课程原则,保持校本课程建设发展的活力。
3.提升中进行整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学校应强化校本课程分类,提倡多学科整合,坚决杜绝同质化课程。要注意,不要将这个阶段的校本课程建设和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必修课混淆。国家设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而校本课程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多样化状况,强调的是个性培养、特长培养。另外,校本课程还要形成自己学校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
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和流程
要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要有明确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小组。一般来说,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要统筹校本课程建设,有明确的校本课程规划思路。教务主任任副组长,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积极推进者,要坚决贯彻课程规划思路,通盘考虑社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特点,及时召开课程启动会、反馈总结会等,实时监督课程建设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校本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在教研组会上要充分讨论,建立符合学校情况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班主任要做好学生选课的引导工作,要特别注意学生本身个性特长和学生兴趣的情况,千万注意不要搞一刀切、包办学生选课。各部门要明确分工,相互协作。校本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1.申报
由教研组长召开组会,充分讨论校本课程建设思路,抓住工作重心,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填写申报表。申报表中要有课程提出背景、完整的课程内容、授课计划和课程的考核方式等信息。由教研组汇总后统一上报教务处。
2.审核
教务处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审核,并及时、充分地和教研组交流,确定下学期最终的校本课程,并将全校的校本课程进行汇总和分类。
3.选课系统准备
将校本课程的详细内容导入网上选课系统,明确校本课程的学分修习政策、选课对象(如果有多个校区的要分开,尽量避免跨校区选课)、上课时间和地点。在此期间,班主任通知学生查看相应的课程介绍,引导学生做好选课准备。
4.网上选课
在指定时间段开放选课系统,学生选课后,可以锁定选课信息。在第一轮选课结束后,对于开课人数不足的校本课程,教师要进行反思,同时取消该课程,让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进行二次选课。整个网上选课结束后,要形成总课程表,教师课表和学生课表。给教师和班主任提供校本课程学生花名册。
5.授课和结业
教师根据选课系统确定的时间、地点上课。教务处组织督学,对教师的教材、教案、课堂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学期末,选课学生修满国家规定的学时并通过考核的,给予相应的学分。
6.校本课程考核评价
学期末,教师上交总结。教务处组织开展教师网上互评和学生网上评价。结合日常学生反映情况,充分讨论后,评选出星级校本课程,并在下学期进行校本课程展示。对于评价不及格的,教研组和上课教师要拿出整改意见,直至取消该课程。校本课程评价结果要作为校优秀教研组和校优秀教师评选的组成部分。
家长课程开课总结【第二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常规工作求深入,以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求实效为指导,全面加强学校管理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工作思路
以迎接省督导评估和省教学评估工作为中心,以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和学校内涵发展为重点,全力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
教学工作
一、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使教学常规科学化、规范化。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科目,开足课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落实校本课程。
2、加强教学流程的科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学校领导对备课的指导放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坚持单元集体备课的指导。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指导,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率,注重教学反思。
第三,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探索学生作业的多种形式,做到“两个结合,一个体现”即: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体现学生作业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书写性的作业,要求字迹清楚工整,作业本干净整洁。
第四,坚持进行阶段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每学期每学科单元目标检测不少于2次,同时做好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工作。
第五,营造勤奋学习的氛围,形成一种活泼、主动、向上的学习新风尚;建立学习奖励制度,表彰奖励优秀学生,为差生树立榜样,使他们尽快赶上来。
二、教务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
第一,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各类学科的教学进度和执行情况,随堂听课,不打招呼,根据实际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第二,了解各学科课堂、课外作业的数量、质量和批改讲评情况,合理调控学生课业负担。
第三,了解并控制各学科测验考试的次数,分析教学目标达标程度,提出调控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指导意见。
第四,定期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研究改进教学策略。
三、校本工作
1、校本培训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教师教学创新意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继续加强教材培训工作,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单元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a、继续观看视频专家对教材的分析讲座,以逐步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b、每个单元安排一个课例研讨。另外,组织教师观看光盘、听取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讲座,讨论课改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做好培训计划和总结,落实活动过程。
