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科技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0554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科技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科技个人工作总结【第一篇】

202x年,我市科技工作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市十五届一次人代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推进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培育创新主体,推进科技合作,构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技工作呈现出七大亮点:一是成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动员会议,市主要领导把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三项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成功举办“中国金凤凰计划科技人才博览会”和“上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会暨百家企业进名校活动”,首次大规模组织企业分行业赴高校考察交流。

三是省级创新平台工作进展顺利,新凤鸣纤维材料技术研究院成为我市继巨石玻纤研究院后第二家企业研究院,320创意广场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嘉兴皮研所被认定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县(市)。

四是完成两批科技特派员派驻工作。聘任11名专家教授为大院名校科技特派员;完成第五批农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工作,被评为第八批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五是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新进展,配合组织、人社部门组织申报国家__2个,培育省__2个,有10个项目获得嘉兴精英引领计划,获得嘉兴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3个。

六是大力推进科技创业园区重点工程建设环境,规范招标程序,狠抓施工进度,严保质量安全,10月11日,市科技创业园区大楼主体工程顺利结顶。

七是信息宣传工作保持良好势头,全年采用信息372条次,关于《科技经费减免税的问题建议》等4篇信息得到嘉兴市领导的批示,其中《市以“三个结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型”》获得嘉兴市柴永强副市长与祝亚伟副市长的批示肯定。

(一)优化科技环境,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

1、研究和部署全年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建设四型机关,确定了202x年科技工作思路。分片召开了镇、街道、开发区科技工作会议,部署了各项工作任务。王尧祥副市长就如何发挥科技工作的驱动力、渗透力、服务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出了工作要求。同时加大科技考核力度,调整出台了对镇、街道科技工作的考核办法。

2、成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了高规格的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这在全省是首次。会议表彰了科技先进集体和个人,盛勇军市长作主题报告,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龙根到会讲话。卢跃东书记作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三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把科技、人才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落实和完善国家、省、市科技政策。优化市级层面的科技政策,积极开展浙商创业创新工作;调整《关于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科技创新部分,鼓励企业实施科技项目、建立研发机构、推进科技合作、保护知识产权等;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制定并实施《市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修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扩大贷款惠及范围与上限额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加强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继续完善科技系统信息考核办法,提高信息宣传的数量和质量。全年采用科技信息报道372条次,其中省厅采用111条,《今日科技》采用9条,《科技报》采用37条,位居市党务、政务信息前列。《基层建议:对企业科技经费拨款应给予减免税优惠》等4篇信息得到了嘉兴市领导的批示,其中《市以“三结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获得柴永强副市长与祝亚伟副市长的批示与交流。围绕科技工作重点难点,局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撰写的勤政周记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二)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培育高新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格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备选排摸工作,针对备选企业实行前期整体培训和后期一对一的辅导,进行梯队培育。通过引导企业选择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培训,加强与省内中介机构联系沟通,发挥中介机构在材料组织上的专业特长,辅导企业组织申报工作。通过排摸,完成“十二五”高企后备企业库建设,形成备选企业90家,培育企业60家,优先企业20家的梯度培育格局。202x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恒隆化工、恒通化纤、无限新能源、永发电子、汉邦化工、新纪元钢管),通过复审5家(恒石纤维、京马电机、比华丽、嘉名、嘉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4家。

2、强化项目引导,帮促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积极开展创新型科技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构建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引进创新人才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行业带动能力创新型科技企业。202x年,培育认定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易锋机械),省级试点(示范)企业总数达到8家,培育市创新型企业8家,总数达到36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总数达到112家,培育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总数达到297家。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扶持我市新特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市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立项7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重大专项立项5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申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446项,立项394项,居嘉兴市首位。

3、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我市毛衫、皮草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培育企业创新平台建设。320创意广场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目前入驻企业达59家,并成立设计师协会;崇福皮研所被认定为省级重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并挂牌启动;新增省级研发中心2家(新东方油墨、耀润电子),总数达到21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新凤鸣),总量为2家。新东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列为我市首家省计划培育单位。二是加强市级研发中心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内部科研设备购置、科研人才引进,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202x年培育嘉兴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家,创历年之最,认定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家,总数达到68家。

