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调研报告2024(优质18篇)
本次培训调研报告总结了参与者的反馈与建议,分析了培训内容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旨在提升后续培训的质量与针对性,如何更好地满足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培训调研报告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
近年来,我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了很大发展,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创业就业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职业培训组织、资金渠道不统一,职业培训资源分散,未能发挥职业培训的最大效益和培训资金使用效力,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人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视野 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于个人就业、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不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也有部分人员认为,种地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参加技能培训纯属浪费时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看到培训给他们带来的效益。在农产品的粗加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建筑业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行业,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培训。因此,没有时间参加职业培训或者培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这也是制约他们参加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技能大赛我县仅有5人参赛,仅一人获三等奖。
(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培训质量不高。一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劳动者参与。二是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师生互动。培训教师容易忽略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不能周全的考虑学员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差异,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学员培训往往进行统一教学,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培训科目设置比较单调,实用性不强,不能实质性的解决就业问题,无法完全适应学员的要求。
(三)各类培训政出多门,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形成合力,迫在眉睫。目前,人社、教育、农牧、残联、科技、工会、妇联等部门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不能形成合力,培训资源短缺结果使参训学员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不足。部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注重收益,不注重投资。大多数培训机构没有足够实习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和实训场地条件落后,实训设备简陋,不利于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对策及建议
(一)通过电视、报纸、宣传册、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重要性,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大力发展职业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进一步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培训的良好氛围。在培训中,进行法律知识、社会风尚、职业道德和基本权益保护等教育,既能使其遵纪守法,安居乐业,融入城市,又能提升薪酬待遇,稳定就业。加大对培训的宣传引导和组织力度,想方设法调动劳动者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改“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二)今年我县加大了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整顿力度,取消了两家的办学资格,暂停一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办学。鼓励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真办学、真投资”,树立服务社会服务民生解决就业的理念,实实在在的培训、真真且且的就业,取得合理的报酬。鼓励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严把聘用教师关,坚决杜绝聘用资质不合格的教师,优先聘用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教师。鼓励建设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人员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多聘用“内行”管理学校。
(三)加强招生培训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按要求招生,对不符合培训要求的学员一律不准享受国家培训补贴资金,一经发现坚决取消其办学资格,并追究其责任。监督环节实行“无缝对接”,利用萤石视频全程多方位实时监督。
(四)进一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对城镇失业人员、退伍军人要结合全县重点拓展的就业领域,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就业的服务类技能培训项目;对参加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要结合其专业背景,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要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结合本县产业发展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的需求,重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对有技术和资金,并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城镇和农村需进城务工的人员,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更要着重通过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实训方式,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学员的生产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
(五)按照张建光县长提出的“政府为主、渠道不变、统筹规划、各记其功、突出就业”的原则,对全县职业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劳动者素质技能及市场需求,统一制定培训规划,统一下达年度计划,对各级财政分别从人社、农业、扶贫等口下达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在总体培训计划的指导下,按照各块资金的规定用途,统筹安排使用。推行职业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职业培训管理体系,将培训补贴的发放与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就业率挂钩,使职业培训工作发挥出更大更好的社会效应。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2
就业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就业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工会组织在职工就业培训与服务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探索工会就业培训发展新路径,巢湖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于近期到市总工会、槐林镇和苏湾镇就此项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并实地察看了我市职工服务中心和亿信家政培训中心,了解了我市工会组织在职工就业培训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工会就业培训服务工作现状:
近年来,市总工会以促进职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积极创新培训方法,不断提高职工劳动技能,有力地服务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会先进就业培训机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0xx年,巢湖市培训就业做法还在全国工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
(一)搭建了培训平台。一是加强培训阵地建设。在市政府和合肥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200万元用于职工学校综合改造,提升了办学软硬件设施水平。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了“公益+市场”培训模式,引进了巢湖市亿信职业培训学校,与市职工学校合作办学。同时加强与我市服务业骨干企业合作,实现培训、实习、就业“一条龙”,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带动培训,达到“双促进”。三是拓展培训内容。职工学校设立了电大工作站,为全市广大职工提供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培训。目前在校就读职工近千人,每年为巢湖大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200多人,先后被安徽省电大评为“办学先进单位”和“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二)提升了培训质量。一是找准培训内容。根据市场导向,企业向培训学校提出培训需要,学校按“订单”排班;学校排出需求比较集中的培训专题,学员按“菜单”自选。二是规范培训标准。认真研究市场和技术要求,对月子护理员、育婴师、家政服务员等培训项目制定了标准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三是改进培训方式。近几年,职工培训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市总工会主办和协办全市性的技能比赛达16起,特别是20xx年举办的巢湖市十大行业系列劳动竞赛活动,吸引了全市近万人次参加,产生了11名巢湖市“五一劳动奖章”和55名巢湖市“金牌职工”。
(三)优化了就业服务。市总工会主动和企业、职业中介机构联系,与用工单位对接,广泛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和从业人员求职信息,通过网站、电子屏、招聘会进行发布,促进供需衔接。同时,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就业管理,为其建立个人档案,按照双向选择的方式,合理推荐就业岗位。每年正月举办春节招聘月,每个周末举办公益现场招聘会。近三年,全市累计举办330多场招聘会,进场企业9000多家次,累计达成就业意向数千人。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培训机构承载能力薄弱。目前,我市职工学校只有1名在编教师、11名外聘教师,有11个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基本能够满足教学,但是教学设施只有25台电脑,远远满足不能满足教学之需。因此,师资力量、培训硬件等设施与当前就业培训需要差距较大。同时,还有培训经费紧张、补贴不够等问题,目前教师授课经费只有4万元/年。
(二)培训项目内容传统单一。我市组织的各种培训仍停留在几大传统行业简单的技能培训上,如:家政、餐饮、缝纫、营销等,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不太理想,没有根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形势发展、市场需求仍有脱节现象。
(三)培训对象结构层次较低。一是培训项目多呈短平快特点,即:投入少、时间短、要求低,这些项目基本上属于基础性知识和岗前适应培训;二是中高级培训缺乏。从调研结果看,我市目前对于中高级技术人员培训方面尚处于空缺阶段;三是人员结构层次低,由于我市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因此开展的大多是一些家庭主妇参加的培训,如:家政服务和餐饮、月子护理等,参与者积极性也不高。
(四)基层工会组织力量薄弱。由于组织架构调整,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在人员配备上有所削弱,开展工作只限于上级工会布置开展的一些工作,在职工就业培训与服务工作方面目前尚处空白状态,或泛泛开展一些配合性的工作,工会基层组织这一强大的队伍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与时俱进,拓展培训对象。一是要不断拓展到农民工。农民工如今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市总工会要把就业培训重心放在这支新型队伍上,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和享用农民工相关政策;二是要不断拓展到待业高校毕业生。由于不少大学毕业生拥有的技能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且工资预期过高,因此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市总工会可以对这部分群体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活动的实施开展,重点对就业观念、技能提升、创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
(二)贴近市场,拓展培训项目。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创新,企业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的工会就业培训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用工需求和职工发展需要,工会必须紧跟用工市场实际,主动分析市场,不断调整培训项目,增加培训内容,要由传统行业培训逐渐向新兴业态培训发展。随着我市建设明珠之城的步伐加快,巢湖半岛一批康养医疗服务项目已经落户或者即将落户,我市就业培训与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方向和中心工作,及时调整培训结构。要将医疗、健康、养老以及旅游等行业纳入培训内容。此外,随着合肥市居家养老条例的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也将是一个新兴的热门产业,工会就业培训与服务要紧跟市场形势走,不断探索出更多的新的培训项目,在培训与创业就业的结合上不断突破。
(三)整合资源,创新培训模式。一是健全联合培训模式。在工会自身培训机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充分借助社会培训平台,切实发挥一校一中心的主阵地做用,开发其他市场培训平台加强合作。通过培训后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对培训内容做到优胜劣汰,切实发挥培训实效。二是完善多层次培训模式。区分不同对象、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项目和课程,加大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比重,逐步提高培训的层次。三是发展多样化培训模式,课堂培训结合实际操作培训,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可以借助企业和工业园区生产场地进行,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培训效应。四是根据实际,做好分类培训。根据我市实际,培训计划要做到分城市与农村,分巢南、巢西等五大经济板块,分行业、产业等进行。
(四)强基固本,切实发挥基层作用。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要不断加强,一是要党政高度重视,将工会工作列入全年的工作计划和年终的考核范围,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加快推进乡镇工会换届工作,配齐配强基层工会班子;二是要主动作为,有为才有位。把职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作为服务职工的一项重要抓手,切实为职工以及农民工就业、再就业以及能力提升做出应尽的责任;三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开展就业培训与服务工作。主动与城市结业介绍机构加强联系,搜索城市企业用工信息,同时要发挥村居工会作用,搜集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待业人员和需要用工的企业信息,做好双方的信息对接和共享,帮助更好的待业人员实现就业;同时还要加强与境内企业联系,督促企业尽好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开展职工能力提升培训;四是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相关职工培训,也可以根据实际发展农业大户,解决本地更多的农民工就业;五是整合资源,打造就业培训基地。整合相关部门的政策资源,同时整合行业合作社资源,树立典型,打造亮点,利用大企业的资源和影响,发展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培训基地,依托基地做实就业培训工作。
就业培训是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渠道。我市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好的经验与做法,帮助职工广泛就业和提升能力,助力巢湖市奋力实现“安徽争五强、全面进百强”的奋斗目标和明珠之城的加快建设。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3
校本培训以其组织的自主性、内容的针对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操作平台,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县于年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对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实践与探讨也同时展开。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经验,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困惑,笔者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与感受。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三沙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年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三沙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
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3、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4、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同时,培训机构要积极引导中小学加强交流,充分利用培训资源,要努力形成简便灵活、形式多样并且行之有效的协作交流机制。通过校际校内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物尽其力,解决各学校反映出的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以学校为中心挖掘培训资源,能者为师,,让骨干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获得价值,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训的学习和实践中。
校本培训工作刚刚起步,还处在实验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不过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以校为本,扎实开展培训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改进完善,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潜能必将得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必将得到在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4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品质代代弘扬、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这说明,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社会怎样发展,风清气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从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反腐倡廉永远是社会的需要!
提到“廉洁”和“正气”,我们不难想起大公无私的包拯、两袖清风的于谦……我们更会想到一代先贤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秉公执法,廉洁奉公”,他“一身正气,勤政爱民”,他用尽一生忠诚践行廉洁正气的宗旨,成为万世仰慕的楷模,千秋传诵的典范。
廉洁如高山流水一样,处处可敬。今天,在我们的周围也涌现出一批批令人肃然起敬的优秀楷模。远有杨善洲、任长霞,近有蒋宝生、吴朝义,他们都被群众誉为“活着的孔繁森”。他们对党忠诚,一心为民,淡薄名利,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人民公仆的风采。
廉者,可敬。记得刚刚工作时,我的一位领导就常常告戒我,不贪不占,并不等于廉洁。要敬畏人民、敬畏历史、敬畏法纪,要心中装着群众,忠诚于党,敬业爱岗,要珍惜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留怀念于民心、留清白于后人!
正是有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正是有这样一批批的干部,正是有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和矢志不渝的坚守,才筑牢了我们共和国大厦的坚实基石。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同志,他,并非XX县本土人,但却把根深深的扎在这方平实而厚重的土地上。80年代初作为“第三梯队”后备干部被省委组织部选调来到XX县工作,在多个不同岗位任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这一干就是25年。他平易近人,热心帮助他人,是干部和群众的贴心人。他认真工作,以身作则,带头加班加点地工作,像老黄牛一样,从不叫苦叫累。长期的劳累使他患上了肠胃炎、腰脊劳损、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可他为了不贻误工作,常常带病坚持开展工作。无论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压力有多大,他从不懈怠,从来没有降低过对工作标准和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廉洁律己,克己奉公,时时刻刻展示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应具备的思想觉悟和优秀品格。他在多个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以来,从未为自己和家人谋取过私利,妻子单位破产,成为下岗职工,他也始终没有向组织提出过非分要求,依旧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战斗在工作一线。
在我们周围像他这样的同志,还很多很多,他们仅仅是我们共和国大厦的一粒沙,他们身处平凡岗位,但他们的事迹震撼人心,可歌可泣,他们坚定鲜明的政治品格,为民谋利的执着追求,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展示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如今,我国经济建设有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思想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个腐败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污的官员纷纷落马,一个个惨痛的教训诉说着反腐工作的严峻形势。这充分说明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廉洁从政的真情呼唤和迫切要求!
