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座位我的座位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你的座位我的座位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你的座位我的座位【第一篇】
本公子读书五载,经历作为更换十余次,研究本班座位两年,斗胆写出此文,与诸位共同探讨座位之奥妙。
本班坐位,排次分明,九排座位,可分三类。
一、二、三----倒霉型。
凡坐在这三排的基本是“四眼猴”其因受粉笔的洗礼,而两鬓斑白,开一点小差,十次就有十一次被老师发现,下课后前排同学大戚,汪然出涕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四、五、六----刻苦型。
坐在这三排的同学成绩非常好,是我班各科成绩的顶梁柱。桌上摆满了各种课外书籍,回答问题,这一带点击率最高,正确率也最高。若上体育课,这些高材生,及格率为百分之一,可谁不知道他们个个刻苦努力,哪天不要挑灯夜读至十一二点呢。
七、八、九----难缠型。
他们个性飞扬,总让老师吹胡子瞪眼。他们之中没有尖子生,也无班干部,但他们绝对是快乐一族,一边嗑瓜子,一边天谈说地,都是他们的.强项。大到宇宙,小到细菌,无所不谈,本班的电灯,电扇,开关都在后面,得罪任何一位,任你大汗淋漓,视线模糊,不给你开任何设备,热死你,把你熬成近视。要是赶上运动会,英雄则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会奋力拼搏,为班上赢得宝贵的积分。
此乃本班之坐位分布,搭配似也合情合理,九排座位,三类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后三排隐隐有窃窃私语之声,但终将没有酿成大祸端。这坐位,阿弥陀佛。
你的座位我的座位【第二篇】
今天中午,我到教室里,听到伟鸿正在得意洋洋:“哈哈,浩薇考输了我!”我听了,火冒三丈:“不就是我一时粗心大意,又不是代表一学期的成绩,有本事我们来比期末的!”“好!到时候考输了我可别哭鼻子啊!”过了一会儿,我写好了俩份“合同”。便拿到他的面前,说:“口说无凭,在这里签个字!”他签好后,说:“要是有印章就好了。”“没问题。”我拿着红笔在橡皮上画了一个圆圈,盖在俩份“合同”。午写课时,同桌翻了我的`书包,在我的“合同”上,把红蜡笔涂在我的大拇指上,说:“这样显得更逼真!”说着,印在了“合同”上。
我一定要取得好成绩!
你的座位我的座位【第三篇】
我的座位被老师安排在教室靠窗边的一隅,我没有怨言。我喜欢这个窗边位置,因为可以看到窗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窗外那一大块生机勃勃的田野。
我还算是听话的那类学生,一如既往早早地回到了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晨读,拿出了语文书诵读,读起了味如嚼蜡的文言文。
天渐渐亮了起来,我感觉到异常的劳累,也许是因为没有睡好,已经没有心思花在书本上了,为了清醒头脑,便向窗外望去。
窗外,还未见朝阳影子,远山躲藏在晨雾中,时间还早着呢,还没有谁愿意早早起床去揭开远山神秘的面纱。
田里的秧苗种得笔直的,而老婆婆的身子却直不起来!
晨雾中,校园里打响了当天第一次铃声,催促大家起床吃早餐。我匆匆赶到食堂取回了热气腾腾的早餐,便回宿舍吃了起来,没吃几口觉得难吃,倒进了垃圾桶。洗干净饭盒回到了教室。
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发呆,看到桌面上堆积如山的练习册,我却没有好好利用它,只是随便抄了一下答案,敷衍了事。而且,刚才被倒掉的早餐、家里角落废弃的衣物……这些来之不易的辛苦钱都是妈妈起早贪黑挣来的,越想越感到不安!
