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汇集15篇】

骏马发表时间 3612175

乡村治理工作持续推进,政策落实显著,村民参与积极,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稳定,发展潜力增大,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以下小编整理的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1

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乡镇综合文化站。六安市目前共有1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一级站14个,二级站55个,三级站63个,每个站每年免费开放经费5万元。综合文化站面积300-500平方米不等,一般为一栋独立楼房,多为20xx年左右建设,中央、省投入40万元,部分地方政府有配套资金。乡镇综合文化站一般编制不少于2人,内设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排练室、培训教室等功能室,主要承担乡镇级文化功能发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

2、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截止6月份,六安市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92个,建成率为88%。六安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追溯到20xx年,分为三个阶段。20xx-20xx年,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从我市金寨县南溪镇发源。南溪镇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利用旧祠堂进行改造,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标准高标准建设农民文化乐园,以后省委宣传部在全省推广。3年间,六安市共建设农民文化乐园169个。20xx-20xx年,中宣部在全国国贫县推进“百县万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按“七个一”标准,中央、省、地方平均每个点筹措30万元左右资金,共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21个。20xx年以来,省厅明确提出要加快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到20xx年末各地要达到所有行政村70%覆盖率,到20xx年末实现95%建设覆盖率。目前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主要以“八个有为标准”,即:有文化活动广场、有文化活动室、有宣传栏、有图书、有文体器材、有数字文化服务、有文化活动队伍、有特色文化活动。

二、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一是对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服务效能督查。20xx年以来,各级政府逐步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的关注。20xx年8月-11月,市文旅局对全市所有综合文化站进行了全覆盖摸底暗访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定期进行文化站长培训。文化站长是文化站工作的灵魂。从20xx年开始,市县两级每年都举办文化站站长、业务骨干培训班,提升文化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2、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自20xx年8月以来,我市建立“三项机制”、发挥“四个作用”,积极推进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建设试点提升服务效能,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原则,突出业务技能、兼顾知识结构,特别注重选聘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等,全市共招聘185名文化协管员和47名文物保护员。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月薪1000元左右,做到公共文化设施“有人办事”和文物保护单位“有人保护”问题,增强基层服务活力。

3、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20xx年按照“爱农村、有特长、会组织、人品好”的要求,全市共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482人,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有效的壮大了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力量。选拔“村级文化带头人”,是在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有益探索。

4、扶持文艺团队,培养人才队伍。出台《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对于促进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市委宣传部每年拿出资金,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分成一、二、三三个等级,分别给予5万、3万、1万元物质奖励和相应的精神奖励,促进了全市群众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可持续发展。20xx年共计投入万元,扶持乡村(社区)群众文艺表演团队63支,奖励群众文艺表演团队领头人28人,激活基层文艺力量。

三、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农村广泛开展“美丽乡村行文化乐万家”活动。一是到新建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送戏演出。20xx年—20xx年,在全市121个新建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送一场演出。演出包括地方戏、曲艺、歌舞、器乐、杂技和农民文化乐园题材新创节目等,适当穿插当地相关创作表演节目或特色节目,每场时长90分钟左右。每场演出按照1场5000元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二是“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民生工程。近年来,六安市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民生工程。每年通过县级政府招投标,每场次按不超过4400元标准,在所有行政村每年演出一场戏曲演出,20xx年六安市共计演出1869场,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各级政府围绕中心工作、节庆日自主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这类活动主要依靠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包含乡村春晚、节庆活动、广场舞大赛等形式,20xx年全年全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传统节日、建党、建军等主题开展活动共计500余场次。

四、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建立情况。

早在20xx年8月,市文旅局就下发了《关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与评价反馈机制的通知》,在我市初步布局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与评价反馈机制。近年来,各级文化馆(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开设服务专线、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了解群众需求,根据群众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做到了文化活动开展有的放矢。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总体不足。二是文化投入经费短缺。虽然近年来各级不断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但文化领域的支出的速度还是明显赶不上财政增长,县、乡、村三级普遍存在文化经费紧张的状况;三是人才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文化人才不足,乡镇文化站站长岁数偏大,后备人才缺乏等。同时,乡镇文化站存在文化站人员管理问题。由于实际工作中各个乡镇文化站的人员都直接归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个别乡镇文化站人员被抽调去做中心工作,影响了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不能保证他们一心一意的干文化工作。四是活动质量不高。由于资金、人才、设施等因素限制,文化活动总体水平不高。

六、下步打算

一是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县区政府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实现公共文化事业支出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同步。争取多下拨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并且要不断提高额度。

三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为主体,辅以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村级文化带头人、文化志愿者等各级各类文化人才,保证专职专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文化人才队伍引领作用。

四是提高活动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活动质量,以满足群众需要、满足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满足乡村振兴需要为前提,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2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乡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安排部署

1、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要求,我乡制定了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意见,成立了xx乡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乡长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全乡城乡治理标准化的组织实施,指导全乡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

2、层层压实责任。县里召开部署会后,乡执法队和环卫组立即就xx线沿线环境卫生进行了调度,提出了工作要求。我乡组织召开了乡机关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会议,就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相关工作标准及要求,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明确,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近期,我乡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就城乡治理标准化有关工作再次进行部署,就近期工作开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研究。

3、工作推动有序。xx乡重点对新场市高速路口至乌石铺路段沿线环境卫生进行日常调度。我乡在老林村进行城乡治理标准化试点,政府先期投资10万余元,同时积极引导新场市社区、xx村扎实开展城乡治理,其他村(社区)各打造一至两个亮点。20xx年xx月xx日,xx乡组织老林村村支两委成员、村理财小组成员及部分村民代表到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进行了学习。

强效推动

强宣传。一是多层级宣传动员。通过乡镇党政联系会、乡村干部会、工作例会、党员组长代表会、屋场恳谈会等各种会议宣传标准化工作。二是多形式宣传动员。通过村村响、移动宣传车、微信公众号、学校学生小手拉大手等多形式宣传。让标准化建设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深入参与,在全乡掀起标准化建设的高潮。

强示范。打造三个一批,分别是一批示范村(社区),一批示范屋场,一批示范户。目前,全乡共打造示范村社区3个,示范屋场15个,示范户123户。通过示范建设,做出样板大家看,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标准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强效果。做到五化,即净化、序化、油化、美化、亮化。通过环境卫生清洁行动,抓日常环境卫生评比考核,实现净化;通过违章建筑整治、拆除不规范广告牌等行动,实现序化;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实现油化;通过修剪花草树木、清除绿地杂草、对工地厂区设置围挡等行动,实现美化;通过奖补投入,鼓励各村(社区)沿线主干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

截至目前,拆除不规范广告70余处,清整花草树木、绿地20xx余平方,设置围挡900余米,清理路灯杆、电线杠上的”牛皮癣”350余起,设置大型宣传标语5处,新安装路灯37盏,乡内主干道路灯实现全覆盖,全乡范围内更加干净、整洁、有序。

在全国第xx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加快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打造绿化标准化样板,助力乡村振兴,xx月xx日下午,xx乡组织开展城乡绿化引领乡村振兴主题义务植树活动,全体机关干部、老林村村支两委干部及部分党员、志愿者共40余人参加活动,在湘江沿岸共栽种桂花、碧桃树苗200余株。xx将以此次植树绿化活动为契机,紧密衔接乡村振兴时代主题,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全员参与,加快打造”一村一品”绿色工程,深度打造老林村”碧桂之路”、龙荫港”樱花两岸”、松坳村”银杏大道”、xx村”紫薇幽径”等精品,为实施”小水果之乡”战略添砖加瓦,为推进全域旅游贡献力量。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是宣传发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出现部分老百姓对工作不理解,不太愿意配合工作的情况,还是要加强城乡治理标准化舆论引导,推动营造良好范围,通过乡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推介,推动全乡老百姓了解这项工作。二是城乡治理人员配备还需进一步完善。因衡山大桥修缮限高,很多大货车改走xx线xx路段,xx线沿线的交通及环境卫生压力陡增。建议力量向基层治理,配强治理队伍。三是城乡治理相关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水平不高,在为城乡治理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上基本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严重制约了有关工作开展。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全面梳理城乡治理标准体系,确保各项治理工作统筹推进,扎实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力争相关工作见成效。二是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加强与各牵头责任部门的沟通,在标准制定、标准推行过程中,积极协调,确保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健康平稳有序推进。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对各村(社区)、乡各部门有关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不到位的,及时进行督促整改落实,对出现重大问题的,进行严肃处理。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3