大家应该记得“土地奶奶”、“许三多”这些腐败典型吧!他们无不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干工作像猴子一样,公款消费像饿狼一样,遇到困难则像兔子一样溜之大吉;他们喝茅台一斤两斤不醉,下舞池三步四步都会,打麻将五夜六夜不睡,收礼物,那可是成千上万不退啊!
这些问题虽然只是领导干部队伍中的个别现象,但是严重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割裂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一直以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我们的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是腐败。反腐倡廉任重道远,刻不容缓!它关系着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关系到我们党的民心得失和兴衰存亡啊!
同志们,也许你会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没有贪污的条件;也许你会说,我只有一丁点儿的权力,没有腐败的途径。但是,一位哲人说过,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腐败这枚癌细胞其实潜伏在每一个人身上,只要稍不留神,放松警惕,它就可能蠢蠢欲动,兴风作浪!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经常对照“八荣八耻”,时时警惕,刻刻反思,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经受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在勤政廉洁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实、更稳健,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家人和自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反腐倡廉的活水就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让我们一同用公正之剑,斩断贪念,用严明之气,荡涤腐朽,让清风正气,化为甘霖,润泽我们的神州大地。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5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情况及成效
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把握了工作重点,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六是通过开展农机维修工、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农机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二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从目前我县农机校情况看,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培训质量无法提档。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不能及时更新培训新知识、新技术,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三是近年来分配的农机专业院校毕业生少,高学历、高技能师资缺乏,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壮大。
三、建议
1、广开生源,适应形势。生源是农机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培训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要农机监理部门加强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三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四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创造社会重视的浓厚氛围。有计划地定期对农机培训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提升其行业荣誉感。
3、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同时,基层工作站也受到经费的制约,培训时间和教学内容不能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因此,建议要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让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训和鉴定经费,保障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发挥整体效能,创建平安农机。搞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是农机教育培训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从源头上保障平安农机建设的重要措施。要正确处理好培训与监理的关系、切实解决好重管理轻培训的问题,坚决杜绝只收费不培训的现象。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凡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发放驾驶证件,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培训和农机监理、农机推广等部门要做到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5、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6
一、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在培训地点上,20xx年以来,选派29批次计1160人次赴省外考察培训,选派29名干部赴县外、省外挂职锻炼,委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举办培训班6期计330人次。在培训经费上,20xx年以来,尽管县财政十分有限,但每年均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此外,教学方式上,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等得到逐步运用,还尝试了拓展训练;阵地建设上形成了县委党校、省内高校、省外基地一体的格局。
在组织部门举办主体培训班次的同时,不少乡镇、部门也积极履行培训职能自主办班,截止20xx年底,乡镇、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2703人次;涉农部门组织开展绿证培训2186人次;4074人参加了计算机中级应用能力培训。20xx年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稳步前进再到开拓进取的过程,培训经费不断增加,培训方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培训阵地从片面化到立体化,培训人数从小范围到大规模,形成了切合干部实际、独具县情特色的干部培训总体格局。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县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收回的122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近五年来累计参加脱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有18人,2个月以上的16人,1个月以上的9人,1个月以下的63人,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4人;认为我县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力度的仅有4人,占%,认为有力度、力度很大的有107人,占%。
综合分析我县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紧紧围绕素质和能力双提升这一目标,着力推进规模、质量、效益相结合,贴近县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干部实际需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县干部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形势和新任务:
从纵向看,党的xx大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掀起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高潮,这一轮培训任务更加繁重,培训数量、质量都应比上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翻几番。我县近年来开展培训中,重点放在科级干部层面,虽然兼顾了其他干部,但多是短期业务培训,时间、质量都不够理想。目前我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5649人,其中副科以上领导干部405名,专业技术人员3909名,其他干部1335名。按照20xx年以来平均每年培训1126人次来计,5年可基本实现全县所有干部轮训一遍,但5年间干部就平均只能拥有一次培训机会,并且还是短期培训,培训时间远远达不到要求,培训效果更是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战略任务的实施,任务相当艰巨。
从横向看,虽然我县干部培训起步较早,但现在全州周边各县市推进进程非常迅速,他们凭借相对较好的经济实力,不惜掷出重金开展高、精、尖培训,尽管培训对象相对单一、面不够广,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数量不多但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队伍,并营造了较强的声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我县干部培训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从图3、图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一是对培训时间的需求更长。广大干部已不满足于3、5天速成式的业务培训,大部分希望培训时间应在7至10天或15天左右为宜;二是对培训地点的需求更广。希望培训地点是县内、省外相结合的占到%,说明不仅是科级干部希望有更多机会到省外学习,更 多科级以下干部也不再满足于局限在县内培训;三是对教学方式的需求更多样。现场教学、体验式、案例式三种教学效果较好的方式成了干部的首选,传统的讲授式仍为不少干部肯定,研究式、模拟式得到部分干部青睐。由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又处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干部日益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与干部培训机制不相适应,势必逐渐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体制不顺。按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我县目前的管理机制是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相关部门组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宏观指导职能,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培训”的原则开展培训。但在实际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管理体制不顺,表现在:一是等待调训。一些部门不主动开展培训,以工作忙和缺少经费为借口,不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认为培训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等着调训;二是训出多门。有的部门有办班积极性,但没有很好地履行办班申报手续,自行办班,造成重复培训、多头调训等现象;有的部门办班甚至不考虑师资力量,不考虑培训内容,把干部拉出去借考察名义公款旅游。训出多门不但影响到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和整体推进,更不利于整合资源,容易造成被调训学员单位的人力、财力负担。在调研座谈中,不少乡镇和部门表示深受训出多门之苦,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县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很多”的有7人,“有,但不多”的有59人,“很少”的有53人,说明此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存在。在组织管理上,75%的人认为应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鼓励乡镇、部门办班并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21%的人认为以县委组织部办班为主,部门不跨系统办班,3%的人认为县委组织部、乡镇、部门各自办班,互不干涉。
(二)培训资源不够优化,配置不均衡。一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充分,县内师资力量中,有实践经验的理论经验不足,善于钻研培训教学的较少,可供挖掘利用的师资不多,导致更多依赖于外聘教师。二是培训阵地发挥作用不明显。大多数乡镇业余党校未发挥自身作用,作为县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县委党校,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在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师资开发等方面相对不够,基本上停留在提供培训场地的层面,独立承办培训的能力较弱,虽然近年来我县建起了省外干部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委托高校办学,但成本翻倍增加。三是培训资源未能很好整合。除组织部举办全县主体培训班次外,一些综合县直部门按培训职能都具备一些培训资源,比如“绿证”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村干部培训等,上级有关部门都有明确要求,也安排有一定的培训经费,但部门在利用这些培训资源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指导,资源所发挥的作用难以得到保证。
(三)约束机制执行不到位,激励机制未建立。虽然现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和法规中对干部培训都提出了要求,但总体上还不够具体,由于干部培训没有与干部考核紧密结合,没有更好地与晋升奖惩挂钩,学习成绩与学习表现好与差对干部影响不大,干部参加培训内生动力不足,压力也不足,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员,把学习当作软任务,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投入感不强。培训中,对于积极参与培训、培训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对于消极应付、不爱学习、培训表现较差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批评教育。
(四)培训供与需结合不够紧密,效益不够明显。干部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对一个群体干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较适合,但不能很好地适应个体干部的需求,同时限于培训资源的有限,对培训需求调研不够充分,使培训方式还比较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培训的供出与干部的需要结合得不够好,加之受培训周期较长的影响,培训的效益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备自身的发展优势和难得的机遇: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1、始终坚持组织领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县委一贯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积极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大力提倡自主培训,并采取“联合办班”等形式,挖掘部门优势,整合有限资源。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在全县营造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干部培训氛围。2、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在抓好干部思想政治培训的同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都专门针对科级、科级以下干部、专业技术干部、村干部等专门开设不同的培训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全县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3、始终坚持围绕大局和学以致用相结合。在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始终注重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班次,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采取实践锻炼、调查研究、跟踪问效等方式,加强对学习成果转化的管理,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体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4、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立足县情和干部实际开展培训,在经费有限条件下积极整合资源;实行长短结合、内外结合,不一味追求高端培训,但适合干部需求。坚持与时俱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结合。这些通过长时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宝贵财富。
二是形成了良好的培训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对培训的思想认识越来越高,广大干部主动要求学习、要求培训的呼声很强,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乡镇、部门都在积极自主办班,采取理论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122份调查问卷中,单位主要领导有机会总是克服困难让干部参加培训的占67%,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些帮助、帮助很大的占98%,参加培训的第一感觉是有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的占95%。广大干部培训认识的提高,良好培训氛围的逐步形成将是我们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良好基础。
三是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我县是一个贫困县,基础条件差,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发展的瓶颈很多。穷则思变,近年来,各级干部积极思考推进平塘发展的办法,通过积极参加培训,运用所学知识和外出学习的经验,转化运用于经济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广大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以锤炼和提高,我县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也为干部学用结合、提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中,我县在改革发展中风起云涌的实践,更为各级干部的培训提供了充分发挥智慧、充分锤炼自我的实践平台。
三、改进我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一)创新培训体制,在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健全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一是发挥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总揽”作用。要成立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及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部署,认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政策、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项,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功能。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和优势,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指导部门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谁主管,谁培训”格局,营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合力。三是将部门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体系。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科学安排、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办班申报制,由部门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部门加强指导、监督、管理,使每一期培训都能发挥效益,同时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四是计划调训机制的创新。要充分调查研究,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结合实际编制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作出科学预测,在班次设置、培训内容、抽调对象和时间安排上作出统筹安排。要更好地把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干部必须按计划参加培训。
(二)创新资源配置,在师资力量、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进一步健全师资库,一方面加大县内师资的挖掘和开发,加强对党校教师的培养、选拔、交流,促进党校教师合理流动,同时把县内具备较深理论功底、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整合起来,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培养一支县内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县外师资力量,跟踪了解县外教师偏重专长和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加强联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让县外优势教师资源为我所用。二是加强培训阵地的建设。在112份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培训阵地应该是县委党校、县外基地和县内其他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三者并重的达59%。要坚持党校干部培训的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建设县委党校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电化教学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加强对党校的指导和管理,党校要采取教学、服务与工资挂钩、学员选择教师等方式开展校内竞争,增强党校独立承办培训班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县内其他培训阵地资源,比如职中,可通过加强指导,使其成为我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阵地。此外,进一步加大县外、省外培训阵地的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我县干部实际的县外、省外党校、高校作为我县培训基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让干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力度。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干部的成长具有规律性,一般可划分为心智积蓄期、实践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稳定期四个阶段,心智积蓄期是后三个阶段的基础,干部教育培训正是打好此项基础的重要手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所规定5年时间需完成的培训量,正是指出了这一阶段干部成长的周期一般是5至8年。干部培训对干部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只有不断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使干部素质整体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xx至20xx年,我县财政投入专项培训经费累计180万元,培训干部5630人次,平均每位干部6年的培训成本仅为320元,平均每人每年仅为50多元。20xx年赴上海大学举办的县域经济研讨班,交通费、培训费等共计20余万元,如全由专项经费支出,40万的培训经费就只能举办2个类似班次。因此,一方面要在有限的财政中,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从组织培养的层面给予干部成长必需的经费保障,建立分类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科级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干部等不同类别的干部都有不同层次的培训经费;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不同的经费资源,包括部门资源、项目资源等,加强统筹管理,确保每一笔培训经费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创新培训方式,在教学方式、培训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方式,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深入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认真研究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体特点、行业要求,深入研究科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普通干部的岗位特点、职责要求和成长目标,努力构建班次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备、效果更加明显的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格局。
2.改进创新培训方式。在122份调查问卷中,80%以上干部都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一是继续加大组织调训力度,采取大批量、大规模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干部拥有脱产学习机会;二是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丰富干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三是改变传统“教员讲、学员听、满堂灌”的那种单向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为重点,把读书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四是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实行长短结合,既要把县内短期培训班办好,又要有重点地选派干部赴外培训,拓展干部视野,更新干部观念。五是积极送课下乡,利用县内师资力量,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扩大培训面,解决干部工学矛盾。六是加大干部自主学习的指导。加大网络在线学习的开发,可尝试在金盆网开辟学习园地专栏,让更多干部自主学习;选择购买或指定几本书籍作为干部年度必读书目,要求精读,必要时组织考试,强化对干部个人自学的管理、监督、考核。
3.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干部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干部需要提升的能力两个方面。122份调查问卷中,当前,我县干部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的能力如图5、最想了解和掌握的理论与知识如图6(图6仅列干部所选择的前5种知识,其余未列):
从图5、图6可以看出,我县干部对能力的要求更趋全面化,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是大多数干部的渴求;干部知识的需求更趋多样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知识成为大多数干部的首选。因此,要突出抓好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特别是要在抓好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两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紧扣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需要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既要确保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实践教学。重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确定实践课题,选择典型性强的乡镇、村组或部门进行实地培训,使学员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提高学员的实际技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健全制度建设,在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上实现新突破
