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品管理制度精选14篇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药品的采购、使用和报销,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和医保资金安全,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医保药品管理制度”,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1
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是医院服务的窗口。带有专业性、经营性、咨询指导性和服务全面性的工作性质和任务。担负着门诊药品的请领、调配、发放、保管及药物咨询服务,负有监督和指导门诊病人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品的责任。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民医保已是大势所趋。这样就提供了患者到市级医院看病就诊的积极性,以使我们医院的门诊量大量增加,传统的单一的门诊药房的供应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就要求我们药师认真思考,开拓创新,充分发挥门诊药房的职能特点,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全的药学服务,现就我们怎样做好门诊药房工作谈几点体会。
1、严格遵守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
我国的《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生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处方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根据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药剂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医嘱,认真执行处方管理制度,“四查十对”制度,确保发出的药品准确无误。
为避免安全隐患,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将收处方到发药的整人过程分为两方面来完成,一名药师负责接待患者并收处方,审处方,然后交由另一名药师负责配药,将配好的药和处方交回给前一名药师核对,核对无误后再将药品发给患者并交待详细的服药说明及注忌事项。前后两名药师各施其责,相互配合,同一处方由两名药师审核把关,工作质量得以保证。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差错率也随之下降。
2、加强药品管理
药品质量是一切诊疗活动的基础,我国执行的《药品管理法》中对每种药品都有有效期的规定,我们不但要根据各药品的储存条件妥善保管,而且还要定期(每月一次)对每种药品查看有效期,将即将过期的.药品记录下来,登记在册,提前三个月将近期药品退回库房。
普通药品按片剂、注射剂、内服、外用制剂或按抗生素类、胃肠道类、心血管类、激素类等分类,一架一层一定位,摆放整齐,规范易找。对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放入冰箱,以免药效降低或消失。
特殊药品如品,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来管理使用,品实行“五专”管理,实行“三专”管理,我们建立有严格的逐日消耗登记制度,交接班制度,品注射剂空安瓿回收制度,防止品外流,对社会造成危害。
3、开展用药咨询,做好药学服务
用药咨询是医生看病治病的补充,可使病人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获得有用的知识,增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益疾病的治愈。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患者,他们来自农村,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不识字,他们看不懂说明书,这就需要我们药学人员耐心的向他们讲解药品的用法、用量以及这些药品对他们疾病的好处,以增强他们对医院的信任,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我们药师要结合实际工作,通过自修或在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药品。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2
一、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药品生产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要求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进物料,并按照规定检验合格后投入生产使用;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药用辅料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检验,严把产品质量关。对每批出厂的产品均应有销售记录,其销售记录应有可追踪性。
工作目标:药品生产应确保重要的生产过程能达到连续稳定地运行。确保按规定履行每种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采用的标准及方法,按规定实行检验及留样。确保按规定独立履行对物料抽样,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不得使用无文号管理的原料。
(二)药械经营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1、全面开展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着力解决药品经营中的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问题。完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的协调机制,依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必须坚决移送。2、严格药品经营准入管理。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法定条件和要求的,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依法收回《药品经营许可证》。3、加强药品经营行为监管。严格禁止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教育和监督药品零售企业加强销售人员管理。药品零售企业经营非药品产品的,必须设立非药品产品专售区域,设置明显的分区标志。4、强化农村药品监管和广告专项整治。继续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着重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探索、总结和发展适合本县农村实际的药品监管模式。大力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对违法广告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依据《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规定,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力求年底前使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5、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内容: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经营单位是否备案,使用单位是否从采购、验收、使用、跟踪检查都有记录。是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监测记录,是否存在使用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现象。
工作目标:到今年年底,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违法药品广告。
(三)药械使用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加强药械使用环节监管。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药品安全性信息预警机制和控制处理机制,进一步加大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规范处方使用行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推动药品分类管理,促进全社会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的提高。
工作目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专项整治。整治重点内容如下:
1、药品专项整治
(1)强化药品经营行为监管,查处批发企业挂靠经营、过票现象。严厉打击药品零售企业出租或转让柜台,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等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2)开展药品购进票据专项检查,查处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或农村个体诊所向零售药店购药、以及药品批发企业向无证照单位供应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3)开展学校药械质量专项检查。联合县教育局对学校医务室药品采购渠道、药品养护、人员资质、效期管理进行检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4)对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深化建设进行督查,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5)开展疫苗质量专项检查。对全县相关单位疫苗的进货渠道、储存条件、设施设备、管理水平进行检查,有效确保疫苗质量。(6)开展进口参类专项检查。通过对口岸检验报告、进口药材批件等检查入手,查处假冒进口参类的行为,整治滋补药品市场。(7)严格执行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联合县工商局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查处以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违法药品广告,并做好相关违法案件的移送工作(县工商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8)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检查力度,督促企业按法定标准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做到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及时。(9)开展药品企业准入管理专项检查。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上报省、市药监局依法收回《药品经营许可证》。(10)开展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专项检查。查处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购进来源、处方药凭处方或登记销售;药师在岗制度的执行,处方是否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销售情况等。
2、医疗
器械专项整治:
(1)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检查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经营单位是否备案,使用单位是否从采购、验收、使用、跟踪检查都有记录。是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监测记录,是否使用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2)重点加强对骨科植入器械等高风险产品、隐形眼镜、助听器的质量监控,以及对质量可疑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验。继续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高风险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行为和质量跟踪管理。(3)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药械零售企业记分管理办法》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建立健全《药械零售企业记分管理办法》、《药品零售企业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和《星级药店评定标准》。对监管中发现违法违规企业除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将给予不良行为记分,并依据分值大小,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记录在案、媒体曝光、强制培训、建议取消医保定点药店等形式,予以警示和惩戒。对全年累计没有记分的企业,优先推荐为“三星级药店”的候选单位。以此推进医药行业诚信体系和自律机制建设,提高监管效率,促使药品质量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深化规范药房建设保障农民用药安全有效。一是细化服务指导。制定《x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指南》,从药房设置、管理制度、人员资质等方面明确管理要求。同时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药房的监督、检查、指导,促进药房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二是部门协作加强督促。与县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规范药房建设的通知》和《规范药房设置标准》等文件,将规范药房建设纳入卫生局对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对新开办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要求首先通过规范药房验收,共同督促个体诊所、医疗机构的规范药房建设。
