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最新8篇)

荣誉发表时间 3433792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最新8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一篇】

关键词: 县市区域报; 必要性; 性质定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179-0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县市报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并有过短暂的辉煌。它的鼎盛期是在新旧世纪之交,那时全国有300多家县市报,有行业协会性质的全国县市报研究会,每年举行专题年会,组织评奖,且编有一份《县市报研究》会刊。2003年中央对报刊进行治理整顿,确定原则上县和城市区不办报刊,已办的要停办。整顿后的县市区域报仅剩下48家,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在内的大多数省份都没有了县市报。

当年县市报治理整顿的主要背景是,党政部门报刊过多过滥,利用权力强行摊派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基层不满。为了解决党政部门报刊摊派、减轻基层特别是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中央开展对党政部门报刊的压缩调整,同时取消了接近300家县市报。客观地讲,报刊治理整顿压缩了报刊总数,减轻了基层和农民负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无庸讳言,党政部门报刊并没有实质性的减少,系统内层层下达征订任务的现象仍然存在。尢其是在县市区域报刊这一块,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办得都不错,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县市报是可以办好的。而撤销了刊号的报纸,有的改头换面以内部刊物的形式出版,有的压根就没有内部刊号,是区县市委政府决定保留,由当地财政拨款出刊免费赠阅,不但没有真正取缔,反倒脱离了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

现在,八年过去了,对于不准办县市区域报的政策是否应该作以适当调整,县市区域办报究竟有没有必要、能不能办好,本文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回答。

二、县市区域报很有存在的必要

本文所说的县市区域,是指县、县级市、地级以上城市的远郊区。所谓县市区域报,指的就是县市报。笔者认为,县市区域报很有存在的必要,换句话说,应当允许县市一级办报。其理由如下:

第一,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有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县(县级市)四级,新闻媒体从纵向上看,也有中央、省、地、县四个层次。县及县级市与省、地一样,都是一级党委、政府,都有一套完备的组织机构和行政职能,都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辖区新人新事,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当然需要有一份区域性的报纸来促进发展与进步。县级报纸的缺失,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国家新闻体系不够健全、党的新闻事业不够完善的表现。在发达国家,每一个小城镇几乎都有自己的报纸,没有报纸的城镇绝对谈不上是现代文明城镇。况且,现在政策允许县级电视台名正言顺地普遍存在,却不许县级党委政府办报,这在逻辑上也说不过去。

第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2010年6月底,中国已有网民亿,人口普及率达%。一方面,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冲击,但在“体现普通民众的利益”和“反映党和政府的声音”方面,公众仍然给传统媒体以更高的正面评价(据《上海城市居民与媒体使用调查》)。著名新闻学者喻国明等人指出,在喉舌体制仍占主导的情况下,“公众对于媒介的信任,其实是透过媒介对政府的一种信任,是出于对媒介政治身份的信任。”另一方面,网上论坛、博客、微博方兴未艾,网络正以独特而强大的方式,成为畅通民意平台、完善民主监督载体、约束干部执政行为的舆论场。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监测数据表明,在当前矛盾突现期,位于执政一线的县委书记,正成为网络事件曝光的主角。县委书记们形容自己在网? 因此,县级党委政府急需一张报纸作为主流媒体占领宣传阵地,引导社会舆论。

第三,当年中央进行报刊治理顿时规定,符合当地人口在50万人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亿元以上、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这四个条件的县(市、旗)所办报纸,经严格评估论证后,可由省级报业集团或地市级党报进行有偿兼并。现在看来,各地的经济社会较七八年前都有极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普遍翻番,因订阅报刊而导致基层和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不复存在。即使不考虑报纸广告和发行收入因素,地方财政支撑一张县报也绝对不成问题。

第四,从媒体掌控能力上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县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新时期媒体发达、信息爆炸和突发事件、增多的现实,相当多的党委、政府、部门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或新闻会制度,已使县级领导积累了掌握正确舆论导向的经验,他们完全有能力指导办好一张报纸。从报纸采编力量上看,教育事业的发展,新闻院校、专业扩招,已经或正在大量培养专业人才,能够满足地方办报的需要。另外,办报本身也能吸纳和培养新闻写作人才,为同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提供文秘人员。

试以笔者所在的陕西省户县为例,户县自古是京畿重地,文化底蕴深厚,现在是驰名中外的农民画乡、诗词之乡、鼓舞之乡,堪称文化大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曾三次办报,均无疾而终。1958年创办的《户县报》在三年困难时期停刊。1978年开办的《户县科普报》仅仅存在了两年多。1994年1月《户县报》复刊,最多时发行22000多份,曾被评为省内一级内部报纸,2003年底在中央报刊治理整顿中停刊。户县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处于副中心城市位置,现有人口59万,未来几年县城要发展到30万人,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这三项已符合中央当年保留县市报的条件。目前户县除有县委、政府两个中心网站以外,西户社区、户县论坛、今户网、画乡网、户县人民网等许多民间网站发展迅速,网民众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舆论,潜藏着不稳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强有力的地方主流媒体的介入,譬如县级党报的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三、县市区域报的性质定位

