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大学生开题报告优质8篇

美好发表时间 3506643

大学生开题报告旨在明确研究方向、目标和方法,展示研究价值与意义,促进学术交流与思考,是否能有效指导后续研究进展?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大学生开题报告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大学生开题报告 篇1: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选题背景:

摄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将即将消逝或者己消逝的客观事物的影像,运用物理光学技术和光的折射原理真实地保留下来。“在摄影术诞生的早期,当时人们是用柏油的玻璃板为感光材料,再敷以版画,置于阳光下曝晒成像,谓之”晒图“,然后在薰衣草油中”显影“一一对柏油进行溶解。这种方法虽然能得到影像,但成像时间长,并且影像有太阳光照射的痕迹,质量不高,导致早期的摄影作品看起来像是抽象艺术作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通常使用一种叫做”绘画暗箱“的绘画装置准确地再现景物的比例和透视。19世纪20年代,法国画家、美术设计家达盖尔开始寻求一种能使”绘画暗箱“中投射的影像得以固定的方法,另外法国人尼尔普斯也进行了一项称之为‘旧光绘画”的实验,达盖尔与之合作,便发明了“光的艺术',一一摄影。

选题意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解析绘画与摄影的源流及相互关系,具体论证绘画与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作品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从审美角度分析了摄影艺术与绘画相互融合,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摆脱了依附于绘画的局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的艺术道路,并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之间交叉重叠,利用摄影与绘画之间的互为关系依然是艺术家重要的创作手段。西方绘画对摄影的影响会产生新的独特性,摄影不但再现客观世界,并且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重塑了今天的观赏方式和视觉体验。本文通过分析理解世界摄影大师的代表性作品,从新的角度揭示了摄影与绘画的互为关系。摄影与绘画之间的交流、影响、渗透,不仅创造出更多的艺术形式与风格,而且对强化艺术表现力、扩大表现领域、提高作品的艺术深度以及拓宽审美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传统绘画和摄影艺术作为具备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符号,是大众获取艺术知识、培养美学理念的重要源泉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需求的增长,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初的摄影家主要对客观世界进行重现和描绘,之后逐渐注重对自身内在思想的剖析和探讨,在转变的过程中一些视觉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最初科学技术和媒介物的落后,导致了摄影作品只能简单地模仿复制绘画,艺术与普通大众的严重脱节。人们审美需求的增长、各种艺术流派的兴起都给摄影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摄影艺术的逐步成熟和摄影艺术理论的日臻完善,使摄影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3、参考文献。

著作:

[1]顾铮:《世界摄影史》,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xx年。

[2]澳马克·盖勒:《艺术设计摄影技巧》,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xx年。

[3]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黄灿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

[4]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

[5]法罗兰·巴特:《罗兰·巴尔特文集一明室:摄影札记》,赵克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6]聂劲权:《数码摄影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7]德***·本雅明:《机械复制的时代的艺术作品》,王勇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xx年。

[8]美罗伯特·凯普托:《风景摄影》,唐杰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xx年。

[9]迟柯:《西方美术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年。

[10]李泽厚:《哲学探寻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

[11]周海英:《数字新媒体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12]林路:《摄影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xx年。

[13]徐国兴:《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7年。

[14]爱德华·韦斯顿:《按照摄影的方式看待摄影》,中国摄影,1998年。

[15]何政广:《世界名画全集:米勒》,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16]美美国纽约摄影国际中心,《美国工CP摄影百科全书》,王景堂等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5年。

[17]吴炜:《摄影发展图史》,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xx年。

[18]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年。

[19]安得烈亚斯·法宁格:《摄影构图原则》,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3年。

[20]林路:《摄影思想史》,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xx年。

[21]法安德烈·巴赞:《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22]李元:《谈美国摄影》,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

[23]作/译者: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年。

[24]殷雄:《现代具象语言/油画语言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xx年。

[25]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26]黄宗贤:《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xx年。

[27]孙京涛:《时代的眼睛》,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xx年。

[28]阮一忠:《摄影美学七问》,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

论文:

[1]李文辉:《浅谈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卷第4期。

[2]邱志杰:《重读摄影史》,《当代艺术与投资》,20xx年第4期。

[3]盛静、王曙明;《摄影技术与绘画艺术关系的研究分析》,来稿;学术论坛。

[4]武建国:《好光线出好作品》,《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32卷第3期。

[5]高伟信:《以摄影与绘画色议艺术的交融与发展》,来稿:艺术与人文。

[6]冯国栋:《解析色彩在摄影造型中的应用》,《世纪桥》,20xx年第1期。

[7]宋伟:《作为大众文化的摄影艺术》,《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xx年第4期。

[8]宋一苇:《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一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

[9]白杨:《探讨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影像技术》,20xx年。

[10]任虎、吴韵:《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文艺理论》,20xx年。

硕士论文:

[1]冯欣艳:《绘画元素在摄影中的运用》,河北师范大学,20xx年。

[2]郭志恒:《借鉴促进融合一浅谈摄影与绘画的互动》,上海师范大学,20xx年。

[3]王爱珍:《论摄影的”特殊效果“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20xx年。

[4]全敏:《读图时代一创作中国写实油画的辉煌》,西安美术学院,20xx年。

[5]高佳:《现实主义绘画影响下的纪实摄影研究》,山东大学,20xx年。

[6]武建国:((好光线出好作品一一论摄影用光》,武汉警官职业学院,20xx年

4、论文提纲。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及目的、意义

第一章西方绘画与摄影的历史渊源

一、西方绘画的风格

二、艺术摄影的发展历程

(一)艺术摄影的源起

(二)艺术摄影的发展

(三)艺术摄影的特点

第二章现代艺术中的摄影与绘画

一、摄影与绘画的联系

二、摄影与绘画的比较二

(一)摄影与绘画的相同点

(二)摄影与绘画的不同点

三、摄影与绘画的融合

(一)时空差异的融合

(二)审美构成差异的融合

第三章摄影艺术的独特性

一、绘画表现特征

二、绘画元素在摄影中的运用

(一)绘画中的光线在摄影中的运用

(二)绘画中的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

(三)绘画中的构图在摄影中的运用

三、绘画风格在摄影中的体现

四、摄影艺术独特的呈现方式

(一)从摄影技术中看独特

(二)从摄影造型艺术中看独特

五、当代中国摄影的艺术考量

(一)摄影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地位

(二)摄影对数码时代的影响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本文对摄影艺术独特审美诉求的提出是重建传统西方绘画的研究为理论基础,探索摄影艺术在绘画审美风格影响下的意义为价值核心。以摄影术与西方绘画的诞生、发展流派为研究起点,从比较、借鉴、融合审美的角度,分析研究摄影艺术在西方绘画的审美风格影响下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诉求。

研究方法:中国摄影艺术吸取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风格,在摄影术发明初期,大量的摄影作品仅仅是对绘画进行机械摹仿。至今绘画与摄影艺术有密切的联系,摄影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区别于绘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从技术和艺术特征都体现出独特魅力。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相关论文的参考收集与整理。通过对艺术史、摄影史、西方绘画史、美学等相关文献的查阅和了解,形成了大量理论概念、摄影大师的思想、摄影作品案例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和论文资料的阅读、整理和收集,为本文写作提供了比较翔实准确的资料,同时也对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源流和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其次,通过大量摄影大师的作品案例,对其进行了分类与整理,用例证对本论题进行了补充,展示出摄影艺术在西方绘画的影响后的独特魅力。第三,摄影艺术研究文献以及策展人、摄影师等评论、着作也为本文的完成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摄影艺术与传统西方绘画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摄影艺术审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从而指出了摄影艺术美好的发展前景。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摄影从诞生初期便开始取百家之长,从各门类艺术中借鉴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主要借助于绘画的表现手法来挖掘自身独特的审美风格。这段时期,很多摄影师极力向画家靠拢,照片的构图方式、题材都模仿绘画,希望能够通过摄影营造出绘画般的艺术效果,而不是简单的影像记录。他们致力于精心安排布景、布光和模特的姿势,拍摄出的照片秩序感很强,给人以永恒与瞬间交织的奇妙感受。20世纪之前,摄影流派的发展也深受绘画的影响,从最开始的在风格形式上追求绘画效果的画意摄影,到受印象主义绘画影响的印象主义摄影,再到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灵感的自然主义摄影,都离不开绘画形式和风格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摄影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立风格和表现形式,摄影本身的瞬间性和纪实性特征逐渐显现出来。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摄影开始对现实世界的记录,这是摄影术的进步,是对摄影的自身语言进行探索的重要成果。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摄影逐渐探索出自身独特的审美特色,但摄影的审美方式和表现自始至终都受到绘画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这种影响表现为摄影艺术风格与同时代的美术风格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摄影艺术从绘画的多各思潮、流派、风格中汲取审美上的元素,如画意派摄影对安格尔写实主义的模仿;纪实派摄影师纳入现实主义画派的再现原则等。此外,像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艺术思潮的美学法则,都对摄影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预期的结果。

