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6446

【导言】此例“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优秀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第一篇】

一、基本情况

全市撤乡并镇后有乡镇89个,有行政村1502个。全市原有农村乡镇卫生院98所(昌图、开原一些乡镇卫生院并没有因为所在乡镇撤并而撤销),现实有农村乡镇卫生院76所,解体22所,占%。全市现有农村乡镇预防保健机构(防保站)103个,其中与所在乡镇卫生院合属办公有47个,单独设置、独立办公有56个。

全市现有村卫生所和在村医疗诊所总计2670家,平均每行政村有家。其中,承担妇幼保健工作的有1285家,占48%,承担预防保健工作的有1520家,占57%。全市有174家村卫生所享受所在村预防保健、妇幼保健等报酬补助,占%。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严重滑坡,解体、半解体乡镇卫生院较多,现已经解体22所,名存实亡的有22所,其余乡镇卫生院大都处于亏损运营、举步为艰、难以维持的状态。

2、人才匮乏、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功能低下。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现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寥寥无几,有大专学历人员仅占%,有中专学历人员占%。有各类技术职称人员占%。在医疗服务功能上,能够开展下腹部手术的有22所;能够开展产科住院分娩的仅有30所。

3、房屋破损,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非常严重。现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危房面积已占50%以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全市多数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如x光机、心电图机、b超、手术器械以及常规化验等设备大多数为80年代左右购置,陈旧、老化问题非常严重,现在不少设备已经不能使用,都无力更新。

4、拖欠职工工资问题非常严重。目前全市大多数农村乡镇卫生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据昌图、开原、西丰和调兵山等地目前不完全统计,全市拖欠职工工资5000多万元。拖欠退休职工工资问题也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拖欠退休职工工资近4000万元。目前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多数退休职工工资每人每月仅开30—50—100元不等,绝大多数都达不到社会低保线的工资标准水平,退休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目前已出现了多起退休职工要求增加退休费的群体上访事件,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安定隐患。

5、农村乡镇卫生院职工下岗后没有任何经济补偿。据统计,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目前有下岗职工1676名,占职工总数的%。职工下岗后没有任何经济补偿,并且下岗后因为是事业单位职工,受政策等原因限制,下岗后享受不到企业下岗职工所能够享受得到的社会低保待遇。目前全市大多数农村乡镇卫生院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都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6、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目前全市农村乡镇预防保健机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无学历人员占57%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占29%以上。多数农村乡镇预防保健机构房屋破损,业务用房面积狭小,办公设备短缺,疫情无法网络上报,冰箱、冰包等冷链设备以及疫区、疫点消毒设备和妇幼保健设备等陈旧、老化问题比较严重。

当前我市农村卫生工作问题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当前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极其严重不足。目前全市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是在80年代中、后期实行财政分级包干时、按当时农村乡镇卫生院全民职工年人均850元、集体职工年人均750元标准核定的基数进行投入并延续至今一直未变。近二十年来,物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职工人数增加,但财政拨款却没有增加。即便如此,多数农村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拨款还以种。种理由被削减、拖欠,有的还被停拨。多年来,农村乡镇卫生院生存与发展建设实际上是处于无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状态,生存与发展建设遇到了危机。

2、农村乡镇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村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建设。应该说90年代初将农村卫生院下放到乡镇主管,当时对调动乡镇办医积极性,增加卫生投入收到一定效果,但随着乡镇财政困难加大,许多卫生院陷入了生存危机,实践证明乡镇管理医院的体制不利于农村乡镇卫生机构的发展和建设。

3、面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转型,管理体制僵化。目前全市农村乡镇卫生机构人员在管理上仍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调配,人员能进不能出,人员进入把关不严,非卫生技术人员较多,人浮于事问题非常严重。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民就医流向的变化,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乡镇医院的医疗格局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