一、基本情况

梁家河村位于石堡镇政府驻地南9公里的川道,辖3个村民小组,216户717人,近年来中,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基础,强化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十个没有平安村、零发案村为抓手,强势推进扫黑工作深入开展,使得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成为石堡镇乡村振兴的典范。

二、强化基层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实行支委包村组、党员包农户,包宣传、包辅导、包提高的三包责任制;推广“菜单式”普法,将群众的疑惑解决在家门口;树立文明户、平安家庭、遵纪守法户等榜样,辐射带动周边,共建和谐平安。

三、深化普法宣传机制:

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聘请陕西绿源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本村法律顾问,每个月定期到村值班服务1天,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宣讲、矛盾纠纷化解、合法权益维护等法律服务,为村重大事项的决定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前置防范关口,保障村务管理依法进行。

讲好一堂法制课:由包片领导、镇司法所人员、村第一书记精心准备教案,每季度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讲座并现场答疑解惑。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共举办法制讲座7次,受教群众1100余人次。

广辟普法教育资源,弥补农村普法教育资源的短缺: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资源广,更新快,贴近生活的特点,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学习,把法律知识与科学技术传播同步进行,增强村民民主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

每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通过六五期间的培养,我村已有126户有法律明白人,在“七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培养看得懂、讲得出、能熟悉运用法律法规的农村“法律明白人”,依法维权,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四、丰富社会治理手段:

矛盾纠纷排调常态化:坚持普法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发生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方针,达到预防为主、积极化解的目的.。

加强民主监督,提高村组织管理民主法治化:采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以村民监督为主的方法,敦促村干部依法履职,进一步完善了村务管理。

在扫黑斗争中发布《举报奖励办法》,广泛动员群众,广辟线索来源,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举报窗口,印发电话举报卡,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最大限度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开展“十个没有”平安村创建活动中,公示创建目标,营造创建氛围,使“十个没有”深入人心,让群众自觉成为创建主体;为各小组治安信息员每月发放50元补助,进一步消除线索盲区;强化巡逻制度的执行,采取定期巡逻与临时巡查相结合的办法,鼓励群众邻里守望,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在零发案村创建活动中,制定创建方案,明确防范重点,扎实推动创建工作深入进行;对辅警力量进行调整,并配备辅警服装,确定考核指标,顺利开展创建工作。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4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01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面积稳定,确保产量保持在万亿斤以上。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省长责任制,下达各省粮食面积、产量目标任务。稳定和加强种粮补贴,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粮食大省、大县予以奖励,对完成任务较好、增幅增量较大的省份加大倾斜支持和奖励力度。实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生产供给方案,分作物分区域抓好落实。东北和黄淮海等地区增加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稳定大豆生产。巩固南方双季稻面积,大力发展优质稻、强筋弱筋优质小麦。大规模开展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创建示范,集成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选择产粮大县集中、基础条件良好的区域,建设稳产高产、产业集聚、成龙配套、优质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开展全国耕地种粮情况监测评价,建立耕地“非粮化”情况通报机制,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指导意见。

(二)促进生猪等畜禽生产平稳发展。落实省负总责要求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稳定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将养殖用地、环评承诺制、抵押贷款等政策制度化。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形势研判,建立生猪产能储备机制,稳定猪场、能繁母猪、大省大县和大企业生产。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强对小养殖场户的指导服务。深入推进养殖、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生猪屠宰产能向养殖集中区域布局,加快由“运猪”向“运肉”转变。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增加基础母畜存栏,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持续推进奶业振兴,加快奶牛养殖装备改造升级,支持有条件的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保持家禽业稳定发展。

(三)推进渔业提质增效。创建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大力发展循环水、深远海和大水面等生态渔业,推进盐碱水养殖,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推进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建设渔港经济区。确定新一轮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目标,稳步推进限额捕捞和减船转产。建设海洋牧场,开展增殖放流。鼓励发展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四)统筹抓好棉油糖等生产。鼓励长江流域开发利用冬闲田扩种冬油菜,在黄淮海及东北适宜地区适当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建设优质棉生产基地,稳定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优化黄河和长江流域棉花种植布局。建设糖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广西、云南优势区推广糖料蔗脱毒种苗,提高机收水平。建设一批果菜茶、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园艺作物提质增效。加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建设。

(五)科学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制定发布应对极端天气确保农业丰收预案,加强干旱洪涝台风和农作物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早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完善草地贪夜蛾阻截带布防,强化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全面推开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加快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统筹抓好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等防控,实施乡镇动物防疫员特聘计划。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方案,开展普查检测,制定海南自贸港外来生物安全防控方案。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机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六)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加快培育国际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推动果菜茶鱼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实施农业服务贸易促进行动,支持我国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农业生产资料等优势服务和产品走出去,加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办好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做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

02提升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提高投入标准和建设质量,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00万亩。推动地方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耕地指标调剂所得收益,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农田建设监测监管平台,建立有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开展“两区”划定情况“回头看”。

(八)打好种业翻身仗。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南繁基地、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站)发展。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工作。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大制种大县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南繁硅谷建设。加快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启动全国畜禽水产种质资源调查,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建好国家作物种质库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启动建设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严格品种审定登记,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整治,严厉查处假冒侵权行为。

(九)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和绿色智能农机等机具补贴力度,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发布主要农作物、丘陵山区等技术装备薄弱环节需求,引导企业生产农民急用、产业急需的农机产品,加快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机械化+数字化”等服务新模式。实施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亿亩。扩大薄弱环节农机作业补贴。推进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维修与配件供应、农机技能培训等产业发展,做强做大农业机械化产业群和产业链。

(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服务。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台,加快建设农业科研领军人才队伍。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与服务能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体化运行。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进优质创新要素资源,打造科企融合创新联合体。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教云平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落实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法定责任,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建设100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强镇。加快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

(十一)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一批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慧农(牧、渔)场建设、智慧农机应用示范。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完善重要农产品监测预警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110个试点县建设。强化益农信息社服务功能,发挥电商平台作用,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

03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十二)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优化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研究制定大田作物有机肥施用政策,构建有机肥施用长效机制。扶持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创建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开展科学安全用药技能培训,推广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技术,稳妥推进高毒农药淘汰。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支持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分区域分作物推行定额灌溉。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政策。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推广养殖减抗模式。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分类监管。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试点,认定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

(十三)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加强长江渔政执法队伍和装备条件建设,建设部省共建共管渔政基地,确保“禁渔令”有效落实。严格巡查督查,强化绩效考核,完善通报约谈制度,建立网格化执法监管责任制,构建分层分级、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跟踪监测退捕渔民转产转业情况,指导各地落实养老保障政策,健全就业帮扶台账,开发设置公益性岗位,支持相关产业合作社吸收退捕渔民加入。启动实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深入推进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计划,建立健全资源监测网络体系,开展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和禁捕效果评估。

(十四)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建设一批综合治理示范区。持续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面积6500万亩以上。制定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建设一批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建设200个集中连片示范区。实行污染耕地分类管理,治理面积5000万亩。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范围,面积达到4000万亩。