数字媒体艺术及技术在摄影、电影、录音、电视等传播媒介中的运用,各种新工具、技术、媒介的使用使艺术传播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科技发展阶段,艺术创作在表现手法和技法上更加丰富。摄影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数字技术发展的今天,摄影具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媒介及表现手法上也日趋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在技术层面会逐步发达,而绘画的发展也将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多元化,摄影与绘画的互动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大学生开题报告 篇2:

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xx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用“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况。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前不久发布的《20xx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xx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xx年下降%。这意味着20xx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更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基层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就业帮扶,鼓励自主创业。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20xx年7月31日---20xx年9月10日

第二阶段:完成初稿20xx年9月11日---20xx年10月15日

第三阶段:定 稿20xx年10月16日--20xx年10月27日

论文大纲:

一、大学生就业的形式

(1)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市场供过于求

(2)就业门槛逐年太高

(3)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4)就业趋势多元化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当代大学生数量增加,都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

(2)部分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调整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3)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素质存在不足

(4)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调节失灵

(5)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对策分析

(1)大学生应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2)以市场为向导,调整各学科的专业设置

(3)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摆正就业心态

(4)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扩大就业渠道

(5)鼓励自主创业,开辟就业新天地

四、总结

主要内容: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企业在寻找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却有大量毕业生无法就业。这一局面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供需双方数量上的差异;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包括实战经验,专业技术水平等;还有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整不够,导致了人才在地域、企业性质上的分布不均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与高校教育模式、政府的调节机制、企业的用人机制及大学生本人密切相关。要真正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就必须要教育部门、政府机构、企业及大学生个人四方面同时做出努力。教育体制的改革、政府的宏观调控、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开题报告 篇3:

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

场化运作经验, 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 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 再次, 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

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8日——4月15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王城伟。浅析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广播电视信息,20xx(1):66-69

[2]候宏。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战略思考[J].中国新通信,20xx(1):78-80

[3]韦乐平。三网融合与3+1行业架构的设想[J].广播电视信息,20xx(2):99-100

[4]王峰。浅谈三网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xx(6):56-58

[5]张德华。国内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xx(8):33-34

[6]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

[7] 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8]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xx

[9] 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10] 傅玉辉。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xx

[11] 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xx

[12]贾秀清。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xx

[13]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

[14]雷建军。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5]索传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

大学生开题报告 篇4:

题目:学生文学修养和创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课题界定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二、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和创作习惯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2、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3、学生文学素养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4、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应搭建文学交流平台。

六、研究假设和创新

1、研究假设如果中小学生热衷于文学阅读和创作,进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学生造就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育出有品位的学生。学校教育出现良性循环。

2、研究创新以往研究主要关心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为应试教育服务。我们研究是的是学生个体素养与学校育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素质教育领域的问题。

七、研究思路

到相关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记录,写出论文和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验收后,推广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论铺垫,形成理论部分。

2、调查研究法

了解学生和学校相关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部分。

3、教育观察法

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4、实验研究法

确定部分班级为实验班,跟踪记录。

九、技术路线

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技术路线设计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理论做出解释,提出课题研究总体框架;然后调查研究,寻求关于研究前期学生学校事实情况和过程调查,结果调查。再次,筛选实验班级,实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检验。最后形成研究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学校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课题研究和考评制度完善,对研究时间、研究材料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2、技术支持:除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教师文学网”的有关活动外,课题组拟着手建立校内专题网页,并聘请电教老师参与管理和维护,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拟拨课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学校将添置相关图书、征订课题研究需要的杂志,保证课题组成员能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力争从理论的高度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学交流学习机会,让课题组成员的文学修养得到长足的进步,以实现预期目标。

