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通用17篇

荣誉发表时间 3603349

本报告分析了企业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发展潜力,提出了优化建议和策略,旨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如何更好应对市场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企业发展调研报告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县域经济的微观细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活不活,关键就看企业能不能真正搞活。经济能否实现新跨越,关键是看企业能否不断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工旺商”战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较好,全县企业总体上虽呈现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尖,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在人才和技术服务两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表现在“三个不足”:

一是人才不足,技术水平偏低。

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后劲的长远性、根本性问题,伴随着我县企业规模逐渐做强做大,我县大部分的企业缺少技师、高级技术等高技能复合型“灰领”人才,甚至于连熟练的操作技工都大量缺乏,而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跳槽”、“挖墙角”等现象屡见不鲜,企业人才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县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企业主学识水平、市场分析、科学决策、企业管理能力低下;具有专业水平的高层次科研人才极少,主要表现在:科技含量高的名牌产品寥寥无几,到20xx年末省级名牌产品仅有7个,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还是空白;高技能操作工人少,新设备、新工艺无法发挥其应有功效,延缓了企业发展的'速度。

另外,由于我县大部分企业从事的是五金、箱包服装、打火机等行业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低,设备相对落后,产品随大流,市场波动大,缺乏竞争力,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价值链低端,传统行业的基层。

二是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我县大部分企业都是由一人或几人合股白手起家的,家底较薄,经常面临生产周转资金缺口的局面,尽管很多企业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老板注重的是眼前的产品、市场和利益,技术创新意识不强,所以对技术开发投入偏低。研发设施尚未真正到位,绝大部分企业根本还没有研发机构。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链中,研发和销售投入少、生产投入多的“橄榄型”企业多,以设计开发、营销网络和品牌服务为重头的“哑铃型”企业几乎没有。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企业创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强。

三是信息不足,缺少技术服务平台。

目前,我县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和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技术信息比较匮乏,经常面临“到哪里去找我需要的专家?”、“到哪里去找我需要的技术”的问题。中小企业缺乏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的有效支撑,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克服“死亡陷井”,并由此导致众多的中小企业最终走向加工环节。

另外,由于很多企业和政府部门联系比较少,造成相关政策不能及时掌握,往往踩到“红线”。所以,在促进企业深化技术创新、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传播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已经成为促进我县企业发展壮大的急需的一项重要工作。

就我县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本人有如下思考和建议:关于人才问题,建议立足本地,培养用好现有人才,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引进紧缺人才,切实壮大企业人才队伍;关于技术问题,建议加速推进xx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资源和科技支撑。

人才和技术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为使中小企业有效引进人才,深化技术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我县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县“兴工旺商、富民强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战略眼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的企业家队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县企业运行质量,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和做强做优,加快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

制定企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经济政治待遇的政策。组织“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开展企业人才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开展培训工作。组织企业主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选送企业主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经济管理培训。

一方面积极开展“定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组织企业和高等院校开展洽谈会,由企业根据发展趋势列出所需要的人才定单,学校根据企业定单开展对口人才培养,不仅仅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也能够大大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从而尽可能早地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开展好职业经理人培训,培育一批年轻、潜力好的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再次是与职业中专挂钩,分行业、分专业进行职工技能培训,培养熟练技工,提升职工素质。

二是组建科技人才专家库。

县政府应授权县工业经济局会同各行业协会,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选择与我县产业领域相关的专家或学术权威,建立稳定的合作联系,经常邀请他们对我县的技术开发、新产品鉴定、技术改造、发展规划等作出咨询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

一方面,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加入全省科技协作信息网,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科技协作伙伴;另一方面,请进来、走出去,为企业在科技项目合作上牵线搭桥,组织小分队出击,与大专院校对接;邀请项目负责人来我县现场洽谈,搞好中介服务;再一方面,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科技成果展示会和洽谈会,努力提高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意识和自觉性。

积极鼓励企业通过与国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使高新技术更多更快地渗入我县企业;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上有所新突破,并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

四是推动企业研发机构的组建。

要加大技术创新机构建设的力度,在现有研发机构的基础上每年新增1~3家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以企业技术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共性技术中心等“一站两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积极的姿态,提供更良好的环境吸引国内的著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国际大公司来建立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吸引籍大学毕业生回家乡创业;加速生态产业园的建设步伐,发挥生态产业园的“孵化器”作用,注重社会资源整合,形成政府、企业、中介参与,多渠道、多方式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探索创新投资新模式;鼓励、帮助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建立技术开发部门、厂办研究所等相对独立的技术开发机构,逐步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资金落实、设备落实,整合企业资源,创造研发环境,探索创新激励机制。

五是健全担保公司运转机制。

政府加强引导和监控,确保中小企业投资贷款担保公司在实际融资担保过程中不变相、不走样,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真正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

六是进行政策扶持。

继续用好县委、县政府关于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有关政策,在政策上要有所创新,要在银行放贷、政府扶持资金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结合实际,出台一些能为有志于创业的民营企业经营者提供更多事业发展空间和机会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出台一系列激励扶持政策,对人才培训、人才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产业升级、成果转化、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财政奖励和扶持。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自去年2月以来,XX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北部山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在XX市几套班子领导的亲自组织、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下,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启动和推进。本次扶贫开发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是前所未有的,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前所未有的。海珠、荔湾、黄埔、罗岗4个帮扶区,84个XX市直企事业帮扶单位,星河湾集团、合景泰富集团、雅居乐集团、南方石化集团、伟腾集团、保利地产、方圆集团、侨鑫集团、珠江投资9家知名企业和124家中小企业将扶贫开发视为“一把手”责任和头号民生工程狠抓落实。全市各镇、街确定的镇级扶贫开发项目(三批次合计)191个,总投资概算 亿元;各挂钩帮扶单位与贫困村确定的20xx年村级帮扶项目693 个,总投资概算 亿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扶贫机制开创新模式,在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取得六大新成果:民生保障跃上新台阶,集体经济提升新层次,镇村环境焕发新面貌,特色打造取得新成果,自我帮扶促进新发展,农民收入提上新水平。

根据因地制宜和“集中发展、集体收益”的原则,各帮扶单位立足各村实际,积极发挥帮扶单位自身优势,开拓创新,通过资源开发、资金统筹、村企结合、集约建设、体外帮扶等途径和方式,大力发展各种经济产业及项目,在帮扶工作中注重强化造血功能,努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许多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统计,至今全市投入“双到”工作资金达亿余元。目前,全市确定帮扶村集体经济类项目236个,总投资 亿元,截至5月,252个已完工并开始产生效益。有 128条村集体年收入将达到十万元以上,脱贫比例达 %。(其中,广州帮扶四镇已有114条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占%;一镇三街自我帮扶已有13条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占%)。在贫困户帮扶工作方面。我市共有贫困村201条,共有贫困户7953户23499人,纳入考核的贫困户3540户13265人。通过就业帮扶、农业种养帮扶、物资帮扶、培训就业帮扶、整合土地出租等具体帮扶措施,已有4953户贫困户共计14141人率先实现脱贫,其中考核的贫困户达2328户、 8992人(广州对口帮扶四镇1836户7278人,我市一镇三街帮扶492户1714人),人均年增收3237元,总体进度达%。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和好做法,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转变。部分村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比较严重等,自我脱贫、自求发展的意识不强。村两委班子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部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为集体谋发展、谋利益的责任心不强,寻找发展出路的办法不多。

二是用地问题依然突出。用地指标紧缺,成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制约因素。去年 “一镇三街”确定的镇级扶贫开发项目用地指标缺口就达150亩,导致部分项目无法落地。不少的村级扶贫项目也因为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无法落地。此外,返还地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补偿标准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财政投入有待加大。由于资金投入相差大,广州对口帮扶四镇与我市自我帮扶的“一镇三街”工作进展不平衡:XX市帮扶122条村投入平均超过300万元,至今村集体和贫困户脱贫率均超过60%;而由我市市直部门自我帮扶的79条村平均每村投入只有60万元,至今村集体脱贫率未达到20%,与广州对口帮扶四镇差距明显拉大。

四是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帮扶单位帮扶方法单一,重治标、轻治本,扶贫项目后续运营管理资金缺口大,脱贫村、户自我造血功能不强,返贫压力大。

五是扶贫资源有待整合。各种涉农资金来源渠道多、形式不同,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没有制定覆盖全市的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没有建立详细可操作的长、中、近的扶贫开发建设项目库,存在整合力度不够,扶贫资源分散,集聚效应不明显的现象。

六是集体经济发展难度大。目前,村社普遍缺乏适合本村社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很多村社集体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发包出去的物业承包费较低,水源林补偿标准偏低,农民靠山吃山未能实现脱贫。受自然禀赋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限制,尤其是受流溪河水源保护政策的限制,部分贫困村至今无法落实合适的帮扶项目,村集体统筹项目推进难度大。

七是贫困户脱贫制约因素多。贫困户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绝大多数都只有初中,缺乏文化知识,直接影响就业和创业。贫困户自有资金不足,无法引进优良品种技术和进行规模化生产,缺乏发展后劲。此外,农村贫困户因残疾或重大疾病造成劳动力缺乏,脱贫致富缺乏主体力量。

三、工作建议

根据中央、省和XX市的工作部署,扶贫开发已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工作重点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逐步转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在我市加快建设广州北部城市副中心和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特点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建议如下:

(一)转变观念——提高发展村社集体经济认识。市、镇、村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高度,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全方位认真审视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中,要切实解决几种思想问题:一是“轻视论”。不重视集体经济发展的思想,认为集体经济不重要,可有可无,只要搞好维稳、计生等日常工作即可。二是“依赖论”。主要表现为等、靠、要,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很困难,现在上级政府为每条村补贴到8万元,基本能够维持日常一运作,以后政府还会为村经济想办法的。三是“无能论”。认为集体没有资源和人才,难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此,各级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振奋精神,多想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壮大村社集体经济。

(二)抓好规划——分类指导,制订市、镇、村三级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由于以往没有制定长期连贯的扶贫开发计划与政策,扶贫开发工作往往呈现短期化、运动式现象。为此,应根据我市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分区功能,加强对镇村的分类指导,制定各村的发展规划和帮扶措施,统筹城乡发展。要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必须把农村的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纳入全市社会发展规划当中,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各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要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的具体工作目标和时间表,把能够利用的资源,引导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同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使村社发展规划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处,调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克服目前一些地方“有分无统”“重分轻统”的做法,把集体的资源统筹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三)完善机制——建立扶贫工作机构,明确考核制度。现时市、镇都设有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但均属于临时机构,没有固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为了利于扶贫工作长期开展,建议市委、政府将市农业局扶贫开发办作为单列常设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负责全市扶贫开发工作;镇(街)设置扶贫开发办,负责镇(街)扶贫开发工作日常事宜,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协调。针对当前有个别单位淡化、弱化扶贫开发工作的现象,建议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班子参与扶贫工作责任考核、考评制度,把扶贫开发的成效作为干部、班子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加大投入——强化财政强农惠农,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要持续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切实把扶贫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建立扶贫开发工作本级财政经费保障机制。要争取XX市委、市政府继续实施各区、市各部门单位定点挂钩的扶贫政策;继续实施扶贫资金扶持政策,XX市、区两级继续按上年财政收入1%扶持山区镇村发展;继续实施各级财政对村公共管理经费补贴,力争根据贫困村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管理的工作难度,由XX市和本市两级财政按比例分级给予10-20万补助,并制定年度评定标准,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五)加强管理——健全村级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总结和发扬本次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两委”班子建设,构建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打造一支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村干部队伍。要积极推广太平镇上塘村建立社会服务中心的做法,将镇、街的一些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职能向村、社下沉,方便群众办事。要增强村委会对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统筹能力与运作能力,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XX市开展扶持贫困村发展经济20多年来,出现了“扶贫-脱贫-返贫-扶贫”的扶贫怪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管理好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令其长期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建立扶贫开发跟踪监管制度,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核查,真实地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集体资产现状及收益情况。这次扶贫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资产是巨大的,必须切实做好统计登记,科学管理,农业、财政、监察、基层建设、国土等部门要积极发挥监管作用,防止资产流失或贬值,不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同时,要制定一套农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对自我发展创收部分,允许提成作为村干部的生活补贴及福利待遇的奖励资金。