制度建设是干部培训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的根本,干部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培训制度创新是关键。要围绕建立现代培训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做到既有系统性,又体现时代性、激励性和可行性。
1.完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不断完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除对教学内容、方法、师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外,还要加强对培训方案、计划的评估。培训班中,要请学员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务管理、日常考核工作和后勤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估,不断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效果和准确性。根据学员的建议和意见,开辟培训对象的回访渠道,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根据评估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薄弱环节,增强培训效果。
2.健全考试考核制度。为了检验干部参加培训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强化干部参训的纪律性约束,在培训中,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实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调研考核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干部培训效能。
3.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完善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的有关规定,保证培训学习时间。二是建立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将试用期内的培训进修作为任用干部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三是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干部培训的数量、质量、调训完成率以及单位自主举办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向县委组织部签定目标责任状,并纳入各单位总体目标考核。年底,对照目标严格考核。四是要建立激励制度。可尝试建立积分管理办法,把干部参加培训次数、天数、学习培训表现等各方面情况折算为学分,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对学习培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对培训学习表现较差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
4.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在培训结束后,采取“述”、“看”、“访”、“评”四种方式加强对干部学习培训后转化运用情况的跟踪了解,促使学员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干部工作能力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座谈及访谈的对象为参训单位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相关人员及参训学员。通过跟踪问效,促进干部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进工作的进展。
5.健全培训档案制度。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各部门培训档案的指导和管理,丰富组织部门干部培训档案,把干部学习表现、培训成绩、培训情况等纳入培训档案,做到对每位干部参训情况心中有数,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调训干部。
6.健全学风管理制度。学风是促进培训绩效的关键环节,我县干部培训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122名调查对象中,认为当前干部学风一般的占到65%,很好、较好的仅占26%。大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当前干部在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摆样子,做表面文章。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按照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学风管理办法,严肃干部学习培训纪律,规范参与学习培训行为,促进干部培训有效开展。
总之,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干部培训工作每个环节,促进自身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干部培训规模、质量、效益三结合,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全县改革发展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7
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杨舍镇党委及组织宣传部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适应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变化,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强化培训的管理机制,使全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当前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得到了加强,精神面貌、工作节奏、服务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争先精神牢固树立。多年来,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以自加压力、勇创大业的争先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管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不论在顺水推舟时,还是逆境困顿中,都能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始终在全市乡镇中保持“排头兵”地位。
二是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全镇党员干部都能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员干部上下配合、相互协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一些重大矛盾、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党员干部之间、单位部门之间都能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体现出较高的党员干部素质。
三是工作作风不断优化。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意识,亲民、富民、利民的理念,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四是廉洁自律得到巩固。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尤其是“三禁”规定执行坚决,较好地维护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体看,全镇党员干部政治信念是坚定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工作作风是务实的、廉洁自律是合格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具体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与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还时常显现。
1、先锋作用有所弱化。一是在党员干部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身份麻痹”的现象,党员干部混同于普通群众,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二是在党员干部人数较少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个体淹没”的现象,即党员干部因力量单薄而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述现象,往往使得一些党员干部争先意识减弱,责任心减退,工作标准、自我要求降低,或者是盲目乐观、自高自大,容易滋生松口气、歇歇脚、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如行政村少数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遇到困难挫折时意志不坚定,总是拿客观原因作挡箭牌,导致村级经济难以走出落后、发展迟缓的“怪圈”,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障碍。
2、党性观念有所淡化。当前,我们正面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变革的现实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思想经常接受各种思想“碰撞”,理想、信念在种种实惠面前褪色、淡化。少数党员干部过分求实惠,怕吃苦、怕麻烦、怕得罪人,抓工作畏难情绪重,导致单位、部门内部管理松懈,作风散漫。少数党员干部囿于小集体观念,在工作和一些敏感问题上不能按政策办事,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有的党员干部把服务喊在嘴上、要求挂在墙上,碰到实际问题敷衍塞责、逃避责任。少数窗口单位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
3、创新能力有所钝化。少数党员干部发展意识衰退,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减弱,开拓创新能力钝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作为不求上进。尤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破解难题,勇创大业,而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工作疲沓、飘浮,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疲于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有少数党员干部接触上级领导多、直面群众少,坐办公室多、进村入户少,好话听得多、掌握情况少,研究问题浮光掠影,工作马马虎虎,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机关部门中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热衷于办私事、上网聊天,更有的离岗串岗、说三道四、影响团结。
4、堡垒作用有所退化。少数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凭老框框老经验办事,导致少数基层党组织工作弱化、制度松懈、效率低下。少数党员干部思路不清、标准不高、工作教条,只会讲不能办,却不研究如何办,遇事推诿。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基层单位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不是主动为基层 挑担子,而是静候上级下指示,等待领导抓协调,致使有些问题、矛盾久拖不决,积重难返。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是忽视教育。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味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忽视对党员干部正常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难到位,党员教育缺乏新意,以致党建工作象流水帐,开展活动如四季歌,未能真正起到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是轻视学习。少数党员干部重于事、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借口工作忙等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加理论学习,理论素质差。同时,业务学习也少重视,知识老化,思想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知识方面的要求。
三是漠视管理。少数基层党组织,因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疏于对本单位党员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进出漠不关心,少数党组织甚至对党员的底数模糊不清,致使许多党员找不到“娘家”,组织生活没有着落,成为“挂名党员”。更有少数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组织的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全镇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作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全镇党员干部应在自我完善、提高素质方面作出示范、表率,以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此,必须着重把握好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三个环节。
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立足干部实际需求,拓宽和丰富培训内容,加强队伍建设。
实践中,杨舍镇委针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或走访座谈等形式,力求精确把握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和思想脉膊,努力做到按需施教、训有实效、学有所获。
一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新”的需求,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年来,杨舍镇十分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胜任岗位需要,在全市较早地开展了计算机、外语、普通话为重点的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三年来,先后举办微机应用能力培训班32期,培训党员干部近二千人,目前机关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下已有95%以上的同志达到了省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考试中级水准。20xx年又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广大干部中全面进行英语300句和普通话达标培训,经过测试,参训人员合格率达100%。
二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博”的需求,举办专家讲座。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把全镇党员干部统一到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上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委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主动出击,外引高水准的社会教育资源,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讲座、辅导、培训,迅速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层次和人文修养,先后邀请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等著名专家、教授分专题作辅导讲座,让全镇党员干部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和社会思潮等发展动态。去年以来,全镇共举办各类专家讲座15期,举办各类培训班169期,直接培训党员干部和基层骨干9万多人次,此外,还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利用vcd光盘间接反复地教育、培训。
三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精”的需求,开展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以往开展读书学习的经验,本着求新、求深、管用、把党员干部“逼向书本”的指导思想,由镇委宣传部门和党委中心组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学习篇目及书籍,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学篇目,通过抽查笔记,组织考查,展示学习心得,会议交流学习体会等形式,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20xx年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被评为苏州市级先进集体。
四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实”的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去年以来,杨舍镇党委十分注重学习培训的实效,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镇四套班子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年由党委提出40个领导干部重点调查研究课题,立足兴镇亲民,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制约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调研和破解;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认真研究探讨,提出许多务实性的建议和对策,并想方设法,积极解决,对全镇的一些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和积极弘扬,把调研文章汇编成册,并下发到基层共同探讨,先后编印了20xx年和20xx年《杨舍镇党委中心组调研材料汇编》,使全体党员干部更加全面掌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走势和发展前景,增强工作中争先创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务实为民,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阵地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培训阵地与基地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载体,也是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杨舍镇围绕加强阵地和基地建设,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按分级分层原则,建立三级培训阵地,即通过加强镇党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构筑一级(镇级)阵地;通过街道、办事处党校、成人学校、市民学校建设,构筑二级(街道、办事处)阵地;通过加强村党员电教室、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构筑三级(村级)阵地。在这些阵地建设中,注重充分发挥其各自在师资、设施和其他方面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努力形成覆盖全镇党员干部的“网络式”的大培训格局。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培训质量。始终把教学活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严格聘请党校专职人员,建立了从全镇各部门、条线筛选出来的近百名不同专业、名有所长的专业人才组成的“人才库”,聘请市委党校及市电大教师任兼职教师,以高水准的师资来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三是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镇形成了六大基地:杨舍镇招商引资和省级工业开发区示范基地;“神园”葡萄示范基地;晨阳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塘市肉鸭养殖、芹菜种植基地;东莱食用菌、水产养殖基地;乘航花卉苗木基地;城区街道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途径和效果,让党员干部在真实环境中受到教育,提高实际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围绕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解决培训对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培训的管理和常规制度建设,用科学的机制来推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培训的数量、质量和培训率及单位自办的培训情况同镇组织办、宣传办签订目标责任,纳入单位总体目标考核。二是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规定党员干部理论考试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三是村级干部培训上岗制度,强化对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所有村级干部均须培训后方能上岗。去年年底,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全镇有136名干部参加了镇党校组织的培训。四是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档案制度,把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及其他骨干培训学习情况整理建立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
三、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的思路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要紧紧跟上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要紧紧跟上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要紧紧跟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
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首先,着力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既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党员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其次,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弄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任职经历的干部对培训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第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载体和阵地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各级基层党校建设的同时,抓好镇党校网站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把软性的教学资源摆到网上去,搭建一个崭新的教育培训工作平台。
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成人“三多三少”的特点,做到“三为主”。即根据党员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党员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坚持以晚上培训为主;根据党员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大规模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培训为主。二是内容安排上,要做到按需施教、分级分类、讲求实效。要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能“抓进篮子就是菜”,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时要增强针对性,不能“上下一般粗”,不能村干部和村支书培训内容一个样。三是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要在搞好常规理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参观考察和实践锻炼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四是在培训方法的运用上,要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以及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党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实行党员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其在任职期内必须达到,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面,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三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一方面,要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另一方面,干部培训工作要跟上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再一方面,要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干部,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反之,要采取教育、诫勉、调整等约束措施,努力营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热情。
构筑一流的社区教育中心
“强基工程”是展现时代新风貌,永葆先进性的大事。为此,杨舍镇前溪巷社区始终把社区教育、锤炼思想放到突出位置。去年以来,前溪巷社区以文化立区、共建兴区、自我管区为抓手,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融教育培训、陶冶思想、志愿服务、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具有十大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它们分别是党史展览馆、电化教育室、未成年人教育室、荣誉展示室、社区名人馆、社区艺术陈列室、技能培训室、特色家庭展示室、健康教育室、社区愿景等。
前溪巷社区党支部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阵地,认真开展“先锋工程六坚持”活动:
一是坚持树“三风”:树求实的学风,树从严的党风,树亲民的作风。
二是坚持讲“三争”:争当服务于民的表率,争当工作创优的表率;争当传播文明的表率。
三是坚持重“三帮”:关爱弱势群体,结对认帮;关爱特困家庭,志愿相帮;关爱下岗市民,就业互帮。
四是坚持送“三暖”:突出群众满意为标准,说暖心话,办暖心事,送暖心物。
五是坚持抓“三促”:以爱心基金帮扶促稳定,以家政就业岗帮扶促增收,以楼道党员户帮扶促和谐。
六是坚持兴“三带”:党员带头认护一片绿地,党员带头守望一片平安,党员带头构筑一片和谐。
前溪巷社区还认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每年组织党员到红色根据地等开展党的先进性、革命传统教育,使得每个党员自觉地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在前溪巷社区,每个党员就是一杆旗,除年老体弱的党员外,80%以上的党员成为“党员示范户”,8个常年在外的“流动党员”坚持做到“流动不流心,党的教导常记心”。从党支部一班人开始,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关爱社区包管责任区,都有一个“一助一、一帮一”的结对帮扶户。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8
双牌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双牌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中腹,现辖6镇5乡3个国有林场和1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总人口20余万人,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大体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近两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 5414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31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70人;通过劳务协作转移就业1180人,其中20xx年度878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10%,20xx年度现已达到302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全县完成各类培训5820人次,仅20xx年度参加培训人数达到了4467人,参训人员合格率达到了95%,就业率超91%。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0xx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861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创业培训602人,100%完成市定目标任务。20xx年度到目前共完成各类培训1353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81人,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199人,创业培训238人。
