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范例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19767

以干部考核之变 聚推动发展之力

——江苏省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调研报告中央组织部公务员三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等一系列重大指示要求。江苏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主动适应新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导向作用,以创新开展年度综合考核为总抓手,着力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强大合力。

一、以变定向,变重规模速度为重质量效率,用新发展理念立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指挥棒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江苏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是必须坚决贯彻的指挥棒,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政绩考核创新。

——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政绩考核的根本遵循。针对“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等问题,江苏组织开展全省干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要求对照自查“有没有因为过去发展中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就认为可以轻轻松松走在前列的盲目乐观”“有没有认为经济好就一好百好,看不到其他方面发展短板的认识盲区”等“九个有没有”;深刻认识“发展的初心是什么,发展是不是遵循了规律,转方式、调结构的核心任务是什么”等“发展三问”;深刻反思响水“3·21”化工厂爆炸事故的根子在发展理念“老一套”,“重化围江”状况决不能再持续下去。省委明确提出,坚决破除与新思想新理念不符合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严格按照“指挥棒”跑、根据“红绿灯”走。省委专门成立考核工作委员会,省委书记任主任,省考核办设在省委组织部,出台年度综合考核工作规定和实施方案,搭建数据管理平台,开展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制度安排。根据调研组对781份问卷的统计,82%的干部认为,近年来江苏政绩考核最明显的改进是,让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深入”的深化了认识,让“行动跟不上”的加快了脚步。

——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江苏全面承接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及指标内容,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本质要求,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为框架,对设区市、县(市、区)分层级构建考核指标体系;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结合职能职责分类别设置省级机关单位和高校考核指标。注重发挥考核指标体系对全局工作的引领作用,引导干部明确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排头兵。

——把人民满意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尺。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政绩考核始终,突出考核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让百姓对高质量发展“有感”。在设区市、县(市、区)、省级机关单位指标体系中,反映公用设施、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类的指标均占总指标一半以上,督促引导干部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访谈、网络问卷、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深入了解群众对发展的真实感受和评价,深入了解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提高社会公众评价的考核权重。

二、以变考实,变笼统抽象为具体化可衡量,考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含金量”

考什么就会引导干部干什么。江苏改变以往“总结述职说一说、民主测评勾一勾”的做法,围绕推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具体明确、相互关联的指标体系,着力解决考核内容不清、评判优劣缺乏依据等问题。

——优化设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卷。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等单位共同实施,以“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加减分”方式明确考核内容指标。共性指标体现普遍性要求,对设区市围绕“六个高质量”设立68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分别计算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按照4∶6的比例合成得出综合指数,经济总量不占优的设区市同样可以考得好。个性指标体现差异化要求,根据各地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既考特色强项,又考短板弱项。对南京、无锡、苏州重点考核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外资总部经济等情况,对苏北重点考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情况。加减分按发生次数累计、不设上限,旨在鼓励各地各单位补短板、锻长板。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均选取公认度和指向性强、统计数据来源可靠的关键指标,大指标大权重、重点工作重点权重,高技术产业投资、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等指标权重均占4%以上。指标在目标设置上突出区分度,分两档计分,完成80%工作量拿到基本分,80%至100%之间按比例赋分,引导各级干部“跳起来摘桃子”。省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由省委编办会同省委办公厅等单位组织实施。设置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工作目标和创新创优目标3个一级指标,设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等二级指标,突出考核“放管服”改革等情况,推动机关提效能、转作风、促发展。其中,个性指标占70%权重,以体现差异化。

——优化设计“党的建设成效评价”考卷。整合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考核,由省委党建办会同省纪委监委等机关组织实施。对设区市,主要考核政治建设、市委常委会抓党建工作等7个方面,设置20个左右指标,占80%权重,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占20%权重。对省级机关单位,主要考核政治建设、廉洁履职等5个方面,设置10个左右指标。指标设置突出政治统领,聚焦提高干部素质能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注重以“小指标”撬动解决“大问题”,使党建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