(六)用好土地——完善和用好征地政策,设立镇村扶贫开发区。一是落实农村征地返还地政策。积极争取土地返还用于统筹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征收返还地政策可与建立扶贫开发政策结合起来,由村或镇统筹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招商引资,建设厂房或商铺出租,收取稳定的租金。农村返还地所办的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和村一级的物业所产生的租赁税,镇街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村,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调整农村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款的管理办法。根据广东省农村征地补偿款管理办法,村集体征地补偿款部分由集体管理使用,不能全部分给农户,留存一部分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三是拓宽发展思路,研究设立或划定扶贫开发区,切实增强镇村造血功能。有条件的镇,为镇、村经济发展提供发展用地,在镇域范围内设立扶贫开发区,发展工业、旅游业等;没有条件发展的镇,在市高技术产业园、明珠工业园划定区域设立扶贫开发区,由山区镇用于扶贫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用地、资金、税收、统计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在镇村统筹发展项目中,各级扶贫开发机构和帮扶单位、镇政府和村,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合作机制,保障镇、村出资者在资产、收益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形成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发挥长效机制。为此,要继续争取XX市每年每镇各安排100亩土地指标用于扶贫开发园区建设。

(七)结合整治——把农田水利整治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贫困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全面改善贫困村农业耕作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要支持各村利用好政府的支持政策,提高退果还田的补偿标准,积极开展农田整治工作。把农田水利整治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通过把分散的农田集中起来,进行农田水利整治,然后出租给农业经营企业或种田能手,增加的租金由集体和农户合理分成,有效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八)一户一法——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要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政策性、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一是切实做好就业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劳动力就业,争取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继续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和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和参加技能培训,解决今后就业问题;二是加大种养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销路等方面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收入。支持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在山区发展加工保鲜运销,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出路;三是完善贫困户社会保障。帮助贫困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应保尽保,享受合作医疗、养老等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当前,要做好扶贫政策与低保户政策的衔接,确保扶贫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四是提高各种政策补助标准。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帮助农村危破房改造;提高生态水源林保护地区的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农民资源性收入;五是建立一套发动和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解困的工作机制。如定期公布贫困户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和帮扶等。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3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五金之都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蓬勃发展起来了。x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间XX市跃过24个县市,将全国百强的名次从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1]我们从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情况看,XX市x1年共有工业单位10948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464个。其中,五金机械工业单位8331个,占全市工业单位数的比重为%。五金机械工业法人企业数为1936个,占工业法人单位比重数为%。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为亿元,其中五金机械工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为亿元,占工业法人营业收入比重为%。[2]目前,有五金机械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从以上的数据看来,五金企业在XX市经济发展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然而,这么多的五金企业中大型企业的数目甚微,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那么他们究竟是凭借什么在市场上立足发展呢?

二、五金企业发展的优势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崛起,离不开几千年的五金文化底蕴。经过考古考证,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曾来石城山炼铜铸鼎。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集南朝·陈·虞荔所著《鼎录》,这部鼎器的权威著作记载了自古流传的"黄帝铸鼎"一说。黄帝铸鼎,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宋采铜矿,清制枪管。当地学者认为,"黄帝是五金之祖,是五金之源。"再者,著名学者、南宋状元、XX人陈亮独树一帜,创建"学派",倡导"义利双行"的事功之说,并在与著名学者朱熹的辩论中形成了功利主义儒家文化,陈亮思想根植民心。有美国学者专门研究发表专著,认为陈亮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黄帝五金文化和陈亮功利主义儒家文化相结合的XX乡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大放异彩,成为创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造就了五金机械产业为主导的XX区域特色经济。

(二)、较完善的产业链

五金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五金之乡,各地的五金商人云集于此,和外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互通状态。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8000多家个体工商户建立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法人企业单位生产零配件的。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他们开始了光明正大的“盗版”活动。即生产一些成品,以“贴牌”的方式成为法人企业的产品。这样不仅能解决法人企业的急迫生产问题,又给这些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定单。这就使整个经济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共存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形成了完整的一条龙服务。各企业的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这就保证了整个市场的高效运转。

(三)、合理有效的宣传

五金大市场和雄厚的五金产业是中国五金博览会的重要依托,而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扩大了五金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使五金城市场功能走向完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1996年开始的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各省自治区及欧、美、亚、澳、非诸洲的数千家企业逾万种产品参展。商交额也逐年在增长:1997年成交亿元,比首届翻了近一番;1998年成交亿元,比第二届增加了亿元;1999年达亿元,差不多是前两届之和;x0年和x1年分别达亿、亿元,均比上届有所增加[3]。盛会期间,万商云集,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国内外五金企业和经销商竞相参展,商品和技术交易异常活跃,集五金产品展销、科技成果转让、信息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于一体,为国内外参展企业和五金经销商创造了良好的商业合作机会。“中博会”已成为国际五金界的一个盛会。

(四)、实施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

XX市委、市府一直非常重视五金城的开发和建设,专门成立了浙江五金城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发和培育中国科技五金城,并成立了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负责市场的物业管理。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五金城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措施有:

⒈在开发初期减免部分地方规费。

⒉稳定完善对中国科技五金城经营户税收征管办法。鼓励经营者联合经营,使之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条件。国有、集体企业在五金城内设立核算分支机构的,可以在五金城税务机构申报纳税。

⒊XX市各级金融机构对五金城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满足五金城发展的需要,并明确表示如果五金城需要,可以追加贷款数额。

⒋继续在五金城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并积极筹划争取以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轻工业局及省政府的名义主办,提高办会的档次、水平,扩大办会的成效、影响。

⒌积极支持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公司多到国外进行商务活动,开展贸易,设立网点。

⒍对五金城内的经营户,凡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年销售额在8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25%收取。

⒎严格控制新建五金市场,对现有五金市场进行一次清理调整,淘汰关闭零星市场和城市马路市场。对市区范围内经营五金商品的摊点进行一次调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集中到五金城经营。

⒏工商、技监等部门积极依法履行职责,推行市场监管巡查制,抓好五金产品市场准入证制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商品、欺行霸市、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税务、物价、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积极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五金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发面:

(一)资金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企业的再投资的资金都是来自利润,还有一小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其二是“三角债”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是一个企业间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小企业所独有的。由于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商界商业道德的缺乏,“三角债”问题愈演愈烈,这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变

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被社会所抛弃。而XX人却还是死守着旧的东西不放,特别是企业中的一些中老年干部,他们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轻人提出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他们看来是颠覆一个企业的腐虫,是要绝对隔离的。因此这也就阻碍了五金企业的再一步向前迈进。

(三)恶性的价格战

恶性的价格竞争的出现是因为产品工艺简单,易于仿造,从而导致新产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产同样商品的企业就数以千计了。这样一来,新产品在市场上很快就达到饱和了,再加上时间太短,再次更新的产品无法快速上市面,价格战也就应势而生了。价格战的出现加速了产品的衰退,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的销售呈现昙花一现的态势。更严重的是,价格战使产家的利润一跌再跌,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产家就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企业名誉进行低质的生产。由于资金短缺,厂家无法引进高科技的先进设备,也无法购买优质的原材料。这样就势必迫使一些小企业停止生产,宣布倒闭。

四、对现存问题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

尽快形成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五金产业为依托,以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想统一为特色,一个面向全国,外向开拓的技术市场系统。其实家族企业非常适合小企业,在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诚信,这种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家族成员应该逐步从企业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的管理人员。这样机构才能更加健全起来,管理也可以更加的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会因为家族成员的违例不受约束而影响体制的严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养人才,正所谓,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知识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师认为企业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论是专业人才,还是销售、策划、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而企业最缺少的是通才。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应更加重视的不再仅仅是学历而已,一张文凭越为越不能让老总放心。而且需要的还有是员工的责任心——敬业爱岗及员工的丰富知识与能力。只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说如今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企业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而且每个企业都设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也应如此,企业不仅要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老总还可以亲自为员工讲授企业文化课,从而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

(二)提倡创新思维

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的年轻经营者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最高,为%;约有1/3左右选择了“敬业”、“追求最大利润”和“实现自我价值”,比重分别为%、%和%;另外还分别有%和%的经营者选择了“敢于承担风险”和“乐于奉献”;与之相比,选择“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较少,比重分别为%和%。由此可见,五金企业经营者不乏把创新视为首要追求的企业家精神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五金企业中年轻经营者占全厂高层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创新意识逐步灌输给企业中的职员和高层管理者。要让他们明白,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以中低档次产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浙江的中小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起步阶段产品的档次低得惊人,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却大得惊人。所谓中低档次,主要是就这些产品的需求层次和技术层次而言,而并非完全是指产品的档次。中低档次产品的市场前景究竟如何,先来看一些数据。从国内市场看,中低档次产品仍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1988年,中国8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有4304元(算术平均),基本上只能以购买中低档次的消费品为主。近三年浙江经济增长比全国每年高出2~3个百分点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从国际市场看,浙江的优势更是在于中低档次产品,发达国家在这些产品方面,基本上都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除了国内其他省份外,我们的竞争对手还有如越南、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而浙江近三年外贸出口业绩已经证明,我们有足够的竞争力来对付这些竞争对手。

中低档次产品具有一个稳定性相对较高的市场,其需求增长源于人类的一些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要求,是整个需求金字塔的宽大的基座。比尔·盖茨曾说,就企业的稳定性而言,类似可口可乐公司这类古老的企业,远胜于他的微软公司。当然,中低档次产品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这类产品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中低档次产品是一个基本的发展平台,是一个我们赖以进行知识积累、资本积累,进入世界的入口处。按照目前全国和浙江的制造业增长势头专家预测,到20x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业占全国的比重,大致可以比目前提高3~5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说,到20x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业占全国的比重,最高可能会在20%以上。

浙江的优势在于中低档次产品,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也完全可以利用好这个优势,来进行生产和发展。

(四)加快建设物流配送系统

“物流”这一概念越来越时兴,但是商场决不能跟着时尚盲目走。我们需要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它。现代物流的概念是为满足消费者(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而所谓的物流管理就是以买方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之间有策略的加以流转,最终到达用户,期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需求不断生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消费者的商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对服务的需求,并且,低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对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需求,这对于物流发展来说是种机遇也是种挑战。虽然在适合进行配送的商品品种还很少,并且不同的企业配送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企业独立建立自己的配送网络,这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是不经济的。这就需要由一个公司去做集成,比如把原来由不同企业经营的送电动工具零配件、不锈钢制品、制作滑板的原材料等商品配送业务,与机动工具、有色金属零件等结合起来,实行统一的配送和服务,对经营者来讲,就会节省很多成本,避免配送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岁消费者来讲也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务。这里有一个例子,1999年9月中国台湾发生大地震,使全球的芯片供应出现短缺,一星期内北京中关村电脑配套市场piiicpu处理器价格从每片1x元涨到2400元,但中关村的电脑商们说他们没有发大财,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库存很少,他们的经营模式往往是,在店铺陈列各种样品,接受用户的订货,如果一个用户要少量的货,他们会马上卖给顾客,如果更多用户来买,或者一个用户需要很多,他会让用户先等一等,并告诉用户说到仓库拿货。问他仓库在哪,他说就在后面,其实,他未必有仓库,经营者之间都有默契,许多经营者会共用同样的存货,会共用同样的仓库和物流系统。这种订货“协同”政策,大大降低了每个店主的库存水平,也就大大降低了由于销售预测不准确带来的库存积压、断档风险。该模式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快速运转的物流系统。只有快速,库存量才会小,要积压也不会大量积压。但是对物流的要求就是快速,以小时或分钟来计算整个物流作业过程,这样就要求减少物流环节,健全物流网络,增加物流系统的透明度,这样才能把经营者的风险降低。因此,对于五金企业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尽快建立一些物流公司,专门负责物流配送,从而降低成本。这才是使五金企业走出束缚的捷径。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4