农村乡镇卫生院经营不景气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对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就医需求。农民群众现需要一般手术、住院分娩和一般中毒抢救以及一些较疑难疾病诊治等都需要到县以上医院去诊治,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农民群众间接的。就医经济负担,从而加重了农民群众看病经济负担,农民群众目前面临着新的"就医难"问题。目前一些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也比较突出。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面对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转型,没有改革农村乡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调整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布局,大力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的作用,改革滞后是影响我市当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工作意见

中央、国务院于XX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XX]13号)文件,并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于XX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辽委发〔XX〕21号)文件,并召开了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省编委、省人事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了《辽宁省乡镇卫生机构改革指导意见》(辽编办发[XX]190号)、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卫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辽宁省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辽财社[XX]358号)。面对我市当前农村卫生工作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的意见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农村卫生工作要求,改革我市现有农村卫生体制,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以此进一步做好农村各项卫生工作。

(一)、改革农村卫生体制

1、调整由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办医格局,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建设。根据地理区域、交通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等原则,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原则上每10万左右农村人口确定一所,全市重点建设20左右所。偏远乡镇卫生院,全市重点建设10所左右。由各县(市)、区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提出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初审意见,报请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凡确定为重点建设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一律上划到县(市)、区卫生局管理,由县(市)、区政府举办,为卫生事业单位,纳入县级财政差额预算管理。

2、将其余乡镇防保站统一更名为一般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所在乡镇预防保健、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并承担乡镇的公共卫生监督和管理职能;负责对乡村医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农村乡镇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对农村乡镇卫生机构体制与布局调整,一并对政府举办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大力提高农村卫生资源利用率,充分实现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第二篇】

为促进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按照《xx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3月下旬至xx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清明带领调研组,先后深入到xx、涧池、xx、xx、双河口等镇及村、社区、规模化养殖企业、搬迁安置点,xx、月河沿线,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情况、环保设施建设情况、水质及水源地保护情况、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情况,通过视察、暗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较为全面的掌握了近年来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立县、循环发展的工作理念,采取建管并重、综合治理等各项措施,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垃圾清运保洁实现全覆盖。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移民搬迁快速推进,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任务逐年加重,各级对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积极探索了垃圾清运保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试点工作,在逐年扩面推广的基础上,xx年,我县再次修订完善了《xx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工作方案》,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44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专项补助及绩效考核奖励,在全县全面推行“确保重点、覆盖一般、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运行机制,在80个重点保洁村,采取“农户收集、公司清运、集中处理”的保洁模式,在59个一般保洁村,采取“农户自我管理、公司定期清运”的保洁模式,实现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全覆盖。自xx年xx份以来xx镇与博元公益推行的“扶贫+环保+公路养护”模式,共投入经费50余万元,配备保洁员及公路养护员40名,实现了全镇“所有路段有人管、河道垃圾有人清、归集垃圾有人运”的良好局面。xx镇镇人代会作出《农村生活垃圾费收缴实施办法》的决定,有力促推了该镇农村垃圾费征收工作。xx镇中坝村从xx年开始,在全县农村率先实施了村级生活垃圾费收缴,每年收取卫生费10万元左右,对村内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分类处置,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村级垃圾清运保洁的长效机制。xx镇原大兴村将河道垃圾清捡分段承包贫困户管理,实现了河道无白色垃圾污染目标。在涧池镇的率先创新示范带动下,全县10个镇相继结合本镇实际,普遍推行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公司化运作模式,运营机制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二)农村环保设施设备不断完善,近几年来,县政府及县环保、财政、住建、农林科技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相关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且不断加快项目实施和设备采购,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设施建设、设备配置逐步完善。累计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3个、污水收集管网8400米、检查井210座;

新建垃圾中转站24个、垃圾填埋场32个;

配备垃圾转运车45辆、配套垃圾转运箱596个、垃圾桶2万余个。通过项目支持、合力共建,农村环保配套设施设备不断完善,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夯实了硬件基础。

(三)水质及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加强。围绕水污染防治,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全县饮用水安全和“一江清水送北京”,县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了《xx县月河水质治理达标工作方案》。xx年以来,县镇两级财政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xx、月河沿线6镇15处集镇生活污水治理过渡性工程,生活污水向xx、月河直排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投入中央水污染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施平梁至xx段污水管网建设,及时解决了平梁集镇至xx段沿线生活污水收集,并引入县城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

