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新闻实训报告【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9560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新闻实训报告【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闻实训报告【第一篇】

20xx年2月至3月底两个月时间,我在《石狮侨报》社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谨慎小心。

1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实习时间。

20xx年2月8日-3月31日。早上9点上班到12点,下午2点上班到6点。周三晚上加班,周六停一天,挺轻松了。

3实习地点。

福建省石狮市群英北路侨联商厦7楼。

4实习单位。

《石狮侨报》社。

关于《石狮侨报》,由石狮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石狮侨报社主办,是一份周报,每周三出稿,周四见报,所以,相比日报,就不会那么忙碌与紧张。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也蛮好的,至少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报社里现在的工作人员将近20人,有采编部、广告部、办公室、美编部等,虽然比不上大报,但也很不错了,而且正在向大报靠近。而我实习的部门就是采编部。

5实习主要内容。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实习过程中有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新闻学。“你会写稿子吗?写过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以及校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修改稿件时,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由于住的地方离实习单位比较远,所以每天8点不到就得起床,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我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举个例子:3月15号,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时要做这篇稿子的是张记者。但他突然有其他新闻要采,于是叫我去狮城国际广场采访消协现场咨询会。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这方面的资料没有准备。所以临时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信息,还好在开幕前赶到了现场。现场咨询了很多工作人员,拍了一些照片,拿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不少事情。那次采访很成功,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

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况且是周报,无论什么新闻都不能依照日报的样式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写出深度,写得深刻。

跟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间并不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我在和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这是记者的一个“上手慢”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6实习感总结和体会。

实习工作的总结。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写稿、参与策划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

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实习工作的体会。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今后的计划打算。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让自己发光。

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己。

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闻实训报告【第二篇】

恭敬的领导:

在总台工作了三年了,能够说我对这个地方的一切都特别的熟悉了,也有了深刻的感情。

在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寻了很长时刻的工作也没有着降,是电视台收留了我,让我有了能够工作的地点,我向来十分的感激。

在这个地方工作了后,总台把我的工作调为记者,我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在这个地方工作的也是十分努力。可是三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什么情况都有了变化。

经过一段时刻的谨慎思考,我决定向单位提出辞职。

首先,我要谢谢总台三年来对我的培养,各级领导和同事给我的无私帮助。领导们对我的信任和厚爱,让我别断成长。特别令我感动和难忘的是,频道领导给我锻炼机会,给了我多项优惠政策,让我成长过程别再单调。

在广电媒体的工作记忆,是我人一辈子中最幸福的一段生活,从此也让我的性格深深烙上广电人痕迹别屈别挠、逆流勇进、厚积薄发,这些将让我终身受益。

但是,三年时刻过去了,我却感受自己已别再适合这份工作。

第一,工作激情大别如前。民生新闻真的很锻炼人,能接触社会各个阶层。我在做民生新闻记者的两年多时刻内曾经很卖力,肩背采访机东奔西走,脚迹遍布衢城大街小巷。但随着时刻推移,我身上民生记者的责任感差不多磨灭,工作干劲差不多消逝,甚至整个人都彻底疲沓倦怠了。尤其近段时刻,我的工作更是一降千丈。我想,假如保持这种消极心态干工作,对节目、对频道是一种巨大的损害。于公于私我都别忍心。

第二,创收压力时间悬在心间。很谢谢频道领导,从来没有分配给我创收任务,但这并别代表我能安心工作。因为别创收,因此当面对其它有创收任务的同事时,我丝毫感受别到无创收的轻松,反而是倍增的压力。怎么说在一具众人皆创收的集体里,环境对人妨碍总是深刻的,特别是当目睹工作室负责人王钢创收的艰苦,我向来因为无助而负疚。

因此,当自己喜欢的事业差不多变成一种痛苦,我没有更好的挑选。经过反复权衡,我决定提呈这封辞职信,离开那个我已别再习惯、别再胜任的工作,给自己一具解脱。

恳请各位领导批准我的请求。将来不管我将怎么样日子,我都会永久感激频道以及总台对我的培养,怀念那些与同事们同甘同苦的岁月!

我假如有一丝能留下工作的激情,我一定可不能挑选辞职的,怎么说这个地方是我工作的第一具地点,是培养我成功的地点,是值得我一生怀念的地点。不过我的激情已别再,假如留下来,对电台和对我本人,基本上很大的损害。

希翼我的离去别可以给电台带来任何的别良妨碍,没有了我的电台可以良好的收视。怎么说如今的社会离开了谁,地球都照样要转。

只是我的离开依然有不少的内疚,别能将领导和同事的期望完成就走了,半路而废,确实是很别值得称赞,可是我也没方法,我惟独牺牲自己的了。要是领导和同事看到我这么荒唐的过下去,也一定别降忍的。

再次说一声对别起!

