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优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8611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优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一篇】

多年来,我们以建设“学习型团队”,培养“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按照“机制健全、导向正确、内容务实、形式灵活、方法得当”的总体思路,狠抓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表明,只有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才能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只有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手段和工作机制,才能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越做越活,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为地税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力资源。总结这些经验,有助于我们今后更进一步的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此同时,必须正视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干部综合素质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全系统644名在岗干部中,参加过研究生班学习的仅5人、占总人数的0.77%;具有本科学历的仅143人,占总人数的22.1%,且第一学历为本科者比例不高,大多数为在职或函授学习所得;中专以下学历仍有140人,占总人数的21.64%。从今年州局组织的业务比武情况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推荐参加市局竞赛的人员大多是多年来业务考试的尖子,这说明在基层职工学习中已开始出现两极化现象,少数干部业务相对熟练和大部分职工亟待提高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竞赛结果看,部分参赛人员财会知识不熟,查帐技能不足,竞赛总体成绩偏低,干部综合业务素质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

二、教育培训缺乏年度工作目标,培训绩效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尽管总局制定有明确的阶段性培训目标。但从实践来看,基层税务机关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目标,教育培训工作处于随机性状态,更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评判标准考核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绩效。虽然每年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但多流于形式。常常是以举办培训班的类型、班次的多少,参加培训人数、考试是否合格等表面的几个指标来衡量教育培训绩效,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倾向比较严重。

三、教育培训工作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纵观多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受政治、经济等短期利益驱动,为进行某些学习竞赛。活动而组织干部培训的现象十分普遍。凡总局、省局、市局进行抽考、竞赛的年份相应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抓的紧些。

四、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思路需拓宽。表现一,重视税收政策培训,对财务会计等应知应会培训少;表现二,重视征管法等税收法律培训,对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少;表现三,重视理论学习,一般干部岗位技能培训少,与税收具体工作实践结合的培训少;表现四,在更新知识培训上,仅限于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其他现代科学知识培训少;表现五,重视初任培训,对干部轮训少;表现六,重视任职培训,对一般干部培训少;表现七,注重科股长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对办税服务厅、稽查人员和一线管理员的培训少。

五、培训方式、培训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形势的发展,干部学习的危机感明显增加,而由于目前干部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状态,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大多数干部不喜欢古板式的课堂授课,特别反感内容陈旧的重复讲授。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多,实践考察少;理论灌输多,经验传授少;传统手段多,现代化手段少;内部交流多,与外地交流少。

六、学习型组织建设处于一般号召状态。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上没有形成制度体系和有效手段,系统内学习气氛不是很浓厚。许多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些干部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七、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不足。一是没有固定的教育培训基地;二是没有经过严格受训的师资力量作保证;三是学习资料少、缺乏系统的培训教材;四是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渠道。针对以上问题,经过认真剖析,找到以下根源:

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思想认识不统一。近年来,尽管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整个干部群体中(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仍不够统一、不够到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城区以外)税源单一,核定征收是最普遍的征收方式,复杂的业务知识在基层征收工作中派不上用场,“实用、够用”思想成为阻碍干部继续提高的一大因素。

二、教育培训工作缺少科学的实施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干部素质的提高是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纵观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出台的新政策新法规进行临时性的突击培训;二是应付阶段性的业务考核或技能比武进行的培训;三是对工作进程中执行标准不统一或不规范的作法而进行的“短、平、快”式的指导性培训;四是鼓励干部参加系统内名额有限的学历教育等等。这些临时性或指令性的培训方式,反映了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上的缺陷:一是对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在组织领导方面时紧时松、时断时续,教育培训决策缺乏战略思维;二是教育培训目标缺乏科学的界定。目前,我们自己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没有区别,对同一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也没有区别;三是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干部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及技能需求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区分,虽然干部在某一岗位和任期内有一定的培训要求,但是,这一培训要求仅仅是泛指的,: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干部教育培训成了一项软任务。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在学习培训上急功近利,实用主义严重;四是工作职责缺乏系统分工,责任不明,有人事教育部门大包大揽的倾向。

三、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干部培训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干部参加培训只听辅导人员讲、摘抄笔记、适当讨论,被动地接受培训。在培训渠道、内容和形式上很单一,使培训效率难以提高,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

四、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动力机制尚不完善,一整套系统、严格、可操作的,针对于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二是干部教育培训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忽视学用结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强;三是没有把培训与干部任用、绩效考核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学好与学差一个样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工学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瓶颈靠问题。基层一线征收机关的税收任务繁重,每个干部都是“一岗双责”或“一岗多责”,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参加专门的教育培训,有时还真是“分身无术”。同时,组织教育培训的机关,也处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之中,很难静下心来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了“说来重要,忙来不要’’的工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加强地税学习文化建设。突出“两个对照”,在系统内深入开展学习认识再教育活动。一是每一个干部对照地税工作要求,看自身的素质如何,能否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有多大的差距;二是每一位干部对照自身岗位,看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那些工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干部素质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差距,增强广大干部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意识。教育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把学习变为自觉行动,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使干部职工的学习常态化,在系统内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为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打牢思想基础。

二、正确认识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实施规划。在实施规划中:一是必须结合实际,明确干部培训的总体目标(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干部岗位技能、培养系统复合性人才和拔尖人才),要有明确的年度目标规划,明确不同级次干部、不同年龄干部、同一级次不同岗位干部的培训目标,在目标上要把重点放在适应岗位工作能力上;二是根据培训目标和不同岗位干部的需求,殴人施教,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在以往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应增加对干,部进行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制作可视教材,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教育培训。要突出学用结合,注重发挥实践锻炼、岗位练兵和参观考察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针对地税工学矛盾相对突出的实际,要狠抓干部自学,提高干部个体的自学能力。要把学习型机关建设从一般号召,通过有效机制的建立转化为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四要建立符合地税实际的教育培训分工制度(包括纵向和横向)和领导工作体制。

三、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十大机制,确保干部素质不断得以提升。一是结合商洛地税实际,建立符合商洛地税工作特点的分级分类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减少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二是完善促进干部日常学习的考核机制,把干部日常学习纳入公务员考核之中,促进干部学习常态化;三是完善学用结合的机制,建立地税人才库,把考试、考核中的优秀人员纳入地税人才库。不进入地税人才库的人员,不能作为各级地税机关的后备干部人选。在干部任前公示时,把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公示的内容之一;四是完善竞争上岗机制,激发干部内在的学习动力。