对全县近40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专项整治,11户规模化养殖企业补办环评手续,配套建设畜禽粪便沼气处理设施,基本根治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问题;

通过下达禁采令,联合执法,依法对月河沿岸24家采(洗)砂企业非法采(洗)砂行为进行了整治,盗采行为得到有效制止;

通过政府举债投入专项基金500万元,实施月河河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月河生态拦砂坝12道,促进了月河河床加快生态修复;

对月河工业集中区15户涉水企业进行重点监管,督促新入驻企业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要求配备建设环保设施,规范了涉水企业排污行为;

积极推进河长制,制定了《xx县境内河流河长制管理工作方案》,逐级签订了河长责任书,落实了“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工作要求,夯实11位河长、92位巡河长水质监管工作职责,切实促进了水质保护工作;

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争取秦岭生态、水污染保护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建成xx水库水源地和大木坝水源一级保护区围网工程17公里,规范设置了水源地交通警示牌、界标牌、宣传牌,落实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应急预案,同时严格按照加强水源地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将2个水源地列入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产生,县城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县医疗机构废弃物定期统一运往市医疗废物中心进行集中处置,各镇卫生院医源性废水处置系统于xx年底全部建成投用,确保了医源性废水不直排污水管网和河流。

(四)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

一是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有效控制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严格落实镇村属地管理和三级网格管理责任制,将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细化到田、责任落实到人,对县内重点禁烧区域,实行宣传车巡回宣传、24小时轮守、集中收购、财政以奖代补、严格考核通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疏堵措施,xx年夏季秸秆焚烧现象较上年同比下降90%以上,xx年县政府制定印发了《xx县“铁腕治霾。保卫蓝天”xx年工作方案》,秸秆禁烧工作以更加有效的措施在全县全面推行,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不断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加快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加大“气化xx”推进力度,以工业园区企业为重点的锅炉“煤改气”扎实有效推进,冒黑烟污染大气现象基本杜绝。

三是相关部门和各镇逐步将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管理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对道路、施工场地、砂石及渣土车运输分别采取洒水、围挡、覆盖等抑尘措施。

(五)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xx年化肥施用量4万吨,同比减少%,商品有机肥施用量达万吨,同比增加50%;

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推进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控害,xx年农药使用量吨,同比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商品有机肥用量实现大幅增长,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我县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大户为重点,按照畜禽养殖项目建设“三同时”的要求,走“圈—沼—菜”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之路,全县规模化养殖企业大部分都配建有沼气池及粪污沉淀池,并流转有一定面积的种植用地,用于消纳畜禽粪污,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xx年,县政府印发实施了《xx县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县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面对农村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大,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量大、面广的实际,以及中、省环保督察巡查交办的信访举报案件来看,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环保法的宣传有待加强。部分群众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没有认识到自己既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部分监管干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手段。部分单位和企业在处理发展与环保的问题上,没有做到统筹兼顾,重发展、轻环保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投融资渠道单一,农村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滞后。目前我县农村环境治理硬件设施短板不少,急需建设的项目多,主要依靠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投入,资金缺口大,导致xx、月河沿线6镇两厂(场)及配套管网建设滞后,部分镇村无力配建垃圾转运站,部分镇村非标准化垃圾填埋场无力改造整治,全县垃圾清运车辆及配套收集箱配备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保持农村清运保洁全覆盖、常态化、标准化需要的资金量大,群众筹集部分落实不到位,仅靠财政预算资金难以提质增效。针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基本属于公益性项目,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两厂(场)运营ppp合作模式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群众环卫保洁自筹资金不到位,上级专项及本级财政资金有限等问题,如何解决多元化投资,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农村环卫保洁水平问题十分紧迫。

(三)执法监管不到位,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农村垃圾清运保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不高。公路沿线、搬迁安置小区、重要景区等区域三堆六乱现象仍然严重,清扫保洁还不及时,垃圾收集转运时效低;

