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自评报告

云海发表时间 3743241

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自评报告总结了治理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推动了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提升。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自评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自评报告

XX街道办事处近三年按照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总体要求,对照《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第三版)》,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

1.发挥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XX街道党工委切实加强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整体设计、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健全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绩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使用、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与奖励惩处挂钩,落实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等制度。

2.创新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街道、村(居)两级全面建成平安建设协调机制,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重要条例》,党工委指导加强社会治理领域调查研究,全面建立社会治安稳定形势研判分析制度,同县政法委加强对综治中心的工作统筹、政策指导。

3.明确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科学界定和合理分配辖区内各层级、各部门风险管控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跟踪掌握舆情,健全依法办理、舆情引导、社会管控"三同步"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增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超过96%。

二、完善政府负责多元参与体系

1.将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纳入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各部门平安建设职能,履行源头预防本领域内矛盾风险、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责任。组织开展"平安交通"、"平安社区(村)"、"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景区"、"平安市场"等行业、系统平安建设活动。做好涉众型经济等特定利益群体政策落实、帮扶解困、教育稳控等工作,制定高风险主体处置应对方案,切实消除群体性事件风险隐患。

2.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工程,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有关公共服务事项凭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一证通办"。全街道90%以上的村(居)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90%,健全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

3.明确各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任务,支持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各自阵地作用,广泛组织各方面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加强对辖区内群团组织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检查、评估、社会监督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和诚信。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街道、村(居)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活动场所覆盖率不低于50%,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公共服务。

4.建立企业事业单位社会责任评估和激励奖惩机制,完善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广泛动员全街道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推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平安建设工作,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城乡社会治理、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探索社会工作者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推进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融合发展。健全志愿者服务激励保障机制。

三、健全村(居)、企事业单位民主自治体系

1.强化群众自治基础,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两个"三张清单",即实施街道权利、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和村(居)委会依法自治清单、依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负面清单,完善落实"两个规范",即自治公约和自治程序指导规范。全街道100%的村(居)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100%的村(居)建立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

2.在党工委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指导下,全面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和奖惩机制,指导群团组织、协会商会等加强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建设,弘扬公序良俗,开展"身边好人"等宣传活动,全面推进和规范村(居)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机制建设,设立善行榜、义举榜等平台,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农村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形成良好的约束激励机制。

3.统筹上级部门支持村(居)的政策,整合资金、资源、项目等,以村(居)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完善村(居)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完善巡视巡察、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更好地把党的理论优势、整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合理确定其管辖规模和范围,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完善社会全域治安防控体系

1.实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实现与相关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村(居)综合管理平台的社会治理相应功能完善。在辖区全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全覆盖。加强网格力量配备,每个网格点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网格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建立网格员队伍的管理、培训、保障、激励机制,提升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一体化运行。

2.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依托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健全矛盾风险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预案。深化社区警务战略,"一村一辅警"100%覆盖,推动"枫桥经验"治理延伸,着眼于无违法上访、无刑事治安案件、无安全事故目标,深入开展"三零创建"等建设活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纳入国家兜底监护。

3.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建立健全反奸防谍责任体系,防范打击宗教极端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深化反恐怖斗争。严密防范境外宗教渗透活动,依法防范处置利用宗族从事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深挖、打击邪教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做好涉邪教风险预警与处置。积极开展邪教人员教育转化,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加强基层反邪教宣传教育;建好用好反邪教协会,依法取缔和打击"精神传销"有害培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

4.密切跟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因地制宜建立经常性专项性打击整治机制。把握黑恶犯罪滋生蔓延特点,强化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开展禁种铲毒禁工作,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以及食药环境等领城的突出违法犯罪。有效打击针对妇女、未成年人的各类违法犯罪。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和跨区域犯罪的能力。

5.建设完善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健全公安、村(居)及部门单位义务巡逻治安协调联动机制,强化重点场所安全防范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科学调配公安干警、辅警及群防群治力量,结合实际,建立不低于常住人口1‰的专兼职平安巡防队伍。

6.加强全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重点信访人员和社会极端分子等各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建立有相关专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落实安置、教育、矫治管理以及综合干预措施。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惩"政策。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与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工作的对接。

7.加强全街道旅馆业、机动车修理业、娱乐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治安管理工作,落实法人或负责人责任制。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督促企业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个100%"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物流安全管理。依法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监管,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净化网上政治生态,建设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深入打击整治网络犯罪,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网络套路贷等网络犯罪,依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利益链条。借鉴"网上枫桥"经验,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社群健康发展,探索网民诉求处理程序及反馈机制。

五、完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

1.建立健全了街道、村两级调解委员会,组级便民服务点和平安工作室,规范了调处程序和行为,实现了调解过程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对排查出的问题,能立即调处的立即调处,不能立即调处的分轻重缓急,及时上报街道综治中心和有关部门,按照"五包一保"("五包"即包调处,包教育引导,包解决问题,包结案,包群众满意;"一保"即保稳定)责任制处理,有力确保了案件能够及时、有效进行调处。同时对一些特殊的矛盾纠纷,采取约调的办法,主动约请当事人了解情况,能够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现场解决的,按照"稳控得住、牵挂得牢、解决得好"的要求,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说服工作。目前全街道共有调解委员会9个,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员121名。2022年上半年共排查出矛盾纠纷32起,调处32起,调成32起,调处率、调成率均达100%。有效预防了民转刑事件的发生。

2.注重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在全街道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联动下访活动,开辟了一条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一是定点下访。做到"三必去",即群众反映问题多的地方必去,工作推进有难度的地方必去,重大政策出台后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的地方必去,确保了全街道没有赴县及以上上访问题的出现。二是专题下访。根据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门开展实地调研,使问题能够迅速、圆满解决。三是联合下访。对群众反映的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复杂疑难问题,由综治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及时"会诊",杜绝相互扯皮、推诿现象发生。四是调处回访。对已调处成功的矛盾纠纷严格实行定期回访制度,严格要求调处人员调成后在一定时限内,亲临当事人家中回访、视访,重点回访矛盾纠纷是否调处到位、当事人是否满意,当事人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是否还存在新的问题和矛盾等,延伸综治工作"链条",防止"二次反弹",有效预防了重复访、反复访现场的发生。

六、完善政治法治德治智治全方位治理机制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泛生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辖区内各村(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落实街道村两级重大决策项目依法决策机制,配备并发挥好村(居)法律顾问作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确定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扶贫、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食品药品、交通安全、教育考试等民生领域执法力度,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3.完善党工委、纪检监察机关,党委政法委员对政法单位的监督机制,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证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定期开展对社会治理领域开展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或视察等监督活动。统筹推进辖区内各类协商渠道发挥作用,完善协商于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就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广泛协商。

4.完善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落实法治宣传相关国家规划,完善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健全以案释法制度。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效推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校园文化等融合发展,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80%。

5.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和运用优秀文化资源,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全街道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细化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理直气壮宣传无神论,弘扬科学精神。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特别是网络新媒体主阵地作用,丰富和创新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宣传载体手段,牢牢掌握社会治理宣传舆论工作主动权、主导权。

6.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强全街道范围内视频监控建设与联网,做到专人管理、维护,确保设备高效运行,有利保障了社会治安稳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74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