从2003年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报纸看,县市报均退出了党报序列,都不再由同级党委和政府主管,绝大多数并入了省级、地市级报纸或是报业集团,成为区域性报纸。它们的生存路径大体上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继承党报传统,接受都市化办报理念的综合性报纸。如浙江《萧山日报》,目前已不仅仅是一家传统的纸质媒体,而且是一家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媒体、手机媒体为一体,并涉足会展、文化演出、培训、旅游、风险投资等领域的多元化文化经营实体。报社现有员工达300多人,经营收入上亿元,报纸发行45000多份。下一步目标是向构建全媒体采编、全媒体经营、全媒体管理的格局进军,以形成现代全媒体产业。第二种是纯粹为当地经济消费服务的经济类报纸。如浙江《义乌商报》,兼有党报、商报和都市报三种特性,是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而办并面向全国发行的一张报纸,2010年发行量达10万份,广告经营额5000多万元。第三种是社区报。如广东《宝安日报》,是深圳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社区报,适合宝安全部城市化的特点,主要刊载本地社会民生新闻,突出报纸的服务功能,发行量8万份,广告年收入3000多万元。(相关资料见《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3期)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模式可以继续探索发展,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地区的经验,对于经济社会尚不太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应当允许有另外的选择。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和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与长远需要,考虑到提升县级政权执政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现实需要,联系到世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大势和提升中国内外形象的时代需要,建议中央调整报刊政策,放宽准入条件,允许县及县级市、大城市的远郊区办报。允许县市区域报生存和发展,对于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文明程度,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都有很大作用。具体设想如下:

1.县市报是党报。县市报是与中央、省和地级市一样的同级党委领导下的机关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因此,县市报要有鲜明的党性,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中央保持一致。确定县市报的党报性质,是用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强势媒体占领新闻宣传阵地、引导舆论的需要。

2.县市报是地方报。县市报也可以办成介于党报和都市报、党报和农村报之间的区域性综合性报纸。城市的区可办成社区报,独立的县市或农业县要可办成综合性报纸。作为地方报纸,要按照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工作原则,把办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放在本地,根植于基层这片沃土,从距离群众最近的角度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决策思路,为辖区读者提供更广泛更实用的信息、知识和工作、生活、娱乐服务。

3.作为一级党报,政府应该给予财政拨款或财力支持,给以人员编制上的便利和用人上的自。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二篇】

一、实施创业工程的基本情况

××县过去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因循守旧,缺少想干大事、敢干大事的创业氛围,甚至存在“谈工色变”的情况。2002年底,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清醒的认识到,加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认真抓好,激发和调动全县上下的干事创业激情,在全县实施统揽全局的“创业工程”,一年开展一个主题活动,一年一个目标任务,强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2003年,开展了“非公经济发展年”主题活动,大小项目一齐上,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投资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2004年,开展了“项目建设年”主题活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投资亿元以上的外商独资企业。2005年和2006年“创业工程”的主题确定为“项目攻坚年”和“招商引资年”活动,特别2005年,根据党中央关于新农村的战略要求,我们又把工作重心下移,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了“农村劳动致富竞赛”活动,从底层点火,在全县上下形成发展合力,通过吸引大企业集团对我县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度开发,实现了大项目和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的主题是“治庸计划”,以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为重点,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环境。通过深入实施“创业工程”,真抓实干压任务、压担子,全县干群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一次次主题活动激发了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激情,全县上下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有为有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催生了平宝煤业首山一矿、首山焦化、宏源焦化、满盈公司、超凡纺织等一大批投资上千万、超亿元的项目群,促进了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比2002年净增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今年以来,我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税收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23%。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狠抓经济发展主题,努力实现××崛起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创业。一是积极论证、储备项目。我们结合资源特点,论证储备了一批资源优势项目,特别是紧紧围绕煤焦化工行业及相关产业,拉伸产业链条,发展下游产品。总投资约需100亿元的4×60mw坑口电厂和设计年产原煤300万吨的首山二矿是我们近几年来论证储备的两个大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有望明年开工建设。今年以来,又论证了180万吨重介洗煤、1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5万吨苯加氢等9个项目,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首山焦化有限公司优质焦及化工、中电龙源复合水泥等项目正在建设中。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目标。利用煤炭开采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和废渣作为新型建材的原料,兴建了金润新型建材厂,既避免了煤矸石占地,又使煤矸石变废为宝,产生了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为避免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气直排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招商引资分别兴建了煤气利用项目明源燃气发电厂、华宝玻璃有限公司和粤泰、创意等陶瓷生产项目。其中明源燃气发电项目总投资亿元,建设装机容量为2×6mw;华宝玻璃有限公司电光源节能玻璃管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年可产各种型号节能灯管3000万件,实现产值2亿元;粤泰陶瓷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年产400万平方米墙体材料,年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创意陶瓷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三是拉长园区产业链条,提高煤化工产业附加值。在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上,重点引导企业发展煤气制甲醇、二甲醚、苯加氢以及粗苯、硫胺、焦油深加工等煤化工下游产品,提高煤化工产业附加值。首山焦化有限公司在前两期工程的基础上,又开工建设了150万的优质焦项目、2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全部项目建成后,焦炭生产可达到300万吨、甲醇30万吨、粗苯和硫胺各3万吨、二甲醚20万吨、焦油加工30万吨、苯加氢5万吨、选煤200万吨、矸石砖亿块,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25亿元。该产业园被许昌市政府确定为九大工业聚集区之一,区内的煤焦化产业被河南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群”,2007年其产值在全省首批29家产业集群中位列第三。

