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汇聚【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1492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汇聚【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第一篇】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1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1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第二篇】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1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 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1、 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 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 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1、 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 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 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 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 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 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 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1、 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 背过“三人行……”

3、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第三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看到题目,有什么不解?

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解释。

3.引导质疑,驾驶归纳问题。

(1)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为什么要办杂志?

(2)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怎么办杂志的?

(3)达贝里创办的《阳光》杂志挣来的钱怎么花的?

4.导入:现在就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尽可能借助小组的力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二、提纲导入,小组合作学习。

1.下组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在组长的组织下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2.自由读课文,小组内检查上述问题的解答情况或小组内讨论,交流,解答这些问题。

3.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教师强调。

2.再读词语巩固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使?

4.小结:

一个少年年仅12岁少年达贝里创办了一份杂志令人佩服。他用办杂志挣来的钱帮助贫困小伙伴,而自己却一分钱也不花,这更让人感动。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穷孩子的困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九十多年前,一些穷孩子遇到什么困难?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名反馈,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

(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些穷孩子,每年寒冻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课。)。

3.学生说体会。

4.是的.,有一个少年名叫迪罗达贝里,他就想让同学们穿上鞋,摆脱贫困。

5.比较体会:

(1)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我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2)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结。

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那么渴望能穿上鞋袜暖和暖和呀!达贝里并没有等着天上掉下鞋袜来,而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他要创办杂志挣钱来帮助同学们。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达贝里是如何创办杂志,并用挣来的钱关爱和帮助贫困小伙伴。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

2.九十多年钱,纽约市的一个小学的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学。达贝里就是这些可怜的孩子中的一员,于是,他想办法办杂志挣钱来帮助贫困的小伙伴。那么,他是怎样做的?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抓关键词句谈体会。

1.出示提示:

(1)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阳光》都做了哪些事?

(2)达贝里办杂志挣到的钱是怎么使用的?

2.学生自学。

3.集体反馈。

三、小结。

1.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事。来我们来说一说吧。

2.总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应该向达贝里学习。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有爱心的人。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讲你或小伙伴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第四篇】

1、学会9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阅读相关的文章。

3、初步了解马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认识、体验、感受中华民族关于马的悠久文化,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文章,激发学生主动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第五篇】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第六篇】

1.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知道武士百步穿杨和卖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一.回顾引入。

2.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射箭武士和卖油老翁的高超本领吧!

1.师:先一起去看看射箭武士的本领如何?那就一起来读读第1、2自然段吧!

2.生:读1、2自然段。

3.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武士的箭术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词汇积累)。

4.师:你们是从那里看出武士的箭术非常高超的?在场的人和卖油老翁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求,同时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提高默读水平)。

5.全班交流:

说完,他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嗖”的一下,果然射到那根枝条,几片叶子簌簌地落了下来。(课件出示)。

6.师:哪几个词最能看出武士箭术高超?——稍一瞄准、果然。

7.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武士的高超箭术。先自己试一试吧!

8.生自读——个别读——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0.师:看到武士能百步穿杨,在场的人们有何反应?——“好!”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1.理解“情不自禁”。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12.师:如果,你们当时在场,一定也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的。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吧!

14.朗读训练:“这没什么,熟能生巧,不过是手熟罢了。”

15.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1.师: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可是射箭武士听了老翁的话,心里却很不高兴,于是便问道:“那么,你又有什么本领呢?”

2.师:请你们围绕“卖油老翁有何本领?在场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反应怎样?”(课件出示)这个问题,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3-5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前面教师教给方法带着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自学——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4.交流反馈:老翁没有回答……一滴油也没沾上。(课件出示)。

5.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翁注油的精湛技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感受。)。

7.师:武士看了又有什么反应?——看得发呆。

8.师:大家都为老人的高超技术而称奇叫好。老翁自己却说……(学生接)。

9.师:如果让武士和老翁互换一下,分别去注油和射箭,那结果会如何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10.

师总结:是啊,射箭武士之所以能百步穿杨,卖油老翁之所以能把油注入葫芦而葫芦上铜钱小孔周围一滴油也没沾上,都是因为——熟能生巧。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来举举例子吗?

(设计意图:从课文回归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挂钩。)。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第七篇】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1课时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3、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1、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笑—— 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四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第八篇】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教师在细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细读文本,确定具体学习内容。

《桂林山水》排比句“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通过先赞赏后描述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学生感悟积累、练习表达的佳句。

1、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2、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欣赏导入。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请你默读想象,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出示:静、清、绿再听老师读一遍,想想这句话写得美吗?美在哪里?你想学会这种写法吗?明确学习主题: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品读感悟1、句式对比,感悟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2、感悟排比句式朗读起来整齐美,节奏美。

3、感悟从多角度来写景:感觉、视觉、想象后的比喻句。

1、回顾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写排比句的方法,多角度写出具体形象写出景物的特点。

2、提供图片,景物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总结1、让学生通过想象读、听范读、对比读,思考读等方法,便于感悟积累。

2、选取的内容来源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优美的图片,多彩的语言,便于调动兴趣、指导和实践。

3、随文练笔选取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美景,更有效果。前有铺垫后有实践,水到渠成。读写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31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