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最新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1807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一篇】

博湖县现有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364人,其中少数民族218人,少数民族就业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妥善解决此问题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博湖县民族团结工作。按国家政策规定,1998年以后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办法工作,国家不实行计划分配。博湖县对1998年以前入学的国家任务招生全部进行了安置。1998年开始共安置大中专毕业生521人,其中少数民族263人。对于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少数民族,每次举办公开招考时都明确规定,必须录取一定比例少数民族,按少数民族考生报名人数所占比例录取。按照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博湖县开展了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兵团就业工作,截止目前共有15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兵团就业,其中少数民族13人。博湖县现有下岗失业人员280人,其中少数民族106人,占总数的38%。对此,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办理《再就业优惠证》,让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充分享受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可以在三年内减免税费,并给予最高限额2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免费培训和免费职业介绍,博湖县共为城镇失业人员办理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94本,其中少数民族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0人。通过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促进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促进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博湖县对其采取举办就业指导培训班和岗前技术培训班、就业技能培训班,对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增加其就业技能,1998年截止到现在博湖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培训1264人次,其中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670人次。加强了就业和再就业基地建设,博湖县确定的5个就业和再就业基地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8人,其中少数民族32人。此外,博湖县还采取了政府购买岗位安置失业人员,同时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通过职业介绍,1998年开始博湖县共输出劳务工2494人,其中少数民族劳务工617人。在用人单位招工审批招工简章时,规定少数民族必须占一定的比例,否则不予审批。从2000年起县政府陆续购买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共安置少数民族72人,特别是2003年,县政府出资50----60万元,购买了100个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其中安置少数民族54人。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二篇】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疆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藏区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对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反对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分裂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三篇】

三是经常教育汉族干部群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要求各单位食堂凡有条件的都分民、汉灶,分开有困难的,就办成清真食堂,对养猪的单位和个人,教育他们把猪圈好。今年,县上又专门划出198亩土地,投资620万元,对民乐养殖厂实行易地搬迁,使其远离各族农牧民生活区。

四是大力提倡“双语”学习,推动各族干部群众互学语言文字,结成对子,互教互学,互相提高。现在,许多干部掌握两种语言,在安排工作,处理问题,开会下乡时,一般都不用翻译,语言作为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工具,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各族干部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四、齐抓共管促共建,创造良好睦邻友好环境。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四篇】

我局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思想理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组织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及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亲自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并安排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民族理论和政策,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宣传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上来;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求班子成员和全局职工要紧盯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及重点任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我局实际,全力助推少数民族加快发展。

我局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将民族政策法规及各级领导讲话精神纳入了职工例会学习计划。

1.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民族团结的论述,普及民族知识,提高各族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各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进行广泛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民族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4.以设立宣传栏等形式积极开展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增强“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自觉性。在“宪法宣传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期间,积极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5.在单位内部通过开展座谈会、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干部等形式,让局各族干部职工感受到局党组的关怀和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暖,积极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奋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实施意见》(盐边委发〔2018〕6号)要求和《盐边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示范县工作方案(2018-2020)》(盐边民创办〔2018〕1号)责任分工,我局结合实际,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一是深入实施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规划,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二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道路硬化等项目,推动民族地区交通能力建设;三是加强民族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构建民族地区饮水保障体系;四是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农村电网升级和输变电线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着力解决供电不足的问题,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工程。

2018年,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创建工作延伸不到位,创建活动深耕细作不足;二是创建活动不丰富,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建活动。

在下一步创建活动中,坚持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创建活动进行全面督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开展做好谋划,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五篇】

为热情讴歌党的`民族政策给我州带来的巨大变化,生动展现我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推动我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州民宗委、州人大民侨外委、州政协民族宗教法制群团委、州直工委与团结报社即日起联合主办“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活动,欢迎同志们踊跃投稿。

