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湖南、山东、青海、宁夏等地考察期间,密集对基层减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2024年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会,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持续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层减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念兹在兹。领导干部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为基层减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持续改进党风政风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严重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割裂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坚决纠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利于教育引导督促党员干部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以实际行动涵养良好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为全面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效能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市时强调,“城市治理的很多工作要靠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和社区这个平台去落实”。当前,我国正处在矛盾多发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变革时期,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增大、形势复杂,迫切要求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推动更多资源力量下沉,有利于把基层干部的手脚从各种无谓负担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抓落实,沉下心来促成效,不断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释放基层治理活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凝聚起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更好回应群众期盼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市时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基层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惠民暖心举措都要靠基层干部穿针引线、落到实处。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日趋多元,老百姓过日子已经从追求“有没有”升级到解决“好不好”“优不优”,做好民生工作的任务繁重、要求更高。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有利于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为群众提供更精细、更贴心的服务,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正视问题,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基层负担过重的成因及危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复杂性,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病根仍未斩除、滋生变异的土壤还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中央组织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也围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作出专门部署安排。“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当前,基层负担过重成因及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权责不对等,“不应承接之负”让基层“越干越怕”。一方面,一些地方基层权责不清、责任无限等问题仍较突出,有的以“属地管理”为名,把职责范围内风险大的、棘手的工作推给基层;有的层层签“责任书”、立“军令状”,美其名曰“压实责任”,实则“压力甩锅”;有的地方擅自扩大考核范围,层层加码给乡镇(街道)设置超出其职能范围的指标任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向基层放权赋能过程中,存在“事权过度下放”“基层承接不住”等问题,尤其是执法类权限承接机制不成熟等问题突出。比如,食品安全监管等执法事项时效性、专业性要求高,基层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专业人才等导致“接不住”“用不好”,这既增加基层负担,又潜藏安全隐患。基层出现“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错位,有基层干部表示“不该有的责任越来越大,工作起来越干越怕”。
力量不匹配,“不能胜任之负”让基层“越干越累”。近年来,在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下,基层工作力量不断充实,但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等问题仍未根本改变。一些地方上级部门过度抽调、频繁借用等现象屡禁不止,基层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业务骨干,被上级部门“长期占用”。同时,基层干部提升业务理论水平、增强综合能力素质的渠道和途径不宽,导致专业能力不足,工作起来事倍功半。基层干部长期承担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力不从心、越干越累。
重痕不重效,“不务实功之负”让基层“越干越浮”。一方面,一些地方会议多、报表多、台账多等形式主义“老”问题顽固复杂、禁而未绝。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改革的加快推进,数字政务的不断发展,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同时,也衍生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新”问题。比如,近期中央通报有的地方村干部手机里有5个政务APP、26个工作群,部分政务APP规定了学习时长和学习积分,每天都要花时间用于政务APP打卡、学习,日常工作中疲于回复各类工作群的消息,还有的工作群需要上传各项资料和照片。一些基层干部“困于指尖、陷于键盘”难以脱身,对发展的实事、群众的难事下力不够、攻坚不足。
聚力不充分,“不善共治之负”让基层“越干越苦”。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既需要镇街、村(社区)干部发挥关键作用,也需要辖区社会组织、企业、新就业群体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但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融入感不强、参与度不高,基层治理的绝大部分工作仅靠镇街、村(社区)干部以及网格员等力量去完成,基层干部长期负重前行、“压力山大”。
三、锚定目标,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基层减负赋能各项举措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力量源泉在基层。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关键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效果。我们要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牵引,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坚持以创新思维解难题,以变革之举求突破,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真正解决好“马”和“车”的失衡问题,切实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砸掉枷锁、松绑减压、蓄力赋能,全身心投入促进发展、为民服务中来。