2、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主题“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1)成立教研组——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音体美组。语文组组长:赵月;数学组组长:胡秀丽;综合组组长:潘丽娜;音体美组组长:吕凤萍。
(2)各教研组以落实课标用好教材为基础,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重点,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开展校本教研主题研究。
(3)在教研组内,每两周开展一次校本教研课例研究。倡导“一课两上”式课堂教研。主要流程是:个人钻研教材并备课(个人备课)——针对个人的备课进行具体研讨并确定教案(集体备课,也可以说是课前研讨)——根据确定的教案上课(课堂观察)——针对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进行研讨评析(课后研讨,总结提升)——个人根据大家的讨论评析再次备课(个人备课)——再次针对个人备课进行集体研讨并确定教案(集体备课)——再次上课(课堂观察)——再次针对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进行研讨评析(课后研讨,总结提升)。
使教师们的设计——行动——反思——行动——反思中经历先实践,再反思,再进行理论升华,再实践的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实践智慧。
(4)继续探索多种校本教研形式。利用“磨课”、“同上一节课”、听“推门课”、观看“名师课、人人上一节“亮点课”等校本研修手段,浓化研究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5)教师要善于总结教研成果,在博客中、学校网站、古冶区教育网教育论坛中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科研成果,丰富交流信息,扩展教育教学思维,提升教学素养。
(6)加强管理,落实西欧本研修制度,校长带头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课后研讨后及时进行总结
3、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
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资源,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校本课程内容,制定课程门类和内容,确定目标,加强组织和实施。
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1、组织示范课、研讨会,突显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学校拟定每学期组织学科带头人开展示范课、研讨会。由学科带头人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人的研究选题方向,组织相关教师共同示范及研讨。做到每堂示范课后由授课的学科带头人讲述个人的研究方案和教学构想,并相对完整地表述专题研究心得和教学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做到科学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2、加强校内“点带面”工作,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科带头人专业水平。
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校内。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
3、“压担子”促使学科带头人稳定、持续发展。
学校为学科带头人稳定、持续发展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对学科带头人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公开课及各类检查推举授课等,驱使教师“内动力”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经过3——5年的培养,让部分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师群体的领头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凝聚力;教书育人特色突出、效果显著,并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名牌教师。
五、其它工作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构建健康课堂,使“心语连线”向纵深发展。
2、落实校本课程。
3、9月组织参加河北省综合实践课例、论文、经验总结评比、市语文、品生、品社优秀教案评比、河北省小学科学录像课评比。
4、10月组织参加数学教师优质课评选。
家长课程开课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案 逻辑性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性很强,是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也是学生培养和锻炼自己数学性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课本中往往都是基础性的内容,“加、减、乘、除”这一类内容看起来简单,其实对老师来说,如何能讲好、讲透、讲明白是个难题。于是就有了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往往是课本内容的总结和综合,条理性极强,不仅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同时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导学案对教师的教学有指引作用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习的工具,这里的学习不仅是对于学生,同时也是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往往对课程内容的讲解顺序和方式存在疑虑和困惑,导学案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课本内容,有条理地安排出每一知识点的顺序,引导老师进行讲解。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这门课程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教材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图画,比如在讲加法的时候,课本中的例题往往都是“三只小兔子+两只小兔子”这种形式,内容显得有些杂乱,使得老师对课程内容把握不准,翻来覆去课本中讲的还是同一个内容,对课程内容的条理性产生疑问。然而导学案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是将课本内容进行浓缩后的文字版课堂内容,这样一来,老师更容易抓住课程的重点,梳理出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公式,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老师对课堂内容一定要进行充分地准备,利用导学案,减少图片插画的数量、减少老师在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失误,都会起到一定的提高课堂效率和集中精神的作用。
另外,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进行备课,导学案往往是老师备课最有用的工具,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结合课本,对导学案进行熟悉,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事先想好如何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在导学案中可以标出课程的重点、疑点和难点,有侧重性和针对性地讲解课程内容。总之,导学案是课堂内容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在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导学案,建立起较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以导学案为引导,在课堂中积极创新、随机应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二、导学案对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作用
