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消毒管理制度【精编8篇】
卫生消毒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环境和设备的清洁与安全,预防传染病传播,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是否能有效落实?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精编8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消毒管理制度 【第一篇】
一、留样有专人负责,建立食物留样记录。
二、留样餐供应所有菜肴,每份留样不少于100克,有标签标明菜名,留样时间,置放规定位置,保存48小时。
三、配备专用留样冷藏柜,温度设置为摄氏0度-6度。
四、食品留样盛器采用带盖容器,每天留样前应进行清洗、消毒。
五、留样置放相互间有一定距离,不叠放,避免留样食品相互间受感染。
六、对违规行为,追究责任,按有关规定处理。
消毒管理制度 【第二篇】
一、健康管理
(一)从事直接接触餐饮具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工作。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不得从事餐饮具清洗消毒工作。
(三)在岗期间发现原因不明的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安全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二、卫生培训
(一)应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的卫生法律、卫生知识做到应知应会。
(二)招收新工人或员工更换工作岗位时,在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都应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三、个人卫生
从业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上班时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包装车间的从业人员还要佩戴口罩,上班时不
消毒管理制度 【第三篇】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在野外作业,条件差,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搞好环境卫生就特别重要,同时搞好施工环境卫生也可以说是保障施工生产安全所必备的条件和需要。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特别是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经理更应负责组织做好本项工作。
1.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区的划分
为了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为施工安全创造条件,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作风,保证职工身体健康,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应有明确划分,一般可把施工区和生活区分成若干片,分片包干,建立责任区,从道路交通、消防器材、材料、构件堆放、仓库、加工棚、维修棚、预制场到垃圾、厕所、厨房、宿舍、火炉、吸烟等都有专人负责,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名单上墙),使文明施工、环境卫生工作保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与要求
(1)施工现场要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场地平整,各类物品堆放整齐,道路平坦并满足施工要求,无堆放物、无散落物,做到无积水、无黑臭、无垃圾,有排水措施。生活垃圾与生产垃圾要分别定点堆放,严禁混放,并应及时清运到规定地点。
(2)施工现场严禁大小便,发现有随地大小便现象要对责任区负责人进行处罚。施工区、生活区有明确划分,设置标志牌,标牌上注明责任人姓名和管理范围。
(3)卫生区的平面图应按比例绘制,并注明责任区编号和负责人姓名。
(4)施工现场零散材料和垃圾,要及时清理,垃圾临时放置不得超过3天,如违反本条规定要处罚工地负责人。
(5)办公室内做到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做到窗明地净,文具摆放整齐,达不到要求,对当天值班员罚款。
(6)职工宿舍铺上、铺下做到整洁有序,室内和宿舍四周保持干净,污水和污物、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及时外运。发现不符合本条要求,处罚当天卫生值班员。
(7)冬季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取暖炉,必须有验收手续,合格后方可使用。
(8)施工现场的厕所,必须天天清扫,并洒布石灰。
(9)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保温(冬季)和开水(水杯自备)桶,茶水桶必须有盖并加锁。
(10)施工现场的卫生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按规章处理,并限期改正。
3.宿舍卫生管理规定
(1)职工宿舍要有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室长负责制,规定一周内每天卫生值日名单并张贴上墙,做到天天有人打扫,保持室内窗明地净,通风良好。
(2)宿舍内各类物品应堆放整齐,不到处乱放,做到整齐美观。
(3)宿舍内保持清洁卫生,清扫出的垃圾倒在指定的垃圾站堆放,并及时清理。
(4)生活废水应有污水池,二楼以上也要有水源及水池,做到卫生区内无污水无污物,废水不得乱倒乱流。
(5)冬季取暖炉的防煤气中毒设施必须齐全、有效,建立验收合格证制度,经验收合格发证后,方准使用。
6)未经许可一律禁止使用电炉及其他用电加热器具。
4.办公室的卫生管理规定
(1)办公室的卫生由办公室全体人员轮流值班,负责打扫,排出值班表。
(2)值班人员负责打扫卫生、打水,做好来访记录,整理文具。文具应摆放整齐,做到窗明地净,无蝇、无鼠。
(3)冬季负责取暖炉的看火,落地炉灰及时清扫,炉灰按指定地点堆放,定期清理外运,防止发生火灾。
未经许可一律禁止使用电炉及其他电加热器具。
5.食堂卫生管理规定
根据《食品卫生法》规定,依照食堂规模的大小,入伙人数的多少,应当有相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场所及必要的上、下水等卫生设施。要做到防尘、防蝇,与污染源(污水沟、厕所、垃圾箱等)应保持30m以上的距离。食堂内外每天做到清洗打扫,并保持内外环境的整洁。
1)食品卫生
(1)采购运输
①采购外地食品应向供货单位索取县以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开具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必要时可请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复验。
②采购食品使用的车辆、容器要清洁卫生,做到生熟分开,防尘、防蝇、防雨、防晒。