——优化设计“社会满意度评价”考卷。制定实施方案,由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开展民意调查。对设区市,主要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服务群众等内容设计问卷,按本市常住人口占全省比例,从居住在本地区的公民中抽取样本。对省级机关单位,主要围绕效能提升、作风改进、廉政勤政等内容设计问卷,从全省范围内抽取样本。2019年民意调查设置了看病、就医、上学是否满意等问题,随机选取万名群众听取意见,向1400多名省“两代表一委员”发放评价表,邀请3115名社会公众给94个省级机关“打分”,省考核办将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考核对象。群众的“好差评”成了干部的“正衣镜”,基层群众对省级机关单位的综合满意率由2016年的%提高到2019年的%。2019年,公共交通服务在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口碑榜”第一位,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说:“满意度测评就是帮助我们改进工作的风向标。”

三、以变求准,变简单化为多角度,精准画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立体像”

江苏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知事见人考实绩,初步实现绩由事考、人以绩论的良性循环。

——以干部政绩“三个挂钩”为抓手,探索以事考人新机制。一是领导班子等次与单位等次挂钩。单位年度综合考核评为第一、第二等次的,经综合研判其领导班子可确定为优秀等次。二是班子成员等次与领导班子等次挂钩。班子等次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班子成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分别按30%、25%、20%、15%确定。班子正职按单位得分和个人测评8∶2权重计算。省管班子为“较差”等次的,正职一般不得确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班子其他成员按单位得分、个人测评和个人实绩3∶2∶5权重计算。三是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等次与单位等次挂钩。对表现突出、年度综合考核评为第一等次的单位,适当提高其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一位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讲:“过去考核看票数说话,现在业绩占了大头,把单位好坏与个人得失拧在一起,也让班子更团结,干部更齐心。”

——以季度监测半年评估为载体,推动考核经常化制度化。细化分解考核指标,明确时限要求,加强跟踪监测,形成平时有监测、年终有印证的闭环链条。季度监测由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负责,依托综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定期汇总、分析、核定各地各单位指标任务推进情况并及时反馈。半年评估由省考核办统一组织,各地各单位对照指标任务进行自查,考核牵头和责任单位评估形成结果,交省考核办研究、考核委审定,逐家反馈,视情通报,评估结果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参考。年终考核由省考核办统一组织,按照总结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了解核实、集中研判等程序进行。2019年底省委组织部组成11个综合考核组,开展现场考核,分别形成综合考核报告。各考核牵头单位要求进行现场了解核实的,事先要向省考核办提出申请。列入年度计划、年终需现场查验的业务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合并进行,减少多头、重复考核。省考核办牵头建成全省综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为精准高效开展考核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党建乘数计分法为杠杆,促进党建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把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百分制得分作为基础项,把党建考核、满意度评价得分加总与80分的比值作为乘数,相乘得出年度综合考核总分,彰显党建工作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和张力效应。党建考核只有80分以上,作为乘数才能不使高质量发展得分“缩水”。考核结果表明,党建考核与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结果的正相关度高于80%。经济发展相对靠后的宿迁、连云港从抓党建促发展中尝到了甜头,2019年年度综合考核宿迁首次夺得第一等次,连云港夺得争先进位奖。一些党委书记感慨,抓党建就是抓关键,必须两手抓两促进,用抓党建产生的内生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活力。

四、以变促干,变考用“两张皮”为真考真用,激励各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

江苏坚持精准科学定结果,多措并举用结果,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考”有所得、“评”有所获、“改”有所成。

——组织把关定优劣。一是强化综合分析研判。采取条件分析、数据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考核得分背后的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显绩与潜绩、发展成果与成本代价等情况,让干得好的考得好、干不好的往后靠,避免“平衡照顾”“轮流坐庄”。问卷调查显示,98%的干部认为本地区本部门获得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评价客观公正,十分认同”或者“基本符合实际,比较认同”。二是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把关作用。省管班子正职在所属考核类别中比较,由省委组织部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报省考核委审定。省管班子副职在本单位领导班子中比较,由所在党委(党组)研究提出等次初步建议,省委组织部提出建议,报省考核委审定。每年评选20个先进县(市、区)、2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和10个争先进位奖,由省考核办提出建议名单,提请省考核委、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一位干部讲,考核结果分出了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南郭先生”“官油子”不好混了,实干者腰杆更硬更吃香了。

