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在关工委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28411

第1篇: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关工助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关工委主任张俊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关工委的组织数和“五老”人数占全省关工委组织总数和全省“五老”人数的三分之二。做好农村关工委工作,对推动全省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坚持把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关工委工作的中心任务,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在服务省委建设农业强省战略中发挥了关工组织优势,彰显了“五老”特殊作用。

一、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制度机制

省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切实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全省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各部门积极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浓厚工作氛围。突出表现为“三化”:

1.省委的重视和领导制度化。省委书记、省长每年对关工委工作作出批示;省委批准,省委办公厅每年印发省关工委年度工作要点;省委分管负责同志每年出席省关工委工作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会五年听取一次关工委工作汇报,重要情况及时安排上会;省关工委主任、副主任任职通知,经省委批准,由省委办公厅发文等。

2.省领导指导和参加关工委重要活动经常化。每年都有多位省领导参加省关工委“五教”工作(即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重要活动、重要会议,并讲话或宣布启动。而且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套班子都有领导参加关工委的活动或会议,并给予指导。

3.部门联办和互动普遍化。省关工委“五教”工作的六个品牌,分别是同省教育厅、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委政法委、省科协、省文旅厅、省文联和省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系统县以上关工委负责同志轮训、全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月活动和“双十佳”评比表彰等,均是同省委老干部局共同组织的;此外,“安徽好少年”评选、“全省六一文艺汇演”等重要活动,省直单位也主动邀请省关工委共同主办。

省关工委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把整体工作,包括农村关工委工作融入党委工作大局,建立健全了请示报告和落实反馈制度。今年以来,省关工委已就年度工作、贯彻省委指示情况、落实中国关工委部署和顾秀莲主任对安徽关工委工作的指示等向省委做了8次书面请示或报告,均得到省委批复或省委负责同志批示。在推进“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请示报告。2021年初,在谋划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拟制“五参五助四行动”方案后,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汇报,得到了他们的指示批示,认为这是“省关工委于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期,谋划推出的又一有力行动。”2022年2月8日,省关工委在向省委常委会汇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46号文件时,对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做了重点汇报,时任省委书记、现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同志予以充分肯定,明确要求:“基层关工委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抓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五参五助四行动’,动员广大‘五老’再立新功”。今年3月16日,新任省委书记韩俊同志来皖第三天,就审阅同意了我们把“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作为这次会议发言重点内容的请示。并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期间,为关工委开展的暑期防溺水工作“点赞”。6月14日,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出席了省关工委召开的“双创”青年座谈会并讲话,对省关工委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热情鼓励。

二、紧扣中心任务,务实推进助力

三年多来,省关工委在推进农村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中,一直把“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中心任务来抓,一年一个重点,持续加以推进。

1.加强思想引领,实现有效衔接。2020年9月,省关工委召开了全系统助力脱贫攻坚与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座谈会,部署开展“我为助力乡村振兴献一策”活动,广泛动员广大“五老”建言献策,各级关工委特别是农村关工委热烈响应。经各市梳理,省关工委归纳了130余条意见建议,为巩固拓展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提供了决策参考,也为再接再厉,迅速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2.紧扣“三求一能”,及时部署启动。省关工委充分运用“大讨论”成果,紧紧围绕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党委要求、群众需求和青少年诉求”,深入思考“关工委能做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根据关工委的组织优势和“五老”的特殊优势,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全系统开展“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实施“五参五助四行动”(“五参五助”即:参与人才培训,助力产业兴旺;参与环境整治,助力生态宜居;参与文明创建,助力乡风文明;参与社会治理,助力平安建设;参与文化服务,助力文化繁荣。“四项行动”即:宣讲报告行动,科技培训行动,捐资助学行动,结对关爱行动)。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印发了《省关工委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的通知》,并于2021年4月份,召开“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部署会,全面启动“五参五助四行动”。

3.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开。省关工委要求各市关工委和所辖县区关工委在启动阶段各确定一个村作为“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联系点,试点先行,抓点带面。全省三级关工委共确定124个联系点,其中市级联系点29个,县(区)联系点95个。三年来,省市县关工委负责同志共深入联系点930余次,指导帮扶解决困难670余件。今年5月份,省关工委召开全系统抓点带面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出八个方面典型,省乡村振兴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后,对省关工委抓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和成效予以充分肯定。表示:省乡村振兴局将全方位支持省关工委“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并纳入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布局中予以统筹。

4.着力关爱帮扶,培育“双创”青年。省关工委紧紧抓住乡村创业青年这一主体,着力培养一批示范作用大、带动效果好的“双创”青年人才,目前全省关工委帮扶培育的“双创”青年共476人。如阜阳市颍泉区葛桥村青年葛翔,大学毕业回乡创业,市、区关工委给予了很多支持,从架电修路,到土地流转,关工委的老同志帮他跑项目、争资金、做群众工作,他创办的大丰收合作社现常年吸纳当地1200多名农民进村务工,年支出工资近800万元。凤台县创业青年王杰创办的农业科技开发公司,遇到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该县关工委委派县农委原高级研究员高福平驻企指导,帮助解决生猪养殖粪便污染等发展难题,实现了变废为宝,创建了就近就地利用生态循环的新模式,现已成功通过科技部2020科技项目验收。今年5月份,省关工委在层层遴选的基础上,推介了20名“双创”青年代表,组织座谈交流,鼓励他们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取得更大作为。会后,省关工委形成《安徽省关工委农村青年人才创业调研报告》,已报送省委、省政府。

三年多来,在全省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的共同用力下,“五参”工作如火如荼,“五助”工作可圈可点,“四项行动”成果显著。全系统已累计开展宣讲报告23884场次,组织科技培训11632场次,捐资助学总额达亿元,惠及万名学生,共有万名“五老”结对关爱万名留守儿童或困难儿童。

三、加强自身建设,实现高质发展

“乡村振兴·关工助力”工作的持续推进,有力带动了各级关工委自身建设的全面提升,有效促进了全省关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关工委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省关工委已建立每年一期的市、系统关工委负责同志培训班和五年对全省县以上关工委负责同志进党校轮训一遍的制度。近三年来,省关工委班子自身组织集体理论学习52次,各市、系统关工委班子组织学习870余次,县级关工委班子组织学习9081次。

2.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省关工委坚持不懈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有效覆盖,增强农村关工组织的整体功能,截至2022年,全省关工委组织数万个,其中县级以下关工委组织数万个,比三年前增加了3700个,增幅达13%;全省关工委会员数70万人,其中县级以下关工委会员数万人,近三年增加了万人,增幅达16%,实现全省关工委组织数和会员数 “双提升”。

3.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目前,全省关工委共拥有3个全国性工作品牌,6个全省性工作品牌,还在全省范围内推介了6个市级工作品牌。范围覆盖关工“五教”各项工作,其中“党是阳光我是苗”少幼儿书画大赛工作品牌已连续开展活动24年,参加少儿数已达70万人,“组织创五好·‘五老’创先进”工作品牌也已有20年历史,“放飞中国梦·传承红基因”工作品牌已连续开展活动8年。其他如“法治关爱·护航成长”“科技点亮未来”“阅读伴随我成长”“弘扬好家风·‘五老’育新人”等品牌活动也都有3-5年的历史,每年省关工委都安排系列活动,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赢得了他们的广泛参与。

4.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近年来,省关工委每年组织全省力量,确定两三个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研究文稿进行遴选汇编,对优秀调研报告进行通报表扬,对调研建议认真研究落实。今年,省关工委安排了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关工委建设和青少年成长成才期盼等三项重点调研。

