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调研报告范文(最新4篇)
本报告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和政策支持等因素,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推动农村经济全面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农村经济调研报告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一篇】
为了准确把握湖南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科学研判全年农业经济走势,近日,湖南省统计局农经队在芷江、会同、洪江、湘潭、攸县、茶陵、衡阳、祁东、邵东、洞口等县区进行了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与农口部门人员座谈、与农户深入交流等方式,对粮食生产、蔬菜瓜果种植、养殖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亮点纷呈,总体向好,同时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下阶段要多措并举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村经济运行的亮点
(一)中晚稻长势较为良好。此次调研时期正处于中稻成熟收割期和晚稻灌浆期,据实地走访湘潭县石潭镇、攸县新市镇等地水稻高产创建片了解到,今年中晚稻生长期阳光充沛,雨水充裕,时间分布均匀,未出现“寒露风”等不利天气,气象条件良好,稻谷结实率较高,有效穗增加。在芷江县,中稻和晚稻长势普遍良好,中稻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一周。芷江中稻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xx年同期增加千公顷,增长%,产量达148483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3775吨,增长%。但是在怀化部分地区,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了雨水和低温,稻曲病等病虫害偏重。
(二)农产品基地建设顺利。各地注重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优势品牌,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进程加快。芷江正在建设9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包括优质超级稻基地建设、优质柑桔原料加工基地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等;洪江区岩垅乡星火村形成了1400余亩的蔬菜基地,其中黑木耳基地占地38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当地农民工资达到了2100-3000元月;攸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比去年净增加5700亩,同比增长%;祁东县已建成和在建的蔬菜标准园达32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园5个,露地栽培蔬菜标准园面积1000亩以上的6个,蔬菜生产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养殖业持续向上向好。通过询问规模养殖户了解到,生猪价格自3月底开始反弹,至9月下旬约为元斤,出栏生猪头均盈利400元左右,市场行情较好,养殖效益可观,预计此轮上涨行情可持续至明年上半年。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回升,但大量散养户在此轮上涨行情到来前,扛不住长时间持续亏损纷纷暂时退出,由于受挫较大,养殖信心尚未恢复,多呈谨慎观望态势,生猪产能仍处于调整阶段。此外,特色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如茶陵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较多和农民养殖黄牛经验丰富的双重优势,开展本地特色黄牛养殖。由于茶陵黄牛以放牧为主,茶陵县林丰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繁育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养殖,并延长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农机合作社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是湖南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由之路。溆浦县政府每年初制定农机技术服务集团承包奖励办法,规定获奖条件,每年底由农机部门对各农机合作社进行考核,对符合条件的农机合作社,由县政府给予2万元奖励。芷江大力推进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例如,XX年芷江绿叶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油菜100多公斤亩,每亩收益达到了400多元。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蔬菜惠农政策不足。相比水稻生产有国家托市政策,蔬菜生产未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抗风险能力不强,且国家惠农政策不足。在调研湘潭县某蔬菜种植基地了解到,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市场行情,且缺乏相应的农业保险政策,XX年该基地的丝瓜严重滞销,种植户亏损严重。在洪江区岩垅乡星火村调研过程中,当地农民反映,当前蔬菜种植成本偏高,政府补贴力度不够。例如,一个蔬菜大棚的成本大概为5800元,其中大部分成本由农民自己承担,此外,当地被调查的农民称对省内相关的蔬菜惠农政策知晓率很低,甚至完全不知道。
(二)粮食价格偏低。在芷江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农民反映今年玉米价格约为95元100斤,比去年价格降低了15元左右。价格偏低导致农民出售意愿下降,大量玉米囤积。在玉米播种面积达到几百亩的晓坪乡枇杷垠村,堆积在仓库的玉米也成为当地农民的最大问题。除玉米外,今年稻谷收购价格同样偏低。XX年中粮储早稻收购价格为135元100斤左右,而市场收购价格为xx年来,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变化对生猪养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养殖亏损时间延长、亏损程度加深、养殖信心受到重创。今年3月底以来,猪价逐渐上涨,养殖户由转亏为盈到盈利颇丰,目前盈利空间仍然较大。但是,较大的盈利空间也隐藏了市场高风险,养殖户对此不无担心,因此,投资扩张养猪规模的意愿不强。
三、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一)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在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落实,强化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督查,确保已有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支持水利设施、大棚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邀请技术专家到村组、基地开展蔬菜专业技术培训,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提高全省蔬菜种植水平。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以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土地向种菜能手、种植大户集中,促进规模化经营,提升规模效益。
(二)广泛拓展农产品销路。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农产品安全监督共管体系和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大力培育一批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的经营主体,如农产品协会,继续推进“农超对接”、网上平台、平价商店,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让广大居民在家就能方便快捷的购买到经济实惠、新鲜名优农产品。