——奖优罚劣促担当。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重要依据,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一是加大表彰奖励力度。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既奖“全能冠军”、也奖“单项冠军”,既奖“一直领先”、也奖“进步最快”。对年度考核获得一二三等次的单位、个人,分别颁发奖牌或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争先进位奖的,适当提高一次性奖励幅度。二是坚持考得好就要用得好。对考核优秀、符合资格条件的领导干部,及时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2019年以来,19名考核优秀的省管干部得到提拔,132名考核优秀者被提拔为省管干部。无锡2019年提拔使用的干部,%在上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三是强化监督约束。2019年对年度综合考核排名末位、领导班子被确定为一般及以下等次的10家单位,要求向省委省政府书面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对考核结果出现异常、波动较大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省委组织部安排重点约谈、走访调研。对考核等次持续靠后、干部群众认可度较差、确实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及时组织调整。2019年以来,全省有661名科级以上干部因不适宜担任现职被调整。问卷调查显示,96%的干部对奖惩措施“很认同,很服气”或者“比较认同”,认为“体现了激励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

——比学赶超争一流。注重加强结果反馈和宣传引导,让过去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深入”的深化认识,让“行动跟不上”的加快步伐,让“落实缺乏创造性”的打开思路、创新突破。坚持“点对点”向各地各单位一把手发送综合考核结果反馈意见书。各设区市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和党建得分,在全省的位次,公众满意度评价、民主测评等情况,在反馈意见书中一目了然,推动各地各单位纵向比较知进退、横向比较知不足,对标先进、加压奋进。先后编发8批106个依据“三项机制”加强结果运用的典型案例,今年4月发布年度“统考”榜单后,在新华日报头版连续刊发7篇综述文章,形成对标找差、竞相发展、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路一变天地宽。政绩考核之变,激活了“一池春水”,催生了“蝶变效应”,推动江苏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中抢得先机。

一是考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导航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成为全省上下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改进政绩考核近三年来,江苏各级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向新发展理念寻策问道的认识更深刻、态度更鲜明、行动更坚定。决不会回到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会回到以破坏环境、牺牲安全为代价搞发展的做法上去,决不会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已成为干部认同、发展遵循、群众可感的生动实践。

二是考出了整体发展质态的提升效应,高质量成为江苏发展的鲜明标识和强劲动力。全省发展活力更足、动能更强,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人均GDP居全国省区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迈入“4万元时代”,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70%以上,主要入江支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文明城市数量全国第一,群众安全感提高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下降5%反转为前三季度增长%,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巨大韧性。

三是考出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激励效应,干部队伍的动力、活力深度激发。“敢于亮剑、敢争一流”,“跑出加速度、干出首位度”,干部队伍中出现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作风更加彰显。2019年省级机关领导班子测评“好”“较好”的比例均达到96%以上,同比提升个百分点,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问卷调查显示,91%的干部认为,实施年度综合考核后“压力更大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也更强了”。

四是考出了提质增效的治理效应,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江苏坚持以“强富美高”统领推进省域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各级干部与“六个高质量”相适应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放管服”改革纵深发展,出台省市县三级权力清单,省级层面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推行政务服务“一张网”和“不见面审批”,90%事项可以通过网上办理,营商环境优势更加凸显;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更多优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基层。2019年省级机关单位评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优秀创新创优成果34个,人社厅“精准发力稳就业”、民政厅“温情社会救助”等改革举措获得群众高度认可。各级干部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全省稳妥有序、迅速推进复工复产,防汛救灾做到了有大汛、无大灾、零死亡。