小学数学由于其逻辑性较强,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心智还未成熟,思维还未经开发,往往不具备梳理和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数学课本由于为了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插画较多,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注意力有可能会集中到插画中的小动物身上,而不在于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本身。然而导学案的设置往往可以改善这一缺点,因其内容的总结归纳性,为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
导学案往往是由课前内容的引入,课堂内容的探究,课后问题与作业三部分组成,即可以理解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三部分。老师在课堂之前往往会布置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预习,如果以课本为预习对象的话,小学生的预习效率往往较低,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也往往不够准确,然而如果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作出相关预习的话,学生的预习效率往往就会高很多。
同时,课堂学习部分,有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讲解速度过快等问题跟不上节奏,落下的课程内容也不知道如何弥补,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基础不牢固等问题。而导学案对知识点的总结往往较为条理,学生在课上可以根据导学案听课,及时课堂中有内容没有听到,课后也可以通过导学案进行自学。课后作业部分的题目设置往往具有阶梯性,即难度由简单到困难不等,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听课内容进行补充,不会的题就翻看前面的课堂学习部分,找一找重点的公式,遇到较难的题目,学生还可以充分开动脑筋,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除此之外,导学案的使用可以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课后布置作业等方式,让小学生能够“照葫芦画瓢”,按照导学案设计出自己认为的知识大纲,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习惯。这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数学这一门学科,往往还可以应用大许多其他学科中,同时,归纳总结的习惯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总之,导学案由于其逻辑性和条理性较强,往往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性思维产生良性的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建立。
三、导学案可以辅助家长监督学生
很多家长都知道有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小学数学是他们日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家长们往往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
然而就目前来说,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数学成绩往往都是干着急,觉得自己摸不清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又觉得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不够中肯,也有的家长开始每晚帮助孩子预习课程,甚至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往往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某个知识点到底应该怎么理解,甚至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否做完了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
家长课程开课总结【第四篇】
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地处乡镇的实验学校,历来重视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培养,已经开设了开心农场、鼓号队、航模队、民乐队等多个兴趣组和社团。为进一步满足每一个学生享受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使课程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而存在、发展,结合《指导意见》中有关要求,学校决定从2015年9月起实施自主体验个性化校本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尝试选课走班的探索实践。为使这一课改尝试稳步科学地推进,学校作了前期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以本校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30份,问卷回收率为%,有效率为%。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形式,从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的理念和认识、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来编制问卷。问卷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校本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单项及多项选择题中设有开放式选项。
二、课程开发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开发校本课程需要解决当前课程的哪些问题?
1. 当前课程的覆盖面不广
对于“你喜欢参加学校兴趣组吗?你是否参加了兴趣组?”这个问题,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的学生喜欢参加兴趣组,但实际参加兴趣组的只占了学生总人数的%。说明当前的兴趣课程门类较少,课时量也过少,导致覆盖面不广,近半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个性化优质教育。
图1 当前学生喜欢参加兴趣组情况
2. 当前课程的内容涉及面较窄
当前学校已开发的兴趣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知识拓展、体艺兴趣拓展)和探究课程。其中拓展课程占总数的%,而探究课程只占了总数的%。在拓展课程中有%的课程属于体艺兴趣课程,例如田径、乒乓球、舞蹈、绘画、书法、鼓号、班级器乐训练等;学科知识拓展占拓展课程的%,例如数学、小记者、阅读、科学实验等。调查表明,兴趣课程内容涉及面较窄,类型也比较单一,缺乏本地的特色,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兴趣组”和“特长班”的水平上,探究类、思维培养类课程比例明显偏低。
3. 当前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访谈中显示,学生普遍对生活技能、科学探究、思维培养、艺术熏陶等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这说明现行的某些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二) 开发校本课程,教师的观念能很快转变吗?能较快适应吗?
