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创建工作总结范文汇报【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生态创建工作总结范文汇报【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第一篇】
为进一步改善我乡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近1年的开展以“整治人居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生态村建设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简单总结如下:
为确保和谐生态村建设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分管农业副乡长及各办事处、乡农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和谐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农办,负责处理和谐生态村建设的日常工作。制定了《乡开展和谐生态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机制和制度。
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和谐生态村专题会议,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定初级型和谐生态村,由“一把手”亲自联系,具体工作由分管领导带领生态办、乡纪委办到村里督查指导工作,促工作落实,确保生态村建设按期完成。
为全面完成初级型和谐生态村的改水、改厕、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等基础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我们启动了杜岙、上辽、前王村为初级型和谐生态村建设,乡财政分别给予10000元的专项财政扶持,使这些村和谐生态村建设能顺利开展,成效显著。
到目前为止,都按县生态办的要求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考核技术指标。累计共约投入和谐生态村建设80万元,义务投劳1700工,村队道路硬化3公里,建成公厕3只,清除露天粪坑250口,安装路灯33盏,添置垃圾桶28只,绿化面积650平方,村办公场所、文化俱乐部等基础设施相继改建完成。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第二篇】
当代表们听到“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_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响起了人民大会堂内雷鸣般的掌声。
所谓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在20__年的党__大报告中也已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而现在在再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议题,并将此列入了重要议题中,可见中央高层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重视。
我们可以看到,历届_中,环境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党的__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_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__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__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另外,党的报告提出了,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报告此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_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即我们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而在自然环境保护之后,建设生态文明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便是生态产品。在党的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提升得较慢的。在党的__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第三篇】
延平区位于福建的北部,闽江干流的源头,是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森林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
20xx年6月5日,国家_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国家批准立项后,延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相应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区农业局根据全区的统一部署,调整工作重心,把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区农业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开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促进了延平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己全面完成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各项目标。现全区城乡居民生态意识普遍增强,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逐渐形成,农业生产已从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开始向质量效益和循环农业方向转变,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1、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生态农业5项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了考核验收标准。20xx年,秸杆利用率98%,比20xx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比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农药施用强度每公顷公斤,比20xx年下降公斤;农用膜回收率94%,比20xx年提高3个百分点;化肥施用强度为每公顷257公斤,比20xx年下降1公斤。通过创建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积极开展了低产田(地、园)改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既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又提高了我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开展创建以来,全区共完成低产田改造面积1500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9万亩。我区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为依托,加大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截止20xx年底,全区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6921口,配合畜禽污染治理,在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72处,建池总容积达万m3,建立生态家园示范村3个,建立百口沼气池的行政村20个,建立“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综合利用示范点8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质量。