五、识变应变求变,更精更准更实,让考核导向更鲜明,助推发展更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我们体会,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工作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的作用,必须因时而变、谋势而动,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改进政绩考核,务求精准科学,树立鲜明导向,强化激励效应。江苏的探索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一)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引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绩践行“两个维护”。江苏突出政绩考核的政治属性,坚持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际成效和具体事例,识别评判干部的政治素质。实践表明,做好新时代政绩考核工作,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贯穿始终,坚持党中央强调什么、部署什么就考核什么,督促引导干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主要的政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政治忠诚和政治担当。(二)必须坚持考人与考事结合,提升人由事考、知事识人的实效性精准度。江苏把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从实事看政绩,从政绩看干部,考核过程扎实,考核结果真实。实践表明,做好新时代政绩考核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工作一线看干部,从实事、实情、实绩中看能力,从要事、急事、险事、难事中看担当。(三)必须坚持创新完善方法手段,考准考实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江苏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平时与年终对接,综合现场考、大数据、分析研判、群众评议等多种方法手段,有效深化了对干部的了解。实践表明,做好新时代政绩考核工作,必须因时为法、随事而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近距离多角度识别干部,不断提升政绩考核科学化水平。(四)必须坚持用好用活考核结果,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江苏把考核结果运用与建立“三项机制”结合起来,增强结果运用刚性,加大奖优罚劣力度,营造了担当干事的良好氛围。实践表明,做好新时代政绩考核工作,必须坚持“奖优”与“罚劣”双向发力,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真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政绩考核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江苏把政绩考核作为一把手工程,省委常委会定方向、定政策、定结果,省委书记亲自谋划抓推动,组织部门聚焦主责抓实施,提高了政绩考核的严肃性权威性。实践表明,做好新时代政绩考核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把指挥棒牢牢抓在手中,把干部考核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一纸文章为时著

不忘初心   不辱使命

俯首躬行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

——对衡阳的调研与思考

秦国文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要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这是对湖南的殷殷嘱托,也是给衡阳的重大机遇,给衡阳每个人的历史责任。带着这份责任,怀着对“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的探究,丈量着衡阳的青山绿水、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火热工地、学校医院、社区小巷,开启着用心品味过去、用情谋划未来、用力抓紧当下、俯首躬行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的火热实践。

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本书里,能够读出衡阳特有的精神气质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衡阳历史的浩瀚长卷中,我们能够读出衡阳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读出衡阳人坚韧的意志品格。

(一)衡阳是一座创新之城,衡阳人有思想、敢争先

衡阳自古以来就是一方有着创新基因、能够创造发展奇迹的热土。神农创耒、祝融播火、大禹治水、嫘祖养蚕的历史记载和远古传说,都与衡阳有关。两汉时期蔡伦造纸开启人类文明新篇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区纯研制最早的机器人代人舂米,明末清初王船山开出六经生面将湖湘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晚清时期彭玉麟创办湘军水师开中国近代海军先河,民国时期丁鹏翥发明羽绒机为我国羽绒工业发展奠下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衡阳人在这片热土上创造的全球领先、中国第一(首台、首套)共计420余项,“两弹一艇”、神舟飞天、嫦娥登月、天问探火、深海钻探等,都打上了衡阳创新的烙印。历史无不证明,“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创新思想已经融入这座千年古城的血脉与灵魂,衡阳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在人类创新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

(二)衡阳是一座文化之城,衡阳人有才气、会读书

衡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天下湖湘》称“湖湘文化名人圈的半壁江山竟然是在衡阳”。湖南历史上出过12位状元,其中衡阳地区占了2席——元代何克明、清代彭浚。书法大师曾熙、 “萧派”山水画创始人萧俊贤、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活字典”的谢彬、伟人之师符定一、北宗传人陈少梅、华文“诗魔”洛夫、言情大师琼瑶、湖湘文化的当代传承者唐浩明、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等都是衡阳人。“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唐元和年间随州刺史李繁创建的“邺侯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南宋初湖湘文化的开山祖师胡安国父子于此书院讲授《春秋》之学,湖湘学派实发祥于斯。胡安国父子还在南岳创建了文定书院,培养了张栻、吴翌、赵师孟、胡大原等著名理学家。石鼓书院是宋兴之初“四大书院”中居于首位、创建最早,并具有确切史志记载的书院,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蔚为壮观。

