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局重点工作情况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市科技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四个年”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服务,丰富创新载体,提升创新生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要窗口”建设和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将全年重点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项目赋能、强化研发,做实企业研发投入提升文章
抓住项目这个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多措并举推进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确保企业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1、项目带动。继续实施产品智能化、专利产业化“两化工程”。举办2019年产品智能化项目合同集体签约仪式,15个项目已投入研发经费1985万元,占预算总投入的%,6个项目已进入样品(机)试制阶段,9个项目进入中期实施阶段。立项2020年产品智能化专项15个,总研发投入3962万元,拟安排补助资金1000万元。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专项,2020年首次开展绩效评价,共下达补助资金170万元,引导我市11个发明专利实现成果转化,总销售达到亿元;启动2020年度江山市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计划申报工作。冒个泡公司“猕猴桃物流保鲜及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列入省重点研发项目,科力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子水泵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列入衢州市重点研发项目。
2、投统并进。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计划”,以“四个三”为抓手,做实研发经费投入端和统计端工作。统计端强化部门协同,会同市统计局、开发区、市税务局建立月度会商机制,建立月度数据监测分析制度,每月排名通报各辖区研发投入情况,对投入数据同比异常的企业开展现场对接。投入端发动开发区、各有关乡镇,根据工作短板,指导企业实施科技项目,推广“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2019年,全市R&D经费支出止住前三年总量连续下滑的趋势,实现大幅提升,总量从2018年的亿元提高为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提高为%,占比排名位于衢州各县(市、区)第三,增幅排名全省第六。2020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预计全社会R&D经费支出可达亿元,占GDP比重可达%。
3、数字服务。建设产品智能化专项、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及绩效评价等科技大脑操作系统,实现项目申报立项全网络化操作。将科技各项业务工作、人事管理与“政企通”平台对接,优化科技政策兑现方式,通过“政企通”平台兑现科技创新政策万元,为17家企业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3010万元,实现政策兑现跑零次。在“三服务”暨科技战“疫”帮扶专项行动中,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方位途径开展对企业的服务,组织各类网络推广讲座10多场次,线上+线下技术服务15次。
二、提前谋划、精准服务,合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提高
紧紧抓住企业这支科技创新主体,围绕主体创新能力提升,精准开展各种服务,解决企业创新难题,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1、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针对各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同要求,推行梯度培育制度,根据企业不同创新基础开展“私人定制”服务、上门服务,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常态化。组织科技型企业负责人、科技骨干、财务人员及中介机构等450多人次参加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2020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家,新增数居衢州市各县(市、区)首位,比2019年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0家,占全市规上企业的%。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全市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329家。
2、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有新进展。进一步加强江山市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修改管理办法。开展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清零行动,着重加强企业研发场地建设、研发设备购置、研发人员配备、研发制度完善,目前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成率达到%。组织申报江山市企业研发中心15家,认定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科力汽配、夸迈医疗等5家企业在杭州建立企业“研发飞地”,鑫源电器、昌亮消防等3家企业研发机构落户浙大飞地。认定衢州市重点创新团队1家、江山市重点创新团队5家,对历年7家江山市重点创新团队开展绩效考核,规范团队管理。
3、科技合作对接进一步精准化。建立精准对接机制,深入挖掘企业需求,精准编制产学研合作需求清单,促进产业端与技术端的精准对接。2020年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互动交流对接15次,针对我市应急消防产业有关企业技术需求,邀请浙大相关专家赴企业一线调研对接,龙鼎汽配、利高消防等企业与浙江大学达到初步合作意向。征集揭榜挂帅上传榜单18个,其中最高征集金额达到850万元。组织源光电器参与长三角科技成果联合竞价拍卖,征集“百名外国专家云签约项目”1项。出台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案,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我市企业创新主体。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3份,实现技术交易额47000万元。