一、全市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736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1550万元,减少14186万元,同比下降%;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775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6315万元,减少18558万元,同比下降%;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298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9169万元,减少16183万元,同比下降%;上缴税金651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013万元,减少3501万元,同比下降%;主营业务收入127856,较上年同期的132094万元,减少4238万元,同比下降%。

一季度,煤炭产量为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 万吨净减少万吨,下降%。由于受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煤矿整合及其安全整治等因素影响,彝良、镇雄、威信等主要产煤大县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30年的努力,**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是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困难、企业负担重。

二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三是乡镇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各县区经贸局(乡镇企业局)基本上虽都有乡镇企业统计人员,但有的兼的工作多、工作设备、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基本没有,工作很困难,造成了统计资料报送的质量问题(如少报、漏报、缺报等问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县区工作参差不齐,漏报、缺报较严重。一些县报表收集非常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把统计报表质量关及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

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蓝色证书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统计制度。

六是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要强化项目储备机制,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要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

四、下步重点工作建议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具有加工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产业带扶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和创新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重点加快发展马铃薯制品、天麻制品、魔芋制品、苹果、蚕丝、茶叶、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等主要产业的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培植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名牌产品。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乡镇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导和促进全市乡镇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乡镇采掘、矿冶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嫁接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乡镇煤矿整合,提高单井产量能力,壮大规模。 积极推进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为重点,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水平,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活动,提高企业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机遇,支持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参与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发展配套产业,开发配套产品。加大乡镇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力度,生产为大中型企业配套的原料、半成品等。

大力发展物流、包装、贸易、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产品。围绕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大力发展企业化运作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广、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提高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各种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

(四) 协调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与企业的合作,争取银行(信用社)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改善银行对乡镇企业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努力拓宽乡镇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争取财政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五) 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发展。以现有产业群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引导乡镇企业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资源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六) 加速乡镇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引导乡镇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兴企之路。鼓励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创业;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七)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大相关政策的督促落实和科学发展的指导工作力度,引导乡镇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安全、劳动、财务等管理制度。积极帮助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认真落实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充分调动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乡镇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重视财务、统计工作,稳定队伍、加强财务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点专项经费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培训费、调研费、报表印制等费。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5

根据市政协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专题调研方案,4至6月, 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调研组在华艾副主席的带领下,会同市经信委、建委、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30家企业及12家在肥异地商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安徽利华塑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实地调研,赴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已成为改善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一)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0xx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7%,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8个百分点。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完成各项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

20xx年,我市纳入统计名录库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835家、劳务分包企业178家,分别较上年新增32家和3家。从资质等级看,承包企业中,特级企业3家,一、二、三级企业分别为117家、287家、428家;劳务分包企业中,一级、二级、三级企业分别为125家、27家、26家。私人控股企业648家,占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的%,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占全部产值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企业规模壮大。20xx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9319户,较上年增加1584户,注册资本362亿元,较上年增加71亿元。全市民营建筑业企业9096户,较上年增加979户,注册资本228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全市建筑业个体工商户326户,较上年增加62户,资金总额4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8家企业入选20xx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双百强,4家幕墙企业获得中国幕墙50强企业,5家企业获20xx年度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2.投资势头强劲。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用于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民营经济投资已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3.科技含量增加。20xx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其中,民营企业占85%以上。 期间,全市10项建筑业新技术得到推广,专利申报逐年增加;轨道交通1、2号线、新桥国际机场等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和完成,标志着我市建筑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4.发展贡献增强。20xx年,民营经济贡献率达6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整个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我市70%的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企业;20xx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90万人。

二、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与经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户数、企业规模,还是贡献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与省会城市地位要求,与先发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20xx年,我市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没有一家民营企业登上全省百强企业前10位排行榜。

(二)成本增加致使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

一是用工成本攀升。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企业社保缴费基数逐年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10-35%以上。二是融资难融资贵。目前,我市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满足度仅为52%,缺口约为190亿元左右。普遍反映抵押要求过高,手续繁琐,费用昂贵,年利率10-15%的占42%,15-20%的占10%,年利率超过20%的占4%。20xx年,我市建筑业全年财务费用亿元,同比上升%。三是资金占用较大。民营中小配套企业,以现金购入原材料,产品回款周期较长。民营建筑企业单个项目的投标、履约、农民工工资以及质量保证金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民营建筑企业平均利润低,综合近期企业年检情况来看,近三成的小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三)产业链不长、配套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难以集聚发展

民营企业市场依赖度强,自身聚集资源力度弱。在关联配套企业方面,我市的工业企业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特别是本土企业配套率不高。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在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交班次和线路安排、员工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够健全,给民营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6

一、目前我市整机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

从调研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市符合条件的整机生产企业偏少,全市仅50多家,重点集中在机电工业,产值约22亿元(注:本文未将益银公司产值统计在内),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左右;税收约1。2亿元,利润3亿元。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于x市区,少数分布在乐昌,个别在翁源、始兴。从产品分类看,x市整机行业大致可以分为发配电设备、矿山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轻工机械、加工机械、冶金环保设备、电子设备等九个板块,已经呈现出产业集群的雏形。各个板块的大致情况如下:

1、发配电设备。生产企业主要包括众力、全力、天工、开关设备厂、华德、锦德峰、特、同和等企业。主要生产水力发电机组、配电柜、电阻柜、变压器、接地装置、滤波装置等产品。从规模和效益看,众力的龙头老大地位依然不可动摇,泡贯流水轮发电机组是省高新技术产品,众力商标是省著名商标。该企业是广东省行业龙头企业,名列国内同行业“八大金刚”之位,是广东省装备制造业100重点培育企业。

2、矿山设备。生产企业主要包括铸锻机械、瑞重工、远大、冶化机械、通运达、核力重工、乐昌明裕等企业,主要产品有破碎机、球磨机、螺旋分级机、磁选机、电选机等。其中,铸锻机械设备公司有生产破碎机的悠久历史,“双拳”破碎机是省著名商标,同时还生产喂料机、振动筛等,是最大的矿山机械生产企业;瑞重工发展迅速,成为破碎机三大生产厂家之一,是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建有x市矿山破磨机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3、混凝土搅拌设备。生产企业主要包括新宇、天源、新弘立、正业、锐锋等企业。产品以混凝土搅拌机、搅拌站、运输车等为主。其中,龙头老大新宇公司曾经是x市明星企业,开发出混凝土搅拌机、搅拌站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塔式起重机、混凝土运输车,能生产混凝土搅拌机、站、车、泵全套设备,计算机在企业生产管理应用方面很有成果,曾获得7项x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4、工程机械。生产企业主要包括起重机厂、广东力士通、佳尔华力士通、铁友、劲力通等企业,主要生产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水平定向钻机、齿条起道机等设备。其中起重机厂、新宇、力士通是经国家批准生产改装汽车的3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改装汽车,有半挂车、随车吊、油罐车、自卸车、公路养护车、专业工程车、混凝土搅拌车、粉粒物料运输车、化工液体运输车等,是最大的专用车和起重机生产企业。

5、农业机械。生产企业主要包括二拖、广兴牧业、金鹿、闽、省第二农机厂、常丰、金联等企业,主要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装载机等产品。其中,第二拖拉机厂是最大的农机生产企业,丹霞牌商标是省著名商标,农田耕整机是省名牌产品,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并出口到南亚、东南亚、非洲多个国家。小手拖全省产销量第一,小型联合收割机全国同类机型产销量第一。广州广兴牧业设备(新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禽畜饲养成套自动化设备、饮料加工机械等,20xx年营业收入总额达7247万元。

6、轻工设备。全市共有10多家轻工设备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各不相同。其中,永明机电公司主要生产离心通风机、烟草烤箱,是省烟草总公司指定的烟草烘烤设备定点生产厂。亿利达机械公司是1992年成立的港资企业,主要产品为全系列数控全自动注塑机,属于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约在10名左右,省内在6名以内,旭日公司现有注塑机的近7成均由亿公司供给并提供售后服务。粤佳太阳能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热水器,是省政府向全省新农村建设推广使用的产品,承建了广东省第一个农村经济型太阳能热水器示范村;承担了国家级星火计划《太阳能热水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普及和推广》项目,产品已经在许多乡村和厂矿得到广泛应用。

7、机械加工设备。生产企业目前掌握的.仅有乐昌兆铭公司、x市华利迅机器公司等少数几家,且生产规模都不大。

8、冶金、环保专用设备。生产企业主要包括金龙重工、恒华重工、正安机械、龙船湾机械、绿昇等企业。其中金龙重工公司主要生产钢厂用板坯结晶器铜板和水箱,还生产破碎机、振动筛、给料机、皮带输送机、免烧砖机等设备。正安机械公司的大转炉结晶器框架技改工程成果荣获20xx年x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要生产连铸连轧设备中大转炉结晶器、扇形段、轧钢设备卷取机等关键设备。龙船湾机械公司是东阳光公司内部的机械厂,专门为东阳光的铝箔、磁性材料、化工环保等部门研制生产专用设备。

9、电子设备。生产企业主要包括益银公司、龙飞数码科技和恒鑫等企业。除益银公司外,生产规模都不大,但益银公司在只有装配车间,对示范、带动价值不大。龙飞数码科技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嵌入式POS收款机的研发及制造企业,建有x市嵌入式商业自动化系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恒鑫公司主要生产智能线路板制作机,产品属国内首创,拥有国家专利12项,获得国家发明奖6次,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价格只有其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某些技术领先于国外同类产品,打破了基于PC控制的PCB线路板制作系统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市绝大部分整机生产企业的生产方式是自身研发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只有少部分企业是自购原材料、研发、生产关键零部件,产品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我市的整机企业中,广东省第二农机厂、x市瑞重工有限公司、x市铁友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其中还有部分企业的专利技术在10项以上,由于掌握了产品的专利技术,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此外,还有部分企业的产品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如广东明珠集团众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产品销往全国近30多个省、市,企业自身在同行业排名省内第1、国内第5;x市瑞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各式破碎机占领了省内35%的、外省15%的市场份额。

二、整机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研发能力不足,规模偏小。50多家整机企业年产值平均约为4500多万元,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有众力、铸锻机械、新宇、龙船湾等少数几家,剔除这些重点企业之后,余下的企业产值更少,甚至不乏年产值在1000万以下甚至年产值仅200万元左右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要做大做强尚需一个长期过程。同时,众多整机企业技改创新投入低,也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调查结果来看,整机企业每年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5%,获得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此外,部分企业因资金不足无力进行技改、创新及研发工作,导致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占有率低甚至日趋萎缩。

(二)企业管理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我市大部分整机企业经营者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经营理念,显得力不从心、盲目性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技术竞争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对企业技改、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更进一步发展。同时,大部分整机企业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低于10%,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三)企业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由于本地存在较大市场,全市整机企业中仅有大约三分之一企业的产品存在出口和创汇情况,同时受计划经济影响深远,企业习惯于依赖本地市场、国有大企业和老客户,习惯于依赖政府,市场开拓的积极性不高。如农机行业依靠政府推广和补贴,粤佳太阳能依靠政府推广。铁友的水平定向钻机和龙飞的税控收款机等高科技产品也希望能由政府下令推广,销量一直不多。政府举办的各种展销会,尽管名额有限,摊位不多,然而众多整机生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依然不高,市场开拓观念较为落后。此外,我市大多数整机企业对现代商业销售手段的不够重视,如电子商务是成本低廉、覆盖广泛、效果明显的现代商业销售渠道,可是目前整机行业应用电子商务情况并不理想。目前建有企业网站的或是在中国机械网、中国商品网等电子商务网站有网页的企业均为30家左右,数量明显不足。同时,在企业的网站和网页上,企业信息较为齐全的还不到一半,许多企业信息不全,没有企业简介、产品介绍、企业资质证书和企业荣誉称号,甚至有25%的企业网站只写了企业名称、联系方式,未起到宣传企业、开拓市场的效果。