3、制定《x县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管。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做好采购单位资格的审核,证件的索取,验收台帐的记录,不良反应的跟踪。每家医疗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落实这项规定的执行。同时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采购及使用检查,并要求每家医疗机构的专职或者兼职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人员,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三、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药品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30日至9月5日)
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和工作任务。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整治行动方案和专项整治计划。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及举办专栏、专题访谈等形式,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宣传《特别规定》和有关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形成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专项整治阶段(9月6日至11月30日)
在动员部署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xx]63号)、《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及《x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精神,突出重点、全面出击的方式,大力开展药品整治行动。
9月1日—9月15日对全县药品市场进行调查摸底
9月16日—9月30日对全县县级医院进行专项检查
10月8日—10月20日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专项检查
10月21日—11月21日对全县村卫生室进行规范药房检查指导
11月22日—12月15日对全县药品批发、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15日至12月30日)
对整治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开展“回头看”行动,查漏补缺,并于12月5日前完成总结报局办公室,局办公室于12月10日前上报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此次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必须与去年7月份国务院部署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我局今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农村食品药品整规年”活动相结合、相衔接,在短时间内集中解决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意义重大。为确保本次整治行动顺利进行,打好这场整治行动的特殊战役,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x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成立以县药监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x县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由县药监局局长x任组长,县药监局副局长x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工作协调组成员。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协调组联络科室设在县药监局办公室,联系电话:x,负责日常联系、协调及工作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医院药房的管理,严格要求医疗机构遵守药品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落实医疗机构对药品终端消费安全的责任。县工商局要严厉查处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遏制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现象,严格管理城乡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的行为。县教育局药要求学校医务室切实按照规范药房标准采购、使用、保管药品,教育引导师生不断增强药品安全意识。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县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指导新闻单位配合药品监管部门做好药品安全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守法,提高公众的药品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药品安全舆论环境。
(三)严格执法,加强力度。
要严格依照《特别规定》和《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严查处制售不符合假劣药械的违法行为;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对重大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要坚持抓大案要案,加大查处案件力度,落实“四不放过”“四个一律”。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严惩,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四)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围绕本次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充分履行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搞好衔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群策群力,积极工作,对重点药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打击查处。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3
我中心根据《20xx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国卫医函〔20xx〕192号)文件精神要求,做好严厉打击假借学术会议、科研协作、学术支持、捐赠资助进行利益输送的不当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结合我中心X区医疗行业作风建设统计表,现将自查自纠工作汇报如下:
一、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贯彻国家卫健委和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我中心党支部先后多次组织结合“四史”学习的行风建设活动,促进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倡导党员同志坚持不忘初心,严格执行行风建设的"九不准"行为约束,防范商业贿赂行为,共营风清气正廉洁氛围,推动医药事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二、药事委员会
(一)药事委员会构成
我中心通过分管领导带头,药剂科、医务科及门诊联合成立药事委员会,组成包括药事委员会基本构成,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机构设置包括办公室,药品质量管理组,药品管理组,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处方点评管理组。中心已按《医疗机构行风建设督查表》建立药事委员会,从组织架构上解决在医疗服务中违规违纪违法、医药产品回扣现象,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等问题。
(二)完善工作职责、组织管理与制度
我中心通过建立健全药事管理委员会各部门职能及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做会议记录,针对基药目录管理,药品遴选流程,药品采购及临时采购进行严格把控。
目前制定药事委员会工作制度数21项,第三季度召开药事委员会会议1次,制定自费药品使用及患者院外购买管理制度数5项。建立药品用量和用药金额“双公示、双排序”信息系统,有效控制异常增量药品数。
三、加强处方点评制度
(一)组织管理与制度
我中心处方点评组织架构包括专家组及工作小组,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和工作实施细节,内容包括:组织架构、处方权管理制度、处方审核制度、点评结果及处理意见公示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医师约谈制度、信息数据管理制度等。
(二)注重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改进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登记和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对存在使用量异常增长的药品,实施限购、暂停采购等干预措施;对于开具不合理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执业医师按规定开展联合约谈。上半年在处方点评的辅助下中心违规全面改善。
20xx年1-9月共开展处方点评数9次,随机点评处方数6588份,通报不合理处方数11份。
四、打击医保诈骗促进医保联合约谈机制
我中心建立医保联合约谈机制;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健全院内联合约谈相关规章制度;协同推进治理医药产品回扣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自查自纠。
20xx年1-9月份扣罚不合理医保用药医师18人次。
五、规范自费管理
我中心通过“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采购,并全面实行“品种直接挂网,价格议定成交”的挂网采购办法,成交价不的高于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级药品采购平台上的采购价,实现“阳光采购”。
六、加强药品信息化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我中心门诊诊疗用药规范,着力解决不合理用药、医保违规等突出问题,我中心建立门诊用药知识库,内容包括:药品疾病禁用、慎用,药品相互作用,剂量、频次、给药途径,药品重复用药,主诉与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服药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儿童哺乳妊娠),特殊职业用药。
七、严格接待医药企业管理规定,落实医药够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规范医药购销行为
我中心开展了专项学习医疗行风建设“九不准”、“十项不得”、整治医药产品回扣“1+7”配套文件规定。对收受红包、收取回扣、推荐患者购买院外药品或医用耗材以及假借学术会议、科研协作、学术支持、捐赠资助进行利益输送的`等严重损害行业信誉的不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健全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突出各部门和各科室的行风建设主体责任,把行风建设的要求融入业务工作之中。
我中心呼吁医企双方参照《医用耗材购销合同》、《医用耗材供货商承诺书》、《医药产品廉洁购销协议》,相互监督,共同遵守合同条款,坚决杜绝违规、违法和不规范行为,保持廉洁的购销行为。
探索完善“三重一大”和涉及重大利益问题的个人事项主动申报、主动规避、主动监督制度,要重点落实在医疗机构内建立党委主导、院长负责、党务行政工作机构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实行医德医风的“一票否决”制,并纳入日常监管中,作为职工年度考核、医德考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0xx年1-9月份登记医药代表数量13人,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接待数量31人次,医药产品廉洁购销合同签订数量41份。
八、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
健全医保,落实奖惩,定期组织医保规范培训,定期宣传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同时做好医保违规自查自纠工作反馈和留痕工作。加强医护自律管理,做好自我管理和约束,避免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4
通过对唐山市20xx年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参保职工个人负担的因素有多方面,可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医疗保险个人负担的比例,以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1 参保职工医疗消费情况
门诊患者负担情况
20xx年唐山市医疗保险参保职工门诊就医购药个人负担率为9%,个人负担最高的县(市)区为迁安市,负担率为23%,最低的是滦县,为%。20xx年市本级参保职工门诊个人负担率为13%。
门诊特殊疾病患者个人负担情况