(三)突出管理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业与社会科技发展工作

1、完成特派员总结和派驻工作。第五批12名科技特派员下派到各镇、街道,下达专项科技计划项目12项,多个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肯定。同时,对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派驻期间的成果进行总结,编撰《市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成果汇编》供特派员学习参考。组织参加了嘉兴市农业科技大会,并作了交流发言。我市获得省、嘉兴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省、嘉兴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共8名先进个人和1个先进集体,总获奖人次居嘉兴县市首位。

2、加强农业创新载体及平台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研发中心建设。新增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总量均达10家。首次将专业合作社纳入农业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认定范围,认定市级农业科技企业8家,市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召开了高校专家与本市农业科技企业交流座谈会。二是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杭白菊和董家茭白分别已被认定为省级和嘉兴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新农乐园艺农业公司组建并申报了嘉兴葡萄水果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原猕猴桃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调整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首批认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2个。

3、做好防震减灾和站台建设。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学校2所,总量达13所;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小学校中组织开展网上知识竞赛,有12名同学在竞赛中获奖。“”纪念日前后,全市几十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地震逃生演练。做好防震减灾监测台站的管理工作,强震台通过省级验收,站台建设工作获得省地震站台观测资料评比第一名、站台资料评比先进单位和嘉兴市地震站台监测工作二等奖。在嘉兴地区县市区中最早启动了《市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创新对接方式,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交流

1.完善技术难题收集机制。坚持三管齐下收集技术难题,深挖企业“潜在需求”。截至目前,征集技术难题和需求73项,就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组织专家与企业直接对接30余次,达成合作协议与合作意向22项。开展第二批大院名校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10所大院名校的11名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术指导。

2、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202x年共开展科技合作活动40余场次,服务企业500多家。5月,由王尧祥副市长带队分别组团到合肥工大、安徽农大、中科前方合肥研究所、合肥智能所和农林大学进行科技对接,明欣饲料厂与安徽农大程茂基教授就共同开发“无抗生态发酵猪饲料”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多次推介和洽谈,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研发的菊花茎叶提取黄酮素项目与恒基生物达成合作协议。传媒学院、英国考文垂大学与产学研合作启动,英国考文垂大学选派一名教授和9名研究生来相关单位实习调研,与濮院320毛衫创意广场进行交流合作,与无限新能源进行合作研发。

3、举办大型活动加强科技对接。一是成功举办“上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会暨百家企业进名校活动”。全市140多家企业负责人在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四组赴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四所高校考察参观最新科技研发成果及部分重点实验室,并与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洽谈。会上有9家企业与上海高校进行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是举办202x中国·“金凤凰计划”科技人才博览会暨国际科技创业园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周翔,上海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150多家企业负责人等共36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会上,市政府与东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有3家科研院所与国际科技创业园达成合作协议,4个创业项目签约入驻市科技创业园区,5个校企合作项目成功签约。

4、引进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新建创新载体5家,其中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蒋士成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并与东华大学签约共建东华__新凤鸣低碳环保中心;中辉皮草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建“中辉皮草有限公司__陕西科技大学皮草研究院”;飞虎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共建东华大学__飞虎科技研发中心。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上海理工三所高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约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工作站,并于3月正式启动。科技局指定专人配合两名入站老师工作,到目前共走访调研企业50多家,达成签约合作项目9个,合作意向7个。

5、招才引智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与组织部、人社局协作,进一步加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全年会同组织、人社部门接待海外人才18批39人次。一是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项目申报。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大力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吸引精英人才与高端项目落户我市。由我局推荐上报精英计划项目21项(全市共推荐31项),其中10个项目获得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二是国家__和省__项目申报。由我局推荐申报202x年第二批国家__和省__各2个,引进1名国家__来我市创业,培育2名省__。三是重点创新团队工作。由我局推荐上报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9个,其中3个团队获得嘉兴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了我市202x年度嘉兴精英计划项目的评估工作和202x年度创业项目和重点创新团队项目的评审工作。

