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成教育总结【精彩8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关于养成教育总结【精彩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养成教育总结【第一篇】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要求,深入贯彻《恒山区中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我校进一步强化了养成教育的领导与组织,在全面推广各种习惯的同时,确定重点内容,我校按照局重点工作把读记习惯和书写习惯作为重点培养目标的同时,把文明习惯作为本学期的主要培养内容。以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从细处着手,科学、规范、有步骤的推进养成教育工作,现将我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构建得力的领导机构,加强教师规范引领作用。
1、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各年级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带头人。领导小组成员以自己的能力、人格,高尚的品德,带好班主任队伍和加强学校骨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提升观念、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
2、强化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确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育人的管理理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此,教师首先行为要规范。教师每天自己打扫办公室,升旗仪式时排在学生队伍后面,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按时值勤,护导护送按时到岗,半年来,我校教师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社会,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
3、开学初我校要求各位班主任教师制定养成教育工作计划,把读记习惯和书写习惯作为重点工作同时,把文明习惯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方向。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二、养成教育工作重点
1、文明习惯
本学期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通过“一台”(校园广播台)、“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岗”(校文明礼仪监督岗)、“一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全面开展“文明习惯”教育活动。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内容,使文明习惯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为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真正将工作做好做实,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采取了“日检查、周评比”制度,其中日检查是基础管理,周评比是及时反馈、强化教育,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对每班学生的好人好事,行为习惯进行监督记载查评和常规管理评分,并把各班每天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以利各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有较大程度进步,学生的文明意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所养成。
2、写字习惯
合理安排练字时间。每周二第七节课为写字课时间,周三第七节课为练字时间,每天中午1:00——1:15为师生练字时间,学生平均每天练字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为提高师生书写水平,把此项活动落实到位,校长和教导处将到各班进行检查。以班为单位举行竞赛,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概念。班内开辟书法展览角,定期展览学生的书法作品,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重视抓好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有重点地发现和培养写字人才。营造浓郁的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书法启智、育人的作用。
3、读记习惯
学校将每日早7:40——8:00定为晨读时间,培养学生坚持每天朗读20分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每周至少诵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歌;及时批改学生的记录笔记。
三、养成教育具体活动
1、在纪念学习雷锋活动47周年之际,为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得以弘扬,大队部发出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倡议,组织大队干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走进社区活动。学校全体少先队员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对校园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真正体验到了“学雷锋、树新风”的快乐。
2、为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优良品质,学校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全校各中队还开展《感恩母亲》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绘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等等。学生从最细致的事情入手,体验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快乐与幸福,将感恩的心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意识,从小培养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良好习惯,开展了以“珍爱生命之水”为主题的征文、绘画活动。许多参赛小选手将自己平时的一些节约方面的好创意、好建议、好习惯、好做法融入到自己作品中。
