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亚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实施多项措施,提升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取得显著成效,确保全面小康目标实现。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亚市人民政府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9年11月5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周燕华
2019年11月0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就三亚市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情况作报告,请予审议。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脱贫和巩固提升目标任务为牵引,以问题整改为抓手,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下足绣花功夫,提高脱贫质量,逐步建立了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精准,减贫成效显著
2018-2019年共组织开展了两轮"漏评""错退"大排查,其中,2018年共排查农村人口50972户259615人,2019年共排查51531户262293人,重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经排查,2018年新识别贫困人口76户,清退错评户42户,纳入漏保户16户,没有发现错退和返贫的情况,识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市建档立卡人口2260户10050人,分布在49个村(居),已脱贫2184户9801人,未脱贫户76户24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降至%。76户未脱贫户,收入已稳定超过贫困线,达到不愁吃、不愁穿,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基本有保障,符合脱贫退出条件,正在按程序办理脱贫退出,预计11月8日前完成。
(二)着力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筑牢民生底线
1.义务教育保障。2018-2019年,共计发放教育补助万元,惠及建档立卡学生8361人次。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目前我市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为100%。对因重度残疾无法上学的学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确保义务教育不落一人。
2.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服务,解决我市贫困患者看病就医难问题。同时,为了防止过度帮扶的问题,我市先后两次对医疗报销比例进行调整,调整后贫困人员平均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100%下降至91%。对我市20家贫困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项目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对全市建档立卡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签约10051人,签约率100%。
3.住房安全保障。2018-2019年建档立卡危房改造任务共104户,已全部完工并入住。完成对2017年及以前4类重点对象危改房"5项直观要求"不达标的597户的房屋改造工作。同时,为了防止因住房安全保障不到位造成漏评、返贫等情况出现,我市经排查初步拟安排83户急需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一般农户进行危房改造,已开工建设15户。
4.饮水安全保障。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对20人以上的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水质检测,57处监测点已全部完成,涵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目前已有2260户建档立卡户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为了提高贫困地区供水保障能力,2018年我市启动了贫困地区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其中,已实现功能性通水的北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共惠及了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个农垦居共1489户建档立卡户。今年我市又启动了北部山区村内管网及入户管网配套工程,预计2020年6月底竣工通水,北部山区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全覆盖,
(三)精准施策,抓产业、就业促增收
1.产业扶贫。2018年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万元,发展特色产业项目22个。2019年投入万元,发展特色产业项目18个。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我市历年来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摸排,研究制定了《三亚市产业扶贫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四保障五对接"的风险保障机制(行业部门保销路、技术部门保产量、保险机构保价格、地方政府保奖补;乡村产业发展与驻村帮扶和乡村振兴对接、产业发展指导员与帮扶责任人对接、政策措施与生产实际对接、农业技术指导与农业生产管理对接、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对接)。出台了《三亚市2019年下半年促进农民增收二十条措施》,从积极拓展经营性收入等20个方面,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三亚市2019年特色农业产业实施方案》,安排400万元扶持各区(育才生态区)发展冬种瓜菜、热带水果、林下经济、特色畜禽、特色水产、特色花卉等农业产业,加快"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布局。全市建设特色产业扶贫示范村6个、特色扶贫农产品4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4个、庭院经济扶贫示范村5个。对2018年度家庭经营纯收入当年达400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奖励1000元,做到应奖尽奖,已累计发放奖励1434万元,发放贫困户1434户。2018年全年累计组织消费扶贫集市11场次,累计销售金额万元。今年以来累计举办爱心扶贫大集市28场次,累计销售金额万元,受益贫困户2757户次,完成17个政府"爱心扶贫"网店建设,其中9个已正式运营。
2.就业扶贫。2018-2019年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8499人次,其中2019年转移就业5313人,比2018年增长2127人。开发公益性专岗678个,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606名就业。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147人次,组织37场扶贫专场招聘会,提供工作岗位42535个次。积极开展扶贫基地摸底排查和申报认定工作,鼓励和引导各企业、各经济实体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累计认定4家就业创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122人,给基地发放奖补资金12万元。
(四)开展扶志扶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主要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贫困户的宣传和教育。一是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全市92个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16个建档立卡行政村和4个脱贫重点村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队已全部成立,引导村民逐渐改变大办红白事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开展20场"心连心"扶贫文艺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在全市乡村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165户贫困户获评"文明卫生户"。二是开展扶贫电视夜校学习。2018年共有万人次收看脱贫致富电视夜校45期。今年以来共有万人次收看夜校37期。成立由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帮扶干部和3-4名脱贫致富典型代表组成的宣讲小组,利用扶贫电视夜校结束后的半个小时,开展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为主题的宣讲活动184场次,开展"双戒"宣讲相关活动118场次,引导困难群众戒掉酗酒、好逸恶劳等陋习,摒弃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行为。