(三)着力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一方面,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制度和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向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可靠、系统完整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探索构建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着力打造茶叶、粮油、果蔬、生鲜等大宗农产品电商平台,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四)多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在产业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引导发展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业,鼓励农民在发展服务业过程中增加收入。此外,在整合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激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农民工就业增收空间。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二篇】
柏林村两委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县乡两级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坚持 “菜畜富民”的村域特色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和生猪獭兔饲养,走出了一条调整产业结构的成功之路。通过近3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大棚蔬菜已经成为我乡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的,近期我们对柏林村蔬菜大棚的现状、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大棚发展现况
西屏乡柏林村位于江油市城西12公里处,距绵阳市不到30公里车程,区域优势明显。盘江新河穿村而过,属盘江二级阶地,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456户,1559口人,基本农田900余亩。地震前有种植大户1户,种植面积200余亩,现有蔬菜大棚10棚,养殖大户3户。20__年,村民耕地亩产值约1000元,而蔬菜亩产值约4800元,约为耕地亩产值的5位。现阶段我村大棚特点是菜棚建筑质量低,防寒能力弱,种植环境差,冬季不易生产。
二、存在的问题
大棚蔬菜种植经历了近3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我村产业开发的重头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取得的成绩让人鼓舞,可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集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传统农耕思想观念较重,村民认识不到位,限制了大棚蔬菜发展
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少农户对发展大棚的认识不够,种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能将种植大棚当作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严重束缚了思想解放。绝大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意识淡薄,种植停留在传统的农作物上;还有部分村民缺乏种植技术,别人种啥他种啥,别人干啥他干啥,边种植边摸索,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也有一部分农民形成了“以土为本”过分依附土地的思想;还有部分村民存在“小富即安”的现象,易满足于现状,不能把结余投入扩大再生产,无法获得更多更大的结余,缺乏改变现状的冲动和欲望;另外,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开放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害怕失败,怕担风险,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眼光。此外,抱有种地不如打工思想的人很多,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靠种植生活的村民很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大棚种植缺乏专业技术支撑,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集中反映在:
1、农民缺少蔬菜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蔬菜技术人员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且缺乏在田间地头的实地指导。
2、农户对引进特优品种力度不够,主要还是以往的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等大众化品种,没有依据本村资源特色形成“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种植。
3、一些种植户一遇到蔬菜产品及农药化肥种子市场价格波动,就会迅速减少种植面积,有的甚至放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村里大棚蔬菜发展的良好氛围,不利于大棚蔬菜的稳定协调发展。
4、大地震后,大棚蔬菜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地震时期蔬菜卖不出去,再加上唐家山堰塞湖泄洪,蔬菜不能采摘,很多种植户资金积压,大棚种植面积大量减少,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三是销售渠道不畅,受外地蔬菜市场冲击,抑制菜农种植大棚的积极性。
我村的蔬菜种植总体上讲,由于数量少,技术含量低,种植成本大,在市场上竞争能力太弱,大部分菜农是自种自销。再加上外地蔬菜的调入,影响了大棚种植菜农的销售和种菜的积极性。
三、对策和建议
为切实有效解决大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我村大棚产业开发不断向前发展,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形成的解决思路如下:
1、加强宣传力度,帮助村民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形式,让他们认识到:种植大棚蔬菜是投资低、收益高、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的好项目。同时,也可以采取带出去到我县九岭镇大棚种植成功的示范点实地学习参观,增长见识,让广大农民朋友切身感觉到在身边的真实例子。包村干部与村干部要各尽职责,逐门逐户做大棚种植宣传思想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和引导,让群众在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
2、实施跑动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种植规模 引导农户自身尽力筹集建设资金,完善大棚菜地基础设施,改善种棚环境条件。如在大棚间建设各种管网和道路,同时,协调水利部门实施打井和防渗滴灌工程。当然这些工程单靠农户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还要靠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两委班子一定要抓住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契机,积极与县、乡两级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资金上的扶持。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小额贷款的优惠条件,加大投资;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资。农业发展必须形成规模优势。有规模才能有效益,产业化必须规模化。因为只有当生产有一定规模来自周边县市的商贩才会源源不断,产品才不愁销路。
所以我村蔬菜生产还应再接再厉,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最终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
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蔬菜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菜农种植户一定要继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书本、网络等方式不断了解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村两委班子要定期组织农户召开村民小组会,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同时,要与县、乡农业部门及时联系,聘请农业技术员到我村进行实地指导,使大棚生产各环节都有可靠的技术保证。
4、积极发展宣传作用,打通销售渠道,形成公司与农户订单销售模式
5、充分发挥好农业局大棚蔬菜建设项目的带头作用,塑造龙头企业,打造蔬菜品牌,吸引更多的投资,形成产业化。