人为破坏环卫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集镇居民生活垃圾污水随意向河道倾倒、排放现象依然存在;

月河沿线豆制品加工小作坊生产废水直排问题时有发生;

各镇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不正常,难以实现全面收集、有效处理、达标排放;

部分地方小河小沟污染严重;

xx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居民未搬迁问题,越网垂钓现象时有发生,污染影响较难控制;

月河沿线偷挖盗采砂石现象未能完全杜绝,网格化、“河长制”制度执行不力,基层巡河长水质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xx、月河水质令人担忧;

2106年安康市水质监测通报显示,月河三同出境断面水质在全市14大支流监测点位排名倒数第二,较上年呈变差趋势,出境断面水质达不到国家地表水ii类水体标准的要求;

矿产开采及尾矿库造成的水污染不容忽视。

三是污染大气现象有禁难止,影响空气质量。群众主动配合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露天焚烧秸秆落叶、垃圾现象时有发生;

建筑工地抑尘措施监管不到位,运输砂石、渣土车没有实现全覆盖,沿途抛洒现象十分严重;

个别企业生产仍存在冒黑烟的问题。监测显示今年1-xx我县、pm10平均浓度持续高位,空气质量指数在陕南各县区中排名靠后。

四是农村面源污染不容忽视。部分畜禽养殖企业在禁养区和限养区内依河而建,配套治污设施简陋、容量小,畜禽粪便没有及时有效处置,就地排放河道的问题依然存在。五是农村医疗废弃物管理还存在短板。村卫生室医疗垃圾、医源性废水处理不到位,医疗废弃物处置还不够及时,未达到相关法律规定的每两天收集一次的要求。

(四)主体责任不清,农村环境综合监管力量薄弱。目前,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部门之间、部门与各镇之间责任分工还不够明确,协调配合不够有力,治理措施还不够有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主要依靠政策宣传、行政推动,刚性执法手段运用较少。随着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任务的加重,各镇没有农村环境治理日常监管工作机构,未配备专职的监管工作人员,难以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监管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县政府及县环保、司法等部门要以“七五”普法为契机,把新《环保法》及配套法规作为我县“七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切实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增强民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环保项目建设。要继续加大向上争取环保项目资金的力度;

根据财力情况,逐年提高县本级财政对环境保护的预算资金投入;

要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ppp合作模式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广泛实施;

要借鉴外县的好经验,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垃圾清运保洁“全民缴费、有偿清运”制度,有效弥补清运保洁经费严重不足问题。要切实加快推进xx、月河沿线6镇两厂(场)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对镇村新增规范化垃圾转运站、增配清运保洁设备作出项目清单,适时建设。

(三)强化执法监管,整治环境污染突出问题。针对本次调研指出的执法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建议由县环保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再次梳理汇总,查明问题原因,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单位,督导限期整改到位。

(四)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监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推进机制,各责任部门、各镇主要领导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部门之间,部门与镇之间要协调配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好“县、镇、村三级网路”的环境监管体系作用。要充实基层环保力量,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监管工作正常开展。严格执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对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工作不力、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第三篇】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根据工作安排,今年3月,我们组织调查组,对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听取了农办、环保、经贸、农业、林业、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的有关工作情况,召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座谈会,走访20个乡镇、街道,实地考察了部分医化企业,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年3月,我县提出了建设生态县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把仙居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达高效、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目标。X年6月,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近年来,按照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制订和实施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县政府把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X”规划,在建立工作机构、召开动员会议、与各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订生态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组织编制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经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制订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细则》,生态乡镇规划编制已作了相应部署;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生态环保理念。

(二)重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生态环境。各有关方面按照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强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管理。一是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战略。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强化森林保护。五年来,完成封山育林75万亩,绿化造林12万亩。二是实施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建设生态公益林113万亩,其中省级73万亩,县级40万亩,全面实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三是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小区4个,面积1。9万亩。四是开展生态乡镇、村和绿色创建活动。创建了横溪、白塔等2个生态乡镇和高迁下屋、上麻等8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建成绿色学校23所,其中省级5所、市级10所。