2、深入开展“农村劳动致富竞赛”活动,激励全民创业。为激活创业主体,2005年我们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乡镇与乡镇比项目,看产业支撑带动;村与村比发展,看村容村貌变化;户与户比致富,看文明富裕程度;党员与党员比帮扶,看模范作用发挥为主要内容的“四比四看”的“农村劳动致富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了农村广大干群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东部优质粮、北部优质烟、中部蔬菜种植、西南部畜牧养殖块状农业产业带。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5万亩,成为许昌市“花菜药”三大特色农业之一。尤其是烟叶种植迅速发展,被确定为部级优质烟示范区。2008年全县烟叶面积达到万亩,被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烟草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多渠道创业。××县劳动力资源丰富,我们把劳务输出做为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由劳动部门牵头,农业、教育等部门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外出创业。如:麦岭镇一初中毕业生到*外资鞋厂打工,后来他拿全部积蓄注册了“明智鞋业有限公司”,截止目前,已在东莞、深圳发展连锁店100多家,带动了我县几个乡镇农民加盟经营连锁店。安排外出务工营业员300多人,实现了外出务工全家创业的良好局面。在抓好外出创业的同时,我们又积极向外出经商成功人士,推介××县的创业发展环境,鼓励他们回归创业和参与小城镇建设,催生了诸如超凡纺织有限公司、双奔纺织有限公司、迪可向前等一批回归到创业的民营企业。农民孙长记利用外出经商原始积累和银行贷款投资6000万元办起“超凡纺织有限公司”,安排农村富劳动力和下岗职工800多人,人均月工资1000元以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4、创优发展环境,服务全民创业。凡在我县投资的项目建设均实行“零接触”,在全县实行审批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乡镇全部设立便民服务大厅,极大地方便群众和外来投资者降低创业成本,制定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开展了以“严肃处理一批顶风违纪的人和事、依法查处一批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一批阻挠发展的反面典型”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批”活动,严查“四乱”现象,并深入开展了“群众评议部门”活动,营造了宽松优良的干事创业环境。

(二)建设和谐××,努力使创业成果惠及民生

1、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为解决群众上学难问题,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全县实施了“教育强县321工程”,即建好3所高中、20所初中、100所中心小学。调整教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目前,××高中进入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行列,在校学生达到6000多人;县实验高中进入市级示范性高中;县三高被确定为部级重点职业学校,2007年全县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85%以上,提前4年实现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中招、高考成绩连年位居许昌市首位。同时,为建立解决贫困家庭优秀学生上不起高中或大学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不让一位优秀学子因贫困而失学,我们成立了××县“成就未来教育助学基金会”,对品学兼优考入大学或正在高中就读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解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努力实现一人读书受益,可能三代脱贫的效果。目前已筹集资金近1000多万元,两年来共资助了500余名考入大学或正在高中就读的贫困学生,资助金额达160多万元。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方惠及农民。一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近两年××县高标准建设了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县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全县16个乡镇,参合农民达65万余人,参合率达到%,仅今年上半年补助农民看病资金3101万元,受益群众达到万人次。二是解决农村“五保户”养老问题。按照省、市要求,2007年高标准完成了首批15所中心敬老院建设,全县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已达1500多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34%。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年底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提前两年实现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着力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2007年全县发放城乡居民低保资金903万元,五年累计发放3446万元,有近3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3、扎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多渠道惠民创业。在通过上项目、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吸纳就业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拓展就业渠道。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以来,卓有成效地开办了汽车、服装加工、美容美发等专业培训,培训6000余人,培训后就业率达72%。二是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在围绕第三产业等领域,扩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同时,县财政加大资金投入,重点解决“4050”等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问题。三是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创业。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近三年?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深入实施创业工程提供组织保证