要通过电视、报纸、广告牌、打电话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成立配菜公司,打造我村蔬菜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争取将蔬菜打入城市超市和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提高村民的收益。
通过这次调研,使我村村民对发展大棚蔬菜有了新的认识,为我村今后大棚蔬菜发展规模化提供了一个参考思路。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三篇】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优惠政策, 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农村发展有了明显好转,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特地对**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态势。**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30万亩,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占总人口的%。今年上半年**县经济总量保持强劲势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农业和牧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和%。
**县农业产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人、万元、万亩
时间总人口农业人口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占总值比例 耕地面积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6月底
(二)当前存在的不足。全县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有:一是冰雪灾害影响。年初突如其来的冰灾使全县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大损失,冻死牲畜万头,家禽万羽,损毁房屋4328间,直接损失达亿元,一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因此受到影响;二是引资效果不佳。上半年县内共争取引资项目49个,引资金额24000万元,但目前到位的仅有20个,资金6200万元;三是乡村债务包袱沉重。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乡村债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县乡村级债务有亿元,对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及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资金筹措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人才缺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专家、技术人才的缺乏。**县虽然聘请了一部分专家和技术人员作顾问,并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估计缺口近800名;另一方面是缺少具有高瞻远瞩开拓性领导人才。一些乡村干部大都认为乡镇经济落后,农产品规模小,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经济发展长远目标没有系统规划,对未来信心不足,因而工作主动性差,开拓意识不强,少数乡村干部处于混日时状态,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产品认证知名度不高。目前,**县农业“三品”认证的产品总数在全市居后几位,“三品”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很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播种面积仅占全县播种面积的%。现代农业讲究“生态、优质、安全”,但目前全县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仅为9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20个,在全市仅占%。“三品”总产量、产地面积基本处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总量偏小”状况,发展差距仍较明显。
(三)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县共有2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级17家,县级2家。但是目前的现状是:第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影响力弱。果蔬、茶叶、水泥、粮棉等主导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小、生产能力不强,对产业基地的龙头牵动作用十分有限,再加上年初的冰冻灾害天气的打击,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生产水平。第二、企业缺少具有丰富市场运营能力的人才。目前,农产品的一些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不规范的、混乱的家族式管理方式上,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国家针对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处于滞后状态,部门组织仅仅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在扶持政策上倾向于重点龙头企业,对弱势群体的合作组织、协会却关注较少。目前全县有9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数均由农民自发组成,虽然内部实现了技术互助、信息互通、统一购销,但在产品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加工增值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五)支农信贷资金不足。截止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逐步落实到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农业投入明显扩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信贷资金需求增加,据初步估计,目前**县“三农”信贷资金缺口达亿元,信贷支农资金明显不足。
三、对策建议
针对**县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一是龙头企业发展的目标要对准高、精、深技术领域,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申请政策扶持,找准项目积极申报,取得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地域、原材料等优势吸引县外资金投资建厂,帮助企业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三是确定大叶茶、粮食加工、辣椒、楠竹、水果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效应。
(二)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其它建设项目同步发展,制定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生态、优质、安全”作为发展方向,对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施行财政补贴,调整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产品认证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建立以市场为本,政府为盾,各方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全方位加快对产品认证。
(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对合作组织的税收减免、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及用地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通道。二是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坚持“自主经营、科学管理、自负盈亏”的方针,借助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加工能力、对农产品吸纳能力,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培训,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提高其合作理论知识、合作技巧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四是树立典型,加强引导。认真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调动更多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对有意兴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吸引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组织发展。