(三)发挥自然生态优势,生态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一是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杨梅、三黄鸡、高山蔬菜、优质米、淡水养殖等为主的种养殖业,建成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4个,面积1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1万亩,53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杨梅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X年产量3。5万吨,产值3。2亿元。二是培育发展生态工业。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工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现代、永安等工业集聚区建设进程,初步形成“一城四园”的格局;重视引进高科技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强医化等行业的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全县已有4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成省级绿色企业2家,市级绿色企业2家。三是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杨梅观光体验、“农家乐”等生态旅游。已建成25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X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其中杨梅果园观光游人数达6。5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60万元。

(四)有重点地实施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是重视医化行业污染整治,促进医化行业改造提升。对上规模企业要求加快环保设施投入改造,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对规模小、设备工艺落后、难以治理的小化工企业实施关停。实行排污申报许可制度,禁止无证排放,努力控制排污总量。规范项目审批程序,严把项目审批关,相关项目实行环保前置,坚持执行“三同时”验收制度,加强项目后续管理,控制污染源头。二是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重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出台了《仙居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改厕改水、清理垃圾、清理河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十百”工程,完成示范村7个,整治村100个;实施“百村饮水工程”,完成了291个村514个自然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困和改善饮水条件人口17。96万人;开展百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完成整治123公里;已有6个乡镇建立垃圾中转站,295个行政村建有保洁队伍,全县去年清理垃圾数量达3300吨;消灭露天粪坑6022座,建造公厕195个。

(五)生态环境管理能力有了提高。一是建立环境事件预防和应急体系。制定环境突发性污染应急预案,落实环保应急措施,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理了一些环境突发事件,缓解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加强环境监察巡查。对一些环境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污染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对市控重点污染源实行“月巡查”,一般污染源做到“季巡查”。三是严厉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事件。针对一些“三废银”冶炼、非法炼油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予以重点查处。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又地处灵江流域上游,加上以医化行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布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存在一定矛盾,生态县建设一些经济指标完成难度较大,环境保护压力较重。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20多个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但少数成员单位重视程度还不够,配合意识还不强,面上工作进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城乡之间还未有效形成整体合力;生态环保宣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关政策精神未能得以及时贯彻落实;一些环境污染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保问题较为突出;广大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理性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不浓。

(二)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控制性工程未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艰难;城市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污水收集管网、排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集镇环保设施严重缺乏,农村几乎没有环保设施;城区供水管道老化,部分城区、城郊及多数集镇没有自来水设施,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涉污企业污染处理设施落后,“三废银”等废金属集中冶炼设施尚未建成。

(三)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形势严峻。一是永安溪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河道采砂点多面广,影响了永安溪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一些拦河工程影响鱼类生存繁殖环境;部分土地整理项目影响了沿溪湿地保护和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是沿溪沿线森林景观档次不高。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观赏性不强。三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尚未落实,生态公益林保护与林农生产生活需求存在矛盾。

(四)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一是医化、工艺、废金属回收等行业污染面广量大,部分医化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存在治污投入不足、排污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和偷排、漏排等现象,少数限期治理企业进度缓慢,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局部污染问题严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而盲目引进高污染项目的问题。以“三废银”为主的废金属回收冶炼遍及城关及周边地区,并有向边远乡村蔓延之势,导致空气和地下水污染扩散。二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畜禽生产总体上还处于粗放、落后的经营状态,污染物缺乏有效治理;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水环境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生活垃圾乱丢乱倒,环境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三是跨区域污染问题呈上升趋势,治理协调难度较大。

(五)城南化工区整治达标任务艰巨。城南化工区被列为市重点监管区,要求今年10底前整治达标,如果不能按期完成整治任务,将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制约。根据目前情况,城南30多家医化企业,大部分污染处理设施设备落后简陋,有的甚至没有处理设施,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要达市验收控制目标,难度很大,压力很重。