(五)强化专利管理,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龙根作重要讲话。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契机,在濮院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并到有关镇、街道开展培训、组织申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2.知识产权示范体系逐步完善。我市以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为契机,制定《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的创建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通过示范工作的层层推进,进一步夯实基层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提升基层知识产权创新与运用能力。新增省专利示范企业3家,嘉兴市专利示范企业7家,目前嘉兴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共31家。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通过嘉兴市专利示范企业复核。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拥有专利示范镇4家,洲泉镇、河山镇正在争创嘉兴市专利示范镇,高桥镇、龙翔街道争创市专利示范镇。

3.专利申请、授权质与量同步增长。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专利申请量2924件,同比增长%,其中发明专利307件,同比增长%,实用新型专利1445件;专利授权量2353件,同比增长%,其中发明专利97件,同比增长%,实用新型专利1119件。各镇、街道都相继出台了专利申请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励企业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专利申请从外观设计专利占主导地位变成了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从食品等传统行业扩展到机械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打造综合型科技孵化器

1、科创园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规划占地33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科创园区主体工程进展顺利,10月11日,市科技创业园区大楼主体工程顺利结顶,园区在建设阶段得到了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市委书记卢跃东、市长盛勇军、副市长王尧祥等亲临工程现场视察并指导工作。市人大、政协领导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也多次视察工程现场。园区预计202x年建成后投入使用,可同时入驻科技企业200家左右,目前已通过嘉兴市建设协会项目工程优质验收,进入全面装修阶段。

2、政策引导招商入驻稳步推进。目前科创中心在孵企业63家,毕业企业19家,202x年实缴各项税金154万元。积极落实税收奖励政策,经财政部门审核共返还财政奖励35万元,共涉及26家在孵及毕业企业。按照《市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对11家入驻企业拨付种子资金共计79万元。有效落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共批准22家企业提出的担保贷款申请,共计发放贷款2095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孵化企业培育扶持共谋发展。组织举办创业导师培训班,邀请优秀毕业企业负责人为在孵企业介绍成功经验,解答企业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举办项目对接会,邀请6家在孵企业与本地企业家进行项目对接。协助企业申报市级各类项目18项,其中被列入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宜生环境的“水泥窑炉脱硝技术”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202x年度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中心内企业共拥有专利197项,嘉兴龙晴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被认定为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中心孵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其中6家企业突破1000万元,202x年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税3000万元。毕业企业中龙头企业比华丽电子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2x年销售额达6823万元,而恒基生物、特丽优电子等一批毕业企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技工作总结【第二篇】

为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及《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意见》精神,我区于4月28日启动了20xx年度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省、市主管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继续按照“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力求实效、农民满意,以户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以培育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壮大 “一村一品”特色村为重点,围绕生猪、家禽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以实施区域优势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和主体培训为重点,通过广泛宣传,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监督检查,加大考核力度等措施为手段,科技入户工程得以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20xx年,全区培育生猪科技示范户702户,培植核心示范户360户,培植4个生猪养殖一村一品专业村,辐射带动生猪养殖户万户,生猪年饲养量150万只。饲养量比前三年平均数增长25%,效益比前三年平均数增长%,全区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0xx年的63%提高到68%,示范户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采取的主要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服务机制