(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一是党的基层组织要从当地的特色出发,结合实际,找准地方经济的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科技生产,搞好产后的销售,充分开发和培养新的消费市场,带领农民共同富裕。二是提高农民素质。主要是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硬件和软件上改善学习条件,鼓励农民自学和专业人员指导相结合,提高农民素质。三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除了生产风险外,还要增强对天气,地质等突发性灾害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并保证落实的应急方案,帮助农民渡过灾害。
(五)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让支农银行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首先要降低“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将支农银行只存不贷的资金“抽水机”改变为信贷支农的资金“引水渠”。其次银行监管部门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的准入政策,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等。此外,化解乡村债务也是很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四篇】
为全面掌握20xx年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形势,客观分析目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张掖市统计局按照省统计局调研要求,会同省局农村处调研组到高台、临泽、甘州、山丹四个县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农作物长势,通过与企业负责人、养殖户户主进行深入交流座谈,对全市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和全年农村经济运行态势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认识。现将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今年以来,张掖境内气候条件较好,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降雨充沛,夏粮长势良好,农业生产形势健康向好,经初步统计,20xx年上半年完成农作物正茬播种面积万亩,同比增长%,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增长%.在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万亩,同比减少万亩,下降%;秋粮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增长%.制种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增长%.其中玉米制种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增长%.
(二)粮食总产量呈现"夏减秋增"态势。预计夏粮总产量达到亿公斤,同比减少万公斤,下降%;如果后期农业生产不再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秋粮单产按530公斤/亩计算,秋粮总产将达到96099万公斤,同比增加3002万公斤,增长3%左右。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亿公斤,增长2%左右。
(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的绝对量和速度均有上升,油料、蔬菜、中药材和蔬菜及其它制种分别达到万亩、万亩、万亩和万亩,其中蔬菜及其它制种面积增幅较大,增长13%,四大作物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
(四)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从青饲料面积达到万亩,增长%;预计大牲畜存栏万头,增长;牛存栏万头,增长%;牛出栏万头,增长%猪存栏万头,增长%;猪出栏万头,增长;羊存栏万头,增长%;羊出栏万头,增长%。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20xx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建设,发展高原夏菜、绿色有机农产品、草食畜牧产业,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予以大力支持。
(一)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县区通过整合惠农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如甘州区对连片新建5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每座补助5000元;临泽县从20xx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高台县对当年采用新型材料连片打建,种植温室30座、50座、100座以上的,每座分别给予1000元、20__元、3000元奖励补助;民乐县对连片新建10座以上的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大棚,每座一次性补助资金6000元。由于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进一步调动了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从事设施种植的积极性。20xx年新建日光温室4890座、钢架大棚9250亩,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万亩,设施种植业面积呈两位数增长态势。
(二)创新经营机制增活力。将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作为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资源大量流转,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农作物制种、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了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20xx年,全市农地流转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整村流转60 个,面积万亩。全市50-100亩规模经营单位3148个,100-500亩规模经营单位2093个,500-1000亩规模经营单位497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单位245个。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化经营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高台县绿洲农业有限公司,在高台县的南华、宣化两镇以亩均800—1000元价格流传农民土地万亩,新建活动式钢架大棚3000座,陆地标准化种植蔬菜万亩,今年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三)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生力军。各级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呈快速发展势头。20xx年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个,省级41个,市级101家。如张掖市绿涵公司积极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蔬菜产业,先后投资亿元在荒滩上修建5万吨、占地2万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保鲜库、6000平米集约化全自动育苗中心、618座钢架拱棚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区,采取订单种植、最低保本价收购、保鲜贮藏、定点运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地落实高原夏菜面积4万多亩,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20xx年2月28日,绿涵公司与俄罗斯CTK贸易公司成功签订了50万吨果蔬出口协议,首批300吨果蔬产品于5月27日正式启运。今年1-4月份,张掖市农产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自营出口总额6437万元,同比增长29%.