5.宣传工作进一步出彩。省关工委自觉把关工宣传工作融入全省宣传工作大局,省委宣传部连续7年每年印发《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宣传报道的通知》,将省关工委的重要工作、重要活动、重要会议和先进典型纳入省级“一报两台一网”报道范畴。近五年来,省关工委在国家及省级主流媒体上见稿580余篇次,《中国火炬》上稿270余篇,多篇报道分别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治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刊出。《安徽日报》、省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每年刊用关工委稿件均在70篇以上。

第2篇:打造具有芜湖特色的工作品牌 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芜湖市关工委主任魏道斌

安徽省芜湖市关工委成立于1991年。在市委的关心重视下,目前班子成员一正九副,秘书长一正七副,加上办公室人员共24人;有各级各类关工委组织2012个,下设关工小组12390个,从事关心下一代事业的“五老”同志82000名;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在工作中形成“五个特色”,打造“八项品牌”。

“五个特色”:

一是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带关建”。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将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心上,提上议程”。除了“四个纳入”等规定动作外,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每年多次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在经费保障上,市直各部门的行政经费近两年有所压缩,唯有市关工委的工作经费不减反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46号和省两办11号文件下发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指示,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和市关工委共同起草,形成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若干措施》。

二是强化自身,建成战斗堡垒。市和县市区两级关工委班子,多年来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按照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标准,不断提升组织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级关工委做到“党委政府有号召,关工委必有应”。在市里各种中心工作中展示新作为,树立新形象。我本人在市关工委工作15年,一直被市委市政府任命为市防汛抗旱工作总顾问。

四是超前谋划,扎实推进。制定《芜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四五规划纲要》,谋划高质量发展目标。

五是制度创新,优化体制机制。形成了三十项工作制度,特别是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党建带关建 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全市关工委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党建带关建”的领导体制、组织建设、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省关工委将此文件第一时间予以转发推广;顾秀莲主任给予高度肯定。

“八项工作品牌”:

一是芜湖市关工委旗帜报告团。这是由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好人”等组成的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宣讲团。他们每人的表现就是一面旗帜,其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有5人。2022年获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被列为全省关工系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四大创新品牌之首,获评全省关工系统唯一“最美五老”先进集体。

二是爱心助学基金会。创设15年来,募集资金达3000万元;累计资助中小学特困生11090人,支出资助金额万元,给寒门学子送去关心和温暖。

三是“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从2010年开始形成长效机制,全市已创建县市区级以上“五好”基层关工委1388个,创建率达%。今年开始,全面推进“三支队伍”界定、“四个规范化”建设等工作。

四是芜湖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由市关工委倡导发起,与芜湖12所高校关工委积极推进“校地结合”、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等活动;每年两次联席会议,已坚持12年,共召开联席会议23次。

五是关工“大宣传”初具格局。形成了“一刊一网两号”等系列阵地。其中《今日头条》每年发布一百多条新闻。

六是“五四”爱心学校。由关工委组织发起,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爱心接力,为留守流动儿童、困境儿童义务提供课业辅导,迄今已坚持20年,助力大批困境学子放飞梦想。

七是留守儿童“522”关爱工程。对农村中小学生5天在校时间、每周2个双休日以及2个寒暑假实行无缝隙、全天候关爱,为留守儿童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八是非建制性党支部。在全省关工系统率先建立党组织,为市关工委机关坚持党建引领提供了组织保障。

下一步,我们要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为指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十项新目标。一是关工委班子建设再上新台阶,力争成为“市域有作为,省内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坚强堡垒;二是关工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五老”人数增长10%;三是旗帜报告团建设得到新提升,力争将旗帜报告团建设成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四是“五教统筹、立德为本”形成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打造3个新的工作品牌,建成10个各类教育基地、创建省、市级“家长名校”120所;五是“五老”关爱工程展示新作为,作一千场宣讲报告,组织一万名“五老”与一万名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关爱帮扶;六是“乡村振兴·关工助力”趟出新路子,每个县市区关工委都要做到“振兴有榜样,助力有典型;七是爱心助学基金会再创新路径,“十四五”末,资金总额达到4000万元;八是关工委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真正做到有工作就有宣传,有活动就有报道;九是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谋划新进展,所有高校的二级院校都要建立关工委;十是党支部建设再创新佳绩,至“十四五”末,各县市区关工委机关全部建立党组织。

第3篇:持续推进老校长下乡  助力建设教育强国

北京市关工委副主任、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

“老校长下乡”是教育部关工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指示精神,于2016年在北京等5省(市)启动的,组织城市退休的名校长(书记、教师)深入乡村学校开展教育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品牌活动。

一、科学谋划,精心做好“老校长下乡”筹备工作

2016年起,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积极担当、主动作为,落实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精心选择帮扶河北省阜平县、承德市、北京市密云区和延庆区等地。深入调查研究。实地调研4个受助地区,走访8所学校,召开13次座谈会,深入了解受助地区和学校的实际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老校长下乡工作方案》,明确推进老校长下乡工作的职责要求。建强工作队伍,从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五个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区,精编43位名校长、老校长,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遴选优秀的研究生、大学生担任老校长下乡助理。加强条件保障,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制定经费补贴办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每年支持财政经费近300万元。

二、用心用情,切实推进“老校长下乡”走深走实

七年来,老校长们以深厚的教育情怀、精湛的专业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入受助学校,不辞辛苦,克服路程远、条件艰苦等困难,风雨无阻,持续帮扶,培养了一批骨干校长、优秀教师,激活了当地教育的内生动力,逐步实现了教育帮扶从“输血”到“造血”“活血”的转变。河北省阜平县教体局副局长杨二军表示:“北京的老校长不仅为山区的孩子带来了‘一节好课’、让山区的老师学会了如何上‘一节好课’,更重要的是他们为山区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留下一所又一所好学校。”

(一)着眼学校管理,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

老校长们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当地校长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既有理论方法指导、又有具体行为示范,切实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开学前,老校长与当地校长商议筹备开学典礼,拟定本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及教育教学安排。学期中,老校长们与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定期开会、教研,学习末,一起开展考试质量分析,教会校长如何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

(二)着眼高效课堂,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老校长们每次到校都要进班听课评课、上示范课,手把手指导当地教师提升业务能力;还根据当地需求,邀请北京其他退休或在职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多次进行送课讲学,举办专家讲座和教研活动,精彩的示范课吸引了周边学校的老师现场观摩学习,教研活动从开始只有本校老师参与,到扩大影响力后周边学校百余名教师参加,老校长助教的辐射作用逐步体现,整体带动了区域教育的提升。白瑞祥等老校长带领阜平教师围绕“有效课堂”开展专门研究,通过同课异构、写教学案例、记录反思,学科教研的气氛逐步浓厚。孙锡霞等老校长带着学校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反思教学中的得失,精准找到问题所在,反哺课堂,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田福春等老校长助教的城厢中学在阜平县教师“四项全能”比赛中,10名教师全部获奖,3位教师获一等奖,占总数的3/5,与以往有了突破性的进步。

(三)着眼学生成长,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老校长们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传承红色基因、党史教育及补齐短板课程上下功夫。李亚明老校长收集阜平红色故事,组织编写《太行深处的红色土地》校本教材。老校长们为帮助当地开齐开全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课程,亲自为学生上课。数学学科的刘建文老校长自掏腰包几万元帮助学生购置教具,为学生上手工、美术、陶艺课。纪世铭老校长为师生带来北京四中价值42万元的网校课程。音乐特级教师付宝环在当地没有音乐教师、学生不会唱少先队队歌的情况下,每次到阜平至少要给两校学生按低中高学段各上一堂音乐课,为助教学校编写校歌,经过6年的努力,2022年,由北京老校长付宝环老师指导的阜平山里娃登上冬奥会开、闭幕式舞台,演唱奥运会会歌,原来内向害羞的山里孩子们,用阳光自信的表演惊艳了世界。每位支教的老校长背后都有强大的区域教育支援支持,借助VR设备了解宇宙的广阔,学会花式篮球的表演,在古诗词韵律操中舞起韵律节拍 ……阜平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建党百年之际,山里的学生感恩创作诗朗诵《太行山里的一道光》,献给老校长们。“现在一进村,孩子们就说‘老校长好’,搂着抱着,眼睛都亮了。”老校长们感慨万千,感觉“支教值得”“孩子值得”“阜平值得”。