1、成立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入户工作,为了把科技入户工程搞好,专门成立了由高、中级职称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由区林牧渔业发展局张树宝任组长,组员有:徐家成、朱长山、马亚威、王德兵、鲍克成、李卫生、张新国、史乐雷、朱钢坚、陈益高、陈晓军、高标、史家青、陈铖、史朝俊、薄洪峰、成祖斌、王光明、孙洪进、李波、张南、刘正青、包立亮等,由王德兵任首席专家。同时,建立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科技入户工作方案,做到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制订二个方案:全区生猪科技入户实施方案和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分户指导方案。签定三个合同: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服务合同;专家组与技术指导员指导合同;技术指导员与科技户技术指导服务合同。实行两牌服务:科技示范户门口有门牌,室内有技术指导专栏;技术指导员挂牌服务到户。截止目前,区政府已下发了《关于成立XX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等五份文件,区农业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聘用区畜牧兽医站为区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单位的通知》等15份文件。各实施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2、成立专家组和选定技术指导员。为了把科技入户工程搞好,专门成立了由高、中级职称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由区林牧渔业发展局张树宝任组长,组员有:徐家成、朱长山、马亚威、王德兵、鲍克成、李卫生、张新国、史乐雷、朱钢坚、陈益高、陈晓军、高标、史家青、陈铖、史朝俊、薄洪峰、成祖斌、王光明、孙洪进、李波、张南、刘正青、包立亮等,由王德兵任首席专家。为了确保XX区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XX区林牧渔业发展局经多方招标考核,最终确定XX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XX区生猪、家禽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又经过认真考核选聘了技术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较强、具有一定奉献精神、具有丰富的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83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

3、健全科技入户服务机制。自生猪科技入户工程启动后,区委、区政府向专家、科技指导员颁发聘书,分别签定了《XX区科技入户工程专家与科技入户指导员合同》、《XX区科技入户指导员与示范户服务合同》,向科技示范户及推广农户发放了《生猪科技入户行动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岗位责任制》、《XX区生猪科技示范户管理办法》,明确了专家、指导员、示范户的职责,出台了《XX区生猪科技入户专家组成员考核办法》、《技术指导员到会制度》、《生猪科技入户联席会议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健全了科技入户服务机制。

二、狠抓宣传发动,强化技术服务

生猪科技入户工作成立了宣传报道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网络,召开专题会议,加大对科技入户工作的宣传、报道、引导。积极宣传科技入户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和实施效果,大力营造科技入户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到所做工作在媒体上有版面、有声音、有画面,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为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员制作了服务名片和胸卡,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入户的氛围。到目前为止,已在各类报刊、网络等信息报道栏发表新闻报道110余篇。其中,省农林厅农民培训网刊登县发表的信息报道71篇、刊登乡镇发表的信息报道36篇,省级报刊报道3篇,区级报刊报道16篇。此外,区电视台多次对生猪、家禽科技入户工作全程跟踪拍摄,累计新闻报道我区科技入户工作10余次。

此外,为加大生猪科技入户工作的宣传力度并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我区通过发放明白纸、24小时开通畜禽疾病服务电话和深入养殖户家中指导畜禽养殖生产等方式积极与示范户以及农户沟通,宣传养殖知识、电话解答农户各类提问以及到场诊断畜禽疫病,配套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全年累计接受农户电话咨询200余次,区专家组和各乡镇指导员入户进行养殖生产、疫病指导等工作近千次。累计发放示范门牌1000个,编印生猪科技示范户手册1000册和示范户、技术指导员、督查组、专家服务通讯录2200 册,发放《畜禽疫苗使用明白纸》、《夏季生猪高热病的防治》、《养殖场消毒误区》、《猪场药物保健注意事项》等各类明白纸和科技资料共计18000余份。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为促进我区科技入户工程的顺利开展,我区大胆创新、深入探索,通过采取区、乡(镇)、村三级培训方式,定期召开培训班、专家深入养殖现场指导等方式为我区生猪生产疾病防控、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全年生猪区级、乡镇级培训顺利完成。5月份淮阴农校培训处教授、赵志明处长带领该校教授专家为科技示范户授课;6月份特邀荷兰泰商国际集团欧洲资深兽医专家来XX区为养殖场(户)推行健康养殖技术、提高畜牧生产水平与效益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与培训;8月份再次邀请市级专家到我区指导科技入户工作并对全区科技入户指导员进行技术培训。目前已举办生猪区级培训8期、乡(镇)级培训66期、村级培训186期,累计共培训8000余人次。