(六)生态环境支持保障和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生态县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还未形成,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氛围未真正形成。生态环保管理力量不足,执法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生态环保形势发展要求。

三、几点建议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深刻认识生态县建设的科学内涵,认真研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等各项职能,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要紧密合作,主动参与,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加大县城排污管网建设力度,力争早日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入管网集中处理;重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研究处理好县垃圾处理工程的一些实际问题,力争如期建成使用。要研究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模式。重视城区供水管道改造及部分城区、城郊和集镇的自来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环保治理设施,提高污染处理能力。支持尽快建成贵金属集中回收冶炼设施。

(三)加强重点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一是切实加强永安溪生态环境管理。对永安溪采砂,要科学安排、严格审批、从严监管,确保合理有序开采,严禁在鱼类繁殖期采砂,防止过度滥采而影响永安溪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行洪安全;重视解决好拦河设施建设带来的鱼类生存繁殖环境破坏问题;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永安溪沿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湿地自然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好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加强景观林建设。在高速公路、省道等主要通道两侧山体和风景名胜区,实施林相改造,发展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增强生态功能,改善景观效果,提高观赏品位。三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设立县级专项生态补偿基金,落实40万亩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并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研究解决林农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生态环境。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以绿色农产品作为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导向,积极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要严防产业转移中的高污染项目转入;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并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切实加强污染治理。深入实施“811”环境整治行动,继续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监察、督查和巡查,努力遏制环境污染。要重点抓好医化行业的整治,重视解决工艺企业的污染问题,限制废金属回收业的无序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白银等贵金属集中回收冶炼进程,实行污染集中治理,规范冶炼行为。要重视跨区域环保协作,防止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以村庄整理、旧村改造、下山脱贫、生态移民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优化养殖业布局,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切实解决种、养业的污染问题。要继续重视研究秦州养殖场的处置问题。

(五)高度重视城南化工区整治达标工作。要按照城南化工区环境污染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医化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对重点医化企业,要求加快完成废水、废气规范化治理工作,健全企业环保管理制度,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建立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对限期治理的企业,要下达限期治理任务书,督促企业制订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加大环保设施改造投入,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对期限内不能完成治理的,要坚决予以关停;对停产治理的企业,下达停产治理任务书,污染整治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得恢复生产;对列入关闭的企业,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用足各种手段,确保关闭到位。同时,要认真做好城南化工区验收的准备工作,建立医化企业污染治理档案,确保今年10月份通过市级摘帽验收。

(六)完善保障机制,提高生态环保管理水平。一是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等方式,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积极向省、市争取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转移支付、产业合理转移等途径,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强生态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充实生态建设和环保管理力量,加强队伍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重视环保执法现代化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更好地适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第四篇】

环境的污染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继续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与旅游业开发是当今农村发展最快的路子,也是最热门但又最难以实施的路子。如今城市兴起吃绿色、吃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有机农作物生产的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随着个别物种的消失和一些异地植物的入侵,农田间病虫害爆发率上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

为响应xx大会议召开,充分的认识并认真解读“科学发展观”,将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环境与经济共荣,共同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田间地头,路边和村头垃圾的多少与分布。

调查方法:将农田划分为几个区域,将路段等分为小路段,将村庄划分为小的区域(以道路为基础)并都以数字命名,如“农田1区”、“11号路段”、“村庄1区”。

2、调查对象:农村水渠和池塘中水的质量问题。

调查方法:对以上区域的水分别取样,并观察其清澈程度,闻其气味,并用物理化学方法粗测分析其污染物的成分。

3、调查对象:污水与垃圾的来源。

调查方法:通过走访咨询居民,询问垃圾的来源与排放垃圾的时间。

4、调查对象、:树木覆盖率(村庄)。

调查方法:将全村以街道为界划分为块,随机抽取五块,算出覆盖率,求出平均值。

5、调查对象:近年来田间野生生物的数目变化与种类的变迁。

调查方法:用样方法统计各种野生植物的数量和分布,用表格对比三年来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例的变化。

