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与问题调研报告范例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与问题调研报告范例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与问题调研报告1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的讲话既为我们强化青少年德育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们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了遵循、阐明了路径。
一、拓宽主阵地,强化教学引领
《义务教育法》第36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宏大、目标远大,单纯依靠固定形式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内容繁杂、方法单一,教学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将德育穿插在所有课程教学中。例如。小学语文课程承担着传承祖国语言文化的功能,目标之一就是“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理应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课程的灵魂。因此,努力实现语文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一体化,有效地将德育渗透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显得尤为必要。
(一)讲透教材内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有许多优秀的德育内容,其范畴包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热爱自然和关心社会的教育、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教育等。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与学生的实际教学状况相融合,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作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承担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重任务。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时,教师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来以声传情,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依据文本,圈画重点,进行讨论,品读出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是什么关系。最后,在《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声中,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新时代的中国少年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少年该怎么做,深挖教材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可以起到积极的育人效果。
(二)用好识字环节。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目前,北京地区小学中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专门的集中识字课文和“识字加油站”,而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突出汉字的表意性,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使识字教学的目的在认字、写字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牢牢抓住了立德树人的总要求。[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象形识字、会意字识字、字族识字、字理识字等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字形、字义的同时,充分感知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国精神的力量。
比如,教学会意字“奋”字时,要先用图片展示该字的金文及繁体隶书写法,让学生对“奋”的繁体字有个基本的概念。“”,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像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2]。鸟类上下扇动或者举压翅膀的时候,推动空气,利用反作用原理向上向前飞行。如果鸟不持续地、努力地振翅,就不会持续向上向前飞行,就到不了目的地。这就是“奋”的本义。这样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通过汉字起源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了解汉字所承载的精神和时代意义等,进而培养学生努力向上、勇往向前的奋斗拼搏精神。
(三)针对阅读延伸。“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出字里行间的道理进而使自己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它是贯穿中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更是每个学生学习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和德育教学以及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中,在对基本教材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教师还会给学生推荐读的内容、读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如何理解、如何思考,让他们更好地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主题、感悟精神力量,进而达到“以书明志、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课教学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红岩》,建议学生在基本阅读的基础上,模拟小说里面的场景和对话,感受主人公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革命先烈高尚品质,感受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白鹅》课教学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丰子恺全集》,让学生在阅读时,重点思考体会文章里阐述问题的角度,感受童心童趣,感悟同情心、爱心,在此基础上,以一定的形式表达所感所悟。阅读有很强的代入感,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能让学生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所塑造人物的内心,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思想受到启迪,达到育人目的。
(四)灵活习作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文如其人”,1篇篇习作就如同一面面镜子,可以照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内心世界,也可以反映出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看法和态度。因此,学生习作也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习作过程中,教师不仅教学生“作文”,更会教学生“做人”,有效引导学生分清黑白、辨别是非、弄清好坏,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利益观等。
例如,在开展“身边的榜样”主题写作时,教师会先给学生播放《雷锋的故事》视频,给学生画一个榜样的画像,让学生领悟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甘于平凡的“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让他们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知道身边的学习榜样,知道笔下描述榜样的形象。在习作之后,教师还充分利用讲评的时机,和学生一起分析榜样精神的内涵,告诉他们榜样的力量,告诉他们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所经历的一点一滴中,告诉他们学习榜样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告诉他们学习榜样还要去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协同教管育,注重环境熏陶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具有管理和教育两大职责。管理和教育是育人的基本手段和基本途径,它们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似“一体两面”,“教育离不开管理,管理中寓有教育”。将德育内容贯穿整个小学教学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全方位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塑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提升学生品德素养。
(一)在班级文化中培育。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至关重要。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事实证明,它们在育人中可以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精心营造“硬环境”良好氛围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将班级团体目标张贴在班级展板上、设置梦想展示区、成立班级读书角、展示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美术作品等方式来凸显班级理念、彰显班级追求,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说话,让班级的每一种风尚都在引领、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积极进取。