再次谢谢广电总台,谢谢广播新闻频道,谢谢各位领导!

祝大伙儿躯体健康、电视台收视率飙升,单位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月28日。

新闻实训报告【第三篇】

我在香港《文汇报》港闻部实习,采写本地新闻。每天都要在香港不同的地方跑来跑去,我有机会认识香港的社会民生,同时也在与同行的学习和竞争中,品尝到记者生活的酸甜。

实习中最大的收获,是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做好新闻工作。在独立采访的过程中,我从其他报社的“行家”(记者)那里学到很多,比如如何提问题,如何判断新闻价值,如何抢占拍照位置。

回到报社要向编辑报告当日采访的主要内容。编辑会根据新闻的特点,告诉我如何抓住新闻的亮点去写。稿件经编辑修改后,我会分析编辑为何这样改自己的稿件。第二天再看看其他报纸对同一件新闻如何报道,他们挑选了什么特别的角度,有什么独家的信息,为什么自己没能采访到,同样可以领悟到许多。

实习的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许多同行。报社的同事给了我很多照顾,大家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平时采访中也认识了许多其他报社的记者。大家有时采访完会一起去吃个饭,谈谈刚才的新闻,聊聊彼此报社的情况,也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日后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采访也让我了解到香港的社会。我做的新闻比较偏重于民生,在对这些香港最草根的居民的采访中,我看到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有其民主自由的风气,也有其繁华背后的另一面。对香港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以后对港澳问题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香港媒体印象。

免费报纸“三国”混战。

在香港见到三份免费报纸的激烈竞争,折射出这个城市的报业市场仍是活力十足。

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私人投资的免费报纸《am730》于7月30日创刊,在地铁和商业区免费派发。而就在半个月前,星岛新闻集团刚刚推出免费报纸《头条日报》,其首阶段派发量为每日40万份,超过在港有三年历史的免费报纸《都市日报》。

今年上半年,香港免费报纸市場還是由《都市日报》独霸天下。它由瑞典传媒集团kinnevik于xx年创办,于周一至周五在地铁沿线免费派发。目前发行33万份,每期40版,主要为国际、香港、中国大陆新闻,还有娱乐、文史的副刊。

如今每天早上九点前,只要你走入香港地铁,分文不花,就可以手握三份报纸。

报业利润引发激烈竞争。

香港去年全年广告业收入120亿港元,报纸占30%,《都市日报》就占了3%。今年前5个月,《都市日报》的广告收入上升了25%,达亿港元,在香港报纸中排名第六。这样的盈利机会在香港绝对不会被放过,因而刺激了其他免费报纸的诞生。如今3份免费报纸的发行量相加达到约100万份,无疑将冲击目前香港的传统报纸结构,抢占原有的广告市场。

市场成熟仍然大有天地。

《经济日报》和《信报》立足经济和财经类报道,英文报纸则有《南华早报》和《英文虎报》。

免费报纸的进入,能在香港报界掀起波浪,显示这个城市的报业还相当有活力。有人说内地的报刊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面对网络的冲击,有人对平面媒体失去信心,我看未必。放开视野,抬高眼界,内地报刊市场还是广阔的空白,留待我们去大展拳脚。

新闻实训报告【第四篇】

香港实习侧记。

作为一名来自大陆的学生有幸能来到香港实习,确实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而难忘的一笔。幸而在整个实习过程当中得到了老师和同事们的大力帮助,我在短短的实习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实地作战”的经验。

关于《盛世》。

《盛世》杂志创刊于__年12月,是一本香港较年轻的月刊杂志,由澳门赌王何鸿燊投资创办。杂志以整个大中华地区的高档次受众为主要读者群,发行方式以赠送和定购为主,少量在报摊出售。

杂志固定栏目有封面专题、企业专题、盛世人物、神州专题盛世脉搏等。发行至今,已成功撰写香港潮商会、免费报纸时代、迪斯尼创千五亿商计等封面专题,在香港上层商业人士里面引起了一定影响。

目前《盛世》共有采编部、销售部、市场部、财务部四个部门。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采编部现行人手也较为紧缺。经营状况正在逐步改进,近期新调任一新行政总监对公司运作进行全面改版。

公司整体企业文化较为温馨。最开始创办《盛世》杂志的人同时也是香港壹传媒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创办《盛世》之初就把壹传媒的管理理念带到了这里。除了编采人员可以采用弹性安排自己的上班时间,所有工作安排、任务完全网络平台化,在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了微波炉、电冰箱这些常用的家电,时刻为员工供应饮料、零食和方便面,员工可以自由拿取,每天下午五点左右,还会有专人为大家送上新鲜面包当下午茶。对于这种“家”的理念,员工们都表示非常满意和享受。据说,这种公司文化是从外国引进的,通常在外资或合资企业才会出现,在香港的媒体中并不多件,像星岛、文汇这些老报来说是并不存在的。