(三)衡阳是一座英雄之城,衡阳人有血性、能扛事

衡阳是一座具革命精神、有英雄血性的城市。“诗魔”洛夫如是说:“我不是懦夫,我是衡阳人”。毛主席先后5次到衡阳指导并推动革命运动,湖南三师被誉为“湘南革命的摇篮”。湖南境内唯一一次成功且声势较大的工人独立武装起义水口山工人运动“唤起工农千百万”,把湘区工运推向最高潮。湘南起义后“万人齐上井冈山,八千皆为衡阳人”。湘南学联走出去蒋先云、黄静源、何宝珍、毛泽建、陶铸、黄克诚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以“不要命、不要官、不要钱”著称于世的彭玉麟、血性湖南人的标志性人物李芾、革命先驱夏明翰、政工元帅罗荣桓、朱毛红军“四骁将”之一伍中豪、“双枪女将” 伍若兰、“一代女魂”唐群英都孕育于这方热土。发生在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衡阳守军和衡阳人民与军力十倍于己的日寇浴血奋战47个昼夜,写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最悲壮的一页,衡阳成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

(四)衡阳是一座财富之城,衡阳人有智慧、善经营

抗战时期,衡阳是国统区三大重要经济城市之一,经济上支援抗日战争贡献排名全国第三。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衡阳每年销往川、黔的布匹就达80万匹,粮食3000万石,1942-1943年间,工商业向国家纳税达到了顶峰,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因此被称为“小上海”。新中国成立后,衡阳工业企业就达到了252家,占全省工业企业四分之一强,总产值一度超过省会城市长沙,生产的名优产品诸如界牌瓷器、“中华牌”弹子锁、“工农牌”手扶拖拉机、“芙蓉牌”手表、“湘江牌”自行车、建湘柴油机等名牌产品曾风靡海内外。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荣光就是衡阳人聪明睿智的最好诠释。更令人自豪的是,当凯恩斯提出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的时候,这个理论早在1700年前便出现在衡阳人刘巴写给刘备的奏章上。

(五)衡阳是一座生态之城,衡阳人有境界、法自然

衡阳地处湘之中南盆地,山脉众多,水系丰富,自古以来就有“生态福地”“寰中佳丽”之美誉。南岳衡山为五岳独秀,连绵七十二峰,逶迤八百里。衡阳境内有河长5公里或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93条,八百里湘江穿境而过,与耒水、蒸水汇合于市区,形成“三道水口锁大江”的生态奇观。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赋予了“温暖湿润、冬暖夏凉”的宜居环境,造就了“大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的生态优势。衡州八景无与伦比,“雁峰烟雨”“石鼓江山”“朱陵后洞”“青草桥头”“花药春溪”“岳屏雪霁”“东洲桃浪”“西湖白莲”,景景都是生态胜景。衡阳地灵人杰、钟灵毓秀,衡阳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出了一条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身和谐共处之路,实现了从功利境界向天地境界的跃升。

二、现实是不可回避的存在,我们应当直面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衡阳有辉煌的历史,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五个新衡阳”“一体两翼”建设,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先后斩获了湘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先行先试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等若干称号。争取金字招牌不易,擦亮金字招牌更难。要使这些称号名副其实,就必须直面和解决现实突出矛盾问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反映出我们区划规划亟待优化

我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面积仅为518平方公里(不含南岳区)、居全省倒数第二,但建成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人口密度近3000人/平方公里、全省第一。而长沙、常德、郴州、永州、张家界城区区划面积均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同为中部国家区域重点城市或者省域副中心城市,最小的临汾城区区划面积也有1316平方公里,洛阳、襄阳、赣州、大同、芜湖、长治、宜昌城区均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相比之下,衡阳中心城区区划面积明显过于狭小,与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极不相称,叠加工业园区围城、铁路反复切割等因素,直接影响产业布局、功能分区、提质扩容,城市承载能力受到较大限制,部分产业项目只能向县域布局。