(十五)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定实施种养结合建设规划,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大型规模养殖场建立粪肥还田计划和粪肥施用台账,培育粪肥施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20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加快推广应用可降解农膜,建设100个农膜回收利用县,开展农膜区域性绿色补偿制度试点,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推进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在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建设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十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制修订农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000项、营养品质等农业行业标准200项。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认定一批质量安全追溯标杆企业。创建100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认定登记1万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支持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制定农业品牌建设标准,打造一批精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治违禁促提升”行动,严厉查处禁限用农兽药使用及超标问题。

04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十七)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县域布局,发展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园。认定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认定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新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开展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十八)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制定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补贴力度,建设一批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选择5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县区开展全程建设试点。建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技术指导和经营服务体系。认定一批国家级专业产地市场,建设一批田头市场。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农业展会。

(十九)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由各省对涉农县逐县开展评估,确定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补短板、强弱项,梯次推进。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为单位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首批创建100个左右。

(二十)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组织脱贫地区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生产性服务,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向脱贫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平台、批发市场等与脱贫地区生产经营主体精准对接,建立稳定产销对接关系。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重点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小额信贷政策。

05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二十一)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引导新改户用厕所入院入室。指导各地科学选择农村改厕技术模式,开展干旱、寒冷地区改厕适用技术试点示范。统筹建设农村厕所粪污和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便捷低成本处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有条件地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设施。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创建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二十二)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村庄规划工作,推动各地基本完成县域村庄分类布局,指导有条件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村供水、乡村清洁能源、数字乡村、村级综合服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

(二十三)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化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新创建一批全国示范村镇,鼓励各地开展省级示范创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进一步总结乡村治理典型范例,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立乡村治理统计调查制度。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办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认定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展示区建设,加大优秀乡土文化宣传。

06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二十四)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范围扩大到乡镇层级,研究制定延包配套政策。修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制定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管理办法,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日常服务管理机制。巩固用好承包地确权成果,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拓展试点试验内容,加强成果转化推广。

(二十五)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开展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制定宅基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民宅基地合理需求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制度,建设宅基地管理信息平台。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推动各地建立宅基地管理人员队伍。

(二十六)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和成员证书发放,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修订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建设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推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地区、集体和优秀个人表彰。

(二十七)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符合条件的规模经营户纳入家庭农场名录。创建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和家庭农场示范县,引导组建一批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推进国家、省、市、县示范社四级联创,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由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引导建立合作社联合社,搭建社企对接服务平台。加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和县乡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十八)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制定加快推进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模式,推进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支持发展面向小农户和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薄弱环节的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7亿亩次,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

(二十九)深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深化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加快解决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遗留问题,培育壮大一批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行稻米、生鲜乳、标杆牧场等农垦团体标准,加强公共品牌建设。加强农垦国有农用地保护和利用管理,创新农垦农业经营体系。巩固提升困难农场、边境农场、生态脆弱区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07强化支撑保障,落实落细各项决策部署

(三十)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推动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督导体系。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发布年度实施报告,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督查。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乡村振兴引领区,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模式。研究提出到2035年、本世纪中叶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加大对脱贫县乡村振兴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十一)建立“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落实机制。印发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配套专项规划和建设规划,强化规划衔接协调。建立规划落实机制,制定规划实施年度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跟踪督促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加强农业农村统计调查,将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纳入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省市县开展增加值统计核算工作。

(三十二)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学历提升行动,重点培养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推介一批乡村振兴优质院校。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设立专门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选树一批乡村能工巧匠。实施农业企业家、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创业。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吸引城市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发展。

(三十三)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推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加,落实土地出让收益提高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要求,集中用于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推进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和乡村建设行动的规模与比例。鼓励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农业农村。鼓励创新开发金融支农模式,有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畜禽活体、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加强农业信贷担保“双控”业务考核,扩大政策性担保业务规模。推动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覆盖范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工程项目库建设。强化农业投资整合,提高地方和农民获得感。

(三十四)强化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推动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渔业法等制修订。全面完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执法人员培训和信息化建设,改善执法装备条件,推进执法人员统一着装。加强农资质量、品种权保护、动物防疫、长江禁捕、农产品质量安全、植物检疫等重点领域执法。创建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带头人。编制农业农村部权责清单,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5

一、基本情况

中方县于19xx年2月建县,是全省最年轻的县,辖12个乡镇、130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国土总面积1515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万人。中方区位优势明显,三面环抱怀化主城区,是怀化鹤中洪芷生态城镇群的核心引擎,规划为全省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及怀化“一体两带四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区。中方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中方是全国平安县,荣获全国综治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获评全国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中方是发展快县,先后荣获“湖南省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快进县”、“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湖南省经济快进县”等称号。20xx年率先成为全省首批5个脱贫摘帽县之一,20xx-20xx年连续四年荣获省、市脱贫攻坚先进县。20xx年荣获“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20xx年被定为全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试点县(全省2个),20xx年被国家扶贫中心定为过渡期脱贫县脱贫村定点观测县(全国20个,全省仅1个)。在充分立足县情基础上,县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五年内将中方县打造为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宏伟目标。

二、工作成效

准确把握新阶段新要求,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坚持精准施策,守住防止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制定《中方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和《中方县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开展监测对象识别和风险消除工作,做到应纳尽纳。20xx年我县新识别监测对象162户295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共12户37人,截至目前,我县有脱贫对象11169户39611人,监测对象794户20xx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646户1752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48户251人)。所有监测对象均已安排有能力的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均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无一户一人发生致贫返贫。

2、拓宽增收渠道,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xx年的元/年·人,增长到20xx年的元/年·人,增幅为%。一是产业帮扶促增收。20xx-20xx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共计900万元,帮扶人口共3820人,分红万元。全年新增小额贷款483户万元,实现应贷尽贷,贷款不良率高于贷款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不良率目标控制在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帮扶促增收。继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并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劳务协管员;落实“311”就业帮扶工作,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7811人,同比增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8人;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1517人、脱贫人口503人。开发就业岗位3865个,农村公益性岗位数量350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农村电商促增收,今年来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等渠道进行宣传造势,完成农产品上行交易额亿元。

3、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社会兜底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县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29户495人,取消低保对象1500余人,1-10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971万元、特困供养金万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万元。投入57万余元,为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期间护理保险,投入万元,为全县城乡户籍人口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进一步增强了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100%落实好2569名留守儿童照护责任。二是义务教育保障“一个不漏”。为89名残障、精神疾病等适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实现无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失学辍学。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做到应补尽补,落实各类学生补助资金万元。三是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困难群众财政全额资助参合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慢性病规范管理及大病专项救治率达100%。继续实施县城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信息化结算,结算各项补偿资金6523万元,县域内住院补偿9550人,补偿金额2514万元,县域内就诊率达%。四是住房安全保障“应改尽改”。组织人员对监测户住房状况进行全覆盖鉴定,经过筛选审核,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20xx年全县危房改造共198户,其中监测户16户,已经全部完工。五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有力。突出搬迁后“稳得住”这条主线,对集中安置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100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不动产权证全部办理完毕,338人享受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完成搬迁群众技能培训200余人,开发就业帮扶特岗52个,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鼓励支持自主创业,20xx年度搬迁户自主创业8户35人,通过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项目4个,搬迁户就业67人,年增收3万余元,依托合作社入股分红形式,达到产业帮扶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户增收稳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六是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投资320万元完成10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善农村7430人供水问题,投入440万元用于“7·3”洪灾水毁饮水工程恢复建设。加强安饮工程管护,各乡镇、村均成立供水机构,明确专人管护及收缴水费等,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8%。

4、积极推进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态势良好。稳定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完成20xx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正全力推进20xx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湘猪工程方面,制定了工作方案,强化了疫情管控,现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62家,前三季度,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预计12月底全县生猪存栏可达万头。千亿产业方面,强化政策落实,安排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净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产业链产值亿元,增长%。六大强农行动方面,刺葡萄是省“一县一特”农产品,新增云顶黄金贡柚等3个绿色食品;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3家,创办省级最佳家庭农场1家,泸阳镇成功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完成上年度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争创培育省级示范园1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2个;全年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8500余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40余人;建成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11个,认证产品18个,面积8561亩。