市本级门诊特殊疾病患者个人负担率为18%,负担最高的是丰润区37%,由于门诊特殊病属慢性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医疗消费高、医疗费用可控程度低、道德风险高的特点,在政策制定上较为宽松,药品不再分甲、乙类,超过起付标准部分直接报销80%,因此总体个人负担水平明显低于住院患者,尤其在尿毒症(肾移植术后排异)、癌症、糖尿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几种疾病上,个人负担在15%左右,低于个人总负担比率。从病种发病率来看,23种慢性病中,冠心病、高血压以6‰的发病率高居榜首,脑血管病、糖尿病以‰、5‰次之,中晚期癌症以‰的发病率紧随其后。
住院患者负担情况
唐山市参保职工住院患者个人负担率为24%,个人负担最高的县(市)区为古冶区,负担率为35%,最低的是路北区,为20%。20xx年市本级参保职工住院患者个人负担率为26%。调查分析:
次均住院费用年均上涨% 20xx年唐山市参保职工每一出院人次平均住院医疗费为5 049元。市本级次均住院费用几年来呈波浪起伏状,20xx年为5 881元,4年间年均增长%,较20xx年绝对增长%。县区中以唐海县最高,次均住院费用为7 552元,其他比较高的县区有路南区6 985元,遵化市6 642元,比较低的县区有玉田2 922元,迁西3 093元。由于县区医院全部为二级甲等以下医院,次均住院医疗费应低于市本级二级医院水平4 805元。路南、路北、丰南、丰润区把市区三级医院也定为本地定点医院,因而提高了住院医疗费水平。
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大幅下降20xx年唐山市参保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其中三级医院为%,二级医院为%,一级医院为%。市本级参保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47%,较20xx年的%下降%,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大幅下降,基本在50%以下,说明住院医疗总费用中医疗技术成分得到明显体现,以药养医现象有所遏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调低政府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使药价整体水平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医保经办部门加大稽查力度,严格管理,降低乙类药品自付比例的结果。
参保职工自费药负担率大幅下降按照河北省卫生厅要求,自费药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要控制在8%~15%左右,20xx年市本级参保职工自费药负担率为%,较20xx年的%下降%,说明尽量使用《药品目录》内药品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用药管理逐步规范。
参保职工平均住院日数下降20xx年唐山市参保人员累计住院床日1 013 773 d,平均住院日 d。市本级累计住院床日数481 435 d,平均住院日数18 d,较20xx年 d略有下降,整体上历年均呈下降趋势。
参保职工个人负担总体状况
唐山市参保职工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为21%,市本级参保职工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调查分析:
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市本级20xx年个人负担总平均比例为33%,20xx年为%,20xx年为%,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乙类药品自付比例由20%降低到10%再降到5%;扩大了门诊特殊疾病病种(由8类18种增加到13类29种);药品目录扩大等等。
人均医疗费增长过快①全市情况:20xx年全年人均医疗费819元,其中: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561元,退休职工人均医疗费1 310元,为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的倍。②市本级情况:20xx年市本级全年人均医疗费934元,其中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616元,退休职工人均医疗费1 380元,为在职职工人均医疗费的倍。人均医疗费4年平均增长%,绝对增长%,而同期居民消费价格却只增长了%。
2 影响参保职工个人负担状况的因素
由于医疗消费市场具有很强的供方垄断性,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即医疗机构与病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医疗消费实质上是一种被动消费,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消费,是极易滋生道德风险的温床。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忽视患者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未能理顺和“以药养医”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多开药、用贵药、乱检查、重复检查现象仍比较突出,为住院患者提供过度医疗服务以获得较多的医保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保基金的流失。
按服务项目付费引发医疗过度供给
费用结算是医保关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定额结算、总额预付、按项目结算三种。唐山市采取的是按项目付费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不仅容易诱导医院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而且还需要对大量的服务项目和收费账单进行审核,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其弊端日渐显现。
药品费用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现象依然严重
20xx年参保职工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的比重虽然较上年大幅下降,但仍然占住院总费用的50%左右,居高不下,药品费用的`高比例严重地冲击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性,增加了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医患双方道德风险引发医保基金流失的黑洞
由于医改涉及到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及医疗机构等方面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机制还处在初始阶段,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新情况和新矛盾,而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在医疗保险领域发生频率最高、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大、最难以有效地规避,主要表现为:一是医嘱外记账,二是治疗与病情不符,三是乱记费、多记费,四是以药易药变通记账,把自费项目变通为统筹基金支付项目,如有的医院把住院床位费分解记账。
制度因素使个人负担率难以再降
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乙类药品要先自负5%,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要先自负20%,然后在职职工再自负15%,退休职工再自负12%。这样算下来,参保职工最终个人要负担32%或%,而像一次性医用材料、体内置放的材料、CT、MRI等特检特治在住院患者尤其是大病患者的费用中要占相当的比例。外地转院、异地安置、急诊在非定点医院住院参保职工住院费用要先自负医保范围内费用的20%,个人负担明显加重,一般在50%左右,高出普通住院患者一半以上。部分县区没有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或实行了但筹资比例过低,也影响了个人医疗保险待遇,因此制度因素使个人负担率难以再降。
3 降低医疗保险个人负担的措施
优化结算办法,发挥核算机制
建立“按服务项目付费、病种定额、按实结算”等多种结算办法并举的复合结算机制,实行立体化的费用结算,充分发挥结算办法的杠杆作用,做到因医院而宜、因病种而宜、因管理而宜、因服务而宜,进一步融合医保关系,解决医、患、保三方面的矛盾,使医疗管理更加理性化、服务化,从源头上遏制不合理费用的流失。
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和“两定点”信誉等级制度,即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医保政策、费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打分,按照不同类别的定点机构、定点药店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情况,确定A、B、C信誉等级,给予相应政策,采取不同管理办法,畅通医疗保险定点进出渠道,保证医保定点准入和退出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两定点”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指标控制,建立医保费用预警预报监控制度
强化指标控制就是建立一系列质量与费用控制指标体系,质量指标包括大型设备诊断阳性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手术伤口一级愈合率、患者平均住院日数、术前占用病床日数、门诊抢救成功率等。费用指标主要包括“三率”指标及辅助考核指标,“三率”指标即强化医疗服务管理的三项指标: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备药率、自费药负担率。辅助考核指标包括参保职工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次均门诊费用、手术患者人次数、特检特治占总医疗费用比例、人均住院费年增长率等等。
预警预报监控制度就是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对参保人员发生的住院、单病种、门诊特殊病费用及违规项目、医疗消费等指标进行重点监控,并采取文字通报、上网等形式定期公布。对各项指标增长较快,问题较多的定点医疗机构采取向主管领导发出《预警告知书》的形式,促使定点医疗机构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加强医疗保险费用的管理。
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三改并举”
药品价格管理改革应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尽可能建立比较完善的医药竞争体系和规则,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民;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双向转诊”制度,使门诊病人大量地向社区分流,降低医疗成本;规范医疗保险病人出入院标准,把康复治疗和护理由大医院向社区转移,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建立医疗新技术准入制度,防止过度利用和滥用新技术。
理顺服务价格,在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降低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的基础上,合理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建立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通过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促进医生因病施治,合理用药,遏制滥开药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患者对不同药店的选择,促进医院药房、社会药店的竞争,使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其次要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内部管理,减员增效,降低医疗成本,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水平。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5
药库是医院的服务机构,其工作性质具有医院药学的专业性,药政法规的职能性和药品流通的商品性。随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医院药品采购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库工作应建立清晰的科学管理方案,服从医院的总体发展要求,协助医院发挥最佳的医疗效果。
1.药库管理应体现医院药学的专业性
现代医院药学的核心是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用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现代医院药学的定位转变
传统的'医院药学立足点是“以药剂学为中心,局限在药品调配和供应上”;现代医院药学的立足点是“以病人为中心,强调药师对患者的直接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参与临床,促进合理用药
药学人员要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基础,有与医生沟通合作的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参与临床药物的治疗过程,临床药学人员与医师、护士相互配合,以病人为中心,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从而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临床药学人员肩负着推进医院药学发展的重任,是提高医疗质量、加快医疗技术进步的坚强后盾,在治病救人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药库管理应加强药政法规的职能性
药品采购
执行首营药品的审核制度,做好药品的索证、验证工作及药品供应商、药品供应商委派的业务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
制定和规范严格的药品采购工作程序,采购药品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原则。