根据工作规律,每三年在系统内有组织的开展竞争上岗活动。把干部任职资质测试作为竞争上岗的重要条件,对不适合在机关和重要岗位上的人员进行调整;五是进二步完善交流轮岗和上挂下派工作机制,丰富干部视野,增长工作.才干;六是建立岗位练兵工作机制,使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促进干部岗位技能的不断提高;七是建立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机制,鼓励干部参加与税收业务相关专业的自学考试和税务师、会计师、律师、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地税系统培养复合性人才;八是完善约束机制,对不愿学习、不爱学习、学习考核后进、完不成学习任务的人员建立必要的处罚机制,如责令待岗学习、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使其政治上、经济上、荣誉上受到一定的损失;九是建立可操作的教育培训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把评估结果作为领导班子的政绩进行考核;十是建立调研机制,每三年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建立固定的教育培训经费供给机制,因地制宜地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要加强对政工干部的培训,使从事教育培训管理的干部掌握科学的教育培训理论,使“培训者先受培训”的理念得以落实。要内外结合,建立师资队伍,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为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任务提供人才保证。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二篇】

近年来,xx县委、政府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按照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着力探索我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长效机制,强化监督,狠抓落实,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存在载体单一、内容较少、对象不广的问题。虽然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年年抓,就农村基层的反腐倡廉宣教工作而言,由于基层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加之受软硬件和财力、物力的制约和影响,对正面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不够深入。还有就是形式较为单一,仍停留在以前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手段开展廉政文化活动,致使一些村级党组织的党员受教育机会不多,影响到党风廉政教育所应发挥的效果。

2、工作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乡镇在制度建设上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有的乡镇虽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缺乏真正实际管用的,特别是在村级资产处置、村级财务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制约手段,村民理财小组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虽然目前实行“村财乡管县监督”制度,但仅靠会计委派、乡镇领导审批、财务公开、农经部门审核监督等办法仍无法彻底杜绝收入不入帐、设立“小金库”、侵占挪用等问题。

3、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不够规范,内容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公开不及时,有的乡镇缺少对农民群众所关心的诸如:抗震安居建设、贫困户救济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党务公开工作需加强力度,各乡镇虽然公开了一些内容,但与上级要求仍存在公开不规范、不全面的问题。

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崇廉氛围。一是以农村基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教育对象,通过开展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条规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教育基层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权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在教育形式上寓教寓乐,多贴近生活,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举办专题宣讲、观看电教片、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从政行为;二是针对干部职务变动、过年过节和婚丧嫁娶、子女升学等不廉洁行为易发的特殊“关口”,或者在群众对某干部在廉政方面有反映时,进行廉政谈话,提前打招呼,事前教育防范;三是注意挖掘基层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通过加大正面廉政典型的宣传力度,弘扬正气,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先进事迹、向典型看齐;四是注意以发生在农村基层的案例、活生生的`事例为教材,深入农村基层,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地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讲纪,使党员干部得到警示。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制度建设是防止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之举。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党风廉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着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基层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狠抓“民主管理八项制度”的落实,凡涉及重大事项和决策时,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两委会”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研究讨论,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同时,继续完善“村财乡管村用”制度,村级财务审批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制度,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强化会计职责,加强会计业务培训,实行财务定期审查制度,建立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各村帐务进行稽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努力形成了“乡镇批钱不用钱、村两委会用钱不存钱、村民主理财小组行使监督权”的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的村务公开操作流程图,强化监督制约,使公开的时期、程序、内容、形式逐步规范,真正达到公开、透明、全面、真实。并要在各乡镇抓好2―3个村务公开示范点,把村务公开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强化监督,有效制约权力。大力推行村干部离任经济审计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各村执行民主决策制度情况,着力抓好对“一把手”和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公益工程招标等重点的监督。继续执行村干部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述职述廉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级理财小组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党务公开工作,真正使人民群众参与管理集体事务。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三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历史处在了一个转型时期,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经济市场化、基层民主化、城乡一体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等许多新的背景、新的挑战。因此,如何紧密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始终保持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已经摆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面前。

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上是好的,在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镇(街道)党委、政府职能的相对弱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镇(街道)党委的工作环境相对弱化。具体表现在三个“不”上:首先是“责”与“权”的不配套。一直以来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镇(街道)与机关部门职责与职权之间的矛盾,由于“权在上面,利在部门,责任在乡镇”,使镇(街道)党委、政府始终处于“责大权小”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处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违章建筑、农村纠纷等棘手问题上,明显感到调控手段不够,难以解决问题,影响着党委、政府作用的发挥。

其次是干部队伍的不稳定。调查发现,当前镇(街道)领导干部尤其是经济发达镇(街道)领导干部调动过于频繁,大多干不上三年就调走了,造成领导干部对基层情况的不熟悉,缺乏工作的针对性,也使党委、政府工作片面追求短期化效应,没能从源头上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缺乏工作的长远打算。再次是镇(街道)党委抓党建精力的不集中。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镇(街道)党委、政府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担负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如工业园区建设、土地征用、积累性、群体性矛盾的解决牵制了党委、政府的大部分精力。特别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镇(街道)党委抓党建的工作重心、工作方法都面临着新的转变,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镇(街道)对基层组织建设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抓落实,常常疲于应付检查,缺乏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是镇(街道)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素质能力相对弱化。当前,部分镇(街道)干部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于农村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功”的缺乏上:首先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超期思维的基本功。重点表现在大局观念不够强,对上级大政方针存在理解的片面性和执行的摇摆性,对分管工作的决策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就事论事多,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状态,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其次是镇(街道)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作风不够实,联村干部联“村干部”而不联群众,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平时感情投入少,与群众不熟悉;面对热点、难点问题不能理清思路,不能说服群众;解决群众困难作风虚浮,害怕吃苦受累,采取视而不见或一拖再拖的办法。三是一些干部缺乏研究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学习不够重视,政策掌握得不深不透;针对当前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研不够深入,普遍存在“等试点经验、要县里部署”的思想。群众反映,有的镇(街道)干部“说话越来越牛气,穿着越来越洋气,身子越来越娇气,唯一缺少的是乡土气”。

三是镇(街道)机关的运行机制相对弱化。目前镇(街道)机关在内部运行上大多采取“线指导、点(片)落实”的“承包式”机制,这对落实工作,明确职责,改进干部作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运行模式已逐渐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由于过分强调了联村干部抓点(片)工作,导致镇(街道)干部下点(所联村、厂)多,对面上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对一些突发性矛盾缺乏调控能力。同时,由于受考核体制的影响,部分镇(街道)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特别是一些班子成员,对不是分管的线或联系的点(片)顾及少,没有主要领导的安排,不会主动出击,导致镇级机关内部分工“部门化”,缺少整体作战的合力。

(二)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相对削弱与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长不相适应。

1、村干部工作缺乏亲民性,直接影响着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缺乏与村民的沟通。特别是对于工程项目招投标、公益事业建设等一些重大村务决策,没有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搞“一言堂”,导致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个别村党支部书记习惯于老手势、老办法,不允许他人发表反对自己的意见,工作方法粗暴。当村民的疑虑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时,容易造成群体性上访。如钱清镇外枢村原党支部书记魏财发任职,独断专行,村里所有工程项目都不通过招投标,个人说了算,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村民上访。