三、调整存量、外引增量,逐步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调整市科技孵化中心在项目招引上广撒网、全产业的做法,着重围绕省里重点布局的大健康产业开展项目招引,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1、清腾孵化中心发展空间。总结江山市科技孵化中心近8年来的实施管理经验,对孵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项目出孵、绩效考核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展整改,根据孵化中心产业定位调整,对原入驻的企业开展清理,对入驻孵化中心期满、不符合产业方向的未出孵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出孵工作,腾出2、3、4、5四层共1400多平方米空间用于入驻新项目。
2、重新布局孵化中心产业定位。今年以来,重点围绕大健康产业培育,孵化中心新引进智能医疗器械项目4个,入孵企业达到9家,其中医疗器械产业企业5家,占入孵企业总数的%。引进的夸迈公司生产的可视医疗内窥镜系列产品,可替代进口,价格比进口产品下降70%左右,目前公司已有2个产品通过省药监局认证批准、6个产品正在认证报批中。自5月份入驻以来公司已接待6家上市公司合作洽谈,与强生、威高等公司的合作项目正在深入洽谈中。
3、多措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增加值达到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开展全市高新产业发展专项推进活动,加强对108家列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企业的帮扶,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对未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规上企业,鼓励积极开展技术引进,上马高新技术项目。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招引,重点关注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开展招商,全年引进珞深科技、天迈智能、舰艇消防安全研发和试验中心建设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9个。冒个泡、夸迈公司分别引进一位长江学者和一位国家优秀青年人才联合注册公司。
四、优化完善、结果导向,致力提高科创飞地的实施绩效
紧紧抓住科创飞地优化我市产业结构目标,及时总结浙大飞地在管理运营方面得失,以结果为导向着手建设江干飞地、谋划上海飞地。
1、不断完善浙大科创飞地的运营管理。总结浙大飞地一年多来的运营经验和教训,进一步细化飞地考核目标,建立飞地运营经费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制度和定期会商制度。浙大飞地新增入驻企业9家,入驻企业(团队)总数达到29家,综合入驻率达到%。6月15日,举办“江山—浙大科创飞地2020年集体入驻仪式”活动。综合利用浙大飞地创新资源,建立企业创新导师制度,聘请10位浙大教授与10家企业成功创新结对。
2、结果导向源头设置江干飞地运营模式。总结浙大飞地运营得失,更精准谋划江干飞地。设立江山江干投入3:7、产出6:4的飞地建设合作机制,采用竞争性磋商机制选择运营机构,采购招标时即明确运营目标和考核指标;在产业定位上以优化江山产业结构为重点,侧重数字经济项目的招引培育。通过竞争性磋商,确定浙江智新泽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江干飞地运营机构,于2020年12月24日实现开园运行,首批入驻企业8家。
3、精准谋划上海飞地。开展上海飞地谋划,对全市企业开展调查摸底,征集企业入驻需求和选址意向,需求优先,提高飞地建设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五、围绕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根据产业特色,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和中小企业创新服务需要,建设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各具特色、互补贯通、重点突出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1、省级木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综合服务和特色服务兼顾,服务成效彰显。以木门综合体为重点,将各产业共性创新服务内容纳入木门综合体,入驻了专利服务、智能制造等公共服务机构,避免各综合体重复建设;以打造木门数字产业基地为目标,重点突出数字化制造、智能化转型和平台化服务。今年新招引服务机构3家,入驻机构总数22家,全年达成服务合同6500万元,开展各类培训、产学研合作、专家对接等活动60次,基本实现检测不出市、设计有机构、智造有团队、采购有平台。顺利通过省科技厅年度绩效评价,反响良好。
2、市级输配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检测设计服务为主,发挥龙头引领。立足江山装备制造产业中小企业众多的现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输配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申达集团为依托单位,利用公司良好地检测和人才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检测、设计等服务,年内建成申达输配电产业产品展示中心500平方米,全年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检测、设计等服务20家次,天际公司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启动。
3、建设数字消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数字消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争列衢州市级综合体。引进海康威视运营总部建成营业,与天消所开展战略合作,在我市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及认证检验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江山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