四、推进工作创新,提升入户实效。

一是培育“一村一品”特色村

为充分发挥地方畜禽养殖优势,打造畜禽养殖特色村,我区遴选了韩桥沙河村、吴城吴城村、棉花十里村、徐溜安集村四个生猪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重点倾斜上级畜牧业扶持政策,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以“一村一品”特色村规模养殖业建设为依托,形成“热岛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业。截止目前,四个特色村“一村一品”实施村的养殖场建设和管理以及疫病控制工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落实。现有较大规模生猪养殖场7个、中小型猪场10余个,成立专业合作社9个。生猪存栏量较去年同期提高 15%以上,达到万头,带动特色村周边20xx余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示范户占农户总数%,养殖规模扩大16%,经济效益比前三年平均数增加%。为今后发展特色专业村的建设树立了典型。

二是实施“十、百、千”培训工程。

坚持“按需培训、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加强对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在今年的生猪科技入户工作中计划40人次集中到省、市级培训,400人次集中到区级培训,4000 人次到乡镇、村级培训。截止目前,生猪科技入户培训工作已完成,全面促进了科技示范户的知识更新,提高了广大生猪养殖户科技素质。

三是开展夏季防暑防病工作。

为扎实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在今年的生猪科技入户工作中,围绕做好夏季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防暑、降温工作,控制疫病流行,加强科技指导员对示范户指导工作。今年累计,我区生猪禽科技入户工程共举办夏季“百日行动”专题培训班3场,开展送技送物下乡活动12次,为养殖场、户解决各类问题100余起,为生猪养殖户提供了有效的疾病预防和管理等知识,推动科学合理的生猪养殖技术。

四是开展送技、送物下乡活动

为充分推广地方优质生猪品种以及无公害生猪饲养和疫病综合防治等主推技术,我区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科技入户宣传材料等方式,宣传生猪疫病综合防治的理念,推广生猪良种繁育技术。目前,已举办生猪区级培训班6期、乡(镇)级培训42期、村级培训127期,发放科普资料21000余份;向每户科技示范户发放价值120元的生猪饲料1包和消毒液2瓶。

五是开展督查点评活动。

为及时反映广大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情况,我区科技入户工作按照“一月一督查”的原则,积极开展生猪科技入户工作督查。重点检查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指导情况和物化补贴发放情况,包括科技示范户门牌悬挂情况,指导员挂牌上岗和开展培训情况等以及科技示范户带动作用。全区通报检查结果,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

六是开展“双十佳”竞赛活动。

为更好的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倡导学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全面提升科技指导员的指导水平,调动广大科技示范户发展生猪养殖业的积极性,根据省《XX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苏农科[20xx]5号)文件精神和市要求,我区开展了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优秀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的“双十佳”评选活动,在技术指导员中掀起了更好的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积极学先进、赶超先进热潮;调动了广大科技示范户发展生猪养殖业的积极性。

五、加大考核力度,贯彻目标任务

根据XX区的实际情况,20xx年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主推品种苏淮猪,推广的重点技术是杂交组合技术,全价饲料配合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发挥我区已建立6个年饲养200头以上的苏淮猪扩繁场的作用,极联系优良品系养殖基地,引进良种猪,更新我区生猪品系,推进我区生猪养殖的更新。全区科技示范户全部达到“四个一”的指标,即一本技术合同、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张教学光盘,全面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饲养管理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生猪科技入户工作总体布署,通过采取勤、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提高专家及技术指导员的服务质量。50名技术指导员具体负责入户指导与示范户形成对接,在每个生产关键环节,指导员到户指导,无特殊情况指导员到户工作时间不少于100天,达到本次活动目标任务的“三个十”,即:规范化科学饲养管理比例上升16%、三元杂交猪比例上升 19%、养猪纯收益上升%。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20xx 年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示范户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1000户生猪科技示范户年出栏48万头,科技示范户实现年新增效益30%以上,带动农户新增效益20%左右,全区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0xx年的63% 提高到68%。