二、工作措施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转移就业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20xx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门召开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人社局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人社局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网络。
2、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培训等服务工作。
3、全面统计、动态管理。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4、开展宣传、营造氛围。针对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转移就业的典型和创业成功人士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创业和转移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5、积极引导、转变观念。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竹木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xx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3600人次。
(二)结合工作实际,狠抓职业培训
1、整合资源,加快步伐。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结合我县实际,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开设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准备投入50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更多的培训硬件设施等。
2、部门联动、相互协作。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二是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开展就业灵活的行业技能培训,在工程施工中大量招收本地农民工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四是各涉农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组织各乡镇全面开展各项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使全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了蔬菜栽培、果树管理、畜牧养殖等技术,使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3、精准培训、定向输出。与各用人单位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式培训,聘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培训技能的教师授课,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各种实用技能的岗前培训,以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质量。20xx年3月,专门为双牌县云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训了49名森林土鸡养殖员。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县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正在有序开展,但是,为了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各类技术培训经费主要依靠县财政拨付,而县财政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正常开展。20xx年10月,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就业口相关负责同志组织人员到郴州市学习了技能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郴州市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参加技工院校培训的,每人每年的财政补贴达到了1万元,对其他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也是大幅度提高了补贴标准,对培训的推动作用很大。而双牌县确因为经费不足,只能开展一些较为粗浅的技能培训,高层次、高技能含量高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还较为困难。
2、参训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全县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因此能够掌握的技术和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自身的素质限制了他们掌握高技术工种,不能掌握国家认证资格的职业技能,转移就业竞争能力差,这就导致务工机会少,得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则更少,阻碍了劳务创收的提高。还有部分农民受陈旧劳动观念的束缚,未能充分认识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商品价值,随遇而安的思想较重,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技术缺乏,难以适应人力市场需求。
3、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全县的劳动力信息数据库数据基本上是从县扶贫办的全县贫困劳动力数据服务平台倒入,相当一部分的数据采集很不精准。年前,人社部要求各地务必于今年5月30日前完成贫困劳动力的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开展进度很不理想,全县仅个别乡镇上报了基本数据,大多数乡镇的数据采集和上报工作尚未开展。同时,全县的劳务协作工作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信息闭塞,对市场各类用人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公布,无法开展劳务协作“线上对接”。
四、意见和建议
1、抓政策宣传促就业观念转变。破除不适应劳动力转移的一切旧观念,树立劳动力资源转换观念和创业致富的新观念,建立农民新型生产生活方式。聘请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行业的土专家,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和丰富经验,现身说法教育广大农民,带动农民学经营、创市场。积极利用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林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发家致富的典型,引导农民向附加值高的行业转移。
2、抓精准培训促就业质量提升。认真实施省、市培训规划,突出实用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实用性强的实践培训,大范围提高整体素质,把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劳动技能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体系,安排落实项目经费,力争在农民培训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以此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常年、由农村向城市、由种养业向二三产业、由农业向非农业的战略性转移;鼓励支持农民实行就地、就近转移,由从事种植业向养殖业、林果业转移;由原来的自发、分散转移向有组织、有规模转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参与县域境内的公路、水利、安居工程等建设项目,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降低劳动力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3、抓政策落实促服务水平提高。要发挥就业资金的扶持作用,全力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抓好社会化服务,继续清理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政策性限制和不合理收费,落实关于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兑现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户籍登记管理等政策,实行与城镇失业人员相同的劳动合同、失业求职登记和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市和乡村就业、统筹工业和农业发展,把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本地农民工、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政策落到实处。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岗前技能培训,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网络,并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创造条件。
4、抓劳务协作促转移就业提速。研究出台20xx年度全县劳动协作脱贫实施方案,依托全国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和省厅劳务协作信息平台,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精准采集贫困劳动力信息数据,进一步完善全县贫困劳动力信息数据库,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贫困劳动力的各项数据采集。与此同时,要迅速开展劳务对接和现场招聘活动,继续举办“春风行动暨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精准扶贫招聘”等专场招活动至少达到4场次以上,特别要在七月底专门组织开展一次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牵线搭桥,做好服务;继续开展“五深入”活动,组织开展乡镇招聘会8场次以上,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家门口服务,实现现场招聘真正覆盖全县,通过政策扶持和定向输出力促农村贫困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达到700人以上。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9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繁峙县新型职业农民,繁峙县农机局抽取一部分农户,对农户的产业现状、文化素质、就业及培训状况等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繁峙县职业农民培育的状况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全县总人口数量约为万人,农业人口约为万人,耕地面积为万亩。繁峙县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除神堂堡乡、岩头乡以外,其他各乡镇均耕地平坦;在大营镇、横涧乡、金山铺乡、杏园乡、集义庄乡5个乡镇占全县80%的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其中千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0户,农机保有量占全县的75%以上。
今年来,繁峙县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田间学校、送科技下乡等项目,广泛开展职业农民教育,为全县培育和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繁峙县通过对农民多年的职业技能培育,虽然使部分农民系统地接受了农业专项技能的培育,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农村建设的发展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需求。从调查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新品种层出不穷,这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县农机局师资人员缺乏,而且存在有的知识老化,过去所学知识已经跟不上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遇到农民提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面临知识的缺乏,不能给予有效回答,挫伤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不够顺畅。尽管现在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渠道很多,方式也多样,例如有著名的“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与改革”等培训项目和方式,这些培训项目和方式的开展,为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作出很大贡献。但是这些项目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弊端性,不能全面、独到的服务于农民。在平时开展的农民教育培训下乡活动中,基本上都是通过乡镇及行政村的干部组织受训人员,如果遇到乡镇和村组干部工作繁忙,他们往往加以推诿,从而影响农民教育培训的开展和实施。
3.农民教育培训资金缺乏。农机局作为事业单位,财政没有专门下拨教育培训经费。现在信息传播新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枯燥、不生动,农民不愿接受,难以满足对培训的需求,需要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购买新技术书籍及光盘碟片进行培训技术支撑。在没有经费支撑的农广校,对这些硬件和新技术书籍及光盘碟片的添置,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受训人员难以组织。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有大部分农民不能主动参加培训,没有认识到通过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耕作技术和水平,这也影响了培训效果。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觉到,通过农机局等部门的不懈努力,这种情况已经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变,也有一部分农民还是很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班,有了这些人的带动,培训单位提高培训效果,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会主动参加培训.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
1.落实扶持政策是重点。调查表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效益比较低,是导致高素质劳动力弃农、转业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专门针对种养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还不多,制定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我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过程中进行了此方面的探索。从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予以优惠。同时把新型职业农民纳入金融信贷重点扶持对象,拓宽农村信贷投入渠道,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融资困难。从调查来看,专业合作社对政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不足,土地流转困难等方面,个人独立经营的种植大户主要是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力量不足。
2.硬件建设是基础。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紧紧围绕我县农业大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加大培训单位必要的硬件设施投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同时在全县不同乡镇或村进行现场指导,方便农民就近培训。
3.制度完善是关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件关乎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并最终形成一整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4.更新培训内容,培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进一步宣传新科技在生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平时的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有意识多向农民灌输现代农业技术在生产中产生巨大效益的典型事例,组织农民参观新科技运用的示范园区,让农民对现代技术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农民对新科技有了感性认识,才能深化农民的科技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教育培训项目内容设计要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农民认为对自己的生产有实际帮助,才有兴趣参加培训。如果教育培训项目设计的内容不符合当地实际,参训农民认为和自己的自身利益无关,没有参加培训的兴趣,不积极参加,也挫伤培训实施者的积极性。师资人员是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者,更是党和政府惠农、助农、富农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他们科技知识如果匮乏,往往使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培训项目实施的效果和深度。尤其是现在科技知识更新换代加快,师资人员经常感到过去所学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对师资人员进行常态化地培训,增加师资人员的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知识水平非常必要。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繁峙县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契机,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抓好典型示范,创新性开展工作,全面打造全县职业农民培育升级版。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让老百姓买的放心吃的舒心。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0
一、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在培训地点上,20__年以来,选派29批次计1160人次赴省外考察培训,选派29名干部赴县外、省外挂职锻炼,委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举办培训班6期计330人次。在培训经费上,20__年以来,尽管县财政十分有限,但每年均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此外,教学方式上,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等得到逐步运用,还尝试了拓展训练;阵地建设上形成了县委党校、省内高校、省外基地一体的格局。
在组织部门举办主体培训班次的同时,不少乡镇、部门也积极履行培训职能自主办班,截止20__年底,乡镇、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2703人次;涉农部门组织开展绿证培训2186人次;4074人参加了计算机中级应用能力培训。20__年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稳步前进再到开拓进取的过程,培训经费不断增加,培训方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培训阵地从片面化到立体化,培训人数从小范围到大规模,形成了切合干部实际、独具县情特色的干部培训总体格局。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县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收回的122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近五年来累计参加脱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有18人,2个月以上的16人,1个月以上的9人,1个月以下的63人,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4人;认为我县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力度的仅有4人,占%,认为有力度、力度很大的有107人,占%。
综合分析我县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紧紧围绕素质和能力双提升这一目标,着力推进规模、质量、效益相结合,贴近县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干部实际需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县干部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形势和新任务:
从纵向看,党的xx大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掀起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高潮,这一轮培训任务更加繁重,培训数量、质量都应比上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翻几番。我县近年来开展培训中,重点放在科级干部层面,虽然兼顾了其他干部,但多是短期业务培训,时间、质量都不够理想。目前我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5649人,其中副科以上领导干部405名,专业技术人员3909名,其他干部1335名。按照20__年以来平均每年培训1126人次来计,5年可基本实现全县所有干部轮训一遍,但5年间干部就平均只能拥有一次培训机会,并且还是短期培训,培训时间远远达不到要求,培训效果更是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战略任务的实施,任务相当艰巨。
从横向看,虽然我县干部培训起步较早,但现在全州周边各县市推进进程非常迅速,他们凭借相对较好的经济实力,不惜掷出重金开展高、精、尖培训,尽管培训对象相对单一、面不够广,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数量不多但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队伍,并营造了较强的声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我县干部培训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从图3、图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一是对培训时间的需求更长。广大干部已不满足于3、5天速成式的业务培训,大部分希望培训时间应在7至10天或15天左右为宜;二是对培训地点的需求更广。希望培训地点是县内、省外相结合的占到%,说明不仅是科级干部希望有更多机会到省外学习,更 多科级以下干部也不再满足于局限在县内培训;三是对教学方式的需求更多样。现场教学、体验式、案例式三种教学效果较好的方式成了干部的首选,传统的讲授式仍为不少干部肯定,研究式、模拟式得到部分干部青睐。由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又处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干部日益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与干部培训机制不相适应,势必逐渐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体制不顺。按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我县目前的管理机制是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相关部门组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宏观指导职能,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培训”的原则开展培训。但在实际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管理体制不顺,表现在:一是等待调训。一些部门不主动开展培训,以工作忙和缺少经费为借口,不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认为培训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等着调训;二是训出多门。有的部门有办班积极性,但没有很好地履行办班申报手续,自行办班,造成重复培训、多头调训等现象;有的部门办班甚至不考虑师资力量,不考虑培训内容,把干部拉出去借考察名义公款旅游。训出多门不但影响到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和整体推进,更不利于整合资源,容易造成被调训学员单位的人力、财力负担。在调研座谈中,不少乡镇和部门表示深受训出多门之苦,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县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很多”的有7人,“有,但不多”的有59人,“很少”的有53人,说明此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存在。在组织管理上,75%的人认为应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鼓励乡镇、部门办班并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21%的人认为以县委组织部办班为主,部门不跨系统办班,3%的人认为县委组织部、乡镇、部门各自办班,互不干涉。
(二)培训资源不够优化,配置不均衡。一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充分,县内师资力量中,有实践经验的理论经验不足,善于钻研培训教学的较少,可供挖掘利用的师资不多,导致更多依赖于外聘教师。二是培训阵地发挥作用不明显。大多数乡镇业余党校未发挥自身作用,作为县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县委党校,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在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师资开发等方面相对不够,基本上停留在提供培训场地的层面,独立承办培训的能力较弱,虽然近年来我县建起了省外干部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委托高校办学,但成本翻倍增加。三是培训资源未能很好整合。除组织部举办全县主体培训班次外,一些综合县直部门按培训职能都具备一些培训资源,比如“绿证”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村干部培训等,上级有关部门都有明确要求,也安排有一定的培训经费,但部门在利用这些培训资源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指导,资源所发挥的作用难以得到保证。
(三)约束机制执行不到位,激励机制未建立。虽然现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和法规中对干部培训都提出了要求,但总体上还不够具体,由于干部培训没有与干部考核紧密结合,没有更好地与晋升奖惩挂钩,学习成绩与学习表现好与差对干部影响不大,干部参加培训内生动力不足,压力也不足,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员,把学习当作软任务,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投入感不强。培训中,对于积极参与培训、培训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对于消极应付、不爱学习、培训表现较差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批评教育。
(四)培训供与需结合不够紧密,效益不够明显。干部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对一个群体干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较适合,但不能很好地适应个体干部的需求,同时限于培训资源的有限,对培训需求调研不够充分,使培训方式还比较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培训的供出与干部的需要结合得不够好,加之受培训周期较长的影响,培训的效益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备自身的发展优势和难得的机遇: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1、始终坚持组织领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县委一贯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积极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大力提倡自主培训,并采取“联合办班”等形式,挖掘部门优势,整合有限资源。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在全县营造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干部培训氛围。2、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在抓好干部思想政治培训的同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都专门针对科级、科级以下干部、专业技术干部、村干部等专门开设不同的培训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全县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3、始终坚持围绕大局和学以致用相结合。在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始终注重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班次,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采取实践锻炼、调查研究、跟踪问效等方式,加强对学习成果转化的管理,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体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4、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立足县情和干部实际开展培训,在经费有限条件下积极整合资源;实行长短结合、内外结合,不一味追求高端培训,但适合干部需求。坚持与时俱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结合。这些通过长时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宝贵财富。
