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关于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暨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

好学生发表时间 3248470

关于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暨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xxx、xxx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学习借鉴xx“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目标,奋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xx样板。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xx会议高规格召开,和美乡村建设“五微”模式、乡村振兴“五个三”“xx经验”获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中央农办《农村要情》点赞xx做法,并在全省全国推广。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3年位列全省优秀等次,和美乡村建设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3次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xx县、xx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一)坚持顶格推进,推动机制建立健全。一是主体责任全面压实。全力压实市、县(区)、镇(乡)、村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调整优化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下设五大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作等7个专项小组,构建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督促考核全面落实。持续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月分析、季调度、年考核”,先后建立市领导联系指导乡村振兴和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制度。市委书记每月调度重点乡镇、重点景区镇景村一体化提升工作,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每月调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三是要素保障全面抓实。近三年来,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比例均超10%。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32.05亿元,较上年增长3.52%,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12.45%。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二)坚持精准发力,推动乡村产业丰美。一是做好特色文章。深入实施以“茶花草鱼”为重点的“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乡村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启动xx市茶产业大脑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以“九个一”机制系统推进xx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xx臭鳜鱼产业推进会·新安茶会。二是做强加工文章。建立拟入规企业培育库,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0家,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3家。202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277.7亿元,较上年增长9%。xx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三是做优融合文章。以“xx味赛村碗”和乡村生活美食大赛为小切口,发布xx百家徽菜美食打卡点。开展庆丰收特色系列活动,打造谢裕大茶博园等一批产学研示范基地,11条路线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2023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5182.6万人次,营业收入402.8亿元,分别增长17.5%、22.4%。

(三)坚持外引内育,推动乡村人才秀美。一是顶流引才。出台“迎客松英才计划”“大xx人才新高地行动计划”等政策,广泛吸引俞孔坚、郭杰、张保国等领军人才来黄定居、安身立业;吸引50余名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及xx规划院等工程人才参与和美乡村建设。二是用心育才。评选“乡村创客之星”,成立市级乡村振兴学院、xx市新农人协会,创办全省首个徽派古建学院,举办创意xx青春Young、美丽庭院“满庭芳”等活动,牵头组建全国首个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评选,202人获评乡村振兴高、中、初级人才。三是精准用才。选派522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驻村,专技人员、科技特派员等近1400人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策划“新农人,周一见”栏目、烟雨xx中国xx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公开赛等,吸引数字创意、工业设计等“新xx人”到乡村发展新兴业态3500余处。我市打造乡村特色人才队伍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四)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乡村乡风纯美。一是赓续历史文脉。对全市400多个村庄、4052处历史建筑实现挂牌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增至310个、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占全省2/3。成功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安徽历史文化名城,“xx文书—xx千年宗姓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二是强化文化赋能。持续举办乡村戏曲节,打响“xx有戏田野乡音”品牌。在全省率先推出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创新推出二十大鱼等爆款文创产品,5项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三是培育文明乡风。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市“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重要回信精神,聚焦移风易俗孵化“平湖船”“呈坎尚礼”“板凳课堂”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20余个。打响“德耀xx”品牌,百万人口“中国好人”占比居全省前列、各级文明村镇占比超94%,“好人xx”成为城市新的IP。

(五)坚持“两山”理念,推动乡村生态绿美。一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获批建设,“新安江模式”入选《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践案例丛书》,我市及xx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单VEP收益权质押贷款项目落地xx,EOD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绿色金融“村落xx”上升为“村落江淮”获全省推广。二是农村环境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开展农药集中配送、全域茶园绿色防控,率先建成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7%。xx区、xx县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三是和美乡村提档升级。出台全省首个《徽风皖韵“五微”和美乡村建设指南》地方标准,打造“五微”村100个。48个村入选省级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xx县入选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系全省唯一。

(六)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社会和美。一是建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推深做实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工程,持续开展“头雁领航”,开展乡村干部“擂台比武”257期,开设“乡镇书记话振兴”“百名村官话振兴”栏目,选树50余个乡镇和200余个乡村典型。二是锤炼能力本领。高标准建设8个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累计培训乡村干部123期1.2万余人次。组织230余名乡村书记赴xx、广东等地组团式、沉浸式体悟实训,学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经验,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提升治理效能。推深做实“富山解忧”“驻村夜访”“塔坊日记”等有效做法,17年矛盾不出村的“响潭实践”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作退一步想”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4个村入选中组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国农村典型案例”,我市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仍需加强。部分职能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缺乏深入了解,各地在组织学习培训、教育宣传上力度还不够大,方法和思路还不够多,一些群众知晓该法,但对其内容知之甚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还不够高。二是工作合力有待增强。乡村振兴是项系统工程,尽管成立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七大专班,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部门抓本领域多,抓统筹不足,部门之间配合亟待加强。三是短板弱项依然存在。龙头企业数量和质量在全省靠后,农业企业中农产品粗放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不完善;乡村干部缺乏对接市场的动力和能力,经营性人才还存在缺口。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通过报道乡村振兴典型事例、先进人物,激发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度,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知晓率,引领公众参与,形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强化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农办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分工,细化工作内容,狠抓责任落实;严格督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评先奖优和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

三是抓好重点提升。深入推进“六业千亿”行动,聚焦“茶花草鱼”,推进乡村全产业链发展,力争总产值超1050亿元;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开展“双百”和美乡村创建从“五创”到“五美”行动,加快4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五微”特色微景区;聚力打造村碗、村创、村戏、村赛、村官等五大“村字号”IP,积极构建传播矩阵,推动流量变增量、品牌变销量、产品变产业。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激励机制,持续办好“乡镇党委书记话振兴”“百名村官话振兴”“新农人周一见”等活动,强化人才保障;增强规划引领,用好“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成果,高效盘活闲置土地,千方百计保障乡村振兴合理用地需求;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用足用好“村落xx”、EOD、VEP三把“绿色钥匙”,撬动更多资本赋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248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