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好学生发表时间 3476771

 

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工作安排,聚焦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构建“1+5+N”工作矩阵,持续用功优化提升、久久为功深化改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赋能增效。

一、构建一整套抓落实工作体系,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整体推力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我市以压实各级责任、凝聚各方合力为保障,颁布法规政策、完善制度机制为基础,聚焦改革创新、推出迭代方案为牵引,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抓落实工作体系,形成全市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改革格局。

(一)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一是体制更加顺畅。构建起市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市长和法院院长牵头抓优化营商环境的领导机构,高位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中在全国率先设置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机构,把优化营商环境牵头部门职责一贯到底,形成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二是机制更加健全。专门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把抓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主责主业。压实各级各部门抓营商环境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抓落实工作体系。三是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和开发区督导服务,推动全面实施营商环境创优活动,将问题治理与深化改革统一起来、一体推进。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将营商环境社会效果和法规实施效果统一起来、一体推进。市纪委监委牵头专门设立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举报电话,连续两年开展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以推动解决顽瘴痼疾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一是较早推行营商环境地方立法。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实施后,第一时间出台《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和改革在法治轨道下稳健运行。二是构建配套法规体系。出台全国第一部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市级地方性法规《全市一枚印章管审批条例》,制定《全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条例》等30部地方性法规,有力促进营商环境分领域法治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完善配套规章体系。制定《全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规定》《全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办法》等24件政府规章,形成具有全市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四梁八柱”。

(三)迭代改革体系逐步形成。一是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启动营商环境1.0版改革。2018年8月,推动以“开办企业3天、不动产登记5天、一般性工业项目全流程累计审批时间45天”为标志的“3545”专项改革、共30项任务落地,拉开营商环境系统集成改革的序幕。二是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深入实施营商环境2.0版改革。2019年12月,以“五减”、“一网通办”提速、企业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服务等六大专项行动为牵引,压茬推出30项改革任务,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三是以对标一流、自主改革为着力点,加力推进营商环境3.0版改革。2022年7月,出台《全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法治、政务、信用、人文、要素保障等“五个环境”,系统实施5方面30条工作任务,配套实施119项改革事项,全市营商环境改革势能不断集聚。

二、在着力打造“五个环境”上出实招谋突破,全市营商环境发生深刻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加强重大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我市主动对标先进地区、抢抓改革先机,聚焦打造“五大环境”,精准改革、靶向攻坚,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发生深刻转变。

(一)政务环境更趋便捷。一是政务服务全面升级。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将分散在各部门80%左右的审批及服务事项划转到市县审批局,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市县平均压减审批环节51%、申请材料55%、办理时限50%,审批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实现饭店、便利店等28个行业“一业一证”“一证准营”,50件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209项高频事项跨市通办,3069项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综合窗口”改革平均办理时限缩短60%,“7×24小时不打烊”自助政务服务超市市县基本实现全覆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企业群众诉求“一口受理”。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发布27件“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典型案例。二是商事制度改革效果显著。企业开办时间由5天压减至0.5天,实现企业注册、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等各环节业务“一套标准、一网通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市在地域范围和改革事项上实现“全覆盖”,有效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三是项目投资办理更加便利。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改革成效获评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攻坚克难案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00个工作日压减至80个工作日,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压减为2个阶段、24个工作日以内。全市所有71个工业类开发区的工业用地已率先实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供应,出让“标准地”1614宗、面积12.39万亩,基本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二)法治环境日渐完善。一是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备案企业数和专利预审量双倍增,2023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长24.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5件,“做强黄花产业,做优品牌经济”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二是“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深入推进。依托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在系统功能上再升级,开发出“综合监管”子系统。组织编制市县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实施依法协同监管。三是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2021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建立营商环境“啄木鸟”工作机制,设置营商环境体验官、经营主体畅谈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多触角问题发现渠道,形成涉企问题主动发现、分析研判、处置解决、成效评估的工作闭环。四是司法护企质效全面提升。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构建律师服务团、“万所联万会”等机制,为重大项目和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三)信用环境持续优化。一是社会信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制定《全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建筑市场、安全生产、电力市场、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领域行业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政策,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有序推进。二是政府守信践诺机制逐步健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持续开展“两不一欠”问题专项整治,推动解决“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自查问题1042个。三是“信用+”服务功能加速优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地方征信平台,市级征信平台归集涉企信用信息16.14亿条,累计帮助1.13万户经营主体获得融资2568.43亿元。