二是形成了良好的培训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对培训的思想认识越来越高,广大干部主动要求学习、要求培训的呼声很强,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乡镇、部门都在积极自主办班,采取理论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122份调查问卷中,单位主要领导有机会总是克服困难让干部参加培训的占67%,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些帮助、帮助很大的占98%,参加培训的第一感觉是有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的占95%。广大干部培训认识的提高,良好培训氛围的逐步形成将是我们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良好基础。
三是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我县是一个贫困县,基础条件差,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发展的瓶颈很多。穷则思变,近年来,各级干部积极思考推进平塘发展的办法,通过积极参加培训,运用所学知识和外出学习的经验,转化运用于经济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广大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以锤炼和提高,我县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也为干部学用结合、提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中,我县在改革发展中风起云涌的实践,更为各级干部的培训提供了充分发挥智慧、充分锤炼自我的实践平台。
三、改进我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一)创新培训体制,在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健全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一是发挥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总揽”作用。要成立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及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部署,认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政策、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项,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功能。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和优势,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指导部门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谁主管,谁培训”格局,营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合力。三是将部门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体系。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科学安排、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办班申报制,由部门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部门加强指导、监督、管理,使每一期培训都能发挥效益,同时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四是计划调训机制的创新。要充分调查研究,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结合实际编制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作出科学预测,在班次设置、培训内容、抽调对象和时间安排上作出统筹安排。要更好地把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干部必须按计划参加培训。
(二)创新资源配置,在师资力量、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进一步健全师资库,一方面加大县内师资的挖掘和开发,加强对党校教师的培养、选拔、交流,促进党校教师合理流动,同时把县内具备较深理论功底、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整合起来,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培养一支县内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县外师资力量,跟踪了解县外教师偏重专长和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加强联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让县外优势教师资源为我所用。二是加强培训阵地的建设。在112份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培训阵地应该是县委党校、县外基地和县内其他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三者并重的达59%。要坚持党校干部培训的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建设县委党校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电化教学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加强对党校的指导和管理,党校要采取教学、服务与工资挂钩、学员选择教师等方式开展校内竞争,增强党校独立承办培训班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县内其他培训阵地资源,比如职中,可通过加强指导,使其成为我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阵地。此外,进一步加大县外、省外培训阵地的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我县干部实际的县外、省外党校、高校作为我县培训基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让干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力度。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干部的成长具有规律性,一般可划分为心智积蓄期、实践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稳定期四个阶段,心智积蓄期是后三个阶段的基础,干部教育培训正是打好此项基础的重要手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所规定5年时间需完成的培训量,正是指出了这一阶段干部成长的周期一般是5至8年。干部培训对干部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只有不断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使干部素质整体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__至20__年,我县财政投入专项培训经费累计180万元,培训干部5630人次,平均每位干部6年的培训成本仅为320元,平均每人每年仅为50多元。20__年赴上海大学举办的县域经济研讨班,交通费、培训费等共计20余万元,如全由专项经费支出,40万的培训经费就只能举办2个类似班次。因此,一方面要在有限的财政中,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从组织培养的层面给予干部成长必需的经费保障,建立分类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科级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干部等不同类别的干部都有不同层次的培训经费;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不同的经费资源,包括部门资源、项目资源等,加强统筹管理,确保每一笔培训经费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创新培训方式,在教学方式、培训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方式,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深入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认真研究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体特点、行业要求,深入研究科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普通干部的岗位特点、职责要求和成长目标,努力构建班次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备、效果更加明显的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格局。
2.改进创新培训方式。在122份调查问卷中,80%以上干部都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一是继续加大组织调训力度,采取大批量、大规模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干部拥有脱产学习机会;二是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丰富干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三是改变传统“教员讲、学员听、满堂灌”的那种单向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为重点,把读书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四是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实行长短结合,既要把县内短期培训班办好,又要有重点地选派干部赴外培训,拓展干部视野,更新干部观念。五是积极送课下乡,利用县内师资力量,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扩大培训面,解决干部工学矛盾。六是加大干部自主学习的指导。加大网络在线学习的开发,可尝试在金盆网开辟学习园地专栏,让更多干部自主学习;选择购买或指定几本书籍作为干部年度必读书目,要求精读,必要时组织考试,强化对干部个人自学的管理、监督、考核。
3.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干部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干部需要提升的能力两个方面。122份调查问卷中,当前,我县干部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的能力如图5、最想了解和掌握的理论与知识如图6(图6仅列干部所选择的前5种知识,其余未列):
从图5、图6可以看出,我县干部对能力的要求更趋全面化,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是大多数干部的渴求;干部知识的需求更趋多样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知识成为大多数干部的首选。因此,要突出抓好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特别是要在抓好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两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紧扣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需要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既要确保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实践教学。重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确定实践课题,选择典型性强的乡镇、村组或部门进行实地培训,使学员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提高学员的实际技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健全制度建设,在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上实现新突破
制度建设是干部培训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的根本,干部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培训制度创新是关键。要围绕建立现代培训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做到既有系统性,又体现时代性、激励性和可行性。
1.完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不断完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除对教学内容、方法、师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外,还要加强对培训方案、计划的评估。培训班中,要请学员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务管理、日常考核工作和后勤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估,不断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效果和准确性。根据学员的建议和意见,开辟培训对象的回访渠道,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根据评估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薄弱环节,增强培训效果。
2.健全考试考核制度。为了检验干部参加培训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强化干部参训的纪律性约束,在培训中,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实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调研考核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干部培训效能。
3.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完善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的有关规定,保证培训学习时间。二是建立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将试用期内的培训进修作为任用干部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三是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干部培训的数量、质量、调训完成率以及单位自主举办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向县委组织部签定目标责任状,并纳入各单位总体目标考核。年底,对照目标严格考核。四是要建立激励制度。可尝试建立积分管理办法,把干部参加培训次数、天数、学习培训表现等各方面情况折算为学分,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对学习培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对培训学习表现较差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
4.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在培训结束后,采取“述”、“看”、“访”、“评”四种方式加强对干部学习培训后转化运用情况的跟踪了解,促使学员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干部工作能力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座谈及访谈的对象为参训单位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相关人员及参训学员。通过跟踪问效,促进干部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进工作的进展。
5.健全培训档案制度。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各部门培训档案的指导和管理,丰富组织部门干部培训档案,把干部学习表现、培训成绩、培训情况等纳入培训档案,做到对每位干部参训情况心中有数,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调训干部。
6.健全学风管理制度。学风是促进培训绩效的关键环节,我县干部培训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122名调查对象中,认为当前干部学风一般的占到65%,很好、较好的仅占26%。大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当前干部在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摆样子,做表面文章。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按照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学风管理办法,严肃干部学习培训纪律,规范参与学习培训行为,促进干部培训有效开展。
总之,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干部培训工作每个环节,促进自身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干部培训规模、质量、效益三结合,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全县改革发展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1
一、绪论
(一)、现状概述
20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xx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10万余人,20xx年,预计将有630万余人。指出:“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通常在900万人,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出外就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摘自人民日报)
2、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严峻,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20xx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校大学生对创业为什么有热情没有行动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摘自“新浪网—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我校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特点和自主创业心态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状况,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学院团总支调研部决定面向我校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通过本次调研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同学们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通过问卷设计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活动状态及有关择业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校正、改善及教育措施。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内容
1.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2.调研对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校本科生
3.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金融风暴后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4.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两个部分进行。问卷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1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9%,问卷涉及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访谈部分:结合对问卷的分析,邀请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学生对学校在当前相关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等多个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计划安排
就业创业方案确定后,我们部门讨论这个调研要怎样实施,讨论结束后调研部成员便开始讨论问卷设计要考虑的范围和因素,我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然后设计一份问卷做预调查,先看调查的反应和效果。不久,我们做完预调查,接着成员对预调查的结果积极讨论并提出许多建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并对问卷进行修改,然后拿给辅导老师批阅,批阅后我们再回去修改,我们修改完善后再次拿给张老师查看,经过讨论修改确定了正式的问卷设计,接下来便是开始具体的调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才完成整个调研。
具体的研究进度及安排如下:
确定调研方案包括调研对象、内容、时间以及方式等;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小范围测试与修改;
实地调查及问卷回收;
整理资料,数据录入及统计;
-分析问题,撰写调研报告。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2
根据省、市阳光工程培训今年申报调研工作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始终把阳光培训工作列入整个农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局分管领导带队,组成了以局科教站牵头,由相关站室以及畜牧水产、农机等单位为成员,深入全县乡镇,充分听取乡镇基层农技综合站意见,各方互动,充分酝酿,征求各方建议,最后根据我县具体情况,农业产业特点,从业劳动者培训意愿,当前我县农业技术力量实际需求等综合因素,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是历年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省29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全国蔬菜劳务大县,中国麻鸡之乡,农业机械化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4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3万亩。全县人口36万,农业人口占八成,农村劳动力近13万。在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达6%,初中文化占80%。通过几年阳光培训的实施,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市场等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现有的文化层次和学历结构为我县继续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阳光培训工作,通过多年的实施、实践与摸索,我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承办相应的阳光培训能力。在硬件建设上,有相应的设备,特别是随着基层体系建设加强,上级对基层的农科教设备进一步充实完备,装备更加优越。各类农业产业实习基地,我县有近20个。在软件建设上,有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教老师队伍,经过几年来的锤炼,师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教学经验愈加丰富。总体看,学的会学,教的能教,整个培训体系上下都对办好今年阳光培训充满信心。从全面来看,承办20xx年阳光培训事业的条件是成熟的。
二、基本思路
地方自主性招生计划,我们紧紧围绕实现粮食“十连增”,农民收入“十连丰”目标,决不放松粮油生产,积极充分发挥各地方区域农业产业特色优势。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我局站在全县面上的角度抓重点,例如着重病虫专业防治员,因为这是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是农业科技牛鼻子,这项关键技术动态性、科学性、辩证性较强。我们在这方面还是重点培训村组干部,部分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我们倡导村组干部要带头学科技,我们农业部门对村组干部灌输一个理念,就是不带头学农业科技的干部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另外在基层村专项技术培训方面,我局站在全县点上的角度,也是原则上咬定粮油生产,例如郭圩粮仓,又是超级稻基地;航埠镇我县油菜基地;许坊乡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相山镇山区无公害优质米基地等。在稳定粮油专项培训的基础上,我们也因地制宜,充分进行地方区域特色的专项培训,例如城关乡镇的巴山、郭圩和石庄的蔬菜瓜果产业培训;河上镇红壤旱地花生产业培训;白路和礼陂的优质水果产业培训;桃源乡畲族民族村阳光帮扶特色培训等等。
在实施阳光培训过程中,我局把培训与完善基层乡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阳光培训作为基层农技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农技干部与农民朋友深入交流沟通的渠道,基层农技工作一个重要抓手。促进基层农技站人员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申报专业与实际需求
申报专业共9个,申报培训学员数共2500名,其中农业职业培训1000名,与去年持平。专项培训1500名。申报数符合客观实际,整体上有利农业事业均衡发展。申报指标中,专业技术培训我们分配给每个乡站均100名。总结去年的经验,这有利于调动全县基层站的全部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发挥基层人员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各乡镇区域专项培训特色,在抓好粮油生产的同时,有利于一乡一业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个性农业。作为县局也有利于产业效益综合分析、对比、示范。
申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除了病虫防治员400名外。
1、种子代销员和农药经销员各80名。种子是一年水稻收成的关键,我县现有种子代销员和农药经销员近400名户,增强他们合法、守法经营意识非常重要。
2、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80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农村经营体制管理。作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建设中,以麻鸡特色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现阶段都有一定的位置。继续巩固和完善现有成果,提高合作社骨干人员管理水平显得非常及时。
3、蔬菜园艺工80名。是全国性蔬菜劳务输出地,是我县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县近几年来,以群惠和马安蔬菜基地为龙头的蔬菜业,在各方努力下,蔬菜产业得到突飞猛进发展,位列全市前茅。
4、沼气工80名。沼气能源工作,经过几十年发展,也和兄弟县一样得到进步,随着新农村建设,秀美乡村事业发展,要改造好农村环境,沼气能源建设首当其充。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3
