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关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调研报告

好学生发表时间 3139673

关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理念(以下简称“三全育人”),并强调实践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并对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提质转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当代学生政治认同的共同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总结“三全育人”视域下实践育人的主要特点,分析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构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新路径,是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实效的必然选择。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实践育人的特点

1.育人目标明确。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是使青年大学生通过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具体而言,实践育人强调引导青年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转化,并在实践转化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认知新时代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凸显实践育人功能。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公开讲话”,实践育人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引领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科学、有效地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修正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育人模式多样。实践育人模式与高校理论教育相比,在育人模式上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征,有利于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提高育人效果。实践育人模式可以根据不同高校学生的偏好差异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选择,实践育人活动的参与方式既可以以个体为单位独自进行,也可以采取小组模式,还可以集体组织;实践活动场所可以是校内组织,也可以是校外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以教师为主导,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此外,考虑到突破时空限制的需要,实践育人有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的线上途径展开,育人模式丰富多彩。

3.育人思维系统。在开展实践育人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系统育人思维。系统育人思维是指教师需要摒弃割裂的思维模式,注重育人过程的关联性和整体性,采用关联式、融通式育人思维。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于用割裂的思维模式进行单一学科范畴教学,忽略了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的必要性;简单机械地认为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仅是落实智育的任务,单科课程落实的任务就是“单育”,整体全面的育人目标被割裂为单一的、孤立的目标。而实践育人有利于打破学科领域和学科逻辑的界限,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相互融合的系统育人思维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育人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是人不断发展进步的两大重要途径,二者缺一不可。而当前,高校对实践育人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部分学生仅仅是被动、任务式地参与社会实践。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对于学校而言,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人为割裂了实践育人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有的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仅仅是硬性完成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忽略了实践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也忽视了高校实践育人是系统育人工程,把实践育人完全边缘化。其二,对于学生而言,实践育人的主动参与性没有被充分调动,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到学校对实践育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被动接受学校安排学习任务的固化思维,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现象。

2.实践育人队伍建设不足。实践育人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决定着高校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质量的好坏,也是实践育人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当前,部分高校更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而忽略了实践育人教师队伍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部分高校在实践育人队伍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有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理念淡薄、组织协调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实践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有的部门领导责任意识不强、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理念落后,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不能有效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3.实践育人内容缺乏创新。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深化自我对社会的认知,从而提升综合素养。在高校,由于教育的主体、客体的类别和所处的环境大致相同,使得实践育人内容千篇1律,缺乏创新,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严重。一方面,部分高校未能真正落实国家相关工作文件的要求,仅仅是任务式地完成工作,这对高校实践育人有效开展极为不利。另一方面,虽然一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年年都在举办,但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实践育人工作上缺乏自觉与创新。低质量、没有针对性的活动不仅会降低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而且会导致实践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对此,各高校应该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元素,将已有资源转化为实践育人工作的内在动力,创新独具特色的内容元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青年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教育的兴趣,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4.实践育人机制运行不畅。协同运行机制是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然而,当前高校实践育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实施,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不畅。一方面,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总体布局中缺乏全局性,顶层设计不够,对实践育人工作缺少足够的统筹意识,针对学校、学生、专业等不同特点安排的实践活动极为匮乏,导致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育人效果不明显。且现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活动、包括军训实践活动之间也未能实现系统化的实践育人,各组织部门间缺少沟通和协调。另一方面,高校与社会组织和机构间的实践育人合作力度不够。实践育人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长、社会、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平台保障,形成多方协同的实践育人机制。部分高校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缺少相应的校外师资和实践基地,难以与校外机构进行有效的联合教育。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实现路径

1.提高实践育人重视程度。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高校以及学生对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理论素养的学习,树立科学的实践育人工作理念。首先,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其次,高校要强化落实和执行,提升实践育人队伍的综合能力,把实践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模式。再次,教师要调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发挥参与实践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青年大学生由实践育人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就外部因素而言,高校要从青年大学生需要出发,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青年大学生意识到实践育人的重要性,进而激发青年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价值感和获得感。就内部因素而言,要重视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理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2.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是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关键。教师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主要力量,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效果。所以,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开展的关键。一方面要从“量”上满足实践育人工作的需要,校内和校外多形式、多途径满足“量”上需求,凝聚育人力量。另一方面要从“质”上确保符合实践育人能力要求。实践育人教师队伍要以政治素养过硬为前提,不断夯实自身理论基础,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丰富组织管理经验和加强协作沟通能力。学校方面也应该通过交流学习、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提高实践育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关注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其实也是高校实践育人队伍的重要补充,要树立典型并广泛宣传,以学生典型作为实践育人活动的带头人,以此提升实践育人的群众基础,提高实践育人的工作效率。

3.优化实践育人内容形式。优化实践育人内容与形式是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核心。首先,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意义,是实践育人内容设计的重要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高校应在实践育人内容的设计上充分把握其内涵,以此来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实践调研、公益服务、重走红军路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青年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素质高、有情怀、讲政治、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其次,实践育人形式直接影响青年大学生对实践活动参与的热情,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不能够机械地依赖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而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发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实现第二课堂育人目标。除此之外,实践育人在设计形式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实际、学生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做到一个年级一套方案,一门专业一个计划,进行分层分类设计,实现具体的有的放矢的实践育人。

4.完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完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是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保障。一是要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实践育人工作组织保障。高校要制定相关文件、工作制度等,加强实践育人经费和师资投入,积极建设实践育人教育基地,做到实践育人组织有保障、经费有投入、实践有基地,确保实践育人运行机制有效运行。二是要优化协同机制,增强实践育人工作整体效能。高校应树立实践育人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组织机构等协同联动,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从而构建校内外、各部门、各要素间有机协同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三是要完善评价机制,推动实践育人工作深化发展。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检验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和推动高校实践育人深化发展的重要依据,评价机制应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完善高校实践育人评价的考评与考核办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13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