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发展壮大我市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爱美丽发表时间 3123705

调研报告:发展壮大我市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2023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针对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指标要求,按照主题教育部署要求,我与分管科室的同志先后赴X、X等省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深入X、X、X、X、X等地实地调研了相关村(社区)和项目企业,走访了部分市直单位。通过采取现场察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形式,旨在全面掌握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特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途径、多形式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1年,全市消灭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截至2022年底,全市175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54亿元、县(市、区)均3283.75万元、村均29.9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4.74亿元、县(市、区)均2962.5万元、村均27万元。

1.村集体经济收入总体情况。2022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年度集体经济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75个,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的68个。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是X区X街道X村年收入568.4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53.47万元。

2.各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从各县(市、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来看,超过全市平均水平(3283.75万元)的县(市、区)有8个,超过5000万元的有3个,分别是X县6868.98万元、X县6843.6万元、X市5699万元。各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9.94万元)的县(市、区)有8个,超过50万元的有5个,超过100万元的有2个,分别是X区163.18万元、经开区122.33万元。

3.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发展情况。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224个(县均16个),其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207个(超5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12.76%),两个指标涉及的行政村基本重合。超过16个行政村的县(市、区)有4个,分别是X市31个、X区29个、X区29个、X县21个。超5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市、区)有11个,占比前三的是经开区76.47%、X区75%、X区51.79%。

透过数据看本质,通过分析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发现这些村庄结合本地实际,因村施策,摸索出符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经研究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一是资源撬动型模式。根据地理区位不同,可以将村分为城中村、城郊村、农村村三大类型。各地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因势利导、扬优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比如,依托交通区位等优势,通过投资合作建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倍增。X区X村引进资本共同开发了琵琶湖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总投资2.25亿元,村里占股45%,吸引市场主体入驻,开展农产品交易、加工、仓储、物流等业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30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53万元。X区X村投资2700万元,建设了灌婴路美食一条街,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464万元。再如,利用独特的山林资源、集中连片的田地资源,通过开发项目、流转土地等方式,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X县X村通过村委会集体统一发包,集中流转土地2200亩(耕地村集体所有,未分田到户),年发包土地收益88万余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1万元。X市X村向外流转土地800亩(470亩发展稻蛙共作),每亩土地流转费用900元,村集体收取服务管理费300元,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X市高泉村地处深山,有天然溶洞和高山泉水,恒温恒湿,为纯粮酿造、储存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村支记X个人出资10万元作为村集体的启动资金筹办酒厂,发展自酿的“洞藏酒”以及储藏业务,年营收达到1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同时,利用高山泉水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良好生态环境下开发的“高泉大米”售价高达14元/斤,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3万元。

二是产业拉动型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是繁荣农村经济的核心,也是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关键。农业产业方面,X区黄洞村托村集体成立了九江泰邦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农户”路径,大力推进股份合作产业模式,聚焦农业产业经营,发展水稻、油菜、棉花大规模机械化轮作区5000亩,特色水果种植区600亩,打造黄桃种植、樱桃冬桃丑桔种植、大棚种植、水稻种植、玉米种植、机械化种植和森林康养共7个事业部,以农业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高速发展,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农旅产业方面,X县X村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将X村打造成4A级景区,依托旅游产业发展,采取“村集体+合作商”模式打造1000余亩X生态循环产业园,开发红心猕猴桃种植区、果木种植区、油茶种植区、鱼菜共生大棚区、石斑鱼养殖区、林下菌类种植区六大区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5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39万元。三产融合方面,X县X村以大棚蔬菜产业为基础,发展仓储物流、文化旅游等二三产业,同时成立劳务公司输出劳务,形成四项主导产业,目前已建设蔬菜大棚400余亩年收入35万元,仓储物流年收入28万元,产学研游年收入18万元,劳务输出年收入30余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18万元。X县X村除对外流转土地2000亩外,还自行流转300亩土地,发展稻蛙、蔬菜大棚等,将出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依托帮扶单位销售农产品,增加经营性收入50余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7万元。

三是能人带动型模式。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引进一个能人带动一村共富。X县X村党支部书记X是当地成功的民营企业家,2009年(52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不领一分钱工资、不拿一分钱补贴,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实行村干部坐班制,村民有事随时去村部”的承诺,带领X村发展蚕桑、蔬菜、茶叶、花卉苗木、有机葡萄五大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60万元。X区X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在2019年放弃了高薪工作,回村担任发展带头人,通过开展集体流转农田种植经济作物,实现了村级脱贫的第一次飞跃。然后,又带领X村规划经济发展路径,依托村集体成立了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大力推进股份合作产业模式,将发展分为7个事业部进行企业化管理,让专业人去做专业的事,使穷村变富村、弱村变强村。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0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

四是联村互动型模式。X市X乡发挥整体联动效益,下辖11个村自筹资金55万元,联合成立X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X生物等龙头企业互融互进,盘活用好资源资产,搭建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共建联村产业,培育壮大智慧渔业、菌类养殖、香薯种植等12个强村产业,不断巩固村村有存款、村村无负债的良好局面,2022年营业收入640万元。全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2021年村村5万元以上突破到15万元以上,收入总量由100万元提高到259万元,同比增长150%,其中X村突破100万元,同比增长400%,X乡入选首批X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对标先进地区,对照上级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分散孤立”的资源资产。由于历史因素,改革开放初期,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绝大多数地方将集体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资产包产包干到组到户,现在村集体可自主掌握资源资产非常有限,导致难以实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整体联动,发展村集体经济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无法完成再生产再投入的原始积累。从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收入构成来看,1267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1.96亿元,其中经营活动收入约1亿元,资源性资产发包流转收入0.28亿元,资产租赁收入0.19亿元,对外投资收入0.1亿元,其他收入(含生态补偿、政策奖励等)0.37亿元,资源资产收入合计占比仅有24%,比重较低。