我在座位上,静心细想,反省自己过去的无知。
坐在这个位置上,可以看到窗外的一切,看到别人也许看不到的风景,谢谢窗外的风景,谢谢辛苦耕耘的人们,让我明白了许多事情。
我喜欢我的座位,更喜欢安守这个最佳位置。
你的座位我的座位【第四篇】
夏夜,仰望天空,群星格外璀璨,老人说:这是人间正气与英魂的浓缩,人世的英雄史诗正如这星光铺就的星河,浩瀚无际,源远流长。
当朝升日落,星移斗转的那一分,试想英雄何属?当沧海桑田,宇宙大化的那一刻,试问谁主浮沉?而当草长莺飞,花明柳暗的那瞬间力量的爆发,使人不禁感叹:生命力何其汪洋!就是这种感觉,也是我们对英雄的感觉,虽沉萌于心,却心怀感动。
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英雄情结,可又该如何去诠释“英雄”二字?这情结源于对宇宙隐性的反抗,也就是这种萌动,使得原本渺小的身躯却以伟岸的精神实体屹立。
悠悠中华,自然有本民族特色,反映本民族精神面貌和生产方式特色的英雄。中华民族的英雄如春天的鲜花般开满了历史。这对历史来说,是一种点缀,一种原生力;对中华民族来说,更是一种进步的资本。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神农尝草,仓颉造字,古帝凤阁――创造英雄多半是历史的前沿者,这就是他们的.魅力。
老子论道,道德千古;庄子化蝶,自在逍遥;孔子论语,万代师表;孙子兵法,不战而胜――这是中华贤哲的思想启蒙,中华文化的历史源头。
太公垂钓,数载平九州;卧龙八卦,一羽定乾坤――这是智慧英雄的代表,他们是有形实体和无穷智力的结合体。
秦始皇,辟疆土;汉高祖,唱《大风》;唐太宗,匡太平――创业难,守业更难!中华一统,历史潮流;仁政爱民,永葆社稷!
武穆精宗,饮血胡虏;则徐虎胆,销烟海滩;存瑞壮志,义堵乾坤;少云赤血,烈火金刚――赞美二词不足已评价你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啊!
而今的英雄是人民的英雄,他们从星火燎原,到万里长征,从转战南北,到抗美援朝……他们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求闻达,埋骨青山,无须马革裹尸还。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勤劳的中华人民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们的中华英雄,在生与死中得到永生的民族魂。
你的座位我的座位【第五篇】
对于这个叫做“沈庄”的地方,我自以为很熟悉,虽然我的年龄与这位老者的年龄相差很远。
沈庄建庄于唐以前,因为有人居住,因而有历史。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我是不会称之为故乡的。解放前,我的曾祖父随同他的同乡一起举家移民至此,那是上海至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我直到现在还怀疑我曾祖父的眼光:为什么将家安在这个地方?仅仅是因为这儿比老家好。抑或是料到自己不属于城市的繁华,而选择了位于市郊南汇的沈庄?我不得而知。
沈庄是个小地方,小得以至于南汇县志对它的记载仅有四十八个字外加五个逗号三个句号。这里曾经聚集了许多人,一条沈庄老街曾是父辈们成长的地方。而今年轻人大多搬走了,剩下许多老人,有本地的也有第一代移民至此的。当人们感叹上海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时,而沈庄却早在几年前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只是没有被视为典型加以宣传罢了!
然而,我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十八年,这里有我童年的欢笑,这种感情是超越时空的,也是不能用相对论来解释的,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
许多人赞叹周庄的明清江南小镇风韵,甚至有人肉麻地称那里的空气也带着明清江南的气息。我原来也是想从那里带点肉麻的感觉回来的,但我很失望。在那里我见到的并非我梦中的周庄,在那里我吸到的空气也还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我总觉得那是一个脚蹬耐克鞋,身穿燕尾服,头戴瓜皮帽的小丑。或许几十年前的`周庄并非现在这个模样,也许很清纯,但这种清纯不属于现在的周庄。
我总是不经意地由周庄想到我的故乡沈庄。沈庄从来就没有因为大画家的巨作而成名过。有人来写生,那多半是美院的学生,作画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
当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厌倦了都市的喧嚣,欲觅一处清闲之地时,他们会去游周庄看同里下桂林登泰山攀拉萨甚至兜新马泰,他们热衷于在庐山上摇扇子,还有人心甘情愿地钻在海南岛的沙滩上生痱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实沪郊原本也有许多很有格调的江南小镇,河浜众多,石桥座座。可如今河浜填了,石桥拆了,美其名曰老镇改造,可各镇改造却为什么如此雷同?是求和谐还是一味克隆?好东西不是不曾拥有,而是不曾珍惜;有人想珍惜,但更多的人不懂得如何珍惜。
老街曾经很热闹,店铺林立,是远近闻名的闹市,还有农历十月初五赶庙会的传统。只不过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今在其他乡镇也还有这种传统“赶庙会”,颇为好笑,无非是百十来个小贩,拖着大包小包摆摊,其中夹杂许多伪劣商品,吆喝上十来天,然后纷纷作鸟兽散,各奔东西,来年庙会再相逢,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东西,还是那些所谓“传统”,勾织起了一个走了样的现代“赶庙会”。这不是美好神话的破灭,而恰恰是无聊杂耍的继续!