实习感言。

1、学会“偷听”整个实习,自己接触最多、跑得最多的可算得是大大小小的“记招”了。过去的我一直天真地认为这样的活动太没有挑战性,只是坐在位子上听演讲者们预先准备好的“通告”,哪不知原来一个简简单单的“记招”也有很大的学问。

每次当记招开始前后,香港同行的记者都喜欢围成一堆,互相“对稿”,确保大家听的信息准确无误。如果你因为晚到而错过了“记招”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向“行家们”打听回来。

在香港,记者们相互之间共享信息来源的情况非常普遍,虽然各个报刊杂志都在为了争夺读者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是私下记者同行们却是好朋友,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对稿”行动并不会使他们丧失某些争取独家的机会,相反让大家掌握的资料都准确无误,显然这一点跟大陆的记者反差极大。

老道的同事告诉我,这个时候身为“新兵”的我们最好也上去“凑一凑热闹”,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不至于漏掉一些重要而大家彼此关注的信息。当看到“行家”们围着演讲者进行小范围的“私访”,也最好学会“偷听”,因为这样会让自己得到一些“记招”以外的新讯息,比通稿上的内容更有意义。

2、建立人脉关系来到《盛世》的第一天,公司就为我们制作了300张名片,与其它实习单位的同学比起来,让我们觉得无比自豪。同事说,名片对于记者来说非常重要,就算出席的“记招”非常沉闷,没有拿到什么讯息,留下名片也对自己建立人脉关系有很大好处。特别因为我们本身杂志特色的原因,出席各类型的“记招”很多时候并不像其它报纸同行那样,需要分分秒秒地“抢”新闻,而更多是通过这样的场合,来扩大我们的人脉关系,为我们的人物专访等实质性工作打下铺垫。

而我自身也真真正正尝到了留名片的“甜头”。因为香港很多公司都有请公关公司替自己处理公关业务的习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与公关们交换名片以后,很可能意味着她以后接手的公关业务都会把自己列入被邀请的角色里面。我自己其实也记记不清是在哪一场“记招”上留下了名片,但“无心插柳柳成荫”,自此以后我的邮箱便经常出现了某家公关公司给我发出的“传媒邀请”,主动地给我提供了很多新闻来源。

当然,跟公关公司们打好关系还有助于我们得到一些独一无二的讯息。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大陆招商团来港招商的晚宴,出席当晚的记者只拿到了公关公司提供的通稿资料,对于具体的招商企业名称、数额等重要讯息全无涉及,却唯独《东方日报》的记者手里拿到了这样一个版本。在跟其记者交谈的过程中我才明白,原来这个记者跟负责本次活动公关工作的公关小姐事前是认识的,在她的帮忙下,记者也就得到了这份“特殊”的资料。身边的同事告诉我,这样的情况在香港非常普遍,不少公关公司都会主动向一些熟悉的报社提供新闻讯息,甚至提前向他们透露相关的内容,借此在其报纸上做提前的宣传。

不过,当你发现这样的情况也不用太过担心,别忘了,香港的记者们私下都是互相合作的伙伴,他们会非常乐意地把手中的资料给你参考,这个时候你只要利用手中的相机把它拍下来,就一样可以掌握这份“珍贵”的资料了。

3、早点到,晚点走其实这个道理在我们学新闻采写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过了,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最好的方法”,这次的实习让我实实在在地明白了这句话的“真髓”。

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很幸运地安排到珍宝海鲜舫参加“浙港澳厨艺文化交流”活动,原本海鲜舫给我们各位记者安排了试吃活动,但因为部分参加活动的记者是报纸记者,需要回去赶稿的缘故,最后参加试吃的只剩下我们和另外一家报社。人丁单薄地坐在餐桌前,刚开始还有一点“不好意思”,当同桌的另外一家报社“同行”也提前离开,就让我们更加“难堪”了。不过在这个时候,竟然让我们发现,主办方的餐桌上出现了美食家蔡澜先生。其实在我们刚刚开始签到入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现嘉宾牌上有他的名,但一直没见他的出现,以为他不会来了,但没有想到“晚点走”竟然让我们碰上了这样一位“贵客”。

我们自然是没能放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活动结束后跟他做了一个专访。当其时,我们还抱怨我们是月刊,如果服务的是报纸,明天这样一条新闻登出来,肯定是“与众不同”,成为“行家”中的“头条新闻”。