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杨舍镇党委及组织宣传部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适应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变化,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强化培训的管理机制,使全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当前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得到了加强,精神面貌、工作节奏、服务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争先精神牢固树立。多年来,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以自加压力、勇创大业的争先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管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不论在顺水推舟时,还是逆境困顿中,都能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始终在全市乡镇中保持“排头兵”地位。
二是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全镇党员干部都能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员干部上下配合、相互协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一些重大矛盾、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党员干部之间、单位部门之间都能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体现出较高的党员干部素质。
三是工作作风不断优化。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意识,亲民、富民、利民的理念,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四是廉洁自律得到巩固。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尤其是“三禁”规定执行坚决,较好地维护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体看,全镇党员干部政治信念是坚定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工作作风是务实的、廉洁自律是合格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具体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与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还时常显现。
1、先锋作用有所弱化。一是在党员干部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身份麻痹”的现象,党员干部混同于普通群众,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二是在党员干部人数较少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个体淹没”的现象,即党员干部因力量单薄而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述现象,往往使得一些党员干部争先意识减弱,责任心减退,工作标准、自我要求降低,或者是盲目乐观、自高自大,容易滋生松口气、歇歇脚、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如行政村少数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遇到困难挫折时意志不坚定,总是拿客观原因作挡箭牌,导致村级经济难以走出落后、发展迟缓的“怪圈”,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障碍。
2、党性观念有所淡化。当前,我们正面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变革的现实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思想经常接受各种思想“碰撞”,理想、信念在种.种实惠面前褪色、淡化。少数党员干部过分求实惠,怕吃苦、怕麻烦、怕得罪人,抓工作畏难情绪重,导致单位、部门内部管理松懈,作风散漫。少数党员干部囿于小集体观念,在工作和一些敏感问题上不能按政策办事,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有的党员干部把服务喊在嘴上、要求挂在墙上,碰到实际问题敷衍塞责、逃避责任。少数窗口单位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
3、创新能力有所钝化。少数党员干部发展意识衰退,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减弱,开拓创新能力钝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作为不求上进。尤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积极动脑筋、想办法,难题,勇创大业,而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工作疲沓、飘浮,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疲于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有少数党员干部接触上级领导多、直面群众少,坐办公室多、进村入户少,好话听得多、掌握情况少,研究问题浮光掠影,工作马马虎虎,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机关部门中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热衷于办私事、上网聊天,更有的离岗串岗、说三道四、影响团结。
4、堡垒作用有所退化。少数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凭老框框老经验办事,导致少数基层党组织工作弱化、制度松懈、效率低下。少数党员干部思路不清、标准不高、工作教条,只会讲不能办,却不研究如何办,遇事推诿。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基层单位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不是主动为基层 挑担子,而是静候上级下指示,等待领导抓协调,致使有些问题、矛盾久拖不决,积重难返。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是忽视教育。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味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忽视对党员干部正常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难到位,党员教育缺乏新意,以致党建工作象流水帐,开展活动如四季歌,未能真正起到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是轻视学习。少数党员干部重于事、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借口工作忙等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加理论学习,理论素质差。同时,业务学习也少重视,知识老化,思想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知识方面的要求。
三是漠视管理。少数基层党组织,因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疏于对本单位党员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进出漠不关心,少数党组织甚至对党员的底数模糊不清,致使许多党员找不到“娘家”,组织生活没有着落,成为“挂名党员”。更有少数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组织的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全镇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作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全镇党员干部应在自我完善、提高素质方面作出示范、表率,以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此,必须着重把握好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三个环节。
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立足干部实际需求,拓宽和丰富培训内容,加强队伍建设。
实践中,杨舍镇委针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或走访座谈等形式,力求精确把握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和思想脉膊,努力做到按需施教、训有实效、学有所获。
一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新”的需求,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年来,杨舍镇十分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胜任岗位需要,在全市较早地开展了计算机、外语、普通话为重点的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三年来,先后举办微机应用能力培训班32期,培训党员干部近二千人,目前机关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下已有95%以上的同志达到了省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考试中级水准。20__年又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广大干部中全面进行英语300句和普通话达标培训,经过测试,参训人员合格率达100%。
二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博”的需求,举办专家讲座。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把全镇党员干部统一到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上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委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主动出击,外引高水准的社会教育资源,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讲座、辅导、培训,迅速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层次和人文修养,先后邀请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等著名专家、教授分专题作辅导讲座,让全镇党员干部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和社会思潮等发展动态。去年以来,全镇共举办各类专家讲座15期,举办各类培训班169期,直接培训党员干部和基层骨干9万多人次,此外,还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利用vcd光盘间接反复地教育、培训。
三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精”的需求,开展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以往开展读书学习的经验,本着求新、求深、管用、把党员干部“逼向书本”的指导思想,由镇委宣传部门和党委中心组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学习篇目及书籍,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学篇目,通过抽查笔记,组织考查,展示学习心得,会议交流学习体会等形式,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20__年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被评为苏州市级先进集体。
四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实”的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去年以来,杨舍镇党委十分注重学习培训的实效,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镇四套班子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年由党委提出40个领导干部重点调查研究课题,立足兴镇亲民,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制约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调研和;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认真研究探讨,提出许多务实性的建议和对策,并想方设法,积极解决,对全镇的一些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和积极弘扬,把调研文章汇编成册,并下发到基层共同探讨,先后编印了20__年和20__年《杨舍镇党委中心组调研材料汇编》,使全体党员干部更加全面掌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走势和发展前景,增强工作中争先创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务实为民,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阵地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培训阵地与基地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载体,也是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杨舍镇围绕加强阵地和基地建设,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按分级分层原则,建立三级培训阵地,即通过加强镇党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构筑一级(镇级)阵地;通过街道、办事处党校、成人学校、市民学校建设,构筑二级(街道、办事处)阵地;通过加强村党员电教室、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构筑三级(村级)阵地。在这些阵地建设中,注重充分发挥其各自在师资、设施和其他方面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努力形成覆盖全镇党员干部的“网络式”的大培训格局。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培训质量。始终把教学活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严格聘请党校专职人员,建立了从全镇各部门、条线筛选出来的近百名不同专业、名有所长的专业人才组成的“人才库”,聘请市委党校及市电大教师任兼职教师,以高水准的师资来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三是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镇形成了六大基地:杨舍镇招商引资和省级工业开发区示范基地;“神园”葡萄示范基地;晨阳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塘市肉鸭养殖、芹菜种植基地;东莱食用菌、水产养殖基地;乘航花卉苗木基地;城区街道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途径和效果,让党员干部在真实环境中受到教育,提高实际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围绕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解决培训对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培训的管理和常规制度建设,用科学的机制来推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培训的数量、质量和培训率及单位自办的培训情况同镇组织办、宣传办签订目标责任,纳入单位总体目标考核。二是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规定党员干部理论考试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三是村级干部培训上岗制度,强化对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所有村级干部均须培训后方能上岗。去年年底,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全镇有136名干部参加了镇党校组织的培训。四是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档案制度,把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及其他骨干培训学习情况整理建立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
三、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的思路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要紧紧跟上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要紧紧跟上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要紧紧跟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
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首先,着力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既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党员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其次,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弄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任职经历的干部对培训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第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载体和阵地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各级基层党校建设的同时,抓好镇党校网站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把软性的教学资源摆到网上去,搭建一个崭新的教育培训工作平台。
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成人“三多三少”的特点,做到“三为主”。即根据党员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党员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坚持以晚上培训为主;根据党员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大规模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培训为主。二是内容安排上,要做到按需施教、分级分类、讲求实效。要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能“抓进篮子就是菜”,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时要增强针对性,不能“上下一般粗”,不能村干部和村支书培训内容一个样。三是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要在搞好常规理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参观考察和实践锻炼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四是在培训方法的运用上,要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以及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党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实行党员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其在任职期内必须达到,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面,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三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一方面,要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另一方面,干部培训工作要跟上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再一方面,要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干部,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反之,要采取教育、诫勉、调整等约束措施,努力营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热情。
构筑一流的社区教育中心
“强基工程”是展现时代新风貌,永葆先进性的大事。为此,杨舍镇前溪巷社区始终把社区教育、锤炼思想放到突出位置。去年以来,前溪巷社区以文化立区、共建兴区、自我管区为抓手,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融教育培训、陶冶思想、志愿服务、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具有十大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它们分别是党史展览馆、电化教育室、未成年人教育室、荣誉展示室、社区名人馆、社区艺术陈列室、技能培训室、特色家庭展示室、健康教育室、社区愿景等。
前溪巷社区党支部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阵地,认真开展“先锋工程六坚持”活动:
一是坚持树“三风”:树求实的学风,树从严的党风,树亲民的作风。
二是坚持讲“三争”:争当服务于民的表率,争当工作创优的表率;争当传播文明的表率。
三是坚持重“三帮”:关爱弱势群体,结对认帮;关爱特困家庭,志愿相帮;关爱下岗市民,就业互帮。
四是坚持送“三暖”:突出群众满意为标准,说暖心话,办暖心事,送暖心物。
五是坚持抓“三促”:以爱心基金帮扶促稳定,以家政就业岗帮扶促增收,以楼道党员户帮扶促和谐。
六是坚持兴“三带”:党员带头认护一片绿地,党员带头守望一片平安,党员带头构筑一片和谐。
前溪巷社区还认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每年组织党员到红色根据地等开展党的先进性、革命传统教育,使得每个党员自觉地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在前溪巷社区,每个党员就是一杆旗,除年老体弱的党员外,80%以上的党员成为“党员示范户”,8个常年在外的“流动党员”坚持做到“流动不流心,党的教导常记心”。从党支部一班人开始,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关爱社区包管责任区,都有一个“一助一、一帮一”的结对帮扶户。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全面掌握XX市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为不断促进农机培训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对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机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状况
滨州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尾闾,北临渤海,东与XX市接壤,南和XX市毗邻,西同XX市和XX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XX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土地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公顷。XX市辖XX区、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新区共六县四区。
目前,滨州各县(区)共有农业机械化学校7所,20__年在省农机办的正确领导与市农机局的帮助指导下,先后注册成立7个社会化农机培训公司,承担农机驾驶培训工作。XX市各县(区)农机培训机构教职工共49人,其中专职教师33人,理论教员31人,教练员21人,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0__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6872人,复训驾驶员8531人,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机经营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等农机使用技术7xx6人,在职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10人。20__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5214人,复训驾驶员7798人,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机经营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等农机使用技术11528人,在职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0__人。20__年上半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2885人。
二、培训内容与主要做法
全市农机化教育培训以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为主要内容,主要做法如下:
(一)贴近实际,抓好购机补贴农民机手培训。各县(区)农机局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对购机农民机手进行系统培训,基本实现新购机农民年内普遍接受一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新购机农民操作使用水平和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使其不仅学会使用新机具,还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创新形式,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和新购买农机具的农民为主,积极开展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培训。大力推行农机驾驶、安全监理、技术推广、职业技能鉴定等组合式培训,努力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三)突出重点,组织好主要农时技术专项培训。各县(区)农机部门在春耕生产、三夏、三秋等农时季节到来前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送技术到田间地头,送培训进村入户,形式多样,效果显著。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760人,组织深松作业现场演示会2场,培训320人。
(四)积极争取,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近三年来,全市共承担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任务3200人,按照省农机办阳光工程培训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培训组织实施工作,并加强与专项技术培训、驾驶员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新购机农民培训的结合,提高培训效果,让更多农民享受国家惠农政策。
全市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机械化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培训学校、农机化技术推广、鉴定、监理机构为主体,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政策,有效提高了各类农机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资金投入情况
据统计,20xx年全市农机培训资金投入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万元,阳光培训万元,自筹万元;20xx年农机培训资金投入xx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万元,阳光培训万元,自筹万元;20xx年农机培训资金投入万元,其中地方财政49万元,阳光培训万元,自筹万元,培训资金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农机校资金完全来源于自筹,20xx年全市农机校自筹建设资金万元,20xx年万元,20xx年万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的认识还不足。在工作实践中,至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存在着重机具推广、轻技术培训的认识误区,认为机具量的增加就是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农机技术培训对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的主导作用,造成了机具的使用效率不高、收益不丰等现象。同时,认识上的误区也使我们的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协作。
2、师资力量显得较为匮乏。作为担任培训任务的主体,农机学校的师资配备已跟不上农机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师资现阶段走上了其他新的领导岗位,还有少量在职教师不懂农机专业技术,不能上讲台授课,那种综合性、专业型的农机教学人员尤其缺乏。通过聘请厂方技术服务人员或经销商来搞培训得不到时间上的保证,也不完全符合农民培训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会加大培训的成本。
3、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机发展大计,教育培训需先行。农机技术培训是事关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没有经费投入,学校的硬件、软件要更新成为空谈,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如果靠其他项目的有偿服务来筹集资金或向农民收钱来促进培训工作,将会使农机培训走入死胡同。