2、生态农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创建目标,几年来,我区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区初步形成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区共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其中省级4个,分别是在坎下果场350亩瓯柑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王台镇200亩省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翠冠梨标准化示范区;夏道镇洋头800亩省级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大横镇和意省级杏鲍菇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市级1个,太平五风果场1500亩市级雪柑、脐橙、夏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区级2个,分别是洋后镇大演村一品岗果场1000亩区级无公害油奈、黑李示范区;西芹沙溪口果协20xx亩区级无公害柑桔示范区。二是组织制定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已制定的农业标准共计2项,分别是柑桔和翠冠梨。三是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截止20xx年底全区已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万亩,完成农业“三品”认证33个。3、农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形成。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一是制定了《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延平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的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卫生、安全的农产品,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20xx年设立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源头产地的农残快速检测,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监管。特别是20xx年国家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极大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力地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5、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区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建设中,不仅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十分注重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针对延平农业实际,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立足点和根本目标,让农业的主体农民自觉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中,使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到20xx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亿元,比20xx年亿元增加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560元,比20xx年3390元增加2170元,增长64%。
1、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根据《延平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子规划》,针对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与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农业废弃物处理工程等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制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2、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现实抓好我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生态农业实施领导小组,由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局长专门抓,局相关业务单位具体开展实施,把生态农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抓点示范,树立样板。抓好生态农业示范点和农业工程建设,确立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是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筛选确立了一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点,全区已建和在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1500万元。
4、科技支撑,资金投入。我区采取农业综合措施,实施科技服务行动,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增强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推广健身栽培,实行换茬轮作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通过科学施肥,实施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施用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的污染;通过合理科学用药,保护利用天敌,增加生物农药比重,减少传统农药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减少对农产品的直接污染。实施农业丰收计划、沃土工程、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等,推广无公害生产、节本增效、设施栽培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送科技下乡、建立示范片,推介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新农药、开展农业技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了生态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农业支农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重要事业。目前,我们只是刚刚迈出重要第一步,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布局,突出绿色农业这一主题,着重抓好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品牌、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等工作。
1、发展绿色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稻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我区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着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拓展绿色营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档次。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扶大、扶强全区现有的省、市、区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优惠政策及我区作为海西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这一发展机遇,精心选择一批前景看好、有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进入农业产业集中区进行整体开发,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第四篇】