4、一种来源,不同写法还是来自上面的珍宝海鲜舫,虽然我们很幸运地拿到了一个“独家”,但是因为杂志出版周期的缘故,让我们不能像报纸那样对这一次活动做一个具时效性的报导。在编辑的指引下,我们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来报导这个活动。而事实上,在其它当天去的报纸“同行”写的稿中,不少同行也采用了另一种方法报道了这则新闻,使得一个简单的活动,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版本,不但有几百的短新闻、副刊里的专版,还有一些被列入了旅游版面当中。采访者的生平,小到他在过去的公开场合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要有所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采访过程当中更加容易地与被采访者发生共鸣,让他们觉得你对他有充分的了解,对这个专访非常地重视,自然而然,被采访者也就会非常默契地与你一道完成整个采访任务了。

与一般的被采访者不同,《盛世》杂志所专注的都是一些总裁、名人,他们接受采访的时间并不是可以由记者自己挑选的。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断地联系他们的公关,不时地提醒他们为自己安排采访时间,确保能赶在截稿时间前完成。因为公关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媒体,他们不会一直把我们的采访计划放在心上,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他们。

至于采访所涉及的问题我们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出现冷场的现象。我曾经对美食家蔡澜先生所做的小访问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是偶遇的关系,事前自己并没有对蔡澜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解,以至于在整个访问过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较为“客套”的问题,虽然心里知道这样一个机会是非常难得,但是却因为事前准备太少而使整个访问出现了几次冷场的情况,颇为尴尬。

此外,我们还要做到“不懂马上问”,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因为当你行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于某个讯息不太肯定而打电话向被采访者询问,这样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太不专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采访过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记一定要在现场“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要担心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领悟能力太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你对于被采访者所说的全部内容完全消化,不会在文章中出现“失实”的情况。

7、大陆人的“优势”与香港土生土长的记者相比,我们这些大陆来的新闻记者显然在处理内地新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语言还是背景资料的了解上,我们都会比他们更加容易上手。

记得我曾经参加的一个广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与一席操着不咸不淡的普通话的香港记者采访梧州市委书记。在采访中,我这个大陆人的普通话明显在提问过程中引起了在场记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书记对于我的问题也显得格外的感兴趣和配合,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众多记者中当“主角”的滋味。

采访过后,一位同是实习的文汇报记者还向我询问了整个招商活动的背景讯息,包括什么是招商,为什么要招商,市委书记接受采访中所提到的个别名词概念,让我这个“蹩脚”记者也有了一个充当“顾问”的机会。

8、穿装打扮合时宜我们这次的工作虽然属于“实习”性质,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却决不会因为你是实习生而放松对你的要求,特别在香港这个“时间等于金钱”的地方,公司根本没有时间给你重新学习,一到公司他们就马上把你当成了他们的员工,与其他正式员工一样对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也要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觉得自己只是实习生,所作所为还与在校一样,包括我们的穿衣打扮也要与在学校有所区别。记得学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学生到上海采访世乒赛的时候,一直严格要求出行的同学要穿着成熟,此行的实习让我深切明白了这个道理。

开始实习的前一天,在院长的指引和帮助下,我们精心准备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战衣”,虽然对于一身ol的打扮我们还不是非常地适应,但这样的装扮却让我们在用人单位里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一开始我们还很不能理解,总是认为当记者的要四周围跑,穿成这个样子怎么能工作。到了《盛世》,经过副社长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记者也要分场合穿衣服。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一本高档次的财经类杂志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档场所,见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对于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在公司,我们永远都能发现一些记者的位子旁边挂着一套笔挺的西装,目的就是用来应付突如其来的采访任务。

而作为我们这些还在学校生活的实习生来说,穿着成熟、职业一些,能给人一个干练、稳重的印象,而不会让人因为你的实习身份而觉得你没能力、难挑大梁。记得有一次在街上,我们如此成熟的打扮还让一个路人误以为我们是公务人员而不断地游说我们加入公务员协会呢!

9、多主动,多成绩与大陆不同,香港人会非常愿意与你一同分担自己的工作,只要你有这样的意愿,他们就会很乐意为你提供这样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在《盛世》的一个月实习主要以编辑分派的任务为主,所以在没有分配到任务的时候我们通常只会呆在公司里面。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一定要主动地向同事要求,是否能带我们一同出席相关采访活动,通常我们的要求都能得到同事的欢迎,而相反,如果我们保持缄默,那就意味着我们要呆坐在公司,白白浪费一天的实习时间。