二是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群众反映,一些“老板书记”只顾办自己的厂子,很少到村里上班,工资报酬却分文不少,一些个人的开支也要在村里报销,村民对此意见较大。据抽样调查,群众认为村干部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群众观念不强,占54%。

三是村干部办事不公,存在以权谋私现象。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当了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就要比村民高出一筹,房子要造得大一些,钞票要挣得多一些,生活要过得好一些,造成村民与村干部的对立局面。在企业转制过程中,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干部却从中捞取好处。在个人建房上,村干部“带头”少批多建,面积严重超标,与村民简陋的住房形成强烈的反差,群众心里很不平衡。有的村干部甚至弄虚作假,开假证明办批文,把耕地当杂地批,在村民中造成恶劣影响。如钱清镇原龙山村支部书记、杨汛桥镇江塘村支部书记均因为带头违反土地政策,超面积建房和乱搭乱建,致使老百姓不服而出现集体上访。

2、村“两委会”关系缺乏协调性,严重削弱了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合作共事氛围不浓。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于村级资产的融合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村干部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原小村范围,缺少相互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只是“临时”的,对前景心存忧虑,工作状态不佳,这些都影响着班子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发挥。

二是内部关系不顺。一些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工如分家,存在各自为政、拉帮结伙的现象,遇事各作主张、各行其事,导致好事争着上、难事往后躲,出现失误互相一推了之。如杨汛桥镇原前童村党支部、村委会各管各的人,各论各的事,各开各的会,重大事情达不成一致意见,甚至出现村委主任竟然擅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给自己发奖金的事情。

三是工作方法不当。一些村党组织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熟悉、不习惯、不理解,甚至产生埋怨、抵触情绪,不敢领导、不善领导,把发扬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割裂开来;少数新当选的村委干部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不接受党支部领导,严重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原则和宗旨。

3、村级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难以保障。经调查,当前村级组织制度建设上主要存在三个“形式化”现象:

一是执行制度的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组织党员学习是务虚的,不重视党员的学习,不组织党员活动,党员对此意见较大。

二是村务公开的形式化。从群访事件分析,当前涉及村级财务、村干部经济问题的案件占20%左右,原因是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不够彻底,流于形式。群众反映,一些村干部在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特别是土地征用款、企业承包款投资使用公开不透明,部分公款被私自借用、拖欠,村级招待费支出不规范,存在借公济私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

三是重大事项决策的形式化。有的村在决定重大事项时,主职干部不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原则之上,搞“一言堂”,压打村民的民主言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一些村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虽然召开了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但因事前没有深入征求村民意见,事后又缺少沟通,结果不公开,导致群众有意见,对村里的事关心、支持不够。

(三)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相对退化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

1、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在淡化。一些党员存在“小团体”思想,拉帮结派,搞宗族、宗派活动,对抗党组织。同时,一些党员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空虚,思想道德庸俗,经常参加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党员赌博、嫖等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党员以个人、小团体利益为上,公然对抗上级政策,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越级上访等;有的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图享受不愿奉献,甚至在参加组织生活时向党组织索要报酬。

2、个体素质、能力相对偏低。一些党员干部习惯用老方法、老手势办事,缺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缺少主见性、权威性和号召性。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搞亲亲疏疏,不能一碗水端平,办事有失公道;有的在工作中留有“尾巴”,被个别人所“左右”,老百姓是“遥控器”,党员干部变成了“电视机”;有的为争取“宽松环境”,极力回避掩盖矛盾,对错误倾向一味退让、迁就,为维护个人的利益,不惜放弃党的原则,对同级的问题不敢批评,怕伤感情、丢面子,致使原本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的矛盾久拖不决,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升级。

3、“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用不明显。一是部分党员自身能力不够强,“双带”作用不明显,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提篮小卖”式的营销方式,对效益农业、科技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市场营销一窍不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供求变化风险的能力较弱,党员在群众眼里降底了“含金量”。二是部分农村“经济能人党员”存在求稳守摊、怕露富的思想,没有在自己带头致富的同时积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甚至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参加村务管理、村务活动方面,以“大社员”自居,以钱仗势、以钱谋权,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顺利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的目标,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因此,我们建议县委把明年定为“基层党建年”,象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深化“先锋工程”建设“增四力”的要求,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级组织中每年重点抓好“一个力”的建设,今年重点抓好“增合力”,即:增干群合力,主要是提高村干部的亲和力;增党群合力,主要是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增班子合力,主要是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通过抓基层、强基础、健制度,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抓队伍、转作风,切实提高镇(街道)党委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镇(街道)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镇(街道)党委重大事项票决和民主协商机制,增强镇(街道)党委驾驭全局的能力,提升党委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水平。

二是加强对镇(街道)党委运行机制的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绩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和驻村干部实事公评机制,健全镇级民主议事会制度,探索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切实保障党代表和广大党员的权力。党务公开要从形式向内容转变,从结果公开向程序公开转变,从自发公开向自觉公开转变。

三是优化配置镇(街道)干部队伍,实行“1带1”(即一个班子成员或一个老同志带一个年青干部)联村工作机制,推广联村干部“双向选择、揭榜承诺、捆绑式”考核,加强对联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四是着眼转变干部作风,落实“五个日”工作制度,即民情访谈日制度、办公无休日制度、住镇驻村日制度、领导下访接待日制度、工作交流日制度,促进镇(街道)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

2、强基础、健制度,全面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以《绍兴县行政村工作规范》为抓手,着眼建立“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级管理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加强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等三支队伍建设,村干部队伍突出抓“亲和力”,通过强化考核管理,提高村干部办事的公正性、决策的科学性、服务的亲民性;党员队伍突出抓“先进性”,发挥党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村民代表突出抓“代表性”,以“1+1”(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为载体,引导村民代表正确行使职责。同时,强化四个规范:

一是规范党务工作,抓好“三会一课”、民情“三谈”等基础性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

二是规范村级决策,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建立完善重大村务事前公告、事中表决、事后公开的民主决策制度。

三是规范村干部管理,从分析不稳定村党支部书记存在的问题入手,加强对村干部的教学培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民主理事、公正处事、干净干事的水平;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选拔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并落实跟踪培养措施,确保村级换届有人可选;完善村干部报酬结算方式,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评议、风险保证金等制度,使村干部的报酬真正与工作实绩、与群众的满意程度挂起钩来;树立一批“亲民、为民、富民”的新时期村党支部书记典型,大力进行宣传和表彰。开展村级班子“回头看”,采取“反测评”法,对村干部工作实绩、工作能力进行考评,及时调整不称职村干部。