(四)生产要素制约和体制机制影响依然突出。大多数整机企业表示资金周转困难、资金短缺,其主要原因是银行贷款的门槛高、融资渠道少,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的瓶颈。同时,用工难、缺乏技术人才、企业产权不明晰、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负担重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我市整机企业大多由国企转制而来,企业的经营机制未能转变,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要求,兼并困难企业和新上大项目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就算募集了股份和债券也于事无补,反而造成社会问题。种种努力的结果不尽人意,随着市工业总公司解散,包括康立、亿能、广通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厂、食品机械厂、电机厂、仪表厂、农机厂、医疗器械厂、计算机厂、广东有色冶金机械厂等在内的大批企业破产。新宇、力士通公司、二拖等也存在经营困难。

三、加快我市整机生产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优化整机生产企业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充分认识推动整机生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整机生产企业是高附加值的优势项目,处于产业链的最高端,能有效拉动整条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二是根据我市整机生产企业以机械装备类为主的实际情况,出台符合实际的以“通过加快整机生产企业发展,带动全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为主题的政策措施。三是针对我市整机生产企业管理水平低、决策能力不强、整体装备技术水平不高、创新投入不足的情况,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切实加强对全市整机生产企业的统筹规划,切实加强对整机生产企业产学研工作的引导。四是选择一批有市场前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潜力做大做强的整机生产企业,邀请有关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一起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全市整机产品的发展规划和各企业发展方向,从而做大做强我市的整机产品。五是着力完善整机生产企业的产业链,引导我市现有的机械加工企业主动为整机生产企业配套;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力度,积极引进、创建为整机生产企业配套的生产企业。

(二)加大对整机生产企业的引导和帮扶力度。一是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整机生产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档次。积极引导整机生产企业根据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挖掘自身潜力,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要利用国家、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指导整机生产企业依法经营、按章纳税、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用足用好各级政府在经信、发改、科技等系统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帮助符合条件的整机生产企业申报国家、省、市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优先在市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安排补助,使企业切实享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积极鼓励整机生产企业建立科研机构。针对整机生产企业技改、创新投入不足的情况,积极引导整机生产企业加强与有关院校的合作,针对企业产品和发展规划,建立企业产品的科研中心,研究开发适合市场的新产品,带动整机生产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保证企业产品既是终端产品又是前端产品。三是努力为我市整机生产企业搭建各种商贸、技术交流平台,积极鼓励其“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国内外市场。结合我市整机生产企业以机械装备制造类行业企业居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雏形的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山洽会、APEC展览会、泛珠三角展览会及各种机械行业展览会等展会,营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氛围,并对企业开拓市场、参加政府举办的展览会给予适当的展位补贴,鼓励并协助整机生产企业到国内、国际市场寻找商机,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引导整机生产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推动整机生产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把“名牌就是质量、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竞争力、名牌就是生命”的观念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提升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同时,以整机生产企业为重点,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百强”、“全省现代产业100强”行列,促进我市整机生产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三)着力破解整机生产企业发展难题。一是着力缓解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整机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具备条件的整机生产企业到国内外证券市场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募集资金,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和范围。建议根据《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府办〔20xx〕124号)精神,由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加强与各商业银行间的协调,在合理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将信贷资源适当向整机生产企业倾斜,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和收费标准,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扩大生产规模。建议通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鼓励和引导作用,重点扶持政策性担保公司发展壮大,增强全市各担保公司的实力和发展信心,鼓励我市政策性担保公司和商业担保机构降低整机生产企业的担保收费,降低整机生产企业融资成本。二是着力破解用地难题。要将整机生产企业发展用地纳入当年全市用地计划,综合平衡用地指标,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对整机生产骨干企业的生产性重大项目,通过调剂用地指标,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新供用地,优先安排整机生产企业用地。三是着力解决整机生产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我市整机生产企业多由国企转制而来,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其中反映比较强烈的是广东省x市第二拖拉机厂,该企业原是老国有企业,20xx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虽然企业的领导班子带领企业职工在企业改制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企业改制不够彻底,员工的国有制身份没有置换,部分员工的“公有制”、“主人翁”的传统思想在生产经营中时有反映;企业产权不明晰,妨碍了企业决策和发展;农机行业是低利润行业,退休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等负担沉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7

近期,针对我市当前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困难问题,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抽调有关科室人员组成调研组,切实深入我市区六个县区工业园区、中小微工业企业开展调研。

一、主要困难问题

(一)融资难、融资贵、“去实业化”现象明显。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受融资门槛和成本高以及企业自身资信度偏低等影响,各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十分有限。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其融资成本也比大企业平均要高出50%。中小企业贷款一般情况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有的甚至高出100%。多数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担保贷款的年利率达到了12-15%。还有很多小微企业不能正常获得银行支持,只能通过比银行利率高出3-5倍的民间借贷获得发展资金,有的民间信贷月利率高达5%—10%。同时,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现象愈加明显,一些制造企业也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上来,甚至通过“实业钓鱼”办法,以实业为担保获得贷款用于其他领域的套利中。

(二)企业人才引进难、用人成本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引擎”。而当前我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欠缺、产业工人难招问题。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因流失而严重不足;班组长、业务骨干在很多岗位中出现“单兵”作战、独挑“大梁”的现象;管理层面和最具执行力的车间班组普遍出现人才的短缺现状、严重断层。同时,企业普遍反映用人成本高,为员工购买的各项险种支出比例较大,甚至占到员工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三)市场疲软、订单减少、货款回收难,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受国际国内市场低迷和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市中小企业订单锐减,货款回收难。按很多制造企业惯例,一般到5月,公司接到订单应该达到上年的五到六成,而今年普遍减至往年的三成或三成不到。以区集团为例,今年到5月份,接获订单仅6000万元,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0%。同时,很多中小企业货款回收难度较大,已经出现货款回收打五到八折或以货抵款的现象。中小企业项目投资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想投现象较为普遍。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x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仅有138个,比去年减少37个,总投资亿元,比去年减少亿元,且当年计划投资仅亿元,距全年工业和技改投资目标差距较大。

(四)工业用地指标紧张。工业用地指标紧张,土地审批程序、周期较长,延缓项目投资进程。企业入驻园区一两年没有办下来土地证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发展中的融资。

(五)园区投入不足,建设缓慢。各区县工业园区普遍呈现投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本金小、融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园区规划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同时,园区水、电、气配套能力不足及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制约入园企业发展,尤其是县、两县工业园区供电问题突出。县工业园区使用地方电网,供电保障能力低,电价高达元/度,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高。县“落地电”政策一年一定,政策调整周期短,且只有新增企业享受,县原有工业企业为移民搬迁做出了贡献却无法受益“落地电”政策,中小微企业对此项政策意见较大。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制度。按照市委提出的“树立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支持、帮助企业发展成效的标准”要求,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制度”,定期对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形成适时更新的“问题清单”,分门别类敦促相关部门和县(区)限时解决。

(二)制定企业人才培育规划。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引领。现在国家和省上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培育,省上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每年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门制定了“万名中小微企业培训计划”。周边各市州甚至包括市内相关区县都重视企业家队伍培育,每年都从有限的财力中,不惜安排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对企业家进行系统培训。如泸州,x3年用于工业企业人才培育投入已达300多万元,而我市不足30万元。建议充分发挥我市正在开建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高水平高标准制定《x4-20xx年市中小企业人才培育计划(中长期)》,每年市财政安排300万元左右工业企业人才培育专项资金,对我市中小企业人才进行系统提升培训。

(三)组建市工业投融资平台。市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建议效仿周边省市,发起组建市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吸纳民间资金参股联营,打造全市统一强大的工业投融资平台,切实解决市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急需资金。

(四)适时调整涉企政策。在当前企业运行困难的背景下,建议研究并适时调整政策。如税费负担问题,尤其是费的问题,能免则免,能缓则缓,尽量按最低限收取。当前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高昂,各项保险费用较高,建议落实《劳动合同法》前提下,将《劳动合同法》的各项具体要求由低到高分步实施,根据企业行业和规模等方面特点,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给予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和极度困难企业适当的过渡期或缓冲期。借鉴国际经验,对初创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达到一定数量,社会保险费用按一定的人数比例由政府承担,或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同时,针对企业反应近年土地使用税过快增长的问题,认真研究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办法,对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不同、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予以区别对待,有上限和下限浮动的,原则上一律按下限征收。对目前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交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缓交、减交或免交。小企业用于研究技术开发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准予税前列支。

(五)帮助企业引进和留住人才。要制定政策,帮助企业引得进、用得起、留得住人才。政府引进的高端人才,应该鼓励去企业锻炼,在企业多做贡献。借鉴“村官”运作模式,可在经济管理部门抽调人员到企业当“企官”。切实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有计划组织企业到高校招聘高学历、高素质适用人才。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8

一、五金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五金之都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蓬勃发展起来了。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间XX市跃过24个县市,将全国百强的名次从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1]我们从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情况看,XX市20xx年共有工业单位10948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464个。其中,五金机械工业单位8331个,占全市工业单位数的比重为%。五金机械工业法人企业数为1936个,占工业法人单位比重数为%。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为亿元,其中五金机械工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为亿元,占工业法人营业收入比重为%。[2]目前,有五金机械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从以上的数据看来,五金企业在XX市经济发展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然而,这么多的五金企业中大型企业的数目甚微,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那么他们究竟是凭借什么在市场上立足发展呢?

二、五金企业发展的优势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崛起,离不开几千年的五金文化底蕴。经过考古考证,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曾来石城山炼铜铸鼎。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集南朝·陈·虞荔所著《鼎录》,这部鼎器的权威著作记载了自古流传的"黄帝铸鼎"一说。黄帝铸鼎,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宋采铜矿,清制枪管。当地学者认为,"黄帝是五金之祖,是五金之源。"再者,著名学者、南宋状元、XX人陈亮独树一帜,创建"学派",倡导"义利双行"的事功之说,并在与著名学者朱熹的辩论中形成了功利主义儒家文化,陈亮思想根植民心。有美国学者专门研究发表专著,认为陈亮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黄帝五金文化和陈亮功利主义儒家文化相结合的XX乡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大放异彩,成为创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造就了五金机械产业为主导的XX区域特色经济。

(二)、较完善的产业链

五金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五金之乡,各地的五金商人云集于此,和外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互通状态。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8000多家个体工商户建立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法人企业单位生产零配件的。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他们开始了光明正大的“盗版”活动。即生产一些成品,以“贴牌”的方式成为法人企业的产品。这样不仅能解决法人企业的急迫生产问题,又给这些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定单。这就使整个经济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共存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形成了完整的一条龙服务。各企业的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这就保证了整个市场的高效运转。

(三)、合理有效的宣传

五金大市场和雄厚的五金产业是中国五金博览会的重要依托,而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扩大了五金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使五金城市场功能走向完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1996年开始的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各省自治区及欧、美、亚、澳、非诸洲的数千家企业逾万种产品参展。商交额也逐年在增长:1997年成交亿元,比首届翻了近一番;1998年成交亿元,比第二届增加了亿元;1999年达亿元,差不多是前两届之和;20xx年和20xx年分别达亿、亿元,均比上届有所增加[3]。盛会期间,万商云集,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国内外五金企业和经销商竞相参展,商品和技术交易异常活跃,集五金产品展销、科技成果转让、信息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功能于一体,为国内外参展企业和五金经销商创造了良好的商业合作机会。“中博会”已成为国际五金界的一个盛会。