六、明年工作计划

为推动生猪科技入户工程更加完善的实施,在明年的科技入户工作中,我们在继续坚持今年做法的同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补充并细化科技入户工作:

一、推进“一村一品”特色村建设

从科技示范户实际出发,以村为单位,以发展高效规模养殖为目标,加强“一村一品”特色村建设,并形成带动作为,推动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

二、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

继续提高技术员服务水平和质量。创造条件邀请省、市专家教授来淮为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授课,继续加大区级技术培训工作并加大乡(镇)、村现场培训指导力度。

三、推广绿色养殖业

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发展高效养殖业,我区计划加大对治污的投入,在科技示范户中积极实行猪-沼-粮(菜)的养殖方式,改善猪场环境,节约能源,为农田提供大量有机肥料,提高科技示范户的养殖收益。

科技工作总结【第三篇】

我行技术保障工作在继续保持营业部领先优势的同时,加强管理,力求创新发展,充分认识技术保障工作在全行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把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全行经营管理服务,为全行业务发展服务定位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踏踏实实做好服务,管好设备,为全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1、学习贯彻上级精神,踏踏实实做好科技工作。今年以来,从总行、省行到营业部,相继出台了计算机管理的各项制度、检查提纲细目、操作规程和网络管理的相关要求等,我们及时组织全体科技人员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掌握相应的要领要素,根据我行的实际情况在日常工作中逐一落实。并按营业部技保处的要求,编写了终端、ups操作规程;网点故障处理流程,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2、完成各项科技任务,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建设。一是完成了计算机资源管理系统(rmis)的投产工作;从设备台帐数据的采集、录入到条形码的打印、粘贴,跑遍了所有网点和部室,并进行了二次核对;二是完成了5个个人邮箱的本地化工作;三是完成了办公室电子公文系统的投产工作并作了相应的备份;四是继续推进支行二期网络改造工作,在营业部范围内第一家完成了所有网点的2兆数字光纤投产,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了前台业务处理的速度;五是及时搭建测试环境,完成了新业务的测试和投产工作。

二、保证安全、服务一线、努力做好技术保障

1、注重计算机安全管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首先依据省行、营业部计算机安全检查提纲,坚持每月对部、室、网点设备的网络安全、电源安全、计算机防病毒情况、非法外联情况、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保证了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其次及时完成趋势防病毒管理系统升级工作,并顺利连通北方中心tmcm服务器;第三是五个网点ups进行了更换,解决了设备容量不足问题。同时解决了4个网点蓄电池故障,排除了电源隐患。

2、加强检查和维护力度,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一是科技人员加班加点,根据西关分理处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方案,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了网点搬迁、整合工作。二是及时补充安装局域网系统,保证了我行损失类、可疑类贷款卖方尽职调查工作及房屋清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给所有网点开通了notes网络,四个网点安装了理财中心系统及理财邮箱。支持了网点理财业务的开展,提高了网点办公自动化水平。四是制定了《终端操作规程》、《ups操作规程》、《网点故障处理流程》并被上级采用转发。五是完成了网点交换机的安装和网络改造工作,并给所有网络设备制作、粘贴了中文标识,便于网点人员协助排除各类故障。六是完成了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安装、新版本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和投产工作和 “灾备”演练。七是共处理打印机故障380余次,终端故障90余次,补登机故障20余次,pc机故障100余台次,升级各类应用系统500余台次。

三、重视培训、规范管理、提高员工业务技能

为了配合不断推新的业务需求,对网络的发展和科技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今年以来除积极参加省行、营业部举办的培训班外,根据支行实际需求,组织notes网络基本操作和计算机规章制度及计算机安全防范培训班两期,网上银行培训8期次。