(四)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以建成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建设为主线,狠抓政策扶持、规模养殖、疫病防控、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全市畜牧业生产呈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初,市、县区党委、政府均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引导鼓励扶持的办法支持散养户出院入区,鼓励养殖大户以区建场,以区带户,以户促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已新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17个,其中:肉牛36个、肉羊65个、奶牛11个、生猪5个。20xx年张掖调查队畜禽监测大型规模养殖户,生猪饲养量5000头以上27户,比上年增加2户;牛饲养量1000头以上的32户,比上年增加13户;羊饲养量1000头只以上的149户,比上年增加6户,禽饲养量10万只以上的3户,比上年增加2户。
三、农畜产品价格形势分析
根据这次调研及农业、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今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波动不大,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
(一)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主要农产品小麦、大麦、马铃薯价格维持在元/公斤、元/公斤、元/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稳定,略有上涨,玉米价格从去年年底的元/公斤,恢复性上涨到目前的元/元左右。
(二)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今年春节前,受冰雪冷冻灾害天气影响,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春节期间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比上涨2-3倍。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菜、甘蓝、西兰花、叶菜等为主的大宗蔬菜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达到50%以上,蔬菜批发市场娃娃菜、甘蓝、叶菜类批发价格在元/公斤之间,种菜效益大幅度下滑,特别是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
(三)牛肉价格保持稳定,羊肉价格开始回升。二季度,牛肉价格达到54元/公斤,与一季度环比基本持平;肉羊生产经过一年多的价格低位运行,现已企稳回升,平均价格在42元/公斤左右。
(四)生猪产品价格继续走高。一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平稳,分别达到19元/公斤和27元/公斤。二季度,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分别达到22元/公斤和32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和%。受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仔猪价格居高不下,15公斤仔猪出售价格达到800-900元,20公斤仔猪价格达到1200元,仔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产能下降,供小于求。经历了20xx-20xx年近2年的养殖亏损之后,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淘汰自繁母猪,压缩存栏量,缩小养殖规模,导致母猪存栏下降,仔猪补栏不足,产能下降;二是部分自繁自育规模养殖户,囤栏惜售仔猪,导致仔猪价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或待贾而沽,不愿出售,造成有意愿养猪的养殖户望而却步;三是在微利和亏损的情况下,很多散养户坚持不下来,从事散养的人越来越少。
(五)禽类产品价格逐步回暖。一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走低,分别达到元/公斤和16元/公斤。二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逐步回暖,分别达到元/公斤和18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和%.麸皮、胡麻饼、育肥猪料、蛋鸡饲料、肉鸡饲料价格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3%、%、%、%.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业生产。进入4月下旬,全市出现大风、扬沙天气,部分地方发生沙尘暴,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拱棚和大田覆膜作物受损。4、5月份气温温差波幅较大,甚至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导致正值出苗的玉米制种及沿山地区油菜幼苗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二)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甘蓝,叶菜等为代表的大宗蔬菜价格创历年新低,菜农种植效益严重受损,种植效益下滑,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羊出栏价格连续两年持续走低,进入5月份以来价格虽有所回升,但规模养殖户仍处于亏损状态,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价格近期居高不下, 价格超出了理性上涨预期,加大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五、意见建议
一是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抓好"三夏"、"三秋"农业生产,指导农户加强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预报和防控,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加强与气象、水务部门的协作,及早预防干旱、冰雹、洪涝等灾害,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二是强化科技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技能的培训,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前景、供需状况、价格趋势等调查和预测,及时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确保农民群众产得下、销得出,价格稳、收益高。
三是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让农户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拿到直补款,使惠农政策的效果发挥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新建的设施农业,实行倾斜性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农村能人、种养大户、运销大户、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产品流通实体。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向无公害、绿色化、有机化方向发展,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是加快生猪生产供给侧改革。生猪行情的变化,是市场规律调节的结果,也是基于2年亏损期的恢复性补偿。政府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统筹协调,防止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一方面促进生猪市场供给总量平衡,防止下一个"猪周期"的到来。另一方面应促进生猪生产适应在产品结构和品质方面上档升级,扶持生猪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饲养,支持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生猪预警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全面掌握全国及周边地区生猪产销形势,对生猪生产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准确调控生猪市场,促进生猪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