大学生开题报告 篇5:

题目:浅析儿童羽毛球初学者步法特点与训练方法

1研究目的与意义

羽毛球运动时一项动作复杂、技术性强的运动项目。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羽毛球技术不仅在技术上更加丰富,在打发上也在日渐提升。在比赛中运动员不仅需要良好的击球方法,而且还要具备灵活的移动步法。因此,羽毛球的运动技术大致分为手法和不法两大类。步法在羽毛球比赛中时一种极其重要的技术,在场上根据对方的来求速度记性灵活多变的步法转换,才能合理的将球准确的击回,若是运动员步法较差,你能按时的到位,就会影响击球的质量和比赛的胜败,就算再好的击球技术也难以施展。由此可见,步法对于羽毛球时至关重要的,是羽毛球运动技术的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它和手法相辅相成的,取长补短,不可分割的,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良好的步法,再好的击球技术也是难以发挥出来的,本宗旨在于儿童初学者没有正确的步法,必然会影响击球技术的完成。而在比赛中没有快速准确的到位步法,手法就会失去其灵敏与威胁性,所以学习和掌握熟练的快速而准确的步法是打好羽毛球提高羽毛球技术的重要环节。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羽毛球比赛的技术特点的发展快速、进攻,是球类运动发展的共同规律。自有羽毛球运动以来,在一般相当长时间内形成了传统的准、稳的打法。在亚洲盛行后,随着羽毛球的发展,世界羽毛球技术迅速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准。尤其是在六十年代初、中期,中国羽毛球队从学习桌球技术中得到启发,以快为核心,突破羽毛球手法、步法的研究,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在比赛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进入八十年代,世界羽毛球技术在快速进攻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形成“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近年来,国内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风格的确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羽毛球选手韩健以其坚定的意志,摸索出来的变速、准确控制落点、拉开四方球结合突击进攻的打法,屡建战功。印度的普拉卡什、丹麦的英登是在他们全面、熟练的技术基础上加强了速度和进攻,使他们的技术水准突飞猛进,成了重大国际比赛中的有力竞争者

3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商丘师范学院羽毛球馆第三期培训班12人(8至14)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检索与羽毛球步法有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整理,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

访谈法:就羽毛球运动常用步法的分类及特征请教武汉体育学院和全国羽毛球培训中心专家

4研究的主要内容

步法是羽毛球运动的灵魂,它可分为三类:一是上网步法,二是后退步法,三是中场左右横动步法。

而每一次完整的步法,均包括起动、移动、协助完成击球和回动四个环节。而这些步法运用到了并步、垫步、交叉步、蹬步、跨步、腾跳步等,组成在场上移动的方法。

起动是由相对静止的站位状态向来球方向移动的发力过程,它来自判断和反应。移动一般是只由中心位置到击球位置的移动过程。制动则是到位后克制移动的惯性,保持身体中心的平稳,以便协助完成击球动作。回动是在完成击球后要尽快回到中心位置,做好迎击下一来球的准备。

5预期研究结果

1、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步法的基本结构

2、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合理利用步法的方法

3、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步发训练的方法

6研究进度

1.确定选题并开题

3.拟定论文提纲4.完成论文初稿5.论文修改6.定稿7参考文献

[1] 翁永良.我国体育消费现状分析[J].当代财经,20xx,(4):107-108

[2] 周梅芳.南京市网络型业余羽毛球俱乐部会员构成特征及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xx,8(3):163-165.

[3] 刘志强,等21世纪我国现代体育消费行为及对策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xx,(3):1-4.

[4] 刘凌宇,刘巍.西安市羽毛球休闲人群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3(1):121-125.

[5] 孙亨玉.羽毛球运动在我省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价值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xx,9(3).

[6] 许建.南宁市羽毛球场馆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xx,21(4):51-53.

[7] 马珊.南京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会员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8(4):165-166.

[8] 颜意娜.杭州市居民羽毛球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xx,30(1):50-53.

[9]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139-140.

[10] 李登光,陆玉坤.西安市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学,20xx,32(4):11-13.

