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资产调研报告通用6篇
本报告对市场环境、行业发展及竞争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了投资风险与回报,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是否能够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资产调研报告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2024年资产调研报告 篇1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特点
据20xx年底数据显示,房县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292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类资产总额875万元,占总资产的%;一般设备类资产总额413万元,占总资产的%;其他类资产总额4万元,占总资产的%。
从固定资产使用状态看:在用资产xx0万元,占总资产的%;闲置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
从固定资产分布情况看:局机关资产868万元,占总资产的%;管理一股资产93万元,占总资产的%;管理二股资产30万元,占总资产的%;计划统计股资产113万元,占总资产的%;稽查局资产36万元,占总资产的%;撤并4个分局闲置房屋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
从资产分布特点来看:一是集中性。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区,而城区占用资产为88%,机构收缩后除房屋外,资产管理相对集中。二是实用性。房屋及建筑物等不动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的比例基本符合实际,分别占%和%。三是合理性。局机关资产与其他单位资产基本合理,局机关资产占67%,人均占有资产万元;其他单位资产占33%,人均占有资产万元(不含闲置资产152万元)。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
(一)强化了管理基础。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房县国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程》等系列制度,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对达到标准的物资严格依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未达到标准的办公用品作为低置易耗品管理,资产购置、变动、处置严格按程序执行,杜绝资产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保障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监控了资产底数。建立了监察、人事、财务核算等部门监交体系,坚持实行调离岗位手续清,对调出、离退休、外出学习以及岗位变动等各类人员,规定必须到资产管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同时,定期开展资产清理检查,通过四次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了全局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真正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有效地防止了资产流失。
(三)健全了信息网络。全系统所有资产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核算,还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使用保管人员、存放地点信息字典库, 在资产的进口环节即购置采购管理、中间环节的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管理、出口环节资产的处置报废等方面严格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和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观念淡簿。个别单位和少数干部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前清后乱”的现象,对资产管理不十分重视,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只要购置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谁也不敢随便拿走,且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使用价值,不核算经济价值,这种想法导致思想上忽视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账目不准不实。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不完善,存在账实不符、时间不清、品名不明、金额不准等问题;对新购置、新调整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不入账;对每年清理中的盘盈盘亏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对报废、转让、借用给其他单位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告县局,造成资产账目不实。尤其是省、市局对口调拨配置资产,如稽查、计统、财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调配或奖励的专用设备,多数资产调拨单没有随同设备传递,没有配备清单,也没有调拨单,经办人员领取后未登记就直接使用,很容易造成资产的私占和流失,也容易造成财产调换。
(三)资产增减缺乏监督。有的交接不办手续,有的增加不入账,有的处置不销账,有的变动不调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心中无数,家底不清。对个人使用和保管的资产,如办公桌椅、棕床、usb盘等资产,因工作变动而“物随人走”,部分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凭印象移交而不进行实物核对,造成事后相互扯皮。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资产账物管理规定,促进资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一)树立“三种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工作衔接和配合,不仅是财务部门对价值的核算的控制,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为此,要树立资产就是资金的观念,克服“只管使用,淡化责任”的错误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要树立盘活就是增效的观念,把现有的财产盘活,变“死财产”为“活宝贝”,科学利用闲置资产,增强资产使用效率;要树立监督就是管理的观念,推行民主公开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通报资产清查情况,将资产管理好、监督好、使用好。
(二)抓住“三个环节”,强化资产管理。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程》和《采购管理工作规程》执行,用制度来约束随意性,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一是抓好固定资产处置工作。对达到报废年限的,或者虽未达到报废年限,但实际上已损坏无法修复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办理处置审批手续,及时销账;二是抓好固定资产调整工作。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动、调拨要及时登记账卡,严格实行“谁使用、谁保管”的制度,对使用公物过程中发生被盗、丢失、毁损等