四是规范村务监督,落实村干部违规责任追究,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对不合格的村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3、抓教育、葆先进,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作用”这个目标,按照因人施教的原则,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对镇(街道)党员干部,规范每星期的集中学习制度,突出理想信仰、权力观念、工作作风、农村工作方法的学习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以村干部素质提高班为载体,突出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工作方法、法制观念的学习教育;对农村普通党员,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突出先进性、党纪与法纪、新党章的学习教育。积极推行“公推公考”入党积极分子,建立完善重大事情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的“三先”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外来党员、新经济组织党员、企业下岗失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如探索外出党员“短信互动”等管理形式,加强党组织和外出党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双向交流。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四篇】

我市的对外宣传担负着让世界了解铁岭、外塑良好形象,为铁岭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内外舆论环境的重大责任。

几年来,市委外宣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对外经济宣传、对外文化宣传、对外宣传品制作、网络新闻宣传、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和新闻发布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自以来,市委外宣办参与我市重大经贸活动的对外宣传16次;邀请和接待省级以上新闻单位记者1000余人次;在境外报刊做专版12个;组织策划制作各种外宣品8大类约6万余盘(册);组织市直媒体向中央、省级新闻单位传送新闻近4000篇(条);对外广播约500分钟,其中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播出节目220分钟;协助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拍摄铁岭专题片近20部,播出总时长近1800分钟。

外宣办多次邀请强势媒体和记者团走进铁岭,特别是以两次中国・铁岭国际民间艺术节为契机加大对外宣传铁岭的力度,极大地提高了铁岭知名度,扩大了铁岭影响。《〈让世界了解你〉铁岭专辑》向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铁岭的风貌,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市直机关15件最佳实事之一。,市委外宣办精心打造制作了“一画册、一专辑、一套书、三部片”等一系列外宣品。在网络方面建管并举,在逐步强化网络新闻宣传与管理的同时,认真策划门户网站建设。几年来,外宣办逐步整合资源,理顺关系,策划建立高效运转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为构筑我市“由外宣办统一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大外宣格局奠定了基础。

在与其他城市的工作交流中,对照我们自已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我市的外宣工作还处在零敲碎打的状态,在机制和手段上较为落后,没有真正实现大外宣的格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外宣传没有形成合力,各部门分兵做战,互不通气、低水平、低效应的重复工作。外宣工作不单是外宣部门的事,也是外事、外经、经贸、旅游、台办等部门及外向型企业共同的事。虽然有的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单位领导还亲自做外宣工作,但由于我市没有将外宣工作规划列入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不能更好地去统一调度、统一协调,造成了各自为战、缺少沟通、重复浪费的现象。

(二)个别部门外宣意识淡漠,很多人存在外宣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无关紧要、外宣光花钱不赚钱的错误观念。一些人认为,对外宣传不能立竿见影的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长远效益也看不见,摸不着,为经济服务不过是一句空话。由此推理出外宣光花钱不赚钱的错误看法,这对于外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投入不足。目前我市还没有把对外宣传经费纳入到财政的盘子内,一些基础性工作因财力不足无法开展,要树立“知名度也是重要资源”的理念,在财力进一步增长的情况下加大对外宣传工作的投入。建议借签省内多数兄弟市的作法,设立对外宣传专项资金,并对在域外媒体上稿的记者给予适当奖励。

我省其它兄弟市的外宣起步早、任务明确、制度健全、途径较多,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我市如何与时俱进的高起点的做好对外宣传,在强手如林的竞争态势下找出我们自已的闪光点,确定自已在公众中的辐射度和力度,以达到满意的外宣效果呢?对此,我们就下一步外宣工作的任务、途径、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为经济建设服务。

外宣为经济服务的过程,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为经济服务是当前对外宣传工作的主题,针对铁岭的实际,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抓住经济优势进行对外宣传。如加大我们铁岭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等方面的对外宣传,使外界关注我们并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与我们合作的愿望,为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服好务。

第二打破原来各部门自成一体,各取所需的外宣局面。进一步强化我市的对外宣传功能,将外经外贸、工业农业、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建设、城市规划、科教文体、侨务、旅游等部门的对外宣传工作进行大融合,变零敲碎打为整体推出,制定长远的规划,逐步形成具体工作由外宣负责,并协调指导各部门新颖详实的向国内外介绍我市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前景等情况,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加大对名牌企业和名优特产的宣传。近年来,青岛的'名声大噪,并不是因为它的风景,而是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名牌企业从这里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我们今后也将密切与企业的合作,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把我们的名企和名产宣传出去。

第四进一步探索新形式、新渠道。与企业营销、市场开发、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对外宣传落花流水在实处,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对城市形象进行定位。

在目前各个城市都要把自已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竞争态势下,我们就要找出自已独特的和优势的地方。独特的即独一无二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继续打赵本山这张家喻户晓的名“牌”;优势方面我们则可先声夺人,以优取胜。例如风筝许多地方都有,但由于潍坊举办国际风筝节最早,给人的印象就是那里是风筝的故乡,那里的风筝最好。而我们则挖掘东北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做为外宣亮点,如小品小戏、二人转。继续宣传好我们的新兴煤电能源之城、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小品艺术之乡、红楼文化之乡、体育冠军之乡三张文化名片。

(三)利用活动深化外宣。

通过我市两届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收到了前所未有外宣效果。从新闻发布到组织有关新闻记者对外发稿、一时间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关于铁岭艺术节的报道铺天盖地,来参加艺术节的5000多位中外客商和友好人士,所见所闻了铁岭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精神面貌,起到了极其成功的外宣效果。另外,我们也计划与旅游局、经贸委、商业局、消费者协会、个体工商业者联合会等部门组织系列活动,炒做我们铁岭的知名品牌,拟与旅游局共同策划搞“铁岭名吃”、“铁岭名厨”(暂定)等活动的评选;拟与经贸委合作稿“铁岭名企”、“名优特产”评定活动,评定结果组织记者对外发稿,并于互联网上发布。

(四)制作外宣精品、配合对外宣传。

对外宣传离不开外宣品,无论是考察出访、接待来宾、文化交流还是对外招商、经贸洽谈、都需要通过外宣品来介绍自已展示自我。而外宣品只有落地有声,才能发挥宣传效益。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外宣品送得出去,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必须保证外宣品使人爱拿、爱看、爱带、爱留。

(五)关于我市在互联网上宣传工作的想法。

从20以来,各市的互联网站快速形成了“第四媒体”的架势,如国家的中国网、辽宁省省委宣传部的东北新闻网、各市有如沈阳的北方热线、大连的天键网、鞍山的千华网等。很明鲜,既然是新兴媒体,理所当然就是舆论宣传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不去管理,那么其他一些消积的意识就会在此滋生蔓延、混淆视听,一旦那样我们就会很被动。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开通了铁岭新闻网。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委政府的政治意识,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目前,铁岭有网站60余家,在对外宣传铁岭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需进一步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重点扶持培育中国铁岭门户网,进一步整合全市新闻宣传资源、发挥传统报业优势,集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和各县(市)、区的力量,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开展对外宣传。