5、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村集体经济实力全面增强。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对全县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实,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全县130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105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5个村建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登记赋码及颁证率达到100%,村级“三资”管理系统平台初步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任务完成率80 %。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十”工程,全面增强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截至目前,全县13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高于5万元,无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6、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是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投入4776万元,完成旅游路、资源产业路35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0公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管养总里程公里,今年投入605万元对93公里农村公路进行了管养,通过县级质检,我县优良路率达%。二是全力提升文教卫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向公众开放运行制度,经常性向公众免费开放活动场所和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1026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每个乡镇配备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2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1名合格村医,12所建制镇卫生院均按照标准建设中医馆,均能正常开展中医服务;有46个村(居)建立了互助型养老服务机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村(社区)覆盖率达到%。三是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项清单”落实工作,实施农民维权减负行动。加强乡镇、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目前全县12个乡镇均按“六有”要求成立了“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146个村(社区)按“三有”要求成立了“应急站”。全县146个村(社区)均成立村民理事会,完成村规民约法制审核备案,积极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自治单元的“微自治”,创新推广“雪亮村庄”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设,荆坪村被认定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建村已申报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四是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域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目前我县共有县级以上文明村65个,其中县级文明村52个,市级文明村10个,省级文明村2个,全国文明村1个;有市级文明镇1个,县级以上文明镇5个。

7、切实强化统筹管理,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一是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制定《中方县20xx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调整方案》。整合涉农资金万元,资金分配额度100%,实际支出进度100%;二是抓好项目库管理。制定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入库项目326个,总投资万元,入库储备资金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2022年计划入库项目320个,总投资万元,储备资金量同20xx年比,增幅达%。三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制定《中方县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对20xx年以来所实施的`扶贫项目分类建好资产台账,明确项目资产的权属,资产管护责任人,管护责任单位及资产的收益分配等。经清查摸底,20xx至20xx年我县扶贫项目资产共计亿元,其中公益类资产亿元,经营类资产亿元,到户类资产亿元,确权比例为100%,已经按要求全部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

8、深入开展“四美”共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制定《中方县20xx-2025年城乡人居环境“四美”共建实施方案》《中方县农村人居环境“十治”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落实1000万元经费保障,全面推进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四美”共建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治废、治水、治厕、治房、治路、治气、治土、治牌、治赌、治陋“十治”行动。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运的行政村达100%。建立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行政村达70%,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管控村达80%。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335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新建镇被列入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镇,中方镇塔灯田村、新建镇黑禾田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桐木镇大松坡村被列入省级特色精品创建村。

三、主要做法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1、科学精准谋划部署。研究制定了《中方县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方案》等文件,相关行业部门均制定子方案。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九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努力打好特色产业、农旅融合 、“六美”乡村建设三张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基本编制完成。

2、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中方县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机制的实施方案》《中方县乡村振兴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了“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领导体系、“八个包干”全覆盖责任体系、行业部门协同推进责任体系、常态化全覆盖的督查巡查体系,以及赏罚分明的正向激励和监督问责机制。调整中共中方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同时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皆由分管的县委常委担任专班组长。

3、有效衔接帮扶工作。一是政策衔接到位。制定了《中方县防止返贫致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汇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延续或调整脱贫攻坚期间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就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等政策,新增了防贫保等政策。二是驻村帮扶全覆盖,对有脱贫户的131个行政村(社区)和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选派了县级以上工作队,并按照重点帮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脱贫村不少于3人,其他村不少于2人的标准选派。三是结对帮扶全覆盖,明确原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坚持5年过渡期帮扶责任不变,继续开展走访、帮扶和监测,对新纳入的监测户由驻村工作队和乡镇统筹安排有帮扶能力的干部结对帮扶。稳定脱贫户,结对帮扶联系人每季度走访一次,监测户,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一次,监测对象风险不消除,帮扶责任不脱钩。

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是深入实施“红色堡垒”工程,持续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升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进行“回头看”,巩固零软弱涣散村成果,带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十项举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能人带动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能力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党员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三是以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完善“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网络)党组织—党员联系户”农村党组织体系,科学划分147个网格、4329个微网格,推动8598名乡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79898户。全面开展“五个到户”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便民联系卡79898张、民情日记8598本,上门走访农户114440余次,收集汇总困难问题1301个,召开民情碰头会、民情例会630场次,解决问题1124个,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四是深化“一门式”公共服务,推动全县14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改造升级,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对45项下放村级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创新推行“12110”、“窗口坐班+上门服务”、“线上受理+线下办理”三项便民服务制度,实现了一门式服务和一站式办结。

5、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领域作风问题治理,制定《中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领域一专题”治理监督清单》,对“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今年主要是抓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由25个业务主管部门对20xx年1月—20xx年7月“一卡通”资金发放中的疑似问题数据进行逐一核实,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正在全力追缴违规资金。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一卡通”案件4件,查处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2人,追缴资金万元,退还群众资金万元。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8个,发现职能部门问题9个,处理3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9人,推动整改问题115个,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6个,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和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用工业化思路推动乡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县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创建一个以刺葡萄产业融合发展为主体,以油茶和金秋梨为两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桐木、铁坡两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即建设三万亩奥谱隆优质稻制种基地,建设五万亩以龙牙百合、艾叶、鱼腥草、金银花为主导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十万亩以蓝莓、金秋梨、葡萄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培育天天食品、南方葡萄沟酒庄、康润农业、金糯咪四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新建龙牙百合、袁家鱼腥草、铁坡金秋梨、半界黄桃、泸阳艾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二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天天食品、南方葡萄沟酒庄、康润农业、金糯咪打造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推进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民宿、森林康养等新业态,重点培育桐木葡萄小镇、泸阳工业小镇、铜湾户外运动小镇、新建森林康养小镇、新路河水上风情小镇、铁坡梨花小镇等特色小镇。积极配合怀化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培育一批优质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企业,奋力打造10亿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三是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发展。实施“品牌中方”战略,加大农产品品牌财政奖励支持力度,继续大力扶持“湘珍珠”刺葡萄品牌,抓好新建龙牙百合、袁家鱼腥草、铁坡金秋梨、半界黄桃、泸阳艾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加大“中味方好”品牌宣传推荐力度。健全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四是不断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健全完善“三社合一”体制机制,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乡镇村物流配送站点全覆盖,全面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特别是积极推动中方县云物流特色小镇项目纳入怀化东盟物流产业园项目整体规划、统筹建设,加快中方农业“走出去”的步伐。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6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20xx年度1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19个中心村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通过了专家评审和县级批复,并提前开展了“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了改厕工作,污水处理同步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以上。20xx年度20个省级中心村已确定,并通过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审定和批准。各乡镇均在准备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展“五清一改”和改厕工作。

(二)“三大革命”工作继续开展。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我县采取城乡环卫一体化PPP方式治理全域垃圾。项目自20xx年2月全面实施以来,完成了设施投入约3500万元,聘请了城乡保洁人员1173名,目前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300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取得明显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二是农村污水治理。13个乡镇集镇建成区的污水处理站和污水主管道均已建成,污水处理站已投入试运行,污水管网铺设完成130km。目前正在进行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污水管网接户和道路恢复工作。已开工建设的28个中心村已完成主管网铺设51km,其余中心村污水处理工程正在设计。

三是农村改厕工作。20xx年度,省农业农村厅对我县下达了7000户改厕任务。现已分解到各乡镇,目前已完成3566户。为配合“三大一强”行动,我县主动放宽改厕任务数限制,鼓励超额完成任务,对沿江1公里的村庄实行改厕全覆盖,沿江4乡镇主动作为、积极配合,迅速开展改厕工作。

