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积极打造学科主课堂、校园浸课堂、网络云课堂、社会大课堂,以扎实举措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抓好学科主课堂。深入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抓课改促优质化。制定思政课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从思政课程体系、思政课程活动、思政教师队伍等方面细化工作举措,采取调研听课、教学评比、教材培训、实践研学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成立全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组织德育研究员设立专题研究小组。以教育名师工作室为抓手,引导广大教师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建机制促一体化。印发《**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专班,举办一体化教学评比、课程思政教学评比、思政微课评比、思政学科育人技能大赛等活动,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六个一体化”。建试点促标准化。全市选取6所中小学作为课程思政工作推进试点单位,梳理汇总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思政元素。围绕不同思政元素,开展“一月一主题”轮值教研,组织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案例展示。
抓好校园浸课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协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全力打造校园内的“无声”思政课堂。注重特色化。着力打造“一校一品”,鼓励各校因地制宜建设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建设赋能思政工作。例如,**一中全力打造时政节品牌活动,以时事评论大赛、时事漫画大赛等为依托,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注重仪式感。突出情境化教育,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以仪式感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实效性。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学生入队、入团、入党等关键节点组织集体宣誓仪式,引导学生心怀感恩、立志成才。注重融入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例如,依托校园广播分析国际形势,播报时事资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搭建阅读育人平台,通过开展主题阅读、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借助体育赛事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抓好网络云课堂。推动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依托教育云平台、智慧课堂等载体,打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虚拟+实景”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开发线上课程。把三尺讲台搬上一方屏幕,积极搭建“直播课堂+课后答疑+课堂反馈评价”“微课+问卷检测+连麦答疑”等线上教学模式,探索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推出“名师面对面”栏目,有效解决思政课课前、课中、课后师生互动交流不足等问题,让思政教育从“指尖”到“心尖”。搭建智慧教室。在全市大中小学建设智慧思政教室,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思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实施跨省教学。以互联网打通校内校外、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程学习效果。
抓好社会大课堂。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充分整合社会力量,有效建立协同育人体系,引导大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学用一体。用好红色场馆资源。充分利用辖区内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广大青少年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历史馆、李克农将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场所,重温革命历程、感受革命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社会实践基地。统筹**科学岛、**创新馆等百余家科普教育基地,策划发布科普研学精品线路,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其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用好红色口述史馆、**好人馆等场所,用活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用好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无私奉献中立德铸魂。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上好实践育人“大思政课”。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