(二)主要指标互不匹配,反映出我们经济质量尚待提高

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衡阳的“城市基座”总体可观,常住人口占全省10%,但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分别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居全省第2,但人均消费居全省第4;工业用电量占全省%、居全省第3,但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居全省第6。三次产业结构为:33:,二产占比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低于全省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实体产业空心化趋势比较明显。

(三)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反映出我们区域发展还不协调

全市县域面积占比%、县域人口占比80%以上,但县域经济总量、投资、消费、财政分别仅占全市的%、%、50%、%,县域产出与面积、人口不相匹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尚未破零。“一县一业”“一县一产”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竞争严重,除常宁外各县市均无可在全市独当一面的主导产业。县域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下游、价值链低端,产业耦合不高,就地配套较弱,链条化、集群化任重道远。

(四)底线问题时有突破,反映出我们基层基础还不牢实

近些年,尽管衡阳的社会大局稳定,但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防灾减灾、抵御风险的能力仍然不强,现代化社会治理、禁毒斗争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区污染整治仍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任重道远。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一些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底线时有失守,绝不是事出偶然,我们应当从中看到基层基础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看到制度机制的缺陷,看到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差距。

(五)民生领域短板不少,反映出我们发展还很不平衡

近年我们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和城乡基础设施等民生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公办教育供给不足,农村部分基础教育设施“虚位以待”“一生难求”,城区部分幼儿园、中小学“饱和运转”“一位难求”。就业保障和就业服务有待改进,就业不足和“用工荒”现象并存,“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交织。优质医疗资源还比较缺乏,基层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反映仍然比较强烈,医患矛盾时有发生。城市更新、县城补短、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面临可用财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的瓶颈制约。

搞清楚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豫北三村蹲点调研报告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调研组

搞清楚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什么”这个基本问题,对于抓实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加强村“两委”换届后带头人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近期,我们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西五村、圪垱店镇毛庄村和获嘉县照镜镇东彰仪村,通过实地察看、个别访谈,重点从“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四个视角,审视农村党支部书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情况。

一、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干什么”

从3个村的调研实际看,村支部书记当时分别在开会研究村内事务、在乡镇开会、在村室值班。总的看,精神面貌较好,干事有劲头,工作在状态。他们近期的主要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农村党建工作。西五村支部组织摸底排查全村党员队伍情况,目前全村党员62名,其中常年在村40多人,60岁以上15人,40岁以下10余人,多为转入组织关系的本村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村支部每月26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毛庄村,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员会议,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目前全村党员32人,常年在村10人以上,平时一月一次的学习例会多放在晚上,每年党员人数最齐的是春节、中秋节。东彰仪村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本村党员到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等实地参观,开展红色教育。

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西五村按照迎接脱贫攻坚后评估要求,对全村6类户逐户摸排,核算收入,做到应纳尽纳监测户。毛庄村整理脱贫攻坚拓展成果各项基础工作表册。东彰仪村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大排查、夯基础、补短板、促提升”。

三是用好村级集体收入。西五村集体经济来源以集体土地出租收益为主,年收入12万元,主要用于环卫费、村里自来水水费支出等。毛庄村集体经济来源以100亩集体土地出租收益为主,年收入万元,主要用于环卫用品、村民救助、学生升学和道德模范奖励等。东彰仪村集体经济以230亩集体土地出租收益和集体苗木销售收入为主,年收入50万元,主要用于村环卫费、下水管道铺装、村民分红等。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西五村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为契机,建成2层楼约800平方米的党建综合体和3000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并配套慈善养老院、卫生室、小超市等,搬迁办公新址,补修村西主干道,排查农田机井使用情况,新修两条农田生产路。毛庄村安装入村路照明灯,完成共渠所负责段清淤治理开挖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开展街心道路硬化。东彰仪村组织村“两委”成员参观学习辉县前姚村村史馆建设经验。

五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位村支部书记把相当部分精力放在人居环境整治上,组织村民清理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垃圾,抓好春节期间禁燃禁放、“三秋三夏”秸秆禁烧,发动群众做好改厕工作。东彰仪村完成省级卫生村验收,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已运行近半年,建成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农户水厕改造率达99%。

