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行业调查报告范例优推5篇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会展行业调查报告范例优推5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会展行业调查报告【第一篇】
会展市场是开展会展活动的平台。一个完整的会展市场,涉及到会展供给市场和会展需求市场两个方面,即会展供给市场和需求市场共同构成了会展市场。对会展市场的划分是进行会展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在现代进行目标市场营销的关键所在。作为新兴的会展行业,只有充分认识到会展市场的重要性,才能加快会展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目前,在世界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会展市场将以更快的速度扩大,掌握会展市场的运作机制及发展趋势,对每一个会展工作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对会展市场进行调查是有必要的,是成功举办会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会展市场是会展业生存和发展的依赖。对会展市场的了解是对会展业了解的前提,如何划分会展市场是成功的会展营销的基础,而对于实际操作来说,对具体的会展市场运作机制的掌握是操作的关键。
展览会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各种展会成交贸易额屡创新高,广交会、高交会、各种博览会,少则几亿,多则数十亿。比如青岛国际时装周成交金额就高达38亿元。
会展经济的繁荣实际是行业发展的一部分,没有行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会展业的发展。同样,会展业的发展也必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纺织服装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通过展会这种形式来推介自己,拓展市场、创建名牌;同样,国外的品牌、产品要进入中国市场,也往往先从参加展会开始,这些因素为展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办展会可以提高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水平,参展企业短兵相接,面对面竞争,会使产品从品种、质量、款式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快速提升。同时,展会可以在短期内把国内、国外的产品、设备集中展示出来,便于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展会可以起到“行业学校”的作用,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国内较早出现的大连国际时装节,就成功地提高了大连市及当地纺织服装行业的声誉和影响。其示范效应十分明显,随后,全国各地相继诞生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纺织服装展览会、时装节。如江苏国际服装博览会、青岛国际时装周、沙溪休闲服装节、新塘首届牛仔服装节等等,都是通过会展快速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举办的最有水平、最有影响、最好的几个展览会,如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中国国际通信展览会、中国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等,在国际上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各自领域世界前六位的展览会。它们的主办者不是外国展览公司,而是中国的展览组织者。1998年6月由北京市贸促会发起,组建的我国第一家国际会议展览业的中介组织---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已经加入了国际展览组织---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目前,我国已有8个展会得到国际展览联盟(ufi)的嘉许认证。这些展会,规模大,水平高,都为各自所属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会展业在迈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为各行业的外向型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市场规模。
2009年,中国会展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截止到2009年末,中国国内具有一定规模(2000平米以上)的会展项目数接近4300个,全国1万平米以上的展会数1344个;出国会展项目申请数接近2000个;全国会展场馆数达到316个,展馆的室内总净展出面积接近500万平米,其中有145个展馆拥有5千平米以上机动净展出面积。预计全年展览业收入将突破150亿元。
2、产业地位。
[1]相对于会展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会展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会展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会展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之间,平均占gdp比重为%,而我国2008年会展业亿元的收入对比300670亿元的gdp,仅占%。这说明我国会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会展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会展大国。
通过对会展市场调查我得出以下的总结:
好的就业趋势,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公司产品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结识更多的客户和伙伴,因而会展业就越来越猛发越来越宏大,成为了新时代的朝阳产业,举办会展不但使参展商和会展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的发展,会展业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增加市场的运转速度,还带来了很多的就业岗位。