(四)要素保障环境逐步健全。一是项目服务保障效能不断增强。运用“四全工作法”,2022年至2023年全市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累计“签约一批”1702个项目、总签约投资额5667.82亿元,“开工一批”1579个项目、总投资3177.71亿元,“投产一批”1604个项目、总投资3294.23亿元。2024年6月底,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234.3亿元,同比增长17.8%。二是“真金白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到2021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753.7亿元。2022年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45.5亿元。建成“三晋贷款码”线上融资平台,2024年6月底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259.7亿元,同比增长36.49%。三是用地保障持续加力。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民营企业用地予以倾斜支持,优先保障各开发区标准厂房用地,解决小微企业用地难题。四是人才智库保障积极优化。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引等制度,设立市级层面总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天使投资基金,积极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产学研实现深度融合。全市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比2017年增加86.7%和96.4%,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比2017年增加2.71倍。

(五)人文环境更加美好。一是对外开放氛围更加友好。“全市之夜”走进夏季达沃斯、进博会、广交会,推动文旅宣介、经贸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友城对外交往主渠道建设,全市已与30个国家的63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国际友城关系,与53个国家的131个地方政府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覆盖率保持100%。二是产业形象更加绿色低碳。吸引一大批煤矿智能化企业落户全市,外送绿电在全国位居第一位。积极推广绿色低碳节能新技术,全市新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城乡清洁取暖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三是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64.58%,人工造林规模连续3年全国第一,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6.4%,全市的PM2.5平均浓度已经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更多城市成为外来客商宜居宜业首选之地。

三、点面结合实施“N”项针对性惠企措施,经营主体发展信心有力提振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我市始终高度重视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工作,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经营主体建设年、提升年和深化年系列活动,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以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惠企举措的落地落实,换来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

(一)聚焦“小切口”改革,释放政策大红利。一是打造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2023年上线运行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共发布涉企政策15923条,上架奖补事项1939项,累计受理办理4979件,基本实现了全市涉企政策“一站通查”、部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奖补资金“一键直达”。二是推进税费服务智能化升级。创新推出“一键式”办成一件事,企业开办、跨区迁移、税务注销等6件事“一键式”办成。在全市税务系统搭建“精准推送、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征纳互动服务运营体系。三是推进征纳互动数字化转型。构建“人工+智能导航”“三方视频+双向语音”的5G云客服,实现视频和语音自由切换,人工坐席和智能投屏多方连线,“一线接入、远程解决”80%以上办税事项操作问题。在全国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中,全市实现由全国排名第29位到第5位的跨越式提升。

(二)因地制宜多点发力,改革亮点纷呈。一是改革经验在地区间复制推广并推陈出新。总结提炼以往营商环境国评参评经验,发挥标杆指标优势,持续通过“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费用”等方式,提升获得水电气暖的便利度,在全市形成示范效应。实施“534”工作法,实现水、电、气、暖、讯“一站式”集成服务。各地水电气暖报装统一进入政务大厅,让企业和群众“只跑一次”。二是区域性特色化服务品牌初步形成。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限领跑全市。推行“345”项目审批全周期服务模式,深化“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机制,唱响“四办”服务特色品牌。全市转型综改示范区发挥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主战场”优势,在全市率先试行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极大提高登记准入效率。三是便民服务措施创新实施。加快“无证明”信息化系统建设,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升级,被确定为“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全国试点城市,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标准化试点。

(三)打造经营主体集聚发展平台,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培育市级重点产业链16条,确定37户链主企业,77户链核企业,652户链上企业。2023年首批十大市级重点产业链营收4751.7亿元,同比增长22.3%。二是提升专业镇“镇能量”。认定杏花村汾酒、平遥牛肉等18个市级重点专业镇,培育74个市级专业镇,2023年市级重点专业镇产值2567.9亿元,其中首批市级重点专业镇产值675.8亿元,增速21.2%。三是扩大农业产业龙头“带动力”。全市龙头企业总数达2859家,带动260多万农户增收,4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板上市。从经营主体发展整体情况看,2024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30.3万户,全市企业占比达29.76%,比上年同期的27.16%增长2.6个百分点。

下一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将以启动我市营商环境4.0版改革为牵引,着力推进2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件件落地,发挥好“啄木鸟”工作机制,实实在在解决好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47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