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99353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确保组织安全运营,维护员工健康与财产安全,是否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优推8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确保人员安全、资产安全及业务连续性,特制定本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旨在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安全风险管理流程,提高公司整体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

第三条 安全风险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强调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置相结合,形成闭环管理。

第二章 组织架构与职责

第四条 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担任主任,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专家,负责全面指导、监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第五条 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风险管理办公室(可挂靠某一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报告及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条 各部门应设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安全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识别、控制措施制定与执行、培训教育等。

第三章 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七条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如每季度)及不定期(如新项目启动、重大变更时)进行安全风险识别。识别范围应覆盖生产运营、信息系统、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第八条 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及潜在损失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如高、中、低)。

第九条 编制《安全风险清单》,明确风险描述、等级、责任部门、控制措施及完成时限等信息,并动态更新。

第四章 风险控制与应对

第十条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高风险应优先处理,采取立即行动;中低风险应制定长期改进计划,逐步降低风险。

第十一条 加强对关键风险点的监控,利用技术手段(如监控系统、安全审计等)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控制措施有效执行。

第十二条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五章 培训与沟通

第十三条 定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培训,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律法规、风险识别方法、控制措施及应急处理等。

第十四条 加强内部沟通,确保安全风险信息在各部门间及时传递,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安全风险管理网络。

第六章 监督与改进

第十五条 安全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各部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六条 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将安全管理成效纳入部门及个人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风险管理。

第十七条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的行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所有。随着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本制度将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二篇】

(一)识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二)负责对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作业规程由负责人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在规程中要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四)当作业场所、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作任务等发生变化时,各单位技术员必须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制定通过审批的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否则不准施工。

二、危险源辩识管理职责

(一)各单位成立各自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

(二)负责风险管理方法的培训,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三)负责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指导。

(四)各业务部门负责对风险管理要素的审核。

(五)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级分类。

(六)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职能部门、安监处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七)根据各单位职责合理划分责任区,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

(八)各业务部门必须熟悉本部门监管的所有危险源,并负责对危险源的监测,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完善和补充。

(九)每年年初要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审核,负责危险源的增减和升降级管理。

(十)各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员工岗位风险辨识计划,充分利用班前会组织当班人员进行本岗位危险源辨识。

三、工作前风险评估制度

(一)工作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根据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二)根据评估出的风险,要相应制定改进或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三)保留日常风险评估记录,必要时及时追加到正式风险概述中。

(四)经评估有危害人员及设备运行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向调度汇报,经相关业务部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作业。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三篇】

1、目的

规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增强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雾剂公司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管理

3、职责

各科、组车间: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安管科: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科、组车间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科、组车间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经理:

负责组织分管部门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负责审核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执行董事:

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4、内容与要求

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长、各科、组车间主管和基层班组长骨干组成。

风险评价和控制以各科、组车间为单位进行,各科、组车间在安管科的指导下实施。审核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负责。

评价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位作业的(如设备、电气、仪表、几个施工单位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

风险分级管理

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级。

各科、组车间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作业风险: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管科负责人复审签字后,报执行董事批准;较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管科审核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核批准。

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安全生产重点部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风险评价职责

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从事设立安全评价。

项目的建设应由项目组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风险由各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关键、重要装置或系统的开停车风险由经理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工艺变更应由工艺部做好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设备、设施新增或拆除由工艺设备科负责组织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由所在车间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均由所在车间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风险应由所在车间、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新生产工艺线路的设计评价方法宜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其它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准则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公司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具体风险评价参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

5、风险评价实施步骤

执行董事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经理、各科、组车间主管和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危害辩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得出评价结论。

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火灾、爆炸;

(2)中毒、窒息;

(3)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4)高温等异常环境;

(5)人机工程因素(指人员、设备、工作环境合理匹配、使设备、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里特征,从而使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

(6)电击、触电及电弧烧伤;

(7)物体或人员高处坠落;

(8)机械伤害;

(9)噪声;

(10)设备的腐蚀、缺陷;

(11)潜在危险及其变异;

(12)其它。

确定重大风险

依据有法律法规的要求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度等

风险控制内容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安全性

(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状况

(4)可靠的技术保障及服务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并按如下顺序: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风险控制管理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对于确定的重大风险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

(1)风险评价报告及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

(4)时间表和负责人

(5)竣工验收报告

风险信息更新

风险评价的频次为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

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按照《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规定,识别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

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安管科定期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6、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须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安管科应组织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四篇】

1、目的

为切实抓好项目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工作,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定向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增强施工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严防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建设安全。

2、编制依据

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xx年4月),结合项目工程实际,特制度本制度。

3、术语定义

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风险进行风险源辨识、风险源分析、风险估测的系列工作。

4、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目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5、职责

各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控制。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的风险控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和复评估。

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风险源的监测和验收、日常巡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施工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与交底;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

适时组织对典型重大风险源的应急救援演练。

当专项风险等级为ⅳ级(极高风险)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采取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监理单位在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时,应同时审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无风险评估报告,不得签发开工令。

工程开工后,监理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以记录。对施工中存在的重大隐患应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及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核后应向建设单位报备。建设单位应对极高风险(ⅳ级)的施工作业,组织专家或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论证和复评估,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建议;当风险无法降低时,应及时调正设计、施工方案,并向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当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队伍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当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6、评估范围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范围,由各施工单位根据自身工程建设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管理模式,以及工程建设经验,并参考以下标准确定。

桥梁工程

多跨或跨径大于40m石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150m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350m的钢箱拱桥,钢桁架、钢管混凝土拱桥;

跨径大于或等于140m的钢式桥,跨径大于400m的斜拉桥,跨径大于1000m的悬索桥;