4、今年四月份为学校的怀念月,为了更好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学校组织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全校开展了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班会。并在学校的号召下,纷纷登录中华英烈网、抗日英烈纪念馆等网站,通过网络向革命先烈献上一束鲜花,写下一段心里话,深情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英烈们的无限哀思。学生们立志要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来回报革命先烈。
5、为了进一步推动恒山小学读书活动的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扬帆待启航书香溢恒小”主题读书月活动。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开展了“扬帆待启航书香溢恒小”学校读书展示汇报会等。全校各班以班队会的形式开展读书展示活动,评选出读书学生代表参加全校读书成果汇报会。通过读书月活动,同学们收益良多,更好的促进了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6、为了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学校开展了以“中国精神颂”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暨毕业生立志签名活动。通过开展征文、演讲比赛等各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7、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5月28日下午学校召开了全校性的学生家长会。各班从安全管理、教育教学、养成教育三大方面向家长介绍了学校的新要求和新举措。向家长分别发放了《学校工作家长反馈单》、《致家长一封信》。学校希望家校协力,双管齐下,合力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养成教育一定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养成教育总结【第二篇】
三、四岁是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时期,孩子们刚刚对这个世界有了懵懂的认识,这个时期同样也是幼儿养成教育的最好契机。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我们新的体会。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首先教孩子学会爱、学会做人。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健康的人格,不仅关系到孩子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通过让孩子看动画片、看书,给孩子讲故事,教导孩子做人要大气,不要太计较利益,对人要有爱心,善于宽待别人,做个情商丰富的人;取得成绩不要骄傲,碰到困难不要气馁,树立与人为善,以诚取胜,乐观向上的人格。
二、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学习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并知道餐前、便后要洗手,不吮手指,不咬手指甲,不随地抛垃圾。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自己穿衣服,自己折叠衣裤,把衣服鞋子放在指定的地方。玩好玩具后能归还原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家里做简单的家务,例如拿碗筷等。
3.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教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早、再见、谢谢)等,见到客人会主动打招呼。
三、做到不随便翻弄别人东西。
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也可以鼓励他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有时候要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有很大的帮助。
四、言传身教,把握时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很多的言行是仿效家长的,因此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当着孩子的面,用孩子的口吻待人接物,尽量靠近孩子耳边,让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他。不要当着孩子表现出任性和发脾气,特别不要说脏字。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不吝啬地给予表扬,遇到挫折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以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看时间和场合,把握好时机,尽量不要在人前批评孩子,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别轻易许诺,一旦承诺,就要兑现。
五、放飞心情,留点玩的空间。
孩子是在玩中学习思考、完善自己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探索他周围的世界的。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可以学到各种知识,通过游戏还可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所以,得留给孩子有一定的玩的时间。作为家长要在孩子的游戏中做好配角,对各种玩具的玩法只负告知,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创意,你会惊喜的发现几乎每种玩具在他手上都能发展出多种
功能。在节假日要适当带孩子外出,或远,或近,或公园,或游乐场,让孩子深入地体验生活,增加知识面,减轻压力,创新思维,以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并主动带孩子外出,愉快的心情,将带给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更多的收益。
养成教育总结【第三篇】
针对班中在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期初制订了养成教育计划,并在本学期根据计划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有的做为主体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在一日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针对性地给予指导,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进行养成教育培养。
一、通过主题活动“眼睛”,培养幼儿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在平时的活动中发现我班有的幼儿头很低的画画儿、写字,看书时趴在图书区的地板上或距离书较近地翻阅,从测查视力结果看有的幼儿视力偏低,目前有两位幼儿戴上眼镜,另外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反映孩子回家看电视时间过长,距离较近,根据孩子目前眼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眼睛的作用入手引导幼儿了解眼睛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还可以用来交流、沟通感情,从而了解眼睛的重要,形成自觉保护眼睛的意识。