聚焦“明责减负”,推动基层“轻车快马”简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市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要围绕解决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施治,真正把减负减到根子上、减到心坎里。减事项。减去不应或不宜由基层承担的事项,让基层卸下沉重的包袱,扛起应有的责任。制定优化镇街、村(社区)职责事项清单和任务清单,细化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依法协助配合事项的工作边界,规定未列入清单事项不得擅自向镇街授权、委托、下放,对额外负担列入“黑名单”,强化反面典型曝光,确保实现“人按职责干、事按清单办”。加强对清单内事项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评价,确保减事不减责、减量不减效。深入推进城乡治理一体化,积极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大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等执法改革,制定落实下沉执法人员县属乡用共管办法,探索基层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减牌子。牌子背后是考核、是排名、是问责。深入开展村(社区)“滥挂牌”问题专项整治,规范整合党政群机构设立的各类村(社区)工作机制,制定统一的机制挂牌和功能性指引牌的数量、名称和式样,重点清理“有牌无服务”“检查考核多”“上墙不上心”等问题,把“上墙的形式主义”拿下来,让服务群众和抓落实职责“归位”,真正做到“减牌”不减“服务”。健全村(社区)机制牌子准入制度,对新增挂牌实行“一牌一核”,防止边改边犯、改了又犯。减证明。证明乱象,本质是一些组织机构的“责任甩锅”。深化减证便民,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等方式,规范行业系统、部门单位要求村(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原则上取消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要求村(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建立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观察监督渠道,建立村(社区)减负工作监测点,完善信息直报系统,实现一证一报一核。
聚焦“赋权增效”,促进基层“提能壮马”充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市时强调,“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要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持续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加强履职能力提升,加大关心关爱力度,让基层干部多一些动力活力、少一些阻力压力。强队伍。统筹加强镇街干部、村(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五支队伍”建设,通过“减上补下”、包片、派驻等方式,把机构改革中精减下来的人员编制向基层倾斜,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到社区就业,稳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在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开展违规借调基层工作人员清理整治,对县级以上机关单位借调镇街、村(社区)工作人员集中清理,完善借调备案流程,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让基层干部回归基层、深耕基层、服务基层。强能力。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把《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作为镇街、村(社区)干部培训教材。实施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针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党员干部、村(社区)工作者等,分级分类、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示范培训、集中培训、全员轮训,切实提高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带领群众能力。强保障。优化基层治理和服务资源配置,强化镇街、村(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有序落实乡镇干部工资倾斜、社区工作者待遇保障等政策。建立健全镇街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支持社会组织及经营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村(社区)治理领域。
聚焦“数字赋能”,助力基层“加足马力”效能跃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市时强调,“推进治理数字化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坚持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与时俱进推动治理理念、方式、机制、手段创新,不断激发基层“智治”活力,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打造“一体贯通”智治平台。理顺基层治理“条”“块”关系,运用数字化手段疏通补齐“条抓块统”的堵点断点,建立上联省市、中通区县、下达村社的基层智治平台,打通“纵向全穿透、横向全联动、业务全统筹”数字通道,实现镇街、村(社区)基本情况一屏统揽、紧急事件一键调度、任务事项一办到底、基层数据一库分析,推动基层治理贯通融合、精准精细、扁平高效。整合“一网通办”信息系统。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镇街、村(社区)延伸,加强各类政务信息系统、政务服务平台相互衔接、有机整合,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窗受理。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立项审核,从项目准入、建设、评价各环节、全流程形成管理规范和闭环机制,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一张报表”标准台账。针对台账数据多头报送、重复报送等基层反映强烈问题,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重复性事项,划分镇街责任、制作规范表单、生成标准化台账,推动报表数据一次采集、填报一体、多方共用。举一反三清理纠治基层干部打卡签到、积分排名、重复录入、统计在线时长、日活率考核等典型问题,加强督查检查、情况通报、回访评价,有效减轻“指尖上的负担”。
聚焦“共建共享”,汇聚基层“千军万马”治理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社区事务很多很繁杂,单靠政府干不了、也干不好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要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坚持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心骨”地位,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强化抓党建带群建,深入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础的村(社区)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小区报到服务,营造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主体作用,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打造一批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和品牌活动项目,积极引导驻镇街单位、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畅通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引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群体中的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示范带动新就业群体发挥优势、服务群众、参与治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积极探索镇街、村(社区)常态化制度化议事协商工作机制,完善协商制度体系,抓好协商主体培育,建强协商平台阵地,规范协商程序规则,让广大群众能协商、敢议事、建铮言、献良策,充分激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更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最佳实践案例。
同志们,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持续推进整治工作,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