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同时,建议上级局对基层局无偿调拨资产时要随同设备传递资产调拨单,以便及时入账,确保资产管理信息的及时、完整、有效;三是抓好固定资产移交工作。对于因人事变动离开原岗位的职工及时督促其办理交接手续,避免管理和使用环节脱钩,保证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三)巩固“三个基础”,促进规范管理。首先是基础信息。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网络财务管理软件业务使用规范》的有关规定,定期整理资产账目、资产卡片、资产年报、资产图片、资产调拨单等基础资料,按资产名称分类、分项编号,做到一物一号一卡;按谁用、谁管、谁负责维护保养的原则,把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使每台(件、套)设备有专人保管,丢失损坏有人负责;建立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和维护保养管理卡,做到一物一卡管理到部门。其次是严格管理。实行固定资产定期清查,每年开展一次固定资产盘点,采取资产管理单位自查,财务部门复查,领导小组抽查的办法,对照固定资产账(卡)核对实物,盘盈的及时入账,盘亏的要查明原因,报废、报损需要处置的报财务部门,按照处置权限分别报批,真正做到分账与总账相符、账目与实物相符。与此同时,要将资产管理责任纳入综合考核,与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按月考核按月兑现,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第三是数据备份。每个会计年度后,岗位人员应做好计算机系统中固定资产数据备份工作,将数据复制两份到光盘上,注明时间、内容、操作员姓名等,同时还要在异地服务器上备份,以防止光盘损坏数据丢失。
2024年资产调研报告 篇2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9月,临港新城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其中,临港集团投入最多,占总投入的%,完成全年计划的%;芦潮港镇完成亿元,提前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万祥镇、同盛物流超额完成节点目标,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和%。
综合各方面完成情况,临港新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19月,基础设项目投资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完成年度计划的%。主城区一期临港大道、世纪塘加高加固、口岸查验区、北岛水流环工程基本竣工;深水港芦潮辅助区、铁路中心站及配套工程、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工程等项目完成节点目标;两港大道延伸段、y5道路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
2、产业集聚高地雏形显现
19月,重点产业项目投资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完成年度计划的60%。一批事关临港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正在进入高峰期。其中电气重型装备、沪东造船、中集制造、磁悬浮项目等项目均超额完成节点目标,临港普洛斯一期、瓦锡兰和礼才物流顺利运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集装箱制造服务项目动工。
3、功能性开发加快推进
19月,社会事业及功能性项目投资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主城区展示服务中心、临港产业区管理中心等首批标志性功能建筑投入使用,嘴主题公园建成开园;海事大学建设加紧推进,部分建筑完成结构施工,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中国航海博物馆完成桩基,正进行局部除水与土方开挖。
4、房产开发以安置房为主
19月临港新城地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亿元,其中临港四镇完成动、拆迁安置房投资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其中,万祥镇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年计划的%泥城镇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年计划的%芦潮港镇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年计划的%书院镇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年计划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占第二季度完成额的%,投资额度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1、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投入力度仍显不足
19月,临港地区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项目共实现投入亿元,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由此造成了固定资产投入不足与全年145亿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2、动迁建设进度仍需加快推进
19月,临港四镇动迁安置房投资亿元,距离全年计划亿元有较大距离。由于前期准备不足以及安置房建设亏损和部分费用归属等问题,各镇的三期房建设还未开工,不仅影响到临港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也影响到明年实现现房安置的总体目标。
三、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的工作建议
1、加大对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建设的管理力度
对已开工的重点项目项目的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节点要求,抢时间、抓进度,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对未开工的重点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项目规划、手续办理等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促进其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同时,加快推进项目的技术储备工作,把储备项目与实施项目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抓紧做好已列入计划的项目预可、工可、初步设计的评审、审批,做好投融资等准备工作,以保证投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加快动迁安置房建设
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置”的原则,积极破解制约动迁和安置的各种矛盾。临港四镇要从大局出发,克服资金等困难,抓紧开展三期土地招投标的工作,全面实施三期房的建设。
2024年资产调研报告 篇3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成效
一是健全了资产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看,我县成立了国资委、国资局和新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形成了国资委、国资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三级管理运营体系。从政策制度看,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我县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证。从信息网络看,国资局已建立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并与省、市实现了联网运行,全县一级预算单位也都建立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资产处置的网上申报。
二是摸清了资产管理家底。近几年来,我县先后开展了三次清产核资工作,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共查明全县192家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总额为万元,负债总额为3__万元,国有资产总额为万元,土地占用面积㎡,房屋建筑面积㎡,汽车423辆。其中县直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元,国有资产总额万元,土地占用面积㎡,房屋建筑面积㎡,汽车388辆;乡镇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元,国有资产总额万元,土地占用面积㎡,房屋建筑面积㎡,汽车35辆。全县22家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原值981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7392万元。