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与环境互动,体现幼儿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家长调查问卷中反映幼儿看电视的时间多为一小时以上,距离为2米,根据幼儿现状引导其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功能,知道由于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5岁的幼儿连续看电视时间为半小时,距离3米左右,我们和家长、幼儿三方共同制订了看电视公约,并开辟了评比专栏,每天将幼儿看电视的情况在专栏中显现出来,在幼儿自己感知3米的基础上在家中能自己用脚测量好距离后将椅子放在此处看电视,不会认钟表的幼儿有父母提醒半小时时间,会认钟表的幼儿能自己管理自己,半小时后自觉关电视,由原来的他律变为自律。--的妈妈在联系本上写道:贾雨涛不但每天能按公约做事,而且还主动提醒父母也应该这样做,有了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责任意识;--家长反映开展这样的主题活动很好,它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过去为了让幼儿少看电视,我们只有用家长的权力限制幼儿,结果幼儿哭闹,家长生气,现在自己能主动关电视和父母外出锻炼,既保护了眼睛又增强了体质,如今我班小朋友用眼睛情况大有改观,如写字画画时能有意识地注意坐姿、距离等效果较好。
二、发挥眼睛传递心情的作用,引导幼儿礼貌待人,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
孩子们通过观察不同眼睛的神态发现它能表达人的不同心情,老师与幼儿展开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眼睛,为什么?怎样让自己的眼睛明亮,知道每天要有好心情,进而引导幼儿如果别人的心情不好时你应该怎样做,从中渗透礼貌待人,友好交往教育,孩子们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如道歉、讲道理、一起游戏等让伙伴高兴起来,使幼儿友好现象增多,告状、打人、发生矛盾的现象较少了,心情预报专栏中展现的是幼儿高兴的心情,如果偶尔有的幼儿心情不愉快,伙伴们会主动接近他用不同方式让伙伴高兴,培养了幼儿良好交往行为。
三、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小肌肉动作协调性,从而使幼儿进餐常规大有改进。
在进餐中看到有的幼儿桌上、地上、身上到处都是饭粒,吃得很脏,观察发现是使用筷子不当,方法错误而限制了幼儿发展,如--夹细小菜粒时夹不上,就用左手帮忙,一顿饭吃完左手油乎乎且到处都是残渣,影响了进餐质量,在区域活动时老师引导幼儿练习家豆,纠正用筷子姿势,先练习夹纸球,再夹桃核最后加圆球,渐渐的进餐习惯自然有了变化。
经过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班上幼儿活动常规、进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有了很大进步,礼貌、文明的孩子多了,但是在下学期我们在幼儿坚持性上加强培养,养成自觉的行为,如自觉便后洗手,自觉饮水,形成动力定型,培养幼儿自控力,虽然幼儿在学习中能做到认真,但个别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较弱,有时出现手脚乱动,搞小动作等现象。在卫生习惯上加强培养,每天带手绢,会正确使用。安全意识上还应增强教育,做事踏实、认真、避免因乱跑乱闹而发生意外,保持良好的习惯,纠正不良的行为。
养成教育总结【第四篇】
时间匆匆而过,中班一学期很快又过去了,每位幼儿都能愉快地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不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而我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养成,逐渐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加以总结:
一、前阶段工作的不足:
1、班内部分小朋友用餐时的卫生情况较差,桌上、地板上掉下的饭粒较多;个别幼儿吃饭动作较慢,常有剩菜。
2、班内部分小朋友纪律还没有形成,课堂常规较差,常有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剩饭的现象。
3、幼儿和老师的沟通能力较差,常常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二、现阶段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保教并重,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教学常规的培养
1、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本学期我们着重做好两点:
(1)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经过半学期的锻炼,我们班的小朋友基本上都学会了自己穿脱衣裤,因此这学期我们将重点放在教幼儿学习上。
(2)以"值日生"为带动点,以点带面,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中班的幼儿不仅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已有了初步的为他人服务的愿望。因此,我们制作了值日生牌,通过请值日生的形式,每天轮流请小朋友为自己组的小朋友分菜分饭、擦桌子。
2、良好的课堂常规也是一个班级班风班貌的体现,在课堂常规的培养上我们着重做好了两点:
(1)要求幼儿能面朝老师,安静的上课。
(2)养成上课举手发言的好习惯。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强调课堂常规,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我们结合评比栏的评比活动,给上课有进步、表现好的小朋友粘上五角星,到了星期五在根据五角星的多少来发放小红花,通过不断的激励,我们班的课堂常规有了较大改善,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的多了,讲话、开小差的少了。
(二)重视家长工作,增设服务意识,以多元化活动促进家园联系家长工作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家长工作。
1、利用平时的早晚接送时间向家长及时反映幼儿一日在园情况。
2、对部分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一些情况,以便在园做好针对性教育。
3、期中发放了幼儿在园情况表,便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园的表现。
养成教育总结【第五篇】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本学期我有如下体会: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 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本学期我有如下体会: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 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本学期我有如下体会: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 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养成教育总结【第六篇】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