施“河长制”管理,同时确定施山泓和三八河作为河道精细化管理的提升河道,实现了河道管理“河长制”全覆盖,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完成镇级河道整治15千米。对涉河污染源及河道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完成农药减量控害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杜绝因排污引发的河道发黑、发黄、发臭现象。
二是加强饮用水源日常管理。对三座水库及一级环境保护区进行日常巡查和不定期巡查,实行“禁钓”常态化管理。定期对水库库区及周边区域清理垃圾,严格禁止水库上游溪坑边养殖畜禽,关闭畜牧场3家,基本消除水库水质污染源头,同期水质明显改善。
三是加强生活生产污水处理。完成市政污水管网铺设5000米、污水纳管单位42家、核发排水许可证20家;新西村、太平闸村、筋竹村三个村全面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网铺设工作,淞浦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完成招投标。落实专人对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和已建成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对19座公厕进行改造,到目前已经有15座通过了验收,余下的四座已经建成,将在11月底验收。强化对新建小区和新建农民公寓生活污水处置力度,要求将生活污水治理列入“三同时”,单独编制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第五篇】
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指导下,我县生态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农村环境保护民心工程,按照_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_的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_创建思想要唯实,政策措施要订实,指导推动要求实_的指导思想,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农村_三个文明_协调发展为目标,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不断把生态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首批8个市级生态村,5个省级生态创建村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_三个文明_建设水平大幅提高。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一套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长吴刚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从12个单位抽调23名骨干专门成立了创建活动办公室。二是开好一系列会议。先后四次召开全县大型会议,并多次召开了现场观摩会、工作调度会和创建办成员会议,不断总结经验,督促各方面力量做好工作。三是下发一系列文件。先后印发了《淮滨县创建生态村工作指导意见》、《淮滨县生态创建规划》、《生态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创建生态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关于乡镇和包村县直单位考评办法》等10个钢性文件,有力的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四是组织一批县级干部深入基层推动创建工作。全县19名县级干部全部深入乡镇,并分包一个创建村。目前已为创建村协调资金万元,促成建设项目49个。五是建立健全一套工作机制。实行了工作提示制、检查通报制、定期调度制、任务督办制、动态跟踪制等各项制度。全年共下发工作提示3期,编发通报(简报)26期。尤其是实行动态跟踪制以来,县创建办把各乡镇、各创建村、包村各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排队,并将情况通报全县,调动了各创建单位和帮扶单位的积极性。
2、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从15个县直单位抽调1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包村工作队队长,并从各乡镇抽调17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28名同志作为包村工作队干部。同时,制定了包村单位及工作队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以及检查验收考核办法。县科技局、县文体局、县总工会、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商业总公司等8个单位的一把手还亲自_挂帅_,主动包村开展工作。据统计,各包村单位共筹措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万元,帮助所包村办实事286件。
3、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二是将生态创建工作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和县直包村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_一票否决_制。根据《乡镇和包村县直单位考评办法》的规定,如果年底检查验收不合格,单位领导班子不得评为_实绩突出_。三是县财政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生态创建。今年,县财政已拨付45万元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注重发挥奖补资金的最大效益,采取以奖代补补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各创建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全县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历史习俗,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开展创建。在创建标准和模式上,充分考虑各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群众的承受能力,制定了生态村基本标准、示范型标准和特色标准。着力探索并推广了五种模式,要求各创建村适合哪种模式就选择哪种模式。
在创建过程中,坚持突出主体地位,工作中注重宣传群众、依靠群众。
1、坚持三个突出,深入宣传群众。一是在宣传对象上突出层次性。确定了三个层面,即龙头层(农村干部)、骨干层(农村广大党员)、普及层(农民群众),层层推进,全面开花。二是在宣传形式上突出多样性。通过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等形式集中宣讲,包村工作队入户宣讲,运用广播、电视、板报、标语、宣传车、明白纸等阵地和手段反复宣讲。三是在宣传效果上突出典型性。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县乡创建办公室及时总结各个方面的典型,及时通报全县,并及时向市新闻媒体反馈。县电视台开办了题为《构筑生态文明、共建美好家园》的专栏。县电视台制作_构筑生态文明,共建美好家园_专栏25期,播出稿件108条。全县共召开各种会议112场次,广播1841次,书写永久性标语855条,发放宣传资料万份,组织外出参观260人次,受教育面达5万人次。
2、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一是在方案制定上,广泛集中群众智慧。各创建村在制定方案时,都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组织群众开展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二是在资金筹集上,注重依靠群众力量。各创建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引导、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县农民自愿捐资万元,出义务工16918个。三是在硬件建设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各创建村坚持_群众盼什么,就先干什么_的原则,从群众关注的、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重点解决群众饮水难、行路难、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等生产生活的问题,既推进了生态创建进程,又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广泛赞誉。