1、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加强机关学习。全县明文规定“每周不少于4小时”,雷打不动,日积月累,创新内容和方式,县委书记崔国欣同志还向全县干部推荐《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一书;二是开展学历教育。对全县机关干部明确提出学历要求,今年春季已有450人重返课堂,晋升文凭;三是举办培训讲座。10次聘请省内外知名人士,为全县领导干部开举“学堂”,放眼世界,提升层次;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训干部,两年来12次集中培训科级干部近5000人次,尤其县委书记崔国欣同志,亲自为全县领导干部作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四是注重干部能力培养。近两年交流科级干部233人,选派一些年轻领导干部到困难和艰苦的地方去,选派98名县直中层干部到农村或业务部门来,选派120名科级干部到南方熟练招商,每人每年撰写2篇调研报告。

2、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作风转变。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相继研究制定16个配套文件,涵盖了教育培训制度、重大决策制度、环境建设制度、行为规范制度、效能监察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单位也修订了机关制度,并汇集成册,重要的制作上墙,其别明确了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5项效能制度,做到处处有章可循,事事有规可依。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了干部的管理监督,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

3、强化责任追究,提升工作效能。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满、庸、疲、浮、私”和“心庸、志庸、才庸”现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治庸计划”的意见》,明确了不会作为、不愿作为、胡乱作为3个类型16种平庸行为,作为整治重点,规定了惩戒方式和程序。特别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进行季度考评、排名通报,末位者在全县大会或电视上予以“曝光”;对年度目标的考评,还要嘉奖成效突出的单位,调整不相适应的干部;对当前的中心工作加强督察,出现问题坚决追究。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对6个单位和9名责任人进行了效能告诫,有力地促进了效能提升,为全县发展经济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几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要发展必须破除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的竞争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和无条件发展论,树立只争朝夕的机遇意识;破除缩手缩脚、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的创新意识。实践表明,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带来思路的大开阔。思路对头,事半功倍,前几年,我们招商引资上项目我们的目标是300—500万元,大一点的就感到压力很大,而现在两、三千万元的项目感觉也很平常。我们正是突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大力发展工业上项目,使得全县经济步入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轨道。

(二)项目建设做支撑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无工不富,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起飞”的引擎。××县过去工业项目少,经济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弱,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做大经济总量。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谋求发展。在招商引资中,我们突出重点,不是凡商必招、凡资必引,而是围绕煤炭、煤化产业,注重引进相关的配套企业前来投资,延长和补充产业链。让外资与本地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打造功能性组合,使优势产业更优,从而使县域经济更具吸引力和活力。

(三)以工业的理念反哺农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无农不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思路,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几年来,我们把更多的创业成果惠及到农村和城镇下岗、困难家庭,确保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

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生产力,一个地区能否抓住发达地区企业二次创业时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机遇,吸引大批的外来企业前来投资办厂,关键取决地该地区的投资环境是否形成了“投资效应”。河南金贝特种金刚石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超细颗粒金刚石的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原打算把公司建在外地,我们主动找上门,多次邀请他到我县创办企业,并帮他办好了一切登记手续和硬件设备,老板被深深地感动了,又带动两个同类项目落户我县。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三篇】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的发展和稳定,可以说是整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石。党的十为进一步加快县域发展点亮了指路明灯,提供了战略引领和决策指导。作为基层和基石的县一级,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确定的奋斗目标和重大部署上来,全力加速县域跨越发展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要在加速县域跨越发展中不断拉升新的标杆。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是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由“建设”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这给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纵观整个发展历程,天长市所提出的“三大工程”、“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目标均如期超额实现。自2011年以来,天长市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三个天长”、奋力实现“两个冲刺”的总体思路。这些都充分表明,我们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拉升新的标杆,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新突破、新提升。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优秀15篇)

第三,要在加速县域跨越发展中不断抢抓新的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家统筹东、中西部“两个大局”,部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纵深推进等诸多? 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十的精神实质和最新内涵,增强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水平,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真正把诸多发展机遇提供的种种可能与机会,转化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现实。

第四,要在加速县域跨越发展中不断破解新的难题。十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县域经济正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提高等一系列新的难题。事实证明,县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唯有通过发展的方式,才能得以解决。我们要做到用行动来说话,用实干来证明,把挑战作为机遇,把压力化为动力,把难点干成亮点,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努力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行动打开各项工作新局面,创造各项事业新辉煌。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四篇】

