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优秀11篇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有效促进了儿童学习与成长,增进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提升了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注与支持。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1
时光飞逝,充实而又意义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一转眼,我们的“送教上门”又将告一段落。“送教上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平凡而又艰辛,任重而道远!现就将我“送教上门”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第一次上门进行摸底后,我充分考虑每个残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他们的个别教学目标,为其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送教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他们也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但要让这些智障儿童在认知、感知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是相当困难的。我重视情感的投入,注意教师的形象、教态,自始至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我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更多的是手把手地教孩子,支持孩子。
虽然“送教上门”是一件小事,但是我们为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耕耘与收获并存,我们的付出换来了特殊儿童的进步,迎来了特殊儿童家长的笑颜。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在此要特别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为学校搞好送教上门工作做出积极的努力。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们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我校的送教上门工作在20xx年9月份正式拉开了帷幕。很荣幸,能够被校领导选为送教教师,在汪校长的主持和带领下,跟随我们学校经验丰富的郭路老师一起进行送教工作。经过半个学期的送教上门,我们的送教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在不断地总结和探索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我们之后的送教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学期,我们的送教上门工作风雨无阻,坚持每周送教一次,每次时长为两个小时,时间定为周二上午。我们根据学生情况为他开展了生活数学、生活语文、精细动作训练和绘画手工课程,郭老师主要负责生活语文和精细动作训练的教学,我主要负责生活数学和绘画手工的教学。
20xx年9月6日,吉校长带领我们送教的教师进行了工作分析会,就送教上门的意义做了详细的分析,同时也讨论了送教上门的时间设置、课程设置等具体事项。20xx年9月13日,在汪校长的带领下,郭老师我们三人第一次走入被送教学生的家里,对学生进行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估,随后与家长一同确定每周送教的时间。
回到学校之后,我和郭老师就开始为黄洋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20xx年9月18日,送教上门工作正式开始授课,本学期送教上门总计11次,其中生活数学送教次数为10次,绘画手工送教次数为9次。生活数学本学期的授课内容主要为:数前概念,包括有、没有,大小、多少、同样多、上下、里外;认数1、2、3。绘画手工本学期的授课内容主要为:认识常见的绘画工具和颜色、涂色、简单的线条、简单的图形。
在本学期期末对黄洋进行测评,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综合的评定,黄洋对生活数学所学习的内容掌握率达到了100%;绘画手工方面掌握的不是特别好,在下学期要继续进行巩固练习。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虽然我们刚开始一个学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只要学生需要我们就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继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努力探索一些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2
为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近日,盐池县残联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送教上门”是一项重要业务工作,是保障未成年人基本权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让残障儿童也能享受蓝天下所有儿童一样的教育、一样的童年的有益探索。老师们来到残疾孩子家中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近况,并结合实际因人施教,使这些特殊的孩子也感受到了同样温暖亲切的关爱。
“针对特殊孩子,老师要更加有爱心,要更加细心和关心。要因人施教,除了教一些简单的知识外,我们还要更加注重培养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比如说用火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知识以及做些简单的家务活。”送教老师深切地说。
通过本次“送教上门”活动,送教老师把温暖送进了残障儿童的心里,让学生在家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还赢得了家长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送教上门”需要我们做的事还很多,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共同为残疾儿童托起美好的明天。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3
有成效的进行,在送教之前,资源中心负责人闫宾艳老师和专职教师张丹丹老师就送教工作做了具体的方案计划,并将送教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分别由四位领导担任送教小组组长,负责本组送教工作。之后,组长及时开展组内会议,针对本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商议探讨本次送教将要采取哪些形式;每位老师承担的送教任务及分工;并要求老师要提前撰写教案,准备好教具、学具;两个老师一小组,分别担任主教和辅教老师,两位老师要配合好,辅教的老师同时负责拍下上课时候精彩的镜头。送教之后,大家把拍到的照片发到群里共享,由资源中心收集整理并保存。之后由资源中心撰写本次送教的报道稿并上传公众号。大家既分工又合作,井然有序,确保送教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确保送教的质量,组长会对送教教师严格要求,让每一位老师明确职责,严把送教质量观。在送教准备阶段,教师们根据平时收集的教育案例和在一些报刊杂志及网上上看到的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文章、视频等等及时复习巩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探讨学生的教学内容,提前备好课,争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孩子们送去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上完课后,送教组内的老师在车上一起研讨当天送教的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总结自己上的课成功与否,好的地方大家相互借鉴,不足之处,大家共同商榷,确保下次送教时候能够发扬优点,修正不足,不断提升送教上门的质量,进一步明确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走近身边,开启心门
家里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家长难免会心疼、觉得亏欠他,给其充分的溺爱,但由于没有同龄孩子愿意与其玩耍,所以比较孤独,语言能力差,不愿意理人。或由于由于程度过重,没有办法进行语言交流,给送教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但教师们都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心平气和地慢慢来,通过播放儿歌、带各种玩具或食物等多种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争取跟学生们建立友好的关系。经过本学期的不懈努力、反复刺激,这次送教过程中学生们都慢慢接受送教教师的到来,并从开始的从不正视、嘴巴紧闭,到后来有了简单的眼神交流。
三、积极参与,热情服务
本次送教过程中,老师们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送教前,认真备课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智障儿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送教上门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手把手教学,直到孩子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智障儿童的进步是缓慢的。然而在送教时,每当她(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你真行!""你真棒!"几乎成为了送教上门老师的"口头禅"。
四、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研究的书。可以说送教学生几个孩子几个样,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本着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社会的能力为宗旨,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根据他们的个别教学目标,为其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
五、注重方法,循循善诱