另一方面,建议将当前政府机关单位网站进行合并,互补优势,联合开发,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对于事业单位网站加强引导,使其尽量挂在新闻网站下面,或者建立链接关系。对于企业网站,要加强宏观调控,将同行业的企业进行组合,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就是在当前形式下加强监督和管理。外宣办负责全市的网络新闻监管,定期会同公安、电信、安全等部门对市内网站进行抽查,对于违规发布新闻和开设bbs论坛的网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对于新闻上网,按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下发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网络监管。

(六)重视外宣图片。

无论在任何宣传刊物中,图片所传达的画面语言较之文字往往更容易先声夺人,在对外宣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市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外宣影响力的扩大,许多国家大型杂志社的海外版通过省外宣办要求提供我市各个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这给我们带来一种紧迫感,因为我们手中的图片很有限,而且已经跟不上形势,别说是对海外发行,甚至在省内都逊色。如我们在制作铁岭网上行网页以及为《人文中国・中国“节、会”大典》大型外宣图书出版社提供有关我市民间艺术节的资料时就强烈的感受到了好图片的窘迫,外宣即要有各行各业题材广泛的、生动的、可读的图片,又要有新闻图片、还要有具备一定档次的外宣图片。所以,我们应对工作中的图片提高认识,加强重视。收集报社记者和摄影家手中有关我市各种题材的图片,当然,有一部份是需要经费的。

继往开来,我们的外宣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围绕中心,协同作战,努力营造大外宣格局,让铁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共铁岭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铁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五篇】

一、抓好党建有目标,实现发展有规划。

1、年初镇党委针对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按照与县委签定的«乡镇党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申集镇2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意见»和«申集镇2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任务量化分解表»,明确了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并与各村党组织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党建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二、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2、按照“让党员受教育,使群众得利益”的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两个结合”。我镇在制定整改措施时做到与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保证用经常性教育巩固集中教育成果,促进新时期保持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培训学习制度»,通过健全完善党员经常性的学习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表彰激励、自我纯洁和党员发展机制。二是建立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管理机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三是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结合行业特点创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四是建立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及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通过建立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通过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来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

三、抓住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以做好镇党委换届工作为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党委换届的指导意见和精神,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组织基础。严守“五条纪律”、“十项规定”和“十个严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保证秩序不乱,工作稳定,圆满完成了党委换届的任务,达到了优化镇级领导班子的目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老干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4、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选准配强“一把手”,对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5名干部给予了停职或免职处理,同时对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影响的5名干部,给予了行政记过或党内警告的处理,二是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是选拔配备年轻干部,使每村达到2--3名。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激励制度,重点抓好村“两委”一把手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行政管理及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四、以夯实村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

5、重视选拔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我镇不断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认真落实周例会制度。一是做好选派项目资金的使用工作,做到无挤占无挪用,积极引导他们将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指导他们用好用活专项发展资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做好继任书记的选举产生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工作;同时对第二、三批选派干部重点突出“六抓”,认真落实周例会制度,保证他们全面主持选派村工作。

6、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和“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活动,同时结合此项活动扎实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到年底力争实现申集、南乔、彭集、马集、于张等5个村达到“五个好党组织标兵”标准并实现申集、于张2个村达到“新农村示范村”的标准。同时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人民群众反映好”的标准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活动。

7、进一步探索村党支部设置形式,着力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以现有村为基础,按照农村党员从业情况和年龄结构,突破区域界限,将党员人数在50以上、产业特色明显、条件成熟的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全镇以产业链设置党总支7个,并在总结成立镇种、养协会党支部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区域在设置党总支的村分片设置2--3个区域党支部,在7个设置党总支的村中共设置党支部16个。同时以协会、基地依托,结合村级党组织设置调整,按党员的专业特长、行业分布和个人意愿,划分专业党小组39个。大力加强专业协会党组织建设,镇成立了种植协会党支部和养殖协会党支部,现管理党员161名,进一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共培育15户协会党员示范户,并对协会党员实行绩效管理,调动协会党员“双带”的`积极性。农村经纪人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年初制定了农民党员经纪人发展工作计划,把一批精明能干、勇于开拓、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热心农产品营销的农民党员作为重点发展到经纪人队伍中,同时注意提升农民经纪人素质,加强市场信息、法律法规、经纪知识的培训,不断优化经纪人成长环境。今年在全镇范围内培植76名党员经纪人,其中女党员3人。通过极引导党员、干群带头从事农产品经纪工作,逐步建立“市场、经纪人、农户基地”三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六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优推10篇】”,越垒越矬’。”三是农村基层组织信誉下降。长期欠债不还,特别是欠农户的钱归还无期,导致乡村组织形象受损、信用度下降,一些乡村干部自感“矮人三分”,开展工作时底气不足,加之有的农户以借条“要挟”乡村干部,给日常工作的推动带来难度。

一些村干部思想僵化,在增加集体收入上想不出路子,找不到办法,面对困境怨天尤人、束手无策。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关系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和战斗力,影响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应将其纳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来统一谋划,坚持增收与节支并举、多渠道开源与加强管理并重、政策扶持与鼓励自我发展并进。

第一,通过组织社会化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为群众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既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也是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村级组织应通过兴办专业协会、中介服务中心、营销市场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加工增值、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通过完善租赁、承包、股份经营等形式,盘活集体存量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严格和规范村级财务与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健全和落实以农村财务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做到财务收支逐条逐项公开,真正把加强群众监督落到实处。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非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任何个人不得擅自签字报帐,有效防止和堵塞各种漏洞。对重大集体经济行为,必须依照程序由村民民主决策,严防集体资产流失。乡镇人民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

第三,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教育引导农村干部转变观念,澄清“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创办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没必要、无出路”等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发展思路,提高科技素质和“双带”能力。大力培养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必须认真解决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调查发现,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目前依然是影响和困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之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干的不想干。从调查的x个县(市、区)来看,村干部难选的问题在一些村特别是穷村、乱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本事的年轻人要么上学参军,要么外出打工,找个能干的人不容易。另一方面,是正在干着的不愿干。许多乡镇干部反映,目前一些村干部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一位乡党委书记说:“对穷村、乱村而言,现在不是要求村干部怎么干,而是哄着他们干。有些村支部书记,我从来不敢批评他们,即使这样,他们还动不动就‘撂挑子’。”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致使基层组织建设呈现“三难”。一是干部素质提高难。有本事的人留不住,高素质的人进不来,加之频繁换人,生手多,熟手少,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较差。二是后进转化难。由于难以选出有本事、能干事的支部书记,致使一些后进村支部屡治屡瘫,走不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三是工作落实难。人员的不稳定,不仅造成农村工作上缺乏连续性,而且使一些矛盾越积越深,直接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相对于党政机关干部,他们又是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在职时“不发饷”,离职后无保障,很难让他们安心工作,更不用说顶着压力去工作。二是工作难度大。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要靠农村干部来落实。面对要指标、要任务的上级和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日益高涨的村民的双重压力,身处一线的村干部成为农村诸多社会矛盾的焦点,一些村干部在无法摆脱的压力和矛盾面前,往往会选择“撂挑子”。三是工作环境差。报复村干部的事件时有发生,辱骂、污蔑村干部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使一些村干部感到心灰意冷。一些村宗教、宗族、家族势力及非正常下台干部干预村里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使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有的甚至被“架空”,一些“势单力薄”的农村干部只好“辞职”。舆论宣传上存有偏颇,丑化农村干部的多,讴歌先进典型的少,给农村干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四是后继乏人。部分农村党员队伍老化严重,有的村多年不发展党员。农村党员队伍缺乏活力,青黄不接,加大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难度。五是一些村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有的农村干部任职动机不纯,当干部的目的不是为群众服务,而是为了谋求个人或家族私利,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工作态度消极,或是“一走了之”。