会展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新的政策和规划不断体现出来,为了给市场的创新要求会展业的人才也是不断的创新和策划,笼统的思想和观念不断地被淘汰,引起对我们会展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不断的去接触新的知识,不断地去观摩和借鉴以前的成功案例,同时也要思想灵活,自主创新能力强。
会展市场是很复杂的,要不断地去进行了解不断地去进行分析才能为举办会展迈出成功的步子,会展业是综合类的行业,因此我们会展业的学生要学的不单单是会展策划与管理单方面的知识,应进行涉及到会展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就应该该去了解去认识。为成为会展专业人才而努力。
行业调查报告【第二篇】
根据《甘肃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为扎实做好20xx年度粮油加工企业统计工作,市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本着“全面覆盖、侧重重点”的原则,对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各企业的加工生产及经济情况,为建立健全粮油加工企业统计监测体系、完成20xx年度粮油加工企业统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粮油加工企业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20xx年粮食加工转化企业产能及经济技术指标年报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纳入统计年报的各类粮市加工企业10家,其中小麦粉加工企业3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2家;粮食食品及副食加工企业2家;杂粮及薯类加工企业1家;饲料生产企业2家。
与20xx年相比,我市粮食加工企业产量总体形势呈下降趋势。截止20xx年底,所统计的10家粮食加工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达,较去年105644吨减少吨,减幅%。其中:小麦粉产量合计吨(期末库存467吨),较去年10820吨减少吨,减幅%;粮食食品产量合计1512吨,较去年5120吨减少3608吨,减幅%;杂粮及薯类合计吨(期末库存18000吨),较去年61116吨减少13296吨,减幅%;玉米加工转化副产品吨(期末库存2779吨),较去年28553吨减少吨,减幅%。
同时,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与20xx年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截止20xx年底,所统计的10家粮食加工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万元,较去年43600万元减少万元,减幅30%;产品销售收入万元,较去年35413万元减少万元,减幅%。
从统计报表显示的经营量和各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20xx年,我市粮油加工企业总体形势和各项经济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今年经济下行、市场疲软,市场价格大幅下降,消费终端的成品粮油及养殖业市场不活,副产品销路受阻,致使加工及转化用粮企业的需求量和生产量相对往年减少。二是由于受国际农产品价格下滑和国内农作物丰收、加工业效益下行的影响,部分销路窄、经营管理不善的民营企业因库存积压、资金占用、商品难以周转等因素,致使企业经营受阻,效益下降,有的甚至全年停产,致使加工业全年产量和其他经济指标大幅度下降。
(一)企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化经营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品牌认知度低。在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基本属于小型企业,大型企业没有,只有永昌县天寿面业有限责任公司被国家评定为“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纳入统计范围的10家粮食加工企业中,日处理原料30吨以下2家、日处理原料30-50吨(含30吨)2家、日处理原料100-200吨(含100吨)3家、日处理原料200-400吨(含200吨)3家,难以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和规模效益,品牌认知度低。
(二)行业门槛较低,精细化加工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我市现有粮食加工企业注册资金、技术准入门槛低,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低,初加工有余,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不高,没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及深加工企业。产品结构单一,档次较低、包装简陋,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适应不同种类食品市场的多样化要求,导致企业效益不高,利润率低。以面粉加工为例,面制品种类繁多,要求的面粉也不尽相同,但目前我市正常运营的3家面粉加工企业(天寿面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洪面粉加工厂、西北星面业有限公司)规模小、设备陈旧、效益低,提供的都是相同产品。
(三)体制结构落后,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导致企业发展受限。目前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多以简单化、粗放式经营为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有效建立,市场化程度不高,在企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受国家信贷政策调整,资本市场紧缩等因素影响,企业贷款难度加大,融资渠道少,导致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缺乏资金支持。所统计的10家粮食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研究开发仅投入10万元。部分销路窄、经营管理不善的民营企业效益下降,发展不景气,有的甚至全年停产,致使加工业全年产量大幅度下降。