三是改革了资产管理模式。到底,县直93家部门预算单位全部移交了资产,将资产权属进行了过户,国资局共接管非经营性资产土地102宗,房屋229栋;接管经营性资产包括门面138个、鱼池亩(其中精养鱼池亩),经济实体10个;接管3家单位资产(基建)负债万元。
四是规范了资产经营行为。成立了新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委托新益公司经营,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按照“截时截标、价格优先、价高者得”的原则,在交易大厅进行公开竞价,实行阳光操作,有效规范了产权交易行为,实现了资产收益的最大化。
二、影响和制约国有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
一是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没有有效对接。去年9月份县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规范财政内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程序的通知》,明确了财政局内部各业务科室在资产管理中的职责,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配置、购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但目前该文件没有落实到位,导致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还没有实现对接。
二是资产运营规模较小,投融资能力不强。在国资监管“三层架构”中,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资运营主体担负着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运营的职责,但目前我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于没有专职人员,加之城投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职能,导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职能展开不够,特别是对如何通过资产运营来推进经营城市和城市建设研究不够,资产运营的规模较小,盘活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还远未达到。目前,冶金局、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几个开发项目进展缓慢,资产产权交易额还不足国有资产的十分之一,净收益很少,特别是在办公资源的配置和开发方面还没有启动,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大。
三是资产配置不合理,单位之间苦乐不均。同是行政事业单位,有的单位人均办公面积几十方米,而有的单位长期蜗居在旧办公楼,缺少相应配套设施,对外开展工作较为不便;有的单位地处城区繁华地段,占有较多的优良资产,每年仅门面出租出入就达十几万元,而有的单位所处位置偏僻,占有的资产较少,根本无经营收入可言,造成单位之间在办公条件、职工福利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四是乡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不严。目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触角还没有有效延伸到乡镇,乡镇的一些单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没有建立健全资产核算和管理制度,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一些单位资产盲目购置,随意处置,浪费严重;一些单位资产出租暗箱操作,经营收益流失严重;一些单位资产收益体外循环,使用效益低下。
三、推动我县资产管理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国有资产管理要遵循“政府统筹规划、财政精细管理、单位有效使用”的原则,按照“三统一”(统一监管、分类实施,统一配置、分步到位,统一处置、规范操作);“两集中”(资产产权向出资人集中、资产收益向财政专户集中);“一盘活”(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思路,着力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扩大舆论宣传,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创新发展,首先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在舆论宣传上有新的氛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力度,掀起新一轮宣传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的高潮,在全县上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真正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深入人心。
2、层层严格把关,进一步提高配置效率。将资产管理工作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把关,规范操作,促进资产配置效率的提高。一是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结合部门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认真研究制定公正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细化资产购置预算,通过严格的资产预算管理,防止资产购量的随意性,杜绝超编制、超标准配置现象,实现资产公平、合理配置。二是推进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相对接。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必须通过政府采购的渠道进行购置。完成采购后,要及时进行帐务处理,办理资产占有登记。未经审批的资产配置,政府采购部门不予受理采购业务,国库系统不予办理支付业务,也不纳入部门预算。三是推进财政与其他职能部门相联动。由政府出面,组织发改、公安、建设、国土、房产、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合下文,配合国资部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联动机制,堵塞管理漏洞。行政事业单位兴建办公用房,由发改和国资部门共同审核,确定建设等级、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等;行政事业单位办理车辆入户上牌手续,办理土地、房屋转让、划拨、对外捐赠、报废、报损和担保手续,公安、建设、房产、国土部门必须凭国资部门资产处置批复予以办理;行政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兴办企业等经济实体,工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办理对外投资或兴办企业经济实体,工商部门要凭国资部门相关批复方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3、强化监督约束,进一步加强资产监管。一是加强产权监管。建立健全有关产权界定、资产评估、产权处置以及纠纷调处等各项规定,认真做好已接收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搞好资产产权的过户变更,并建立规范化台帐。二是规范产权交易。严格审批管理,强化程序控制和责任意识,加强对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加大执法和打击力度,规范评估拍卖等中介行为,坚决查处国有产权交易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产权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地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加强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在乡镇设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公室,由财政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本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确保乡镇行政事业资产科学、规范、安全管理。