(四)、实施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

XX市委、市府一直非常重视五金城的开发和建设,专门成立了浙江五金城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发和培育中国科技五金城,并成立了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负责市场的物业管理。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五金城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措施有:

⒈在开发初期减免部分地方规费。

⒉稳定完善对中国科技五金城经营户税收征管办法。鼓励经营者联合经营,使之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条件。国有、集体企业在五金城内设立核算分支机构的,可以在五金城税务机构申报纳税。

⒊XX市各级金融机构对五金城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满足五金城发展的需要,并明确表示如果五金城需要,可以追加贷款数额。

⒋继续在五金城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并积极筹划争取以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轻工业局及省政府的名义主办,提高办会的档次、水平,扩大办会的成效、影响。

⒌积极支持中国科技五金城有限公司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公司多到国外进行商务活动,开展贸易,设立网点。

⒍对五金城内的经营户,凡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年销售额在8000万元以上的,市场管理费按规定标准的25%收取。

⒎严格控制新建五金市场,对现有五金市场进行一次清理调整,淘汰关闭零星市场和城市马路市场。对市区范围内经营五金商品的摊点进行一次调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集中到五金城经营。

⒏工商、技监等部门积极依法履行职责,推行市场监管巡查制,抓好五金产品市场准入证制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商品、欺行霸市、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税务、物价、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积极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五金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发面:

(一)资金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企业的再投资的资金都是来自利润,还有一小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其二是“三角债”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是一个企业间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小企业所独有的。由于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商界商业道德的缺乏,“三角债”问题愈演愈烈,这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变

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被社会所抛弃。而XX人却还是死守着旧的东西不放,特别是企业中的一些中老年干部,他们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轻人提出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他们看来是颠覆一个企业的腐虫,是要绝对隔离的。因此这也就阻碍了五金企业的再一步向前迈进。

(三)恶性的价格战

恶性的价格竞争的出现是因为产品工艺简单,易于仿造,从而导致新产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产同样商品的企业就数以千计了。这样一来,新产品在市场上很快就达到饱和了,再加上时间太短,再次更新的产品无法快速上市面,价格战也就应势而生了。价格战的出现加速了产品的衰退,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的销售呈现昙花一现的态势。更严重的是,价格战使产家的利润一跌再跌,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产家就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企业名誉进行低质的生产。由于资金短缺,厂家无法引进高科技的先进设备,也无法购买优质的原材料。这样就势必迫使一些小企业停止生产,宣布倒闭。

四、对现存问题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

尽快形成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五金产业为依托,以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想统一为特色,一个面向全国,外向开拓的技术市场系统。其实家族企业非常适合小企业,在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诚信,这种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家族成员应该逐步从企业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的管理人员。这样机构才能更加健全起来,管理也可以更加的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会因为家族成员的违例不受约束而影响体制的严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养人才,正所谓,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知识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师认为企业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论是专业人才,还是销售、策划、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而企业最缺少的是通才。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应更加重视的不再仅仅是学历而已,一张文凭越为越不能让老总放心。而且需要的还有是员工的责任心——敬业爱岗及员工的丰富知识与能力。只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说如今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企业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而且每个企业都设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也应如此,企业不仅要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老总还可以亲自为员工讲授企业文化课,从而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

(二)提倡创新思维

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的年轻经营者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最高,为%;约有1/3左右选择了“敬业”、“追求最大利润”和“实现自我价值”,比重分别为%、%和%;另外还分别有%和%的经营者选择了“敢于承担风险”和“乐于奉献”;与之相比,选择“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较少,比重分别为%和%。由此可见,五金企业经营者不乏把创新视为首要追求的企业家精神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五金企业中年轻经营者占全厂高层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创新意识逐步灌输给企业中的职员和高层管理者。要让他们明白,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以中低档次产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浙江的中小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起步阶段产品的档次低得惊人,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却大得惊人。所谓中低档次,主要是就这些产品的需求层次和技术层次而言,而并非完全是指产品的档次。中低档次产品的市场前景究竟如何,先来看一些数据。从国内市场看,中低档次产品仍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1988年,中国8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有4304元(算术平均),基本上只能以购买中低档次的消费品为主。近三年浙江经济增长比全国每年高出2~3个百分点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从国际市场看,浙江的优势更是在于中低档次产品,发达国家在这些产品方面,基本上都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除了国内其他省份外,我们的竞争对手还有如越南、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而浙江近三年外贸出口业绩已经证明,我们有足够的竞争力来对付这些竞争对手。

中低档次产品具有一个稳定性相对较高的市场,其需求增长源于人类的一些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要求,是整个需求金字塔的宽大的基座。比尔·盖茨曾说,就企业的稳定性而言,类似可口可乐公司这类古老的企业,远胜于他的微软公司。当然,中低档次产品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这类产品的档次也在不断提高。中低档次产品是一个基本的发展平台,是一个我们赖以进行知识积累、资本积累,进入世界的入口处。按照目前全国和浙江的制造业增长势头专家预测,到20x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业占全国的比重,大致可以比目前提高3~5个百分点以上,也就是说,到20xx年,浙江一些主要行业占全国的比重,最高可能会在20%以上。

浙江的优势在于中低档次产品,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也完全可以利用好这个优势,来进行生产和发展。

(四)加快建设物流配送系统

“物流”这一概念越来越时兴,但是商场决不能跟着时尚盲目走。我们需要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是因为我们确实需要它。现代物流的概念是为满足消费者(用户)需要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而所谓的物流管理就是以买方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之间有策略的加以流转,最终到达用户,期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需求不断生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消费者的商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对服务的需求,并且,低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对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需求,这对于物流发展来说是种机遇也是种挑战。虽然在适合进行配送的商品品种还很少,并且不同的企业配送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企业独立建立自己的配送网络,这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是不经济的。这就需要由一个公司去做集成,比如把原来由不同企业经营的送电动工具零配件、不锈钢制品、制作滑板的原材料等商品配送业务,与机动工具、有色金属零件等结合起来,实行统一的配送和服务,对经营者来讲,就会节省很多成本,避免配送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岁消费者来讲也可以得到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务。这里有一个例子,1999年9月中国台湾发生大地震,使全球的芯片供应出现短缺,一星期内北京中关村电脑配套市场piiicpu处理器价格从每片1200元涨到2400元,但中关村的电脑商们说他们没有发大财,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库存很少,他们的经营模式往往是,在店铺陈列各种样品,接受用户的订货,如果一个用户要少量的货,他们会马上卖给顾客,如果更多用户来买,或者一个用户需要很多,他会让用户先等一等,并告诉用户说到仓库拿货。问他仓库在哪,他说就在后面,其实,他未必有仓库,经营者之间都有默契,许多经营者会共用同样的存货,会共用同样的仓库和物流系统。这种订货“协同”政策,大大降低了每个店主的库存水平,也就大大降低了由于销售预测不准确带来的库存积压、断档风险。该模式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快速运转的物流系统。只有快速,库存量才会小,要积压也不会大量积压。但是对物流的要求就是快速,以小时或分钟来计算整个物流作业过程,这样就要求减少物流环节,健全物流网络,增加物流系统的透明度,这样才能把经营者的风险降低。因此,对于五金企业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尽快建立一些物流公司,专门负责物流配送,从而降低成本。这才是使五金企业走出束缚的捷径。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9

x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x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x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0

根据市委、市政协及区委要求,区政协在近期对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存在的困难、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服务的方面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紧紧围绕“工业立市”、“全民创业”和“三大推进”战略,区政协领导对此项活动十分重视,及时召开了主席会议,研究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政协主席郝敬勉、副主席肖竹森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调研小组,制定了调研计划。为了使调研更具针对性,政协领导在调研前组织调研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XX市《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XX区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有关领导讲话,分析了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调研组先后对安徽圣大集团、东方商城、金钟纸业、瑶海钢构、长源液压件等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座谈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活动,先后走访了市工商联和兄弟城区,学习其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组织召开了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胜华电缆、银舜房地产、润安运输公司等知名企业代表参加的调研座谈会,对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现将我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关建议和对策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特点:

(一)、数量迅速增加。“十五”以来,我区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到目前为止全区民营企业户数2392户,个体工商户12219户。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 46%,入库税金占工商税收52%,就业人员占全区就业总数63%。从以上数字看,我区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基本上形成了“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

(二)、规模日益扩大。XX区一批民营企业摒弃“小打小闹”的传统思维,坚持市场导向,实施规模经营,开始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道路,到目前为止全区民营企业实有资产上亿元的有6家,其中实有资产在2个亿以上的3家。金钟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民营化改制后,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不但企业规模日益扩大,而且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上缴各种税金900多万元,利税合计1550万元,预计20xx年完成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突破 x6万元。金钟目前生产能力为100吨,争取在“”期间发展成为年产30万吨的造纸生产基地。金钟未来的发展思路是通过做大做强,使金钟纸业发展成为资产总额10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以造纸业为龙头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金钟现象目前在XX区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通过改制,企业自主创业积极性大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我区其它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我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管理逐步升级。XX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步意识到企业内部实行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在注重经营者和员工素质培养与提高的同时,已经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家族式” 管理向现代“公司制”管理的转变。不少公司积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格按“公司法” 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会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聘用高级管理人才,实行内部管理电子化和通讯程序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四)、领域不断拓展。XX区民营经济发展之初仅限于“作坊式”小本经营,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不少业主已不满足“店铺式”的经营,而是面向市场,求机发展,把目光转向工业生产,通过兴办实业进一步扩张实力,向股份制、集团化方向发展。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区54家规模民营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7家,有限责任公司36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家,其它形式8家,发展领域已涉及到钢铁、机械、电器、化工、轻工、纺织、服装、建材、造纸、食品加工等领域。

(五)、创新日渐增强。XX区民营企业在实现资本扩张的同时,开始注重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些企业不仅有产销对路的好产品,而且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有的产品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长源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定点制造液压元件的重点企业、安徽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已成为国内外的抢手货。近年来,我区民营企业的科技进步意识更加浓厚,在科技资源配置上市场机制作用更加突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形成良好态势,科技企业发展日益成熟,对社会贡献令人瞩目,为响应“工业立市”战略立下汗马功劳。

二、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本地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来看,与本市其他几个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环境不优。“经济发展环境也是生产力”,已成为党和政府及广大干群的普遍共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优化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不遗余力,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全区人民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发展大局”观念,努力打造“开明、开放、宽松、宽容,奋力崛起、勇当先锋” 的良好氛围,但在经济发展中“四乱”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投资及经营者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同时也败坏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其次,省、市、区制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要落实到实处,往往难度较大,一些部门、街道在执行政策时“亲商”不够,全局意识淡薄,部门、官僚意识浓厚,帮助、关怀、理解的少,索取的多,导致一些政策一执行起来就走样。

(二)、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对民营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一是现行金融体制滞后,银行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大工程大项目,部分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抵押和担保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对民营企业的“惜贷”现象明显;二是金融机构缺乏,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不足;三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不甚透明,难以搭建良好的银企互信关系,影响了融资。

(三)、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缺乏、职工素质不高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

(四)、电力设备不足。电力设施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求,如东方商城、圣大集团等业主反映企业因出现电力严重不足和供电难的原因,导致企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经营。

(五)、政策“重外轻内”。政策上的“重外轻内”现象导致相当部分有实力的内资企业流出外地。在调研中不少业主反映,目前政府对外地投资企业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内地的投资企业得不到相应待遇,因而不得不将资金投向外地,在外省市谋求发展。

(六)、发展用地受限。发展用地紧张,使企业发展受限,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 ,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形成无地可供的尴尬局面,不得不放弃,招商引资难以落户。

几点建议:

1、利用盘活闲置资产或政府适当补贴租赁经营解决企业用地问题,在目前形式下,想靠征用土地项目,上规模难度较大,而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厂房或租赁土地(除耕地)则是解决用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要适量减少办公场所,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营企业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中心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和区域性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担保业自律性组织。