对药品供应商的选择应审核其经营情况及药品不良经营记录。
经营情况包括:订货完成率、及时送货率、作业完成速度、缺货频率、单据差错率、申述程序、订单完整性、有关订货内容和时间的事前信息、供货价格及批号管理、仓储及送货条件、破损药品的退换情况等等。
在品种的供应上尽量与供应商保持稳定的供货关系,以利于降低彼此的库存成本,争取成为供应商的核心伙伴,从而确保在药品供应上的优先地位。为保证一些特殊药品的供应,有时也必须拓展供应渠道。
库存药品品种的确定上,要掌握新药的动态和市场信息,与《医院基本药品目录》相符,为使医院对国家政策更好地执行,“医保”药品的品种要齐全,数量要充足,要充分考虑药品的疗效、安全性、易使用性、零售价格等因素。
药品管理
药库要加强对药品的验收、登记、保管、发放工作,要及时调整品牌结构及安排同类药品供货不及时的替代产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时对相关药品的采购和价格进行调整,同时,随着“医保”规定的变化,及时对“医保”药品的管理作出相应调整。
3.药库管理应考虑药品流通的商品性
药品帐目清晰、准确
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药品管理,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措施。药库人员与医院各科室密切联系,及时、准确地做好药品进出库帐目、调价品种的帐目,掌握库存最新动态,保障库存药品先入先出,避免药品过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控制库存
药库在保证药品及时供应的同时,还要做好药品成本核算和帐务管理,应减少库存,加速周转,确保医院的社会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实现。
在限定资金预算的前提下,确保供应品种的齐全,降低库存成本,快进快出。如果货源不足则要适时调高储备或拓宽采购渠道。
对那些贵重药品、麻醉、精神等特殊药品,应保证及时供应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库存量。
临床使用率高的品种应放宽库存量,对于那些处于新、老品种交替时期使用量急剧减少的老品种,要特别注意控制,可对新品种的供应进行调节并与医师及时沟通,以减少老品种药品过期报损。确保药品的合理库存量是减少医院资金积压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减少因市场价格调整造成损失的重要方法。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6
一般情况下,医院药品的核算应该做到:数量统计、金额管理和实耗实销,同时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设置药品品种、数量及部门单价明细账,及时核对财务部门的相关账簿,从而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完善医院的药品核算与管理。
1、“药品收入”核算
在新会计制度下,药品由原来的零售价核算改为进价核算,取消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实现的差价体现在收入支出总表中。
对于药品收入的核算应该在月末对在院病人进行药品成本费用的账务处理,以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例如,汇总门诊病人药品收入的会计分录应该如下:
借:现金
应收医疗款—门诊医保结算
贷:医疗收入—门诊收入—西药(中成药、中草药)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各医院实现了普遍应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收费两个报表中的“药品收入”数和门诊(住院)药房给出的药品发生额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其原因如下:
首先,收费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心,没有正确地录入相关收入,从而出现上文提到的药品收入不一致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
其次,时间上存在差异。收费人员是按照收费时间对收入进行统计,而药房却是按照发药时间进行统计,这两者在时间上偶尔会间隔很长,自然也就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最后,部分医院用于内部临床或科研的药品,往往不办理相关领用手续就直接将药品拿走,自然也就降低了药房的库存成本,进而对药品的核算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为了对药品收入进行准确的核算,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提高收费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并积极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尽可能的降低日常工作当中易出现差错的频率。
第二、应该严格遵循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完善医院的药品收入核对制度,最大程度的保证药品收入真实、正确。
2、“应付账款”的核算
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药品款支付期最低为3个月,最高为半年。如此长时间的支付期,不仅会使医院的流动负债金额增加,同时也导致了往来款项核算难度的增加。实际上,困扰我国药品会计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烦琐的“应付账款”差对账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医院往往会有数目庞大的药品供应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会经常发生挂账和冲账的现象,进而使得会计在制作分录或者是登帐时查找非常困难,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不仅如此,这一问题还会导致药品会计出现错误的几率上升,如将A的负债冲减到B名下,或者将A的款项挂到B户头上,从而给查对与纠错工作造成困难。
为了减少医院核算工作出现差错的几率,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可以对“应付账款”的明细采用电子表格或其他手段进行核算。
3、库存管理
一般情况下,药品存货占医院流动资金的比例非常大,基本上可以达到40%—60%,严重影响了医院的资金流动。因此,医院应该保障供应,将断货几率降低到最小,在此基础上,树立效率观念,强化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一般来说,最科学合理的药品库存管理应该做到高工作效率、快资金周转快和低贮备成本低,不仅要将药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还应减少成本,增大收益,从而实现最优组合。药品管理应该确保如下目标:确保医院的正常经营,在此基础上来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从而避免挤压。实践表明,在药品库存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主要有药品ABC分析法和ABC定期定量管理法。
4、药品管理的绩效考核
医院的药品管理,应该按照“数量统计、金额管理和实耗实销”之要求,制定一整套相关账表单据,包括库存药品明细账、药品调价统计表、本月药品销耗汇总表、药品调拨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以及药品损失报告表等,同时定期地清点药品,同账面金额进行核对。如果发现不符之处,应分析其原因,加以改进管理。一般来说,影响库存正确率产生,导致误差,主要的因素包括:一是药品的盘点出现错误,或者金额计算存在错误;二是发药差错,包括发错了药品或者数量;三是药品发生损耗,没有及时地办理相应的损失报告。
由此可见,引起误差的因素有很多,所以,药品管理方面很难使库存正确率达到百分百。所以,医院可以对盘点误差大于%的西药和中成药以及大于%的中草药,进行核对,并查找原因,将盘点结果和个人工资直接挂钩。
通常情况下,关于药品管理的绩效考核,一般采用资金平均占用额、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的比重以及资金周转速度进行评价。
总之,医院应该加强对药品的核算与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同时降低积压与浪费,使得资金使用效率有所提升,同时,还应采用科学核算方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而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促进医院得到全面而快速的发展。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7
1前言
药品收入是医院营运的重要经济来源。管理好药房的财务可以帮助医院减少资金压力。现代化的医院药房财务管理应当实现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药房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2财务管理在医院药房中的体现
从某个层面来说,医院药房的财务管理是整个医院财务管理的缩影,药房财务管理在支持医院正常运作、保障药品供给、保障资金供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院职能的增加和强化,医院的营运需要更为强大的财务支撑。药房财务管理恰好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同时帮助医院各部门协调工作。
21真实反映医院财务
药房的财务管理包括药品购入支出、药品出售收入与药房建设三大部分。管理好这三个部分的财务状况就是真实记录每一步资金的流向,包括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药房会计会根据上级下拨的药房款项进行资金分配,并记录其分配和利用情况,核对确认药品收入。这些都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能够真实地反映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方便上级财务人员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助推医院发展。
22监督医院财务管理
作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药房的资金收入和资金去向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财务监督。对药房财务进行监督能够防止资金流失,预防内部人员经济犯罪,加强医院的内部防控力量,降低医院经营风险。
23推动药房医改
我国推行医疗合作制度之后,医院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指示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其中也包括了财务体系的改革。与医疗改革前比较,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艰巨也更加复杂了。就患者适用医保卡在药房购药这一块就相当的麻烦。对药房采取财务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应对医改之后财务管理的困难,简化药房财务管理步骤,减轻财务管理负担,推动药房改革药品管理制度。
24推动医院发展
国家推行的医疗合作制度虽然能够减轻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国家所扶持的只是基本的医疗服务,并不适用于重大疾病的医疗服务。单纯地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够起到多大的扶持作用,仪器检查费用才是人民最大的医疗负担。对药房采取财务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推进医改措施的落实,还能够帮助医院控制、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帮助贫困的重大疾病患者。帮助医院在社会经济体制下平稳的发展,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条件,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医院收益。
25医院的财务分析提供资料
药房财务管理对药房的财务决策执行情况、运行成本、药房耗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为医院的财务分析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切实反映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帮助解决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医院财务预算决策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3药品计价原则与核算方法
医院的药品分为药库药品与药房药品。药库主要执行药品储存、药品验收、药品采购工作,而药房则承担药品出售、药品缺失分析工作,对药库的`一切工作产生影响。药房的工作人员完成药品领取,记录分析需求量大与缺失药品,核算药品成本与利润等一系列工作。
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主要参考药品竞价采购价格和国家定价出售药品,结合医院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法》执行财务核算,当药品价格出现变动,应该根据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清点库存药品,办理退库,在输入调价品种生成调价单并执行,系统自动汇总调价盈亏明细表,报财务科做账务处理。
4医院药房的完善建议
完善医院药房管理,加大财务决策的执行力度,监督和预防出现财务风险,帮助医院完成财务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在药房管理这块还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信息记录缺失,成为药房管理的通病。下文我们将对医院药房管理的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41合理分配购药资金,确保药品充足
药品几乎是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在疾病高发季节,如春夏交替时节,容易爆发大型的传染疾病,药房应该做好常规药品的入库工作,如降温药、止泻药等,分拨充足的资金用于常规药品购入,做好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预案。药房的购药资金分配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医院的接诊量而定,接诊量大,药品需求量大,药品购进资金需求就大。充足的资金能够保障药品供给充足,及时地给患者提供药物治疗。