(四)企业成本持续走高,有效性应对措施不多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不高。我市部分小麦产区原粮质量相比其他区域原粮有一定差距,从省外购进粮食比例不断加大。在重要粮油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下,受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造成粮食加工企业经营成本持续走高,导致我市本来就利润微薄的粮食加工企业苦不堪言。企业产品价格有限涨幅难以应对过快的成本上涨,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其他地域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产品不断进入本地市场,通过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不断压低产品价格,我市企业只能以降低产品价格的方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致使企业利润微薄,甚至负债严重。永昌县天寿面业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生产时断时续,永昌县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则陷于停产状态,无法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或紧急状态下保障应急粮油供应。
(一)不断加大政策扶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按照国务院、省市各级关于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建议加大政策宣传,细化实施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将各项优惠政策执行到位,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中小粮食加工企业给予优惠。同时,适时调整扶持重点,在不断优化资金投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补助标准、简化申报程序、缩短申报周期、加快拨款进度等措施,切实加大对中小粮食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粮食加工企业的积极性。
(二)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企业资金保障。建议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中小粮食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中小粮食加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规模。同时,加大对中小粮食加工企业信用担保、公共服务平台等机构的支持力度,引导担保机构和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中小粮食加工企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服务,积极运用民用信用担保、创业投资等间接方式扩大中小粮食加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
(三)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企业市场化程度。建议深化粮食加工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对有一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具有相当规模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改变目前粮食加工业“小而少,小而低,小而散”的状况,不断增强我市粮食加工业的集中化和市场化程度,促使企业做大、做强,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永昌县天寿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的面粉加工企业,建议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政策等专项扶持力度,提升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品牌认知度,使其成为我市粮食加工行业的领头羊。
(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建议结合我市粮食供应水平和品种特点,不断优化工业用粮生产结构,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加工设备,提高成品粮油出品率和副产品利用率,以科技含量提升产品价值,由价格竞争转为价值竞争,使企业走深加工、高效益的路子。
行业调查报告【第三篇】
婚庆行业,又称婚庆消费行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人口、社会因素共存,结婚登记新人数量稳中有降。
20xx年-20xx年,我国每年平均等级新人数量保持在1300万对左右;20xx年前,新人绝对数量稳步上升,但增速逐步下降。
究其原因,1985-1990年为中国最后一个生育高峰,90年后出生人口数逐步下降,因此近年新人数量出现下降趋势。另外,女性经济独立、工作压力、高房价也是导致新人数量降低的因素之一。
根据中国人口出生情况可以看出,1985年后,新生人口比例出现增长高峰。随着1985年以后出生人口开始进入适婚年龄,未来十几年内有婚庆消费需求的人数将不断增加,预计在20xx-2024年间逐步达到高峰,其中85后、90后将成为这一群体的主力军。这样的人口环境无疑为婚庆o2o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20xx至20xx年间,我国新人初婚年龄集中区间由20-24岁延至25-29岁。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居民初婚年龄将继续集中在25-29岁区间,并有继续向大龄发展的趋势。
初婚年龄的推迟与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及生活观念的改变相关。目前,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女性在职场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而在传统观念中,男性的经济实力在婚姻问题中则是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因此男性需要更多的时间积累财富;另外结婚年龄晚与高学历间也存在相关关系,高学历与教育年限的增加也导致初婚年龄的推延。
预计五年内,每年婚庆消费行业市场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
据国家民政部的统计,20xx年,我国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全国调查的数据样本显示,20xx年,全国的婚庆行业营业额大概达到7500亿至8000亿元.