1、notes网络延伸至各网点,及时培训,保障安全。根据业务需求,我们将全行21各网点和8个理财中心已全部开通notes网络,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和规范使用,根据网点上班的情况,我们科技人员分工备课,充分利用我行电教室资源,及时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参训人员各网点的负责人50人,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字处理软件应用基础、excel电子表格软件应用基础、notes网基本操作、网点配电箱和ups操作、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常识等,通过测试,平均成绩为98以上,所有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培训内容,保障了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和正确使用。

2、根据中间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熟练操作网上银行的各种业务、普及宣传网上银行的各种功能,已是每位员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此,我们利用班后时间,以投影方式,用我们内网现场演示,会同电子银行中心人员到各网点举办了8期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求真务实、统筹兼顾、扎实搞好保先教育

我们现有科技人员均为共产党员,按照营业部和支行党委的统一安排,我们参加了从7月10日起展开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把能否真正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家普遍认识到,服务就是解决问题,特别是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业,更注重人的需求。对服务的要求特别高,要以真诚换真心,要将服务细化、延伸化。在检查中肩负使命,在工作中倾注感情。要有效率意识、效益意识、时间意识和成本意识。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如计算机管理方面,科技人员在我行的占比不足,要保证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量的确很大,加上我行设备更新周期长,许多设备陈旧,配置低,有的甚至老化,无形中增大了工作量,而现在的计算机管理实行逐级考核,一切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确实压力很大。在经理的带领下,科技人员不怕苦,不畏难,在做好日常维修维护工作的同时,硬件人员从备机和备件入手,未雨绸缪,以网点现用的机型为基础,积极准备多种应急措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充分利用班后时间,系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专业知识,处理和解决行内各种计算机故障。经过艰苦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行计算机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设备故障修复率达100%,网点和办公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故障都能得以及时排除或更换,有力地保证了我行的生产经营。

五、与时俱进、未雨绸缪、力争科技再上新阶

工行已于10月28日正式挂牌。我们科技工作要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即通过内部网络,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全行经营管理服务,为全行业务发展服务,在当前股份制改革形势下,全行经营管理的机制和体制都将发生重大转变,科技工作要适应形势变化实现三个服务宗旨,未来应如何发展,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近几年,我行科技工作作为服务、管理、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扁平化改革过程中相继撤并管理的新形势,克服了机构撤并、人员分流、科技人员占比不足、设备更新周期长(许多设备陈旧,配置低,有的甚至老化)、计算机管理逐级考核、24小时监控等种种压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管理思路,统一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酿造管好、用好设备的良好氛围、凝聚士气、激发积极性,通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变劣势为优势,在省行营业部范围内,集各家所长,谋一流佳绩。连续数年科技工作名列前茅。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诸如设备正处于故障高发期,科技力量不足;支行的设备更新缓慢,影响业务开展;忙于日常维修维护管理,难以进行自身提高和对员工系统培训等。

为此,我们制定了xx年度的工作设想,一是根据我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更新支行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倡导新的服务理念,在现有的条件下,为生产经营提供最好、最快的服务。二是积极努力,争取尽快进行设备更新,摆脱支行计算机资源落后的局面;三是建立并完善备件和软件及数据备份制度,及时响应各种故障请求;四是配合营造大个金格局,对客户经理进行系统培训,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五是建立完善良好有序的服务、维修维护机制,分期分批对现有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充分发挥其应用效能。

2021科技年终工作总结【第四篇】

**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的格局,通过开展此项工作,科技成果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中得到了有效地转化,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全市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通过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共选派26名科技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充实到龙头企业、骨干产业、农业生产的前沿阵地。今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200多次,培训农民4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份,推广新技术28项,引进新品种20个,吸收农村劳动力5000人,创建专业协会10个,帮助3000个农业家庭实现人均收入近4000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15%以上,科技特派员的自身经济效益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抓保障。

该市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市《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定了科技特派员的选派程序、选派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地点,确定了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保障激励措施以及组织管理机制等。