在匠心打造“软环境”,培塑班级文化过程中,一要通过建立“值日班长”制度、设置“花草养护员”、明确“今日我帮厨”职责、发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倡议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平等互助、服务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主动融入班级建设、敢于提出意见、乐于奉献付出,形成“温暖团结”的良好班风。二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制度的相关要求,从学生需求出发,合理制定班级管理方案、培养优秀班干部团队,在管理过程中,既不全权包办代替,也不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对团队进行教育引导,实行传帮带,及时进行讲评,做到用心管理班级、用制度规范学生言行,以期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家校合作中共育曾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充分表明,家庭在学生德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必要性。教师要始终坚持家校共育,让教师和家长始终做到齐心协力、同频共振,随着一系列家校活动的开展,家校更加凝心聚力,学生好风借力,扶摇直上,让班级逐渐形成了“博”———学识渊博、“雅”———行为端正的“博•雅”之风,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有力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在与家长及时联系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一要依托家委会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结合教育需求,定期“招募信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聚合优势教育资源,家委会先后开展“遇到危险,你该怎么办?”“讲卫生,保健康”“我的航天梦”等知识讲座,组织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品读经典”“新时代好少年”讲述身边的美德故事等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宽了教育渠道。二要充分应用“家长沙龙”载体。以“解决家长真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问题,并把一些新的问题增加到班级研究课题当中,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解决困惑。多年来先后研究解决了“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如何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并及时转化”“怎样使孩子不再沉迷网络游戏”等30余个困扰家长的问题,深受家长欢迎。在“家长沙龙”的带动下,家长不仅非常配合教师工作,而且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各项工作中,很多家长毛遂自荐担任班级志愿者,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民主管理中,积极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三)在日常管理中疏导。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小学阶段这个人生成长的打基础阶段,学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曾有一位家长表示孩子对农村来的哥哥歧视嫌弃。家长对孩子娇纵无礼的举动无计可施,焦虑万分。这件事引发我们深深思考,孩子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接纳,将来怎能期待他从事为千百万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事业呢?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系列班队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活动中感受共同提高的喜悦,在互换玩具、互看图书中感受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为低年级同学打扫卫生中感受助人的成就等,学生们渐渐地养成了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敢于吃苦勇攀高峰、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
(四)在行为规范中正身。“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有正确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群。曾深刻指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教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教师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式一样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规范的言行举止将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德育手段。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工作职责决定了必须做“经师”和“人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为此,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把党性深深扎根于思想,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不仅站得住,还能站得稳,努力“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自律,严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公正,用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将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德育理论知识既能走上课堂,传导正确的价值观,也能在生活中找到实践的落脚点。
三、弘扬主旋律,帮助自我成长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曾指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德育课程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活动。”只有将课中所学所得所感所悟,真正转变为课后所用、所做、所行、所为,才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识,真正转化为学生实际行动和内心认同。教师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无异于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当将德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推进,将德育拓展到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中,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于德育的理解。
(一)精心设计组织专题班会。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它常见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它可以以学生共同关心、产生疑惑的难题、就班级中集体产生的问题、就社会中的热点敏感话题为主题,可以通过主题报告会、演讲和竞赛、座谈和辩论等形式展开,多样的主题和灵活的形式,决定了学生在主题班会上可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也就决定了主题班会不是纯粹说教式的,而是探讨交流式的;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式的,而是与时俱进紧贴时代的;不是盲目应付的,而是有针对性选择的。主题班会开展的过程,就是教师德育引导、疏导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就是学生德育素质提高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知识性、针对性和教育性。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点亮星星之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体验日”“我该如何当好班级主人”等主题班会。在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走到幕后,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我提高,学生在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也使学生心中的一个个疑惑被解开,使班集体中的一个个问题被解决,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班集体建设取得了进步。