送教上门的这些特殊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他们都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送教上门的老师们,把这些孩子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时刻注意这些孩子的健康发展,用真诚的爱去打动和感染他们。自始至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使他们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六、指导家长,增强效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这些残疾在家的孩子的家长,所以在教育上,取得家长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送教老师送教结束后,都会向家长介绍本次送教的内容,以及如何在家里带孩子巩固所学的内容,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康复训练,疏导家长的羞愧心理,鼓励家长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参与日常的家庭活动。并在本学期不定期的召开家长会,邀请泾阳县家庭教育讲师团王小芹老师召给残疾孩子家长做培训,让家长也能掌握家庭康复教育的方法,不断地为家长树立自信心,鼓励家长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孩子,积极乐观地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
七、收集整理,完善档案
每次送教结束后,资源中心负责收集整理送教学生的'教案,作品等等,更是把在送教的过程中拍摄的照片、视频等整理出来,来记录学生进步的点点滴滴,将学生的学习辅导照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为学生完善成长档案。
八、宣传报道,总结经验
为了让特殊教育之花开遍泾阳县的每一个角落,提高公众对特殊教育的知晓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资源中心在上半年申请了公众号并开始运行。本次送教结束,资源中心及时撰写报道稿向外界宣传报道本中心的活动资讯信息。到目前为止,公众号涉及康复训练、新闻资讯、政策宣传等方面,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资料的更新,内容的完善,关注该公众号的人数不断增加,不但有省内外同行,还有教育局干部,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到目前为止,关注人数已达到160多人,使公众对特殊教育有了更广泛的宣传。
通过本学期的送教活动,在送教教师的辛勤工作下,学生们不但学习了知识,得到了从未有过的鼓励,而且教师们也能主动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进行协调性训练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虽然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校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我们真诚地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感召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弱势群体,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儿童一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长,让每一朵鲜花都有绽放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尊严的生活。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和控辍保学工作的有序进行,进一步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享受教育权益,我校在本学期末集中开展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想,强化组织领导。
我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起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推进送教上门工作有序进行,我校组织成立了以齐军飞校长为组长,高学文、白惠龙为副组长,高学文、刘瑞霞、云建忠为成员的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推进送教上门工作。
二、核实信息,明确工作任务。
我校通过走访和电话沟通形式与家长联系,与家长取得互动,赢得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他们的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温暖和社会的关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所了解的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孩子的病因、发病的情况、治疗情况、作息安排、与孩子惯用的沟通方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孩子的脾气、性格等,根据这些情况我安排每个孩子的送教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将“送教上门”基本定位在“生活适应、活动训练、适用语算、爱好促进”这几个领域,针对每一个残疾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采用个性化家庭教育方式。
三、制定方案,送教服务到位。
我校制定具体的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在教导处的组织下,相关人员深入残疾儿童家中,给残疾儿童带去喜欢的玩具、书籍,教他们做喜欢的游戏,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现在孩子能够简单交流,对老师的话也有回应,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能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校教师积极开展工作,为残疾无法到校上课的孩子免费量身打造送教到家的优质教育模式。
通过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学校号召广大师生帮助残疾儿童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接受师生帮教,不断改善残疾儿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气氛,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在生活中各方面的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充分提高了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的自理能力。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而我们的送教工作经验不足,充满了挑战性。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校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继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努力探索一些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送教工作做实做好。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5
为保障残疾少年平等享受教育的权益,切实解决残疾学生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来校学习的问题,9月24日上午和25日上午,教导主任孙业坤、办公室主任沈国军、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汪芩和部分授课教师分别来到寿春镇湖光村残疾学生刘同学和兴隆村残疾学生柏同学家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
湖光村残疾学生刘同学因自幼服用药物导致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兴隆村的柏同学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不能在学校顺利完成学业。了解了她们的实际情况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送教上门”服务小组。在两位同学家中送教老师与孩子家长亲切沟通交流,详细了解了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平时活动能力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情况,并为孩子们送上了课本及其他学习用品。随后,老师们根据两个孩子的不同心理、生理特点进行了个性化教育,耐心细致地开展教学引导活动,叮嘱家长当孩子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时,要及时与老师们进行电话交流沟通。
此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是学校党总支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研究确定的,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张东华在会上特别强调,一定要摸清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送教上门服务方案,发挥送教上门服务的最大作用,让特殊群体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送教上门是学校与特殊孩子之间的一道桥梁。通过本次“送教上门”活动,送教老师把温暖和知识送进家庭和孩子的心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特殊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教育,并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值得被关心和照顾,送教上门,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心灵。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6
近日,合山市河里镇中心小学老师农家萍、吴翠妮和往常一样,带着教案和一些课外读物、营养品等,给河里镇环山村环山屯残障儿童小胜(化名)送教。
“送教上门”不仅给残疾儿童送去了阳光,也给他们的家庭带去更多欢乐与希望。近年来,合山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全纳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让他们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
