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范例(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65463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社区治理工作方案范例(优质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第一篇】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根据区、街道关于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部署和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定了20__年度创建平安社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观",坚持预防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在街道综治办的指导下,依靠社区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提高社区治安防范能力,健全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夯实社区安全稳定的工作基础,确保社区一方平安。

二、具体工作安排:

1、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以群防群治为依托,形成多层次的防范、控制、打击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2、动员社区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创建平安社区"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无毒社区、无邪教社区"的创建活动,调整和健全"社区保安"、"治安志愿者"网络,开展争创"优秀义务巡逻队员"、"优秀楼栋长"活动,形成"人人参与治安防范"的工作局面。

3、加强辖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依法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严把流动人口"流入、流出"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全年办证率达到90%以上,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

4、深入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在社区内以禁毒图片展、黑板报展、悬挂横幅、授课等宣传活动形式,加强小区居民的禁毒意识,在小区内营造"有毒治毒创建无毒、无毒防毒保净土"的良好的氛围。

5、强化社区治安防范管理,搞好社区"警务室"、"调解室"建设,发挥义务巡逻队及楼栋长的治安防范宣传作用,积极宣传"五防"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发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创建平安家园的自觉性。

6、完善调解工作制度,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积极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在社区内做到各类矛盾调处及时,在开展工作中依法调处、以案说法,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积极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在辖区内以讲座、板报、横幅、宣传单、入户等形式组织居民开展不让邪教进我家活动,把反邪教警示教育落实到实处。

8、社区居委会以板报、讲座、宣传栏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全面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内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

9、经常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方式,丰富法制宣传内容,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居委会在暑假期间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法制教育活动,在社区的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举办一期暑期青少年法制培训班,以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

10、通过多种形式用多种载体,对社区居民、青少年等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文明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教育社区居民遵纪守法,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市民活动,增强创建平安社区的积极性。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第二篇】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推进文明社区的全面实现,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居民自治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办发号)文件精神,经区工委、区管委会同意,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经开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居民自治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奋战400天、喜迎七城会”的号召,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参与、全民动员、属地管理、综合治理、规范长效”的原则,在全区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文明素质,提高幸福指数,全力实施好此项“家门口工程”。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和协调,使居民自治管理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成立经开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区创建办,主要负责整治方案的制订、职能部门的协调、整治工作的推进、整治过程的监督、整治成果的验收。

三、工作目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结合全区社区的具体情况,大力推进小区(庭院)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居民小区(庭院)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建立准物业管理体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标。

四、整治范围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暂定南齿社区为整治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南齿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白水湖管理处负责实施。

五、整治内容

社区环境整治以居民小区(庭院)为单位,以保洁、保安为重点,白水湖管理处在征求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创建标准,集中整治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内容涉及七类:道路平坦、排水畅通、楼阁整治、庭院美化、照明完好、店面规范、车停有序。

六、工作程序和步骤

1、调查摸底。

白水湖管理处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摸清社区所管辖的庭院数量,同时把小区(庭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登记清楚。调查摸底结果必须真实、准确、无遗漏,为下一步确定整治项目提供可靠依据。

2、集中民意。

在确定小区(庭院)整治项目前,按照“整不整,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定”的原则,白水湖管理处要对整治社区内居民的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须达到整治社区内住户的全覆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上大多数住户(60%以上)有整治要求并同意实行环境整治方可集中统筹,进行整治计划。

3、规划设计。

在确定规划设计之前,按照“整什么,汇集居民群众意见”的原则,对前期听取民意掌握的百姓需求和改善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拿出规划和效果图;规划方案完成后,在小区(庭院)主要出入口公示设计方案,收集居民意见,归纳居民建议,完善方案内容,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4、改造提升。

结合创建标准和社区实际,形成一套领导班子、一个整治方案、一支专业队伍、一笔专项资金、一项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分工,拿出具体实施意见。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全面实施,确保质量。在整治过程中,要根据社区的整治工程量合理安排资金,做到科学调配、统筹兼顾。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可提升整治水平。同时,要充分接受居民群众对整治阶段的全程监督逐步完善整治工作