(三)“三大行动”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今年3月份,县委办公室印发了《东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要求各乡镇全面启动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要清理沟塘、农村污水沟、臭水沟,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畜禽粪便、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等无功能建筑,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把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好,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目前,各乡镇结合在建美丽乡村建设点、“三大一强”和“清四乱”等项目和行动,开展了“五清一改”行动。

二是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经过摸底排查,全县共有37家畜禽规模养殖场需要达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要求,按照“一场一策”原则,我委已会同县环保局分别对这37家规模养殖场制定并送达了技术指导意见,同时督促各乡镇监督各养殖场装备相应设施设备,确保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到达标排放,今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

三是开展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按照《20xx年度池州市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的'要求,“今年底要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力争达到100%。”我局就乡村规划建设提升行动等问题,已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单位进行对接,为尽快启动乡村规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0xx年度19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规划已完成,20xx年度20个中心村有10个村完成了规划文本,其余中心村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河湖“清四乱”即,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各乡镇正在对各自辖区内的河湖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还河湖一个干净、整洁空间。同时重拳治砂,加强采砂船舶集中停靠管理,保持严打非法采砂高压态势。“清四乱”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启动实施城乡环境“三大提升”工作。即提升铁路公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水平,提升重点水域岸线环境整治水平,提升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整治水平。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突出重点,点、线、面结合,整治“脏、乱、差”,清除沿线垃圾、杂物、违法建筑物和违规占道、废旧标牌和广告牌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保护,开展河湖区域违法建设问题排查专项行动,巩固长江、尧渡河、龙泉河、黄湓河等重点河流及升金湖、黄泥胡、小七里湖重点湖泊整治成果。对A级以上景区景点内部破损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规范星级农家乐经营,提升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整治水平。

三是抓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20xx年以来,通过中央、省环保督察、巡查和自然保护区绿盾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开展,我县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些违法违规建设等与自然保护区保护不一致的问题。经过县直有关部门和沿湖乡镇的通力协作,共拆除湖区围网万米;上收渔船1647只;拆除为渔业生产服务的房屋设施平方米,关闭拆除湖区周边窑厂6家,工业企业11家,旅游和农家乐3家,整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升金湖基本实现岸绿水清景美的目标。

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我县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所涉及的规模化和其它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重点湖库围网养殖、禁养区内畜禽养殖、5公里范围内水域养殖、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和减量情况五大方面问题,采取人工排查和无人机排查相结合方式,实施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并全河段、全天候、全链条深入摸排各类关联性、衍生性问题。目前,共摸排上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2个,其中畜禽养殖问题19个,水产养殖问题3个,均已完成“一表一图一册”。

在沿江及尧渡河、黄湓河等通江河流域乡镇开展以有机肥替代、精准施肥、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水稻侧深施肥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与提升行动,确保覆盖95%以上耕地面积。要求每个乡镇建成1处耕地质量监测点,确保化肥利用量提高到45%以上,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5%。

五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立秸秆资源台账工作,依托秸秆综合利用民生工程在沿江乡镇和通江河流域乡镇建设大中型沼气发电厂1座,基料化利用试点1处,确保我县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展缓慢。由于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和人员配备等因素,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体进度较缓。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不足。由于我县是皖南大县,财政收入有限。原来每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的建设资金为300万元,市县级建设点资金为200万元。由于财政经费紧张,现在降低了标准,分别为200万元和100万元。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加快进度完成各项建设任务。20xx年度开工建设的19个中心村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今年6月3日和6月21日,县委、县政府两次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调度会议,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密集调度,要求施工企业倒排工期,轮班作业,确保质量。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要努力拓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来源渠道。由于各项建设财政投入有限,我县鼓励农民集资、集体筹资、社会资本介入等多种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建设任务。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全县城乡治理标准化部署会后,xx镇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在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开展过程中,xx镇注重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迅速成立xx镇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乡村治理、交通治理、市场经营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标准化4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全镇乡村治理标准化的组织实施,指导各村(社区)各部门工作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研究解决跨部门、跨领域治理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落实情况。xx镇迅速召开党政联席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专题研究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实现用标准化推进乡村治理闯出新路子。制定《关于开展乡村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方案(试行)》,全面梳理乡村治理标准体系,选取xx社区作为宣传治理标准化试点区域,发挥其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力争达到干干净净、顺顺畅畅、清清爽爽、舒舒服服的乡村品质。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为加强乡村治理标准化舆论引导,xx镇综合运用各类媒体,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发动和引导。一是舆论引导。通过横幅、标语、宣传橱窗、宣传牌、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治理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载体推动。通过开展人居环境季度评比,评选“美丽屋场”和“最清洁农户”等活动,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活动中。三是力量联动。把“网格化管理”+“衡阳群众”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充分运用“红黑”榜、志愿服务、村(居)规民约等,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力量参与乡村治理。

(三)加强集中整治,提升整治效果

xx镇重点从乡村治理标准化、交通治理标准化、市场经营治理标准化和公共安全治理标准化四个领域14个大类38条细则着力推进标准化治理。一是在乡村治理标准化方面,制定包括乡村环境卫生、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在内的5大类8条细则,全面推进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加快“三改三清”。制定集镇管理标准、乡村环境卫生标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标准、农房及农业生产用房管理标准,推进民生实事暖心工程、安心工程、舒心工程、顺心工程、开心工程,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进更高质量、更好水平城乡一体化。二是在交通治理标准化方面,全面提升交通路网标准,提高停靠点、路口、交通信号与标识标线设置标准,优化车辆停放和交通场站管理标准。从严治理驾驶员违规操作和货运车辆“三超两乱”行为,不断提高道路畅通度和承载力,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三是市场经营治理标准化方面,xx镇完善了xx和石子农贸市场、xx竹木市场管理标准。全面加强以“门前三包”为基础的临街店面、“五小”门店管理标准,规范广告牌设置标准,不断优化市场经营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在公共安全治理标准化方面,xx镇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乡镇网格化管理,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化创新。制定完善社会治安管理标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标准、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标准、防溺水管理标准,开展安全隐患“大整治、大排查”行动,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镇域平安。五是在绿化标准化方面,对xx、xx、xx、xx、xx、xx、xx等村(社区)共计28公里公路绿化进行规划设计,计划将xx大道沿线、荆陂河流域打造为通道绿化创建示范路,对柘永公路、石子-xx公路、xx-xx公路等路段进行绿化,栽种红叶石楠、桂花、碧桃、紫薇、杜鹃、女贞、茶花约5000余株。

(四)开展专项行动,强化部门联合

为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xx镇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城镇管理和综合执大队,明确工作职责,统一配备了制服。镇城镇管理和综合执大队联合衡山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xx社区街道及石子市场开展清理违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对临街店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并逐店、逐户对店外经营商户进行全面告知,反复劝说商户入店经营。xx镇对国道线以及xx、石子集贸市场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对国道沿线菜园用围栏进行美化,对沿线生活、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在国道以及两个集贸市场进行规范划线,对乱停乱摆、乱堆乱放行为进行规范劝导;在赶集日,城镇管理和综合执大队对两个集贸市场开展日常执勤,针对违规行为开展巡察执法。

二、存在的不足及困难

回顾前一阶段xx镇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群众参与度不高,思想意识不强。虽然在前期宣传动员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大多为镇村干部、保洁员,大部分群众对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参与度不够,全民重视,全民动员,全民支持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居民和商户参与的氛围不浓,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二是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不强,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还有待改进,垃圾清了又倒、占道经营清了又占、车辆乱停屡禁不止、“牛皮癣”小广告铲了又贴,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量大、面广,用于整治的资金量较大,面对镇村两级经费不足的现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各村没有配备专门清运生活垃圾车辆,造成垃圾清运不及时;街道只配套大垃圾桶,没有配备小垃圾桶,不便于居民的垃圾投放,造成垃圾随地乱扔现象。

三、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对照上级有关规定,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委会、村民会议、村代会、村民小组等多元层次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乡村实际,进一步完善村民协商治理等具体治理机制,不断优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动态运行过程,积极打造乡村治理新常态。