二是“等靠要庸”的思想氛围。从调度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举措来看,多数村干部寄希望于上级部门给资金、给项目、给技术人才,多数集中在发展农业产业上面,没有绞尽脑汁立足市场形式培育新的产业和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没有千方百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没有想方设法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调研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有些乡镇党委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主观上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村里的事情,部分村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少数村干部认为集体经济干好干坏差不多,甚至有坦言有好项目还不如自己单干,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带动村民致富上。

三是“无人可用”的窘迫局面。随着农村中青年骨干力量大量外流,干部年龄偏大,能力本领不足,技术人才匮乏。据统计,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9.3岁,其他村干部平均年龄43.9岁,其中大专学历占比仅54%,普遍存在整体年龄偏大、创新能力不足、观念较为落后的问题,甚至很多村连村干部都没有合适人选,特别是发展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比较高,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是“固定僵化”的薪资制度。当前,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兼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会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职责全部落到村支书及村“两委”干部肩上。目前,村支书及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相对偏低,而且比较固定,即使有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平台公司运行良好的地方,但村干部也只能领取村务固定工资,而不能从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平台公司发展中获得报酬,导致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五是“低质低效”的产业项目。目前,大部分村发展集体经济还属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土地承包转让、资产出租、向辖区企业收取服务管理费等方式外,合资合作、股份合作的经济实体较少,投资布局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种养占比最大,还停留在低端的初级农产品种植、采摘等方面,产业链条短,投资大、见效慢、受市场环境制约强、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有的地方集体经济产业有一定效益和规模后,周边地区一拥而上、盲目复制,导致收益下降。

六是“日益趋严”的外部环境。从政策环境来看,耕地、林地“双红线”导致目前农村普遍缺乏可用于发展的土地,规划的项目没办法落地。有的村集体项目产业侵占了基本农田、林地,需要整改销号,导致项目停滞,存在清零风险。从市场环境来看,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很多农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市场需求不足,议价能力低,难以扩大规模。

三、意见建议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既需要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更需要科学谋划、找对路子,必须以发展产业为基础,以盘活资源资产为手段,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持续拓展增收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选准主攻方向。习近平指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有雄心壮志,积极抢位发展,又要立足实际,善于错位发展。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要立足实际,既要抢位发展,又要错位发展。各地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特色产业、精品产业,科学选准1-2个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按照“专家论证、集体研究、备案审核”程序,由乡镇党委、政府论证确定后报组织、农业农村部门备案,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避免项目产业同质化、盲目化。具体产业规划中,要注重“统分结合”原则,特别是对一些有规模效应要求的产业,必须从顶层设计层面做到集中统一连片打造,对一些小众类、低需求的产业项目,要注重保持区域距离、市场半径,避免同质竞争、市场饱和。

二要成立运营主体。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以实体为支撑,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思维,实行公司化运作、市场化运行。比如,鼓励有条件的村或者几个村联合成立村投公司或村实体公司,由公司统一负责集体土地、林地、水面、矿产等资源资产的流转、运营、管理等,或由村平台公司以不同形式与外部企业合作,推动小资源变大资产、死资源变活资产。成立村实体公司,可以有效解决几大难题:①资源资产分散的问题,由村公司统一承包、流转闲置或者有愿意出租的资源,解决资源长期留置于村民个人手中。②资金资本的问题,通过流转出租集体资源资产,既可以抵押贷款,还可以融资发债等,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③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村实体公司既可以独自经营,还可以与外部公司合作项目,既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还可以解决村民就业增收,形式多样、利益叠加。同时,要强化对村实体公司的监管,以规章制度保障公司良性运营。

三是培育致富能手。纵观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大多具有商业背景,X黄桥村支书徐万年之前是民营企业家,X区黄洞村支书刘章顺之前是深圳泰邦集团生产总监,X市高泉村支书李广华之前自主创业,X县X村之前陈珊珊从事外贸工作,他们将自己的市场经验、企业理念运用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来,注重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重点通过“三个一批”工程,推动干部能力素质整体跃升。即,撤换一批,按照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理念,对有些思想固化、工作惰化、能力低下的村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干部,该撤换的撤换,该补充的补充。提升一批,通过外出学习、专家讲课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训,不断开拓干部思维眼界,切实提升本领水平。外引一批,一方面,将在外地有较好经商、管理水平的能人纳入村后备名单,适时邀请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聘任制、委任制、签约等形式,大力引进大学毕业生、“职业村支书”“职业经理人”等专业人才,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之中,以人才振兴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四是集成政策要素。发展村集体经济既要依托村集体的内生动力,也要依靠政策的扶持,基于当前有些村依靠其自身发展较为艰难缓慢,必须集中资源政策给予帮扶,制定出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村一策、一村一产,精准帮扶,并对发展主导产业、设施农业、仓储物流、农村电商、农事服务、基础设施等给予项目、资金、融资等方面支持,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鼓励各地大胆创新,借鉴领导干部到平台公司任职做法,健全完善村干部兼任村集体经济公司的薪资报酬制度,充分调动村干部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12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