5、达标验收。

对居民小区(庭院)整治任务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进行达标验收,由区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再向市里申报验收,要求整治工作个个达标,让政府满意,让市民放心。

6、长效管理。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只是一种手段,实行准物业管理才是最终目的。而准物业管理是转为物业管理过渡阶段的一种形式。南齿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实行以“三保一维护”为基本内容的准物业管理:①卫生保洁服务;②安全保卫(安全防范)服务;③绿化保养服务;④设施维护服务。同时,明确服务标准,核定物管经费,设置门卫和物业管理办公用房。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

湖管理处要将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与区里对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机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态势;统一思想、拟定方案、精心部署、明确责任、有效推进,务求在年9月底前完成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准物业管理体系的建立。

2、协调配合。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规建、市政、执法、社发、财政等部门在程序审批等方面要给予简化和保障,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3、宣传动员。

充分发挥镇处、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社区环境整治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召开居民座谈会等平台方式,广泛宣传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目的、意义及进展情况,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4、确保质量。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家门口工程”和“民心工程”,镇(处)对每项工程实施情况必须全程监督指导,严把质量关,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工程按期保持保量完成。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第三篇】

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打造文明和谐蚌山区,根据黄庄街道下发“蚌山黄字[20**]15号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蚌山区委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提质增效升级,跨越赶超奋进,全力开创皖北首善之区新局面”的战略目标,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为打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宜居宜业的和平新形象,精心组织创建活动。

二、工作任务

按照蚌山区文明委《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年修订版)任务分解表》10项内容标准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年修订版)任务分解表》5项内容标准。

三、工作步骤

20**年为创建攻坚年,重点攻坚,精准补差,健全机制,夯实基础;2016年为创建提升年,巩固提高,统筹提高,统筹全域,打造特色亮点;20**年为创建达标实现年,全面达标,圆梦创城。20**年创建攻坚年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准备工作(20**年4月20日前)。发挥各种新闻媒体宣传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高密度开展主题宣传,营造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年9月底)。按照所承担的创建工作任务和要求,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力争各项指标都要达到A类标准,务必在20**年9月底前完成所承担的创建任务。

第三阶段:组织迎检阶段(20**年年底前)。查遗补漏,对照测评体系要求,逐项把关,确保各项创建任务按时按量完成。组织好内容详实、特色明显的材料,力求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档立案、实地查看等迎检项目的筹备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1)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2)健全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定期、有效地指导和协调创建工作,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2、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指标任务细化、量化,结合《蚌山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蚌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工作包保方案》等工作内容,实行班子包保社区机制,具体指导、协调、督促、推进社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每月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度、推进创建工作。结合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的工作内容、检查情况、群众投诉举报、第三方月考评等内容,根据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

4、建立健全建档立案机制。按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实地查看涉及的项目、指标,建立统一的、规范的、详实的创城档案。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第四篇】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推进文明社区的全面实现,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居民自治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办发号)文件精神,经区工委、区管委会同意,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经开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居民自治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奋战400天、喜迎七城会”的号召,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参与、全民动员、属地管理、综合治理、规范长效”的原则,在全区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文明素质,提高幸福指数,全力实施好此项“家门口工程”。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和协调,使居民自治管理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成立经开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区创建办,主要负责整治方案的制订、职能部门的协调、整治工作的推进、整治过程的监督、整治成果的验收。

三、工作目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结合全区社区的具体情况,大力推进小区(庭院)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居民小区(庭院)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建立准物业管理体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标。

四、整治范围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暂定南齿社区为整治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南齿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白水湖管理处负责实施。

五、整治内容

社区环境整治以居民小区(庭院)为单位,以保洁、保安为重点,白水湖管理处在征求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创建标准,集中整治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内容涉及七类:道路平坦、排水畅通、楼阁整治、庭院美化、照明完好、店面规范、车停有序。