农村干部是村级组织的中坚力量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必须把稳定农村干部队伍作为一项事关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按照“有待遇、有奔头、有吸引力”的原则,强化措施,真抓实抓,务求实效。

第一,强化待遇落实力度。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措施,力保村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使现任农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应根据村干部的任职年限、贡献大小等情况,为村级主要干部办理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和人身伤害保险。同时,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出发,严格控制村干部数量,防止因冗员过多增加经济负担。

第二,强化激励力度。对任职时间较长、贡献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大力进行宣传表彰,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积极为村干部报考国家公务员创造条件。对政治素质好、政绩突出、议政能力较强的村干部,积极推荐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竭尽全力帮助农村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对各种打击报复农村干部的行为,要及时查办,严肃处理。

第三,强化帮扶力度。对于那些村干部难选的贫困村、后进村,从各级党政机关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观念强、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帮助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培育后备力量,制定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对那些遗留问题多、矛盾尖锐、村干部工作环境差的村,上级党委要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到村集中帮助解决问题,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第四,强化后备力量培养力度。按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思路,积极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奠定人才基础。放宽视野,从回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为农村党组织增添新的力量。把农村后备干部列入农村干部培训规划,搞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三、必须认真解决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是伴随着推行村民自治工作出现的问题。调查发现,一些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三争”:争地位。有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党支部是领导核心,是正统,其他村级组织只是自己的附属。有的村委会主任甚至一些群众也认为,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的,党支部书记是少数党员选的,村委会管理村务更具合法性,主张“书记管党务,主任管村务”。争权力。有的党支部不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大权独揽、包办一切。有的村委会不尊重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拒不接受党支部领导,我行我素,把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委会“自治”,甚至是村委会主任个人“自治”。所争的权力,包括宅基地发放、集体资产处置、财务审批等具体权力。争势力。“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多数宗族、家族、派性问题严重,“两委”干部各代表一部分人利益,各拉一帮人,各唱各的调,各管各的事。严重的会造成“两委”班子瘫痪。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和农村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基层同志反映,“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农民闹纠纷、邻里不和、上访告状的明显增多。

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是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矛盾,是旧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与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不相适应的具体体现。从政策规定上看, 虽然《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责范围分别做出了规定,但二者内容十分相近,除党建和村组干部管理外,均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职责范围交叉重叠,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两委”“争权”问题的发生。从工作上看,部分县、乡党委在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民主选举上,对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重视不够、抓得不实,“谁当官谁说了算”的原有村务管理体制并没有被打破,与市场经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选时有民主,选完没民主”,“选人的法变了,管事的法没变”。

一手抓构建和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努力消除因“争权”而发生矛盾的体制基础。

第一,努力提升村党组织的群众公认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首先必须夯实村党组织的群众基础。除极特殊情况外,村党支部书记一般不再由乡镇党委直接任命,应由全体党员民主选举产生。进一步加大“两推一选”的推行力度,在党内民主选举之前,采取群众民主推荐等方式,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大多数人不拥护的人不能作为党支部成员候选人。通过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及时考察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的群众信任度,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通过组织程序予以调整。

第二,进一步规范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切实加强村民会议特别是村民代表会议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权限、议事规则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其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主体功能。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宅基地发放、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和建设承包方案等,都必须按照程序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民主讨论决定。村党支部要改进领导方式,善于运用民主的、协商的、说服教育的方式推动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村民依照党的方针政策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在领导和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

提倡村委会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党支部成员;

注重在优秀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发展吸收党员,不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生力量。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七篇】

近年来,――县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下面,我按照调研的有关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落实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县委在县级媒体《金――视野》、县电视台开辟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专栏,将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摘要予以刊登或播放;各基层党委在各自单位板报分期刊登文件内容,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认真学习,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内容人人皆知。各基层党委普遍通过支部会议集中学、抓理论研论深入学、开辟论坛讲座辅导学等形式,将活动引向深入,使每名党员都能够基本了解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

三是建章立制,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精神具体化。我们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并结合实际,建立了四个方面二十六个制度作为对结,使中央、省、市委文件精神切合我县实际。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方面,建立了思想常新的学习教育制度、根基常固的日常管理制度、人本常现的服务群众制度、问题常察的监督制度、生机常青的纳新制度、党建常抓的责任落实制度等,并制定细化具体内容。在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主要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农村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责定岗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主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使每名流动党员都“找得着,管得住”,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宿感。在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方面,制定并落实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形成了县委领导、乡镇(部门)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五个岗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带领农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从党员作用发挥入手,不断深化载体活动,使党员服务于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一是巩固为民服务代理制。为民服务代理制在我县推行的较早,为了把这件制度深入持久的落实下去,今年,我们还建立了代办员挂牌上岗、代办事务公示、督察回访、责任追究四项制度。代办员挂牌上岗制,就是要求各乡镇的为民服务代办员在中挂牌上岗,姓名公示,方便群众监督。代办事务公示制度,就是要求各乡镇普遍把流程、代理室职责、村级代办员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公示,使群众对代办事项更进一步了解。督察回访制度,就是由乡镇纪委每月随机抽出一些办结事例,回访当事人,征求群众意见。责任追究制度,就是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坚持分级把关,分级服务,对于出现失误,造成较大影响的,直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深化党员承诺制。结合实际,推行了党支部和党员“双承诺”活动。在承诺内容上,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和谐村庄”这一主题,农村党支部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承诺,农村党员重点根据自身特长做出承诺,党员有什么能力就办什么事,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承诺的内容包括岗位评诺,实事承诺,便民承诺,自律承诺等各个方面。在承诺程序上,统一按照党员“提”诺、党组织“审”诺、党员签名“定”诺、公开“示”诺、党员“践”诺、民主“评”诺等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坚持做到一年一承诺一,年初公布承诺,年末评比。在承诺的监督上,坚持做到党支部每季度一小结,党总支每半年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群众对支部履行承诺有意见的可直接向镇党委反映。实现了“灵活承诺内容,完善承诺机制,突出承诺实效”的目标。