截止到2022年底,北京老校长下乡工作累计帮扶京冀4个地区的40所学校,入校助教2200余人次,听课、授课、主持教研活动超过万课时,惠及2万多名学生。北京老校长下乡工作成为了一张亮丽名片,被媒体称为京版“孺子牛”,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原副总理孙春兰同志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获评中国关工委全国“十百千万”扶贫工作十大品牌,2020年,获评“北京榜样”年榜人物,2021年,刘建文老校长获评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北京老校长下乡阜平支教团获评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北京老校长下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十佳创新案例。

三、务实创新,全力续写“老校长下乡”新篇章

为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北京市关工委、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持续推进“老校长下乡”工作,继续帮扶京冀4个地区,出台《北京老校长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同时,接受教育部关工委的新任务,启动“五区对五县”老校长下乡工作,组织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5个区又新增了18名老校长,对口帮扶云南兰坪县、宁蒗县、湖北随县、贵州安龙县、山西平顺县,为期3年。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带领5个区的老校长团队已深入5县调研,对接好需求,分别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和每年具体实施方案,并从9月份开始实施帮扶计划,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们将再谱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第4篇:参与基层治理 助力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关工委副秘书长王贵军

按照中国关工委和黑龙江省乡村振兴规划的要求,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乡村振兴“五老”行动的活动方案》,组织动员农村各级关工组织和20万农村“五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面重点介绍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工作情况。

一、助力党支部建设,提升关工组织力。按照“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要求,党员“五老”退休不褪色,注意发挥党员作用。一是参与“头雁”工程建设,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全省农村各级关工组织积极参与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头雁提升工程”。北安市关工委在参与“头雁提升工程”中,注意发现培养能够带领乡亲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向有关部门推荐6名退伍军人和返乡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6名退伍军人和返乡青年担任村两委委员。城郊乡建民村退伍军人张清,2019年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2021年经村“五老”推荐,乡党委批准提名,当选为村支书,2022年被评为黑河市优秀村支书。二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助力党支部建设。林甸县鹤鸣湖镇建设村关工委依靠支部引领,推动加强党支部民主制度建设。村老干部乔文才、朱长友、姜学余,针对本村当时党支部存在软弱涣散、领导村民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加强支部班子的建议。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高度重视“五老”建议,推荐外出务工返乡的一名党员为支部书记,其他支部成员适当调整,使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经过几年努力,这个村党支部已成为全省先进党组织。三是提升关工组织力。全省认真贯彻全国基层关工委建设福州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工作,全省“创五好”综合达标率为%。“五老”队伍不断壮大,新入列“五老”万人,全面提升基层关工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二、助力乡风文明,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组织“五老”报告团送法到农村、到农家、到社区、到学校,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全省“五老”参与普法活动33693人,受教育青少年达万人。各地持续推进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活动,创新机制,巩固成果,全省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的村9545个,占该项总数%,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的社区2713个,占该项总数的%。加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全省有8800名“五老”义务网吧监督员,与有关部门配合,参与网吧治理。二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村各级关工组织依托乡村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中心(站),大力弘扬“龙江四大精神”,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带头创办文化活动阵地。富裕县长胜村“五老”王其环自筹资金8万元,在自家办起“垦荒纪念馆”,收集展品300余件,有超千名青少年接受教育。引导婚事新办,树立文明新风。针对高额彩礼和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全省乡村关工组织号召婚事新办不要彩礼,青年要做树新风带头人。林甸县青年农民杨旭山结婚时,父亲赠送8头奶牛,岳父赠送3头奶牛,小两口生活就从这11头奶牛开始,靠勤劳双手发家致富。三是深入开展好家风、好村风教育活动。在参与基层治理中,农村各级关工组织和“五老”紧紧围绕好家风、好村风开展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五老”为家庭教育做榜样活动,“五老”言传身教,带头搞好家庭建设,培育好家风,宣传好家训,传承好家规,用良好的家风带动村风民风建设。通过道德讲堂、家长学校、评选表彰最美“五老”等形式,引导村民树立诚信友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勤劳朴实、积极进取的思想理念,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助力调解村民矛盾,发挥“五老”人脉优势。一是参与乡村重大事项谋划。农村各级关工组织和“五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规划、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规划的制定。逊克县奇克镇边疆村3名“五老”提议开发荷花湖为旅游景区,得到镇、村党组织重视支持,使荷花湖成为吸引众多游人的打卡地。二是积极参与村民自治活动。据齐齐哈尔、佳木斯、黑河、绥化四市不完全统计,农村“五老”参加“四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人数达11380人,“五老”成为“四会”的骨干力量,带头执行村规民约,推动村务公开,营造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良好氛围。三是参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五老”在村里德高望重,说话有力度,社会基础好,在协调化解矛盾纠纷时,容易被村民理解和接受的优势。一些村设立了“五老”乡贤担任的“五老”调解员,协助村干部,深入到有矛盾纠纷的村民中,做耐心细致调解工作,做到情况早知道,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四、助力宜居环境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一是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围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总体要求,农村各级关工组织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动员广大“五老”积极参加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及绿色生态建设。肇源县头台镇退休干部“五老”王雨维带领家人,投资组建了保洁队,自备装运垃圾车辆。一年四季,带领清洁工忙碌在头台镇大街小巷,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干净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参与农村道路建设管护。农村各级关工组织和“五老”,把参与道路管护主动担当起来。肇州县耀先村过去雨天道不能走车,严重影响村民通行和农产品外运,村民出不去,客商进不来,阻碍经济发展。村上决定改造道路,“五老”首先响应。在改造中心道路时,需要取直占用个别村民院子,全村涉及20多户,老干部周明主动让出自家院子,在他的带动下,改造道路工程得以顺利完成。“五老”积极参加道路管理,当起义务护路员。三是参与造林绿化。围绕打造绿色生态村庄,加强绿化美化。农村各级关工组织动员广大“五老”积极投身造林绿化活动。拜泉县关工委特邀委员、“五老”岳国良个人投资,为村民建成万平方米住宅,村内修成柏油马路,并建有文化广场,出资10余万元为小区和村庄道路绿化,村民称他为“点燃美好生活火种的人”。2019年被评为全国“十百千万”“五老”关爱品牌。

第5篇:做实“三扶两创”  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省关工委副主任费伟康

在青年农民中开展“三扶两创”工作,即扶志、扶技、扶创业,培育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创建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是新时代江苏省关工委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多年来,这项工作融入“三农”大局,取得扎实成效,成为关工委工作扎根农村基层、做到田间地头的有力抓手。

一、紧紧依靠党政重视及农业农村部门支持,形成合力,持续推进。江苏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村关工委工作的省份之一。1996年,中国关工委在南京召开会议,推广江苏省“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做法。多年来我们将这方面工作一直抓在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决策要求,我们总结基层经验,以“三扶两创”为抓手深化“讲育学奔”活动,进一步找准关工委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省委常委会每年听取省关工委汇报,省委办公厅每年批转省关工委工作要点,都对“三扶两创”工作提出要求。各地党委政府将“发挥‘五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不断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支持力度。省农业农村厅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2011年省农业系统关工委成立后,历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兼任名誉主任,一名副厅长兼任主任,一名同级老同志任副主任,从省到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普遍依托科教处(科)成立农业系统关工委,制定工作规则,强化经费保障。近年来,我省积极宣传推广扬州等地在乡镇农业农村局探索组建关工委的做法,推动基层农业关工委组织建设,引导和动员更多老农业科技人员等老同志、老干部参与扶持青年农民创业活动。全省各级关工委与农业农村部门、农业系统关工委定期会商、携手开会,加强工作谋划推进,形成持续深入开展“三扶两创”工作合力。