3、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根据民营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依托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企业,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培训,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企业要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另外可制定一些对人才优惠政策,用优厚的待遇或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一批适用人才。

4、进一步整治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整治“三乱”增加收费项目的透明度,教育各级干部做“亲商富商稳商”的表率;二是进一步规范政府审批程序;三是进一步改善政策发展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对改制企业、合资合作企业、新办企业进行引导和保护;四是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对税收标准就低不就高,该减免的减免,改返还的返还,做到放水养鱼,增强企业反展后劲;四是督促协调配合供电部门建立健全供电设施和对线路逐步改造,确保企业供电。

5、认真解决民营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一是及时为企业传递政策信息,让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及时为企业提供市场营销信息,使政策成为企业的耳目和助手;二是建立民营企业沟通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注重与民营企业进行联系与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反映和呼声,可聘请民营企业中的优秀代表作为政府经济顾问,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定期组织企民营企业进行广泛的横向交流,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并引导企业主加强同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支持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三是出台与省、市相配套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使区内高新企业能享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同等待遇。

6、政府在看重外资投资企业的同时,不能轻视内资企业。出台使内资企业能享受与外资企业的同等优惠的政策,创造“外资引进来,内资不外出”的良好局面。

7、注重培育特色形成品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绝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应该把产品上档次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目标,要在重视创新和质量、服务和信誉的市场观念引导下,力推名牌,力创精品,自始至终注意培育特色产品,形成特色产业、构筑特色群体。区划调整后,XX区域广阔,区位优势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具有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的许多优越条件。一是要巩固和发展现有的民营企业,帮助他们努力培育特色,尽快形成品牌,积极扶持市场;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和引进新的民营骨干企业。二是大力发展以磨店乡东北部综合旅游开发为支撑的特色民营企业,紧紧抓住李鸿章、王亚樵的名人效应,以文化旅游为主线,打好旅游品牌。

发展对策:

民营经济在我区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大,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全民创业”号召,为加快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对策,扶持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努力扩大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为企业上规模经营提供条件。

二是通过政府引导,在全区逐步形成创业光荣和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是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地位。一手抓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一手抓优势企业,上规模重点企业。

五是为民营企业做好创业服务,政府为企业积极营造创业条件优、创业成本低的环境,用优惠政策、优质的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民营企业。

六是制定相关激励机制,提高企业主创业积极性,市、区可搞“工业立市”贡献奖和“全民创业”排头兵等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关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七是政府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领导,通过专门机构或工商联组织与企业多联系、多沟通、多引导,让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1

基层调研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当于目标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环节,通过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查找并解决问题,使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对于邮政企业而言,县级以上企业运用调研非常多,而县级邮政局做这方面工作却相对较少。县(区)邮政局是邮政部门的基层单位和邮政企业发展的核心部门,同时,也是邮政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县级局业务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邮政的收入,因此,在县级邮政企业开展基层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会理局通过几年来不断的探索,成功地运用基层调研,解决许多在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为企业创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一、基层调研的必要性

作为以经营为主的县(区)级邮政局,往往只注重发展业务,忽视调研工作,致使企业管理执行力下降,出现政令不畅通,业务发展吃力的状况。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职工对现有的业务熟悉不全面,无法做好业务营销工作,导致业务发展不平衡;

二是企业职工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意图,造成业务发展积极性不高;

三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机会较少,职工对企业的发展计划不理解,导致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四是管理层不了解职工的心理状态,不能准确制定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业务发展方案,使得制定出的业务发展方案不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五是管理层的工作方式只是传达文件精神,不注重文件的贯彻落实,致使贯彻落实情况反馈受阻。

因此,要克服以上的问题,就必须寻找一种科学的解决途径,让全局职工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参与企业的管理,在全局上下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构建和谐发展企业。

二、基层调研的内容

通过调研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日常管理、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职工的思想状况等,还能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和了解各班组支局的经营动态,从而实现企业的计划目标。基层调研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听取职工对企业考核办法的意见和建议

考核办法是企业实现计划目标的一种调控手段,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具。一个好的考核办法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职工都为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而努力工作;一个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必须要大多数人认可并主动去执行,这才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因此,做好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包括职工对现有管理办法的意见,实施该办法后对职工所造成的得失,职工对管理办法的建议等问题。通过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不断完善企业考核办法,让职工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意图,积极投身于业务发展中去,为企业创收。

2、了解班组支局所目前存在的问题

班组、支局所是邮政企业最基本的单位,在邮政业务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邮电分营以来,邮政首先要实现“艰苦奋斗,养活自己”的目标,各级邮政都把发展放在了首位,而班组、支局所的基础管理工作则相对薄弱。基础调研能及时了解班组支局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管理、职工思想状况、班组支局长的市场营销意识等问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成果保驾护航。

3、听取职工的建议

只有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职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参与企业的管理,才能让企业不断发展。听取职工的建议和发展采取的方式很多,一是可以设立职工建议意见箱或建言信,并设立建议奖,对好的建议给予奖励;二是以班组支局所为单位召开调研座谈会,让职工直接把好的建议提供给局领导,让局领导做出相应的计划;三是设立局长接待日或建言电话,让职工直接给局长建议。通过以上途径,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又让职工参与了企业管理,也做好了各项业务发展的反馈工作。

4、加强职工邮政业务知识的学习

面对邮政新业务的不断增多,有许多职工不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的新业务,使得办理业务时不能做好新业务的推介工作,致使新业务的发展困难。虽然各级邮政企业都在举办各类培训班,但在培训的面和人员方面很小,而且没有起到人人都学习掌握及灵活推销的程度。我们可以利用召开班组、支局所调研会的机会,让企业的管理员或业务精英给职工讲解业务知识,这样可以让业务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给合,让培训人员与受训人员达到互动培训效果,更有利于职工接受和掌握业务知识。

三、把握好基层调研的尺度

企业要想把基层调研做好,为全局的经营发展服务,就要在调研过程中改变以往的大会制和局领导在台上讲的方式,采取以班组、支局为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主要是听职工畅所欲言,围绕开会主题谈自己的想法、建议和意见,然后由管理员把全局开展的各项新业务进行全面介绍,让每位员工都了解掌握目前开办的业务,最后由局领导统筹安排全部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达到了调研的目的。而那种什么事情都由领导或管理员讲,班组支局所强制执行,这样的执行效果与前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对职工提出的每个问题和建议都要做好回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达到调研目的:一是职工从心里上感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变化,能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关心基层、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二是职工熟悉了邮政目前开办的业务,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三是职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信心大大增强;四是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加强,管理水平和企业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

四、基层调研的启示

(1)基层调研前,会理局的新业务比例只占30%以内,通过调研该局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法,实行分片包干管理办法,让片区管理人员带头参与前台营销,引导营业员做好客户的解释工作,发展邮政新业务,使新业务比例达到85%以上,每月新业务收入近5万元;20xx年完成代收保费173万元,比20xx年全年完成数翻了十番;邮政储蓄余额达到1。71亿元,实现净增余额4700余万元,提前半年完成州局计划,全县9个储蓄网点有8个网点余额突破1000万元;邮资封片业务实现了全县一县一封、一企一封、一校一封,业务收入近5万元。

(2)班组支局所的基础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化轨道,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充分调动基层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管理人员的潜能,同时,锻炼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营销能力。

(3)企业管理层工作方式得到了改变,企业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使工作落到了实处,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达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管理由虚到实,由抽象变具体,真正使管理与发展相得益彰。

(4)会理局通过基层调研,提高了企业的执行力,全面了解各班组的经营动态,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关心企业、参与管理、参与经营的自觉氛围,充分体现“我是邮政人”的主人翁意识。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2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县政协于20xx年9月份组织了38名政协委员,邀请我县4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对全县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这次调研在我县20xx年8月31日前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中选择了52户作为重点调研对象。调研组分别深入企业进行实地察看、上户填表、问卷调查、座谈研讨、征求意见,并于10月18日邀请政府主管领导、部分部门领导和民营企业主参加,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综合调研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㈠、现有营企业概况:

根据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修水县私营企业名册反映:我县现有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458户,总注册资本55388万元。根据20xx年8月25日县工商局私营企业月报表反映:我县现有注册资本100 500万元的私营企业79户,500 1000万元的17户,1000万元以上的4户;产品出口企业4户;外省来我县投资的企业42户;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科技型企业的3户;获优质产品等级的企业3户;获自营出口的企业2户。根据县国税局统计:20xx年、20xx年和20xx年上半年我县民营企业上缴的增值税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根据县地税局统计:20xx年和20xx年1 8月份我县民营企业上缴的地方税收分别为3654万元、5898万元。20xx年和20xx年我县民营经济在九江市全市县域经济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列第二名。

㈡、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评价:

1、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 353 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企发展,特别是在县财政可支配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近三年县财政已累计给民营企业兑现了各项奖励资金530万元,并挤出400万元投资创办了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民企解决融资难问题。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较优惠的占23%,一般的占%;认为政策措施已落实到位的占%,部分落实到位的占%;认为因党政重视原因才到修水来投资办企业的占%。

2、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本届县委、县府在20xx、20xx年多次发文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效果较显著,特别是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经济 110 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了有效作用,行政服务中心、私营经济城、工业园管理局、招商协作局、民营经济服务局等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全县发展民营经济和工业生产的共识已基本形成,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表层问题已基本解决。《调查问卷》显示:认为修水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和一般的%,较差的只占%;认为我县党政和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氛围已形成或基本形成的占%,未形成的只占%;调查愿意继续加大投入发展壮大企业的原因分别为;成本低廉的占%,税费优惠的占%,公路交通越来越快捷的%,党政讲诚信、兑现优惠政策的%,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的占%。

3、民营企业总量有增加,质量有好转,对财政贡献有较大增长。20xx年8月县政协工商经济活动小组曾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作过一次调查,当时统计至20xx年7月底止,我县注册的民营企业是254户,总注册资本是万元,20xx年1月至7月交税金是1862万元,现仅通过两年时间,全县注册的民营企业增加了284户(增长%),注册资本增长了万元(增加%)。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上交的税金比20xx年同期净增万元(增长%)。

4、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以资源为依托,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小水电和石材加工企业遍地开花。整合钨资源上大项目,吸引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的投入。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促进了我县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动了建材业的发展。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打破国有资本对公益事业和市政工程的垄断经营局面,吸引了大量的民营资本投入我县教育、医疗、药品经营等公益事业领域和城镇建设、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工业园区建设,催生了一批新的民营企业,也为万顺特艺等老民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发展条件。 国退民进 不仅促进了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还裂变出了一批新的民营企业。商业企业、饮食服务企业正在向上规模、上档次方向发展,服装加工业已形成较强的发展势头。以货源组织、货物运输、仓储保管一条龙服务为特征的物流服务企业正在发展和成长,通过艰辛的培育,商贸市场的开发建设正在趋向成熟,民营资本向旅游业投资也初现倪端,茶叶、蚕桑、养猪、花卉等种养业个体专业户,有的已通过股份制扩张向企业化经营发展。

5、以中小信用担保机构为标志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社会中介服务的机构已经开始萌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松动,房地产开发业在发展中得到了金融机构较好的信贷支持,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也得到了金融机构一定的信贷扶助。特别是我县几家金融机构在自身转制处理不良贷款过程中,尽可能为我县部分民营企业免、缓了部分债务,为这些企业今后的发展减轻了压力。

6、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原有企业许多由个人独资经营转为股份制企业,特别是琴海、珠江、赣宁、绿冬、石顺等几户老企业规模扩张,资本增大,经营范围扩展,抗风险能力增强。新增企业大部分属股份制企业。承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造就了一批不甘贫穷,有强烈创业心、进取心、成就感的民营企业家。他们那种强烈的创业之心、立业之志,将是我县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