6、调查对象:调查村民对环保的认识与生态农业的态度。

调查方法:随即在居民名单中抽出十名,对其进行环境方面的采访。

7、调查对象:调查村民的近几年健康状况,并与相对的环境对比,找出二者的关系。

调查方法:与年龄相对较高的居民进行访谈,在大队中查阅有关村民健康的资料并列出表格与环境对比。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经调查,垃圾主要分布在路、农田、村庄和水沟相对集中的地方,约占45。在城乡交会的道路旁边,垃圾也相对较多,约占32。在村里的大路边,有15的垃圾。在农田中,有2的垃圾。在小巷和其他地方的垃圾约占6。

分析:由垃圾的分布来看,在人活动越频繁的地方,垃圾的量也越多,垃圾堆积主要是人为产生的和任意丢弃造成的。从中反映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高,责任心也不强。

2、农村水渠中水的清澈度不高并且有异味,不符合国家二等水的标准。经过滤,发现水中浮游生物甚多,并且有很多蚊子的幼虫。有些水渠已经淤塞,水道中充满了垃圾,并发出阵阵恶臭。池塘的水为绿色,是以为水中有很多藻类而产生的`水华现象。水中的鱼类尚多,水有腥味,且不清澈。经过过滤蒸馏等处理,未发现有毒物质。

分析:水质变坏,但未发现有害化学物质,说明目前水体主要是受固体垃圾污染所至。由此可推,由于垃圾堆积,无人清理导致垃圾入水;另外村民乱排污也使水体受到了污染,使水质变坏。

3、经过调查发现,村头垃圾主要是生活用品废弃物,来源于村民。村民图方便、省钱,便将生活垃圾倒在村头。在离城较近的路旁,臭气冲天,招来了很多苍蝇。这里的垃圾主要是县城里的人倒的。因为把垃圾倒在农村省去了向垃圾处理厂交钱,而且也省时间。时间久了,便都往这里倒垃圾。污水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未发现有工厂在此排污。

分析:既然没有工厂,村民都把环境污染成这样,成堆的垃圾无人管,乱仍乱排,只图自己方便而不顾集体形象,说明村民缺乏责任心与环保意识,村民素质有待提高。

4、居民几乎家家都有树,有的院子竟然全被大树遮着,而有的院子只是沾到一点树阴。总体来讲,全村树木覆盖率约在40-50。

分析:村里人都有在院子里栽树的习惯,树木为村民带来了很多好处,且美化了自己的家园。表明村民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这样有利于环保工作的进行。

5、年份青蛙蛇麻雀菜青虫螳螂刺苋刺蔓田鼠

分析:经询问农民得知,对于蛇,因其生的丑陋,虽然无毒,仍然遭到人类的杀害。还有的就把它当作野味,数量锐减。对于麻雀,因其偷吃粮食,一直得不到人类的喜欢,也遭屠杀。同时在农药的作用下螳螂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而害虫与田鼠却顽强的抵抗住了农药。在人为的作用下生态在悄悄的变化,推测将来虫害与鼠害仍会上升。人对刺苋的讨厌恨不得将其斩尽杀绝;而同时又有种刺蔓蔓延。可见人类的爱憎对环境是有作用的,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对环境的伤害有多大了。

6、调查人数:40方法:抽样法结果如下:

认为环境问题很重要无所谓不清楚

人数71221

分析:目前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很多人都未曾考虑过环境恶化的后果,还有一些人说那是杞人忧天,只有少数人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说明关于环保知识尚未普及,宣传工作仍要进行。

7、年份05060708

出生人数16181914

非意外死亡人数12151418

癌症死亡人数3679

由表对比可知,得癌症死亡的人比例在逐年升高。经调查得知,环境与肿瘤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即,随着环境的恶化,细胞癌变比率也在升高。由此说明,环境与居民的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问题与建议

1、农民对于环境问题缺乏了解,不能认识透彻,对于集体的生活环境,缺乏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所以要加强宣传力度,开展教育会议,改变村民原本不负责的的观念。