二、紧跟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思路,精准发力。新时代10年,我们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在深入调研中找准定位,务求“三扶两创”工作在促进农业“强链补链延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上取得实效。2014年在南京高淳、溧水召开会议,把帮扶创办新型经营组织明确为扶创重点;2016年在徐州召开会议,助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2018年以来,全省关工委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先后召开建湖会议、高邮会议、句容会议,将“三扶两创”工作更加紧密融入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的全局战略。一是紧扣立德树人,坚持“扶志”为先,在帮扶指导中贯穿爱党爱国、共同富裕志向教育,引导青年农民扎根农村创业。二是将“扶技、扶创业”重心放在帮扶创业初期的青年农民,开展“菜单式”培训和精准化帮扶,倾力帮助协调解决土地、用工、资金、销售等难题,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三是引导创业有成的青年农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更多青年农民创业和周边农民致富,成为共同富裕带头人。经过多年努力,各地形成不少“三扶两创”工作载体,如徐州的“农业科技镇村行”、南京的农村政科校网络直播、泰州姜堰的“成长1+1、圆梦助创业”等,不断赋予新内涵,贴近创业需求,深受农民欢迎。

三、弘扬“亚夫精神”,培育青年创业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我们坚持典型引路,突出抓好“一老一青”两个方面典型,产生“一花引得百花开”的效果。省农科院镇江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同志60多年如一日扎根茅山老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惠及16万农户,助农增收200多亿元,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敬业模范和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我们将弘扬“亚夫精神”与做好“三扶两创”工作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激励更多老农业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目前,全省万多名老农业科技工作者活跃在田间地头,各地普遍形成市、县、镇、村四级关工委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涌现一批赵亚夫式的“三扶两创”工作“最美五老”。盐都的“不老松”农技服务团自2009年成立至今一直在发挥作用。建湖县老专家张玉明坚守20年结对帮扶20多个创业青年。为发挥创业典型技术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定期组织评选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和创业示范基地。截至去年底,全省关工委累计参与培育创业之星1500多人,协同创建创业示范基地2300多个,引领不少有志青年加入农村创业行列,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去年,省关工委和省农业系统关工委联合向各地征集“三扶两创”工作典型100例并汇编印发,以典型案例为牵引,推动“三扶两创”工作持续创新发展。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走在前、做示范是对包括关工委工作在内我省各项工作的实践指引。踏上新征程,全省“三扶两创”工作将进一步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力量。

第6篇:坚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 助力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接班人

浙江省关工委主任徐宏俊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部署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中国方案。20年来,浙江省关工委始终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决策部署,主动将农村关工委工作融入“千万工程”大场景,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一、聚焦“红船领航”,打造乡村“大思政课”育人图景

组织广大“五老”围绕乡村振兴上好“三堂课”。一是立足有“时代味”的思政课,筑牢爱农根基。组织科技特派员、老支书、老劳模走进乡村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开设“八八战略‘五老’说”“千万工程在浙里”“垦荒精神代代传”“乡村振兴我来讲”等富有时代特点的思政课,结合自己投身“三农”建设的人生故事,阐述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的精彩蝶变,潜移默化地教育青少年见人、见事、见理。二是立足有“泥土味”的实践课,厚植兴农情怀。联合相关部门在融媒体平台开设微宣讲专栏,开展主题读书征文、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建立“姜娃农场”“校园百草园”等校园农技实践基地,引导“潮闻”小记者、红领巾宣讲团、红色小讲解走进田间地头、文化礼堂,老少携手开展“沿着习爷爷的足迹”“小脚掌走‘两山’路”“海霞少年扬帆起航”等研学活动,真切感受“千万工程”带来的新面貌、新发展。三是立足有“关工味”的第二课堂,激发强农实效。“爱心奶奶工作室”“老李帮帮团”等1840多个“五老”工作室、万多名“五老”发挥特长、整合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村文化礼堂、企业职工之家创办7500多所“假日学校”,开设课业辅导、红色经典、文体科普、垃圾分类等公益课程,带领900多万人次青少年参与迎亚运、乡村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活动,践行“浙江有礼”新风尚。

二、聚焦“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动员6000多名老科教专家、500多个科教服务团回乡服务,推动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创业回农村。一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省市县联动推进“农村‘双带’青年人才”培育行动,牵线选派老专家团队,开展“百名科技专家联百村”“青蓝驿站”“送科技下乡”等活动,联村结对466个农村合作社、青创基地,助力资源引流、技术帮扶、项目培育,扶持资助农创客、回乡大学生等带头致富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二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组织非遗传承人、老文艺工作者挖掘“乡愁”资源,创办“少儿龙舟文化研究院”“硖石灯艺坊”“农民画传习所”等,引领青少年感受民俗文化魅力,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基因。推动“‘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进乡村,组织“五老”家教工作室、家风报告团在槐树下、“云”端上,讲述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三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省关工委筹资百万元,开展“追光计划·开学第一课”、“相见美好”关心下一代美育进乡村活动,为万名农村青少年送去学习课程包、公益大师课,让素质教育滋润农村青少年成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以“青蓝工程”“共建高质量教育现代化共同体”等活动为载体,发挥老校长、老教师引领辐射作用,与青年教师结对“传帮带”,推动教学资源进乡村、教育理念进校园,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聚焦“浙里关爱”,织密农村青少年保护网络

发挥246个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基金)等公益平台作用,连续14年开展“十万‘五老’结对关爱农村未成年人”活动,被列入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一是实施农村青少年公益项目。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省青少年英才奖励基金会重点面向26个山区县,策划“爱心圆梦”“浙京英才培育”“启梦校园梦想屋”“小伙伴益起成长”公益项目,并培育12个子项目,搭建城乡孩子之间的“山海协作”之桥,惠及8万多人次青少年,努力保障“在共同富裕路上,不让一个农村青少年掉队”。二是关注农村青少年重点需求。省关工委组织专家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专题调研,开发“浙里关心下一代”数字化平台,分类摸排困难青少年,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引导“五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复兴少年宫等农村关爱阵地建设,开展心理辅导、网吧监督、安全巡护、自防自救工作,护航农村青少年阳光成长。三是参与农村青少年法治关爱。深入推进“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组织890多个“五老”关爱团开展公益普法、法律咨询、法治实践等活动,维护农村青少年合法权益。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打造“阳光驿站”“梧桐树计划”“融冰工作室”“青春导航”等帮教平台,结对关爱村居特殊青少年,帮助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顾秀莲主任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党建带关建”,因地制宜、城乡联动,扎实推动农村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千万工程”浙江样板贡献关工力量。