六、工作程序和步骤

1、调查摸底。

白水湖管理处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摸清社区所管辖的庭院数量,同时把小区(庭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登记清楚。调查摸底结果必须真实、准确、无遗漏,为下一步确定整治项目提供可靠依据。

2、集中民意。

在确定小区(庭院)整治项目前,按照“整不整,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定”的原则,白水湖管理处要对整治社区内居民的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须达到整治社区内住户的全覆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上大多数住户(60%以上)有整治要求并同意实行环境整治方可集中统筹,进行整治计划。

3、规划设计。

在确定规划设计之前,按照“整什么,汇集居民群众意见”的原则,对前期听取民意掌握的百姓需求和改善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拿出规划和效果图;规划方案完成后,在小区(庭院)主要出入口公示设计方案,收集居民意见,归纳居民建议,完善方案内容,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改造提升。

结合创建标准和社区实际,形成一套领导班子、一个整治方案、一支专业队伍、一笔专项资金、一项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分工,拿出具体实施意见。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全面实施,确保质量。在整治过程中,要根据社区的'整治工程量合理安排资金,做到科学调配、统筹兼顾。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可提升整治水平。同时,要充分接受居民群众对整治阶段的全程监督逐步完善整治工作

5、达标验收。

对居民小区(庭院)整治任务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进行达标验收,由区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再向市里申报验收,要求整治工作个个达标,让政府满意,让市民放心。

6、长效管理。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只是一种手段,实行准物业管理才是最终目的。而准物业管理是转为物业管理过渡阶段的一种形式。南齿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实行以“三保一维护”为基本内容的准物业管理:

①卫生保洁服务;

②安全保卫(安全防范)服务;

③绿化保养服务;

④设施维护服务。同时,明确服务标准,核定物管经费,设置门卫和物业管理办公用房。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

湖管理处要将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与区里对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机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态势;统一思想、拟定方案、精心部署、明确责任、有效推进,务求在年9月底前完成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准物业管理体系的建立。

2、协调配合。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规建、市政、执法、社发、财政等部门在程序审批等方面要给予简化和保障,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3、宣传动员。

充分发挥镇处、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社区环境整治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召开居民座谈会等平台方式,广泛宣传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目的、意义及进展情况,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4、确保质量。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家门口工程”和“民心工程”,镇(处)对每项工程实施情况必须全程监督指导,严把质量关,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工程按期保持保量完成。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第五篇】

市域社会治理,是指以地级市的行政区域为范围,依靠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主体,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对辖区内的人民、事务、组织等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总和或过程。市域社会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枢纽角色和作用。以**市为例,当前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要在既有基础上寻找深化之路、实现在新时代市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深入研究并予以**。

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一)坚持党建引领。**市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力量和资源统筹。一方面,以“五星达标、3A争创”“五星达标、和美家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强化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引领市域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基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以集中培训、基地跟学、师徒结对等方式,提高其能力。制定并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底线管理标准、党员干部面对群众“十条忌语”等,促进党组织书记作表率、守规矩、履好职。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一是以保民安赢民心。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加大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危化物品、敏感物资、寄递物流、网吧、民宿等行业领域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二是以集民智聚民力。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体制机制,激发、调动“红枫义警”“五邻社”“越乡村嫂”等一大批基层群众,开创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局面,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增长点。三是以纳民言重民意。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涉黑涉暴、“两抢一盗”、电信网络诈骗、校园安全侵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打击整治重点,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三)坚持防范化解矛盾。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和防范风险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及早防范,严把矛盾风险源头关。推广应用寄递实名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寄递信息实时采集、实时比对、实时预警。加强民宿行业治安监管,全市291家提供住宿服务的民宿(农家乐)实现“民宿移动采集系统”安装应用全覆盖。全面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把问题解决在决策前。二是及早发现,严把矛盾风险化解关。建成市、县两级大调解平台7个,乡镇平台118个,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主体互动的矛盾化解体系。在交通、医疗、社保等13个行业设立69个专业调委会、157个调解工作室。注重培养专业调解人才,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充实基层调解力量。三是及早处置,严把矛盾风险管控关。全面整合各类防控力量和群防群治队伍,开展治安大巡防活动。加强社区矫正人员、刑事解教人员、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管控,再犯罪率和脱漏管率均低于省定标准。