2、作为新世纪的青年要走在时代的前列,要积极的配合环保工作,做好自己家人的思想工作,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号召大家共建美好家园。

3、在村委会成立环卫小组,定期对村里的环境进行整治美化。在中小学成立志愿者,鼓励中小学生保护环境。

4、对于城市的个别企业提出警告,要求其停止对村里环境的破坏,并对已造成的不良后果要求赔偿。对于不听警告者进行劝导教育,若仍任意妄为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5、学习科学发展观,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理论相结合,为农村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支柱。

四、结语:为了这个世界更加美丽和谐,让我们共同携手,把我们自己的家园“打扮”的更加美丽,让我们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共同努力!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第五篇】

调查时间:xxx

调查地点:xxx

调查负责人:xxx

(1)前言

洪铺镇是皖江城市安庆的一个偏南小镇,是XX县辖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洪镇村与五桥村同是洪铺镇中非常重要的乡村,其中,洪镇村是镇政府所在村,是洪铺镇的中心,也是洪铺镇目前最繁华的一个村。而五桥村与洪镇村紧紧相邻,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因为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没有几年的建设治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得非常富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洪铺镇,看看两村的相同与差异。

(2)水是生命之源

常听老人谈起她们记忆里的洪铺镇,由于隶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水系丰富,水产盛足,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坝,村子里的河流都是和长江相通的,那时在家门口都能捕到江里的鱼种,七八十斤的鱼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现如今很难见到的江豚简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时候便会游过来找点吃的。乌龟甲鱼什么的放牛的孩子经常一天能捡一箩筐回来,可惜那时候竟然不知道怎么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镇村,奶奶说那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来自门口的那口方塘,并说那时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于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却是这幅景象。

降雨量的减少,加上人们量的取用,还有农药,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变成了一个污水坑了。

我们再看看五桥村经过治理,情况是否会好一些。

这便是五桥村的池塘,水依然那么清澈见底,周围用理石筑起了涤,显得非常干净整洁。

(3)城镇化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跟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步伐,洪镇村也积极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但似乎在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对自然地敬畏。

这是洪镇村新建的小区,我想说的并不是它建的有多么漂亮,而是要强调一下它的前身,家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很的水库,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梦,人们不惜将水库填平,将扩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软的湖床。广场上一条条歪斜的裂痕仿佛是那冤死的水库在无声的哭泣。

相比洪镇村,五桥村的建设开发则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河道的两边修建了栏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门前有流水,屋后是松林,好不惬意。

(4)土地是我们的根

近年来,与许多乡镇一样,随着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洪镇村的青壮年悉数进城,劳动力的缺失导致耕地面积的荒废,这些祖祖辈辈留下的农田,曾经肥沃的土地,一经荒废再想重新种植几乎再没有可能。五桥村又是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的呢?

我们看到的就是五桥村的整体规划图,他们将村子里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给别人种植,既保护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啊。

(5)环境治理

触目惊心!图片上的就是洪镇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们从这里上船可以直达武汉,更有很多的渔民以此河为生。现如今,宽阔的河道几近干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条被剥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阳下,量的垃圾撒满河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息,无奈的村民只能将就着使用已经发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辈们看到如此场景会不会心痛,而或是叹口气,黯然的离开。

这是五桥村的水脉,五桥村的村民通过修建防护提,水堰,很好的保护了河水的流失,通过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这样的小河边漫步怎能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6)我的感受

通过这次调查,给我内心的冲击确实很,曾经鸟语花香,虾美鱼肥的洪镇村,在城市扩张的浪潮中被伤的千疮百孔,横流的污水取代了曾经清澈的小溪,堆积如山的垃圾占领了曾经翠绿的小丘,葱郁的山峦被切去了秀发,湛蓝的天空被掩上了浓浓的乌云,而五桥村却能后来居上,建设的如此美丽,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丽的洪镇小村能恢复曾经冒昧的摸样,希望像五桥村一样的乡村能越来越多,愿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99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