关于香港媒体。

香港新闻崇尚自由,只要你有钱和人手就可以自己动手创办一份报纸,不需要经过太多复杂而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此的商业社会,让媒体也染上了不少商业化的特色,当也因为如此,使它具有了不少大陆媒体所缺乏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死女友后跳楼自杀的新闻。第二天,香港所有的报纸清一色都用了案发现场的图片作为头条。但对于受害者的受伤图片,报纸并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处理,就这样血淋淋地把整个案发现场的情况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星岛日报》登出的头条照片更是没有对受害女友的脸部进行任何的处理,虽然东方、苹果这两份大报有对受害者的脸部进行“打格子”,但是读者还是很清楚地可以辨别出受害人及死者的样貌。我曾就这样的行为是否有违新闻伦理道德询问过不少老道的记者,但他们都认为这是报纸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方式,可以理解。

7、报纸内容同质化香港人平常看的较多的报纸大多是苹果、东方、星岛、明报、成报、文汇和大公这几份报纸,但作为同派系的几份报纸其同质化程度经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譬如说苹果、东方两份报纸,每天的新闻大到头版头条,小到“豆腐块”,大部分内容都差不多,市民通常看其中一份报纸就可以了解到两份报纸的新闻。亲公的文汇报和大公报在新闻的选材上和苹果这些报纸虽然也有区别,但是作为“姐妹报”之间的区别就不太明显。

8、报纸表面销售与实际发行间的吊佹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不难发现街边卖报的摊档上《苹果日报》是销售得最快的,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各大摊档上的《苹果日报》专栏都已经是空空如也,相反其他报纸的专栏就还有所剩余,让人觉得苹果的销售是要比其他报纸成功的。

但事实上,《东方日报》才是香港报纸的销量冠军,苹果日报紧追其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的程度上是发行商自己限制了自身的销售数额,在读者观念中造成一种“抢手”的感觉,从而刺激报纸的销售数额。

9、记者稿件数量不与稿费挂钩香港记者所发表的文章并不像国内的报刊杂志这样,有稿费这另一个收入来源。记者所写的文章都属于记者工作以内的工作,不会因为记者所写的稿件质量或数量不同而导致工资水平的不同,完全没有稿费一说。

10、新闻发布会准时不晚点在香港,时间就是金钱,记者每天都有好几个的记者会要跑,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场合呆过久的时间。也因为这样,所有要求记者采访的记者招待会基本上都会准时出席,不会延迟太久,这与国内习惯把活动推迟或晚点不同。有记者告诉我,如果主办方特意把活动延迟而耽误记者的时间,记者们是可以集体“示威”,带队离场表示抗议的。

11、罕见的“红包”香港的媒体并不存在“红包”这样的尴尬,自从70年代以后,香港设立的廉政公署,开始对在职人员的薪酬收入有了法律监控以后,香港记者界就很少存在收受被采访者利益的现象了。很多时候,被采访者只会以赠送纪念品这样的隐性形式向记者“表示感谢”,但极少会出现“红包”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现象。

当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是“有幸”经历了一次“红包”现象。在参加一个广西玉林在港招商的记者恳谈会上,主办方在结束的时候给我们每一位记者递上了一个小小的“红包”,说是我们的“车马费”。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况,的确让我懵了眼,当我明白了意思以后立即向同行的记者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在这一情况下,同行记者的回绝方式让我佩服不已。他把我们两个的红包一并拿着,借着跟主办方握手道别之际,不动声色地把“红包”交回到了主办方的手中,不但回避了这样一个利益冲突问题,同时也让在场的主办方不至于如此“丢脸”。

结语。

在香港的这一个月生活中,我被香港人彬彬有礼的待人方式深深感动,为香港人极具创意的广告头脑和宣传手段大为惊叹,对香港人“上班时全情投入,下班后彻底放松”的心态深表佩服,替众多伤残人士能够在这样一片各国文化汇聚的地方寻找到他们的价值所在而不遭任何歧视而高兴,对香港人英语水平的普及和普通话的欠缺甚微不解……一切都将成为我这段实习经历中永远回味的乐章。

新闻实训报告【第五篇】

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

现在我怀着极为沉重的心情,向您们提出我的辞职报告。

这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也是各位都不愿意看到的,可是现实就是这样,不能够有任何的回旋之地。我尝试过很多次的说服自己,希望自己能够继续留下来,不过我的情况不允许我留下来,作为一名,我只好在此时向您提出我的辞职申请。人生就像风水轮回,许多事总是难以预料。

去年十月,我满怀xxxx和无限希望加入时代信报这个团队,现在,因为女儿在武汉中考的事,我又依依惜别时代信报这个洒满我希望和汗水的田野。同船过渡,五百年作休——何况这里是我战斗过近两百个日日夜夜的地方,难舍之情夹杂着一种伤感,袭上心头。复杂的心情中也搀杂着许多难言之隐,我没有勇气面对你们,不论客观原因如何,虽然你们也能宽容和理解,但我觉得,在此时离开,对时代信报是一种背叛,对重用我的你们和信任我的同事,是一种不义。所以,我只好在自我谴责中,给你们发出这封辞职报告,及时作一个匆匆的告别,以便你们对工作作出更好的安排。