四是完善信息网络系统。进一步加快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力争今年5月底前,全县一级预算单位联网率达到100%,二、三级单位联网率达到50%以上。通过实行信息化管理,全面掌握资产的总量,及时了解资产的动态变化,为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坚持效益理念,进一步搞好资产运营。一是加快存量变现,活化资本。通过依法破产、资产量换、扎堆打捆、公开拍卖等灵活处置方式,抓好存量资产的变现。二是加快平台搭建,引进资本。以现有房屋、土地、设施、设备等资产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转让出售、联合开发、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引进资本。当前,重点要抓好冶金局办公楼、老干部活动中心临时门面的改建开发。三是加快债权处置,优化资本。一方面,对涉及我县企业的金融债权要进行摸底调查,并对金融债权进行打包回购,为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扫清法律障碍;另一方面,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方式,加快对已回购金融债务的处置,力争通过金融债权的处置,降低企业资产负债,促进企业发展。四是加快合理配置,优化办公资源。制订调剂办法,对闲置不用、超标准占用的资产,及时进行统一调剂,切实解决单位之间资产占用贫富不均的问题。特别在办公资源上,要打破单位界限,实行优化组合,统一调配使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按单位定编人数实行面积限额,多余的办公用房由国资局统一调配使用,调出的办公楼进行公开拍卖。五是加强绩效评价,提高支出效益。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稳步推进预算项目绩效考评工作,探索建立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研究建立不同类型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2024年资产调研报告 篇4
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因此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成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区认真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积极协助上级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整顿工作,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来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区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基本情况
**区认真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该做法是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彻底改变了过去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由各级政府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从而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提供了依据。今年来,**区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审批项目9个,计划投资亿元;核准项目7个,计划投资亿元;备案项目12个,计划投资亿元。
同时,为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重复建设较多、投资过热行业的控制,**区在对项目审查过程中,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行业准入公告,认真执行有关行业准入条件,对项目的规划布局、技术工艺、节能、节排等方面进行审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一律不予立项,切实规范行业发展。**区审批、核准、备案的28个项目中,有超审批权限项目1个,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了转报,对于不符合准入条件的3个项目,坚决不予立项。
二、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为控制投资过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次清理整顿工作,虽然我区没有国家控制的项目上马,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开工手续不全。虽然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但由于企业不清楚项目建设有关手续或急于开工等原因,部分项目未完成前期手续就开工建设,造成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项目稽查难度大。由于中心城区市直、油田、地方单位交错,客观上影响对投资项目的掌握。
三是部门协调有待加强。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也是造成项目手续不全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力度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落实。加大对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投资于国家鼓励的产业。加强对行政部门相关人员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培训,提高对相关政策的掌握程度。实行重大项目建设公示,提高项目审批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落实。
二是积极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为切实抓好新开工项目管理,把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作为投资宏观调控和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促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要积极建立新开工项目联审机制,进一步明确参与项目管理的各部门在项目审批监管中的职责、程序,建立完善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部门联动机制,在方便企业的同时,加强对项目审批过程的监督管理。
三是切实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的基础上,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形成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既要杜绝政府行政部门在审批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也要加强对项目单位的监督管理,对未履行有关手续擅自开工的给予及时查处和纠正,并依法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2024年资产调研报告 篇5
工会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工会组织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是工会组织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的必要条件。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发挥工会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作用,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确职责加强工会资产的基础管理
加强工会资产管理要从基础做起,明确职责,熟悉内涵,摸清现状,完善制度。