42合理调配财政人员
在医疗高峰时期,药房的工作负荷比较大,药房人员各司其职,没有办法抽出时间去完成其他的工作,这就可能导致患者的处方丢失,影响患者的就医效果。在就诊高峰期来临前,医院要提前做好人员分配,为药房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减轻高峰期药房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繁忙时期出现财务纰漏。
43加大会计队伍建设力度,做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
医院药房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建设会计队伍首先要从人才招聘入手,严格审查面试者的专业素质。考察其职业道德水平,择优录取,为就职人员提供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另外,药房的药品出入记录涉及不同种类的药品,出库、入库、审核手续较为复杂,我们可以引进比较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用电子软件代替烦琐的手工记账,采用电子图表记录药房资金和药品,方便管理人员分析对比,提高药品管理与药房财务管理的效率。
5结论
药品管理与药房资金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重点体现。做好药品管理与药房资金管理,建设药房管理人才队伍,改革落后的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医院运作通畅,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药房管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医院发展的价值是不可磨灭的。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8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重要意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和领会医院职代会精神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和讨论,激励职工积极参与推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法制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
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随着2月份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我科通过将中心药房与急诊药房合并、岗位人员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24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了急诊流程的.正常运作。5月份,医院为站所的医保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站所病人在住院部挂号看病交费后再前往门诊药房取药,为避免病人在住院部及门诊部间来回奔波,我科主动将站所病人取药的工作任务改由急诊药房承担,让站所病人真正享受到“一条龙”服务,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三、坚决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临床用药供应。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并密切联系临床,及时了解各科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供应信息通知至临床科室,保证了临床药品的及时供应。
四、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了加强药品在购进验收、在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我科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每月28日全科召开质控会议,由质控员将检查结果汇总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质控小组成员督促整改。为了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根据广州市药监局发关于《广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质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从而有效保证了我院药品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且减少了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损失。
五、做好每月药品盘点,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9
国家在药品管理法中明确了药品管理的相关办法,但在实际管理中却不能尽如人意,贵重药品的和毒麻累药品流失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如何改善医院药房对贵重药品及毒麻药品的管理并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广大医务科技人员在完善药品管理、领用、贮存、核对有效期的相应措施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贵重药品的流失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造成了药房内库存的混乱,而导致药物应用率出现错误,毒麻累药品的流失更给社会秩序带来紊乱。在现有药房管理的探讨中更多的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的论述,在方法和技术上没有更新,导致实际管理的滞后,在资金投入方面,在医疗检查设备上院方肯投入,在药房管理却很少投入资金来完善药品的`管理,特别是有些医务人员通过便利条件和药房管理存在的漏洞向吸食、注射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造成犯罪的,不仅给医院造成损失,更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有些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明知某种药品属于品或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该药品提供给吸食、注射者的行为。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这种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成瘾癖的品、的”是指行为人明知某药品属于国家管制的品、而向走私、贩卖的人提供该药品的行为和以获取金钱财物为目的,向吸毒者提供该药品的行为。这种行为与贩毒行为的主观故意和危害后果完全一样。
因此,本文针对现有药房在贵重及管理存在的漏洞设计出以指纹条码识别报警系统在医院贵重药品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来杜绝相关药品的流失,避免造成社会吸食及贩毒人员获取成瘾药品的来源具有实际意义。
指纹条码识别报警系统在医院贵重药品管理中的应用的系统制作及流程:
选用EAS的工作原理:
(1)在医院药房设立贵重及毒麻药品专区并设置检测器,检测器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当发射器以特定的频率发出信号,由接收器接收这一信号,进而产生一个监测的区域。当未经过专人处理的EAS标签通过检测区域时,就会触发声频报警。
(2)专人管理系统:贵重及毒、麻醉累药品的专人管理实施指纹识别用以开启条码识别仪器,出入库药品须经信息录入将药品信息录入到报警系统。
(3)通过该系统院方可随时掌握药品使用状态,达到科学系统的药房管理。
流程:药品入库信息录入EAS系统指纹识别开启条码识别器药品扫描出库付药
特点:
(1)本系统旨在没有经过信息扫描的药品在通过EAS标签通过检测区域时,就会触发声频报警。
(2)指纹识别开启条码识别器是指经院方指定的人员将本人指纹信息录入到指纹识别器,确保条码识别器的正确启动来完成药品信息的处理。
指纹条码识别报警系统在医院贵重药品、毒麻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的对现有贵重药品和毒麻类药品的流失予以控制,杜绝在管理中出现的人情方、便利方而出现的走药问题,对社会上的隐君子和贩毒分子可得到一定的抑制,对社会和广大医患人员在使用贵重药品和毒麻醉累药品应有正确的理解,从而达到科学管理,科学使用的目的。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10
面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不断调整,医疗市场的复杂多变,医疗保险管理者必须紧跟新医改形式的发展,及时调整管理思路,才能确保医院医保工作的开展顺利进行。在此背景下,医院应制定相应具体管理制度,加强对新政策的研究,促使医保管理更上台阶:一是医生逐步增强医保政策的了解、贯彻;二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医保制度逐步统一融合;三是医疗保险的管理制度成形,框架确立,体制理顺,流程简化;四是构建“以病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促进医、保、患三方关系和谐。
一、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医保报销政策倾斜导致大量患者流向基层。由于国家不断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水平提高,同时新农合和医保报销政策为分流病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引导病人“小病进社区”,按照医院级别越高、报销比例低、自负比例高的原则,进行医保政策的制定,最终导致大量患者流向基层。[1]实施分级诊疗后,新农合患者需先经过基层医疗机构确认是否需要转至上级医院进行就医,未办理转诊手续的患者农合基金降低报销比例或不予支付。
2.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促使医疗竞争更加激烈。新医改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要求:“出台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医疗保险将符合条件的医院均定为定点医疗机构,引导病人自主选择方便、服务优质、报销比例高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受竞争主体多元化及病人分流影响,三级医院围绕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收费、技术水平、社会声誉等多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以保证病人数量的稳步增加,得到更高的市场份额。[2]
3.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分散,政策缺乏整体性及统一性。由于我国各地收入水平、政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大多还停留在市、县级统筹层次,各地区医疗保险的管理比较分散,缺乏统一性,这使得不同保险的参保人员在看病、报销时出现各种困难和利益的损失或不公平,使医院医疗保险的管理陷入瓶颈。[3]新农合和居民、职工报销分属卫生厅和社会保障部门分管,不利于城乡人口流动,阻碍人才和劳动力无障碍流入,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口已在就业单位购买了职工保险,而因农业户籍身份,需同时在户口所在地购买新农合,易出现重复参保或者漏参保情况。
4.医保、新农合基金拨付不足导致医院管理难度增大。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健康需求水平也不断增加,而医保管理部门拨付给医院的经费往往赶不上需求增加水平,严格的医保费用控制指标使得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既要面对参保患者的高需求,又要考虑医保费用有限的.支付能力,同时还要保证医院收入增加,其经营管理难度加大。[4]
5.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制度失灵。医疗改革推行多年,而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并没有随着财政补助的增加而改变。财政补助在维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补偿机制不健全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持续淡化。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使得公立医院运行主要依赖向患者收费,机制上出现了市场化导向,进而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加重患者负担。药品零加成政策的推行后,医院目前赖以弥补亏损的药品加成日益压缩,同时某些营利性较好的项目价格可能逐渐调低,导致医院的运营压力越来越大,医院将会加剧与管理部门的博弈,寻找新的途径增加收入、弥补亏损。药品差价带来的盈余已经不足以弥补医疗业务导致的亏损。[5]
二、医院适应医疗保险改革,逐步深化措施与成效
1.成立监督管理专业委员会。为提高新农合和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水平,建立与完善新农合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做好相关病历的审核工作,成立医院监督管理专业委员会。由医务部和医保办组织院内专家不定期对自付比例和次均费用增长较快的科室进行抽查,抽查病历为当月出院的市医保和新农合患者。对是否存在过度使用抗菌素药物、辅助药物、中药注射剂等不合理用药行为;是否存在不合理或过度使用医用技术/材料行为;是否存在过度检查或滥检查(以临床路径或诊疗规范为基本判定标准)等不合理行为进行检查。
2.建立科室联系人制度,负责新农合和医保相关事宜。为保障新农合重大疾病和常见病按病种付费以及医保总额预算等事宜的顺利进行,医保办与各科室建立联系人制度,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指定科室联系人具体负责医保和新农合文件、通知、指标数据的传达,核减项目的反馈,按病种付费的结算以及配合科室主任在科室例会或大交班通报医保、新农合数据等事宜。并定期召开联系人沟通会,通报有关督查信息,就存在问题进行沟通,听取相关意见、建议等。