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成人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成人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成人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成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成人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平,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总结【第七篇】
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中一班孩子、老师的变化,我们感到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们看到了老师在不断的进步、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天天快乐、幸福的成长。
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们在园领导的正确指导、支持帮助下,在我们中一班的两位教师的齐心配合下,依据《规程》围绕园里各项教育教学的工作要点,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教育形式、方法、手段,以实际发展水平开展了各项工作,使幼儿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将总结如下:
一、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跨入中班孩子们明显的长大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首先我们对幼儿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别的关注和帮助:
(一)进餐方面:对进餐慢、挑食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和他们讲一些有关各种蔬菜对人身体的好处,身体的成长离不开这种食物等,进餐过程中多注意,从不爱吃到少吃,最后到爱吃,使幼儿身体健康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盥洗方面:幼儿便后洗手总是要教师提醒才能做到,后来我们采用只要有幼儿入厕出来后,就请他伸出小手来,让值日生闻一闻,谁的小手最香?通过这个活动也使幼儿能较自觉的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三)整理衣着方面:本学期着重对幼儿的衣着整理进行了重点培养,因为这学期要面临冬天的来临,而幼儿有许多人不会也不愿意主动整理好自己的裤子,总是随意一提,小肚皮总是露在外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十月份就开始对幼儿进行这个方面的培养,首先我们从树立小榜样开始,把几个衣着整齐的小朋友请上来,请幼儿观看他们的小上衣和小裤子都是整整齐齐的,并为这几个小朋友带上小红花,使其他幼儿从羡慕到模仿,其次教师在幼儿大小便后或随机检查、提醒幼儿的小肚皮是不是露出来了,时时刻刻让
幼儿记住衣服要整齐利索,经过这三个月的不断培养,有一大部分幼儿不用教师的提醒而做到,并且我们在进行这个方面的培养的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使幼儿得到不断的进步。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且更加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幼儿的素质教育
本学期我们两位老师以园的指导方针“全面加特色”的教育工作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发展情况,通过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来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了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了自律,树立了规则意识;并结合了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诚实、守信;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创建了棋类特色班中,培养了幼儿喜欢下棋的兴趣,使每位幼儿都学会了三至六种以上的棋类游戏。使每位幼儿在原有的层次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加强师幼的交流
本学期我们针对幼儿的发展,着重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以往我们以是注重幼儿学会倾听,让幼儿倾听教师的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为了让幼儿能较快的学会倾听的本领,首先我们两位老师从自身做起,做幼儿的主要倾听者,因为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的主要倾听者,孩子有什么事都喜欢和教师说,可因为我们教师的疏忽,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且以身作则的`行为,也是幼儿天性可模仿的,从而使我们班上的小朋友在倾听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教师在倾听幼儿的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也加强老师与孩子的交流,使师幼之间的感情又增进了一步。
(二)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友谊
进入中班我们发现幼儿在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并且缺乏合作的能力,在游戏和区角活动中遇到问题不会协商、不会分工和交流,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因此我们两位教师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及时有效的进行了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1、首先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我们班上教师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一教师在教幼儿唱歌,而另一位教师就弹琴配合,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我们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如:在区角活动中两至三位幼儿一起合作搭建积木、二位幼儿一起合作制作手工作品等,教师发现后都是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从而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如果没有同伴之间的合作是无法进行的,使幼儿也进一步理解同伴之间的合作是无比重要的。
2、其次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反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了合作。