③不得采购制售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有异味或《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贮存、保管
①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冻盐“亚硝酸钠”等有毒有害物质,各施工单位要设专人专库存放,严禁亚硝酸盐和食盐同仓共贮,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②贮存食品要隔墙、离地、注意做到通风、防潮、防虫、防鼠。食堂内必须设置合格的密封熟食间,有条件的单位应设冷藏设备。主副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开存放。
③盛放酱油、盐等副食调料要做到容器物见本色,加盖存放,清洁卫生。
④禁止用铝制品、非食用性塑料制品盛放熟菜。
(3)制售过程的卫生
①制做食品的原料要新鲜卫生,做到不用、不卖腐败变质的食品,各种食品要烧熟煮透,以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②制售过程及刀、墩、案板、盆、碗及其他盛器、筐、水池子、抹布和冰箱等工具要严格做到消并有序分开,售饭时要用工具销售直接人口食品。
③非经过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工地食堂禁止供应生吃凉拌菜,以防肠道传染疾病的发生。剩饭、莱要回锅彻底加热再食用,一旦发现变质,不得食用。
④共用食具要洗净消毒,应有上下水洗手和餐具洗涤设备。
⑤使用的代价券必须每天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⑥盛放丢弃食物的桶(缸)必须有盖,并及时清运。 2)个人卫生
(1)炊管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做到“三白”(白衣、白帽、白口罩),并保持清洁整齐,做到文明操作,不赤背,不光脚,禁止随地吐痰。
(2)炊管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卫生,要坚持做到四勤(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6.炊事人员健康证
为加强建筑工地食堂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杜绝食物中毒,把住病从口入关,各单位要加强对民工食堂的治理整顿。凡在岗位上的炊管人员,必须持有所在地区卫生防疫部门办理的健康证和岗位培训合格证,并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凡患有痢疾、肝炎、伤寒、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人口食品的制售及食品和器具的洗涤工作。民工炊管人员无健康证的不准上岗,否则予以经济处罚,责令关闭食堂,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7.集体食堂发放卫生许可证验收标准
(1)新建、改建、扩建的集体食堂,在选址和设计时应符合卫生要求
30m内不得有露天坑式厕所、暴露垃圾堆(站)和粪堆畜圈等污染源。远离有毒有害场所
(2)需有与进餐人数相适应的餐厅、制作间和原料库等辅助用房。餐厅和制作间(含房)、建筑面积比例一般应为1:。其地面和墙裙的建筑材料,要用具有防鼠、防潮和便于洗刷的水泥等。有条件的食堂,制作间灶台及其周围要镶嵌白瓷砖,炉灶应有通风排烟设备。
(3)制作间应分为主食间、副食间、烧火间,有条件的可开设生料间、摘菜间、冷荤间、面点间。做到生与熟,原料与成品、半成品,食品与杂物、毒物(亚硝酸盐、农药、化肥等)严格分开。冷荤间应具备“五专”(专人、专室、专容器用具、专消毒、专冷藏)。
(4)主、副食应分开存放。易腐食品应有冷藏设备(冷藏库或冰箱)。
(5)食品加工机械、用具、炊具、容器应有防蝇、防尘设备。用具、容器和食用苫布(棉被)要有生、熟及反、正面标记,防止食品污染。
(6)采购运输要有专用食品容器及专用车。
(7)食堂应有相应的更衣、消毒、缀洗、采光、照明、通风和防蝇、防尘设备,以及通畅的上下水管道。
(8)餐厅设有洗碗池、残渣桶和洗手设备。
(9)公用餐具应有专用洗刷、消毒和存放设备。
(10)食堂炊管人员(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培训证。
(11)具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单位领导要负责食堂管理工作,并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预防食物中毒,列入岗位责任制的考核评奖条件中。
(12)集体食堂的经常性食品卫生检查工作,各单位要根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和本地颁发的《炊食行业(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管理标准和要求》及《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管理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检查。
8.职工饮水卫生规定
施工现场应供应开水,饮水器具要卫生。夏季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凉开水或清凉饮料供应,暑伏天可增加绿豆汤,防止中暑脱水现象发生。
9.厕所卫生管理
(1)施工现场要按规定设置厕所,厕所的合理设置方案:厕所的`设置要离食堂30m以外,屋顶墙壁要严密,门窗齐全有效,便槽内必须铺设瓷砖。厕所要有专人管理,应有化粪池,严禁将粪便直接排人下水道或河流沟渠中,露天粪池必须加盖。
(2)厕所定期清扫制度:厕所设专人天天冲洗打扫,做到无污垢、垃圾及明显臭味,并应有洗手水源,市区工地厕所要有水冲设施保持厕所清洁卫生。
(3)厕所灭蝇蛆措施:厕所按规定采取冲水或加盖措施,定期打药或撒白灰粉,消灭蝇蛆。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各有差异,路基工程线长点多,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施工则相对集中。在文明施工和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中要参考上述有关管理措施与规定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安全施工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计划、措施与要求。
幼儿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第四篇】
(一)报告及处理程序
1、幼儿园如有传染病发生,必须立即向园长室报告,幼儿园立即向疾控中心、教育局安全办和和镇教管办报告。
2、幼儿园在1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3、报告内容:传染病名称、发生时间、地点、人数。传染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对事故现场的情况变化,幼儿园仍作补充报告。
(三)指挥机构和职责
1、园长任总指挥,全面负责事故的处置工作,及时听取事故情况报告,视情况作出启动应急预安决定。
2、分管后勤园长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调查和善后等工作。
3、指挥组成员有:两部负责人、分管教学的副园长及助理、保健教师、人事干部组成。
(四)、现场应急处置