第7篇:打造“优质种子工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效作为

福建省关工委副主任、农业委主任张伟光

培育高素质青年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是福建省关工委紧紧抓住的工作主线。早在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就强调:“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要重点提高青年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按照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全省各级关工委广泛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2008年,在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三农”工作需要,省关工委提出并实施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把“讲政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敢创新”的青年农民作为“种子”培育,引导他们带头创业致富,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15年来,培训种子学员万人,建立示范基地597个,涌现出一大批“双带”人才,种子学员创办的省级龙头企业67个,市级龙头企业 438个,314名学员被推选为各级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等,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十四五”规划和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提升打造“优质种子工程”,着力在培育新型青年人才、推广现代农业产业上下功夫,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聚焦人才培育,强化“五老”优势作用。树立人才培育导向,凝聚三支队伍力量。一是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专家库,从农业部门、高校选聘183名农业学科带头人、产业体系专家、老科技专家充实师资力量,细分15个类别,线上线下开展技能培训,推广现代农业产业。二是提升“五老”服务队伍。积极动员老科技工作者加入农村科技服务团,全省885个农村科技服务团、9196名科教员,就地就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技术咨询、新技能传授、品牌建设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立“五老”工作室。动员专家型、工匠型“五老”,依托领衔团队、企业和基地,建立“种子工程”“五老”工作室,发挥专业特长,指导解决生产技术、协调供需对接等实际困难。今年3月,顾秀莲主任到福建调研期间,专门为3个“种子工程”“五老”工作室授牌。四是培育农村创新人才。联合中茶所、职业技术学院,在广泛培训基础上举办研习班,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学员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去年以来举办的3期茶叶研习班,有117名学员取得国家级(中级)制茶师职称;由省关工委单独组队,17名优秀学员参加人社厅组织的茶叶职业技能竞赛,有5名学员获奖。同时,积极组织指导学员参加各类职称评定,有8000多名学员取得中级以上职称,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二、聚焦现代农业,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我们立足福建实际,开展乡村产业培训和项目推动。一是按需组织培训。围绕茶叶、食用菌、水产、水果、花卉、乡村旅游等福建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业”的要求,省市县三级关工委联动,开展“菜单式”培训,3年共培训种子学员万名。二是提升培训实效。培训前,深入调研摸底,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中,做到课堂讲授与田间具体指导、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示范推广与现场交流“三结合”;培训后,建立学员与专家联系平台和信息反馈制度,专家通过微信群指导学员解决种植生产经营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开展项目帮扶。邀请省农科院茶叶、果树、水稻、中药、食品发酵加工等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学员基地指导开展茶叶新品种培育、百香果种植、茶菌共生新业态、水稻良种种植推广、畲药种植利用、蜂蜜酿酒技术提升等项目研究,帮助学员扩大产业规模和转型升级。

三、聚焦示范引领,注重典型宣传推广。一是选树示范典型。2021年起,用5年时间,从成为省市龙头企业中选树百个省级示范基地,覆盖全省各市县。首批21个示范基地,涉及茶叶、食用菌、花卉等产业,着力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资源优势,从“输血”向“造血”拓展。二是注重宣传推广。去年,我们组织拍摄示范基地专题片、宣传片,介绍优秀种子学员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经验,分14期在福建电视台乡村振兴频道宣传推介。各级关工委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种子学员成功案例,以影响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干事创业。三是重在带动致富。引导优秀种子学员领办农民合作社,采用土地入股、企业订单、帮扶就业等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产增收。福州闽清县下祝乡姚朝响创办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全乡231户农户种植茶叶,创建“麒麟”商标,年产值上亿元;龙岩武平县退伍军人钟亮生创办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 820户农户养蜂,安置残疾人160多人。宁德古田县余海燕创办茶菌专业合作社,带领208户村民开展茶叶、食用菌生产,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翻3番、近3万元,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大国农匠”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国关工委要求和这次会议部署,持续深化“优质种子工程”,有效发挥“五老”优势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第8篇:探索有地域特色的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路子

江西省关工委主任周萌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近些年来,我们立足省情,围绕省委“打造全国扶贫攻坚样板区”和“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战略部署,通过开展“三项活动”,努力为农村青少年提供精准服务、贴心服务、特色服务,不断探索有江西地域特色的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路子。

一、大力推进“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教活动,搭建老少携手同行的桥梁

江西劳动力输出比重高,外出打工人员多,留守儿童问题可以说是忧中之忧、愁中之愁。2015年12月,我们提出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教活动。活动中,我们着重解决好“帮谁”“谁帮”“帮什么”“怎么帮”的问题。一是精准摸排,通过大调研,组织大走访,摸清留守儿童、困难青少年数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三个底数,建立“五失”青少年基本情况、结对帮扶帮教情况、活动开展情况三类档案。二是“一对一”结对,“五老”与困境青少年以“结对”为亲情纽带,通过一次次牵手活动、一次次上门家访、一次次资助扶持等等,使“五老”与青少年建立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基础。三是坚持“帮扶帮教”相结合,通过帮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青少年生活、学习上的实际困难;通过帮教,培元固本、净化心灵,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瑞金市地处赣南老区,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情况,市关工委动员千名“五老”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弥补缺失亲情,被群众称赞为“帮助一个娃,温暖一家人”。8年来,随着各项措施的相继落地,全社会参与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五老”结对数达万余对,党员干部对数达万余对,爱心人士结对数达万余对,呈现出老少两代人“心连心”活动、“面对面”交流、“手拉手”共进的喜人景象,并被江西省文明委评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二、扎实开展“珍爱生命,防止溺水”活动,编织农村青少年安全防护网

江西江湖河网纵横、山塘水库密布,各类水库就有10593座,青少年溺水死亡事故易发多发,防止青少年溺水成为社会的急切期盼。2018年,省关工委联合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13家单位开展“珍爱生命,防止溺水”活动。活动中,一是让氛围“浓”起来,各地新闻媒体在重要时段、主要版面开设温馨提示、播放公益广告和宣传片,以多种形式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形成浓厚氛围。二是把牌子“立”起来,制作万余块防溺水提示牌,设立在山塘水库、重点河段以及其他有溺水隐患的水域,同时设置救生圈、长绳、长竹竿等简易防溺水救护器材,确保重点区域有警示、救援有器材。三是让活动“热”起来,开展防溺水保安全教育活动万余场次,以防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大型网络直播公益课堂、自救互救演练、暑期假日课堂等多种形式,面向青少年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四是让队伍“活”起来,组织万名“五老”组成3842个义务防溺水巡防队,采取吹哨子、打铜锣、摇彩旗等方式在暑期对辖区内山塘水库、重点河段进行巡查,及时劝阻青少年冒险下水。如地处长江岸边和鄱阳湖畔的彭泽县关工委组建防溺水宣传巡逻队,走街串巷广泛宣传,活跃在长江和鄱阳湖大堤上,遇见未成年人在江湖中游泳及时制止劝阻,他们夏日里坚持巡逻的身影,已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动开展5年来成效显著,推动了《江西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活动被纳入全省平安建设考核项目,2022年,青少年溺水死亡人数较2017年同期减少90%以上。

三、创新开展“树家风、育新人”主题活动,筑起“五老”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的平台

江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昌盛,又是一块充满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为乡风文明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2021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创新性提出在全省关工委系统开展“树家风、育新人”主题活动。活动中,一是多渠道组织开展家风家规家训征集活动,广泛征集优秀家规家训格言、最美家风家训故事、家规传承优秀案例,整理汇集优秀家风家训读本达521余种,帮助万余户结对家庭确立新时代家风家训。二是多形式组织开展家风家规家训传承活动,把家风建设融入到传统节日之中,推动优秀家风文化进校园、社区、家庭,开展家风实践活动万余场次,辐射人群达113万人次。三是多领域组织开展家风家规家训基地创建活动,唤醒古村落、古祠堂等“沉睡”阵地,用活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热门”阵地,用好家庭等“微小”阵地,打造出一批红色家风教育基地、优秀传统家风教育基地达1081个。四是大力度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宣讲活动,先后有9万余名农村“五老”带头亮家风、讲家教、立家训、定家规,万余名农村“五老”争当红色家风的弘扬者、优秀传统家风的宣传者、优秀家风的示范者、文明乡风的推动者。如方志敏烈士女儿方梅传承“清贫”家风,传唱“可爱的中国”,教育影响了一大批青少年。实践证明,在农村开展“树家风、育新人”主题活动,对于树立家风、淳朴民风、促进社风,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第9篇:党建带关建 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