(四)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市域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一是做强乡镇(街道)治理单元。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乡镇(街道)治理中枢,按照社会治理“一张网”要求,规范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备、改善运行模式,推动行政资源、服务资源有效整合。二是做细市域社会治理细胞——“全科网格”。以农村80—120户、城市300户以下为标准,彻底整合原先的“七网八网”为一张“全科网”。切实发挥好网格员的信息员、服务员、宣传员作用。三是做专市域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广大乡贤及其组织在反哺家乡、奖教助学、扶危济困、道德示范、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育发展1832个村级乡贤参事会(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72%),会员20918名。

二、市域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安全风险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1.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高度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是现代公共安全风险的最大特征。比如极端个人事件、生态环境危机、债务危机等,可能导致大规模社会恐慌传导。当前群众对环保、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风险的“燃点”和耐受度不断降低,一些以往的“普通事件”容易通过传播发酵引发公众负面情绪,甚至触发恐慌。

2.风险的易触发性和复杂多变性。当前自然和人为的致灾因素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一些“天灾”受到“人祸”而放大影响。社会流动加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违法犯罪空间扩大、链条拉长、机动性增强,既有社会矛盾和新生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潜在风险源不断增多。

3.风险的监管缺位和机制不健全。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反恐防暴斗争复杂严峻,人员管控压力逐步增大,重点场所目标防范漏洞仍然存在。安全生产工作量大面广,执法代替管理的现象广泛存在。同时新兴行业领域不断出现,导致安全监管盲区随之而来,安全监管责任难于落实。

(二)社会结构调整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1.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增多。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短期内由于政策调整及配套措施不能及时跟进,各种矛盾纠纷多发、易发,且相互交织,城乡利益调整面将更大、更深刻,各方利益博弈冲突更为激烈,既对大局稳定、社会安定、公共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又使社会治理难度增大、隐患增多。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问题诱发的群体性事件及参与人数不断攀升。

2.信访压力和金融案依然严峻。当前由利益问题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不少,涉及的群体多、领域宽、诉求多,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思维仍根深蒂固。总体信访维稳形势仍较严峻,越级上访居高不下,信访案件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一些全国性、全省性的非法集资风险扩散到外地,外地输入型非法集资风险急剧上升,致使部分投资人经济损失较大,维稳压力增加。

3.心理问题和价值取向的错位。当前,新旧观念激烈碰撞,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学业、竞争等心理压力加剧,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精神疾患、抑郁自杀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扭曲的心态、变异的心理,情感、理智和行为上的“错位”,使得报复社会、应激恶性案件等风险增加。

(三)网络技术革命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1.网络犯罪成为第一大犯罪类型。利用网络谣言、舆情炒作等使社会热点发酵,进而带来群聚事件屡见不鲜。传统违法犯罪借助网络蔓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黄赌毒、盗窃、诈骗、传销及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快速增多。因网络漏洞造成秘密失泄、基础数据改变蒸发,进而引发金融紊乱、供电中断、交通瘫痪等公共安全事件将进一步增多。

2.网络空间治理缺乏有效的手段。以手机为基本平台的网络社会,使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甚至社会行为以新的机制形成,传统的社会管理已难以奏效。具体表现为:手段不适应,现有的新闻管理方式手段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管理缺乏支撑,对一些网站的查处存在处置效率低甚至无法处置等问题;治理缺乏震慑,查封的处置权限、约谈等措施没有震慑力;风险缺乏评估,缺乏网络舆情风险的评估意识和工作机制,容易导致舆情的发酵和事件的复杂化。