3、坚持建用互动,着力教育群众。在工作中借助各种文体活动场所,发挥各种群众组织的作用,把改造环境和改造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_十星级_文明户评选、小康建设先锋党员评选等活动,把群众的思想引导到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来,把主要精力引导到小康建设上来。
创建工作中,我县把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作为切入点,把改善脏乱差的人居环境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对全县所有村进行重点建设,并落实了_一建三改_规划;加强了文化广场、_两室一栏_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_五乱_现象进行了有效治理。
1、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用于_。
三化_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道路硬化任务基本完成。91个创建村共硬化村内水泥、柏油路面公里,修建主街道排水沟万延长米,安装路灯1063盏。二是村庄绿化取得初步进展。共完成村内植树万株,建绿化带和草坪亩。三是街院净化收效明显。共拆除违章建筑191处,清理垃圾、土石方万立方米,新建垃圾点428个,公厕67个,专业卫生保洁队伍达339人。此外,各村还结合_三化_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和各种卫生、文体场所建设。共新建沼气池1458个,新建、修缮_两室_151间、卫生室114个、图书室85个、各类文体活动场所49个。
2、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创建村坚持沼气池与规模养殖同步建设,实现畜牧生产和生态改善的有机统一。
3、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各村普遍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文艺宣传队和各种种养殖协会等群众组织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文明意识逐步提高。随着各种文体场所、设施的完善和各种群众组织的建立,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的文明新风逐步兴起。
4、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各乡镇、各创建村从农民关注的_三化_建设问题入手,涉及村街规划、修路计划、资金使用、招投标方案等重大事项交给村民讨论,把创建活动的过程变成了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变成了群众自觉参与、自觉行动的过程,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我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少数干部特别是有的单位_一把手_对创建生态村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对创建工作的内涵把握得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在工作中表现得责任感不够强、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得还不够。二是资金筹集比较困难。目前,县乡两级投入有限,各村集体经济又普遍薄弱,在群众认识不高的情况下,搞群众捐资依然很困难。建立一个运行顺畅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是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三是长效机制建设跟进不够。主要是重建轻管,创建成果的巩固、提高跟不上。有的村道路硬化了,养护措施没到位;路灯安上了,管理使用费用落实没到位;村街净化了,日常保洁没到位;树木栽上了,管护责任落实没到位等等。
今后创建工作,要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基础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典型带动和督导检查工作,加强考评调度,抓好资金落实,搞好村级阵地建设,抓好长效机制建设。二是抓重点工作,继续将_三化_建设作为整个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利用春夏两季的有利时机,打好道路硬化、春季绿化、净化攻坚、村庄电线整合四个战役,掀起新的创建高潮。三是特色工作抓延伸。重点抓好县城、乡镇(管理区)所在地的周边的连片创建,努力打造一批生态乡镇,以提高创建工作整体水平,并为下一批创建村开展创建工作提供成功的经验和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第六篇】
固安县林城村于5月份由原林城一村、二村、三村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新班子上任伊始,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修路、建厂、助学、扶贫,搞绿化、兴文化,仅用一年的时间,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文明生态村。
建班子——发挥能人效应。林城村隶属固安县牛驼镇,有780户、3100口人,5046亩耕地,年人均纯收入4980元,以传统滤芯产业远近闻名,拥有一批固定资产百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大户,吸引了各地千余名打工者。随着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增加、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的新矛盾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一是原有的三个行政村村务管理各自为政,村民居住混杂、地块交叉、街路共用,给村街的整体规划带来难度;二是原有企业大都是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没有发展空间,缺乏有效管理,信息封闭,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三是位于村主路上的集市秩序混乱,阻塞交通,管理难,搬迁更难。面对这些问题,在县乡领导的支持引导下,决定取消分立格局,成立林城村党总支和林城工作委员会,对原三个村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05月1日,经过村民选举,由15人组成的林城村党总支和工委正式成立。新班子在保留原三个行政村班子的骨干力量外,选举两名本村的企业家为林城村的带头人。齐润连,是一个拥有恩康医药化工原料有限公司、馨绿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农民企业家,也是一名具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刚过不惑之年的张海桥依靠自身的智慧和拼搏,建立了金海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康益泉度假村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在林城村党总支和工委选举中,他们众望所归,分别当选为总支书记和工委主任。面对党组织的信任和父老乡亲的厚爱,面对十六大提出的发展文明小城镇战略带来的大好机遇,他们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这一历史性的重任。以“办实事、求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工作准绳,一心扑在事业上。为保持村班子的先进性和连续性,村里又新发展了5名年轻的班子候选人,由现任工委副主任负责传帮带。一年来,一班人团结一心,以身作则,带领全村群众紧锣密鼓,大干苦干,咨询、规划、设计、施工,以惊人的胆识和超强的魄力使林城村彻底变了样。
抓经济——扭住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大发展,其他无从谈起。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领导班子为林城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在全县的经济发展大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如何使林城村在更高的品位上实现更快的发展,村班子成员首先想到的是规划。他们邀请铁道部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园林景观系专家来为本村描绘“蓝图”,制定规划。在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策划下,充分依托106国道、京九铁道、京开高速纵贯全村的交通优势、长期从事滤芯规模加工的产业优势和地热、矿泉水丰富的资源优势,完成了全村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确定了建设林城现代生态农业温泉旅游区的构想,以“农村城市化、工业规模化、农业公司化”为目标的现代化生态新村应运而生。目前,他们先后与北京工商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首都高校签定协议,在林城村西部开发建设占地亩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实行公司化管理,订单化销售;同时,由中国民生银行投资建设占地800亩的中国饮食文化博览园,由外企投资建设占地1200亩的高尔夫球场已达成协议;占地500亩的生态别墅家居园、300亩的跑马射击场、320亩的金海度假村文体中心完成规划设计。