(三)在区角活动中投放适宜的材料,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棋类游戏的兴趣
我们根据园的指导方针“全面加特色”及结合课程主题目标,在区角中投放适宜的材料供幼儿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边学习发展边探索。
首先我们在科学区结合主题活动投放探索镜子的奥秘、探索磨擦起电的由来、了解油水分离的道理以及沙漏的变化等等,让幼儿通过操作了解了镜子的特征、种类、以及用途等;在通过投放不同的材料:绸布、塑料棒、纸屑、沙、铁、梳子等让幼儿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那一种材料是可以磨擦带电的,那一种不是,在玩水的过程中理解了油水是分离的道理;其次我们在益智区也是通过主题投放了分类盒让幼儿边操作边学习物体分类,学习图形之间的分类,认读和书写数字等活动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会知识;并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投放了各种花生米、豆类、玻璃球等让幼儿练习用筷子,使幼儿的小手肌肉动作得到了锻炼;最后我们还在益智区里投放大量的各种棋类游戏,有民间棋类:飞行棋、跑马棋、斗兽棋、跳棋等;有我们两位老师在园长的指导下结合主题目标创造设计的棋类:蚂蚁搬豆棋、喂娃娃棋(这两种是让幼儿练习点数的能力);找影子棋、找昆虫棋、图形棋(这三种棋是练习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找秋天棋、找冬天棋(是通过棋类让幼儿对秋冬两季的特征和人们的生活、衣着、天气变化等有进一步的了解);有礼貌棋、好宝宝棋(是让幼儿通过下棋了解那些行为是有礼貌的,那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识字棋是让幼儿通过下棋复习学过的汉字并学习组词;幼儿在从不了解棋、不会下棋到知道下棋的好处,到学会下棋,在这几步的过程中使幼儿的下棋兴趣、思维能力、守规则意识、分析能力、智力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围绕主题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本学期我们根据《纲要》结合园本课程,开展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开展的主题活动有:我升班了、欢庆节日(教师节和中秋节)我爱祖国(家乡)金色的秋天、探索的乐趣、寒冷的冬天(庆圣诞节和元旦)等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从各各方面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活动中,我们首先让幼儿搜集家乡的不同的资料,如家乡的风景、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牌、家乡的变化等方面来了解我们的家乡,在搜集材料的同时也使幼儿学会自己主动查找资料、和同伴的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秋游活动,这次秋游活动我们首先和幼儿一起商讨秋游计划,到那里去,去干什么?注意什么事项等都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协商的结果,其次我们把协商的结果公布于家长,请家长再进一步确定,并且我们把家长吸纳进来和我们一起共同参与,为方便家长的参与我们把时间定于周末,以便家长和我们共同活动。
养成教育总结【第八篇】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中班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觉得效果真的很不错,其中效果最好最明显的是普通话的运用和区角活动时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等。
我们是怎样来给幼儿养成和巩固这些好习惯的呢,要求幼儿一进幼儿园必须讲普通话,我利用了。
1、表扬鼓励法,如:在某一幼儿用普通话与老师和小朋友交谈时,我会及时表扬鼓励,某一小朋友普通话讲得真好,老师要奖给他一颗小红五角星,然后把红五角星贴在他的额头上。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讲普通话的激情。
2、家庭教育要和幼儿园教育要保持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出现脱节,不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为此我们利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会,与家长讲解原由、举案例等,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讲普通话的巩固方法。由于我们在农村,是村办幼儿园,对农民来说,他们讲惯了方言,讲普通话还是有点儿别扭,比如:一次有一位家长来送孩子时,孩子还在哭泣,我忙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家长很生气的对我说:“老师,这孩子不好好说话,我揍他了。”我忙问怎么啦,这位家长说:“我送他上学,他嚷着要解大便,我问他什么,他还在说解大便,我又听不清什么意思,最后他说,我要拉屎,把我这个气,拉屎就拉屎,还解什么大面,你还解馍馍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顿。”听了这
些话让我哭笑不得,后来我弄清因为这个孩子说话咬词不清楚,把“大便”讲成“大面”,家长对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事情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很不利,本来孩子在幼儿园刚刚形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可在家却因讲普通话挨了打,孩子还有学讲普通话的兴趣吗所以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给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生活环境,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班幼儿的普通话已经讲的很好,孩子与孩子之间交流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更是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与任何人交流都会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对于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更是巩固得特别好,以前孩子们玩完玩具后把玩具弄得乱糟糟,还得老师帮助他们收好玩具,自从提出培养让孩子分类收放玩具的习惯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渐渐的养成了分类收放玩具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再玩玩具时再也没有出现乱扔乱放的,收玩具时会摆放的整整齐齐,老师也变得好像有点很清闲的样子,不再忙于帮孩子们收放玩具了。
经过这一学期的培养,孩子们已经养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些好的习惯都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联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