六、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上下一盘棋,真正建立尊师、重教、兴机、富民的新格局;农机技术培训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推进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离开了农机技术培训,要推广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尽可能先安排一部分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教师参加农机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开阔眼界,并且结合农机企业的生产实际,让他们参加一些农机具的生产过程和作业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农机学校基本的教学条件,增添教学设备。建议采取向给农民机具补贴一样给学校配备拖拉机、收割机、电教设备。同时,加大对农民群众学习农机新技术的补贴力度,解决农民群众学技术、学业务而有经济负担的问题。
(四)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模式。要不拘于传统,不流于形式,真正沉下去,实事求是,真心实意地培训农民,农机科技培训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要根据农民群众学习农机技术的实际需求,选准农闲时节,采取开班到乡、培训到村、指导到人等适合农民特点的形式来开展农机培训工作。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5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构建“产业市场化、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五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途径,是着力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迫切需要。根据《关于开展宁波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前期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甬农办发[20xx]65号),近期我局组织力量,对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20xx年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20xx年进一步提出招收10万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20xx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xx年10月将新型农民的培养写进党的__大报告,20xx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提出在3年内,选择100个试点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左右,20xx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xx年将试点县扩大到300个。省农业厅20xx年开始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鄞州区被列为第一批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县。我市从20xx年开始扶持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创业,20xx年出台《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的若干意见》(甬政办发[20xx]87号),部分县(市)区也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途径,如鄞州区20xx年开始探索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育,为下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市通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共有520名,其中男性464名,女性56名。从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综合素质较好。年龄在50岁以下的有358名,占69%,其中30岁以下的有39名,学历高中以上的有368名,占71%。二是产业覆盖面较宽。从事果蔬种植的100名、粮食192名、畜牧38名、水产养殖136名、花木52名、其他2名,基本覆盖了主导优势产业。三是经营规模较大。果蔬类平均经营面积45亩、粮食类200亩、水产养殖类39亩、花木类68亩,畜(禽)年出栏均在1000头(3000羽)以上。四是经营效益较好。由于新型职业农民懂经营,会管理,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人均年农业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超过当地普通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的3倍以上。五是主体法人化程度较高。有不少新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了家庭农场,牵头领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法人化程度总体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
二、充分认识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型职业农民是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伴随着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而产生的新型农业从业者。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生产经营能手集中,有利于推进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对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市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总体上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的阶段,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低文化、兼业化问题日益严重,“谁来种地”已成为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测算,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数已从130万人减少到53万人左右,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40%,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较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如毕业于浙江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汪琰斌,今年只有23岁,家住海曙区的他毕业后毅然决定从事现代农业,在姜山镇流转了1100亩土地,专门种植水稻,成为了“新农人”的佼佼者。新型职业农民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同时,新型职业农民亦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也更易于监管。
(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五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市农业发展已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向全面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阶段,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攻坚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村将是传统农户、兼业农户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并存的局面,但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细胞和主力军,是构建“五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力量。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使其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加快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三)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科教兴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规模经营主体,比一般农户更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也更有能力接受推广和应用,都会加大物质和科技投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成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主力军。调查发现,有不少新型职业农民是种养大户、购销大户或农产品经纪人,市场信息灵敏,产销联结紧密,市场竞争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同时,新型职业农民也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能较好的维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如家住鄞州区五乡镇仁久村的董灵燕,从浙江传媒大学本科毕业后,子承父业,开始从事畜牧养殖,并在畜牧养殖转型升级和电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喂养的虫草鸡,由于融入了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科技因素,经营效益大大提高,是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方向。
三、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地方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的周期长、见效慢,等一等、放一放无所谓,没有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未出台系统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对现有政策的整合集成力度不够,很多已有的强农惠农政策未能及时向培养对象倾斜,对潜在的新型职业农民缺乏引导和吸引力。
(二)缺乏顶层设计,培育机制不健全。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缺乏顶层设计,特别是对于认定标准如何确定、认定后怎么管理、与后续教育培训和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如何衔接,考虑不够系统,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含金量”有待提高。
据调查,全市涉及农民培训职能的部门有农办、农业、人社、扶贫、科技、供销社、教育等10多个部门,培训项目包括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20多种,资源分散,效果有限。目前还没有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个别地方虽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但各部门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农业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仍比较突出。
(三)培育质量不高,缺乏长效机制。
一是师资力量有限。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对农民培训实施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农民职业教育资源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目前农民培训还存在着重复培训、低水平培训、专业设置面较窄等问题,造成培训与需求脱节,培训内容大多是“大路货”,没法满足职业农民个性化需求,农民学不到对口实用的东西。三是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有限。现在农业从业人员总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下,对新知识接收能力较差,参训存在“我要来培训还是要我来培训”问题,培训过程中代训、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缺乏长效机制。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后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和享受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工作滞后,对农业后继人培养尤其是中青年农民培育工作力度不够。
(四)要素制约凸显,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土地流转难。调查发现,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反映最突出的困难就是土地流转,由于土地的稀缺效应不断显现,农民惜租心理严重,流转土地不断减少,新型职业农民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加上流转价格上涨较快,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二是贷款难。新型职业农民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但大多数新型职业农民资金实力不强,加上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难以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得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三是设施用地难。目前省、市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的设施用地有明确规定,但没有出台新型职业农民的设施用地扶持政策,影响其进一步提升发展。四是用工难。由于物价上涨和外来劳动力流动频繁,尽管用工工资不断提高,但还是难以留住人,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问题越来越突出。
(五)发展不平衡,仍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近几年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规模效应的不断体现,政策环境不断驱优,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但不同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类型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地区来看,目前全市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只有鄞州区,专门成立了鄞州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认定管理办法,每年安排1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对取得鄞州区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农民,给予一次性20__元/人的奖励,并在农业项目申报、农业成果审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从产业来看,从事畜牧养殖的只有38名,仅占7%。从类型来看,已认定的520名新型职业农民,基本上都属于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偏少,新型职业农民结构不合理。
四、对策建议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关系“三农”工作基础性、创新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积极探索有效培育路径和方法,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立足当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需要,又是着眼长远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稳定和壮大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着力解决“怎么种地”的战略要求。我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较快,规模经营水平较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较完善,已经具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条件。下步,各级各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改善民生的高度来认识,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办、农业、财政、人社、教育、科技、供销社、金融、保险等部门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培育合力,并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二)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整体规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我市农业劳动力的现状和特点,从培育目标、培育途径、认证管理、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初步建立起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要尽快研究出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意见,明确认定管理的职能部门,发布认定管理办法,探索新型职业农民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配套扶持政策,切实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三)明确培育重点,拓展培育渠道。
坚持立足产业、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育渠道。鼓励和引导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种养大户优先接受培育,转型升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手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技能培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把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支持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招录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的“农二代”,培养一批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中、高职学历教育的衔接,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
(四)建立认定标准,完善管理办法。
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认定管理,不是设置务农门槛,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形成一种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产业的职业农民,实施差异化的认定标准和扶持措施,认定管理办法中要明确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承办机构、相关责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认定标准上,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一般可分为等级制资格证书、类别制资格证书、类别等级制资格证书和一般性资格证书四种,要综合考虑农业从业人员的的年龄、教育培训情况、生产经营规模、职业道德素质、从事农业劳动时间、主要收入来源、生产经营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设置相应的认定标准和条件。在认定程序上,总体上要按照学员自愿报名、村镇审核、县级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接受相关教育培训、开展考试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公示、颁发资格证书并备案等程序进行。在动态监管上,要设置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有效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年检制度、晋升制度、退出制度等动态监管机制,保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五)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育质量。
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分产业、分区域、分类型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突出需求导向,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在培训模式上,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注重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按照“就地就近”和“农学结合”原则有序开展课堂培训、进村办班、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积极探索农民田间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脱产教育、农业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等培育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在培训内容上,要加强教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教学实践活动要形式多样,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在师资力量上,要对师资人员进行常态化培训,增加师资人员的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注重培养青年教师骨干力量,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培育一批能说、会写、善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
(六)加大扶持力度,健全政策体系。
目前,我市新型职业农民才刚刚起步,自身实力普遍不强,生产经营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以扶持促认定,以认定促培育。在财政扶持上,要设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各类培训机构和通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生产经营补助等方面,现有的特别是新增的强农惠农资金和涉农项目要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在土地流转上,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健全流转服务体系,鼓励采取委托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整村整组整畈连片集中长期流转,引导农村承包土地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在金融服务上,要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并给予利率优惠,允许新型职业农民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在技术指导上,要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强化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指导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在用地、保险、农机购置、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要同等享受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的扶持政策。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6
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把能否搞好干部培训作为地方经济能否振兴,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基础工程来对待。各城市普遍有专门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和比较稳定的专职管理队伍,机构专门化推动了工作专业化,突出表现在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比如组织制订各类干部能力知识体系框架,进行培训有效性课题研究等,指导培训工作,提高了管理有效性。
启示之二,建立激励约束的保障机制,激发干部自身学习动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干部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内在动力。上述七个城市基本上都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快,客观上使干部产生知识不及时更新就会落伍的紧迫感,形成了干部知识自主更新的氛围,实现了干部教育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干部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建设上,各地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建立干部学习积分制、考试随机抽样办法、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后备干部培训考试录用制度。尤其是诸暨市在重要班次参训人员的选择上,坚持“选训制”,通过考试选拔参加培训人员,即保证了有限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又激发了干部学习的内动力。
启示之三,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基本途径。各地在培训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普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各地普遍实施的办班申报制度,规范了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佛山市针对党校教师占三分之一。绍兴等地开展的教学质量评估及教师授课招标工作,使教学质量与教师的考核、奖金严格挂勾,有效地增强了党校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启示之四,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教育资源,采用灵活的办学方式是解决因需施教、增强培训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上述七城市在抓好干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各类培训教育资源,瞄准国内外高等院校、培训机构联合办班的方式,对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的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工业和干部能力提高等领域进行重点培训,举办了诸如城市管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新闻发言人、信息化管理等专题培训班,鼓励、支持干部参加经济管理研究生班、MBA和MA班等比较系统的学习,改变了大而统的政治理论培训工作格局,满足了干部个性化培训需求,大幅度的提高了办班质量,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
启示之五,提高干部实践能力,强化培训成果转化,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实脚点。注重培训干部的实践能力,坚持虚实结合,学用结合,强调培训成果转化是所考察城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宿迁市推出“学理论,解难题,出成果”活动,就是要求受训干部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本地、本单位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要形成工作报告。东莞市要求学员在培训班结束后,专门进行为期一周的基层调研,然后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和工作建议。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推动措施,受训干部的实践能力履岗能力普遍得到增强。
启示之六,提高经费保障的可靠性,是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各地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发展,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即使在财力相对薄弱的城市,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也十分舍得投入。各地普遍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使各类主体班次一般都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部分地区在著名高校办班、国外办班,以及选派干部参加研究生班、MBA、MA班学习等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经费,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