我辞职的原因,与在我之前辞职的同志不一样。我痛苦地选择辞职,原因只有一个:因女儿在武汉上初中,六月就要中考。我已是快四十岁的人了,人到中年,别无所求,总是把孩子的学业如何,看作自己一生最终的成败,金钱也好,范文写作地位也好,在这个年龄很快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唯独感到,下一代的成败才是最重要的。

女儿一人在武汉,临近中考,一直放心不下,数次家长会,我都没能参加,每次的家长签,都是空白,许多孩子的父母都搬到学校附近“陪读”,而我远在重庆,没法关照她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一个父亲——从她一岁时起相依为命的父亲,我心中十分愧疚。加之她老师几次来电话,说她心理上最近变化很大,这种心态不利于中考。所以,在经过无数次痛苦的思考后,我决定选择以女儿的学业为重,痛舍我在时代信报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回到女儿身边去,伴她渡过人生最为关键的中考前的两个多月时间后,再考虑自己工作的事。

我想,我的离开,对部门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大家目前已渐渐适应时代信的定位,绝大数都找到了感觉,我深信,时代信报一定会越办越好。将来,我如果不能如愿以偿成为时代信报的一名,我一定会成为她一名最为忠实的读者。

此外,就我的身份而言,我的辞职不需要向最高领导牟总汇报,但我一直认为,牟总是我在新闻界工作以来,见到的最务实、最深入基层和业务前线的好领导,所以,请将我对他的崇拜转告牟总,并对我的不辞而别表示道歉。

我的离开完全是不得已的,生活就是这样,不仅仅是看自己,还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我只能够选择离开,我相信今天自己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只要我一直这样,帮助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我付出多大的努力也是应该的。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祝各位领导、同事事业蒸蒸日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xxx。

日期:xx年x月x日

新闻实训报告【第六篇】

在江汉商报实习了四十天,实习结束以后,感觉自身的应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对于新闻写作的探索与学习并没有结束。在江汉商报这个平台,我感到这四十天的收获很多,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骑着单车上下班,有很多次我在路上会遇见有人沿街卖手机、药物或者其他物品的情况,后来在网上查询发现,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形形色色骗子。

xx月16日上午,我在沙隆达广场附近逛街时看到有人在向路人兜售一种“虎皮狗”,样貌很特别,像是小猫、小老虎,围在旁边关注的人很多。我也比较喜欢小狗,于是留意看了一下,但当时我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随便看看就走了。走了没多远,我又觉得有必要回去再看看,于是我折返回去。

那个人还在,他看我走了又回来,就说可以给我打折,我也没有在意。回到寝室我觉得这个可以写成一个趣闻,于是随便在网上查询,之后发现网络上有很多揭露信息,说这种狗是染色而成。在我的实习老师的帮助下,我到宠物市场和宠物医院询问,得知这种狗确实是伪造的狗种。最后,因为没有照片,这篇新闻并没有见报,但从这件事我知道,发现新闻要对新鲜事有一个敏感和思考。

还有一次我在某个路口看到有人在卖一种称治疗风湿的药物,这个人首先称自身是某个药厂的推销员,因为药物下个月要在各大药店上架,现在先期赠药。但他们却迟迟拿药不送,而是一直演讲一样的介绍药和疗效等等,由于这样的情况我之前也见过,于是我在那个路口多停留了一会儿。他们不断用各种实验来向群众宣扬他们产品的效果,让我觉得很疑惑的是,他们把药品涂在打火机上之后,打火机开始漏气起火,我感觉这就像是似乎是一个危险物品一样,但群众却认为这对治疗风湿一定有效。

20多分钟以后,他们开始以试真心为借口收钱,每瓶20元。我赶到报社后在网上查询该品牌药品,该品牌药品没有商标确实有问题,但我当时忘记索取药品包装。这篇新闻没有能做出来,但我从中得到一个教训,就是做事要周密;当时我要是索取了药品包装再到各大药店去咨询,一定会得出权威的结果。

我有幸跑过一个在大多实习生很少跑的现场新闻,xx月29日早上,我睡意朦胧中接到指导老师的电话,电话里他说接到读者热线在九龙渊附近有一件事,具体事件是什么并不明确,但有很多人在围观。

当时还在床上赖床的我,马上爬起来,穿上衣服跑出去。由于出门急,我根本就忘记了洗脸;为了尽快赶到我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在出事地点的附近并没有停车的地方,于是我把车随便停在广场上的一个地方。