1.明确职责。按照全总的要求,各级工会要建立健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成立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所辖工会及其企事业资产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制订工会资产监管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健全工会资产出资人制度,力争做到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统一,把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明确工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不能单独设立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会,要明确专人(可兼职)负责工会资产工作。确保工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有人抓,增减变化有人问,保值增值有人核。
2.熟悉内涵。工会资产内涵丰富,既包括实物的资产形态,又包括货币形式的资产,还包括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等。由工会经费(包括会员缴纳的会费、行政方面按法律规定拨缴的工会经费、政府及行政方面的各种补助、工会所属企事业收入、社会捐赠、外国援助等收入)形成的资产,属于工会资产。
3.摸清现状。各级工会首先是开展工会资产清查。要坚持组织一年一次的清产核资工作,做到账物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会资产的全貌。其次是及时进行工会不动产产权登记。再次是认真做好工会资产统计工作,运用资产统计成果指导监督实践。
4.完善制度。一是坚持分类管理。按照工会资产的存在形态,分别制订工会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管理制度。二是坚持程序管理。加强会计核算,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工会会计制度》等要求,对工会资产的.增减变化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完善工会经费收缴、管理、使用制度;健全工会财产(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调拨等制度;规范工会资产处置、评估、投资、报废等审批制度。三是坚持民主管理。逐步建立工会资产使用、清查及评价制度,完善内控制度,接受职工群众和上、下级工会的监督,保持工会资产完整。
多方争取增加工会资产存量规模
我国法律规定工会资产的形成主要有五个方面,党和政府拨付工会的房产、地产和其他固定资产;政府对工会的各种专项拨款形成的工会资产;社会各界的捐赠形成的工会资产;工会经费和会费形成的工会资产;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定的应属于工会的资产。
1.积极争取政府和行政方面的支持。县以上工会主要落实各级政府应当为工会组织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办公场所,以及对工会开展活动或购置设备、维修房屋等给予补助;县以上工会及所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由财政负担的规定,争取县以上工会干部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由财政负担等。
2.努力提高工会经费收缴率。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是工会资产形成的重要来源。各级工会要把该收的经费都收上来,进一步做实各级工会的账户。推进工会经费上缴和分成办法的改革。共3页,当前第1页123工会资产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3.增强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本领。各级工会要学会积极宣传工会组织的作用,发挥组织优势,争取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各种公益基金组织和个人的捐助、赞助款,用社会资金办社会之事,增加工会资产总量,把“蛋糕”做大,提高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物质能力。
开拓创新实现工会资产保值增值
工会资产管理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依法按章办事,通过市场盘活工会资产,优化工会资产配置,壮大工会组织经济实力。
1.依法维护工会资产的完整。各级工会要增强物权观念和产权意识,运用《物权法》和《工会法》等法律武器,切实维护工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一要依法争取征收补偿。因城市改造等原因,对工会不动产进行拆迁的要争取按现行市场标准进行补偿;对挪用、侵占、工会资产的行为,请求返还原物,恢复原状,进行损害赔偿;二是严格把握好工会资产变动审批关。认真落实工会资产购入、领用、处置等管理制度,严格办理有关手续,加强原始记录复核、登记、审批管理,工会及所属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要经过上级主管工会的批准,防止资产流失;三是努力减少交易风险。在工会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会资产重组过程中,重视工会资产评估工作,充分运用公示公信规则,消除市场交易中的风险,减少交易中的权利纠纷,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四是保障工会经费足额拨付到位。督促行政部门及时足额地把工会经费拨付到工会账户上;对拒不拨付的,上级工会或基层工会可以申请支付令,申请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五是加强对工会企事业单位的监管,防止工会企事业单位工会资产的流失和被侵占。
2.盘活存量资产。一是加强对工会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工会经营性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会企分开,企事分开。健全工会资产运营制度,通过资产经营,采取收购、兼并、出售等方法,优化工会资产结构,及时处置不良资产。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工会企业的行为,明确工会企业经营者、承包者的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加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考核,二是加大对工会文化宫、学校等非经营资产的管理。工会的公益性事业也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运作,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收入,实现自给。盘活工会文化、体育事业单位中的存量资产,充分发挥工会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剧场、体育场(馆)服务职工群众的作用,挖掘文化、体育设备、设施的潜力,把有偿使用和优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加强工会投资管理。工会组织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后,才可以采取谨慎稳妥的办法,按照科学、民主的程序,以部分工会资产做为投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追求较大的经济回报。可以尝试进行不动产投资,也可以委托专业理财公司购买能为工会组织带来稳定经济效益的理财产品或有价证券,还可以投资办一些能够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增强工会组织后劲的企业。工会组织对外投资,必须建立科学的论证机制,建立规范的运营机制,严格的审查监督机制,完善的绩效奖惩机制,实行投资归口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四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各级工会应当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财力的状况,合理有效地配置资产,工会经费的使用要坚持勤俭节约的方针,实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提高绩效的目标;工会不动产、动产的管理要责任到人、物尽其用,不能因为非经营性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计算成本而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