借鉴七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今后三年实施干部知识更新工程的总体要求,对我市的人事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二是科学制定工作规划,规划是龙头,制订一个合理的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是开展人事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三是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制定培训职责分工、施教机构管理以及培训质量评估等制度。
(二)建立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体系。教育培训资源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树立统筹整合、市场化和以人为本等新的理念,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通盘考虑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在不断强化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的同时,满足不同干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培训实际需求,调 动社会各方办学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党校、社会培训机构、区内外高校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教育培训网络体系,通过统筹整合降低培训成本、优化培训投入。加强管理,通过推行培训资质认证等途径,逐步规范培训市场,并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健康发展,逐步建立一个机制创新、手段齐备、功能完善的培训市场。
(三)建立灵活高效的培训操作体系。有效开展与实施干部
教育培训,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干部培训操作体系,努力达到干部教育培训量与质的统一。一是满足干部对教育培训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自选培训方式,由参训者根据本人工作实际及知识结构自选课程类别及培训时间,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找准供与需的结合点,解决教育培训供需脱节问题,提高培训效益,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促进工作的目的。二是探索实施网络化培训,面对日益突出的工学矛盾,发挥现代网络的作用。网络具有信息共享、可多人同时使用、不受地域时间因素限制等优点,充分依托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干部网上培训学校,配套开发一个先进、高效、实用的工作系统,既为自选培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使培训的面更广、量更大、费用更低,方式也更灵活、便捷,可以较好地解决干部学习与工作的矛盾。
(四)建立客观公正的培训评估体系。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保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管理,应建立客观公正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评估采取分类评估、综合质量评估、年度评估以及初次准入评估等方式,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施教机构和培训承办单位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软硬件资源进行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对学员反映良好、培训质量较高的施教机构,人事部门在政策和培训任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引导培训机构在竞争中求生存,以培训质量求发展,更好地督促培训机构办好培训。
(五)建立稳定可靠的培训保障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参训制度,通过制定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登记制度、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管理制度等,将干部培训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和提拨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将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年度划拨专项经费;在外聘高水平师资、“走出去”办班以及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落实。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7
农民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和基础保障,培育新型农民是我县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农民培训的重要任务,也是摆在我县农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要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必须要了解农民对培训的需求情况。因此,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新型农民培训这项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深入了解我县农民对培训的实际需求,便于更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按照省农委《关于开展20xx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20xx年新型农民培训培训需求调研工作:
一、总体部署
我县农委高度重视此次调查、摸底工作,接通知后由县农委牵头召集农机局、畜牧兽医站、水产站、农村能源办公室等与培训工作密切相关的行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召开会议并部署任务。要求各行业依据自身职能,围绕我县“三农”工作重点,结合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乡(镇)和村组深入农户进行调查摸底,广泛征询村干部和农民对培训产业(专业)、内容、时间和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摸清培训需求人群和数量,确保上报材料真实、准确。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摸清我县新型农民培训需求情况,为我县20xx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申报、具体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以实现培训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科学发展,为我县农业全面转型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
三、调查对象及方式
1、调查对象。结合我县农业“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以及我县农业发展提点,重点调查一是粮油棉大宗作物种植面积达100亩的大户;二是蔬菜陆地种植面积达20亩以上、设施栽培(包括草莓)面积达10亩以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经济作物种植大户;三是生兔年出栏达50头以上、奶牛存栏达10头以上、肉牛出栏达10头以上、蛋鸡存栏达500只以上、肉鸡出栏达20__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四是指拥有2台套以上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价值10万元以上),能承担2项以上农田作业服务,年作业服务面积500亩以上,农机服务收入占家庭总收入70%以上的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五是主要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的关键时期,统防统治服务能覆盖两个乡镇以上的机防合作社的机防人员;六是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和其他畜牧养殖大户,原则上为种养规模是当地农户平均种养规模的3倍以上的种养大户;七是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建筑工匠、沼气工及其他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等服务人员受训愿望进行摸底、调查;八是对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特定群体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想法。
2、调查方式。一是实地走访调查,根据我县农业区域特色及专业的不同,随机选择2-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1-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选择1个种养大户或农机大户,以及1个村民组组长,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意愿、需求等;二是进村入户调查,在实地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每个行政村随机选择农户5户,细致了解他们对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和意愿;三是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特别是植保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选择三个合作社,深入了解社员的培训需求。
四、调查结果
根据三天的系统摸底、调查,在充分尊重被调查人的意愿基础上,结合各行业机构上报的调查数据,现将调查情况汇总成表。
五、意见与建议
一是种植大户、植保合作社社员和绝大部分农民均表示迫切需要植保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希望在三月份以前农闲期间接受技术培训,以及农作物关键生育期给予田间技术指导,尤其是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面的指导,同时建议多请县级专家,使得培训效果更好。
二是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一致建议,培训时间最好在农闲时节(种植之前或收获之后),培训时间7天以上,培训内容最好是新型农机具的使用与维修知识,并有新型农机具能现场操作、故障排除指导。
三是基层农技人员要求接受更深层次的学习培训,主要形式以集中培训和参观学习;例如,在走访村级动物防疫员中,要求避开春秋两次集中防疫时间,加强学习疫病防控、法律法规,集中学习时间达5天以上、现场指导达2天以上;在走访养殖户中,要求避开农忙季节,通过分片集中培训,学习畜禽疫病防治和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时间7天以上,饲养中遇到问题能通过邀请到现场指导或电话咨询的形式解决。
四是已建沼气池的农户中大部分不懂沼气的日常管护和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对沼气工进行培训是发挥沼气环保的重要举措,建议分重点乡镇、分片,集中7—10天的时间对沼气工进行培训。
五是建议适当增加培训经费,为农民学员多发一些物化补助,为指导教师多发一些津贴,便于更进一步深入开展培训和指导工作。
关于培训调研报告 篇18
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杨舍镇党委及组织宣传部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适应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变化,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强化培训的管理机制,使全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1、先锋作用有所弱化。一是在党员干部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身份麻痹”的现象,党员干部混同于普通群众,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二是在党员干部人数较少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个体淹没”的现象,即党员干部因力量单薄而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述现象,往往使得一些党员干部争先意识减弱,责任心减退,工作标准、自我要求降低,或者是盲目乐观、自高自大,容易滋生松口气、歇歇脚、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如行政村少数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遇到困难挫折时意志不坚定,总是拿客观原因作挡箭牌,导致村级经济难以走出落后、发展迟缓的“怪圈”,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障碍。
2、党性观念有所淡化。当前,我们正面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变革的现实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思想经常接受各种思想“碰撞”,理想、信念在种种实惠面前褪色、淡化。少数党员干部过分求实惠,怕吃苦、怕麻烦、怕得罪人,抓工作畏难情绪重,导致单位、部门内部管理松懈,作风散漫。少数党员干部囿于小集体观念,在工作和一些敏感问题上不能按政策办事,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有的党员干部把服务喊在嘴上、要求挂在墙上,碰到实际问题敷衍塞责、逃避责任。少数窗口单位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
3、创新能力有所钝化。少数党员干部发展意识衰退,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减弱,开拓创新能力钝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作为不求上进。尤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破解难题,勇创大业,而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工作疲沓、飘浮,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疲于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有少数党员干部接触上级领导多、直面群众少,坐办公室多、进村入户少,好话听得多、掌握情况少,研究问题浮光掠影,工作马马虎虎,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机关部门中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热衷于办私事、上网聊天,更有的离岗串岗、说三道四、影响团结。
4、堡垒作用有所退化。少数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凭老框框老经验办事,导致少数基层党组织工作弱化、制度松懈、效率低下。少数党员干部思路不清、标准不高、工作教条,只会讲不能办,却不研究如何办,遇事推诿。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基层单位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不是主动为基层挑担子,而是静候上级下指示,等待领导抓协调,致使有些问题、矛盾久拖不决,积重难返。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是忽视教育。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味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忽视对党员干部正常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和一课”难到位,党员教育缺乏新意,以致党建工作象流水帐,开展活动如四季歌,未能真正起到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是轻视学习。少数党员干部重于事、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借口工作忙等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加理论学习,理论素质差。同时,业务学习也少重视,知识老化,思想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知识方面的要求。
三是漠视管理。少数基层党组织,因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疏于对本单位党员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进出漠不关心,少数党组织甚至对党员的底数模糊不清,致使许多党员找不到“娘家”,组织生活没有着落,成为“挂名党员”。更有少数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组织的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全镇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作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全镇党员干部应在自我完善、提高素质方面作出示范、表率,以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此,必须着重把握好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三个环节。
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立足干部实际需求,拓宽和丰富培训内容,加强队伍建设。
实践中,杨舍镇委针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或走访座谈等形式,力求精确把握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和思想脉膊,努力做到按需施教、训有实效、学有所获。
一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新”的需求,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年来,杨舍镇十分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胜任岗位需要,在全市较早地开展了计算机、外语、普通话为重点的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三年来,先后举办微机应用能力培训班32期,培训党员干部近二千人,目前机关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下已有95%以上的同志达到了省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考试中级水准。2019年又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广大干部中全面进行英语300句和普通话达标培训,经过测试,参训人员合格率达100%。
二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博”的需求,举办专家讲座。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把全镇党员干部统一到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上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委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主动出击,外引高水准的社会教育资源,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讲座、辅导、培训,迅速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层次和人文修养,先后邀请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等著名专家、教授分专题作辅导讲座,让全镇党员干部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和社会思潮等发展动态。去年以来,全镇共举办各类专家讲座15期,举办各类培训班169期,直接培训党员干部和基层骨干9万多人次,此外,还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利用VCD光盘间接反复地教育、培训。
三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精”的需求,开展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以往开展读书学习的经验,本着求新、求深、管用、把党员干部“逼向书本”的指导思想,由镇委宣传部门和党委中心组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学习篇目及书籍,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学篇目,通过抽查笔记,组织考查,展示学习心得,会议交流学习体会等形式,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2019年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被评为苏州市级先进集体。
四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实”的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去年以来,杨舍镇党委十分注重学习培训的实效,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镇四套班子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年由党委提出40个领导干部重点调查研究课题,立足兴镇亲民,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制约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调研和破解;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认真研究探讨,提出许多务实性的建议和对策,并想方设法,积极解决,对全镇的一些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和积极弘扬,把调研文章汇编成册,并下发到基层共同探讨,先后编印了2019年和2019年《杨舍镇党委中心组调研材料汇编》,使全体党员干部更加全面掌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走势和发展前景,增强工作中争先创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务实为民,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阵地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培训阵地与基地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载体,也是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杨舍镇围绕加强阵地和基地建设,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按分级分层原则,建立三级培训阵地,即通过加强镇党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构筑一级(镇级)阵地;通过街道、办事处党校、成人学校、市民学校建设,构筑二级(街道、办事处)阵地;通过加强村党员电教室、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构筑三级(村级)阵地。在这些阵地建设中,注重充分发挥其各自在师资、设施和其他方面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努力形成覆盖全镇党员干部的“网络式”的大培训格局。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培训质量。始终把教学活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严格聘请党校专职人员,建立了从全镇各部门、条线筛选出来的近百名不同专业、名有所长的专业人才组成的“人才库”,聘请市委党校及市电大教师任兼职教师,以高水准的师资来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三是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镇形成了六大基地:杨舍镇招商引资和省级工业开发区示范基地;“神园”葡萄示范基地;晨阳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塘市肉鸭养殖、芹菜种植基地;东莱食用菌、水产养殖基地;乘航花卉苗木基地;城区街道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途径和效果,让党员干部在真实环境中受到教育,提高实际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围绕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解决培训对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培训的管理和常规制度建设,用科学的机制来推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培训的数量、质量和培训率及单位自办的培训情况同镇组织办、宣传办签订目标责任,纳入单位总体目标考核。二是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规定党员干部理论考试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三是村级干部培训上岗制度,强化对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所有村级干部均须培训后方能上岗。去年年底,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全镇有136名干部参加了镇党校组织的培训。四是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档案制度,把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及其他骨干培训学习情况整理建立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
三、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的思路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要紧紧跟上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要紧紧跟上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要紧紧跟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
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首先,着力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既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党员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其次,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弄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任职经历的干部对培训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第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载体和阵地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各级基层党校建设的同时,抓好镇党校网站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把软性的教学资源摆到网上去,搭建一个崭新的教育培训工作平台。
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成人“三多三少”的特点,做到“三为主”。即根据党员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党员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坚持以晚上培训为主;根据党员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大规模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培训为主。二是内容安排上,要做到按需施教、分级分类、讲求实效。要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能“抓进篮子就是菜”,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时要增强针对性,不能“上下一般粗”,不能村干部和村支书培训内容一个样。三是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要在搞好常规理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参观考察和实践锻炼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四是在培训方法的运用上,要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以及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党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实行党员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其在任职期内必须达到,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面,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三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一方面,要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另一方面,干部培训工作要跟上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再一方面,要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干部,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反之,要采取教育、诫勉、调整等约束措施,努力营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