三是试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为农村无职务党员设置了政策法律宣传岗、科技推广普及示范岗、村级经济发展岗、文明新风和卫生管理岗、计划生育监督岗、村务财务监督岗六个岗位,要求农村党员根据个人自身特点,自主选岗,使他们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自身作用。这项我们已经开展,但由于党员思想素质等各方面因素,落实的比例不是很高。

三、强化党建责任,健全党建体系。

为了落实党建责任体系,从起,我们――县县委就制订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并在中持之以恒的贯彻落实。就是明确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责任,明确县委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等“五岗”职责。在具体中,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别建立了乡(镇)、村党建联系点,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四个一”制度,即19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乡镇、一个村级党建联系点、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一――贫困――,并带头。

到联系点检查调研,深入村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乡镇,落实了“一联五”措施,即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党员致富示范――、一个贫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机制。同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每年年初,县、乡、村三级都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考核逐条细化,层层分解,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创建新局面。

四、明确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今年以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管理非常重视,按照“流出党员不能成为断线风筝,流入党员必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的思路,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了两项制度,一是统计月报制度。即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要将流入流出党员的数量和名单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再汇总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流出党员办证制度。即要求凡流出市外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在乡镇党委登记造册,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此外,县委组织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接待站,公布咨询电话,负责落实流动党员的登记和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流动党员的问题解答等;基层党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五、加大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208月以来,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无村应建尽建、先无后危再改、整合各类资源的思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施工,实行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办法,形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热潮。在中,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县建设局为每个村派驻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建设村、乡镇党委每周向县村建办汇报一次工程进展、县村建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形成了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党委认真落实的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第二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个,主体基本竣工的12个,8个村主体正在建设,5个村地基处理完毕,有11个村正在处理地基,其余的正在积极进行选址规划、联系施工队。

六、坚持选用齐举,注重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目标,注重把那些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以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阵地,以电化教育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每年举办1-2期农村干部及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增强他们的“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努力使他们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的能力。

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在全面推行深化“两推一选”办法的基础上,从年4月开始在全县县乡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0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全县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村官”到任后,都能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各村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产调、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七、关于上半年党建。

上半年,我们遵循“农村党建树典型,机关党建求规范,非公党建重创新,社区党建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在促进党建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方式,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做好省、市委命名表彰“三级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先进单位的推选,在全县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在以前村级“六卡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一个核心,两委联席,三笔联签,五步决策”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的规范化村级班子管理机制,做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建立了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对现任村级主要干部发放工资,按照村子人口多少,每人每月发放200-240元不等的工资,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党员发展。针对目前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在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制度方面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够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经组织审核资格的不发展;未经集中培训的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做到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在做好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试行“发展党员先过群众关”的办法,即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转正时,都先征求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没有异议的方能上会研究,从而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重点开展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对全县5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8――符合建立党组织企业提出了建立党组织要求。目前,这些企业都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组建前的各项准备。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层班子明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成员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逐步确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加强了乡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了农村基层班子中。

2、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定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目前,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思想观念、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显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已成为当地种养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涌现了渭丰乡定三村李发会等一批致富带富典型。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解决群众增收难作为活动重点,尽心竭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注重在信息、技术、发展项目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有效推动了全县总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存在问题来看,还有部分农村双委会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党员变数大,稳定性不够等因素,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非公党建方面,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到位、活动不经常、阵地不健全、活动经费难保证,影响了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到联系点检查调研,深入村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乡镇,落实了“一联五”措施,即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党员致富示范――、一个贫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机制。同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每年年初,县、乡、村三级都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考核逐条细化,层层分解,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创建新局面。

四、明确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今年以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管理非常重视,按照“流出党员不能成为断线风筝,流入党员必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的思路,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了两项制度,一是统计月报制度。即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要将流入流出党员的数量和名单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再汇总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流出党员办证制度。即要求凡流出市外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在乡镇党委登记造册,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此外,县委组织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接待站,公布咨询电话,负责落实流动党员的登记和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流动党员的问题解答等;基层党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五、加大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2006年8月以来,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无村应建尽建、先无后危再改、整合各类资源的思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施工,实行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办法,形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热潮。在中,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县建设局为每个村派驻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建设村、乡镇党委每周向县村建办汇报一次工程进展、县村建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形成了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党委认真落实的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第二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个,主体基本竣工的12个,8个村主体正在建设,5个村地基处理完毕,有11个村正在处理地基,其余的正在积极进行选址规划、联系施工队。

六、坚持选用齐举,注重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目标,注重把那些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以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阵地,以电化教育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每年举办1-2期农村干部及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增强他们的“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努力使他们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的能力。

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在全面推行深化“两推一选”办法的基础上,从2006年4月开始在全县县乡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0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全县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村官”到任后,都能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各村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产调、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七、关于上半年党建。

上半年,我们遵循“农村党建树典型,机关党建求规范,非公党建重创新,社区党建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在促进党建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方式,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做好省、市委命名表彰“三级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先进单位的推选,在全县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在以前村级“六卡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一个核心,两委联席,三笔联签,五步决策”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的规范化村级班子管理机制,做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建立了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对现任村级主要干部发放工资,按照村子人口多少,每人每月发放200-240元不等的工资,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党员发展。针对目前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在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制度方面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够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经组织审核资格的不发展;未经集中培训的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做到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在做好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试行“发展党员先过群众关”的办法,即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转正时,都先征求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没有异议的方能上会研究,从而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重点开展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对全县5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8――符合建立党组织企业提出了建立党组织要求。目前,这些企业都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组建前的各项准备。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层班子明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成员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逐步确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加强了乡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了农村基层班子中。

2、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定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目前,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思想观念、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显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已成为当地种养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涌现了渭丰乡定三村李发会等一批致富带富典型。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解决群众增收难作为活动重点,尽心竭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注重在信息、技术、发展项目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有效推动了全县总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存在问题来看,还有部分农村双委会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党员变数大,稳定性不够等因素,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非公党建方面,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到位、活动不经常、阵地不健全、活动经费难保证,影响了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八篇】

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首先必须抓好工会组织建设,才能有效地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近几年来,**区按照全总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在工会组织建设方面取得可喜的工作成效。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区工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区工会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与做法。

近五年,**区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工会十四大精神,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全区工会组织建设,使**区工会组织建设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大力发展工会组织和会员。来,**区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的工作思路,采取“先发展、后巩固、再提高”的工作方法,以非公有制企业为突破口,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规划,并把组建非公有[找文章,到本网网]制企业工会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工会组织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区工会组织有10288个,会员万人,分别是五年前的15倍和4倍。近年来,为了使工会组建做到全覆盖,消灭工作的空白点和维权盲点,努力拓宽工会组建的空间和领域,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了工业园区和城镇社区工会组建工作,将新办企业和城镇零散服务行业的员工吸收到工会中来。

