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与反思(汇总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70777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小学教师研修总结与反思(汇总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与反思【第一篇】

学习没有止境,在中级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但是也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6天的学习紧张、充实、本次研修内容多是新内容,各种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组成七个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阐述了当代教育的新导向、新策略、新措施,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教学改革中徘徊不前再次困惑的时候,赶上了这次研修犹如“久旱逢甘霖”起到了拨云见日的作用。所以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本着教师的责任感,本着对教学的热爱去认真学习,也就没那么痛苦了,相反心里多了一分淡定。从整个研修课程安排来看,我觉着哪个方面都重要恨不能全部掌握,可是我时间能力有限,但我尽最大努力了,做到了自己的最好,无怨无悔。通过努力我们终于学习完了这一阶段的全部内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但这并没有达到最终目的,学而不用又有何用?所以下一步就要认真琢磨把新的理念、新的教育技术、新的策略、新的方法尽最大可能的自觉主动的应用到教学中,使其对课堂教学发挥更大的效益。当然不用我多说,教育部门的领导特别重视,尤其是各个学校的领导肯定会督促老师们继续探讨钻研学习并强调落实,将所学精髓运用于教学中,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再上一个新台阶!

虽然因个人水平有限,作业制作的不是很完美,但是自己精心做的,也许是今年的研修太高科技了,让我有点力不从心,但是经过自己的认真学习,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每天都认真学习,有时候学到半夜,虽然很累,但很快乐,因为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想这些知识很快就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自己都有点迫不及待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继续学习。总之,本次学习:虽然很累,但很快乐。

培训是短暂的,学习是终身的,让学习与研究伴随我们终身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与反思【第二篇】

20xx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来到,为了明确自己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如何,我特意对照去年的方案一一查看,现将一年的研修总结如下:。

在个人校本研修期间,本人能够积极借鉴别人的经历,虚心学习,收集别人的好的教学经历,用于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乐于进取,积极总结和积累,把教学发生的事情以教育叙事的写下来,或新的体会,学习感受等,积极听课、参加评课,根据自己的教学积累做好笔记,积极立足于个人校本研修,以这个平台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校本研修培训,外出培训学习,我的教传授方式得到转变,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也能围绕学生喝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表达了《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校本研修的要求,听课、评课是我的个人研修中最平常,最频繁的一项工作。别人有很多的优点我都记下来,结合自己也发现自己讲课的缺乏,借鉴别人的经历优点用于自己的教学,同时和同伴交流听后感受,到达共同进步。

新课标教学是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表达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课堂是民主、和谐、自由,尊重个体开展的一个活的课堂,公开可也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平台,只有经历和磨练教学能力才能提高,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成长起来。

网络学习是最快捷的一种形式,在线研修好的一种研修学习方式,我做到网上在线找相关的课题的视频学习,找相关研修主题的资料查阅学习,也可以和同伴在微信和qq上、博客交流个人校本研修的过程分享其他同行的个人研修成果,吸取了他们很多有用的经历,效果好。

每次听完同伴的课或者听专家的课,我都要把对我启发最大的课的感受写下来,把我每次平时上的感触最深也写下来,把我公开的课的评课和建议意见也写下来,我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写,作为以后的教学经历的积累。我还在上完课经常反思自己是否无视了学生的个性开展,有没有表达“以人为本”的理念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老师成长的精神粮食,都市能明理、读书能开阔视野,能充实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从教之路,随着时代的前进,教师应当是自来水,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桶水。要想使自来水就得学习,就得充电,才能源源不断的给学生一桶水。所以在这一年的个人研修期间我读了《致教师》、《教育就是唤醒》《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读了几期《小学数学教师》刊物、读了《新教育》以及与研修主题有关的专家教学,还撰写了心得体会,随笔。

我觉得我的理论知识还是欠缺,有时候的教学实践不能用理论来指导,所以还要向专家请教、向同行学习,才能够完成好个人校本研修这项任务。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与反思【第三篇】

做一名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记得小时候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我写的都是长大后想成为一名老师。记得上初一时和小伙伴在操场上聊天,她说“姐,你将来一定会是一个老师。”我问她为啥,她开玩笑说自己是预言家。不知道是自己心底里真的想成为一名教师,还是因为同学的预言,亦或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初中毕业我选择报考了东营师范。自踏上三尺讲台,转眼间已走过15个年头,从初执教鞭到深耕讲坛,的点点滴滴,犹如刚刚发生过般历历在目。借着这次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研修活动,我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和不足,卯足劲,劈波斩浪,再创辉煌。

一、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坚持自己的初心。

教师是一份平凡的职业,教师的工作也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做个感恩的人,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三、做个积极进取的人,不断给自己充电。