(二)充分利用重大主题活动。教育的本质,就是用心灵触碰心灵。而活动就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动作的总和,人的心理、意识可以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以活动的形式把德育的精神诠释出来,就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用心接受德育,如此,才能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灵魂上得到升华,把贯彻落实好德育的内容变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自觉。这些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参加“致敬英雄,缅怀先烈,众志成城,筑梦中华———中小学生清明节祭英烈”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进行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健康节亲子运动会”,培养学生的团结拼搏意识,进行自强自立教育;开展“今天我是升旗手”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革命文化和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开展“走进故宫,走进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展示才华、放飞梦想的同时,也给学生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德育课,使德育的内涵得到了全面诠释,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提升。
(三)积极动员参加社会实践。如果说开展主题班会是培养德育认同,参加主题活动是加强德育认同,那么投入主题实践就是践行德育认同。小学德育不能止于课堂,不能只在学校,品德教学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再认识,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生活的浸润和实践的历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强化德育知识的转化应用,增强德育的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做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在学生体验农耕生活时,我们会给学生交流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释放“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至上正能量。
在学生参加植树时,我们会向学生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让学生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参与“博爱在京城”等校内捐款捐物活动中,我们会协同家委会同步开展“素心向暖,光明同行”爱心义卖活动,筹得的14769元善款,一部分用于资助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瓦厂乡中心完小的两名女童,完成小学和初中的学业;余下钱款,携手云南省“爱心小站”,为有181名学生的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安吉完小捐建了一间图书室,并且家长、师生共同约定,即使在这届家委会解散后,也一定要定期举行捐书活动,为图书馆及时补充优秀图书,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壮大。活动的组织,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激情、坚定了理想信念,体现了“教育根植于爱”的教育理念。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与问题调研报告怎么写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调研报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与问题调研报告2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座谈会讲话内容,充分认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和价值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地位。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国家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地位极其重要。
(二)充分认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价值。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对中小学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反映在学生的理想信念上,反映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反映在学生的道德判断上,反映在学生的审美认识上,反映在学生理性思维上,反映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其它学科不可替代。
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
为了切实落实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的课程地位和价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主渠道作用,配齐师资,开足课时,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实施教学改革,提高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使广大中小学学生爱学、会学、学好。
(一)强化育人功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避免单纯的知识教育,强化育人功能,将育人功能寓于知识建构之中,寓于正确选材之中,寓于情境案例中,寓于故事情节中,寓于评价点评中,寓于正确观点结论中,寓于信仰信念的形成之中,引导广大中小学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强化文化功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坚持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强化文化功能。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思政课中,将时政要闻和地方特色教材融入到思政课中,丰富思政课的内容,提升其感染力。
(三)强化实践功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强化实践功能。将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围绕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恰当运用信息手段,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于课堂,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鲜活力。
三、切实提高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素质,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按照新时代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培训和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德才兼备的政治教师队伍,切实承担起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具备育人能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学科教师,更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导师。为此,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既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又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既要具备科学严谨的教学能力,又要具备有声有色的育人能力,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放在重要地位,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学校育人工作中来。
(二)具备学习能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新时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不断强化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理论,提高备课质量,提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落实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高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的能力,更要学习政治理论,从学习中汲取和丰富自身政治素养,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课校本教研制度,定期研究思想政治课,观摩思想政治课,宣传和推广思想政治示范课。