等我赶到现场,看到是有人在护城河里发现一具男尸,我马上对尸体进行了一番观察。看死者的穿着,体貌特征,估计死者的大概年龄。之后我就向在场的围观者询问情况,有一个热心的陈女士说是她和朋友们在晨练时发现尸体的,于是我向他了解了当时的大致情况。之后,我又向刚刚检查完的法医和一直在维持秩序的警察了解了一些情况,20分钟以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赶来要将这具尸体抬走。

这时我看到报社另外一名记者也来到现场,由于殡仪馆的人员正在将尸体进行装袋,因此他没有时间对尸体进行详细的查看。这个时候又恰好下起了大雨,围观的人全部散开,这对于他采访的难度可想而知。最后,这篇报道由另外一位比我还要早到的记者写好,但其中也有我写的内容。这篇新闻的报道,让我感觉到了时间对于新闻采写的重要。

在27日晚上,荆州的一场大风让开发区沙岑路跃进村路段宿津线、宿三线两条10千伏高压供电线路19根电杆被“腰斩”。28日上午,我的指导老师接到新闻热线,于是带我去开发区采访。

为了赶时间,我们并没有选择等车,而是直接打的士。赶到现场时,电力抢修工作刚刚开始,通过采访很快了解到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后来赶到的记者没能在时间上占到优势,电力抢修的负责人又相对比较忙碌。

那一天,我和老师又在附近采访了关于强风灾害的一些其他的情况,虽然最后只有电力抢修的稿件见报,但这一次的采访经历对我来说却是难得的,在一天的时间里采访那多的`人,写那多的稿件,对我的能力是一种很直接的锻炼。这一次的采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时间对于跑新闻的重要。

我大多数时间和摄影记者出去采访比较多,我和一个姓冯的摄影老师出去的次数最多,每一次出去采访,冯老师全部是步行。对于摄影记者,步行有利于拍摄到更多的镜头。

xx月4日下午,我和冯老师一起去采访一个送水工,在路上的一家图书馆门口,冯老师停下来,然后带我一起进去。他看到了图书馆内摆放了很多有关于的奥运的书籍,于是在征得图书馆管理员同意以后,拍摄很多图片。后来其中的一个图片在xx月6日见报。

而后在路上我们又看到一个被扭曲了的电话亭,电话亭的两个话筒被人为的绑在一起,破坏很严重。他也拍摄了几个照片,后来没有见报。那一天对那个送水工的采访也很成功,并没有因为拍摄那两组照片而耽搁。这一点让我知道,新闻采访时,“意外收获”也是要采的。

xx月19日下午,我和另一位摄影记者苏老师去采访电线杆制造厂的工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功。在回报社的路上,我们看到路边修车的工人师傅工作很辛苦,在苏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对那位师傅进行采访。20分钟左右,采访完毕,稿件在xx月21日的报纸上见报。就是因为在路上看到的情况进行采访,才使我们那一天的采访没有白走一趟。

这件事也是让切身体会到“意外收获”的重要,在保证影响正常的采访任务的情况下,不能放弃对一些临时发现的新闻的采写。

xx月6日,我去采访一个拉车卖蜂窝煤的人,在蜂窝煤批发的地方,我找到头发花白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师傅。

简单的聊过之后,我发现我所能从他身上得到的信息并不够组成我的这篇新闻,于是我明确提出跟随他一起走到他卖出一份煤为止。老师傅很和善,笑呵呵的答应我,并且一边走一边向我介绍自家的情况。

走了一阵之后,老师傅终于等到了自身的生意,有一个人要求他将一百块蜂窝煤挑上四楼。老师傅在送煤时的每个动作我都仔细观察,遇到对我稿件有利的细节我就记录在采访本上,等到老师傅送完这份煤离开以后,我所有的材料都已经足够写这1篇报道了。比起之前只看到老师傅一面来说,我有了更多有说服力的材料和细节,更能打动人,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后来这1篇新闻稿写出来之后,我对比自身写的与此类似的报道,因为有了那些细节和内容,这1篇比其他的稿件更令我满意。而这让我明确认识到,在新闻采访中细节的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采访对象的采访也要到位,以免出现信息不足或者信息和细节遗漏的情况。

在这四十天的实习里,我感觉自身对于新闻的采、写两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但依然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

首先,对于一个采访任务,不管是何种任务,即便是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也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手足无措了。对于采访任务的多方位思考,采访问题的设置,采访中与采访对象的交谈等方面,我都有了更多体会和提升。