一、征文体裁:以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为主,原则控制在1500字以内。

二、内容要求:征文稿件必须真实、生动、感人,重点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通过具体的人物、群体、事件、细节讲述我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中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要生动反映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危急关头各族群众患难与共、互帮互助、手足情深的先进典型,反映各级各部门为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鼎力支持、真诚服务、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反映我州近年来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和谐边区,共同促进发展的感人事例。

三、征文时间:从即日起到今年10月底结束。

四、奖励办法:本次征文活动将组织专家对征文进行公平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向获奖单位和作者颁发奖金和证书。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六篇】

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省会城市,西宁的民族团结工作地位重要、特色鲜明,同时也是创城测评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党中央和省委对民族团结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针对全市民族工作的特点,采取了“创建活动引领,‘三基’建设支撑,宗教管理助力,服务扶持推动”的措施,推动了全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尤其是去年,全市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市全委会精神,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创建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西宁实际自加压力,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任务来抓。明确了两年强基础、四年见成效、六年创先进,西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力争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并将创建工作作为各级党委部门“一把手”工程,落实了创建工作责任。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就创建工作作批示、提要求,促落实。仅2019年,市委常委会研究和听取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相关工作9次之多。采取党委常委蹲点调研等形式,调研影响民族团结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有力地推动工作纵深开展。

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及时总结提炼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挖掘创建工作中的典型事迹,主动联系各类媒体,推介和宣传国家、省、市级创建工作先进典型,使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辐射推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拓宽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百姓大舞台、道德讲堂、主题班会、运动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城市文化进一步丰富,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较为集中的地区,以交往交流交融促进生活交融。

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作为创建及宣传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共有307个村、社区、寺院、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牌命名。去年又新打造了湟中县静房村、大通县新庄镇中心学校、湟源县波航集装袋有限责任公司、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城东区清真巷社区、城中区河湟小镇、城北区大堡子镇严小村等一批富有特色的示范点和湟源小高陵永久性教育示范基地。同时,对近年来获得国家、省、市表彰的先进典型,赋予新的内容,提升、完善、推介,并集中进行了督查。为不断巩固提高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着手制定了永久性示范点的维护管理办法和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命名标准。

重视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参加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举办各类培训的同时,举办了两期全市宗教界代表人士专题培训班。全面推进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落实资金200万元,维修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活动场所。市创建办继续安排40万元寺院维修项目,对大通县祁家寺、湟源县观音庵、湟中县静房寺进行维修。将军(警)民共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与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总结“两年强基础”阶段项目基础上,征集2019年一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项目,建立项目库,大力实施以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农村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村道硬化等为重点的扶贫项目,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并加大对在建项目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抢抓时间、集中精力,狠抓项目落实。同时,鼓励少数民族创业,积极搭建“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畅通就业援助渠道,开展了以民族刺绣、烹饪、唐卡等为重点的“雨露计划”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把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培养,作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通过培训、实践锻炼、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技术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采取组织少数民族干部集中轮训、赴省外培训、出国出境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教育,为少数民族干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创造了条件。选派5名县级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省属部门和省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先后从市直机关和区县选派了30名少数民族干部在市区(县)之间进行双向挂职锻炼。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工作。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任用,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保证。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照“两年强基础”阶段工作目标任务,集中开展“回头看”,在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炼亮点,总结和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为下阶段工作夯实基础。各区县和市直各党委对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考核验收办法》进行考核验收,对达标单位进行命名挂牌。截至目前,57%以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达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标准。将“三基”建设与先进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西宁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方案》,着手谋划“四年见成效”的工作,制定实用、管用的工作方案,确保全市创建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七篇】

博湖县位于天山南麓,以境内的大漠平湖-----博斯腾湖而得名,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县辖5乡2镇,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县,有蒙、维、回、汉等18个民族,其中:汉族37800人、蒙古族4125人、维吾尔族8367人、回族5807人,其他民族430人。万多各族人民在湖滨这块风水宝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融合文化,培育出鲜艳的民族团结奇葩。