河南省关工委副主任赵铁军

河南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最突出的特点还是农业大省。这也为河南省各级关工委尤其是农村关工委和广大老同志关爱工作提供了很大的舞台。

在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进程中,河南省关工委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坚持解决“输血”量力而行,解决“造血”尽力而为,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乡村振兴 关爱助学”活动。省关工委近5年累计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直接帮助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许昌、三门峡、南阳、周口等地1600多名大学新生圆梦校园。各级关工委积极整合资源,持续抓好困难青少年关爱服务工作,关爱困境儿童工作“由点到面”扎实推进。二是深化“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促振兴”活动。省关工委聚焦省委提出的“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主动发挥广大“五老”优势作用,着力解决青少年所思所想所盼,从生活上关爱、思想上关心、情感上关怀、心理上疏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开封市“科技兴农”讲师团走进田间地头推广农业高效技术,跟踪指导、培养3100多名青年科技致富能手;南阳市举办农业科技培训1590次,帮建了286个产业实体;新乡市举办“兴农富民”培训班120余期,提供科技咨询6万人(次)。各级关工委开展培训2652场(次),受教育农村青年万人(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印发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贯彻工作高度重视,普遍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研究出台实施意见,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领导和支持。安阳、焦作、漯河、南阳、周口、济源、教育厅、国铁集团郑州局等单位以两办、党办名义下发《实施意见》,郑州两办组成督导组对关工委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洛阳、新乡、漯河、周口等地关工委办公室保留或转为行政编制,开封、平顶山、安阳、濮阳、许昌、三门峡、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地增加了人员编制、提高了工作经费。

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关工委特别是农村关工委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活动开展等方面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我们始终认为,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不能就农村说农村。

在组织建设上,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关工委建设工作座谈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我们启动了基层关工委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增强关工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到2025年,“五好”基层关工委达到已建基层关工委组织的70%以上。

在制度机制上,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关工委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经验交流会,第一时间向省委报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刚作出批示。7月份以来,先后印发3份文件,一是《关于公布教育基地名单的通知》,命名19个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二是出台《河南省关工委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对教育基地建、管、用进行明确;三是出台《关于在全省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见》,从狠抓落实、提升效果、常态长效方面,对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

在工作方法上,重点推广“党建带关建、‘五老’创五好”工作方法,这是我们今年挖掘到的一个新的经验,即党建带关建、领导班子建设好,宣教带思想、“五老”作用发挥好,管理带落实、制度健全执行好,线上带线下、探索创新方法好,阵地带品牌、活动丰富效果好。在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党建引领根本方向,丰富完善“党建带关建”体制机制,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抓住“党建带关建”这个根本,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依托党建把关工委的思想、组织、保障、阵地、工作全部带动起来,“带”是关键,“建”是根本,目的是以“带”促“建”;抓住组织建设这个关键,主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壮大“五老”工作队伍。

在顶层设计上,我们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在省直单位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明确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效提升各单位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文件下发后,各单位党组(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迅速传达贯彻,广泛宣传发动,省纪委监委、省人大机关、省政府办公厅等27家单位率先成立关工委,许多单位由一把手兼任主任。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农业科学院等涉农单位建立关工委组织,为将来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顶层设计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正在联合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等单位了解情况,近期将出台《关于在企业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尝试探索“组织上村企联建、人员上村企联动、经费上村企联用、活动上村企联合”的工作模式,推动实现“属地党委带工作方向,涉农机关帮政策扶持、涉农企业助活动开展”的工作格局,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10篇:在深入开展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工作中持续推进训后跟踪服务

广东省关工委副主任赵福来

开展农村创业青年培训是加强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关工委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的重大举措。广东省关工委组织开展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工作整整20年,开展训后跟踪服务也坚持不懈地抓了整整20年。我们认为,开展跟踪服务是巩固发展培训成果的重要环节。因为办班时间是短暂的,而跟踪服务是长期的,只有对接受培训的学员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帮助,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才。20年来,全省关工委开展跟踪服务,教育引导一批又一批接受过培训的农村青年热爱农业、扎根农村、艰苦创业,为培养农村创业青年、推进乡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全省关工委培训的25万多名农村创业青年,基本上接受过跟踪服务,而且收效明显。他们绝大多数都安心在农村创业,超过半数走上创业致富之路,其中三分之一左右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创业青年,还有不少担任各类经济组织负责人,加入党组织,当上村镇干部,被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我省开展跟踪服务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专家团队建设,确保跟踪服务有效开展。我省开展农村创业青年培训,主要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能力、能够带头致富又能带动群众致富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注重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跟踪服务,给农村创业青年引路导航,引导他们发挥“双带”作用,冲破小农经济模式走“抱团”发展道路,向现代农业企业模式提升。一方面,组建农村青年创业创新顾问团。关工委广泛吸纳农业农村部门、科技部门、涉农高校的退休领导和专家组建农村青年创业创新顾问团,同时也吸纳高校在职教授、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乡村“土专家”加入。目前,顾问团队与省市县三级培训格局是对应的,人员结构和专业结构是综合的,管理机制是完善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顾问团作用。关工委组织顾问团成员,面向受过培训的农村创业青年,通过电话跟踪回访、微信答疑解难、定期走访指导、专家结对帮扶、专家驻点服务、编印创业指导手册等方式,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辅导,以及政治上关心、情感上关怀,对帮助受训青年走上创业致富之路或成为乡村建设骨干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我省茂名市的市县关工委利用由70多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开展“跟踪回访”“巡回指导”“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农村青年解决了很多创业难题,使他们得以顺利发展、成就自己。

二、抓资源利用,为实施跟踪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利用好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关工委普遍与农业、科技、人社、财政、金融及共青团、妇联、扶贫办、老促会等部门和单位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动跟踪服务。建立“五老”、志愿者、涉农社会工作者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创业青年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利用好现代服务资源,提高实效。组织专家顾问集聚乡村建设、品牌策划、项目运营、数字农业等方面的IP资源,引导创业青年探索乡村经营新理念、新模式、新服务,争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三是利用好财政资源,夯实基础。省关工委把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的90%分配到市县关工委,用于举办培训班和开展跟踪服务。各市县也从当地财政安排一些配套资金,使跟踪服务得到有力保障。

三、抓平台推进,使跟踪服务往深里走、往实里去。为农村创业青年搭建实践平台,这是开展跟踪服务、助力青年成才的有效举措。一是建立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通过基地为培训班进行“现身说法”教学,为农村青年提供创业场地、融资支持、项目推介和创业指导服务,确保他们创业有场地有资金有市场,同时也发挥基地龙头企业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创业青年成为“双带”型人才。二是成立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利用联谊会,开展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寻求合作等活动,加强跟踪服务,提高创业实效。例如,我省清远连州市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邀请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委会主任朱珍华莅临指导召开“连州市关工委富硒产品种植研讨会”,推动20多名创业青年成为连州市实施“富硒农业产业五年行动计划”的领军人才。又如,我省韶关市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近一年来对全市150多名农村创业青年进行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配合“菜篮子工程”接受上百名农村创业青年参观见学、实践实操和引种合作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借助公共平台开展跟踪服务。组织农村创业青年参加创业大赛提高技能,参加产业联盟大会增长见识,在农博会开设展区推销创业成果,以及利用“新农人”人才驿站、产学研基地等平台,帮助农村创业青年实现创业。例如,我省梅州市关工委利用“新农人”人才驿站,设立电商销售跟踪服务点,让农村青年前来交流创业经验,同时以驿站为依托,组织“直播带货”技巧大赛,以赛促创,让跟踪服务成为农村创业青年走上致富路的助推器。