3.平台整合数据共享进程有差距。网络技术与社会的全方位融合,数据信息炸裂式增长,但操作平台分散,大部分不能互通,还存在不断新增的趋势。部门数据鸿沟、数据壁垒依然存在,重要信息无法共享,多头采集、更新不快、利用不足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如一些村级网格员要熟练掌握十来个APP采集信息方式,一些镇级指挥室有七八种系统接入,并要分别受理、处置各个平台的事件和信息。

(四)履职能力不足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1.部分工作理念不够适应。市域社会治理涉及众多主体与对象,需要统筹全局、系统治理、整体发力。但在现行条块分割的体制下,不少地方和部门,仍存有老观念、运用老方法,在开展社会治理工作中,仍存在“做自己会做的,而不做自己应当做的”,有时出现治理“真空”,有时又存在交叉治理,甚至存在“文件打架”。一些基层干部还存在“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的老思想,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难题的能力不足。

2.社会参与程度不够深入。培育、引导、推动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办法和措施仍然不足,群众自治队伍相对缺乏,对社会组织的引导不够,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应有作用未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社会组织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专业素质管理水平不高,在社区教育、社区治安、流动人口管理等基层治理方面存在参与领域不广、不深,发挥作用及社会影响力十分有限。

3.治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新时代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有待完善,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多元化参与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还未形成。统筹衔接机制尚不完备,资源共享共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需要继续打通卡口。人才保障机制有待加强,社会治理人才还有一定的缺口,特别是需要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热心肠的网格员、调解员、村官、社区社会工作者等。

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对策思考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夯实基层基础等前提下,在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丰富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1.提升党组织统筹能力。加强党对市域社会治理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统领的政治优势,始终坚持党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及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各级党委统筹谋划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研究确定本地市域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政策导向、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制定出台政策意见。深化完善“堡垒指数”星级管理,定期分析研判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倒排一批软弱落后党组织,加快整转提升。深化“亮旗”行动,全面推进“五星”系列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主动亮剑,带头示范,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2.提升依法办事能力。大力实施“法润**”行动,使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的理念深深扎根广大市民的内心,融入到血液。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亮牌提升工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健全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构建网络立体化的法律服务模式。培育一批以村(社区)干部、农村党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挖掘一批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党员、村(居)民代表以及居住在村(社区)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命名表彰一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实现家家都有“法律明白人”。

3.提升文化引领能力。健全“最美**人”挖掘培育、学习宣传工作机制,实施“千村万户文明示范工程”,设立“新风榜”“功德榜”“和谐榜”等文明榜单,实现德润人心。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依托其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深入人心的法治小品、法治汇演、法治晚会等乡土气息较强的活动,发挥其中心集聚效应,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广泛开展村级道德评议、乡风评议活动,加强身边好人选树培育和学习宣传,组织先进典型“晒、比、读、讲、演”等活动,用好典型示范,汇聚社会善行。挖掘乡土文化,厚植文明乡风,弘扬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引领。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第六篇】

为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根据《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发展方针,认真履行《新安全生产法》、《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盗进行专项整治。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长效化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对重点单位、场所进行强有力的监管。提升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盗的安全意识,使要我安全变我要安全。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专项整治检查的内容:

1、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工作进行检查。对各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的消防器材、防火制度建设、值守情况、巡查情况和应急预案等进行全方面检查,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检查。

2、对各住户进行安全使用天然气知识的宣传,尤其对独住老人进行上门服务,教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炉等安全知识。

3、切实加大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经营、食用等环节食品安全整治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重点检查落实食品和食品原料进货验收,落实餐饮服务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防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4、用各种形式宣传防盗、防诈骗等知识。

四、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社区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把社区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意识,按照“抓生产必须抓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社区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社区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物业、群防群治队员组成。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网络健全的新体制。

2、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广泛宣传

要以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要采取报告会、座谈会、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和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防盗、防诈骗等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事故教育展览,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手机诈骗短信、组织反思大讨论等活动,达到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作用。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安全应急预案演练、“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广泛深入宣传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要分别组织举办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培训班,通过对典型事故进行剖析,深刻吸取教训,用事故教训推动企业落实责任、完善措施,防范同类事故发生。