六是搞好基本公共服务。西五村组织丰收节农民运动会,做好社保款收缴发放,开展安全排查,调解村民宅基地纠纷。毛庄村为外出村民开具有关证明,组织夜间治安巡逻,开展志愿服务。东彰仪村开展平安村“三零创建”,组织“99公益日”、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和文艺演出,组织村民缴纳医保社保、进行健康体检。

七是做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3个村扎实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排查、卡点值守和党员联户工作,宣传引导群众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完成抗洪排涝,协助农户秋收秋种,做好灾后重建和损毁路段修复。汛期东彰仪村组织人员车辆到卫河大堤参加抗洪抢险。

二、农村党支部书记“想干什么”

调研中了解到,3位村支部书记都对本职工作比较上心,对加快本村发展、村容村貌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有想法、有思考,基本上近有计划、远有规划。他们最作难的是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赚。

一是想把基础设施建得更好。3个村除东彰仪村外,在当地均属于发展水平中等偏下村、基础设施较差村。西五村计划修建排水管网万米,全部到户。毛庄村商量启动修路项目,囿于资金缺口,计划让村民集资,再争取部分捐资和上级补助。东彰仪村计划自来水、天然气全部接通到户;集体拿出30亩、村民每人分地作为菜地,浇水、租金费用全免,努力让村民生活质量年年提高,生活成本逐渐下降。

二是想把富民产业发展得更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振兴,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西五村从事运输业有60家、运输车辆130多辆、驾驶员200多人,人均月收入7000至8000元,如何整合提升,支部一班人想有所作为。毛庄村支部书记主要是想把年均亩收入2万至3万元的地黄种植业发展起来。东彰仪村属于典型的城郊农业村,支部书记的最大梦想是把现代富民产业发展起来。

三是想把人居环境整得更美。西五村计划做好全村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改善11户脱贫户、2户监测户的居住条件。毛庄村酝酿修建村内主干道花带。东彰仪村全面推进洁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文化“六化”建设,基本形成美丽乡村雏形,先后被评为省市生态文明村、森林村庄。

四是想把集体收入提得更高。没有集体经济支撑,支部运转就缺少保障,服务群众就缺少经济基础。西五村计划建设占地30亩、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年集体收入预计上百万元。东彰仪村为增加集体收入,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200万元的锦昌公司田园综合体三期项目征地,发展有机蔬菜和苗木种植。

三、农村党支部书记“该干什么”

农村情况千差万别,但支部书记职责定位、角色担当基本一致,主要有五件事。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这是基本职责规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抓好支部自身建设,抓党建引领农村发展,通过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及村党员大会决议落实下去。

二是落实中心任务,这是上级部署要求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组织动员群众完成好上级安排的中心工作任务。比如,近期河南省统一部署开展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这项任务的具体工作,还是要靠农村党支部书记去抓好落实。

三是发展产业建设美好家园,这是乡村振兴急需的。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能否在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富裕上有所作为,是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一大考验。支部书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挥集体经济主导作用,把产业发展的优势潜能激发出来,让村党支部腰杆硬起来、号召力强起来。

四是办好群众实事,这是乡里乡亲期盼的。村支部书记离群众最近,最直接的工作是把群众关注、百姓期盼的事办好。要从城镇化带来的村庄空心化、村民老龄化及“三留守”问题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做好服务群众的经常性工作,当好群众贴心人。

五是搞好乡村治理,这是公共管理职能赋予的。村支部书记处在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担负着“三零创建”、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社保医保、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责任。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是合法、入理、容情,尽可能做到矛盾不上交、村事在村了。同时,要开展好精神文明创建,弘扬新风正气。

四、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干什么”

调研发现,3位村支书都有谋事干事的愿望,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村支部书记能干什么,除个人意愿和能力,也离不开其他因素,比如村庄的资源禀赋、面临的发展机遇、上级的支持、村民的主体作用、村支书个人的威望等。