今年,合山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及控辍保学教师结对帮扶活动,累计为65名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616名教师参与结对帮扶学生1931人。此外,合山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补助全面实现困难家庭学生“应资尽助”,实现困难学生零辍学。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7
哪里有残疾儿童,哪里就有爱心的凝聚。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食粮,在“爱与责任”的召唤下,我克服路途远,家务繁忙;克服心理压力;克服严寒酷暑;全身心融入了这份崇高的事业,落实对下一代“关注于心、关爱于行”的实际行动,坚持按规定的时间双周四下午的送教活动。
一学期来,我“送教上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研究的书。可以说送教学生中延蓝星是我服务的重点,本着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社会的能力为宗旨,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他们的个别教学目标,为其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送教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他们也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但要让这些智障儿童在认知、感知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是相当困难的。我重视情感的投入,注意教师的形象、教态,自始至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我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更多的是手把手地教孩子,支持孩子。
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并且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8
5月19日,新安县残联联合县特教学校为辖区适龄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同时为行动不便的残疾儿童捐赠轮椅。
送教上门,让残疾儿童享受“特别的爱”。当天,志愿者们先后到铁门镇、石寺镇、青要山镇9名残疾儿童家中,为他们带去了精心准备的课程和学习用品。送教教师帮助孩子们训练基本的握笔姿势,面对面进行沟通交谈,同他们交朋友。老师们从培养孩子兴趣入手,通过有趣的故事、绚丽的图画,有针对性的教授学科知识,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此外,老师们还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
在铁门镇崔家庄村,县残联为5名行动不便的残疾儿童送去轮椅,解决他们“出行难、护理难、负担重”的问题。县残联工作人员向家长详细介绍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指导如何使用轮椅开展康复训练和方便日常生活。此次活动为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及出行提供了方便,也减轻了家庭负担,把我为残疾群众办实事落实到实践中,让孩子们可以走出户外,更好地融入社会,共享美好生活。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9
一、工作内容概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致力于开展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工作,为确实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又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6-14周岁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服务。我们深入社区,走进家庭,为这些特殊的孩子送去关爱和知识,帮助他们提升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重点成果
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通过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采取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使教育效果更强。
家长参与与支持: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训练中,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经过我们的努力,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不仅能够用手指表示简单的数字,会写自己的名字,能区分简单的方位,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笑容多了。
三、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沟通难题:由于孩子们的残疾类型和程度不同,我们在与他们沟通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我们采用多种沟通方式,如肢体语言、图片、简单的文字等,尽可能让孩子们理解我们的意思。
教学资源不足:送教上门工作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等。我们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时也在内部进行资源整合,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自我评估/反思
在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深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未来计划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为更多的孩子送去关爱和知识。我们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家校联系;同时,我们也将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残疾儿童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残疾儿童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10
春风化雨润无声,悠悠书香心连心,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需要关心和爱护,残疾儿童更需要社会更多的关心与爱护,5月24日,土右旗残联对“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
在慰问过程中,慰问组先后来到美岱召镇、沟门镇看望慰问残疾儿童。在残疾儿童家中,慰问组亲切询问孩子的近况,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康复情况,向家属宣传了相关的惠残政策,并为他们送去图书、炫彩棒和暖水壶等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鼓励他们珍惜美好时光,克服困难,乐观向上,以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家属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好好照顾孩子,陪伴孩子快乐的成长。
通过此次送教上门活动,不仅把康复知识和惠残政策送给了残疾儿童家庭,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了家长的心坎里,给他们的家庭带去了一片阳光;同时也让服务残疾人工作者进一步感受到弱势群体家庭对温暖的渴望。下一步土右旗残联将更扎实、更细致地做好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怀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共同为送教上门残疾儿童托起美好的明天。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篇11
一、明确思想,强化组织领导。
我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起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推进送教上门工作有序进行,我校组织成立了以齐军飞校长为组长,高学文、白惠龙为副组长,高学文、刘瑞霞、云建忠为成员的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推进送教上门工作。
二、核实信息,明确工作任务。
三、制定方案,送教服务到位。
我校制定具体的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在教导处的组织下,相关人员深入残疾儿童家中,给残疾儿童带去喜欢的玩具、书籍,教他们做喜欢的,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现在孩子能够简单交流,对老师的'话也有回应,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能看见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校教师积极开展工作,为残疾无法到校上课的孩子免费量身打造送教到家的优质教育模式。
通过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学校号召广大师生帮助残疾儿童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接受师生帮教,不断改善残疾儿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气氛,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在生活中各方面的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充分提高了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的自理能力。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而我们的送教工作经验不足,充满了挑战性。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校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继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努力探索一些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送教工作做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