1. 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有待加强
对于“你觉得校本课程是什么样的课?”这个问题,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显示(见图2),%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改编、选编和拓编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活动课与兴趣课,只有%的教师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上,%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只有%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可有可无。对于“校本课程由谁来开发比较合适?”这一问题,25%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可以由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师认为由教研组集体开发比较好,%的教师觉得应该让学校指定专门人员去开发,还有5%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应该由专家开发。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教师虽然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对开发的主体存在着差异,但大多能意识到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认识有待加强。
2. 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时间、精力将会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缺少专家指导等困难。其中%的教师认为是自己缺乏课程开发的水平和技能,缺少相应的培训;%的教师觉得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到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进度;%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关的资料;%的教师则认为课程开发的硬件设施和经费至关重要。还有少部分教师对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估计不足,导致课程开发不能深入进行。这说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欠佳,停留于请专家来校作课程开发培训或研发编写教材,自己则简单执行的误区中。
图3 校本课程开发的困难
(三)校本课程应该如何开展实施?
在问卷设计时,我们对部分已有校本课程的指导教师进行访谈、调研。访谈结果表明,66%的课程正在建设相应的管理制度;目前还没有课程开发计划和管理制度的课程占了总课程的13%;只有21%的学科有相对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目前至少有79%课程还没有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这说明目前还处于随意的、不系统的课程开发管理阶段,缺乏整体规划,系统性不强,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开发管理机制。
(四)如何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
访谈结果表明当前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主要以一线教师为主,以学生之间互评为辅,两项比例分别为%和%,其余为“专家”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
在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上,“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分别为%和%。这说明目前对校本课程评价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上,缺少对校本课程本身的总体评价。
在开展课程评价过程中,超过80%的教师认为缺少可操作的评价模式和理论支撑,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缺乏专家的指导。这说明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难点。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关注学生需求,引进“自主选课平台”,科学地设置校本课程
针对当前课程开展的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定位是:以生为本,对学生负责,为学生服务。因此,在校本课程设置时我们注重课程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有趣有效的体验中学习;注重课程的启发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创新;注重课程的特色性和针对性,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情况来因材施教;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确定了“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校本课程理念,并将课程划分为六个综合素质课程模块:A. 多彩艺术课程:含合唱、器乐、书法、美术、国画、舞蹈、古筝、陶瓷等。B. 活力运动课程:含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竞走俱乐部、阳光测向等。C. 生活技能课程:含美食制作、发饰DIY、十字绣、编织等。D. 科学探究课程:含科学实验、科学创新、航模箭模、科学小巧手等。E. 经典朗读课程:含三字经、儿童诗、英语朗诵、美文欣赏等。F. 思维素养课程:含翻转数学、数独游戏、思维训练、程序设计等。
我们将校本拓展课程集中安排于每周四下午,每个学生在半天内完成两个时段两个自选项目的学习。
在新的校本课程设置中,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以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学校引进“自主选课平台”系统,设定课程参与人数上限,创设公平选择机会。采用“走班”模式,一、二年级在年段内跨班级组班,三、四、五年级跨年段组班,六年级以原班为单位开展语数学科拓展活动。
在师资配备上,鼓励本校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第二课程。如黄露旦老师曾在浙江省无线电测向比赛中获得佳绩,根据她的特长,学校鼓励其开设《阳光测向》校本课程。同时,结合“除了学校的老师,你还想让谁来上你喜欢的课?”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聘请、邀请学校职工、社会人士和家长义工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期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协调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学校特色课程群。
(二)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师培训和教研力度,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性的实践,而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定位从“甄别人才”转向了“人人成才”,从“把一个班当一个人教”转向了“把一个人当一个班教”,从“补短式”的教育转向了“扬长式”的教育。如果教师未能转变教育观念,有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教育折腾”。
传统的学校课程中教师只需扮演执行者的角色,按照预定的课程计划进行教学。而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师推到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起课程编制者、组织者、评价者等多重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意识与科研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和教研力度,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使校本课程真正区别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成为学校自己的特色课程。
(三)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引领校本课程规范发展
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沿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发展,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的质量和水平得以保障的重要基础。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委员会下设项目开发小组、项目审核小组及项目监理小组。教导处作为落实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行政机构,负责任务与意见的传达,如教师的选定落实,教学活动的检查、反馈和评估等。学校还尝试着制定相关制度:校本课程的申报与遴选制度、校本课程质量评价制度、学生选课制度、奖励与惩处制度、专用教室使用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以期从管理和制度层面引领校本课程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