1、立即启动应急预安。
2、指挥部根据传染病类型,开展处置工作,及时听取、了解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全力工作。
3、确定由保健老师组织调查,保留原始资料(现场原始照片、文字等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
4、立即送病人隔离,有效控制疫情。
5、召开安全领导小组及全体教师会议,通报时间情况,稳定人心。
6、及时求得当地公安的协助,作好幼儿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7、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做好传染病的防治的宣传工作,增强家长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迅速、严格、彻底全面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9、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接待,加强门卫的管理,不得把无关人员放进幼儿园。
10、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误导消息,共同维护稳定。
消毒管理制度 【第五篇】
1、员工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2、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3、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4、食品处理区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5、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6、员工如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喉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岗位,待查名原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上岗。
7、员工要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和被褥,勤换工作服。
8、员工要坚持卫生操作规程,保持公用物品的。消毒,坚持湿式清扫,避免灰尘。
9、工作时间绝对不能吃东西,抓头,掏耳掏鼻。不做有碍感官的动作。
10、工作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上岗。
幼儿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第六篇】
为指导托幼机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实托幼机构防控主体责任,有序落实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措施,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当前疫情形势需要,对《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进行修订,形成本版方案。
一、开园准备
(一)托幼机构的准备。
1、重视开园准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托幼机构要切实增强疫情防控意识,根据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和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两案九制”,做到妥善有序开园。
2、落实多方责任。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托幼机构负责人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开园前须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实化各项防控措施,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
3、坚持联防联控。在卫生健康、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托幼机构应加强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健康、托幼机构和家庭“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开园前托幼机构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巡查和培训全覆盖。
4、加强应急演练。开园前,托幼机构与属地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公安机关等做好对接,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做到“点对点”“人对人”。针对性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5、做好物资储备。做好儿童和成人口罩、洗手液、手消毒剂、消毒用品、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的储备,专人管理,确保存放安全。设置足够数量的盥洗设施,配备足量的洗手用品。按照标准设立观察室或临时隔离室,安排专人负责。
6、加强环境消毒。落实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园内全面清洁消毒工作。开园前应对园内重点场所、公共用具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对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各类生活、保育场所开窗通风。
7、保障饮食饮水安全。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38号)要求,开园前对托幼机构食堂及饮用水设备设施进行彻底检查和清洁消毒,所有饮用水设备设施均应取得行业监测、检测合格资质,确保饮用水安全,及时更换陈旧、已经损坏的设备。检查食堂食品原材料有无过期变质,发现有问题的食品原料要立即销毁。开园前,对食堂员工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持证上岗。
(二)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的准备。
8、报备健康状况。按照当地防疫规定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和幼儿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在开园前14天开展健康监测和旅居史报告,并如实上报园方,配合园方做好开园返园的健康监测。对有疑似症状的,应当及时就医,暂缓返园。
9、保持社交距离。开园前14天,家长做好幼儿看护和防护物资准备,减少人员来访,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前往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