自1982以来,特别是1990年博湖县被自治州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之后,全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开创了博湖民族团结工作的新局面,谱写了博湖民族团结奋斗历史的新篇章。各族人民模范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出现了新的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如:国家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县粮食局、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小那斯儿等,2005年,博湖县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这种好形势是各族干部、群众不断提高对民族团结和党的民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艰苦努力、勤奋工作得来的。

一、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八篇】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有1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有五个民族自治区。

我国56个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二、我国的民族关系

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相互关系: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写入宪法、建国初期的民族问题的宣讲团,西藏的民族改革,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等。

三、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民族平等权利是广泛的汉利,它包含各民族当家作主,以平等的地位管理国家事务和地疗事务的权利,也包括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发展经济、接受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等权利。我国在法律上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还采取多种措施,使各民族在实际生活中切实享受到真正的民族平等权利。

2.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民族团结的主要内容是各民族要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民族团结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经常性地进行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禁止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问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及时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对进行民族分-裂活动的,依法进行处置。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实践证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经济发展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国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如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对口支援与合作等等,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强党的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少数民族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有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各民族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诉讼的权利,各类学校可以使用民族语言教学和开展双语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实行扶持政策,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表现在饮食起居、节日庆典、婚姻和丧葬习俗等方面。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与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我国尊重各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对严重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个人都不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强制任何人信仰宗教或不信仰丢教。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四、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个民族饮食起居、礼仪交往的风俗习惯中,也有一些禁忌。这些禁忌是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比如,达斡尔族人和鄂温克族人忌讳用刀、剪等带利刃的东西指人;满族人、瑶族人、畲族人禁食狗肉;高山族人在祭祀、出猎、丧葬的时候忌吃鱼……特别提到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十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在饮食起居上也有忌食猪肉,不吃自死的动物和动物的血等禁忌。这些禁忌,是穆斯林民族兄弟的一种社会生活习俗。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关照彼此的习惯和喜好,不要随便说三道四,更不能乱开玩笑。因为这样做,会极大地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和睦与团结。同样,人口众多的汉族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也需要尊重。只有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才能避免产生误解、误会,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如果因一时不了解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无意当中触犯了兄弟民族的禁忌,就要及时真诚道歉,求得谅解。但如果是故意冒犯少数民族的禁忌,破坏民族团结,情节十分严重的,那就违反了国家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九篇】

作为四平地区唯一的一所蒙古族小学,我们那木蒙古族中心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深入开展各项名族工作,强化措施,推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坚持育人为本,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个环节。

认真上好民族团结课,做到有课程计划,有专任教师,有教案,保证课时量,选派优秀教师把关,确保民族团结课的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从分体会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把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是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各个环节,更好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各民族的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是学生懂得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注重发展课堂主渠道的同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民族意识,在学校开展各类大型活动时邀请家长参与,从而使学生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有了共同交流的机会,这样给个民族间的老师,学生,家长以沟通交流的机会,把各民族间的友谊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了团结稳定发展,我们才会拥有健康快乐,茁壮成长的环境,积极主动的与同学搞好团结,共同营造团结的校园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贡献。

校园墙报,校报宣传民族常识,从而是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懂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歧视少数民族,各民族同学间和谐共处。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来弘扬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把蒙古族的摔跤,布鲁等传统项目加入校园活动中,把蒙古族安代舞作为校园集体舞,校园墙报展示蒙古族的服饰,居住,饮食等图片,通过这些实践宣传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少数民族文化中取得的成果。