(二)选人员抓队伍。

选派好科技特派员,是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工作开展的效果。该市在开展特派员工作时对专业技术人员,寻找科农的结合点,实行双向选择。首先根据该市水稻、畜牧、水产、林果等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下派人选,然后让他们与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通过双向选择,提高了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也提高了科技服务成效。对农村乡土人才,既看自身效果,更看带动意识。

(三)多轮驱动抓实效。

一年多来,通过基地示范带动、技术培训推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利益XX联动、招才引智促动,把特派员工作搞得扎扎实实,特派员真正成为农村科技播种人,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基地示范带动。全市每个科技特派员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自己特长,重点抓一个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大量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品种,给当地老百姓做好示范,并发挥带动作用,加快了农村科技推广和普及,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年多来,科技特派员在全市共建示范基地15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共计12项(个)。科技特派员XX创建生态鸭养殖,规模达到2万只。他引进鱼鸭稻混养模式,引进樱谷桃鸭、绍兴麻鸭、本地麻鸭等优良品种,年获利近30万元。XX先后通过免费提供种鸭、提供技术、提供销路等形式,在周边地区发展了养鸭专业户800户。

二是技术培训推动。为满足广大农民对科技的渴求,科技特派员们活跃在田间地头,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形式,把科技渗透到千家万户,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出现了一大批种植大王、养殖能手和种养专业大户。特派员张正军对高湾村养牛农户进行培训,解决了农户养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农户掌握了肉牛养殖的技术,使该村基本形成养殖肉牛的专业村。实践证明,哪里有科技特派员,哪里的农村科技工作就得到更快地发展。

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特派员大多从事农牧业高产、高效、特色种养经营,创办了较大规模的示范基地,这本身就是农牧业结构调整,并为农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通过他们对周边农牧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带动了更大范围的调整。据调查,科技特派员带动调整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带动高产高效养殖牧户150多户,实现经济收入达70万元以上。

四是招才引智促动。科技特派员发挥自身优势,招才引智,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特派员吴选全同志,是该市的水稻专家,他去年指导麦套稻产业发展,在小河镇建立“麦套稻展示基地”。麦套稻的引进,对该市水稻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市麦套稻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亩。

科技工作总结【第五篇】

20xx年,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仪陇县“十一五”科技扶贫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创新工作方法,重点围绕我县打造的特色产业和企业,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为确保今年科技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年初我们依据《仪陇县十一五科技扶贫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组织相关单位、科技人员开展调研,制定了科技扶贫规划实施方案,将规划中的目标任务细化到年度,落实到责任人,进一步明晰了全县今年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在工作方法上,我们一是把科技扶贫工作与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结合,在扶贫产业上建专家大院;二是把科技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尽量把“科技扶贫村“选定在“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内,三是把科技扶贫工作与县内科技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相结合;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以创新机制为动力,开展科技扶贫示范乡、村建设。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贯穿科技扶贫工作始终,通过对12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村的扶贫探索,总结出“八大经验”,一是竞争确定项目村,从全县56个乡875个行政村中通过竞争方式选出了群众积极性高、条件较成熟的23个乡,125个村,作为首批试点村,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在“争中干、干中争”的良好氛围;二是项目民选定规划,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和民主表决确定建设重点和实施顺序,切实做到了“做群众最想做的事”;三是整合资金保投入,采取了集中项目支持、发动群众投入、引导信贷参与、动员社会帮扶等多种资金筹措方式;四是推进“五权”管村务,建立了村务管理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议事权“五权”制度,真正实现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五是扶持互助促发展,组建了以文化、金融合作、生产经营为切入方式的45个扶贫互助社,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资金不足的具体困难;六是倡导文明创和谐,开展了“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和“五好家庭”评选、“十进村十入户”等活动,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七是后续工程民“自管”,由村民自己组建小组,对已实施工程实行分项目长期管护;八是自我教育民“群参”,在全县开展了“四个比较”、“四项评选”、“四项查看”等活动,提高了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水平。通过这“八大经验”的实施和推广使我县20xx年在整村推进这113个村的科技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和较好成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00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