“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在教育界几近人人皆知。多少老师就是“拎着一桶水”走上讲台,一干就是三四十年甚至到退休。可是,现在有一句话更为教育界人士推崇,那就是“给人一桶水,自己得是一条河”。显然,现在的学生不再满足只获得“一杯水”,他们要得更多了;老师单凭上岗前的几年知识积累,“拎着几桶水”上阵,几个回合就得被“舀空空”。处在知识经济的信息爆炸的年代,面对求知欲望强烈的新新人类,老师只有同步时代,与学生共同学习,不断汲取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常识,才能给自己的学生“活水源头”。给自己充电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走出去,去参加学科培训、交流会,听优质课,示范课,见多识广,虽然我自己带孩子,出不了远门,但是只要东营或近处有讲课或培训活动,我都会积极去参加学习,当然给自己充电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也利用空闲时间自学专业知识,也到网上学习,还观看优质课的录像,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做个善于反思的人,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一定更加努力,不断进步,不忘初心,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与反思【第四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德育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科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莫让简单问题占据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组内明确己任、有所担当,莫让学生成为二次沉默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莫让催促催生成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德育;实效性。

我要感谢20xx年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员研修平台,它为我们每一位参与研修的教师奉上了一节节精彩的一线教学课例。在观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程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了教学之中,课堂无一不体现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自主学习,遵循课程生活性、活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中,我更多地关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其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显示出在课堂上的通病:个别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无实效性。这让我不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年来在德育课堂上出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股看似走在学科教学前沿的新潮流究竟隐藏着哪些“暗流”呢?以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为例,它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退后、学生前置,由此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热闹。但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降低、个别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小组内学习遵循安排的既定模式走过场……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科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莫让简单问题占据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以其优越性已成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要形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本课程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站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合作学习开展的现实意义,使合作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究竟哪些问题、何种任务应该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或任务时要注意难易度,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一节课上的研究问题为例,一位教师在执教《风格迥异的文化习俗》(人教版六上)一课时,首先引领学生一起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习俗,总结了日本文化习俗的特点与地域的关系,之后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以“继续探究、了解我们周边邻国的文化习俗(泰国、印度)”为主要任务。学生因为有了前一步学习的经验,任务完成有了可行性参照或方法,因此,这样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是值得合作学习的。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启发,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通过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迎刃而解。我们看到,各个小组在经历了6分钟的小组学习活动之后,有两个小组分别用4分钟和3分钟的时间进行了汇报,效果良好。其次,有争议、有意见分歧的问题是值得合作学习的。教学中的某些事例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会产生分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带着问题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定是借助参与活动的所有人的智慧来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有梯度、有难度和有可研究性的问题。弗吉尔德认为:“在学校教学方面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求同转向求异的方式。”如一位教师的《节约资源》一课,课堂上,教师抛出如何面对剩饭剩菜的问题,有的学生说能吃,有的学生说不能吃,有的学生说热了就可以吃,有的学生说热了也不能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显然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探究,教师以这个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列举事例或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由此,小组讨论特别充分,他们一一列举了自己的观点:观点1:我同意剩饭剩菜可以吃列举事例或证明材料:(1)不是所有的剩菜剩饭都不能吃,例如馒头、花生等热一热可以吃。(2)冬季气温较低,剩菜不易腐烂,夏季则不可以。(3)肉类食品经过冷藏,加以高温蒸煮后可以食用。观点2:我认为剩饭剩菜不可以吃列举事例或证明材料:(1)夏季温度高,剩菜剩饭极易腐烂产生细菌。(2)绿色菜搁置10小时以上会产生亚硝酸盐,也容易滋生细菌。观点3:我认为剩饭剩菜不是可不可以吃的问题,而是应该减少剩菜剩饭或不产生剩菜剩饭列举事例或证明材料:(1)按需做饭不浪费。(2)按量食用不浪费。第3组的观点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学生已经能从可不可以的是非问题,追溯到了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