老街上曾有一家竹木器店。我亲眼见到过老艺人灵巧的双手间所诞生的精美工艺品——虽然那只是一个锅盖或是一个竹篮。现在沪郊农村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已不像过去那样紧迫,因而年事已高的老艺人的失业是必然的。我清晰地记得那天老艺人的神情很木讷。他一辈子靠这个吃饭,现在人们不需要它了,很无奈也很伤感。他的女儿曾经不止一次劝他歇业,回去养老,他执意不肯。老艺人知道那时人们离不开他。但他终于不得不对陪伴了他一生的凿子、斧子惆怅地说再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于我们是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而对老艺人则是一种莫名的失落。
我也曾经在装有土锅炉的理发店里剃过头,那是个很温暖的地方。理发师是我熟识的,从小爷爷就领我到他那理发,现在依旧,只是锅炉拆了,房子也翻新了。我也不再会因为房子光线的黯淡,而担心理发师将我的耳朵剃掉。那曾是我童年最大的担忧。除了土锅炉之外,我对于理发店的改变欣喜若狂,狂热到希望理发师在我的头上尽情纵横驰骋。犹如当年大批知青在北大荒播撒希望的种子一般。
我对于曲艺的爱好,也源于老街。正是在老街的茶馆里,我接受了最启蒙的艺术教育——听评书。那时候每天下午一点我会准时到达茶馆,然后茶馆管理员便会往我的口袋里塞上一大把瓜子和花生,拉着我一起坐到最后一排听说书,那仿佛成了我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说实话,尽管接受了长期的熏陶,我仍旧对苏州话一窍不通,只是对那里的氛围感兴趣。那时的茶馆里的顾客都是老人,个个活得很惬意。花上五分钱买上一小罐茶叶,用大水壶的开水泡上一壶浓茶,带上一个白瓷青花纹小杯,慢慢品味。文人称之为品茗,乡下人朴实得很,称之为吃茶。这些都是我上小学前的记忆。
而今茶馆依旧存在,只是再也没有唱评书的苏州人来,茶叶的价格一小罐涨到了五毛,水是用电水壶烧出来的,当然也有饮水机,只是用那水泡茶是要外加水钱的。当年的老爷爷们大多仙去了,即便还活着,也很少到镇上来了。现在多的是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抽烟搓麻将,一片乌烟瘴气。空余的几间茶室也移作他用,开游戏机房,开录像放映厅,到了晚上噪音连天。对于这个地方,我已没有好感。
老人们总是很喜欢怀旧,从他们的闲谈中我知晓,我所看到的沈庄已是被摩登过了的。很久以前,在沈庄,古道西风瘦马是没有的,但小桥流水人家还是有的,至于断肠人那是属于大医院的,沈庄的小诊所治不了。原本老街南北中各有一座石拱桥,一名南石桥,一名环龙桥,一名小石桥。现今南石桥改建成了沪郊最习以为常的那种水泥梁桥,而小石桥被拆了。仿佛一家人妻离子散,只剩下环龙桥孤苦伶仃,长相思,痛别离,老气横秋,成鳏夫一人。
只是环龙桥命运亦不济。相传此桥建于清嘉庆年间,上有雕花栏杆,常有独木舟从此桥过,乃古镇鹤沙八景之一——虹桥夜月。无奈桥上栏杆及许多大石块被附近居民占为私有,成了自家建房之石料。我真是很佩服现代人的聪明才智,古人只知从山上采石,一凿子一凿子地流汗,哪会想到现代人就地取材如此方便,一根扁担,一根麻绳,两个壮汉,十分钟工夫,搞定。
河是挺多的。有成塘港,有沈公塘,还有一些原来名字为人熟悉却被填掉故而我不清楚的河浜。小时候,倒是经常见到木筏子,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的那种,而是用烧油的会冒黑烟的开过会引起“河啸”的那种拖船拉的。木筏工总是很灵活,手拿长竹竿,从一个筏子跳到另一个筏子,有点朱建华的感觉。只是这种工作异常辛苦。我还记得有人在河里摸蚌,我只晓得它的壳磨过之后是可以用来削瓜果皮的,它的肉却是异常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于这个却不得不放松。
离沈庄不远的王楼,便有傅雷的故居,那可是正宗的清代建筑。傅雷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谁曾想到若干年后他的故居也如主人一般,在寒风中悲剧性地摇曳、颤抖!
对于沈庄我是有感情的。我留恋昔日的风光,但我更希望它能有一个美丽的明天。有时我们的观念的确需要注入一些时代的精神。让它充满活力地伴随历史的车轮跳跃,充满激情地在征程上高歌。对待变化中的事物,应该大度一点。就如同中国人前天喝了一罐可口可乐,昨天吃了一顿“肯德基”,但他不会以为今天自己就美国化了;美国人也不会因为今天看了一场京剧,明天买了一套景德镇瓷器,便以为后天自己就中国化了!