一是盘活现有资源。西五村和毛庄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益低,产业结构单一。而东彰仪村离县城较近,区位条件优越,利于招商引资,集体经济收入明显高于一般村,而且还在建设新项目。经济条件不一样,村支部书记能干的事就不一样,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东彰仪村,已完成了“六化”建设;集体经济薄弱的毛庄村,连修路和绿化都要靠村民集资。

二是争取上级支持。一些项目如果没有上级规划和资金项目支持,以村里自有财力基本做不到。西五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总投资200万元,资金来源为县里申请的省专项债。毛庄村基础设施较差,镇财政本身可支配资金有限,只能承诺给予奖补性支持。东彰仪村的“六化”建设试点,是县乡政府规划的,相当部分投入由县乡财政来承担。

三是用好发展机遇。东彰仪村曾是一个脏乱差村,2017年借助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东风,较好解决了集体承包地遗留问题,清理规范了不合理合同。西五村借助城市物流产业带动,运输业得到发展。毛庄村与大多数村一样,收入途径主要靠劳务输出、打工经济。

四是激活村民主体。无论是乡村发展、乡村建设,还是乡村治理,都离不开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把村民有效组织起来,才能激发内力、凝聚合力,共建美好家园。实践证明,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乡贤捐资、社会帮扶,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路径。

五是树立自身威望。很多农村党支部书记是连选连任,一干就是十几年,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有很好的口碑,这就是威望和号召力。东彰仪村支部书记上任后,顶住压力解决了村里10多年来集体资产被侵占、低价转包等“老大难”问题,把一个落后村变成先进村。

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大体是一致的,只是因基础条件不同、能力本领不同、工作成效不同,想做的事、能做成的事、正在做的事有所不同。综合分析3个村的调研情况,结合平时掌握了解的全省面上情况,农村党支部书记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引领型。这类群体综合素质高、治理能力强,所在村发展态势好、社会和谐稳定,上级党组织放心,老百姓的满意度认可度较高,是支部书记中的佼佼者,大约占全省村支部书记总数的1/4。二是潜力型。这类群体个人素质较高,有上进心、事业心,想干事、愿干事,但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所在村基础较差、困难较多,制约了村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大约占1/2。三是守摊型。这类村支部书记缺乏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思想守旧、能力不强,上级安排的一般性工作也能干,但是标准不高,有难度的工作干不了、复杂问题解决不了,大约占1/4。四是问题型。这类群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带领群众发展能力弱,各项工作滞后,本村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尽管占比很小,但需要高度关注,及时妥善解决。

站在建强基层组织体系、稳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高度,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得更加过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锻造硬核力量,我们感到构建选优、育强、管好、用活全链条机制和工作体系至关重要。一是把好入口选准人。结合各地实际,细化任职资格条件,明确选任标准和办法,综合考虑政治素质、年龄学历、经历能力、群众口碑等物色合适人选。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河南牢牢把握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能带好班子,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动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正风气的“四有四带”标准,细化“九不能、六不宜”负面清单,一大批优秀党员当选农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达%。同时,积极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择优储备随时能用的充足后备力量。二是精准培训育强人。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积极推行“导师帮带制”试点,加大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理论武装和专业培训。针对不同类型村支部书记提升政治领导能力、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基层治理能力、应急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的不同需求,重点提高参训层次,优化培训方式,实行“必修+选修”,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三是提升规范管好人。坚持以管促干,强化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全过程管理监督,研究规范“一肩挑”权力运行的具体措施,推动更好履职、发挥作用。完善履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适岗研判机制,定期分析队伍状况,对基础较差、暂时落后的潜力型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对能力不足、状态不佳的守摊型及时谈话提醒、加强教育培训,对经教育提升、限期整改后仍然不胜任不尽职的问题型责令辞职、调整撤换。四是搭建平台激励人。通过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和实干实绩大赛、擂台比武、评先评优等方式,选树乡村振兴带头人、担当作为好书记,激励争先出彩。进一步理顺乡村组织关系,合理划分事权,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支持。畅通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晋升录用渠道,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推进考试录(聘)用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化,激发动力活力。来源:《党建研究》2022年第3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819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