二、让学生在组内明确己任、有所担当,莫让学生成为二次沉默者。

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我们一般采用异质分组法,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这样就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能够提高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优化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发挥小组学习功能,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使人人都有任务。原则上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一名纪律监督员、一名质检员,一名报告员。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的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纪律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发言人的音量及发言程序;质检员负责检查、记录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确保每位成员都完成学习任务;报告员要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岗位要定期轮换,使人人都能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乐趣,逐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小组合作中可能是佼佼者,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获得自信。如在《说了就要做》一课中,教师组织的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下:挑选课本四幅图中本组喜欢的情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给予学生的时间将近4分钟,而学生在表演和讲述的时候并没有展现出来交流的过程,学生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排演,个别学生只期待本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的表演。第二次小组合作的任务如下:讨论诚信经营会不会少赚钱?小组活动时间为50秒左右,组内基本没有有序的发言和讨论,汇报阶段学生的发言也没有在本组交流的时候出现。再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动植物的控诉》一课时,在让学生探究身边有哪些动植物正在减少及减少的原因时,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的整体有效时间为2分45秒。在此期间我观察了小组合作学生的表现,他们依然是以某一位学生为主完成了老师的任务,更多的学生充当了“沉默者”的角色。这些二次沉默者应该带给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发挥组内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针对不同课题、不同话题,灵活机动地组成临时搭档,让那些探究方式一致、兴趣相当、观点一致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加入到灵活改变而形成的临时合作小组时也会产生新的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这样的形式也会打破既有模式,改变教学节奏和环境,增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雄伟的布达拉宫》(山美版六上)一课时,由于有地域环境的差别,学生兴趣斐然,有的喜欢研究布达拉宫的建筑,有的喜欢研究关于西藏的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因势利导,将有共同探究愿望的学生编排到了一起,他们的探究愿望得以满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要权衡小组合作与全班交流的时间和安排,全班交流当然省时省力,但这样教师往往只关注会发言、会交流的学生,而忽略了多数没有发言的学生,个别学生就成为沉默者,因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往往难以发现这些沉默者。要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在全班发言是不可能的,但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组内的发言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扫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二次沉默者,真正实现为每一名学生学习发展服务的实效性小组合作。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可以采纳以下办法:关注组内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在组内发言的机会。教师在平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时,要督促学生养成组内交流的习惯,刚开始组织交流可以使用“明白纸”和“参与卡”,“明白纸”上会列出本组活动的组织者、资料搜集者、总结汇报者,要让每一个学生提前知道自己的任务,让其带着任务参与组内活动;同时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可以使用“参与卡”,即参与活动交流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组长颁发的“参与卡”,累计“参与卡”最多的学生轮流当小组组长,这个方法既减小了组内个别学生的惰性,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组内活动的兴趣,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更有秩序。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莫让催促催生成果。

有较多内容要在短时内学习时,值得合作。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较多内容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小组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将学习成果合在一起,就能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如在检测学习效果时,教师需实施人人过关的策略,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掌握情况的信息都反馈给教师是不可能的,而小组是一个极好的反馈场所,它只有4—6人,可以相互反馈,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抽测就可以了。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妈妈,您辛苦了》(泰山版二上)一课时,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共用到两次)解决了两个主要问题,分别是“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可以做哪些自己能行的事”。但是教师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时间有限,第一次小组合作的时间为2分50秒,第二次为2分40秒左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催促学生,致使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有所降低。从自主学习方式的展示上来看,学生对于能做到的事情打对号,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参与度有待考察,教师可以运用填写表格(例如使用问卷星)的方式使活动更为灵活有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要落实“学会表达,懂得倾听,平等交流,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目标。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来体现,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重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组织。每一位德育课程的教师都应该思考自己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高效的德育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xx(2).。

[2]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2).。

小学教师研修总结与反思【第五篇】

师语言之大忌一忌语病,二忌冷语,三忌脏语,四忌咒语,五忌浮语,六忌烦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或者有轻涪侮辱性的语言,会导致学生语言混乱,使学生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滋生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反思二: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此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学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总结。

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通过网络培训,教师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观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现将我个人网络研修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网络研修使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培训伊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入研修平台,总怕自己做不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与班级成员们的交流,我的担心渐渐消失了,便积极投身网络研修学习中。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每天抽出时间坚持聆听专家讲座,自觉参加学员交流讨论,自觉上交网上作业,积极上传感言与体会。尽管感觉比较繁忙,但按照研修的各项规定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每一位老师都需要重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不然你就发现:涛声依旧。“穿新鞋,走老路”。“越来越不会教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观念的更新。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里面有很多全新的教学理念。说实在,在以前我虽然常常用到表现性评价,但当时我真不能总结说出是“表现性评价”,我只是说――表扬学生,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才真正知道这个词儿,我认为“表现性评价”这个词儿,总结得最合适,提得最好。实现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二、网络研修,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

网络研修,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使我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同时,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培训中,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学有所用。

三、研修提升了我的业务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认真聆听专题讲座,我进一步懂得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教什么?怎么教?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使我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我在上课前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发现、讨论、明确的过程来备课,同时加大学生预习的力度。课前由学生生成具体问题,然后和我的备课内容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突出课实效性、针对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合作性。体现出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每节课下来,我结合学生的表现,课堂的生成等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课后我还积极写出教学心得,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然后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结合课堂上的每一细节和同事们的交流,升华为经验理论。通过学习,获取经验,我已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使我真正懂得了怎样利用网络资源更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教学。

上1篇:政务公众号运营方案下1篇:公安信息化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57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