一、现状透视

近年来,上津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开放带动战略,始终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全县上下的齐心努力,经济发展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上津的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县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特别是经济发展环境依然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发展环境不尽人意的地方仍很突出。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资金、技术、人才都是从环境差、效益低的地方流向环境好、效益好的地方,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人才、资金、技术流向沿海开放程度较高地区,“孔雀东南飞”现象,就是人们追求事业最大发展空间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突出表现,这是一个社会规律,也是人们思想的普遍反映,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对此认识不足。有的单位和部门特别是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心中无全局,只有部门的一亩三分地,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只要触及到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工作难以推动。有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局部利益,闹得是非不断,矛盾突出,没有企业想企业,没有投资想投资,有了企业宰企业,有了投资就设卡,动不动就堵门断路,完全是一幅“地头蛇”的架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三是个别执法人员。突出表现为乱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个别执法人把检查变成了找茬,执法变成了治人,想吃谁就吃谁,想查谁就查谁,想罚多少就罚多少,把服务变成了裸的金钱交易,少数服务单 有些人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手中握着人民给予的权力,不是好好地珍惜,而是为所欲为,把职权变成特权,变成拉关系、捞好处的工具,到处谋私利、捞好处。

四是个别群众过于贪图小利。一些群众观念落后,思想不够解放,开放的意识不强,总是一叶障目,算小帐不算大帐,看眼前不看长远,因一己私利就什么也不顾,雁过拔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一个企业还在成长中就恨不得能下个金蛋,和企业讲条件、讲价钱,有一点达不到满意,就断水断电断路,联名上访,百般刁难。导致企业困难重重,难于发展。

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部门和人员身上,但危害甚大、影响甚远,严重损害了上津的对外形象,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要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开放意识、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建议及对策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的广泛参与和努力,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紧紧围绕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一流的法制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服务环境”的工作目标,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努力把上津建设成为环境优良、投资优越的发展热土。

第一,努力打造亲商、护商的创业环境。一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投资者是上帝、公务员是公仆、损坏企业利益者是罪人”的观念,不断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增强大局意识、开放意识、环境意识、形象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上津形象”的良好风尚的形成。二要强化服务。努力探索服务发展的新方法,拓宽服务发展的新途径,特别是在服务项目建设方面,坚持做到全程服务,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跟踪服务、一抓到底”,努力创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项目建设服务环境。三要灵活运用政策。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在不违背国家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到“畅通急事、疏通难事、融通特事”。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都要从有利于上津的发展出发,把涉及企业发展、投资条件、投资者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等有关政策放到相对宽松的程度,放到企业和纳税人最满意的程度。四是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和谐创业,鼓励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创事业,形成“人人投身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完善创业激励政策、拓宽创业投资领域,以开放的平台、优惠的政策,吸引鼓励各类能人、各地能人,来上津投资创办各类企业,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效能建设,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在各级各部门建立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环境,公开透明行使行政权力,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互相激励的工作格局,使机关工作人员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提高效率。坚决禁止作风涣散、不恪尽职守,上推下卸、互相扯皮,拈轻怕重、不负责任、决而不办以及闹不团结的行为,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建设,及时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对为难企业、刁难群众、破坏环境、影响发展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第三,努力打造安全、严明的法制环境。一要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按照上津县《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不准乱收费、乱处罚、乱摊派、乱检查。确需收费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必须处罚的,按程序请示汇报并按下限处罚;确需检查的,必须经审批才能实施,严禁以任何理由增加企业负担;对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实行首问负责制,严禁推诿扯皮,决不允许有以任何方式刁难或报复那些对行政行为提出异议的企业。二要依法打击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村霸路霸”和对企业、外来客商索要“好处费”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法行为。三要严厉整治企业周边发展环境。不断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各项方针政策,正确看待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与驻地企业的关系,搞好合作,互惠互利,集中整治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努力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一要加强公民的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以市场准则为基础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诚信美德教育,大力倡导“讲诚信、守信用,言出必行、有诺必践,做诚信之人、办诚信之企、兴诚信之举”的良好风气,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企业、个人的信誉度。二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开展创建文明机关、诚信文明市场和群众诚信教育活动。积极整治辖区信用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个别单位出于部门、行业甚至小团体的利益考虑,不能严格兑现优惠政策的问题。三要建立失信责任追究制。信誉是招商之本,承诺贵在落实。凡是承诺的,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说了就干,一干到底,对“说是一套、做是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影响投资环境,损害投资环境,损害客商利益的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具体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五篇】

(一)抓好乡安置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该项目预计总投资万元,可解决7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抓好西尔芦色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本项目规划建设15处灌区,新建取水建筑物20座,干管23条,,支管60条,,斗管,管道减压池133座,蓄水池92座。通过农田水利引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项目区5乡1镇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总投资8400万元。

(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川区生态与保护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县建设,提高我县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四)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该工程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共计三段,分别是:

1、大河县城防洪堤工程:

此次工程拟新建堤防长度为,修复水毁段长度为,m10水泥砂浆抹面段长度为。概算总投资万元。

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项目的50%。计划将于2015年汛期前完成。三标段风情小镇段因施工组织及现场征地、拆迁等问题未能落实,故仍未进场。

2、县镇大河治理防洪堤工程:本工程位于大河县城左右两岸,堤防总长度为,其中林业局段堤防长度为,汽车站段堤防长度为,堤防采用衡重式挡墙,采用c20埋石混凝土浇筑。总投资万元。主要资金为县财政自筹资金。目前正在实施,计划将于2015年4月完工。

3、县大河流域乡防洪治理工程;该项目综合治理河道5100m,新建防洪堤总长1525m,其中左岸935m,右岸590m,配套建排水沟1525m和2处穿堤涵管,疏浚河道4000m。本工程投资总计为万元。2014年底前完成相关前期工作,2015年完成施工。

4、县乡小河防洪治理工程;本工程位于县乡境内小河上,工程综合治理河段分为两段,一段位于乡场镇所在地河段,一段位于上游村居民集居地河段。工程项目综合整治河道总长3110m,新建防洪堤长度为2138m。其中村河段整治河道长1420m,新建防洪堤长1048m;乡场镇河段整治河道长1690m,新建防洪堤长1090m;河道疏浚总长2890m,其中村河段1200m,乡河段1690m。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工程投资总计为万元。2014年底前完成相关前期工作,2015年完成施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水源枯竭造成饮水安全项目无法正常运行,致使引水距离加长,工程量加大,老百姓投工投劳量加大,超预算增大,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

2、县自然灾害频繁,找水源难,对水源区的保护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

3、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力度,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水利工作技术力量的要求也就起来越高,而我县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需要。

施工进场涉及老百姓私搭乱建及开荒地较多,征地难度大。

4、饮水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建设成果不能发挥长期效益。大部分村寨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淡薄,缺少自主管理维护制度约束,群众在饮水设施损坏后,不能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仍其老化受损,建设成果的长期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5、群众“投工投劳”配合意识不高。老百姓自己投身建设中,可以使老百姓知道建设不易,使其提高管护意识。但是我县部分村寨青壮年村民常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只剩上了年纪的老人,思想、能力都不会太突出,对于“投工投劳”有心无力。加上政策补助不会太高,很多青状年村民都不会选择放弃现在打的工,而回村搞建设,许多工程和工作往往无法开展。

(二)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

1、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群众外出打工经商的较多,尤其是青壮年人员长期在外,加之人员管理难度大,从而使部分群众防汛队伍只是停留在数量和名单上,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本地,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召之即来。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防汛抢险知识贫乏等现象普遍存在。

2、社会备料问题颇多。河防汛料物储备采用国家、社会和群众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料物储备比较可靠,而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有数量无实物或有实物无质量的现象相当突出。如遇到工程出险,料物不足,必将贻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

3、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滋生。由于近几年河一直没来大水,加上茂尔盖水库建成后发挥拦洪作用,一部分 这种思想认识是防汛工作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

4、堤防险点和隐患比较突出。一是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填筑质量不一,堤防裂缝和鼠类等洞穴隐患较多,堤身总体质量较差,防守难度大。二是堤防基础比较薄弱,遇大洪水时险象丛生。三是近几年新建、改建坝岸较多,基础不牢固。

5、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不足。一是群众防汛队伍中外出经营人员较多,在位率较低;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常备料物未达到足额储备,且常备物资更新不及时,年久老化;三是黄河报险通讯手段比较落后,通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防大汛的要求;四是由于防汛经费不足,防汛人员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制约;五是防汛部门防汛车辆配备不足,上堤道路少,大洪水时,若遇到雨天,抢险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上堤困难,将会严重影响抢险及物资的调运。

三、对策和建议

(一)水利工作

1、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可以再村上选择素质比较高和意识前卫的的人做专业技术培训,并成立监管委员会,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维修,让村民有偿使用。

2、对于村民乱开耕地,希望相关部门相互协助,禁止非法乱开耕。

3、老百姓投工投劳难,年轻健壮的几乎大部分出去务工,建议全额投资。

(二)防汛工作

1、搞好防汛宣传,高度重视水患意识。洪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毁灭性等特点,除利用各种渠道、各类媒体、宣传车、标语口号广泛宣传防洪法规和防汛知识外,每年汛前都要到农村村队街道显眼的地方,张贴河防汛宣传材料,介绍今年河的防汛形势、防汛任务、防汛要求,使当地干部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是河防汛的成员,更加重视河防汛工作,增强防汛意识,掌握抢险基本知识。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六篇】