(三)具备指导能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既要具备课堂教学的能力,又要具备培养学生正确理想信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还要具备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树立理想,实现人生成长的净化与升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引领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与德育、美育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与问题调研报告3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省委书记张庆伟在我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部署,落实(黑教工委函201928号)《关于开展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根据***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张庆伟在我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部署,根据“黑教工委函201928号”文件;由中心校党委直接领导,主要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导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导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推门听课(含公开课)每学期人均4次以上,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导处领导经常与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及时解决有关思政课程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重视思政课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将思政课优秀青年教师列入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学校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3人,其中30-40岁的年轻专任教师2人,50岁以上专任教师1人,学历:1人本科,2人专科,负责学校1至6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3位教师致力于探索特色鲜明的思政课教育模式。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学科德育提纲的撰写,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3年级的《道德与法制》,4至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2门思政课;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学校思政理课以教研促教学,加强教学研究,重点加强对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的研究,加强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和德育提纲的研究。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从思政课师资培养、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改革到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自发到我镇敬老院献爱心、关爱老人,回报社会。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六、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师资队伍力量不足。我校有教学班25个,仅3名专任思政课教师,虽说按课时,师资可以,但难免一人教跨段思政课出现的弊端。
2.教师自身对思政课的认识不足。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思政课的意义,违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3.教师任务重,科研能力弱。教师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从事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是那些专门研究人员,而从事教育实践的则是第一线的教师。
4.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的认识不足。受到一贯思维的影响,认为思政课是“小科”,不予以重视。
5.学校对于思政课等科任教师的奖评激励机制建设不足。
七、思政课建设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改进和提高:
1.与上级提出申请,引进高素质教师,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
2.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转变观念,提升学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意义和目的。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自觉性;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和能力,掌握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多沟通交流,巩固科研成果。
4.学校应健全并制定合理的考评激励制度,提高思政课等学科在学校的地位,对思政课等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与问题调研报告4
半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我感悟到,思想政治确实是我们一生都不能丢的,我需要进一步学习。在老师把我们的课后实践学习材料发下来后,我们就开始准备,组队,讨论实践方向;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确定做关于08届农学院90后女生的恋爱观的实践学习;实践方向确定后,我们小组开始收集材料,编制问题,制作问卷调查表;然后我们在农学院女生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我在调查以及分析问卷中有如下情况:
同学们积极配合,在问卷过程中我们不小心丢失了一份,因此有效问卷为45份。
现我对我们问卷的部分问题作分析。
第二题:你有无恋爱经历?其中有24人曾经有恋爱经历,有一小部分还恋爱了多次;对于恋爱,大家都很看得开,表现出大家心理较为成熟。
第三题:当看到别人有男朋友时,你也想交吗?绝大多数有点想,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女生需要我们大家呵护。当然这与恋爱校园环境有关。
第四题:假如在你渴望爱情时,刚好有位从未受你关注的人追求你,你会?有26人作出了“先不理睬,观察一段时间”,说明我们农学院的女生都比较理智。她们多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
第八题:你心中最喜欢的异性类型是(限选两个):得出如下结果:
正文:活动内容,基本情况:
经验体会
理性思考
问题和建议
从相关数据发现:我们农学院90后大一女生比较实在,有自己的主张。
第九题:假如你爱上一个异性,你会?其中有7人敢于表白自己的感情,占总样的17%,可以得知:我们女生趋于开放,不太压抑自己的感情,这从心理来说这是一种叫好的现象,她们会为自己减轻心理压力。
第十题:如果失恋了,对你意味着什么?大多数选择认真学习。这也是非常好的事。
简答题:“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的问题。她们也表现得较为坦然,同时她们也注意到了结婚需要一定的基础。
最后,我得一个较为全面的结论,这也是我们这次实践的总体结论:
对于我院90后来说,大学恋爱是很为正常的。她们的恋爱观更独立、更自我,自控能力很强,不易受周围的人和事打扰,见多识广的她们更专注倾听心灵的声音,她们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她们的恋爱观念方面(所能接受的亲密行为,恋爱可能带来的影响,恋爱对象的类型,表达方式以及失恋):较为开放,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易接受一般的亲热方式;同时她们注重学习,爱情可以服从学业、促进学习。她们在大学校园空闲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中需要他人的关怀与照顾。对于失恋会有一定的痛苦,但痛苦之后还是能更好的自我调节,尽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恋爱心理方面(恋爱的动机,失恋等):她们爱情心理稳定,较为成熟;爱情心理承受较强,有自己的主张。但还是缺少恋爱方面的相关知识。
最后,对于这次问卷调查以及分析得到的结论,我提出如下建议:
1、我院女生应该端正恋爱态度,明确什么是真正的恋爱;
2、摆正爱情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
3、学院要加强爱情法制教育,积极关心我们90后女生的成长。
从这次调查中,我学会了很多,如何独立做事以及团队怎样合作,ppt制作过程中我也学会了相关方面的知识。
小组总结: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了调查问卷46张,收回有效问卷45张。大多数同学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做了认真的回答。下面就此次调查的细节做一下报告。
这次调查所用的问卷由十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组成,问题覆盖到08届农学院90后新一代女生的思想观念和恋爱心理方面的大部分。
调查结果表明:我院90后女生的恋爱观更独立、更自我,自控能力很强,不易受周围的人和事打扰,见多识广的她们更专注倾听心灵的声音,她们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
首先,我们从90后恋爱观念方面(所能接受的亲密行为,恋爱可能带来的影响,恋爱对象的类型,表达方式以及失恋)调查得知:90后的女生爱情观较为开放,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易接受一般的亲热方式;同时她们也注重学习,如果拥有爱情也希望爱情可以服从学业、促进学习。她们在大学校园空闲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中也需要他人的关怀与照顾。对于失恋有一定的痛苦,但痛苦之后还是能更好的自我调节,尽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然后,我们在90后恋爱心理方面(恋爱的动机,失恋等)调查发现:爱情心理稳定,爱情心理承受较强,有自己的主张。
最后,我们从简答题分析可知:对于90后来说,大学恋爱是很为正常的,但对要结婚之事,她们也表现得较为坦然,同时她们也注意到了结婚需要一定的基础。
结论:我院90后女生心智较为成熟,没有被“缺少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恋爱表象所误导,更独立自主,较为现实,但还是缺少恋爱方面的知识。
建议: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总结对90后女生的建议是:
1、端正恋爱态度,明确什么是真正的恋爱;
2、摆正爱情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
3、加强爱情法制教育。
学生自我鉴定:
学习态度积极,做事认真,生活态度明确。在这次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很好的团队精神,能组织同学参加课后实践。在这次实践中能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