墩高或净空大于100m的桥梁工程;

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特大桥、大桥工程;

特殊桥型或特殊结构桥梁的拆除或加固工程;

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桥梁工程。

隧道工程

穿越高地应力区、岩溶发育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黄土地区、水下或海底隧道工程;

浅埋、偏压、大跨度、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工程;

长度3000m及以上的。隧道工程,ⅵ、ⅴ级围岩连续长度超过50m或合计长度占隧道长度全长度30%及以上的隧道工程;

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工程;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隧道工程;

隧道改扩建工程;

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隧道工程。

7、评估方法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总体风险评估。桥梁或隧道工程开工前,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桥梁或隧道工作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专项风险评估。当桥梁或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评估方法应根据被评估项目的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方法的选择,可参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8、评估步骤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等方面。评估步骤一般为:

开展总体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若有),以及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高度风险)及以上桥梁或隧道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可视情况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通过对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中的风险源普查,在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础上,确定重大风险源和一般风险源。宜采用指标体系法等定量评估方法,对重大风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及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其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对照相关风险等级标准,确定专项风险等级。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应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控制、预警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隧道工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确定相应的风险源控制措施。

9、评估组织与评估报告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原则上由项目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当被评估项目含多个合同段时,总体风险评估应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专项风险评估工作仍由合同施工单位具体实施。

当施工单位的经验或能力不足时,可委托行业内安全评估机构承担相关风险评估工作。

评估工作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工程管理经验,并有参与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

风险评估工作应形成书面报告。评估报告应反应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要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评估方法、评估步骤、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建议等。评估结论应当明确风险等级、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区域或节点、事故可能性等级、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措施等内容。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五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及监控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确保人员安全、资产安全及业务连续性,特制定本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分支机构及全体员工,旨在构建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第二章 组织架构与职责

第四条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负责全面指导、监督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安委会主任由公司高层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专家。

第五条 安委会主要职责:

1. 制定和修订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2. 审批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方案;

3. 监督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4. 定期组织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演练;

5. 协调解决重大安全风险管理问题。

第六条 各部门应设立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部门日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报告及控制措施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章 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七条 风险识别: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历史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定期(如每季度)及不定期(如新项目启动、重大变更时)对公司内外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识别。

第八条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如高、中、低),并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第九条 风险分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风险划分为信息安全风险、物理安全风险、业务连续性风险、合规性风险等类别,以便于针对性管理。

第四章 风险控制与监控

第十条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 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与技能;

3. 采用技术手段(如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4. 实施定期安全检查与审计,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一条 监控与报告:建立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持续监控,定期向安委会报告风险管理情况,对发现的新风险及时评估并调整控制措施。

第五章 持续改进

第十二条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公司应定期回顾和总结风险管理经验,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第十三条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风险管理改进建议,对有效建议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公司安委会所有。

第十五条 随着公司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本制度将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六篇】

1、目的和适用范围

项目实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本制度适用于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施工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本项目工程范围内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信息的更新。

2、职责

项目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生产副总协助风险管理和评价工作,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风险评审工作。

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对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组织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风险巡查,主持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

项目安质部是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管理和评价机构(详见附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组长:经理

副组长:生产副总 项目总工

成员:工程部 安质部 办公室

财务部 经营部 物资设备部

4、内容

风险分级制。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标准见表

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

表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1、单位工程要详细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作业区域、设备、人员和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2、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见重大危险源清单)。及各项作业带来的利益化风险

3、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

4、制定并保存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生产使用的设备及技术的安全信息资料。

5、进行工作场所危险评价,包括事故隐患的辨识,灾难性事故引发因素的辨识,估计事故影响范围,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别

6、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级,并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

7、建立一套管理体制或控制措施落实工作场所危险评价结果,包括事故预防、减缓以及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8、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不可承受。

9、修订完善并向职工下发、培训、实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程序)包括每个操作阶段的程序、操作极限值、安全措施;

10、利用事故分析会,每周安全活动日认真分析导致或已导致生产现场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每一事件(包括吓一跳事件),并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职工充分理解。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七篇】

一、编制目的

为了使岗位职工知道岗位操作过程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风险、熟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明确相关应急预案及避灾原则和路线,减少违�

二、编制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xx]11号);

2、《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煤安监行管[20xx]5号)(试行);

3、《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川安办[20xx]25号)。

三、主题内容

1、按照企业制定的教育培训制度切实认真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的教育培训工作。

2、每一年的企业教育培训计划中,必须安排有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专门计划或课时和内容。

3、遇特殊情况,可临时增加专门针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教育。

4、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等。

5、每年度至少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6、各分管部门做好课件、资料、考勤、考试等相关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实施日期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五、解释权属

本制度由xxx煤矿安全生产部门负责解释并监督施行。

六、其他说明

本制度属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条文若有与相关法规、规范、规程等相抵触的,参照相关法规、规范、规程等的要求执行。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八篇】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明确目标,找出哪些因素可能会对项目产生损失”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整个识别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明确最重要参与者、收集

资料、风险形势估计、识别出潜在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通过风险源识别,得出各种因素组成的集合,还可根据事件之间的支配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划分所有因素的层次,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2)风险评估。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由隧道施工风险估计和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两部分内容组成。隧道施工风险估计是对隧道施工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估计,为分析整个工程项目风险或某一类风险提供基础,并进一步为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评价!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和实施风险监控提供依据;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是对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3)风险应对。

它是在隧道施工风险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措施”风险应对措施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在风险发生前,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或减轻风险,具体措施包括风险规避、缓解、分散等。另一类是在风险发生前,通过财务安排来减轻风险对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具体措施包括风险自留、转移和保险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359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