事物总是在变的。为了获得更好的东西。应该付出一些代价。只是千万不要将旧的不分好坏统统抛弃,而新的竟反而更不如旧的。倘若果真如此,喜马拉雅山也会流泪的。我最担忧的正在于此,不仅局限于沈庄,但愿明天会更好。
你的座位我的座位【第六篇】
我的前排是男孩,他无事就打我,我很不想坐在他后面。
有一次,我和张慧君去买东西,他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从后面踢了张慧君一脚,又跑到我的后面又准备踢我,幸好我躲了过去,他又跑了。
我很不想坐在他后面。
龙山县第一小学四年级:袁驰。
你的座位我的座位【第七篇】
一个教室里最好的座位在哪里呢?这是一个蕴含深意的问题。
如果你坐在第一排,黑板近在咫尺,抬着头盯着黑板一天下来,你是不是觉得眼睛又胀又疼?而且你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师的监视之下,课堂上你可一点都不能轻举妄动哦。因此,第一排显然不是最好的座位。
最好的座位也不是最后两排,很多人会想:坐在最后,离黑板远,不怕眼睛受伤,最主要是前面好几排人挡着,偶尔做点小动作老师也发现不了。但事实上,隔三差五就有老师来听课,而且听课老师总是坐在最后面,这时你的身边就有好几个“监工”,你就只能一直保持端正的坐姿,不断地配合着老师,即使你没听懂,你也得装作听懂了,哇,这真是太难过了!
靠窗的位置怎么样呢?哦,这个位置诱惑太大。外面那美丽的风景,清脆的鸟叫声,甚至突然到来的救护车……都可能让你忍不住去观望。那样,你只会一次次被老师点名批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对于那些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人来说,这里绝对不是最好的座位。
大家应该都知道最好的座位在哪里了吧?对的,就是三、四排。首先,距离黑板远近适中,对保护眼睛非常有利。其次,也不像窗边的座位那样存在过多的诱惑。另外,这个区域在老师的监控范围内,课堂上你还是不敢放肆的。
看来选座位也是一门学问啊!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
你的座位我的座位【第八篇】
不知不觉中,你那一头会让我羡慕嫉妒恨的长发开始染上了几缕银丝,光泽越来越暗淡,每次望向你,都会看到岁月无情的从你身上离去……妈妈,您老了。小时候,每逢别人问起我对您的印象,我总爱戏称您为“迟到大王”——幼儿园里,我永远都是最晚到的那一个,也是最迟走的那一个;小学里,其他的小孩都走得七七八八了,学校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没走…你总是姗姗来迟。
为了可以摆脱最迟走的命运,我提出过好多次自己上下学,可是总是被你反对,你的理由千古不变:社会复杂啊!每当听到这个理由,我总是暗暗的嗤笑,在复杂还能复杂得过你的时间。(很简单很幼稚的原因,可也成为了对您的怨)。
升入初中之前,我是被您在用爱编织的笼子里的.小鸟,升入初中后,我还是那个被您保护在用爱编织的笼子里的小鸟,只是,多了一点呼吸的间隙(要知道在小学里我和同学出去一次街是一个天大的奢望,为什么?因为小孩的友情是过家家,亲情至上!),多了一点重复的唠叨(不厌其烦的反复“学习”,“学习”还是“学习)。
我总是在怨您,怨您保护得我太好了,怨您让我不懂世间的复杂,怨您不知道对一个孩子来说友情的重要。
您不懂,不懂一个人的成长是要靠自己去领悟的。每当报纸上有什么关于中学生被绑架,失踪,跳楼,校园暴力之内的,你总是叫我去看,然后告诫我要早点回家,你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外面复杂,你不懂社会的黑暗。
可是你却不知道我懂,我一直都懂的,甚至比你更能去理解这件事,但我没有说,如果我说了,你就会揪住我不放不停的追问我是不是受了什么打击。所以,我不能说。在我眼里小小的一件事,就好像和男生打打闹闹,你看到了,就会不停的问我是不是和他拍拖,如果我说不是,你就会用一种怀疑的眼神的盯着我,然后,就说一句,我信你。
我怨你,可是我知道你也有你的无奈。你总是对我说希望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可是你不知道和我做朋友很简单,给予我和你朋友一样的权利,我就会成为你的知己。
大人总是自以为聪明的厉害,他们反反复复弄不清楚的事,小孩往往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他们纠结了许久的,往往就是他们常常在小孩面前告诫的事情。多可笑,这边在循循善诱,那边在以身作则。
或许,人长大了,思维也慢慢的复杂化,年少时的大胆就随时间磨去,逐渐沦落成自己小时候最嗤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