不考虑消费水平上升、物价上涨等原因,保守预计五年内,每年平均婚庆消费行业市场规模将在8000亿元至9000亿元之间。
婚庆行业具有“天然o2o基因”,弥补传统行业不足。
目前整体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婚庆企业都有动力去开发这块未充分开垦的大市场。对于大平台来说,婚庆o2o将会是典型的现金牛业务。
社交化——获取用户&培养潜在用户。
婚庆消费者通常是无经验的新人,单频次且大额的消费特征以及信息不透明的市场行情使得消费者的信任成本增加。而婚庆体验的好坏是由经验用户无限传播,社交化使得“口碑传播”更容易。
获取用户从“被动广告营销”向“主动获取消费者”转变。通过“到喜啦”“新娘说”这类服务社交平台作为用户的获取渠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另外通过社交平台的方式聚集培养潜在消费者,也可最终将有消费需求的用户导向商家。
垂直化——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差异化经营。
垂直领域内易深度挖掘用户需求。
目前线上到线下交易成功的转化率较低仅为10%左右,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才能提高转化率。通过线上平台用户信息搜索,线下成功消费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以此分析用户消费行为并深度挖掘用户需求。
个性化——差异化经营,为新人打造个性化婚礼。
当前结婚主力——90后,有主张有个性。因此,个性化的服务更易获得他们的青睐。抓准用户需求,才能更好的服务用户,进而获得用户及口碑宣传。
除去婚纱礼服、婚庆百货等大众商品,婚礼策划、婚纱摄影等创意类服务的同质化过于严重。品牌形象的打造需要显著的差异化,为新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更有助于企业获得市场地位。
婚庆互联网行业还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
登记结婚人数主要聚集在人口大省。
消费人群分布不均匀,北京,上海的网上消费人群明显偏低。可能大城市适婚人群更愿意在一些独立app上进行消费(结合友盟app下载人群省份分布,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点),省份客单价也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消费人群在婚庆消费方面的观念差异。
据友盟用户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全国婚庆app用户地域分布呈梯队式,用户多集中于东部沿海省市。北京使用用户达108万,稳居领先地位。广东省以万用户规模排名第二位。江苏、浙江、山东及河南属于第三梯队,用户规模在30万以上。
依据友盟统计数据显示,婚庆app使用用户中,18-35岁年龄段的用户共占比%,其中26-35岁用户占%,符合初婚年龄当前及未来预测的年龄分布区间。复杂的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初婚年龄将继续向大龄化发展。
据友盟用户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全国婚庆app下载高峰集中在10、11、12月,增长高峰出现在7、8、9月,呈明显阶段性变化;下载设备中,安卓设备占比高达70%以上,其中小米品牌数达19个,占据安卓设备总数的%。
据友盟用户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全国婚庆app使用频次与使用时长呈现相似的波段走势。“五一”“十一”假期为婚礼庆典集中举办期。新人们提前2-3个月便开始筹备婚礼,因此出现了3、4月及7、8月的增长期。高峰期过后,9月增长率开始不断下降,直到次年3月再次开启增长期。
淘宝用户行为数据显示,浏览,购买过婚庆行业类目的人群,关注的其他类目主要围绕婚房装修,婚礼用品,以及度假旅游。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汽车拥有人次比率为%。依据友盟统计数据,婚庆app使用用户的汽车拥有率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左右。“有车”属性成为结婚人士的标签,私家车有趋势成为新时代下“结婚四大件”之一。
单频次消费意味着,优质服务也很难让消费者形成二次消费。因此,婚庆企业须不断地获取新用户,获取成本较高。
店铺租金、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竞争日益增强,用户获取成本逐渐成为婚庆企业成本的主要部分。
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导致婚庆服务很难完全标准化;部分商家为了维持高利润,在服务难以标准化的环境下会选择维持信息不对称。
地域间文化习俗的不同导致婚庆服务也有所差异。因此,线上平台在不同地域需选择不同的摄影、婚宴等合作方,拓展服务范围覆盖全国的难度加大。
行业调查报告【第四篇】
20xx年度是我国房地产和建筑业发展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之年,也是全行业聚焦新型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元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政策引领下,我国建筑业开始艰难的迈向绿色建筑及其工业化的突围发展之路。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中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大家采用投资办厂来应对产业化发展需求,建了工厂才知道市场并不成熟,运营管理非常困难,各地产业化推广都停留在试点示范工程阶段,根本无法实现建筑工业化的质量和成本优势,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非常普遍。
本年度装配式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国家最高决策层明确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号召下,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住宅产业化基地涵盖开发、设计、施工、建材部品、设备等全产业链企业,大多数企业都将装配式建筑市场锁定在住宅产业化领域。全国各地同质化竞争的局面非常严重,各主要区域预制混凝土企业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产品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从事pc业务的企业亏损严重。建筑工业化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