第11篇:打造一批示范地 带动千家富起来

贵州省关工委副主任马健华

近年来,贵州省关工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创建关工委科技服务示范基地,服务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村青年人才培训,激发农村青年创业热情,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贵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研,在“选准基地”上下功夫。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从2015年起,省关工委每年协调投入经费300万元,聚焦全省产业发展薄弱的地方,组织老专家深入调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找准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帮助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切实把关工委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示范点选准选好,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关工委创建科技服务示范基地100余个,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帮助当地巩固提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切实起到了“建好一个基地、带动一方增收”的积极作用。

二、持续建设,在“扩大规模”上下功夫。选准科技服务示范基地以后,省市县关工委至少接续三年共同扶持建设,帮助基地扩大规模、提升科技含量、实现增产增收。如凤岗县蜂糖李种植科技服务示范基地,2016年被选评为省关工委科技服务示范基地,之后连续七年得到项目资金扶持,先后在王寨、永和等7个乡(镇、街道)推广蜂糖李种植,并成立凤冈县蜂糖李产业发展协会,采取统一培训、抱团发展模式,优化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当地蜂糖李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在省市县三级关工委的帮助支持下,目前全县蜂糖李种植面积已达1万余亩,实现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三、精准结对,在“加强指导”上下功夫。结合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发展需求,精心物色老科技工作者与基地结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科技服务和指导。如黔东南州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蔬菜苗圃基地是县关工委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县关工委副主任詹学礼与基地结对,经常深入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基地负责人一起研究种植技术,共同寻找销售渠道。在詹学礼老同志的帮助和指导下,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并带动周边农户学习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参与发展蔬菜产业。仅2022年,全村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余亩,增收近100万元,产品远销湖南、广州等地。

四、加强培训,在“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全省各级关工委以科技服务示范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村青年带头人科技培训,提高青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省关工委实施“青年农民千人培训”计划,每年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青年农民1000余人。全省各级关工委每年举办培训班约200期、培训近2万人次。和基地结对的老专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如安顺市镇宁县关工委副主任谢家祥,针对该县蜂糖李结果少的实际问题,自费到外地考察学习,研究改进栽培技术,并对当地青年农民进行义务培训,近年来累计开展培训150余期,培训青年农民近2万人次。

五、积极引导,在“激发热情”上下功夫。全省各级关工委组织“五老”走进基地、走进农户、走进青年,宣传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和服务青年农民创业就业。如六盘水市盘州市丹霞镇铁厂村大学生孔得阳,2018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准备种植中药材,但又担心自己不懂技术、缺乏资金。市关工委主任王时明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孔得阳,鼓励他回乡创业,并为他提供项目、技术等支持,极大激发了孔得阳的创业热情。2019年初,孔得阳成立盘州市惠博种植有限公司,并申报成为“省关工委科技服务示范基地”,省市县各级中药材专家多次实地指导、传授技术。目前基地年产百万余元,直接解决当地30余人就业。

100余块示范地调整种植面积5万余亩,带动5万余户、约20万人增收,同时,科技服务示范基地挂牌“关工委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适时组织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和实践锻炼,产生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人民网、新华网、《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均进行了宣传报道。

第12篇:主动担当作为 助力乡村振兴

银川市关工委主任曹服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银川市关工委紧紧围绕关心下一代工作任务,提高思想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途径。充分发挥农业老专家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培养和引领青年农民,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思想站位,乡村振兴献真情

中国关工委“南京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把农村青年的德育与学习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培养致富带头人结合起来。这一目标高度契合党的十八大精神。银川市关工委在调研中了解到,全市有一批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农业老专家,他们扎根基层,热爱农村、热爱农民。农村青年热情高,能吃苦、盼致富,但缺少技术。动员农业老专家发挥余热,培养和引领农村青年学技术,带头致富奔小康恰逢其时,群众欢迎,青年期盼,“五老”高兴。

2011年,银川市关工委制定了《关于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地创建、产业布局、经费保障,监督考核等方面作出细化安排。市关工委在永宁县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时任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闵振环到永宁调研给予肯定;顾秀莲主任对此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自治区关工委召开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推动这一活动深入开展。

二、采取得力措施,乡村振兴求实效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充分发挥“五老”技术和经验优势,着力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农业研究员王学义指导赵建文推广选用水稻新品种,利用水稻田进行立体种养,使水稻、鱼虾、螃蟹、鸭鹅和谐共生,形成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种植区内,每亩节水35%以上,有机稻亩均增效5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二是建立示范基地,帮扶青年农民成功创业。市关工委聘请农业老专家49名,建立示范基地58个,对6900多名农村青年帮扶指导。贺兰县农技推广研究员殷正勤先后建立种植、果蔬等示范基地14个,面积1万多亩。在示范基地带动下,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农民,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三是狠抓技能培训,提升青年农民科技素质。培训温棚瓜果蔬菜、食用菌等高端绿色种植业技术人才8000多人次、畜禽养殖万人次,水产养殖5000多人次,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0万人次,支持建立电商基地16个。

四是推广典型经验,引领青年一代不断成长。人民楷模、全国治沙英雄王有德,退休后创办宁夏沙漠绿化和沙产业发展基地。他把中组部奖励给自己的特殊补助也投入生态林建设。基地先后接待青少年开展研学实践、治沙种树活动1500多场次,5万多人次受到教育。农技推广研究员王金燕退而不休,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联农带农扶农机制,在移民乡镇建起了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她开办田间学校,每年培训青年农民2000多人次,带动188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顾秀莲主任先后两次到此考察指导,给予高度评价。

三、收获有益启示,乡村振兴谋新篇

启示一:摆正位置、主动作为,有为才能有位。想为、敢为、善为,不断创新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路子,最终实现“无为者可成其为、有为者终得其位”。实践证明:只要摆正位置、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协调配合、真抓实干,就能发挥积极作用,有为终得其位。

启示二:抓好典型、注重落实。全市各级关工委都把学科技、奔小康作为重点工作布置、检查。通过现场观摩会、工作推进会、专题协商会,交流信息、对接项目,指导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老专家进行探望、慰问、体检。

启示三:处理好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立德树人、普法教育等工作关系。上述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企业、村、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及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组织农村青年学科技的同时,学习法律法规、诚信营销等知识,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适用型人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银川市关工委将借这次会议东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担当作为,久久为功,再创新业绩,再上新台阶。

第13篇:持之以恒推动校地合作 赋能新时代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关工委副主任卢宗昌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涪陵区关工委在工作中发现,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形成的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因文化活动少、科技力量弱等因素影响,他们的教育关爱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09年,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来到区新妙镇开展暑期活动期间,我们敏锐发现可以探索利用高校智力资源丰富和大学生志愿者年轻、亲和力强等优势来协助“五老”开展关爱农村儿童工作。我们积极争取区党委政府和学院领导的重视支持,“校地合作 关爱农村儿童”工作模式正式启动。在14年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通过采取“1213”举措,持续为新时代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助力赋能,取得了儿童喜欢、家长认可、群众满意的良好成效。

抓住“一个关键”。我们牢牢把握“校地合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整合力量、联合作战,确保关爱农村儿童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校地领导高度重视。区级领导、校方领导亲自调研“校地合作”活动开展情况,地方政府为大学生志愿者解决食宿费,校方为大学生志愿者解决往返交通费,为“校地合作”提供组织经费保障。二是区关工委全力推动。我们多次印发文件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来涪陵开展关爱农村儿童活动,并对来涪陵开展七天及以上的“校地合作”大学生志愿者发放团队荣誉证书和慰问品,为“校地合作”建立激励机制。三是基层关工委主动争取。各基层关工委主动联系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他们的吃住行做好全方位的保障,为“校地合作”架起连心桥。如今,全区80%的乡镇街道与区内外大专院校建立起合作关系。