3.加强资产监管。各级工会的资产归工会统一所有,全国总工会对全国各级工会资产拥有终极所有权。各级工会资产监督机构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研究制订工会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资产监督管理的方针、原则和规章制度,检查和监督工会资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审批本级工会及企事业资产置换、重组、产权变动等重大事项,对企事业负责人进行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依法处置违规行为,指导工会企事业发展与改革。各级工会财务、经审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参与和监督工会资产监管工作,使工会资产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024年资产调研报告 篇6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从开始,几年来,紧紧围绕提高资产管理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这个中心,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现有的体制和机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这
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有效的机制,更加有力的工作把国有资产经营好,把国有资产管理这篇文章做大。
一、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设立专司机构,明确职能定位。市政府发文成立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国产局),正县级事业机构,挂靠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副局长兼任国产局局长。市国产局编制12人,内设综合、产权管理、资产评价三个科室,从而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市国产局作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专司机构,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对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同时,在职能定位上,将其定位在延伸财政职能上,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来进行。
(二)推动资产的整合。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对资产优化整合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主要方面。市本级先后启动了行政中心、建设大厦、文化艺术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重点资产整合项目。通过这些资产整合项目的实施,既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又整合了大量的闲置房地产,从而激活存量资产,实现保值提效。通过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拓宽了财政收入渠道,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实现了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有效结合。近几年,通过统一管理国有产权,对国有资产统一整合运营,全市累计实现国有资产收入5亿多元,
(三)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模式。在全市初步建立了资产构建预算制度。资产购建预算是从源头上管理资产“进口”的主要环节,是规范资产配置,实现资产配置科学性、均等性、计划性的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构建预算从制度层面可以有效解决在资产配置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失衡性,减少了盲目配置、重复配置,节约了财政资金,是“模式”一个重要亮点,在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
(四)实行产权集中管理。市政府授权市国产局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集中统一管理,将原来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中收缴到市国产局,由市国产局代表市政府拥有市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国有资产的产权并对所管资产行使产权管理、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权,对单位办公用房实行余缺调剂,彻底杜绝和防止因所有权不明而引发的各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产权变更后各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资产使用权,没有资产处置权,有效的解决了资产分散管理中存在的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问题。
二、改革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深化中遭遇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我市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当初是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的,是以保值提效为目标的,是在整合置换中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效益,增加财
政收入。因此我们的工作重心在整合置换上,市政府还就此下发了三年整合规划。尽管规划中提出了宜租则租、宜处置则处置,宜开发则开发的运营思路,但作为运营主体的资产开发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目前的情况看把目标仅仅定位在整合上是不能把资产这篇文章做大的,必须把目标定位在经营上,通过有效的经营,把文章做大。
(二)体制束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属政府,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是政府授权管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一个行政机关,不具备投融资资格,也不具备经营开发资格。由于缺乏一个对资产有效经营的平台,因此无法对资产开展有效的经营。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把资产经营这篇文章做大,就必须搭建一个公司化的经营平台,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经营。
(三)思想解放不够。这几年改革过程中我们也一直思考如何有效的利用好国有资产,也考虑到开发经营,但由于担心不符合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规定,担心过度商业化,会增大政府风险,因而,让犹豫禁锢了我们的思路,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制约了我们的工作。
三、深化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我市资产基本状况
根据资产清查结果表明,截止12月31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亿元。其中,行政资产总额亿元,事业资产总额亿元。市本级资产总额亿元,行政资产亿元,事业资产亿元。
按可经营资产情况看,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土地5361亩,其中城市规划区内20xx亩,规划区外3347亩;房屋105万平方米。按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内工厂行情测算,市本级的可用资产总值约为28亿元。
资产经营的基本思路