2、建立健全工会四级管理网络。为了把新建工会管理好、发挥其作用,**区在抓紧组建工会的同时,注重加强工会管理网络的建设,从组织上确保工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镇(街)和区属各大系统成立工会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在前,就把197个村(居)的工会联合会全部组建起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企业工会划归镇村管理,一级抓一级。区总工会管镇(街)工会,镇(街)工会管村(居)工联会,村(居)工联会管企业工会,编织起一个严密的四级管理网络。

3、配足配强和培训好工会干部。这是完成工会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五年来,**区把握各级党政和工会班子换届的时机,争取各级党政的重视和支持,把有能力、有工作责任心、对员工有感情、对工会工作有热情的同志吸收为工会干部和提拔到工会领导班子上来,特别是重视和抓好镇(街)、系统工会和村(居)工联会等领导班子的配备。目前,全区各级工会共配备了专职工会干部52名,兼职干部30000多名。与此同时,针对工会干部新、流动性大的特点,结合学习新的《工会法》,采取各种措施对工会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政策和业务水平,使他们都能安心做、懂得做和积极做好工会工作,真正发挥各级工会在管理、维权、促进地方和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20以来,区总和各镇(街)工会共举办培训班140期,培训干部近16000人次。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区工会组织建设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仍有一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入会率还比较低。目前,如要求按纳税企业数建立工会组织的话,**区的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还不是很高。个别非公有制企业老板认为工会是和他对立的,不愿成立工会,甚至一些较大规模企业老板都拒绝成立工会组织;一些外资企业仍然拒绝建立工会组织。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工会意识淡薄,对入会持无所谓的`态度。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新企业,大多未建立工会组织。

3、一些领导对工会组建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会影响投资环境。

4、一些基层工会活力不强,工会基层组织快速发展与其工作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

5、对工会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不够,传统的工会工作领域萎缩,但又未向其他领域拓展,等等。

这些情况表明,工会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仍然是**区工会工作面临的紧迫课题。

三、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的建议。

为切实解决**区工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现结合**区工会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继续深化对新时期工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事关全局的高度,对区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以及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工会工作,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和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以加快**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积极推进党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为贯彻好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召开的党工共建工作会议精神,建议**区委专门成立党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组长,区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工商、经贸、劳动和社会保障、地税等部门和工会为成员单位,负责党工共建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及时研究有关重大问题,制定政策措施,提出工作要求,按照“党建带工建,党建工建双丰收”的工作思路,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固本强基工作中,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并建立健全工会向党委汇报工作和党委研究工会工作重大问题的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有力推动党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

(三)、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工会的各项工作。第一,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最近下发的关于厂务公开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工作力度。第二,要积极宣传贯彻新的《集体合同规定》,大力推广专项集体合同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提高履约率和增强实效性。第三,建议**区委制定和下发文件理顺各级工会关系,镇(街)工会改制为总工会,对镇(街)工会的组织形式、干部配备等问题作出规定,进一步加强镇(街)工会力量,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大力加强镇(街)、村(居)、工业园区工会建设。**区80%以上的基层工会组织分布在镇(街)、村(居)、工业园区,这一级的工会组织面向基层,承上启下,是重要的中枢环节。要从构建组织机构、配备工会干部、规范工作制度等方面,加强这一级工会的规范化建设。要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专兼群”相结合,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工作者,壮大工会积极分子和志愿者队伍,探索一条工会干部兼职化、社会化的新路子。镇、村、工业园区工会要把基层工会难以承担的部分维权职能承担起来,充分发挥作用。

(四)、大力推进依法维权工作,切实履行维权基本职责。第一,加大源头参与力度,表达好职工合法权益。要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制订,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要主动争取区人大和政协支持,加强执法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做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法》、《工会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等法律的普法宣传,继续开展“送法上门”活动,使广大职工群众懂法、守法、用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与依法维权的能力。第二,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制度,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要健全完善工会法律监督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高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解决好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目前,**区职工有50多万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重要任务。要密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重点解决好那些无故克扣职工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漠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侵犯职工人身权利等突出问题,对那些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不仅要依法查处,还要在坚持有基本事实、有法律根据、有处理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新闻曝光。第四,大力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帮扶中心的运行机制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形成党政工及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有效运行的大帮扶格局。要继续坚持工会助学、法律援助等行之有效的帮扶办法,同时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内外协调机制,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提高帮扶能力。开展送温暖活动,不断完善送温暖回访督办落实制度。协助政府做好再就业工作,发挥工会优势,配合做好职业介绍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会就业服务体系,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积极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两个确保”、“一个低保”工作,大力宣传推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积极做好职工互助互济工作。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九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2、-----------------------------------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发展路子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教育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三农问题就是------------、--------------和农民问题。

5、----------------------------------------是调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法律规范。

6、农村经济体制由---------------------------体制向--------------------------------体制转化,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7、现代农业要求---------------------------------------,要求农、林、牧、渔业的互动效应充分发挥,以此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8、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包括-------------------------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项3分,共27分)。

1、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是:()。

a、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b、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

c、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d、建设精神文明,

e、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的是:()。

a、乡镇党委。

b、村支部。

c、村委会。

d、县党委。

e、乡政府。

3、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行政法b、民法c、宪法d、刑法。

4、在经济高涨时期,政府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5、发展党员的指导方针是:()。

a、坚持标准b、保证质量c、改善结构d、慎重发展。

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构建有效的()机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与具体对策。

a、实施b、计划c、生产d、监督。

7、就业目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保障()的充分就业则是我国落实就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a、工人b、农民c、大学生d、退伍军人。

8、应该逐步按()生活保障线标准对民政救济对象实现基本生活保障。

a、最低b、最高c、中等d、比较高。

9、改革20年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转化。

a、商品经济b、计划经济c、自然经济d、产品经济。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4、农村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6、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本地实际,谈谈如何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2、如何理解搞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的影响【第十篇】

本报讯目前,银川市组织人事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银川市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记者从组织人事部门掌握到的情况得知,当前影响银川市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障碍和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

目前,全区各部门都在关心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向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高校毕业生自愿到乡镇、村及社区工作,并被正式录用后,可提前执行转正工资,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以解决工资待遇较差的问题;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在考试录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称评审、户口迁移、完善人事代理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去了基层出来难”的后顾之忧;针对基层满编或超编的实际,建议各区县(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考试录用高校毕业生所需编制在各地编制总额内进行调剂,也可在所在机关两年内有自然减员情况下,通过先进后出的办法解决;针对有的用人单位用工不规范问题,加大人事、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依法加强对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会保险金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各高校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尽快将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设置、培训模式等方面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紧密挂钩。要切实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训放在突出位置,努力为基层培训更多的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同时,继续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市属事业单位实习,财政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江澎、盛广伟)。

来源:新消息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38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