(二)落实常态化督查工作

xx镇将对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发现问题紧盯不放、追根溯源,督促推动整改落实,将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纳入全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并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努力,最终达到以乡村治理标准化的先行先试,带动其他各领域各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全面铺开,让全镇标准意识不断增强,形成标准生产引领行业、标准生活成为习惯、标准管理全面覆盖的新气象。

(三)绿色发展优化人居环境

继续强化环境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持续做好农村改厕、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对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实施沟渠硬化、河道清淤治理等工程。

(四)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xx镇将强化城镇管理和综合执队伍建设,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巩固提高整治效果,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整洁、舒适、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8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以来,夏畈镇立足于实际,盯紧目标,严格整治,狠抓整改,形成由领导带头、干部驻村、群众参与的全镇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态势。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夏畈镇党委、政府成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部署,分工责任到人。同时要求镇、村领导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做好“领头羊”,狠抓真干,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强化重点工作,展开综合治理。夏畈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村,带领各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对辖区内农村生活垃圾、私搭建筑、乱贴乱画、道路清侧等进行集中整治,定期调度,力争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宣传举措,营造浓厚氛围。为顺利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夏畈镇强化宣传举措,在集镇主干道、显要位置、各村道路口通过小广播、拉条幅、发放宣传单页等多种宣传方式,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当中。

强化监督管控,建立激励机制。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12个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不间断的督查,建立问题台账,跟踪问题“回头看”。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村进行典型宣传,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动态管理。通过督查、激励“两手抓”的方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9

一、村庄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市东南30公里处,乡政府东4公里处,东临xx村;西临xx村;南靠xx至xx公路。全村共260户,人口803人,耕地2200亩。村两委班子健全,党员34人,村民代表16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经商、入企打工和农业种植。

二、“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1、种植国槐1700株,白腊300余株。村庄内累计树木达5000余株。

2、新改厕所53座,该村所有住户全部进行了改厕。

3、清理垃圾1400余立方米,杂草杂物110余车,拆除违章建筑4处,拆除老土房6处,清除村内垃圾池7个,旱厕6个。目前,该村两条主街道、16条伙巷、267处住宅的垃圾全部进行了清理,没有一点死角。

4、清洗村南排水沟300延米,清洗村内坑塘4个,周长1500米,面积约85亩。

5、喷刷墙面万平方米,全村房屋全部进行了粉刷,没有一点死角死面。并绘制文化墙320平方米。

6、围挡彩钢板310延米,竹竿围挡村内菜园830延米。

7、修整村内两委办公室6间,120平米。

8、发放垃圾筒280个。

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制度。5名村干部包5片,34名党员员分包260户,确保宣传认识到位,垃圾清除到位,工作支持到位。二是典型带动机制。选择50户庭院清洁,对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的户作为美丽庭院典型示范户,带动其它各户。三是“四个一工作机制”,即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具体的工作方案,单独一本台账,一套工作班子。四是多渠道融资机制。即充分用好用足政策争取一点,乡政府支持一点,村内坑塘等集体资产市场化动作筹集一点。村在外名人赞助一点的办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修建村内公路4条,约2公里,13000平方米。

2、围挡四个坑塘约1500延米,将村南坑塘和村西坑塘全部改造成水上公园,沿坑修建景观带,坑内修建水上走廊和水中亭台。

3、在村南建牌坊一个。

4、村北修建占地约50亩的生态公园一个,种植观赏树1500余株,种植草皮8亩,安装石桌、石凳、木桌、木凳各6套。中心修建1000平方米休闲广场一个。正北修建大型影壁一个,记忆走廊一个(主要陈列过去的'生产生活用具和旧照片),发展走廊一个(主要陈列发展变化的照片及未来规范)。

5、新增照明路灯28盏。

6、打造美丽庭院200户。

7、绿化美化村南妇女号排水沟500延米。

8、组建卫生保洁队伍一支。

9、各街、各巷建标识牌。

10、建公厕2个。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10

一、基本情况

麒麟镇地处枞阳县西北部。与合肥市的庐江县、安庆市桐城市毗邻,西南临菜子湖,东北倚岱鳌山,是典型的丘陵岗区。省道228贯穿集镇,省道335已建成通车。全镇7个行政村,共有427个村民小组,11495户,总人口44882人,镇域面积平方公里。

二、乡村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快乡村治理,推动广大农村呈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全新面貌。成立了麒麟镇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其它科干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书记为成员。明确组织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把乡村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明确试点内容。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推进基层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基层服务同社会资源互动共治。

1.抓班子强队伍,建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2.抓阵地建设,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按照“五规范三满意”的标准。一方面做好党组织活动场所硬件建设,铸牢服务阵地;另一方面抓好网络阵地建设,为党员学习管理、五务公开,社区协商议题等提供活动载体。

3.抓机制建设,促民风转变。健全“一约五会”机构,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道德评议、社区协商、四议两公开等机制。

4.抓平安创建,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实行“三长合一”,实现群防群治。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教育村民遵纪守法,远离“黄赌毒”,构建和谐稳定。

5.抓双基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务实基础补齐短板,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村庄环境治理力度,集中治理脏乱差现象,建设美丽庭院,加大文化公共活动阵地建设投入,丰富村民文化活动。

6.抓典型示范宣传,推进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诚、助、敬、孝、勇”等方面推荐身边好人。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方面评选活动,利用微信群、广播、镇村公开栏公开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褒扬先进,曝光反面典型,引导村民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三)强化工作推进。

1.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代表大会,加大示范试点工作宣传。

2.压实工作责任,形成部门联动,实行定人定责,联系负责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宣传、议事、协同、监督、管理、评议等作用。

3.加强规范项目管理,资金保障。遵循“科学规范、突出重点、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好项目实施论证及资金保障制度。

4.动员社会力量发挥村级主动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是直击“痛点”,垃圾收处不留死角。为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镇结合实际,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垃圾治理方面,通过增设村级公益岗,落实贫困户本地就业,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按照“户投送、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确保垃圾不落地,各类废弃物规范处置。镇域内常年投放垃圾桶1500余只,年均投入人力100多人,出动机械运输车辆,包括转运车辆600余次。仅上半年,累计清理生活垃圾2200吨,建筑垃圾200吨,其他杂物50吨,总投入资金200万元,全镇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常态化。我镇还通过板凳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等活动形式,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流动字幕、微信群、qq群、入户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宣传、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

二是抓住“重点”,治理污水守青护绿。为改善污水处理现状,我镇投资800万元新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1000吨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和12公里集镇污水管网,实现“应收尽收”,做到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随着污水处理项目的建成运行,过去曾受到污染的河道都得到了还清,水环境得到了较好治理。我镇目前开展“五清一改”村民组数427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吨,清理村内沟塘数量22口,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545人次清理乱搭乱建79户,清理废旧广告牌427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171平方米,清理残垣断壁37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数量108次968人。在新安、岱鳌、阳和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模式、“就势造景、就地取材、就近创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镇还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战略,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监察力度,突出生态品质优势,实施规模化绿色生产,非洲菊鲜切花、造型小叶榆、罗汉松苗木、安吉白茶、无花果等生态产业遍地开花,“农村优美环境佳”效应初步显现。

三是解决“难点”,改水改厕普惠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虽小,关乎民生。我镇党委、政府将农户改厕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工作相结合,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任务,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列入全镇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以改厕为突破口,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做实改厕小事,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0xx年梅花村、石婆村共改厕890户,20xx年新安村、阳和村改厕共700户,20xx年改厕1070户,几乎旱厕全封。对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岱鳌村,重点建设有利于后期发展的农家乐、民宿、饮食便利店等高标准卫生厕所。“改厕”改的不仅是群众的如厕条件,更是改变大家的卫生习惯,让农村的人居环境好起来,我镇把改厕知识宣传作为“农民精神文明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宣传教育进村进户,通过示范带动、组织志愿者现身说法等方式,让广大农民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水更绿了,树更多了,环境更美了,群众的幸福感也更强了。