二、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根据调研情况分析,我县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㈠民营企业发展虽然量上有突破,但质上很不理想。我县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实力还很脆弱,整个发展态势还是处于初步阶段。资源型企业较多,其中从事资源开发加工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资源初加工,没有自己的最终产品,经营附加值低。新增企业中工业加工型企业很少,且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差,有的还是夕阳企业。有的企业创办时就严重负债,凑合上马,运营时自己完全没有流动资金,所以一开始就成瘫症。总量上民企税费已占县财政半壁江山,但此半壁江山的重量几乎全部落在香炉山钨矿这一根支柱上,这种风险不言而喻。横向比较更能看到差距。我县民营经济总量只是相邻浏阳县的1/7;宜丰是个小县,该县今年的工业用电量达到亿千瓦时,我县却只有亿千瓦时。

㈡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用科学发展观进行整体规划和战略思考。从整体来看,我县民营企业没有突出主导产业,没有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尚存在急功近利问题,只求量上有突破,质上严重发育不全。如宁州工业园的开发建设,虽已引进47家企业,但至今能开工生产的没有几家,实际达产达标的一家也没有。厂房建成还未交付,老板走了,留下一堆债务的有之;开工不几天就停产的有之;企业建成后,拿不到生产许可证而不能投入生产也有之。该园建设投资大,土地成本价格高,而入园企业纳税少,回报率低。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3

为贯彻落实xx省档案局关于《xx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的意见精神,为更好的发挥档案部门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好的为民营企业服务,5月13日xx区档案局联合区工商联组成调研组,深入民营企业,就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有何需求、档案工作如何有效服务于民营企业进行调研。

调研组走访了矿山机械公司、xx省博文物资贸易(集体)公司、烧鸡厂等民营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与企业高层深入探讨、了解情况等多种形式,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就“档案工作如何服务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对档案管理部门有何需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等主题展开了重点调研。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滞后,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档案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才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区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渐突出,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大,从整体来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概括起来存在以下问题:

1、民营企业档案归档情况不理想。

一是企业缺乏档案意识。xx区现有民营企业按照规范标准建立档案的几乎没有,即使建立档案的企业也仅仅是将部分文件材料初步进行收集保管,或把认为重要的档案进行初步整理保管,如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等,但管理分散并未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二是没有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档案管理员缺乏档案专业知识,且得不到系统的专业培训与指导,致使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及其工作方法、工作成效难以适应档案管理的要求。一些企业、个人仅凭经验办事,档案管理随心所欲没有章法,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三是民营企业档案资料面临流失、泄密的严重局面。由于企业法人及其经营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放在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致使一些档案资料人为遗失或毁坏,或者平时不注意保管、收集,导致档案资料的流失;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相对固定的档案人员,一般都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客观上造成事无人做、责无人担;日常形成的原始材料大多数留存在各办事人员手中,未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造成了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上的随意性;企业生产、产品、研发、经营、销售等档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增加了流失、泄密的危险性。

分析造成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部门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仍置于次要位置。

二是企业自身情况的影响。民营企业经营灵活,规模小,流动性大,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三是档案宣传、制度监管不到位。档案部门对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的了解与解决,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遇到困难不知找谁解决,致使档案部门和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很难实施有效的互动和联系。

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对策

1、加强法制宣传,推进依法治档。

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的角度,加大对民营企业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档案部门深化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努力扩大档案法规宣传覆盖面;增强民营企业管理经营者的档案意识,提高其依法管理、保管档案的水平,引导民营企业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民营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2、建设工作平台,打牢档案基础。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投入。在档案人员选配上,尽可能选配文化层次较高、工作责任心强、能胜任档案工作的人员,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要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对各门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3、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服务意识。

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既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也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具体体现。要站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档案管理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规章制度,将本区域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出不同的要求。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监督与指导,积极地为民营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指导,主动上门服务,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员素质。

要加强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培训,针对民营企业特点,制定培训计划,选择培训内容,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培训等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工作,逐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和管理本领,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5、加强分类指导,做好典型引路。

由于民营企业范围广、门类多、数量大,开展档案工作的难度也较大,要按照自愿、扶持、服务的方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具备一定生产规模、有较好管理基础、有规范档案管理愿望的民营企业作为试点,重点指导,抓大扶强,树立样榜,达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深入广泛地开展。

6、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共管合力。

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与各经济管理部门加强联系,齐抓共管,确保民营企业的档案得到及时、科学管理。要协同各职能部门,在履行各自职责时,将档案工作纳入其中,把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建设在自愿的情况下列入考核,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不断发展。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4

为了加快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全面推进“1+9”板块经济建设,谭家山镇企业领导小组就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通过对全镇企业摸底调查以及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现将关于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区位情况

谭家山镇地处易俗河县城正南15公里,107国道从北向南穿境而过(境内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

(二)20xx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xx年度全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7890万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37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430万元。全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20xx余万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全镇企业经济效益达到了2500万元,同比增长了18%,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0%。全镇完成新增工业投入 5518余万元,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入4606 万元,为年计划的%,完成工业招商引资5360万元,本年度到位资金5140万元。

(三)全镇工业企业情况

谭家山镇是湘潭县工业经济重镇,拥有100万产值以上工业企业3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5家 。目前仍以煤炭采掘、加工为主导产业,占我镇工业总量80%,机械制、化工、玻璃制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同时还拥有机制砖、片石、耐火泥等产业。

二、20xx年至20xx年板块发展的长远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经济总量”翻番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107线工业群。通过对谭家山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利用107国道和313省道交汇的交通优势及长岭变电站的供电优势,以分路口为中心,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参加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活动推向市场,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力争引进一批企业进入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立足现有煤炭采掘和深加工产业优势,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逐步实现企业向板块集合,产业向板块集中,生产要素向板块集聚的目标。

三、推进板块经济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发展板块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 ,以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促进板块经济建设有序推进 ,成立板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由赵炳炎任组长,郭平洋任副组长,企业办、国税局、地税局、财政所、国土所、派出所、供电所、工商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办。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管理职能,统一思想认识,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工作责任制,保证上下联动,政令畅通。同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板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工业发展的大跨越。打造一流的发展平台,出台更优惠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利用区位特色和优势,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一是瞄准企业项目,认真包装一批有前景、感兴趣的项目,注重引进工业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项目,同时把已有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培育成我镇的支柱产业。实现地下企业向地面企业的转变,努力打造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强化企业自主招商的能力,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强强联手,延长产业链,实现以商招商;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利用亲情、友情等多种渠道进行联系,并且100万元以上项目给予到位资金1%的奖励。

(三)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政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进步,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予以帮助。此外还要积极主动向企业积极宣讲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走科技创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创造是良好的`企业软环境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企业发展我致富”的观念,为企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治安环境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干警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扰企业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实现企业“零投诉”的治安环境。

四、对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对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客商总是选择投资条件成熟,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进行投资。事实表明,招商的形象首先是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一个地方对开发区的重视程度和发展信心,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任感。利用谭家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契机,搞好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平整出一定数量的土地,做好水、电、路三通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应合理调度资金,分步实施,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的承载作用。

2、要加速科技创新,营造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多渠道抓好科技引进、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面拓宽产学研合作新领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针对人才缺问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一方面要重点培养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同时,要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技术,保证企业顺利生产。

3、我镇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目前1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煤炭采掘、加工企业占了12家。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

4、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战略的运作。现有企业中,尚无品牌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企业,同时,也容易产生纠纷。因此要积极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要利用各类活动,突出宣传优势产品及优势企业。要鼓励企业设立网页,建议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开设网页。

5、解决企业普遍要求优惠政策与一些实际问题的矛盾。各地征地难、地价高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民抱着土地是私有财产的错误观念,漫天要价,百般阻挠。即使同意土地征用,价格也较高,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再次,一些部门小团体思想较为严重,对已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没有很好执行。还有一些部门按高标准收费,企业对此反映强烈。

6、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但其背后更重要的是产业的集聚过程。为此,要通过沉陷区综合治理区建设,引导和组织企业向城镇集聚,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我镇劳动力、信息、资源等共享优势,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提升,聚集分散的工业和人口。

7、要以解决难题为突破口,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扎扎实实地加快企业发展。要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减少贷款环节,简化贷款手续,大胆尝试企业信用担保贷款。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5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民所从事的生产经营项目,已不再局限于粮食种植、养殖等狭小范围,其触角已延伸到农副产品粗(深)加工、运输、销售,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等更为广阔的农村市场经济领域,农业生产经营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投资规模和总体档次的不断攀升,资金需求总量愈来愈大,金融服务需求也进一步高涨,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实施“大三农”发展战略,将信贷投向作适度调整,把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作为当前信贷投向的主要服务对象和利润增长点,如何把握民营企业快速崛起给信用社带来的发展机遇?笔者对此谈点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近1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县域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请记住我站域名/,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弱化。

2、管理不规范。

民营企业受其经营者自身素质、经济环境和资金条件的限制,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自身实力较弱,有效资金不多,加之受文化素质影响,大多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3、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单一档次低,很难适应市场竞争机制,潜在一定周期性的隐性风险。

现有民营企业中多数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工艺水平、技术含量及装备落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难以吸引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还有部分民营企业长期是作坊式生产,粗放式经营,家族式管理,致使其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上缓慢,从而造成企业产品质量低下,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4、部分民营企业信用观念较差,法纪意识淡薄。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信用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经营者个人素质的基础上,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金融、法律知识匮乏,个人素质较低,尤其是少数民营企业想尽千方百计,恶意逃废债务,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使信用社在对民营企业信贷营销上丧失了信心。

5、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真实。

目前民营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着信息虚假现象,难以获取真实的财务信息,甚至少数民营企业没有建帐,更没有财务报表,这种状况使农村信用社很难掌握其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向及运用情况,从而无法对其开展信贷业务,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决策。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现状分析。

1、认识上的偏差,存在惜贷心理。

由于过去部分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出现逃废债务行为,从而导致农村信用社对民营企业在认识上形成了一种偏见,在选择贷款发放对象上对其有种恐惧心理。

2、信贷激励机制不灵活。

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都相继实施了贷款责任追究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贷款营销。由于贷款责任大,又缺乏配套的激励机制,新放贷款一旦出现不良,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考核的力度很大。因此,部分信贷人员因怕承担责任,对新发放贷款要求十分严格,宁肯少放,也不愿承担巨大的风险责任。

3、着力看重第二还款来源。

信用社在民企贷款营销上,严格控制信用贷款,要求其贷款必须有足额有效的抵押物,但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抵押,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

4、民企评估授信还不完善。

从现行经营管理看,农村信用社对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可行性、管理性、程序性仍在探索中,还没有针对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特点制定评定信用等级,核定授信额度和创新合适的信贷品种等措施和办法,使得一些民营企业客户被拒之门外。

5、结算不畅,信贷资金监督不到位。

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渠道不畅,部分民营企业产品外销不得不在其他商业银行开立结算帐户,导致信用社对其资金运营情况了解甚少,无法监督信贷资金流向,直接影响了信用社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阻碍了民企贷款营销的积极性。

三、民营企业融资建议。

(一)民营企业方面。

1、增强改革和创新意识,寻求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加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搭建营销平台,增强网络辐射功能,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2、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生产经营的诚信度和透明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及时、真实、准确地向信用社提供详实的财务报表和有关信息资料,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和可信度。

3、打造企业信用文化,树立“诚信是金,合作共赢”的企业发展理念。民营企业要真正认识到建立和维护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信用意识,提高自觉还款意识和行为,使企业存款、贷款、结算及经营活动都置于信用社的监督、管理和了解之下,让信用社真正了解民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以增强信用社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二)信用社方面。

1、解决和纠正认识上的偏离度。农村信用社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关心民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尤其是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营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列入农村信用社的重点支持对象。要充分认识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宽经营理念,摆正市场定位,抢占市场份额,健全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蛋糕,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企“双赢”。

2、积极培育信贷文化,切实改进农村金融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准入“门槛”,创新金融产品,以探索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办法。