3.成立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专家组。一是实行临床科室医保和新农合总额预算管理,根据医保和新农合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严格控制各科室医保和新农合相关指标上限,研究讨论各科室医保和新农合总额预算的分配,考核指标的制定。二是根据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研究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三是定期组织考核各科室医保和新农合指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督促整改,评价改进效果。四是根据各临床科室上年度收治医保和新农合患者比例、次均住院费用和自付比例情况,将医院当年总量预算按比例分解到各临床科室(院内转科患者的费用分别按照临床治疗科室实际发生费用计入科室预算),年度总量预算由医院统筹调剂。五是将当年医保和新农合主管部门对医院的考核指标,分解到各临床科室,规定各科室每月指标上限,并纳入医保年度考核管理(各医保种类分开执行)。六是为加强对医技科室的管理,规定各医技科室年度费用比例上限(费用比例=医技科室总费用/患者出院费用总额)。七是医保办定期将各科室基金使用情况和指标执行情况以书面形式通报给各科室主任及联系人。科室因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规模扩大以及特殊情况造成统筹超支和相关指标超过规定比例的,书面材料报医保办并经分管院长签字同意后从调剂基金中补差,特殊病例将不纳入统计范围。八是定期进行一次医保和新农合项目决算,项目包含各科室医保、新农合统筹支出总额和相关指标执行情况等。统筹超支无合理原因的,超支部分按比例从科室奖金中扣除;相关指标无合理原因超过上限的,按比例从奖金中扣除。
4.加强新农合重大疾病和新农合常见病按病种付费的管理。相关诊治科室应合理收治新农合重大疾病和常见病按病种付费患者,努力控制新农合重大疾病和新农合常见病按病种付费患者医疗费用,降低新农合基金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用药,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应首选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材料,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诊治与结算等工作。每季度依结算日期,将新农合重大疾病和常见病结余金额与科室奖金挂钩,结余部分的一定比例由科室支配(院内转科患者的费用分别按照临床治疗科室实际发生费用统计)。对于新农合重大疾病和常见病超支的病例,由医保办定期组织临床专家进行核查,对于产生的不合理费用,由责任医师、治疗组长、科室主任按比例共同承担,属于医技科室或护理单元的不合理费用,由相关责任人承担一定比例;合理超支部分由医院承担。
5.严格执行自费药品签字制度,降低个人自付比和次均住院费用。一是各科室应本着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的原则收治医保和新农合患者,严格执行医保和新农合基本药品目录及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减少辅药品的使用,有针对性的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自费药品和自付比例较高药品的使用指征,因病情确需使用时,须经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因未履行签字手续,患者拒绝支付的,由处方医师、治疗组长、科室主任共同承担药品金额。二是各科室在诊疗和服务过程中,须规范收费行为,不得乱收费,不得分解收费、重复收费,不得自立项目收费。因不合理收费而被医保中心或新农合管理中心核减的,由扣费责任人、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共同承担核减金额。三是各科室因诊疗需要必须使用医用材料时,应首选国产材料,如需使用进口耗材的,应选用价格相对较低的进口材料。因不合理使用医用耗材而被医保中心或新农合管理中心核减的,由管床医师、治疗组长、科室主任共同承担核减金额。四是根据相关政策及要求,由医保管理委员会组织院内专家对出院的医保和新农合患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对抽查结果进行相应控制,具体如下:(1)若科室对某药品或医用材料使用不规范,合格率低于70%,将暂停或限制该科室对此药品或医用材料使用1个月;合格率低于60%的,暂停或限制该科室对此药品或医用材料使用3个月;合格率低于50%的,暂停或限制该科室对此药品或医用材料使用6个月。(2)若全院对某药品或医用材料使用不规范,合格率低于70%,将全院范围暂停或限制使用此药品或医用材料1个月;合格率低于60%的,全院范围暂停或限制使用此药品或医用材料3个月;合格率低于50%的,全院范围暂停或限制使用此药品或医用材料6个月。(3)若全院对某药品或医用材料的使用年度3次合格率低于50%的,将报请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或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停购或限购该药品或医用材料。
6.严格医保限制性药品的审批。对于有明确适用范围的医保药品,在医院管理系统中对适用范围进行提示,医生录入时弹出对话框,如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该药品适用范围之外的,须经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后按自费药品使用。医院经过不断的制度建设,从医疗服务流程上、服务环节上精细化设置、规范管理,医院综合管理得到不断提升。医院规范管理才能实现稳健发展,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院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降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少诱导需求的发生、用较低廉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断寻找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在医院未来的整体管理中一定会收到显著成效,从而真正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11
百姓十分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近年“以药补医”机制的硕果,是把作为事业单位的医院推向了社会,实行其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前期医疗改革的失误。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要要办的实事有以下的表述: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成本得到补偿,“以药补医”机制将会逐步得到扭转。以体现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在推行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下使百姓的就医有所保障,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弥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药品收入就可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
一、“药事费”的相关问题
药品是医院为其开展正常的医疗诊断、治疗疾病相关业务工作的特殊商品,其成本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整,国家将逐步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管理制度。政府工作报告以后,社会上对医改流行着以下几种说法。
“收支两条线”从根上断了医院逐利的奶
据悉,去年在全国首推的南京社区卫生机构开展“以收支两线管理、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初见成效。参加医改的医院都成立了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实行账务统一管理,全部收入上缴财政并纳入预算、统收统支将卫生机构从差额拨款变成全额拨款单位,从此断了医院通过卖药开单提成获利的奶。以往,国家财政对医院实行差额拨款,医院总是在“收不抵支”的状态下运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行的医院为了生存也只能是通过开贵药、开做车药这面似“合法”的渠道来获利润求其发展。实行收支两条线后,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力度将与医院的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及患者满意率挂钩,医生就没有必要去为了“吃饱饭”而开大处方。这一项医改方案,从根本上讲是政策层面的落实问题。
“取消药品加成”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
在患者过高的医药费用项目中,药品费用一直占很大比重。医院药局的的价格翻倍地超出药店。揪其原因是物价政策规定:医院对出售的药品在进价的基础上实行按零售价格加成,但是由于药品始终是处于多环节的流通中,其流通费用不断叠加在药价上,致使药品价格抬生有理合法。
“药事费”实施将降低物耗成本,从根本上降低药价
“药事服务费”是针对取消药品加成而提出来的,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安全用药方案而支付的费用,也包括药品在用于患者前的运输储存等物耗成本。这项收费是否“换汤不换药”或是“药品加成”的代名词呢?医改方案关键是要看其相关政策的落实执行即国家能够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管理制度,将一部分基本必需药品指定企业生产,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患者就能够降低看病成本。
“药品收入”确认原则
如今医院普遍以计算机核算,会计报表中“药品收入”数与门诊(住院)药房的药品发出金额应一致的。与此相关统计药房发出药品数量设专人核对,能精确确认“药品收入”金额,使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报表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医院药品收支状况。
二、对药品进行ABC分类管理
药品管理目标是在保证医院经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库存、防止积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有“药品储存期控制”以及“药品ABC分类管理”两种方法。
对药品储备成本的控制
药品存货约占医院流动资金的40%—60%,巨大的资金停留在存货阶段,丧失了在其他环节所能获得的收益,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储备成本和管理费用,是药品储存期控制的关键,使得医院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资金占用费和仓储管理费。药品储存成本可分为固定储存费与变动储存费即包括仓储费用、药品残损霉变损失、药品资金占用费或机会成本等。基于对药品进行本、量、利平衡关系的分析,其公式是“利润=毛利-固定储存费-每日变动储存费×储存天数”。公式显示:随药品储存期的延长其储存成本不断增加,主要是变动储存费随药品储存期的延长而增加,利润日渐减少。
药品采购所占流动资金较大,必须加强对其管理及核算,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对药品进行ABC分类:品种数量少金额巨大的当作为A类药品管理,此类药品管理不善将给医院造成极大的损失;对品种数量较多金额微小的作为B类;品种数量繁多价值金额却很小作为C类。对药品的管理分清主次,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促进药品的经济核算,提高管理水平对A。B两类药品可以分别按品种、类别进行管理,对C类药品按金额管理即可。会计核算应建立药品的永续盘存制,实行住院结算处的“药品收入”与药房药品金额实行“药品核对制”,确保药品收入和药品收支核算的正确性。
药品供应活动经济成果测算涉及的公式
(1)资金平均占用额=(∑月度占用额)÷12
(2)资金周转率=年药品销售成本÷年药品资金平均占用额
(3)资金周转天数=360÷资金周转次数。
用以衡量医院的药品库存是否过量,资金平均占用额越小,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短,说明药品管理效果较好,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较快。
(4)药品调价(报废)损失率=年药品调价(报废)损失额÷年药品资金平均占用额。
计算医院药品调价和报废的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加强药品入库和盘存的管理,加强对药品的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减少积压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以保证医疗的需要,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
三、制定药品价格的相关因数
随着医改深化和医院宏观经济管理的加强,医院的会计核算中药品收支这块将逐步从原来的医院业务收支中脱离出来。为解决当前的以药养医问题,切断医院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国家提出医疗和药品要“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要求,在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
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全成本核算
在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要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为基础,实现财务与成本核算的一致性,保证成本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体系,真正实现财政补助模式,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本质上就是国家的宏观政策与医院的微观核算息息相关。
医疗服务价格内部比价关系
