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乡村体育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爱美丽发表时间 3034468

乡村体育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体育设施明显改善,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群众体育赛事屡屡“出圈”,广受“点赞”。发展乡村群众体育,既能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升群众身体素质,又能培育新的业态,帮助群众增收,但乡村与城市相比,发展体育文化在基础设施、资金资源、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体育基础建设不完善。当前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存在配套设施不足、场地设施整体水平低等问题。截止去年末全国共有体育场地X.X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X.X平方米。其中,村委会体育场地面积X亿平方米,而去年年底乡村常住人口X.X亿人,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X.X平方米。人均活动场所严重缺乏。其次文化阵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村民缺少根植于日常生活,富有区域特色、生活情调、乡土情怀的乡村体育文化。具体表现在乡村体育组织严重缺失、乡村体育指导无所依托、乡村体育赛事有赛事无场地、乡村体育设施陈旧失修。

二是乡村体育人口参与度低。一是时节限制。农民工作的特点是没有规律,农忙时节体育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农村的劳动条件较差,农民体力消耗大,劳动过后已无精力再进行体育锻炼。二是人力资本限制。现阶段,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工,而且出去时间较长,一般在半年以上,留守在农村的多数是妇女、儿童及年龄较大、身体活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显然不足。

三是农民体育消费水平低。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北五省的人均GDP均低全国平均值,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内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大大限制了政府职能部门提供高效、优质、免费的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低全国平均值,较低的收入制约了农村居民购买非免费体育公务物品的能力,导致农村体育消费量很小。对于农民来说,“购买体育用品、器材”和“体育文化娱乐消费”排在其他家庭消费内容的后面。

四是乡村体育建设管理缺失。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体育事业开展的有效性,但现阶段,乡村体育事业及文化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仍旧缺乏一套完整的体育管理机制,使得乡村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环节缺乏整体性与协调性,工作效率较低。其次,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体育专业人才缺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性与针对性的指导,使得体育事业发展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在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管理与维护上也有所不足,缺乏及时对相关体育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报修、维护与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乡村一部分体育设施老旧和损坏。

二、对策建议

一是促进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布局。落实国家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坚持县域统筹,推动以城带村、城乡互促,不断优化城乡全民健身功能布局,完善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与乡村人口总量、结构和流动趋势相衔接。巩固拓展体育扶贫成果,改善乡村健身环境。通过引进体育赛事、援建体育设施、科学健身进乡村等方式持续增加乡村普惠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巩固拓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果,推进新时代乡村体育“四有”惠民工程建设,即乡村有健身场地、有健身组织、有赛事活动、有健身指导。推进政府购买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加强宣传推广,提升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二是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健身设施,加强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乡村公共健身设施和器材维护更新升级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提升公共健身设施质量,推动农村提升村容村貌、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推动制定乡村公共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标准,按标准补齐乡(镇)、行政村(社区)健身场地和器材配置短板,建设完善县级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开展送体下乡活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向农村捐赠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积极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补齐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短板。推动有条件的乡村学校体育场地向村民开放。

三是培育乡村体育产业多元化业态。引导乡村在做大做优户外运动产业、体育旅游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向体育传媒、体育用品制造等其他业态扩展。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因地制宜举办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特别是适合全家庭参与的乡村体育主题赛事。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开展以体育+研学为内容的青少年营地活动。支持乡村集体企业利用当地资源,拓展渠道,向体育用品企业供应木材、竹材、皮革、羽毛等原材料,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发展原材料加工产业。支持乡村开通体育短视频账号、体育旅游小程序等平台,推出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地。支持各地利用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展会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宣传、展示和推广各地乡村特色体育产业和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经验成果。

四是加强乡村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认定工作向回乡创业大学生、乡村体育教师等各类体育人才倾斜。建立乡村体育人才信息数据库。加大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领军人才和乡村体育骨干人才培养。开展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体育人才下乡支教等专项活动,引导体育专门人才更好地在农村就业创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定期在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表彰中推选乡村体育工作先进典型,增强乡村体育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是拓宽全民健身科学化传播渠道。科学引领乡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支持在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研究机构,围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专项研究和推广应用。编制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的“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系列丛书,编写出版乡村体育指导、健身器材使用、体育旅游、自驾、户外露营等手册和影像资料,为乡村体育提供科学指导。发挥各级农民体育协会、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资源优势,开设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专题专栏。加强乡村体育科普工作,丰富乡村公共宣传栏、村广播等传播载体中的体育内容,宣传健身科普知识,开展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的运动促进健康宣讲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乡村群众的体育科学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03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