(1)建立企业信息档案,推行贷款授信制度。县联社专门设立公司业务拓展部,专门对民营企业独立实地调查,建立民营企业信息档案,积极推行企业贷款授信制度。

(2)因企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信用评级授信办法,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评级标准,坚持“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操作流程。如: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趋势,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对企业班子执行能力,法人代表的经营管理能力,信用记录,个人履历、道德品行等,建立专门的征信系统和纳入大户档案记录,实行动态管理。按规定评定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按照“综合授信、分级授权、流程透明、规范高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3)创新贷款品种,为民营企业“量身订做”金融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办理民营企业间联保贷款,对经营实力强的企业可以办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对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管理规范、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的实际问题。如四川省信用联社推出的“跨越通”信贷业务系列产品。

3、健全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行客户经理制。

一是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将那些责任心强、信贷业务精、授权等级高的贷款营销人员充实到公司业务部;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既考核贷款的发放,又要核定收回贷款本息奖惩比例,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把贷款营销、收贷收息及贷款质量与管理者奖惩挂钩,并对考察失误与客观变化所形成的风险贷款的责任追究应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信贷从业人员培训,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信贷队伍,以增强对企业和项目效益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信贷营销与决策的水平和效率。

4、尝试企业股东、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贷款连带责任办法。

即:在要求贷款民营企业办理合法、有效担保外,对额度较大或风险较大的贷款项目。增加企业股东、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承担贷款清偿的连带责任,在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时,由企业的股东、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承担无限责任,以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从而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减少信贷资金损失。

5、进一步加快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

信用社要变网点优势为网络优势,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建立起高效准确的电子转账、支付和清算系统,不仅可以增强服务功能,增加信用社低成本资金,解决资金供求不足的矛盾,而且还可疏通结算渠道,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社会形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信用社各项业务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6

一、对建水发展旅游的条件进行分析:

(一)、区位条件

建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红河州连接昆明、玉溪等地的重要枢纽,也是连接州内个、开、蒙等城市的重要通道,并与世界一流田园风光元阳哈尼梯田形成优势组合。

(二)、自然资源

优越的自然条件:建水属于亚热带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县南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和,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一个多元适宜种植区。优厚的光热条件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县是省、州粮食、烤烟、甘蔗、生猪、蔬菜、水果和冬季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县。每年有数万吨蔬菜销往国内十多个省区和俄罗斯等国家。20xx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万亩,投产面积万亩,其中石榴万亩,挂果万亩,甜橙万亩,投产面积万亩,产量达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无公害蔬菜认证万亩。目前农业作为建水的主要产业已形成粮、蔗、烟、菜、果、林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将为到我县投资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县是红河州乃至云南省的矿产富集县,矿藏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锰、铅、锌、锑、铁、钒、镉、钼、钛、石膏、煤炭、陶土等20多种有色、黑色和非金属矿产。其中尤以锰、铅、锌、煤、钛储量最大,20xx年,锰资源累计探明储量万吨,保有储量940万吨。铅锌累计探明矿石储量万吨,保有储量429万吨。钛铁矿普查资源保有储量为176万吨。目前,我县已形成了采、选、冶一体的黑色、有色金属综合开放格局。随着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这些资源必将成为外商开发利用的重点领域。

深厚的文化底蕴,富集的旅游资源:建水历史悠久,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县境内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众多,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县内有风景名胜区平方公里,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典型建筑,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点的寺、庙、塔、楼、桥和古民居如文庙、朝阳楼、彝族土司府署等文物古迹5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8处,州级3处,县级40处,团山民居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动植物资源:我县境内野生动物种类多,有懒猴、绿孔雀、鹦鹉等国家珍稀一、二、三类保护动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云南松)、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中的常绿种类为多,草本植物中有常绿的蕨类植物;有桫椤(俗称树蕨)、云南梧桐、红椿等一、二、三类保护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木本、藤本、草本等300多种药材资源。

富饶的土地资源:土壤丰饶肥沃,全县耕地面积万亩,宜林荒山80多万亩,适宜各种植被和农作物生产。

电力设施:电力设施完备。有35千伏变电站19座,xx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

水源丰富:建水县水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河流分属南盘江和红河水系。其中,南盘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水能总量万千瓦。全县有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76座,水利化程度达%。

(三)、交通运输

建水距省城昆明198公里,仅两个半小时。蒙(自)宝(秀)铁路通过县境内,正在建设的泛亚铁路(玉溪蒙自)路段总长141公里,在红河州境内里程达104公里,经过我县境内75公里。我县距边境口岸河口250公里,距蒙自飞机场80公里,是省城通往红河南岸各县的物资中转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全县拥有铁路总里程达到100公里;公路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6公里,省、国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国家未纳入统计的农村公路公里,%以上的自然村通公路。

二、旅游发展现状

建水旅游产业发展紧紧抓住云南被列为全国首个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的机遇,以培植国际型旅游业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大力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快速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做精老景区不断提升古城景区,燕子洞三期洞外景观等老景区的质量及设施水平;做优新景区学政考棚、天君庙片区风貌保护与恢复工程、朱家花园花厅片区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顺利竣工;临安酒店(五星级)建设项目提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水县文化旅游商业广场正式启动;团山古村二期工程、双龙桥片区建设、泸江烟柳景观等项目实施步伐加快;青山生态园、曲江温泉生态运动养生度假村项目、建水西门古镇历史风貌保护暨旅游开发项目已与投资商签订开发协议;积极谋划云龙山宗教胜地、现代工业园区、绵羊冲度假区、南部民族风情及红河峡谷览胜等项目,努力促进建水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由低端服务向高端服务转变,形成建水旅游产品的丰富和结构的合理,实现旅游的新突破。旅游品牌打造成果显著。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建水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孔子文化节被评为20xx年中国最受公众关注文化节庆活动;临安镇被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一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示范镇,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建水旅游发展,不断扩大建水旅游的影响力。旅游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景区景点品质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临安宾馆建设顺利推进,高星级酒店及特色客栈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临安春秋美食文化城快速推进,旅游餐饮市场逐步规范,建水小吃品牌基本形成;入境干道、城区道路和旅游景区的中英文标识牌建设逐步完善,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商品购物中心、紫陶文化园区等旅游购物场所建设不断推进。

据资料显示,20xx年,1-11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业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旅游业外汇收入万美元,同比增长%。20xx年,建水县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海外游客23974人次,同比增长%,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水县旅游逐步被国内外游客认可,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相继被授予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大旅游胜地、云南最具吸引力的景区、20xx年度最具活力的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三、建水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旅游发展意识有待加强,体制机制不完善

旅游发展观念还不适应建设国际型旅游业的要求,全民参与旅游发展,人人树旅游形象的观念和意识不强。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旅游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善,主要反映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相互牵制,决策分散以及行业管理力度不强等方面,影响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政府的开发配套工作没能跟上,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缺乏力度。旅游产业发展支撑性政策还需进一步争取,缺乏可靠的资金投入保障和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发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投入旅游相关配套设施的资金缺乏,各个景点的配套设施滞后,通达性建设不够,市内景区公路等级差、路面窄,严重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同时,接待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环境容量小等问题相对突出,星级酒店、重点地段、交通路口的旅游标志物和标识牌尚不健全,各种高质量、高水准的休闲娱乐服务设施依然滞后,影响了建水旅游产业发展速度。

3.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有待延伸

建水县在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业态创新等方面还需要完善。仅重视自然风光的建设,民族、民俗的文化内涵的开发不够。新兴旅游如休闲度假旅游、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产品缺乏。旅游消费比重较小,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旅游收入比较单一。旅游商品开发明显滞后,未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难以适应旅游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4龙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

建水县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旅游发展的资金不足,品牌意识差、效益不高、没有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企业和集团,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制约了旅游发展的步伐。旅游产业布局呈现多、散、小的特征,没有形成核心和主打拳头产品,缺乏有影响力的景区做龙头,资源等级不高,吸引力弱。

5.营销未形成整体格局,品牌效应较小

由于旅游宣传资金有限,整个宣传促销工作呈现散、弱的局面,产品组合优势不突出,难以形成区域强势宣传格局,导致建水旅游品牌不响,招牌不亮。一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力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二是对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得不够,对旅游促销对象缺乏详尽了解,有针对性地促销宣传活动很少。

6.旅游专项人才严重缺乏,制约行业服务水平提升

由于旅游企业体制和机制不顺,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建水旅游发展的对策:

1.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2.切实加大旅游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

3.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狠抓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5.打造和擦亮建水旅游品牌

6.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7.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2024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7

一、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区有家小微工业企业,其中有87家从业人员在xx人以下,经营收入x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企业主要以造纸、包装、纺织、建材、机械加工、档发、食品等产业为主,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长。x年前两季度生产运营情况良好,xx月份以后,由于原材料起伏大、市场疲软、沿海地区的信贷危机引起的关闭潮影响,部分小企业开始陆续出现停产或半停产情况,影响面积约%。针对上述情况,我局从小企业中选取x户不同行业的微小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虽然小微企业生存困难重重,但也能从中看到部分行业发展壮大的希望。

二、我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小微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方面的限制,设备陈旧、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产能比较低。此外,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于废污排放不达标造成的停产都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二)小微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小微企业经营者未接受过较高程度国民教育,无论在专业技能水平、质量管理水平、销售服务水平和企业发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通常是以家庭为基础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健全,在产销决策中往往存在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此外,为了节省工资开支,企业财务人员多是聘用兼职人员,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观念并未在企业中树立起来。这也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且风险加大。

(四)小微企业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由于小企业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较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小企业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发展缓慢,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水平都难以令人满意,企业很难有长足的大战。

(五)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少

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经营稳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业融资难,阻碍了一部分小企业的发展。但也由于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自有资金高达90%),在当前形势下,也在抗风险抵御危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食品、包装、电子类领头小企业逆势飞扬我区传统行业造纸、纺织和机械加工行业都发展到一定

规模,市场成熟,利润有限,小企业越来越难从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产业中小企业才能找到发展壮大之路。这些找对路子的企业现阶段是产销两旺,完全没有受到小企业危机的影响,这些企业目前考虑的是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创出行业知名的品牌。

三、现阶段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行情直线下降,产品销售困难

沿海地区大量小企业关闭,导致内地原材料加工企业产品滞销。我区有部分小加工企业是以沿海地区小机电、小电器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的,近几个月沿海地区小企业出现危机后,内地企业也受此影响,产品销售困难。

(二)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很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企业对出口外部环境吃不准,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人民币汇率等难以把握,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信心,我区有出口商品的企业不敢接单,没有直接出口的.企业受下游出口企业的影响,订单也出现锐减。

(三)原材料波动幅度大,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近两个月内,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棉花出现大幅下跌、绝缘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现大幅下滑,这些都让生产规模小、利润点低的小企业吃不消。通常这些小微企业都是以订单来决定生产,企业不存货也不储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下跌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产成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具有一定滞后性。这样一来,以订单决定生产的小企业就受到巨大影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微型企业多数选择停产,等待市场变化,而有一点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为了留住技术工人或者解决原材料储存等问题,即使生产会造成亏损,也会保持一部分生产线继续运转。

(四)技术工人紧缺,人员流动大

小微企业大多数以部分合同工和雇佣临时工相结合的用工方式,订单多的时候就招工人开工生产,订单少或者没有的时候就停工让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业工作环境差,福利低且没有保障等因素这种常年招工的现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业想要留住技术工人也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究其原因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

四、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支持

对于一些创业阶段的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对这部分企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使这部分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从而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对企业深入调研,从上下两个层面共同着手,使国家的资金支持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应扩大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我区小微企业按照《企业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完善、自己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落到实处,在强化企业综合管理方面不断有所创新、有所成效。

(三)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

梳理全区小微企业分布、行业所属等情况,筛选出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节能、无污染的优势小企业,重点培养,为我区工业发展补充后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60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