我校在民族教育中渗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设了校园蒙古族舞蹈课,成立了舞蹈队,舞蹈队表演的草原情,小骏马,顶碗舞等等舞蹈,在吉林省蒙古族文艺汇演中均获得一等奖,同时,我校舞蹈队的学生也曾多次参加双辽市中小学艺术节均获得理想名次,我校多名学生曾先后代表四平市参加吉林省蒙古族师生诗歌朗诵会;“三独”(即独舞独唱独奏)比赛。“三语”(即汉,蒙,英语)竞赛及各类文艺汇演和书法绘画比赛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多次博得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我校从领导到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近年来,我校曾有二十几篇关于民族课题的研究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我校有八名教师参加吉林省蒙古语文科研课题的研究,在解题会上,我校的一节蒙语文课作为示范课获得很高的赞誉,我们的蒙语课在东三省蒙语文年会上获得一等奖。在吉林省少数民族新秀评比活动中,我校先后有六名教师获得省级新秀的荣誉称号,有两名教师曾做过示范课。我校的校长被评为少数民族先进个人。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丰硕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为民族团结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汇报材料汇报材料【第十篇】

乡辖3个行政村17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219人,其中95人.6%2015年,农民人均净收入为9702元,是傈僳族。三个行政村中有两个贫困村,全乡自然条件差。

为认真贯彻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大力宣传各民族优秀文化,形成民族团结、开放融合、感恩、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乡镇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促进乡镇民族团结进步健康发展,主要做以下工作:

为保证创建工作全面、顺利、规范、有效地开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定期及时研究部署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强化责任分工,形成了党委书记负总责、政府乡长和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事务的工作责任机制,并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立足实际,以召开干部会、社员会、制作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和向上报道工作进度特色等方式形成创建浓厚氛围,共召开各种会议23场次、书写永久性标语3条、发放自制宣传单750份、报道工作进度特色信息6条,为有效落实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一、五社实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三是黄竹村罗乜社通过15万元项目资金扶持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架通了近8000米的生产生活用水管道;四是黄竹村2、7社通过政府自筹资金、社会扶贫和农户集资、投工投劳新修入社公路公里,让当地傈僳族解决了百年出行困难的问题;五是动员王家坪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平整现有通村道路,为下一步公里道路硬化做好准备工作;六是在黄竹村3、4社实施无电村通电工程,解决该两个社100多户人口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七是争取55万元修通观音堂一、五社1公里村内道路。乡党委、政府积极为贫困村王家坪村争取民族团结新村建设项目,将打造具有傈僳族民族特色的新村聚居点,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傈僳族群众建设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加快产业发展,努力提高群众收入。全乡近年大力发展烤烟、早市蔬菜、特色养殖、劳务输出等产业。2015年全乡傈僳族群众烤烟收入近600万元,早市蔬菜收入近400万元,劳务输出带回劳务所得1300万元,石蛙养殖、野蜂养殖、中药材种植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往年增加了1500多元。同时,大力发展核桃、芒果等产业,全乡已种植了近7000亩核桃,今年准备种植芒果300亩,根据不同的地域发展适合的产业,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一业,增加老百姓家庭收入。

(三)加强民族文化挖掘,弘扬传承民族精神。落实专人负责,加强对傈僳族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挖掘整理。一是组建两支傈僳族民俗文化表演队伍,鼓励和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充分对外展示和交流傈僳族文化;二是政府自筹资金邀请专业记者为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内容作专题宣传;三是组织开展傈僳族文化传承活动,让老传承人带优秀傈僳族青年,保证傈僳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共享民族团结进步成果。一是去年争取了60多万元新建了1200平方米学生活动场所,新办了两所幼教点,努力提高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了均衡发展的要求。同时鼓励傈僳学生到高校就读,每年给考起大学的学生适当的学费补助,关心傈僳族教育发展。二是加强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到了创建标准,两个村建有村卫生室,农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9%以上。三是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积极性高,参保率居全县各乡镇首位,农村低保、五保等政策按要求做到公平公正实施。

我乡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会议、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媒介,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等四项基本教育,切实增强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认真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六进三争创”活动,深入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社会服务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基层基础工作。目前,全乡无吸毒人员,无矫正人员,无群体性事件发生,社会发展环境秩序良好。

至今,我乡的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示范成效,但存在着一些困难。由于受文化水平、自然条件影响,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达不到理想发展,相信2016年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较好的解决。今后,我乡将进一步引导动员各族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乡又快又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51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