患者住院费用的比例:近50%的药费、占20%以上的检查和卫生材料、占15%以下的劳务价值;手术费用中的手术劳务费远远低于医用耗材和设备使用费。确立合理的医疗服务成本分摊,改变医疗收不抵支的现状,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技术含量的价格;确保医务人员的待遇不会因改革而降低。
结合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使不同等级医院之间的患者合理分流、确保卫生资源合理利用,促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长期动态机制
在总量控制范围内,综合考虑医疗成本、财政补助和药品收入差价等因素,适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使其价格人性化。
建立监督机制
发挥医保第三方的市场机制,即对医疗价格的协商、谈判作用,监督医院的医疗行为,真正使得医药价格回归合理。
分批适时提高技术服务收费标准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12
医院药事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将医院药学工作由传统的供应服务模式向技术服务模式转变,面临着一些新的课题,对此,我们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才能求得新的发展。
1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为保障药事管理委员会履行监督、指导本院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用药的职责,我们在医院主要负责人的支持下,及时调整了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修订“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确保药事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督促每个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切实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已步入正轨,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提高药品采购透明度
监管药品招标采购是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一个基本任务。在目前药品市场不够规范、厂家多、产品多、经销商多的情况下,搞好药品招标采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制度”,规定必须“从资质齐全的信誉好的经营企业采购药品”,“采购质量稳定的信得过的厂家生产的药品”,不得采购“非中标的药品及中标药品的同类药品和替代品”,在质量等次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采购“中标药品中价格较为便宜的同种规格品种”,对临床必需的非中标药品,按上级有关备案采购的规定执行。通过几年来的运作,由于我们严格执行招标、采购操作规程,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目前我院招标采购药品的金额已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94%以上,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3建立新品种筛查制度,加强新药引进管理
定期审定需要增加或淘汰的药品是药事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之一,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以及患者的切身利益。为规范新药的引进管理,并防止同一品种药物品牌过多过滥,我们制定了《医院新药引进程序及筛查制度》,规定:①新购药品必须是临床必需的,并且基本上是在省药品联合招标目录中中标的品种;②新药应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为依据,已纳入省医保和新农合报销目录中的西药、中成药的品种优先考虑。③申请引进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同时对新药的申请和审批程序进行了规范,要求新药由药剂科初审后,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分析、评估,然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新药引进与否进行表决,同意引进的票数大于或等于参加人员2/3的药品,则正式引进医院。对引进的新特药,药剂人员应及时到临床科室进行指导,力求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并且6个月后要进行临床评价,内容包括该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情况等。新药在试用期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新药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严重违反医院有关行风规定的行为,由药事管理委员会通知停止使用该药品,并停止该公司在我院一年的新药申请权利。
由于管理措施到位,既保证了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新药及时用于临床,又避免了价格较贵、品种重复及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进入医院,从源头上控制了药品收入在医院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健全药品安全质量制度,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而药品在医院的各个流动环节都存在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因此搞好药品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为此,我们成立了《药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了药品质量员,并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了《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特殊管理药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求药库应按照药品贮存特性建立不同贮存区,做到常温库、阴凉库、冷库相分开,并参照药品批发企业GSP要求贮存管理药品。据此我们对药库进行了改造,工作环境和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药品入库时,要求保管员每次做到对购进的药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药品入库检验关。要随机抽查药品的规格、包装、价格是否与账目相符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没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的药品及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坚决不入库。
为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医院规定药品仓库应有一定的储备,特别是一些特殊管理药品、贵重生物制品、蛇毒血清等抢救药品,这些药往往是在特别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储存时间也相对较长,这就要求仓库保管员严格跟踪药品的质量变化,定期检查有效期,防止过期失效,避免给医院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完善合理用药制度,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表现在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的正确选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最小、价格合理、剂量适当、给药途径适宜。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药物品种不断增加,不合理用药、滥用药成为当前医院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目前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为规范临床用药,我们及时更新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我们制定了《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贵重生物制品使用规范》等,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在合理用药工作中的责任,并将合理用药与每个人的年度考核挂钩,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具体操作中,我们每月对消耗金额居前20位的药品予以公示,由群众进行监督;每季度由专家对消耗金额居前20位的药品进行应用合理性的评价,对存在不合理使用的药品分别予以停用、限用和警告,对有关医师按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方面。针对这种状况,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明确各级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对预防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品种选择、给药方法及用药时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每月对使用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和使用抗菌药物最多的10个科室进行公示;对经专家点评为不合理使用的处方医师予以通报批评或警告;对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视情节予以处罚;对超常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给予停用、限用处理,并对经销商提出警告。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细则的实施,目前我院抗菌药物基本做到了使用有适应证,预防用药合理,无明显药物配伍禁忌,联合用药基本正确。
6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建立了监测报告管理制度和监测报告流程,药剂科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各科室确定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医药护各部门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当作一项常规工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案例,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药剂科信息员按规定及时收集和登记填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时报给上一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成员对发生不良反应较集中的药品进行分析评价,建议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或停用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这项工作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减少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日、节省医疗卫生资源与经费均有重要意义。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我院这项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
7坚持细菌培养制度,重视病原学检测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据此,在药剂科的大力倡议下,医院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花十几万元购置了一台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从而使我院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用半年来,感染病人的细菌培养送检率大幅上升,药敏试验的开展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为合理和有效,并定期将细菌耐药情况在院内通报,为临床抗菌药物的正确选用提供了依据,医生凭经验用药应得到有效纠正,也为患者减少了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而带来的不必要开支。
8完善药房管理制度,提升药学服务内涵
为加强药房药品管理,20xx年后,我院药品实行计算机管理,药房药品盘点由院办公室和财务科派人参与,并实行实物(数量)与金额结合制度,精确到一针一片,彻底改变了以往管理混乱的局面,保证了账目准确,基本做到了账物相符。
为提高调剂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药房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处方调配制度》和《处方调配人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要求药房工作人员严格处方调配中的收方、审方、发药各环节的管理,切实执行双人配方制。要大力加强用药交待、指导合理用药、解决患者用药疑问等重要环节,提高服务质量。药师发售药品时,要为患者提供用药清单,并交待药品用法、用量,讲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及注意事项,特殊患者要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以此为患者解疑、排难,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着医院药事管理制度的不断实施,医院药学工作从传统药品供应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在履行原有的职责外,将把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促进医院药学发展、提高药学服务的技术含量、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药学部门和临床药学的定位以及保证医院药学的健康发展方面。因此,我们只有进一步规范科室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临床药学工作,才能使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13