(五)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2018年,出台了《三亚市脱贫攻坚作风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全年共开展12轮作风专项治理。全市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5件,党纪政务处分17人,累计追缴扶贫资金万元。全年公开通报曝光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8批28起37人,在全市扶贫干部集中培训会上,开展警示教育讲座3场,组织下村开展警示教育讲座3场,累计参加人员258人。今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案件3件3人,问责6人。对大比武中排名末位或发现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市级通报批评3人、约谈7人,区级通报批评33人、约谈17人。今年今年下半年,出台了《三亚市深化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四个意识"不强、不担当不作为、责任落实不力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六)以问题为导向,补齐工作短板
2019年,我市印发了《三亚市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及本市自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将国家考核反馈、市县交叉检查、中央巡视指出问题、审计发现问题以及本市自查发现问题一并整改。市住建、民政、卫健、医保、教育、水务、农业、人社、金融发展、残联等10个部门对"三保障"、饮水安全、产业就业扶贫、综合保障扶贫、小额信贷等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同时,我市于今年4月份开展了对全市农村低保、特困户的全面摸排,为准确的查摆问题奠定了基础。全市通过排查、自查以及主动认领发现共存在问题8类1076条,已全部完成整改,其中142条问题需要长期坚持整改。2018年,根据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我省巡视反馈脱贫攻坚工作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我市对标自查提出了13条需要坚持整改的措施,已完成整改;省委巡视指出我市扶贫领域存在问题19条,已完成整改问题18条,尚有贫困村幼儿园建设未完工的问题正在整改中。通过对各类问题进行整改,并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不断补齐我市扶贫工作短板。
(七)加大投入,夯实脱贫基础
2018年投入扶贫资金5497万元,比上年增长%,全年累计支出万元,支出率%,超额完成年底支出率95%的目标。2019年投入扶贫资金6635万元,比上年增长%,截至10月18日,累计支出万元,支出率%,支出进度快于序时进度要求。为加快资金的支出进度,我市建立了专项扶贫资金支出每周通报制度,开通绿色支出通道,切实做到应支尽支。同时,为了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使用,2018年我市共计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2次专项检查、4次审计,2019年开展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督查6次。全面落实财政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按照要求对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结果、资金项目计划、2018年专项扶贫资金完成情况等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告公示。
(八)明确责任,筑牢战斗体系
2018年,成立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和市委脱贫攻坚战督查组,指挥部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并成立区脱贫攻坚大队(5个65人)、村脱贫攻坚中队(54个618人)、自然村脱贫攻坚小队(227个687人),将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编入队伍,形成四级脱贫攻坚战斗体系和督战机制。2019年为了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指挥部调整为16个专项组,增设了消费扶贫工作组、交通扶贫工作组、旅游扶贫工作组等6个专项组。我市在全省率先将市、区、村、组四级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套指挥体系进行整合和规范,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部、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加大了基层工作统筹协调的力度,确保了脱贫攻坚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机制保障。此外,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包点村、走访联系户,督促指导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今年以来,市人大的主任们深入包点村走访贫困户共17次,有效地解决了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了各项扶贫工作有效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各项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国务院督导组、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问题整改工作力度还需持续加强。我市对排查出的问题已按要求完成整改,但是在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产业扶贫项目不够规范。产业扶贫项目存在没有权益归属、对托管公司的项目运营、财务规范以及准入退出机制等未能有效监管等问题。
(三)部分扶贫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还有待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扶贫干部学习不够扎实,政策知晓度不高,开展业务不够耐心、上心,有些工作存在走形式添花样的现象,对扶贫干部开展持续培训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帮扶责任还需进一步压实。
(四)少数贫困户、脱贫户内生动力不足。受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的限制,部分贫困户生活懒散,"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对政府扶持有依赖性,自主脱贫意识淡薄,自我发展动力不足,扶志扶智工作成效还不够显著。
(五)有些贫困村"造血"功能不强。有些贫困村产业基础薄弱,贫困户长期靠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生活,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有些村干部对如何发展产业缺少思路,常常感到迷茫、无从下手,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对标年底"创优保优大冲刺"行动方案,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脱贫任务。
(一)持续跟踪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创优保优"大整改"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开展整改"回头看"清单,完善跟踪督查长效机制,确保2018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及本市自查发现问题全部按时保质整改到位。
(二)扎实做好动态管理工作。按照省创优保优"大摸排"的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开展好"两摸底一核查"工作,严把时间节点和有关要求,做好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摸排工作。加强数据审核修正,确保线上线下一致。
(三)抓牢产业和就业扶贫。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及时跟踪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情况,督促产业项目尽快实现收益。加快推进"空壳合作社"清理工作。加强产业项目管理,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农村"三块地"改革,把农村集体土地转变为资产,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产业"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快开发安置力度。同时,加强就业扶贫公益性专岗管理,要求开发单位、委托管理的村委会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上下班时间等内容。结合辖区内贫困劳动力意愿和当地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转移就业意识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继续在贫困户相对集中片区开展小型专场招聘会、重点企业招聘会,加强对企业招聘人员业务指导和劳动力的教育引导,提高对接成功率。
(四)注重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根据《三亚市关于开展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的方案》,通过学习培训、宣传政策、树立典型、奖优罚劣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提升"志智双扶"效果。同时,继续挖掘、培育、树立一批本地脱贫典型,通过典型教育,激发贫困人口"我要脱贫"的激情和内生动力,积极投入生产和就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面貌。
(五)压实各级帮扶干部的脱贫攻坚责任。根据扶贫工作的需要,持续加大扶贫培训力度,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和执纪问责的力度,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各级帮扶干部的脱贫攻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