(二)乡村自治建设

1.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民间配套组织,明确自治范畴职责分工,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做到工作开展有领导、有组织的实施,成效明显。

2.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通过深入调研、会前座谈、会上讨论的方式,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利用公开栏、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明确村民行为规范。

3.加强村组干部管理。一方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积极主动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四是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利用公开栏,千村网页、五务公开等平台定时对村级重大事项、民生保障、党务、村务等及时公布。形式规范、内容全面、程序合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协商文化园等议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协商,打通居民诉求与两委决策最后“一米”。一年来,我镇在乡村治理创建工作中,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出了“大道至简、乐享阳和”“大师故里、福地岱鳌”“水泊人家、荷塘秀色”“梅开五福、花漫四季”等反映麒麟特色的示范村,为我镇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麒麟镇也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安徽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徽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有效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乡村法治建设

1.以人为本,铸牢乡村法治思维。不断提升镇村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定期组织镇村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2.依法治镇,规范乡村法治行为。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3.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一方面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另一方面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超市,满足时代需求。

4.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一方面加强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另一方面实行排查工作制度化,排查方式网格化,排查处理初始化,真正做到矛盾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加强乡风建设,一方面利用村级互助式养老试点工作开展、探索建立农村“邻里互助”志愿者服务,健康照料,节日慰问等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农村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加大儿童之家阵地建设,不断满足儿童娱乐需求,完善关爱儿童互助体系;其次是村规民约作用充分发挥,遵村规守民约已成为村民的行为自觉。

四、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我镇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卫生、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五、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11

三街镇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战来抓,强化工作推进机制,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全域整治、久久为功,全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调度,压实镇村责任。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村一专班”机制,班子成员领衔推进联系村委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齐抓共管格局。制定《三街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及配套文件,由69名干部职工和81名村干部定点挂包238个村民小组,形成“班子包村、干部包户、户包环境”的责任机制。成立工作督导组,一月一督查、双月一调度,确保工作任务不落空。

二是突出示范引领,打造特色亮点。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坚持每个村委会每年至少重点打造1个美丽示范村庄,各村委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对群众参与度高的村组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调动村组开展“风貌提升”的积极性,主动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整治残垣断壁,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打造了一批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打造了酒簸罗家清廉村居主题、背阴大平掌民族团结主题、背阴小广庄特色产业发展、力戈木处郎污水治理、土墙者家花园庭院等一批各具特点的示范村组,发挥了较好的典型引路作用。

三是聚焦制度执行,推动全域整治。克服基础设施薄弱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困难,坚持实行238个村组全域整治,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面落实“四个日”、“红黑榜”、农户“门前五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公厕保洁等制度,探索实施垃圾减量处理,提升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各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群众环境意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四是突出重点短板,集中资源攻坚。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整合项目资金优先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倾斜,加快补齐短板。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筹措资金解决了15个村组污水处理问题,8个村组实现雨污分流。不断完善垃圾处理设施,配置移动式垃圾箱50个,铁皮垃圾桶100只,6个村委会配备环卫车辆6台,村小组垃圾池全覆盖,采购发放到户垃圾桶5274个,让垃圾“入桶入池”成为老百姓的行动自觉和日常习惯。规范推进农村改厕,认真组织开展问题户厕“回头看”整治工作,加强公厕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着力解决公厕管护难、环境卫生差的共性问题。

五是综合同向发力,巩固整治成果。坚持统筹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绿美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培养群众健康生活习惯;把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增强村民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到村到户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倡导村民讲卫生、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见新貌;坚持红黑榜一月一评选,督促群众提升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性。通过制度建立、措施落实,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入脑入心,成为日常习惯。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12

为了进一步改善辖区卫生环境,提升群众居住质量,马头镇以抓好农村环境整治为工作重点,不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巩固环境整治成效,掀起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新高潮。

一、再部署,强化责任意识。

针对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专题工作会议,加强专项整治工作。健全完善镇、村、网格员三级责任体系,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制定责任清单,细化工作措施,严把时间节点,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标准再推进。召开专题推进会、现场会,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推进整治进度和整改速度,各村队、镇直各相关部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确保全镇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人居环境整治再提升工作。

二、再宣传,集结群众力量。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群、宣传条幅、村村通广播等进行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党员干部、公益岗人员、网格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加入人居环境整治队伍中,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目前全镇已出动整治人力万余人次,带动群众参与整治人数达到2万余人次。

三、聚焦点,解决突出问题。

重点聚焦突出问题、难点问题,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和路边、沟渠内杂草秸秆、枯枝落叶清理“难”等顽固问题,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清查、大整改”攻坚行动,从点到面,由面及片,实现村队内外无垃圾、无黑臭水体、无粪污堆放、无河塘沟渠淤积物“四无”目标,对村庄内外进行全覆盖清理整治,为群众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巩固提升。

四、强督导,推动整改落实。

镇纪委、镇党政办公室组成督查组,开展巡查和督导检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各村队对照问题台账逐一销号,对整治完成的村庄进行督导验收。镇督查组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各村队按照标准和时限要求完成村庄清洁整治工作,对宣传不到位、工作不落实、整治成效不明显的村队进行全镇通报。将强化监督、严肃问责作为巩固整治成果的有效措施,对存在问题的'村及时通报批评、严肃整改,促进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提升。

五、建机制,激发争先动力。

邀请包联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模拟“第三方”,对本镇40个自然村的卫生治理情况进行检查打分。同时组织各村负责人召开总结大会,对考核成绩前十名的村分别给予3000-10000元的奖励,并由前三名的村介绍经验发言,后三名的村进行约谈。

六、重实效,做好结合文章。

将日常清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和人居环境整治大清查大整改行动,全镇共计清理各类垃圾20xx余吨、畜禽粪便及农业生产废弃物800余吨、清理柴草垛400余个、清理边沟100余公里。同时在统筹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中,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相结合,引导群众树立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经过近期的集中攻坚,马头镇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街巷干净整洁、美丽庭院创建规范、村庄绿化、亮化、硬化有效提升。

下一步,我镇根据督查和整改情况,将背街小巷、村头巷尾等卫生死角作为整治重点,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不足”的要求分类施策,确保全镇40个自然村按照相关要求全部达到要求标准。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13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助力乡村振兴。年初以来,双庙镇以创建生态乡镇为主线,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抓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面掀起农村环境整治热潮,倾力打造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的“双庙名片”。

下好全域推进“一盘棋”。双庙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当作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通过召开环境整治动员会、现场调度会、群众座谈会等,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高位推进。按照“干部深入一线、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工作机制,建立班子成员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组干部、网格员等包巷、包到户的责任网络,对全镇107个自然村的主次道路、背街小巷、沟塘河渠、房前屋后等区域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任务量化、细化到人,做到全方位推进、全流域治理,确保责任无死角、整治无盲区。

用足村庄治理“绣花功”。该镇在开展村庄治理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刻意追求“高大上”,多精心打造“基础版”,采取因户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势造景的方式,把群众房前屋后废弃的石滚、磨盘、牛槽、旧水缸以及废砖旧瓦巧妙利用起来,拓宽辅路、铺设步道,在群众门前因地制宜修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等微景观,不仅解决了乱堆乱放问题,同时也节约了成本、更美化了环境。如今,残砖旧瓦砌成路边花墙、废砖渣铺成小路坑;旧石磙、废弃水缸、牛槽等做成摆件和桌凳,这些古朴优雅的乡村美景在该镇各村随处可见。