10、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引导力度,加强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11、落实返园要求。低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幼儿经园方审核健康状况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后即可返园。严格落实属地对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园或其他特殊情况教职员工和幼儿的健康管理要求,返园前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开园后
(一)托幼机构管理要求。
1、重视入园排查。动态精准掌握教职员工和幼儿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教职员工和幼儿每天在入园处须测体温,无疑似症状方可入园,出现疑似症状者,应及时就医。安排家长错峰接送幼儿,在园门口设置1米线,配备工作人员疏导人流,防止出现园门口人群聚集。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2、加强园门管理。托幼机构实行园内相对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园。在入园处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做好登记、扫码,并佩戴口罩入内。如出现疑似症状,不能入园,应及时就医。
3、做好监测预警。在当地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的支持和保障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抽检,对安保、保洁、食堂等园内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管理和增加核酸检测频次。严格落实幼儿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点名制度,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记录,发现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幼儿需及时追访、登记和上报。进行晨午检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
4、加强场所管理。加强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食堂、办公室、医务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和消毒,定时通风换气,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增加水龙头、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玩具、娱乐设施、儿童个人用品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门卫室设置快递专用区域,快递人员不入园。
5、加强活动管理。教师、保育员等要相对固定,减少在不同群体间流动重叠。要根据疫情形势、国家和属地疫情防控政策,从严控制开展儿童聚集性活动,不组织大型聚集性活动。
6、确保膳食营养卫生。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严控进货渠道,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依据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每日提供充足的新鲜果蔬和奶制品,适量的鱼、禽、肉、蛋类食物,保证食物种类多样。
7、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面向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开展新冠肺炎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打喷嚏和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口鼻,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8、做好疫苗接种查验补漏工作。配合相关部门逐一查验幼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发现漏种,及时告知补种。
(二)教职员工、家长和幼儿管理要求。
9、落实家校协同。教职工应每日与幼儿家长保持沟通,家长每日应如实向班主任报告幼儿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如有疑似症状,要及时上报就诊。
10、保持手部卫生。教职员工和家长应引导幼儿尽量不用手接触口眼鼻、勤洗手,做好手卫生行为宣教。
11、积极参加锻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安排内容和形式适宜的体格锻炼,每日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3岁以上幼儿至少1小时的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
12、落实个人防护。托幼机构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在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做好手卫生。保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还应当戴一次性手套,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与消毒。幼儿在园期间可不佩戴口罩。幼儿离园期间,家长做好幼儿看护,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园外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13、加强近视防控。引导幼儿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障充分户外活动,严格控制视屏时间。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确保充足睡眠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疫情监测与应急处置
(一)关注疫情变化。及时关注托幼机构所在辖区、全国其他地区疫情形势变化。一旦所在地区发生本土疫情或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应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果断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二)强化监测预警。托幼机构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严格实施师生员工健康监测、体温检测、晨午晚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措施,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入园前,教职员工、幼儿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当立即报告,采取居家观察、就医排查或隔离措施。在园期间,教职员工和幼儿如出现疑似症状,教职员工应立即停止上岗,及时通知幼儿家长带离,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托幼机构做好就医结果追踪登记工作。