3、加强上下联系,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指定专人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社区能力范围内难于解决的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协助处理。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开展情况于每周一上午之前,上报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委办。

4、标本兼治,全面推进。

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围绕防火、防盗、防诈骗、食品安全等的重点工作,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活动期间,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好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防火、食品安全等执法检查、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把安全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为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的贡献。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第七篇】

根据《江西省民政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江西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实施2022年度“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暨社区星级评定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幸福江西”建设,以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以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加快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层更加和谐稳定,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带动党员群众、各类组织、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健全党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2.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回应群众新期待新需求,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巩固基础、补足短板、提升质量,努力做到群众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坚持因地制宜。把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社区特点,分层分步实施,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探索符合本地需求、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

4.坚持协同共治。推动各部门各领域的政策、资金、人员、设施、资源在社区有效融合,发挥整体效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三)工作目标

到2026年,全市5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综合平台夯实有效、人才队伍齐备多元、服务供给便捷精准、工作机制健全有序、居民自治充满活力”的社区服务星级等级标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多样化、品质化生活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把党的领导贯穿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全过程,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筹领导,构建街道党工委为引领,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挂点帮扶社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健全网格化治理机制,细化街道、社区、网格(居民小组)三级架构,健全干部下派,挂点帮扶社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长效机制,通过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共建互联、参与社区治理。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落实社区事项准入制度,规范社区事务、挂牌考评和证明事项。

(二)综合平台夯实有效。加快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综合服务平台“133+X”标准化建设:“1”即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3”即3块牌子,社区对外悬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3块牌子;“3”即三大服务平台,即便民服务站、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即根据社区服务需求,设置政务服务、党群活动、养老护幼、协商议事、文化体育、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综治警务、消防站点、应急救助等功能区。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促进各类服务设施功能差异互补、内容衔接配套。鼓励各地根据本地特点和群众需求,创新设置服务功能区,打造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平台。鼓励采取盘活现有资源,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完善社区服务阵地。鼓励社区服务场所和功能设置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力戒形式主义和“空转”,务求各类站点平台发挥实效。推进社区信息化应用集成便民,“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建设智慧社区、数字社区,在小区物业、治安消防、养老护幼、卫生医疗、文体科普、应急救援救护等领域提供智慧服务。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服务。

(三)人才队伍齐备多元。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综合考虑服务居民数量等因素,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确保每个网格配备至少1名专职网格员,并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选聘优秀人才充实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完善岗位薪酬制度及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街道领导干部、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探索拓宽其他社区工作者职业上升通道。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建设,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推进社区工作专业化。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党员到所在社区和居住地区报到”全覆盖,探索拟提拔的优秀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后备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强化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志愿者管理、激励、回馈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多样化、常态化、规范化。

(四)服务供给便捷精准。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着力提升社区生活品质。推进政务服务下沉社区,构建实体受理窗口、网上办事、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元化服务格局,推动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便捷办理,实现城乡社区服务“365天不打烊”。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加强养老、护幼、助残等服务供给,扩大社区公共安全、卫生、就业、法律、教育、文化、体育、科普等服务。加快完善便民商业服务,构建社区“15分钟生活圈”,打造老年友好、儿童友好、无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全龄共享友好社区,扩大居民参与,提升社区居住品质,发展社区电商、共享经济,提升居民获得感。开展社区营造,推动“社区共同体”建立,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作用,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突出社区文化引领,培育公共精神,促进邻里和谐,激发社区活力,建设社区家园共同体。

(五)治理机制健全有序。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激励政策。以社区“两委”为主导,培育社会组织,发挥社工专业作用,引领志愿者参与,挖掘社会慈善资源,在平台建设、资源整合、项目运作、队伍建设、共建共享上实现联动,推动社区内部资源盘活、外部资源引入,形成社区活力充分激发、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作用显著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社会慈善资源有效开发的良好局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明确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清单,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完善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创新供给侧改革机制,坚持社区需求和居民满意导向,建立居民需求、服务资源、民生项目“三项清单”制度,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实现资源项目与居民需求精准匹配,提升社区服务效能,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共同富裕。