打赢人居环境“攻坚战”。双庙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坚持“把握标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发动群众”的`总体思路,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对农户环境整治,通过召开会议广泛宣传、上门走访当面督促、发动子女侧面宣传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自己动手整治;对确实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农户,组织公益岗位、环卫工人、帮扶联系人等帮助整治,目前全镇3739户以及“五类户”及一般户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练就长效管护“连环招”。为确保环境整治常态长效,该镇督促各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召开群众会、微宣讲、开展环境整治“夜话”活动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提高群众对环境整治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并将环境整治纳入“月积分”调度考核内容,坚持“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季总评”的方式,定期组织镇党政班子成员、村总支书记等深入各村巡回观摩交流,通过“走、看、评、议”四点发力,下沉一线,发现并交办问题,当面评效果、晒结果,做到“学有榜样、评有标尺、干有方向”,大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14

XXX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党建引领、村社合一、企业推动、减贫带富”的工作思路,推进支部“三化”建设促“自治”,实施“红黑榜”评比、“文明超市”兑现奖惩等乡村文明创建工程和寨老、乡贤参与信访矛盾纠纷调处的平安工程促“德治”,强化普法宣传促“法治”,全村茶产业、白芨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兴旺,人居环境净洁美化,营商环境宽松和谐。20xx年,全村总茶园面积12800亩,人均茶园面积达到亩。全村经济收入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2元,村积累资金达到27万元。全村374户1759人实现了脱贫摘帽。现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将XXX社会乡村治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距县城24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61亩,林地面积11945亩;总人口1149户4857人,居住布依、苗、汉、回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

二、经验做法

(一)“三化”建设夯实基层自治基础。

一是支部建设标准化。优中选优选配党性强、作风正、威望高、有党务经验的党员充实到党支部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团结协作、优势互补,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投入资金50余万元,推进支部“硬件”标准化建设,按照“一旗一徽一廊一栏一室”的建设标准,完善“五小”工程,党员活动室面积达到500余平米,改善了村级办公及驻村条件。

二是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党的惠民政策通过微信、QQ等方式传达给外出流动党员,增强党员党性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每名党员。

三是支部作用中心化。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村级事务全面发展。深入田边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引导村民感恩奋进。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先后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入股白芨种植项目、194户入股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公司、56户入股才华手袋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建档立卡户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级积累资金达到27万元。

(二)文明创建促村民德治水平提升。

一是创新“红黑榜”让村民行为更规范。把环境卫生脏乱差、滥办酒席、教唆村民参与邪教组织、不孝敬老人、妄议上级决策部署、赌博、聚众闹事等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惩罚措施,村委会定期对讲卫生家庭、庭院整洁家庭进行红榜张榜公示;对不讲卫生、不履行村规民约家庭进行黑榜曝光,使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意识从消极变积极,从被动变主动,通过公开晒“劣迹”、褒“先进”的方式使“难监管”变为“人人管”,使村民行为举止更规范、更得体,促进乡村文明,激发村民守法意识和致富内生动力。

二是开办“文明超市”兑现文明成果。制定“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标准及评选办法,定期组织对村民产业发展情况、室内外卫生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孝老爱幼情况、陈规陋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评比打分,将评分结果兑换成XXX“文明超市”积分券,村民每月底凭积分券到“文明超市”兑换相应分值的生活物品,营造争先创优活跃氛围,提高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的思想意识和守法意识,增强干群、邻里关系,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建立寨老、乡贤参与议事协调机制。各村民组建立寨老、乡贤、老党员、老干部参与“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红黑榜”打分评比,信访矛盾纠纷调处等议事协调机制,村委会成立专门的信访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定期对涉及村民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山林土地纠纷等突出信访问题或邻里纠纷进行排查调处,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突发问题不出街道。

(三)搭建法制宣传平台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利用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或春节“三下乡”活动,以节为媒、以活动为平台,邀请州、县专家和县司法、公安交警、应急、商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到村开展法制讲座或法制集中宣传,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和自觉守法意识。同时,采取院坝会、共商会等,由包村干部、网格员深入田间地块、庭院开展普法宣传和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宣传,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政策知晓率,做自觉守法的好公民。

(四) “村企合一”成就美好生活。

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村社合一”,引领产业发展XXX兴农惠民合作社与欣新生物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白芨种植,全村173户精准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成员,第一批项目覆盖精准贫困户100户,实现每户贫困户年分红7146元;第二批项目覆盖精准贫困户73户,每户年均分红1600元;普安县福娘茶带动16户贫困户利用“特惠贷”资金入股福娘茶进行茶叶加工,每户年均增收6000元。194户户均2万元入股正山堂普安红茶,每户每年分红6000元,且在茶青收购中充分让利贫困户,按照市场价格上浮5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茶青,按市场估价,每户贫困户年均每亩收入6000元以上;采取集中代养与农户分散养殖方式,49户精准贫困户户均2万元入股XXX兴农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代养,户年均增收1600元;56户292人精准贫困户户均2万元资金带帽入股才华手袋有限责任公司,每户每年可分红1600元。全村265户1327人通过“村企合一”产业扶持实现脱贫。

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篇15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城头镇紧紧围绕“三治合一”治理体系,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支部村”,聚乡村社会治理合力

首溪村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巩固基层战斗堡垒。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民主评议等党内基本制度,持续深化党建工作规范提升。

二、坚持“发展强村”,增强乡村社会治理动力

首溪村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为首溪村龙潭景观休闲观光旅游业。其主要特色是利用首溪村溪流的有利地理条件和龙潭壁飞瀑景观为亮点,对整个沿溪周边山地进行开发利用,通过中心辐射外围的方式把首溪村山林地打造多功能的生态旅游区,从而带动整个村庄的建设发展。首溪村龙潭便道是首溪村依据村庄山水特色、人文资源和西临弥勒岩景区,北依南邻大姆山草原,南接工业园区,东靠元洪国际食品园的'特殊地理位置,在结合村庄全局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推进的山水休闲旅游观光项目.通过龙潭便道的建设来促进龙潭景观业务的开发,先吸引周边人员来游玩增加名气,同时可以推广村庄荔枝采摘园和一村一品草莓种植地,初步实现人员引流推广效果,增加部分村财收入,再陆续完善配套项目,从而实现“先推广,后拉动”的产业振兴目的。

目前首溪村龙潭步道建设已经初步建成,正在按照村庄发展规划逐步推进后续配套设施建设。

三、坚持“民主管村”,激发乡村社会治理活力

首溪村丰富自治形式,以“遇事大家议、決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为原则,完善提升“四议两公开”制度,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同时坚持“党建引领,乡贤补位”的乡村治理模式,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热心家乡建设事业的海内外乡贤回乡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如成立乡贤促进会,帮扶乡村发展建设;成立乡贤调解室,帮助调解村民矛盾;成立教育奖学金,勉励首溪学子勤奋学习,事业有成后回报家乡;成立幸福院基金,弘扬爱老、敬老文化;助力乡村发展,参与村庄规划讨论,积极献言献策献力。

四、坚持“道德润村”,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内力

首溪村深入挖掘村庄传统文化,整理民间传统故事13篇,汇聚成册,并将其中富有美好品德教育意义的好故事上墙,推广宣传。利用古桥旁的空地定期举办美食比赛,包粽子,三字经文化交流、母亲节感恩、中秋节分月饼等活动,使村民们在古桥感恩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幸福院关爱老人等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包裹下,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个人素养,树立文明乡风,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五、坚持“生态美村”,增添乡村社会治理魅力

首溪村自开展“一革命五行动”行动以来,村庄人居环境状况改善显著,首溪村秉持把首溪村打造成一个“大公园”的环境治理目标,推进垃圾回收体系改革,分户配置垃圾回收桶,并安排专人每天定时回收。极大改善农村乱扔垃圾、脏乱的现象,使村庄环境面貌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首溪村还积极推进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到目前,已经实现所有旱厕的改造,并全面推进三格化粪池普及工作,对于污水治理,首溪村积极贯彻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指示,整治排污管道,推进污水收集管道铺设工作,实现“污水零排”。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6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