背负着全村几千父老乡亲的重托,齐润连、张海桥上任后几乎没睡过一个整夜觉,没有吃过一顿踏实饭。为了使村里传统的滤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竞争优势,他们召集全村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反复商讨、论证,通过村民集资160万和每亩租赁费2万元,在村东部规划出580亩地用于建设工业区,把全村200多户从事滤芯生产和汽车配件生产的个体企业全部迁入,实现了规模效应。目前,全区水、电、暖、通讯等配套设施已经完成,70户企业开始入驻建设,其他企业也已达成意向,实现了工业生产由家庭作坊式向现代企业化的转变。
迈出了第一步之后,他们又开始筹建奶牛场。为鼓励没有从事工业生产的农户加入牛奶生产行列,村集体主动投资150万元建设养牛基地、饲料仓库等基础设施,联系引进国外优种母牛,负责提供技术服务、保证青储饲料,由村集体出面为每户入场农户联系50%的投资贷款,并确保牛奶销路。半年过去了,场内的奶牛由200头发展到300头,入场经营户只提供劳动力和部分资金,负责奶牛饲养和管理,其余的就是踏踏实实、毫无顾虑的等待回报。
重生态——大搞形象建设。形象不仅直接关系招商引资,而且可以影响人的思想,改变人的行为。林城村投资400万元,修建了长5000米的高标准环村公路和长1000米通往京开高速公路出口的景观大道,并启动了占地100亩的北京943路公交车站工程,真正实现了“一个小时进京下卫”。为改变村街原来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私搭乱建的混乱局面,林城村投资200万元对村内42条横街、63条胡同全部实施硬化,投资50万元安装路灯600盏,在所有道路两侧栽植法桐等观赏树3100株,在环村公路、景观大道两侧绿化带内栽植杨树四排、12000株;同时拆除、取缔所有乱堆、乱建现象,实现道路通、路面清。为保持硬化和净化成果,村集体又投资15万元在各条街路设置高标准垃圾箱130个,购置专用环卫清理车2辆,洒水车1辆,组建了13人的专职环卫队伍,村内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另外,投资50万元建起了占地20亩的集贸市场,成立4个人的`专职管理小组,负责维护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现在,全村大力发展青储饲料,总量已达650万斤,既为奶牛场提供了优质饲料,又避免了秸杆、柴草入村,保持了村街内整洁、美观。
树新风——精神与物质并重。林城村在短短时间内彻底大变样关键在于群众的积极参与,而群众拥护的关键就在于新任班子的感召力。在每次班子全体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工委主任都在强调: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不能致富,就是我们无能。住在村子一公里之外的张海桥一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5点准时起床到村子、到正在建设的工业区、到刚刚利用废旧坑塘改造搬迁的市场走一走,听一听村民的呼声,看一看工程的进度。村工委副主任姚贺光也和书记主任一样,每天开着私家的车,忙着公家的事,联系小区入住企业,协调地块、清运垃圾,筹建奶牛场等。村干部的奉献精神时时刻刻感动着村民。在筹集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齐润连、张海桥每人率先捐款30万元,之后不到10天时间,就有210余户村民自发捐款25万元,其中多的上万元,少的三五元,既有古稀老人们捐的儿女们的孝敬款,又有孩子们积攒的压岁钱。在清理侵街占道过程中,村班子两名成员率先拆除了自家有碍规划的影壁和院墙,而村民尹和则硬是把新建的住房主动拆除了,损失了10多万元不说,还为村里修路捐款1万元。在建牛场、建工业区、修环村路过程中,涉及200多户村民的耕地,但在调整地块时没有一名群众提出反对意见,完全服务村集体的安排。另外,在村里修路的四个月时间里,没人拿过集体一块砖,没人提出一句要工钱,体现了群众全力支持集体发展的决心。
为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林城村由集体投资完善了原有的70人的梆子团、60多人的秧歌队和30余人的乒乓球队,新添置了各种器材和服装。节假日,村民们组织在一起扭起秧歌、跳起现代舞,表演精彩戏剧,把群众的生活渲染的丰富多彩。为鼓励和支持教育事业,村集体决定对村里考上大学、大专、中专、高中的学生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和3000元奖学金。今年高考结束后,村里就支出7万元用于奖励大学生和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并组织秧歌队敲锣打鼓把钱送到学生家,受到群众的热烈称赞。村民齐国强是一个光棍汉,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为救济他,今年村集体无偿出资为他盖了三间门脸房,并将他安排在村环卫队,每月发给工资300元。像他这样的特困户,村里还帮扶了3个。为优化社会风气,村里将原有的一个红白理事会发展为三个,全村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交由理事会负责统一筹办,杜绝了大操大办现象。同时,在村东规划了占地70亩的公墓,将全村分布在各地块的土坟全部迁入公墓内,并在其间栽植了松柏等观赏树,既寄托了亲人的哀思,又达到了移风易俗、美化环境的目的。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第七篇】
一是执行污染企业月查制度。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电镀、重金属酸洗、铅酸蓄电池等重金属行业实行动态监管,对无证无照且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予以取缔。重点强化对小印染、小印花、小锻打、非法废塑料等行业的查处及反弹预防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发出环境违法行为整改。
通知。
书106份、立案查处18件,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以及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重大环境群访事件。
二是提高重点产业发展水平。加强行业污染整治,目前已完成宁波会德丰铜业有限公司的铜熔炼行业整治以及宁波大华锁业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喜尔美厨具有限公司的金属表面酸洗行业整治,宁波卓成化纤有限公司、宁波联纺化纤有限公司的化纤行业整治正在验收,慈溪市晨阳包装有限公司、慈溪市龙凤纸业有限公司的造纸行业整治按照进度正顺利推进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力度,积极构建镇村两级落后产能巡查网络,三禾厨具、晨阳电器及龙山汽配等3家申报清洁生产目前已经通过审核,伟吉电子5月份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生态创建工作总结汇报【第八篇】
桃湾区块位于龙山镇方家河头村,是一个在山坳中历史遗留逐步形成的家庭作坊型加工区,共有加工作坊19家,主要从事五金配件、塑料制品等经营生产,据查无重大污染企业。该区域为非聚雨区,不直接影响水源,近年来由于市级饮水工程桃湾引水工程横穿其中该区域才被列为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尽管如此,从该区块实际地形地势来看对引水水质造成的影响也不大。从该区域加工作坊性质来看,该区域的加工作坊主要从事的是一些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五金配件、塑料压铸等家庭作坊,月均用水量超过100吨的加工作坊只有3家,有12个加工作坊月均用水量在30吨以下,是以生活用水为主的,基本上无工业废水产生。
考虑到该区块毕竟已列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党委政府对下步处置也十分重视,镇属有关部门也多次现场钻勘分析。下步,我镇将根据《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
条例。
》的相关要求,堵疏结合开展一系列措施切实推进工作,同时以落实村第一责任单位为落脚点,形成镇牵头抓、村主动抓和村民互动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切实堵截该区块对饮用水质可能带来的一切影响。
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乡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