一旦托幼机构所在县(市、区、旗)发生疫情,要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提高师生核酸检测抽检比例,推广使用抗原检测。期间园内食堂工作人员、保洁人员、园(楼)门值守人员等工作人员每周开展核酸检测,可适当增加抗原检测。若出现抗原检测阳性者,无论是否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等症状,均需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的要求,由急救中心转运至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三)快速处置疫情。如教职员工和幼儿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托幼机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在2小时内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在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指导下,采取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和暂缓返园等处置措施。
托幼机构出现疫情后,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配合疾控机构做好传染源控制和管理,按照属地化原则配合疾控机构开展快速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研判,根据病例轨迹和流调信息,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与风险人员。托幼机构配合疾控机构等部门做好划定区域和风险场所的先管控、再摸排,有序组织落实风险人员的转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根据受污染的状况和风险采取相应的环境和物体表面的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并做好园内垃圾、粪便、污水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托幼机构要安排专人与接受医学隔离的教职员工、家长或幼儿进行联系沟通,掌握其每日健康状况。教职员工、幼儿病愈后返园需提交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
(四)做好卫生保障。各地要加强对托幼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责任落实,认真排查辖区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及时跟踪整改到位。托幼机构要加强应急处置保障,对师生员工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妥善解决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回应合理诉求和关切,在防疫提醒、生活和防疫物资、医疗保障、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支持。
消毒管理制度 【第七篇】
一、餐具、菜具、熟食容器应餐后立即清洗消毒,做到使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二、负责餐具消毒工作的专职人员应身体健康、工作认真。
三、餐具消毒应按物理或化学消毒的各自顺序操作。菜盆、汤盆、盆具、汤碗等用餐后,先将里面的残存物清理干净,加洗洁精洗涤,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再放入消毒柜内进行消毒,消毒后取出后保持干净,用白布盖好,以防灰尘。
四、餐具柜和点心柜应经常用洗洁精洗涤干净,餐具摆放整齐,关紧柜门。
五、当天收回的已用餐具当天清洗消毒,不隔天隔夜。水不开、蒸汽温度不够、药物浓度不够时不能消毒。
六、餐具清洗消毒程序:热力消毒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顺序操作:药物消毒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消毒、四冲、五保洁的顺序操作。
七、餐具消毒应达到下列要求:
煮沸:餐具浸没水中煮沸5分钟;
蒸气:流动蒸气持续10分钟;
药物:如为氯制剂,有效氯浓度为250ppm(250MG/L),食具全部浸入消毒液中5分钟,餐具达到光洁、不油腻、无味感官标准。
八、消毒完毕的餐具、茶具应立即放于清洁的橱、柜内保洁,防止再污染。清洗消毒完毕后将洗碗池、消毒池及其他设施冲洗干净。
病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第八篇】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提高新冠肺炎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感染突发事件流行,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制定本该应急处置预案。
(二)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蚌埠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等文件。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重要大事,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救治患者,把宗旨意识转化成为民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2、统一领导,密切协作,联防联控
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及院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及时研究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各部门积极开展防控工作,有效提升抗疫作战能力,密切协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工作。
3、快速应对,精准施策,有序防控
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检验试剂、消毒药剂等物资储备,强化队伍培训和应急演练,完善快速反应机制,保证通讯渠道畅通,做到反应快捷、行动迅速、措施果断。规范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监测报告、疫情控制、病例救治和信息管理等工作。加强经验总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防控水平,巩固防控成果,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面指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成立诊疗专家组和护理专家组,负责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诊疗,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医院各部门职责