(六)居民自治充满活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转变社区工作理念和方式,扩大居民参与,通过深化协商实践,推动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共治活力。积极搭建协商平台,规范协商流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和公共事务,常态化开展社区协商。建立协商成果落实机制,推行“县城织锦人”“小区值日生”“圆桌会议”“6+X协商模式”“城市会客厅”治理模式,推动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社区物业治理,在社区居委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协助有关部门指导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并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职进行监督指导。健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商机制,对社区内物业重大事项及服务纠纷进行协商解决,推动无物业老旧小区物业自治。倡导制定务实管用、居民认同的居民公约等自治规范。完善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组织实施

(一)分级评定。坚持平时考核与集中评定,实地考核与资料查核,群众评议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三星社区”由市民政局评定,“四星社区”和“五星社区”由省民政厅评定。原则上一年组织一次集中评定。由县(区)民政局初评,市民政局复核,报省民政厅评估验收,考核通过的评定相应等级并命名。具体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另行下发。

(二)分步推进。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利用4年左右时间,对全市中心城区社区开展星级等级评定。到2026年,全市50%以上城市社区创评三星以上“幸福社区”。

(三)动态管理。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对城市社区进行打造提升,努力使全市“三星”级以下社区普遍实现转化提升,“三星社区”“四星社区”普遍实现晋位升级,“五星社区”普遍实现巩固提高。对星级社区实行动态管理,按照“谁评定、谁负责”原则,每3年复评一次,对符合更高星级标准的社区升级增星,对不符合现有星级标准的社区降级摘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作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落实“幸福江西”奋斗目标的具体举措,紧密结合市域社会治理、创文创卫、基层减负等重点工作,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明确分工,研究协调解决重大事项、跟踪指导工作进展,形成“人人有责、层层有责、地地有责”的责任闭环。

(二)强化激励措施。“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将纳入市县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统筹协调和绩效评估机制。对评定为“三星”及以上等级的“幸福社区”予以适当支持。在开展“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及各类社区建设资助项目评选时,原则上优先从“幸福社区”中产生。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级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加强对城市社区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的宣传和引导,加大推介报道力度,扩大影响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幸福社区”在全市、全省、全国的社会知晓度、百姓认同度、群众满意度。

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第八篇】

为贯彻落实城市党建“四联四化”机制和《灵武市贯彻“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试行)》文件精神,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方式,通过党建引领,密切党群联系,实现“邻里沟通、邻里和谐、邻里互助”的“幸福邻里”目标,最大化发挥社区治理成效,结合灵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用好用足用活社区和小区阵地,依托“邻里驿家”服务平台,全面发挥社区直管党员和在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调动社区广大居民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党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邻里”主题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拉近邻里之间距离,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小、处理在早,在全社会形成“幸福邻里”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广大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实施内容

1.建设“邻里驿家”,推动服务平台下沉。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综治中心、群团工作室等各类阵地资源,通过腾、挪、合、借等方式,全面打造“有鲜明政治功能、有多方参与队伍、有明确功能职责、有常态活动开展、有基本运行保障、有长效管理机制”的“邻里驿家”。健全居民区党组织运行机制,完善“邻里驿家”阵地使用制度,面向有一技之长但缺少资金和场地的弱势群体以及群众生活急需的服务群体,低于市场价服务辖区居民,形成“街道统筹、部门协同、社区主抓、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建立小区“邻里服务圈”,精心设置“邻里读报点”“邻里充电站”“邻里议事厅”等,引导居民主动、理性、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民政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

2.壮大“邻里队伍”,培育邻里互助力量。对小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有一技之长的群众等人员进行大起底、大盘点,积极挖掘“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居民,建立“邻里能人库”。坚持党员示范、居民代表带动、普通群众参与,建立一批“知心奶奶”“啄木鸟巡逻队”“邻里小事互助社”等,让“邻里能人”发挥特长参与小区治理。大力宣传守望相亲的“邻里”模范和榜样,吸引更多的治理能人深入参与小区建设,壮大邻里力量。