1.装配式建筑体系
我国目前实施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包括混凝土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两大类,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建筑体系与构配件的对应关系,其中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是关键技术,也是实施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
2.标准体系
我国预制混凝土技术标准编制历时10年左右时间,截至目前预制混凝土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已基本齐备,现行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构件生产、结构施工、工程验收等系列标准完全可以指导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装配式结构工程实施。目前最大的困惑是许多专业人员缺乏预制建筑方案设计和预制工程实施的训练,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没有整体概念,造成许多项目出现技术经济性差,甚至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的现象。当务之急是要引入有经验的预制混凝土专业咨询机构,通过和业主、设计、施工、生产等工程实施主体的紧密合作,系统策划预制混凝土工程的设计方案、实施质量和项目成本,才能体现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促进装配式建筑稳步有序的发展。
国家、行业及地方主要标准规范已基本编制完成并颁布实施,为了普及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有关知识,装配式建筑技术交流和专业培训活动非常活跃。在参加学习交流之后,大家的普遍困惑是我国各地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理念还很不清晰,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和实施方案尚没有确立,许多企业缺乏从系统层面开展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开发能力。
3.关键技术研究
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仍然是未来需要聚焦开展的工作层面,以为我国建筑产业化的深入、持续和广泛推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表2是关于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项目和主要内容要点,这些研究成果及形成的有关技术标准能极大丰富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
1.房地产开发企业
在万科集团为代表的开发企业推进住宅产业化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情况下,许多开发企业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关注住宅产业化和预制混凝土技术发展,部分企业开始尝试产业化住宅试点项目的探索。目前的房地产宏观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出台的产业化政策是开发商关注产业化的主要动力,一旦限制或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住宅产业化将面临非常尴尬境地。目前开发企业尚处于产业化认识的迷茫和困惑期。
2.设计咨询企业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各地产业化政策相继出台,许多有实力的设计咨询企业开始探索向产业化方向转型,本年度有实力的设计企业通过试点工程和专业咨询相结合,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设计工作和技术服务,成为本年度产业化发展的一大亮点。应该认识到目前的设计咨询企业的专业研究工作还比较欠缺,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总体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工程实践经验需要慢慢积累。
3.大型建筑施工企业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全国各地建筑工程的开工量严重滞后,本年度最大亮点是中建总公司成立了具有产业一体化平台(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的建设科技集团,整合全国的产业化资源,探索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模式。全国各地的地方施工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建筑工业化领域,都从预制工厂和试点工程入手,实施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前期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承包商一般都面临产业平台建设时间长、投资大、市场空间有限、产业链资源匮乏、产业化项目实施困难及成本压力大等问题,很显然这些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必须要上升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来定位,才能实现产业化建造的优势。因此建议实力较强的承包商应坚持本土化长期发展战略,尽快形成所在区域的专业化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生产企业调查
1)缺乏对全国范围及各区域的pc工厂规划布局调查分析和指导,造成pc工厂的投资建设处于混乱无序状态,有的地区投资过度造成重复建设,有的地区尚处于空白状态。
2)全国各地原有pc工厂几乎都是以市政基础设施和水泥制品为主的企业,转型做建筑构件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经营管理和质量标准的巨大差异,需要时间来完成转型。
3)新建的pc工厂近几年已超过100家,厂房和设备等硬件设施都比较到位,但缺乏技术和管理等软件方面的建设,尤其是专业人员短缺,造成经营困难,质量水平较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4)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pc工厂发展较快,整体技术管理水平较高,是引领我国pc企业健康发展的排头兵。