一、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20*年末,xx县下辖6镇4乡,111个行政村,917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非农业人口万人,占%。耕地总面积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亩。

2、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至20*年,县域经济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亿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万亩,其中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比20*年增长1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完成地方性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5元,同比增长2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13元,增长%。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xx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发展的角度分析,xx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县域单位综合经济实力较弱

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亿元。20*年,我市县域经济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在全省69个县域单位中排第五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也居全省第5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相差亿元和亿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和%。

2、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与市辖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20*年,我市县域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5%,低于全国水平个百分点;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亿元,仅占全市总量的%,仅为市辖区的8%。而且随着这几年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市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个百分点。与市区相比,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这突出体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上,20*年,我市经济增长%,市辖区增长%,而县域经济增速只有%,分别比全市、市辖区低和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分别比市本级、市辖区低和个百分点。

3、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进程缓慢

城镇化的过程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20*年,xx城镇化率达到%,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个百分点,但xx县城镇化率仅为%,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和个百分点。同时,由于近年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支付能力弱化等因素,小城镇建设步伐有所放缓,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

4、经济基础相对较差

县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传统农业比重偏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农民增收难;工业经济比重偏小,虽然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普遍较小,骨干企业少,支柱产业不够明显,产业聚集程度不高,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较慢,整体素质不高,发展壮大难。

5、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由于工业比重过低,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县级财力十分薄弱,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大力改善社会公共设施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及卫生等社会服务上明显不足,使得财政杠杆作用难以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弱化。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及原因

以上诸多问题,折射出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自身存在着深层次矛盾。

1、工业化与农村经济的矛盾

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根源于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对农村经济的吮吸,以及工业扩张对农村市场的征服。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工业化过程中,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相比,无疑是弱势经济,处在一种向城市经济供应廉价资源和被迫接受城市高价工业品的双重挤压地位。县域内的“资本失血”、“资金倒流”、人才流失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现象,成为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就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市场化与小农经济的矛盾

县域经济仍然以传统的小生产方式为主。小生产方式与社会大生产方式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县域经济推进工业化及农业产业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小生产方式与农业产业化对资源配置合理性的要求相矛盾;二是与农业产业化对经营规模性的要求相矛盾,分散经营的产品即使是与市场对路的,也 如果不解决小生产方式的制度,推行农业产业化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3、颈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效益经济,资源跟着效益流动。规模决定效益,只有规模经济才能产生高效益。而要达到规模经济,首要的是大规模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县域经济“瓶颈”问题尤为突出,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短缺,尤其是资金短缺。经济发展落后不仅必然导致资本积累能力的低下,而且必然导致自身资源的流失,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化解瓶颈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克服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加大投资力度,尽快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摆脱边缘化危机,融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流,亦是县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突出优势和地方特色,大力推进农业“一特两化”

要按照全市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对农业进行综合开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标准化农产品基地。积极推进协作生产经营,加强“龙头”与“农户”之间的联系。要以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为支撑,以市场机制和有关法规为调控手段,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县域经济效益的协调统

2、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是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县域经济要立足于当地资源,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要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把做大工业总量与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相结合,把主攻工业的重点放在培植矿业、电力、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上,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力促产业上档次、经济上规模、效益上台阶。要以现有的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聚集,把工业园区办成产业聚集区,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使 创新管理体制,加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引导,聚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构建中小企业群,加快县域工业发展。

3、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村消费需求

县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而农民又在县域内占绝大多数,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继续贯彻执行中央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农民得到实惠;要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继续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继续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提升农民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和层次。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七篇】

一、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今年县委专门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下“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人大、政协对经济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改变了以往投诉无门、治理无人的局面。随着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审批项目逐年减少,审批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方便了企业办事。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环境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明目张胆地“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明显减少,雁过拔毛的现象得到遏制。实行奖励纳税大户等制度,形成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展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仍不宽松。座谈中大家反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习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有些部门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跑项目、创品牌、融资等方面的措施不力,扶植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实。座谈中大家反映,尽管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政策仍不够灵活,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足,企业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一些好的产业进不来,有的来了也留不住,难以形成规模。如南河工程老板中途撤走,亚泰和胜动合作项目黄磷尾气发电无法履约等等。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座谈中反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一些部门面对新一轮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工作中轻服务、重收费,轻监管、重处罚,程序繁冗,服务效率不高。一是行政审批项目偏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不够,行政审批方式单一。二是行政审批手续繁多。有些具有审批职能的单位仍抱着部门权利不放,以种种借口搪塞,至今不进中心。有的虽然在中心设立了窗口,却把行政服务中心当作“收发室”,实行审批职能体外循环。有的行政机关一项许可要经多个科室,涉及到几个分管领导。有的在报批材料上做文章,不实行一次性告知,对申报材料吹毛求疵,逼着企业找关系、做工作。