责任单位:市文广局、市融媒体中心,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

3.认领“邻里心愿”,助力邻里互助和谐。按照“虚拟组织、实体运行”原则,搭建“互助微平台”,发布居民服务小需求,组织教师、医生、律师、维修师、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认领“小需求”“微心愿”,协助解决居民生活中的操心事、揪心事。依托“邻里驿家”,每个居民区党组织至少组建1支党员先锋服务队,积极配合小区抓好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工作,增强邻里互动和交流。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卫健局、市司法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

4.改进“邻里服务”,提升为民办事能力。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进落实“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完善社区班子成员常态化包抓小区联系制度,点对点进行“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建立健全错峰错时志愿值班制,向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代办、志愿服务等各项服务,打造15分钟城市社区党群服务圈。推动居民区党组织与业委会、物业公司联合办公,加强协调联动,推动小区治理问题就地解决、快速化解。培育“草根型”备案类公益性社会组织,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并长期坚持

5.开展“邻里守望”,营造和谐友善氛围。提供“为老、为幼、为弱”服务,积极协调辖区各界爱心人士、爱心商企、爱心组织等,开展募捐物资、招募志愿者等活动,利用各类节庆为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送去关心关爱。组建党员为主体,志愿者和热心居民参与的“邻里帮帮队”“邻里互助社”“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帮买生活物资、疏导陪伴等,以实际行动促进社区文明和谐,营造互帮互助、和谐友善的邻里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市残联、市扶贫服务开发中心,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并长期坚持

 6.培育“邻里文化”,开展邻里主题活动。制定“邻里节”活动方案,各社区统筹安排“邻里主题日”,结合实际开展“幸福邻里”系列活动。以“邻里听、邻里学、邻里帮、邻里和、邻里安、邻里情”为主题,以小区为基本单位,开展义诊、义剪、民族团结政策宣讲、道德讲坛、法律咨询、正规理财介绍、传统文化小讲座等等。邻里驿家按月公示,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培育有社区、小区特色的“邻里文化”。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文旅广局、市卫健局、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并长期坚持

7.健全“邻里机制”,深化巩固工作成效。建立邻里议事机制,全面推行 “邻里说事、邻里议事、邻里办事、邻里评事、邻里晒事”的“五事工作法”,小区重大事项决策前,坚持“支部先议”,广泛凝聚共识。建立党员为主体的多元参与机制,不定期组织召开小区(网格)议事会、板凳听评会等,激发小区居民主体意识,带动参与小区治理。建立志愿服务正向激励机制,每年对党员服务次数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情况及服务质量评价反馈,对优秀党组织及个人进行表彰,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城区街道办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31日前并长期坚持

三、工作要求

(一)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城区街道党工委要切实履行“幸福邻里”创建主体责任,要对各社区“邻里驿家”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和综合研判,根据社区居民构成特点和地域分布情况等,指导建设具有社区特色和满足不同需求的“邻里驿家”,做好人财物和运作机制保障。要积极对接下沉服务垂管职能部门,运用“党建联席会”和“一书三单”工作机制,对标落实“幸福邻里”创建工作要求,确保完成好各项任务和目标。

(二)做好部门协同配合。综合执法、公安、市场监管、司法、住建、卫健等职能部门要切实配合街道推进“幸福邻里”创建,积极主动与街道、社区对接,跟踪协调抓好下沉“邻里驿家”服务事项,确保发挥实效。要积极落实《灵武市贯彻“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试行)》等文件有关要求,发挥好专业资源优势,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三)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幸福邻里”创建工作纳入年底“星级化”考核管理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对工作落实不重视、不到位的,将进行工作提醒或通报;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推进有成效的,将在党建项目申报、升星晋级中优先予以考虑。在推进“幸福邻里”创建过程中,各部门单位、各相关镇街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大力开展工作宣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256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