产品分类调查
产品质量水平调查
1)我国pc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依然较低,除了市政基础设施类构件质量较稳定外,建筑构件和水泥制品质量不容乐观。
2)pc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矛盾短期无法化解,主要问题是没有长期发展战略,依靠低价竞争是其主要经营手段,给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造成困难。
3)pc企业的科研和技术质量管理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和生产管理人员短缺且缺乏系统培训,缺乏创新且产品质量低劣问题突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长期低价欠款经营造成许多企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4)全面提高pc产品质量成为pc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产品市场应用分析
8.设备配件企业
本年度国内外设备配件企业发展较快,我国新建的pc生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预制工厂的设备工业化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设备运行质量还很不理想。一方面由于目前的市场严重不足,建成之后的生产线无法正常运行,大多数都处于停滞状态;另一方面由于构件的标准化定型较差,无法满足设备的产能要求,生产效率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由于厂家数量多,设备配件企业的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状况堪忧。因此建议设备厂家不要盲目推广构件生产线,要做好客户的售后服务工作。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相关企业面对建筑工业化发展普遍面临准备不足、人才匮乏、缺乏经验积累等软实力的考验。
我国装配式建筑和预制混凝土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造成预制构件的成本普遍较高,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质量、工期、环保等优势还很难充分体现出来,短期之内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
目前的预制构件市场远未成熟,预制混凝土市场仅依靠政府推动远远不够,关键是要依靠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系列开发装配式建筑体系,扩大预制混凝土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形成建筑构件和市政基础设施构件的同步协调发展、预制厂家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紧密合作的局面。我国预制构件的市场开发要坚持多样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1.住宅市场
目前装配式结构的热点多集中在住宅市场,尤其是政策性保障房市场,由于各地政府成本控制比较严格,如果不能确立产业化建造的成品交房标准,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和舒适度,短期内无论是装配式混凝结构还是钢结构还都无法和现浇结构竞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保障房的市场会逐渐减少,实施产业化建造除了各地基础条件较差外,工程造价低成为实施产业化建造的主要障碍,未来的装配式建筑主战场不会是保障房。商品房市场由于受房地产深度调整的影响,目前许多地产商都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观望状态,大家都往朝轻资产的投资公司方向转型,希望转型成为房屋公司的地产商非常少,因此商品房的装配式建筑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主要停留在经济性较好的标准化构配件层面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未来的住宅产业化市场风险和机遇并存,没有实力和资源的企业投资预制构件行业需要慎重决策。
2.公共建筑市场
我国公共建筑市场一直很少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方式建造,除了建筑个性化要求外,给工程标准化设计带来诸多障碍,导致其实施装配式建造难度大,成本高。多年来预制外墙挂板是公共建筑采用预制混凝土技术的主要成果,但与各种幕墙的用量相比显得微乎其微,未来的市场推广潜力很大。公共建筑主体结构构件的预制化是未来装配式结构的重点开发领域。
3.工业建筑市场
我国的工业建筑市场一直以钢结构和现浇混凝土结构为主,装配式结构主要应用在单层重型工业厂房中,工业厂房的预制标准化体系比较完善,但一直缺乏创新发展,用量逐年减少,目前采用的pc厂房一般以排架结构为主。
近年来预应力空心板和双t板的在工业或商业建筑中的应用开始复苏,一方面由于其采用预制预应力技术,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经济性较好,逐步得到行业认可。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厂家都比较小,产品质量控制水平较差,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经常会出现一些市场推广方面的困难,也存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和验收问题。建议从事该产品生产的企业加强和设计咨询企业合作,高度重视预应力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推广应用工作,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和性能提升。
4.市政景观市场
除传统地砖、马路牙等普通水泥制品一直在大量使用外,近年来各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市政景观产品得到重视和开发,由于其表面的颜色和质感可以采用装饰混凝土技术实现其装饰耐久功能,包括预制混凝土广场铺地板、排水沟、雨水盖板、景观座椅等系列产品开始引起行业关注,从事该领域的企业应把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提升及技术服务作为培育市场和推广应用的重点。
