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在2024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讲话:学习法治思想

云海发表时间 3678630

深入学习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意识,推动法治建设,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讲话:学习法治思想”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2024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讲话:学习法治思想

今天,我们举行2024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X次集中学习,主题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增强法治观念。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法治建设各项决策部署,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全市法治建设还存在短板弱项。比如,有的单位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够重视、方式单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和实践活动不多。又如,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放管服"改革还需深化,政府承诺履约不到位情况仍有发生,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加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持续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全市法治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下面,我再讲4个方面的意见,也就是"4个坚持"。

第一, 坚持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法治建设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一要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与法治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我们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产权保护、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强化法治供给。同时,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落实"XX"、"XX"、XX行动等决策部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要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秉持"说话算话、换位思考、合作共赢"理念,弘扬契约精神,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要持续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机制,落实轻微违法免于或减轻处罚清单,限制自由裁量权,做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要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查处向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伸手行为,树立保护创业者、尊重纳税人、服务企业家的鲜明导向。三要守护良好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XX生态优势明显,要持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法治体系,保障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领域,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在法治框架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扎扎实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民生优势。

第二, 坚持以法治促进高效能治理。

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一方面,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法治在维护群众权益、调处利益关系中的权威地位,强化法治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一要运用法治理念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现实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存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的决策现象,引发后遗症。要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定期合法性审查会议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充分征求社会公众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尤其对涉及市场主体和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和群众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要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科学论证,对可能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决策事项,必须组织风险评估,保证党委政府各项决策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二要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对领导干部来说,强化法治思维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要重点培养"三个思维"。首先是全局性思维。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流程和业务协调对接机制,持续落实XX制度,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第一时间受理和交办,规避"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层层加码""消极等待""事事请示"等治理难题。其次是权责性思维。要按照"有权必有责"的原则,明确权力边界,督促归口调处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规避权利义务不对等难题。要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调整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权限划分,明晰执法责任,逐步提高执法效能,规避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难题。最后是创新性思维。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各单位各部门实际,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大力推广XX工作法,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思路、有办法的人民调解队伍。三要运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领导干部要善于用良法促善治,善于用制度解决问题。首先要破解普法难题。要深化XX专项行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治宣传转型升级。普法内容要从"工作需求"向"受众需求"转变,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学法用法的好处,提高主动学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普法形式要从"灌输式"教育向"服务式"教育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在普法工作中,突出对矛盾纠纷解决途径的宣传,确保在矛盾发生时,能找到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普法方法要由"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打造"长效式"普法新模式,增强全民遵纪守法意识,营造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要破解道德滋养法治难题。要坚持虚功实做、以文化人,用好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国民教育、日常生活,体现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准则之中,使之成为全社会自觉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最后要破解法理情相统一难题。当前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现象仍然突出,少部分上访"钉子户"缠访闹访、串联聚集、非正常上访有抬头趋势,很大原因就是信访不信法或者"想要争一口气"。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我们不但要维护法律的刚性权威,又要释放司法的文明善意,把法讲明、把理讲透、把情讲实,让老百姓认可法官、认同执法、信任司法,努力做到定分止争、服判息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三, 坚持以法治保障高水平安全。

安全是发展的底线,法治是安全的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面提升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一要抓实命案防控。抓住"管好人就是管好事"这个关键,对经济困难、生活不幸、夫妻不和、留守人员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家庭,以及刑满释放、社区矫正、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生活失意、行为失常以及扬言报复等重点人群,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要紧盯旅馆、出租房、酒吧、KTV、夜市烧烤摊、医院等重点场所,加强治安巡逻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制止酒后滋事、打架斗殴等事件。二要抓实X。要持续深化"X"专项行动,从预防和惩处两端发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典型案例警示,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和防范违法犯罪意识,提高安全保护、应急避险和自防互救能力。要使用雷霆手段,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露头就打,"零容忍""零懈怠""零放过",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惩处。三要抓实安全生产。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底线意识,切实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加强法治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从严督促各行业各领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聚焦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安全、消防等重点领域,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保障体系和查处机制,提升监管执法组织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要严厉查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关停拒不整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防止关停企业擅自复工复产。要强化应急准备。加深对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防洪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常态化学习,落实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等级设防,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 坚持以法治锻造高素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和政法干部是法治建设的关键力量,要带头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主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一要扛实政治责任。要完善市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一体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实现党委领导与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二要做好培养培训。在培养、选拔、考察领导干部过程中,要着重了解干部是否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是否具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真正把法治素养高、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要把法治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深化领导干部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时刻保持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三要建强法治队伍。要着力推进法治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四化"建设,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工作者整体素质和能力。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全市律师、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队伍依法依规诚信执业,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同志们,法治建设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长治久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以更强定力、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全力开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新局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367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