1、应急办:负责防控工作的日常管理,组织落实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负责协调、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督促相关部门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演练,组织有关专家研判并提出防控策略建议,负责与市应急办等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及时汇总、报告相关信息等。
2、医务科:负责组织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诊疗、转运等技术方案;负责组建救治队伍,组织开展诊疗培训和医疗救治工作;负责组织专家进行病情研判,制定治疗方案;负责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入院病人管理,监督完善相关医疗文书。
3、护理部:负责组织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医疗救治中护理人员的调配,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救治及知识培训以及各病区应急演练;负责核酸采样点的人员调配;负责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病区出入人员的督查及管理。
4、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内感染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物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负责组织院内环境终末消杀;院内感染防护的培训。
5、防保科:负责核酸采样点的协调工作;负责开展常规疫情、流感病例的监测、报告,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6、药学部:负责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治疗用及消杀用药品的储备供应;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
7、门诊部:负责预检分诊工作及相关门诊应急工作;负责门诊预约诊疗的管理;
8、办公室:负责做好公文处理、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协调院内新冠防控相关事宜,保证院内通讯工具畅通等。
9、财务科:负责协调防控应对及应急准备工作中资金安排和保障。
10、宣传科:负责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中先进事迹的报道,配合做好防病知识宣传。
11、设备科:负责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中所需设备物品及防护用品的储备及供应。
12、后勤保障部:负责保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中所需后勤物资的供给及救治期间的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
13、保卫科:负责维护全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对划定的隔离区,及时提供人员进行安保,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负责院内疑似病人的转运;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协助进行出入口人员体温监测、安康码扫描等。
(三)疫情预防策略
1、实现进院对象测体温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全覆盖,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不同人群分流至不同的的通道,做到门诊与住院患者不交叉,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2、大力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预约诊疗,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减少患者就诊排队时间。
3、加强医务人员防护,住院病人采取“小单元”“网格化”医疗服务小组管理模式。门诊病人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严防院区人员聚集,大力推行无陪护医疗服务。
4、收住患者严格执行“一患一陪”免费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5、病区疫情监控小组负责每日监控工作人员及陪护的体温及呼吸道症状。
6、加强对发热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管理,按照规定及时报告、隔离及转运。
三、病例的发现及处置
(一)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1、预检分诊处在正常工作时间设在门诊大厅入口处,中午及夜间设在急诊入口处,负责对发热病人预检分诊。
2、预检分诊人员对每位就诊病人进行体温监测,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根据动态更新《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分类名单》,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源人群以及发热人群进行分流,并指引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二)病例发现、报告与处置流程
(1)发热门诊患者
首诊医生对就诊的发热、咳嗽患者,应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规定的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仔细筛查,对每一位发热患者进行核酸采样,阴性者方可离开。一旦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要立即上报,同时按照国家防控方案要求转至定点医疗机构立即单人单间留观室内隔离治疗,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确诊病例立即上报市卫健委同时通知市急救中心立即转运至市定点救治医院,院感科组织应急消杀组对现场进行消杀。
(2)住院患者