5.基础设施市场
桥梁、排水管、管片等基础设施类构件标准化程度较高,市场和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高,从业人员比较稳定,企业经营状况一直较好。该类企业的专业化和地域化特征非常明显,也有部分综合类企业利用产品多样化经营方式保持适度规模和稳定运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各类基础设施需要不断完善和升级改造,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专业化公司是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各地推广预制技术的热度还在不断增加,从各地反馈的产业化试点示范工程和工厂运营的信息来看,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很多,实际效果很差,严重影响未来预制混凝土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进程。
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链的软硬件建设还很薄弱,工程建设和设计单位的从业人员对产业化项目前期策划管理欠缺,缺乏产业化技术支撑能力和工程实施经验,由于按传统现浇结构的最低价竞标理念来管理产业化项目,经常造成产业化规划设计方案不合理,选择的承包商和构件加工厂不具备专业化技术和产业化实施能力,严重影响产业化项目的质量提升,造成工程实施过程存在可建造性差、效率低等现象。
目前的建设或监理单位投入的人员和资源条件少,对于产业化项目统筹协调能力严重不足,施工单位的专业化技术和管理水平又比较欠缺,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差、工期长、成本高等问题,甚至得出产业化不如传统施工好的结论,严重制约pc市场推广应用健康发展。应该认识到没有人才和质量做基础,停留在赶工期和大规模复制低品质建筑的做法是不可取也是行不通的。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不顾客观条件制约,贪大求全、急于求成的推广装配式建筑将后患无穷。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采用工业化精益建造手段建造高品质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目标。
(1)很显然我国现行建筑管理体制还不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各级建设主管政府部门应及早从市场主体中脱离,探索改革现行建筑管理体制,推进工程总承包和专业化分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鼓励协会开展对从事装配式混凝土业务的企业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2)各企业应依靠市场竞争规则,构建基于区域特色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和发展平台,开展技术管理创新,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水平,拓展预制混凝土应用领域。下大力气培育一批本土化产业化公司和工人队伍,确保产业化项目初期的完成质量和实施效率。
(3)在全国范围内要从部分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开展试点和示范入手,不断总结经验,培训人才,逐步再向中小城市推广。基于目前全国各地实施装配式建筑存在问题,与各地政府大力推广预制装配技术形成很强的反差,各地都需要对产业化的目标、路径、速度等指标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反思,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放慢脚步,积累经验,走出一条和而不同的本土化发展道路。
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各级政府和预制混凝土行业的相关企业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因地制宜的确定产业化技术体系和发展路径,积极开展试点工程和示范工程的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脚踏实地的推进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行业调查报告【第五篇】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滴滴打车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的状态。滴滴打车软件的发展,不仅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水平。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图1。
您经常使用哪种方式呼叫“滴滴快车”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1所示,使用“滴滴出行”app客户端的消费者是最多的,位居首位;其次是支付宝的入口,紧接着为微信入口。
图2。
使用滴滴快车用户调查中如图2所示,主要用户仍集中在年轻人群,20--29岁之间的人群是对互联网接触相对较多的人群,并且更愿意使用这种新型的出行方式,给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占总比的29%。其次是30--39岁的用户占总比的25%,由此可见,开始有更多的年龄较大人群选择滴滴快车出行,这类人群的用户转化率在未来将继续提高。
图3。
在本次调查中如图3所示,优惠条件是用户选择滴滴快车时考虑的第一因素。一方面由于商家想要快速圈住用户,另一方面是同类公司当中竞争激烈,同时也为了移动出行的快速普及,各大移动出行软件对用户及车主都有一定程度的补贴,这不仅圈住了一些以前也经常打车的用户,更吸引了大部分不常打车的人群成为用户,而这类人群首要考虑的就是价格。接单速度是用户考虑的第二大因素,毕竟速度意味着效率。随着移动出行软件的大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注重出行体验和服务质量,有17%的用户选择此项。
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分享经济模式,正在提供平等、自由、灵活的就业方式,为社会稳定做贡献,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思路、新视角、新尝试。在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