金融危机爆发后,扩大内需保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们以投资带动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方式,在突破发展中保增长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对资金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运用所拥有的资产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心,把把工作重心由过去的以整合为重点,转向以全面经营为重点;把运营方式由以置换为重点转向开发、转让、出租并举,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经营并重的轨道上来。对于目前具备通过转让、开发、出租进行直接经营的房地产可直接开展经营,对于目前不具备直接经营条件的房地产,可通过房地产抵押融资的方式,实行买地开发滚动经营,或者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资产经营,使所有的房地产都能够成为政府可经营的资本。实现真正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资产资本化,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实现资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过有效运营,力争五年内为市本级建设融资3--5亿元,全市实现国有资产收益10亿元以上,其中市本级5亿元以上。
(三)加快体制转变,构建经营平台
调整管理体制,构建经营平台,是实现资产资本化,对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因此,我们建议成立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将市本级的行政事业资产整体打包,以划拨过户、授权经营或参股等形式注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同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与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市公共资产管理局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由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行使管资产的经营、开发、融资、投资职能。使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具有投融资、经营开发、物业管理三个资产经营平台的功能,其运行目标为:
投融资平
台打造成我市继城投公司之外的又一重要融资平台,利用国有资产,以抵押担保的形式,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吸引各种社会资金进入重点建设领域。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抵押贷款。以国有资产整合为基础,在充分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资产作抵押,加强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以银行贷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资金为补充的信贷融资格局,为政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融资服务。
二是发行企业债券。政府授权发行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实施担保并承担债券利息。辽宁铁岭投资债的成功发行就为我们很好的借鉴。8月21日发行的“铁岭投资债”发行总额6亿元,票面利率为%,期限7年,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发行,发行当日全部售完。铁岭市委、市政府创新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本着“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发展思路,在整合运营政府社会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的基础上,搭建起市场化投融资平台,成立铁岭公共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铁岭投资债”就是通过铁岭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发行,以沈铁工业走廊开发基金偿还。同时,铁岭市政府承诺:若沈铁工业走廊开发基金存在偿债缺口,将安排其他财政收入进行偿还。
三是开展股权合作。对于关乎全市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竞争性领域项目,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代表市政府和市财政(国资)局作为出资人,用市场化方式对此类项目的市属国有股权进行管理,依照《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四是启动民间借贷。对项目不大、有营利的项目可鼓励干部职工入股,募集项目发展资金。但此方式筹集资金量少,风险大。
五是积极发展多元化融资体制。特许经营权是政府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在项目建设上可运用“建设—经营—转让”的方式,即bot模式进行融资。它是指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签订特许权转让的协议,由项目发起人组织成立的项目公司承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任务,同时,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并收取费用,用来偿还项目的债务,并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在特许期结束后,项目将无偿移交给政府。利用这种形式,对于我市自有资金匮乏,但同时具有机遇优势、项目优势的实际情况,可以以此引进资金,扩展筹资渠道,增加筹资规模,切实解决建设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经营开发平台
按照宜开发则开发、宜处置则处置、宜出租则出租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产,继续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加快开发经营,扩大投资范围,实现资产增值。经营开发平台主要职能为:
一是资产经营的载体和主体,负责资产开发、转让、出租等经营业务。
二是负责对原政府部门投资举办的经济实体进行整合,并对其实行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资产的规模效益。http://
三是进行自主开发。对增值潜力大,开发价值高的项目,实行自主开发,以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对有的资产可按照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对有的资产可按照抵押--融资--收购(征地)--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
四是夯实公司职责。按年度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通过规范资产运营,建立国有资产补偿机制,向财政上交国有资产收益、按期收缴国有资产占用费、土地出租收益金和利润等手段,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运行,实现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
物业管理平台
一是为行政事业提供统一规范的物业服务,维持办公资产的简单再生产(资产维护),节约财政支出。
二是公平参与物业市场竞争和经营。
需要配套的政策
一是成立市公共资产运营投资公司,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两套机构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二是按照产权集中管理的要求将市级行政事业资产全部更名过户在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名下,免收更名过户的相关费用。以划拨过户、授权经营等形式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注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
三是按公司法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公司业务的有效、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