入院前需固定陪护人员,原则上实行“一患一陪”。所有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入区前均应完善核酸检测,持阴性报告方可入区;如住院患者或陪护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后怀疑新冠疑似病例的,原则上应立即启动病区新冠防控应急预案,立即转运定点医疗机构单人单间留观室内隔离治疗,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确诊病例立即上报市卫健委同时通知市急救中心立即转运至市定点救治医院,立即报应急办、医务科、院感科,院感科组织应急消杀组对现场进行消杀,进一步完成密接者流调以及隔离观察工作。
(3)急诊患者
经急诊绿道收住的患者,先酌情完善血常规、新冠病毒抗体及肺部影像学检查,入区后暂住病区应急隔离病房,进行核酸快速检测及普通检测双重采样;检查结果排除新冠肺炎者可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入院后如需进行紧急手术或者侵入性操作者按照《蚌埠三院疫情期间患者收治规定版》要求做好防护工作;确诊新冠病例者处置流程同前。
(4)暂在我院隔离病区治疗的患者,按照“四集中”原则(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开展救治,对确诊病例进行“一人一案一策”分析研判,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科学施治,防止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5)加强应急值守,非正常工作时间,院行政总值班承担院防控工作办公室(应急办)职责,院医疗总值班承担医务科职责,护理总值班承担护理部职责,并在院防控工作办公室(应急办)、医务科、护理部指导下具体落实相关工作。
(三)诊断治疗应急队伍
医院成立疫情防控期间院内应急队伍,及时处理应急突发情况。
1、应急协调组
组长:许杰
组员:
联系电话:
负责对新冠疫情突发情况进行应急处理。负责人员、物资、救治、汇报、研判总协调工作。
2、应急诊治组
组长:钱朝霞
组员:
负责院内发现疑似病例的会诊,制定救治方案,提出防控策略和措施建议,开展有效救治。
3、应急护理组
组长:王飞
组员:
联系电话:
配合救治组对疑似患者进行护理,负责患者核酸采样及日常体温监测,积极参与救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4、应急消杀组
组长:李甲
队员:
疑似或者确诊病例转运结束后,负责指导对疑似病例在院区内主要活动地点进行终末消毒。
5、应急转运组
组长:李艇
组员:
负责核酸标本及时转运以及发热患者陪检工作以及保卫科其他职责。
6、后勤保障组
组长:叶成钢
组员:
联系电话:
负责保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中所需后勤物资的供给及救治期间的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以及医疗用房的改造、扩建工作。
四、信息管理
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防保科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疑似病例确诊或排除后应当及时订正。所有病例根据病情变化24小时内订正临床严重程度。
五、病例管理和感染防护
(一)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院感防控技术指南执行,落实病人隔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医务人员防护等。
1、切实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建立合理的病例分诊流程和病例分类管理措施,促进医护、病患及陪护人员采取必要的个人预防措施,并建立医院内部督察机制。
2、加强发热门诊、呼吸内科、急诊等重点科室人员和设备配置,落实首诊负责制,建立发热病例快速排查和风险管控机制,实现对疑似病例及时诊断和及时管理。
3、对非感染性疾病科室,做好感染控制标准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意识。
(二)进一步织密医院监测防控网络。做好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消毒剂、发热病人临时隔离室的准备,认真开展在职人员和医院工作外包人员的健康监测,发现有发热人员不能排除新冠者及时报告市卫健委和经开区疾控中心。
(三)对于重点人群及高危部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核酸采集点、急诊等),优先接种新冠疫苗、每周一次核酸检测。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高度重视新冠肺炎局部疫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总体策略,按照“科学、精准、有效”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防控领导小组责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的应对工作。
(二)物资保障
根据《安徽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物资分配与管理暂行办法》(皖卫财秘〔20xx〕31号)和关于印发《蚌埠市卫健委防控物资储备方案》的通知(蚌卫规财秘〔20xx〕51号)要求,医学装备工程部、药学部、设备科、检验科、后勤保障部根据《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防疫物资储备方案》,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及应急资金的筹措工作,对防护用品、救治设备、核酸检测试剂、治疗药品等物资进行动态测算,进行重点采购和储备。要有“防大疫”、“打大仗”的思想准备、物资储备能够满足至少三个月需求。
(三)技术保障
救治专家组负责对医疗救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应急办、医务科、院感科、护理部按照职责要求,加强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应对新冠的医疗救治水平及应急反应能力。每批次进驻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均进行严格医疗、院感、信息上报等培训,发热门诊配备专职技术负责人,从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中遴选。建立发热门诊工作群,成员涵盖医疗、护理、药学、检验、影像、信息、医务、防保、保卫、院感,24小时在线处理患者病情研讨、流程改善、信息上报、标本运送等问题,立行立改,不断优化。
(四)人员保障
做好医务人员力量储备,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应急人员队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员,保持24小时通讯工具正常畅通。启动预案后,各部门各司其职,接到通知后迅速到位。按照既往模式,临床各科室抽调高年资医师、护士组成留观病区治疗单元,以月度为单位进行轮值。轮值排班提前报送医务科,接到任务后当日即可进驻留观病区。
(五)医疗用房保障
做好疫情暴发后发热患者急剧增加准备,进一步增加留观病房数量,除发热门诊内三间之外,将方舱CT旁原大输液及织物库房改� 原内科住院三个病区预计50间病房、150张床位,留作应对大规模发热患者留院观察治疗处置。
(六)核酸检测能力保障
加快城市核酸检测基地设施、设备建设,确保随时启用。
(七)经费保障
财务科负责协调院内资金安排,为新冠疫情应对工作提供足够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