大学生开题报告 篇6:

(一) 题目来源

在我国“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中部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中部六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人口众多,20__年底总人口亿,占全国的%。这些省份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具有综合区位优势,是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部六省为加快经济发展,都将旅游产业定为本省的支柱产业,使得旅游产业具有了重要的产业地位。中部地区历史上是我国佛教、道教的主要活动地,有着众多的宗教遗产,构成了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发展宗教旅游是该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探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现代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起来,而现代旅游的一个特点就是文化性强。随着旅游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已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观赏层面上了,人们更注重旅游产品的品味。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宗教旅游正迎合了现代旅游者的这种需求。宗教文化资源是我国丰富历史遗产和文化瑰宝。开发及研究中部六省宗教旅游文化资源目的在于指导中部六省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完善中部六省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并形成中部六省旅游链,促进中部地区经济文化等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加强中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提升我国整理综合实力。开发利用宗教文化资源有利于扩大中部六省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中部旅游的知名度;有利于丰富中部六省旅游产品种类;有利于构筑中部大旅游格局,提升中部六省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发掘中部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中部六省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宗教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宗教文化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1、宗教旅游的基本概念

(1)宗教

(2)宗教旅游

(3)宗教旅游资源

2、中部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中部宗教旅游资源状况

(2)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3、中部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存问题

(1)各宗教文化景点间缺乏整体规划

(2)宗教文化产品较为单一

(3)宗教旅游资源整体分布相对密集,但是局部分散

(4)宗教旅游资源主要停留在浅层次,缺乏深度开发

(5)旅游设施不完善

(6)对外宣传不足,市场开拓乏力

(7)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

4、中部六省宗教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建议及对策

(1)指导思想

(2)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3)深度开发中部六省宗教旅游资源的建议

三、完成论文(设计)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等内容:

1、理论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和参考的文献资料,经过对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各种学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最大限度的提高论文的准确性、严谨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目前我国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列出事实和依据,用真实案例来分析和证明论点。

3、与指导老师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保证论文的方向与质量。

4.论文(设计)的进程安排:

20__年12月以前确定论文题目 ;

20__年12月—20__年1月,撰写开题报告;

20__年1月—2月,完成文献综述;

20__年2月—3月,完成论文初稿;

20__年3月—4月,完成论文二稿;

20__年4月—5月,修改论文,最终定稿。

5.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是否同意开题:

指导老师签字: 年 月 日

大学生开题报告 篇7: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一、答辩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

二、论文答辩――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三、论文答辩――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四、论文答辩――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五、论文答辩――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六、论文答辩――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 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

七、论文答辩――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界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

八、论文答辩――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 “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大学生开题报告 篇8:

基于人机工效学的触摸屏人机交互方法研究院(系)名称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学业生名姓称 名 自动化师学 号 指导教

20xx年 月

一、 课题背景

本课题来源于中航工业某研究所。

在飞行座舱中,

二、 研究意义

飞机座舱是飞行员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并对有关系统进行指令控制、驾驶飞机完成各种飞行任务的工作场所。

三、 研究现状

飞行座舱方面随着电子技术、数字控制及显示技术的发展,目前先进的大型民用飞机如波音—777、空中客车A340等,其航空仪表已完全用少数多功能、数字化、综合显示的仪表多替代。

图1 F-35座舱

四、 研究方法及内容

1. 研究方法

采用WPF的构架及其开发模式,用XMAL语言编写。

设计编写基本的控

件,最后进行整合。其中控件表现使用BLEND 3或Visual Studio 20xx进行设计,然后运用C#语言进行逻辑关系设计及代码编写。

2. 研究内容

1) 学习研究WPF的构架及其实现方法,了解XMAL语言的语法及其逻辑结构,学习C#的语法结构。

五、 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可能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操作方式及仪表显示呈现三维立体性,而触摸屏显示具有二维平面性。故会由此带来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具体操作方式问题。其中拨键和旋钮问题最为值得深入研究。

2. 解决方案

1) 拨键

针对拨键而言可以采用单点触摸或是按住滑动两种操作模式

a) 单点触控

操作对象经由触摸屏有“单击”的动作后,随即改变其状态,完成拨动按键的动作。

六、工作计划

七、 参考文献

[1] Martin Ebner , Christian Stickec&Joset Kolbitsch , 《iPhone/iPad Human Interface Design》 ,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 20xx;

[2] NUI Group Authors , Multi-Touch Technologies , 20xx NUI Group;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506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