国家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目的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职工、城乡居民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遏制医疗资源的不当浪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医疗保险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医保的覆盖面,参保人数也随之增多,如何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实现“收支平衡,稍有结余”的医保基金目标,是大多数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是通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对参保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实现的。但当前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不足,导致很多定点医院在为参保的入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不能自觉严格地执行相关的医保政策。部分定点医疗保险机构对病人的住院费用结算时存在差误,为了套取更多的统筹基金,私自将住院次数分解;一些医疗机构对本医院的住院标准把握不到位,或是因为人为因素,为不符合住院标准的患者也办理了住院手续,大大加重了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一些医疗机构未设置严格的用药制度,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本来可以使用价格优惠、效果较好的普通类或国产药品,却私自为参保患者选用价格昂贵的珍贵药材或是进口药品,加剧了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很多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严重的滥检查现象,对参保的住院病人,不论是哪种病因,都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检查,致使住院费用大大增加,还有些患者为了报销医药费,时常会出现冒名顶替的情况,这些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疗保险管理的难度。
二、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探析
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很多定点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本医院的'经济收入,过度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此外,由于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存在弊端,导致很多医护人员的工资及奖金直接与本医院的经济收入相挂钩,致使很多医护人员没有从参保病人的利益出发,而是误导消费,不仅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这种现象在当前人均定额费用标准偿付的医疗保险报销中普遍存在。 医疗服务市场具有垄断性。导致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院是医保的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医疗服务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实质就是一种垄断性的服务,对于绝大多数的参保患者而言,他们自身根本无法对医生制定的诊治方法和医疗质量进行判断,对他们而言,并不清楚自己需要进行那些检查、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只能完全听从于医务人员。正是这种特殊的医疗服务,致使医院对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需求采取有意识的人为诱导,从而增加治疗费用,最终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参保人员自身原因。一方面,对于大多数的参保人员来说,对当前国家出台的相关医保政策及用药范围等规定并不完全了解,对医院缺少有效的群众性监督和社会监督,从而为一些误导消费的情况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参保人员入院后因为从心理上害怕得罪医生和护士会影响自己的治疗,因此,很多患者会一味地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各项安排,这又无形中“纵容”了医护人员,导致上述各种问题的出现。
三、提高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加强宣传和学习,确保财务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一是明确相关责任人掌握协议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履行该协议,定点医院的各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具体的责任人,深入学习协议的各条款内容,这样才能减少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协议中明确规定当定点医院对入院参保人员使用的药品高于国家或省级价格部门的定价;冒名顶替者或是不符合住院标准所产生的相关医疗费用;不能提供真实的病历、发票或是与参保病人的病情不相关的其它医疗费用;未经价格主管部门的批准而收费的项目等情况,均不属于医保报销的范围。因此,医院各科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按照协议条款开展各项医疗服务。二是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保险相关事宜。随着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定点医院医疗保险患者的门诊及住院率随之升高,大大加重了相关的工作量。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必须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设置相应的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及先进设备,财务部门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医疗保险参保患者的住院登记,进行相关医疗费用的结算等工作。2。积极创新财务工作方法,加强与相关部门及患者的联系。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难度也较大。医保定点医院的会计核算与非定点医院相比,不仅要建立具体的收支明细科目,确保各项收支有凭据,在记账方式上应采用复式记账法,对医院发生的各项医疗保险费用要在相互联系的账上做双重记录。这种记账方式,一来可以明确了解医院各项医疗保险账款的往来业务;二来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将医院医疗保险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完整系统的呈现出来。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正在加快改革,给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积极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此外,还应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与各相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最大程度的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3。提高思想认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财务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用明确的制度遏制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性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内容,并将其科学合理的进行完善和细化,将财务规章制度的约束和防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医保药品管理制度 篇14
第二次全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真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当前我国“以药养医”不良体制下推动药品流通领域的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虽有无奈,却不乏明智。这是基于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和危及健康,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利高度负责而做出的理性的人文选择。然而,如何让药品分类管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制度走得更远,人民获得更多实惠?我想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
一、更新用药观念是基础
目前,大部分人民群众分不清“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的概念与区别,更不识OTC三字为何物;对药品分类管理可能带来的好处“从未想过”,对OTC与Rx,对于分类管理没有什么感想。可见,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到底有怎样的群众基础?
因此,我们当下最该做的是进一步加大药品分类管理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信息简报、政府及食品药监政务网站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充分认识到凭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处方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让老百姓知道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物的严重危害,自觉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认识,自觉自愿地在用药安全和购药方便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支持药品分类管理,主动凭处方购买和使用处方药,逐渐更新用药观念。
二、强化流通监管是关键
首先,要加强对零售药店的日常监管工作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零售药店驻店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配备情况和在岗情况;药品零售企业店内专有标识的规范情况;检查用药咨询、指导情况和处方审核签字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已经明确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的药品,要通过核对药店处方进货量、处方量与库存量,检查零售药店是否执行凭处方销售的规定;检查零售药店是否违规销售已明确不得经营的药品。
其次,要加大对零售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的检查力度。各地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批评教育或警示警告,必要时给予行政处罚,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另外,要加强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建设。将药品分类管理与零售药店的诚信建设密切结合,把零售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情况纳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
三、加快OTC遴选是条件
加强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管理无疑是药品零售企业的“阵痛”。在“以药养医”不良机制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如何让药品零售企业既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药品分类管理政策,又能在疲软的药品零售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争得生存可能?国家最可做的就是加快非处方药的遴选工作。足够品种的OTC至少有两种利好:一是专门的OTC药店或药房成为可能,它将更具有资金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适应性强等特点,有利于进驻广大农村市场,能较好地达到方便群众购药的基本目的;二是制药企业可以避开医院终端销售的独木桥,企业将在药品质量上下功夫,尽可能让自己的品种进入OTC行列,减少药品销售时在广告投放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扩大企业的销售领域。目前,我国已有非处方药4488种,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要,这对制药企业、零售药店、老百姓来说都是很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