第三,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大家反映,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工作中,县领导比部门领导重视,部门领导比中层干部重视,对县领导重视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作法给予高度赞扬。但也认为,有些部门政令不畅,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力度不够。有些部门握有实权的科长、主任等中层干部对待上级决策、政令和要求,以种种借口顶着不办。有些工作人员接到报批项目后,采取“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有些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少、宣传政策少,但突击检查多、行政处罚多。在行政处罚中就高不就低,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抬高处罚额度,只要在检查中发现一点问题就狮子大开口,等着企业去“做工作”。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腐败行为。

上述种种问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挫伤了企业二次创业的积极性。因此,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必须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二、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干部思想观念、行政管理体制及保障机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思想不解放,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是造成发展环境不优、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少数干部不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市场的办法来解决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难题和问题,工作中缺乏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有些执法部门的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当今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趋势,墨守成规,工作中缺乏敢闯敢冒的开创精神,扶持企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腾飞的举措不够得力;有些同志,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人为地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少数部门领导干部受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思想影响,怕部门职能旁落、怕部门利益受损、怕权力丧失、怕减员削职,在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中缺乏真抓实干的勇气,有的想方设法保留审批项目,致使审批制度改革难以到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漠不关心,缺乏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服务意识差,直接影响了经济环境的改善。

二是地方财力不足。由于发展不够,地方财力不足,许多审批项目难以减少,不合理的收费政策不能废止,行政机关的冗员难以精减,“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发展和生存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也是经济环境难以迅速优化的直接原因。由此派生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执法等许多有损经济环境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遏制,使经济发展和优化经济环境不能同步。由于部门预算不足,为保证部门的正常运转,有些部门不惜为钱执法,以罚代法,导致了收费养人、坐收坐支、以收定支现象难以根除,客观上为损害经济环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保障机制不健全。首先是责任机制不明确。尽管县委、县政府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部门落实不够,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具体,工作绩效考核不及时,绩效考核的结果没有很好地与干部任用、奖惩挂钩。其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形式单一。一些部门政务公开推行不力,一些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其三,制度体系不完备。近年来,虽然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采取了诸多措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制度,但由于这些办法和措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制度约束的功能没有充分显现。近几年,纪检监察机关结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查处了一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但公开曝光不够,以案示教不够,教育和警示作用不大。因此,在当前有效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我县优化经济环境的工作依然处于治标阶段,经济发展环境尚未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

三、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营造顺畅、宽松、便利、法治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决定县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就必须用硬措施建设软环境。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入手,推进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逐步深入。

1、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进一步解放,才能带来观念进一步更新,作风进一步转变。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服务发展”的大讨论,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生命线”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解决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在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全局意识要强;在效率与程序的关系上,效率意识要强;在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上,服务意识要强;在创新与规范的关系上,创新意识要强。进一步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创政绩的责任意识。要鼓励企业敢闯敢试,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都要积极为企业提供发展的舞台。要鼓励干部和企业家交朋友,鼓励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发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用真诚留住人才,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用优质服务方便投资,用优良的环境培育企业,真正形成“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的局面。

2、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行政服务环境最具决定性,最具带动性,最具能动性。环境决定发展,服务创造优势。因此,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体现。一是对外来投资者予以“绿卡”保护。为外来投资者工作、生活、学习提供最大的方便、最宽松的环境,吸引和保护外来投资者在投资兴业,使外来投资者安心、宽心、舒心、放心。促进外来先进思想的渗透和同化,促进外来优秀人才的挑战与竞争,促进外来生产要素的富集和激活,努力形成招商引资的“葡萄串效应”。二是开展部门单位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坚持和完善重大项目许可服务新闻、联审会办、超时默认许可等制度,对重大项目行政许可流程进行全程跟踪问效。三是对规模企业实行上门服务。定期到有关乡镇、企业、工业园区,现场提供面对面服务。定期邀请投资者、纳税人和企业家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投资者、纳税人和企业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将有关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优化发展环境的相关制度、涉企收费目录手册等发放到企业,确保政令畅通。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八篇】

>> 湖南县域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实证研究 促进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及改革措施研究 基于金融支持下的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后危机时期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与银行县支行发展策略 鄂东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推动湖南县域经济发展 湖南县域经济现状与对策探讨 顺应财政省直管县新形势 推进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苏南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二元结构下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衡南县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评价分析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加快政府类借款法人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开发性金融理念服务湖南县域经济发展 陕南县域经济研究进展述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胡灿伟。“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北省县域经济组团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6.

[3] 杨伟民,袁喜禄,张耕田,董煜,孙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总

报告[J].管理世界,2012,(10).

阿拉题库 · 学习办公更轻松!

35 343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