其次,我在新闻稿件的写作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江汉商报实习的过程中,报社记者的写作技巧也是我学习的一个重点。记者们对于标题的拟定,引题、副题的应用,导语的设计,正文的写作都有起独到的地方。四十天的学习使我在这些方面也有所提升。例如:我xx月6日写的稿件题目《“卖炭翁”:烈日下一声响亮的叫卖》被编辑改成《“卖炭翁”:烈日下的“拼命三郎”》,xx月7日写的《码头搬运工:“披风”下的“大侠”》被改成《码头搬运工:忙碌的“披风大侠”》,xx月26日写的《汽车维修工:车底下就是工作的“车间”》没有改动。在报社里的这段时间,我对于新闻标题的处理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导语和正文的写作我也一样有了较大的提升。

而在对于很多材料的整理等方面,我依旧存在较大的不足。我自身的提升也仅仅是相对于从前的提升,因此我感觉自身有更多的路要走,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一定要继续努力,坚持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做下去。

新闻实训报告【第七篇】

新闻中心实训是我大学四年生活中最有趣和有意义的一段经历之一。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习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能,并且更深入地了解了新闻行业的内部运作。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实训中的体会和收获。

第二段:实践。

在新闻中心实训过程中,我主要负责新闻报道和编写。通过参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在报道过程中应该严谨对待事实,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尽力还原事实真相。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采访和撰写新闻稿件,如何选择新闻素材和进行新闻编辑,以及如何进行新闻发布和传播。这些实际工作经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新闻行业的运作和挑战,并且提高了我的写作和沟通能力。

第三段:团队合作。

在新闻中心实训中,我参与了许多团队项目,这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我要学会如何充分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协调各种意见和想法,以实现团队共同目标。同时,我也要学会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新闻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新闻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充满协作和合作的环境。

第四段:学术研究。

在新闻中心实训期间,我也得到了机会参与一些新闻研究和学术项目。这些项目帮助我深入了解了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象。通过分析新闻报道和探索新闻传播的方式,我对新闻行业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许多新闻工作者在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这些学术项目培养了我对新闻行业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能力,并且提高了我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第五段:总结。

通过新闻中心实训,我不仅获得了实际操作技能,还提升了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新闻行业的热爱,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只有通过实践和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在新闻行业中取得成功。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在新闻中心实训中的体会和收获。通过实践和团队合作,我学到了许多实际操作技能,并提高了研究和分析能力。新闻中心实训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新闻行业的热爱,并为我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在新闻行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新闻实训报告【第八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这几天我认真回顾了我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觉得来报社工作是对我的锻炼和磨练,我一直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这一段时间来,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教导,同事们对我的帮助让我感激不尽。在报社工作的这段时间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报社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报社给予了我这样的工作和锻炼机会。

经过长时间慎重考虑,我决定辞职。我是xx年年xx月份进入xx报的。尽管xx报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单位,但在xxx报工作的这一年半时间里,我的新闻采写等业务水平得到明显进步,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工作中逐步完善。我由衷地感谢xxx报这个平台。是它给了我践行新闻理念的机会,也正是因为有xxx报这个平台,我才有机会踏遍xx数十个县市,饱览风俗人情,体会人情冷暖。

我同样感谢报社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的一些牢骚和抱怨,报社领导没有过一句责备之言;对于一些比较重大或突发的新闻线索或选题,报社领导亲自过问;而在我情绪出现波动时,有报社领导耐心开导。这些,无一不曾深深地感动我!同时,我也可以自信地说,我并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除了写出部分有一定份量的稿件以外,我始终恪守职业道德、坚持新闻原则。我决定辞职的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是我的经济压力很大,我生在xx偏远农村,父母年事已高,且均患病,每月需要我寄钱回家,另外,xx年下半年,我与女友借款在市郊购买一处房产,欠下十余万债务。作为家中长子,尽孝、还房款自然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头等大事,但目前囿于短时间无法改变的种种客观因素,我每月的收入与支出存在巨大鸿沟,现实收入远远低于理想收入,这迫使我不得不另觅一个收入更高的单位。希望报社领导能够谅解。

其次,我急切地希望,我的业务水平能进步快些,再快些,我想趁着自己年轻,去沿海经济发达、报业发达的地方闯闯,既增加可观的收入,同时学习新的理念。刚好,我有进入xx时报——一张即将诞生的都市报的机会,希望报社领导批准我的.辞职报告。我知道,xx年是xx报关键的一年,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xx报人,当然不能在这个时候临阵脱逃。但是,时间不等人,再过一年,家中的父母就年老一岁,希望报社领导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批准我的离去。

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一个月内离开报社,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悉工作。能为报社效力的日子不多了,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做好工作的交接工作,尽力让项目做到平衡过渡。离开报社,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谆谆教诲,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

最后,我再一次恳请报社领导,谅解我的选择,准许我的辞职报告。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39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