强化“两支队伍”。我们坚持把充实关爱力量作为提升关爱质量的重要一环,为关爱农村儿童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一方面,广泛凝聚“五老”力量。区各级关工委积极动员有热心、身体素质好、长期活跃在各村(社区)“儿童之家”的“五老”志愿者加入到“校地合作”活动中来,鼓励支持他们以“联络员”“协调员”“安全员”的身份,协调解决大学生志愿者在开展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动员更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通过关工委主动争取、涪陵籍在校大学生引荐、团委和妇联等部门推荐、社工组织牵线搭桥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志愿者来涪陵开展“校地合作”活动。近三年来,有2437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活动。

建好“一个阵地”。我们始终以抓好活动阵地建设为突破口,为“五老”和大学生志愿者关爱农村儿童搭建平台。一方面,不断扩大“儿童之家”覆盖面。区关工委按照“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覆盖全域”要求,统一挂牌建立40个“儿童之家”,其中由区关工委筹资万元援建22个、村(社区)自行建立18个。“五老”和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长期在“儿童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儿童之家”的利用率达90%以上。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儿童参与度。充分利用寒暑假、周末、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通过电话通知、人员走访等方式组织儿童到就近村(社区)“儿童之家”参与活动。近三年来,有3394名儿童参与活动,偏远农村儿童参与率达到100%。

聚力“三大创新”。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关爱内容、方法、形式,推动“校地合作 关爱农村儿童”工作模式逐渐走向成熟。一是关爱内容从单一向多方面拓展。从合作之初仅对农村儿童进行单一的课外辅导,逐渐拓展为培养兴趣爱好、传授课外知识、开展心理疏导、组织文体活动等,更加激发参与儿童的兴趣,提升关爱质量。二是关爱方法从短期向长短期相结合转变。长期就是利用寒暑假为儿童连续开展为期一周及以上的关爱活动,短期则是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临时性的关爱活动。起初,大学生志愿者都是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短期关爱活动,后来逐渐转变为开展一周以上的关爱活动。通过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弥补了校外的空白时间,提升关爱效果。三是关爱形式从点向面辐射。模式建立初期,仅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与新妙镇十字村达成合作协议,因效果好、反响大,区关工委就以新妙镇十字村“儿童之家”为示范点,通过召开全区“校地合作 关爱农村儿童”工作现场会,组织乡镇街道关工委现场观摩并座谈等方式,在全区复制推广。近三年来,“校地合作 关爱农村儿童”工作模式在全区27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全覆盖,每年都有20余所大专院校到我区10余个乡镇街道开展“校地合作”活动,其中重庆理工大学、湖北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学校与新妙、马武、马鞍等乡镇街道建立合作关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完善“校地合作 关爱农村儿童”工作模式,为关爱农村儿童工作助力添彩,努力推动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第14篇:关注农村孤困儿童 甘做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团长徐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临沂时深情嘱托:“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2016年以前,我一直从事慈善公益助学活动,我发现简单的送钱送物,只是解决了农村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一时之需,并没有从根本上给他们的成长及家庭带来决定性、实质性的改变。生活上物质上党委政府已经基本解决,对这个群体孩子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精神上和心理上去扶心扶志来解决。基于这一认识,在市关工委、市委老干部局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发起成立了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2018年4月市服务团成立,随后,全市12个县(区)、156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分团,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全覆盖的三级帮扶工作网络。几年来,创新形成了“一对一”帮扶,一帮20年的模式。30多个城市比照临沂模式,成立了服务团。各地服务团的帮扶实践证明,关工委+服务团模式是最好的选择。

建团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章立制,招募志愿者,壮大志愿者队伍。我们广泛听取“五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服务团章程。成立了党支部,让党员志愿者特别是老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志愿服务工作的“排头兵”“领头雁”。服务团制定了严格的志愿者招募流程,吸纳具备较强帮扶能力的“五老”及社会爱心人士加入,担任各级服务团的负责人和骨干。服务团的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爱心人士纷纷报名。截止目前,志愿者队伍已达8000余人。

第二项工作就是组织大规模走访摸排,精准确定帮扶对象。为全面掌握孤困儿童人数、困难原因等情况,我们组织了上千名志愿者,历经3个多月,累计行程240多万公里,对全市9494个村庄的0-14岁孤儿、事实孤儿,精神病患者家庭、服刑人员家庭、大病患者家庭孩子进行摸排统计,共计筛选出符合帮扶条件的孤困儿童5317名,其中,95%以上都是农村家庭孩子,建立起了全市孤困儿童基本信息库。

第三项工作就是组织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正心立德,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作为帮扶工作目标,把“不让一个孩子犯罪”作为工作底线,把“一帮20年”作为长效机制,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创新建立了以扶心、扶志、扶技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模式。“扶心”,即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抚慰、思想引导等,确保孩子心理、认知正常;“扶志”,即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积极向上的志气“提起来”;“扶技”,即把学习比较差的孩子送到技校,学得一定技能,为就业创造条件。

帮扶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三个问题:

一是防止“问题”孩子走向犯罪。全市有178名因亲情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抽烟、喝酒、打架、偷盗等不良行为,濒临犯罪的边缘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帮扶难度很大。我们紧盯不放,遴选有时间、有耐心的志愿者,实行“一盯一”陪伴照顾,坚持用爱心、耐心温暖感化他们。对部分年龄偏大、因长期辍学跟不上正常教学班级的孩子,专门成立“明德班”,为他们教授国学、武术等课程,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做人的道理。几年来,没有一个孩子出问题,没有一个孩子犯罪。二是精心保护孤困女童安全。我们重点培养女童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她们知道如何应对危险和紧急情况。在女童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部分孤困女童因监护人年龄偏大,存在安全隐患。我们选择女性志愿者进行“一对一”陪伴,并把176名孤困女童接到寄宿制学校上学,使她们脱离原有生活环境,确保了她们健康快乐成长。三是帮助失学辍学孩子继续完成学业。遇到辍学、厌学的孩子,志愿者耐心说服动员,帮助孩子重返校园。对因家庭变故造成成绩下滑的孩子,志愿者亲自辅导或找专业老师辅导,帮助孩子提升成绩。目前,已劝导帮助124名辍学孩子重返校园,帮助211名孩子进入技校学习,帮助107名孩子考入大学,有的进入了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我们帮扶的这个群体的孩子自卑自闭的有1000多个,针对这部分孩子的帮扶,服务团积极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参观研学等集体活动4000多场,开办大型“特训营”8期,持续开展到孩子家吃顿暖心饭系列活动等,强化感情交流和精神陪伴,收到很好效果。同时,我们还对全市精神病患者家庭、服刑人员家庭孩子、大病患者家庭的700多名孩子进行了有效帮扶。

五年来,广大志愿者大力弘扬践行沂蒙精神,主动担当,无私奉献,把孤困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充当了“临时父母”的角色。服务团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全国人大、全国关工委及省市党委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山东省文明办、省关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总结推广服务团的经验做法。临沂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向服务团学习。服务团先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中华慈善奖、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齐鲁时代楷模等。几年来的帮扶让我们认识到,做好孤困儿童帮扶工作,党委政府重视是根本,全社会形成共识是保障,特别是关工委牵头做这件事事半功倍,能帮助服务团协调解决各种困难。我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在全社会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天下无孤”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综合来源:中国关工委办公室)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72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