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在全省民政工作年底总结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网友发表时间 2640279

尊敬的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民政部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推进民政文化建设、用民政文化软实力鼓足发展精气神,意义重大。近年来,XX市民政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民政业务工作贯通起来、同民政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融通起来,持续推动文化赋能民政工作,推动XX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传承敬老爱老的孝道文化,推动养老服务发展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孝道文化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XX市民政局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传承“敬老爱老”的孝道文化相结合,着力打造具有XX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养老服务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搭建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政策架构,先后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等10项综合性政策,并围绕机构管理、质量安全、等级评定等方面制定27项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市委、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为基础、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规划指引和政策保障。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截至目前,全市户籍人口XXX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XX万,占%,其中城乡低保老年人X万,特困供养老人X万,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全市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XX个,养老床位数XXXX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55%,实现了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全覆盖,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养老服务改革创新成效明显。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2021年XX市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地区。“十四五”以来,XX县、XX区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累计建设家庭照护床位XXXX张,服务X万余人次。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全市实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养老服务普惠程度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市城乡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补贴制度,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参保率达到%。不断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每年为35万余名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X亿元,是全省高龄补贴制度覆盖最广、受益老年人比例最高的市份之一。拓宽特困人员供养保障范围,部分艰苦边远地区将老年人“无劳动能力”认定年龄放宽到55周岁以上。

二、发扬扶危济困的民本文化,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民心向背关系到国家安危,由此形成了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民为本是民政工作的根基,为民爱民是民政文化的核心理念。XX市民政局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救助标准、深化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着力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积极构建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服务类社会救助、其他救助帮扶等五类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1+5+N”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推动各项社会救助制度集体发力,形成党政主导、多元参与、城乡统筹、精准高效、智慧温暖的大救助格局,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救助需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积极建设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信息平台,开通市县乡三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积极推行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工作,审核确认时限从60天减到20个工作日,全市89%的县区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政策措施,拓展资金渠道,严格落实项目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管理,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让困难群众获得高质量社会救助服务。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持续增加社会救助等民生资金投入,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十四连增,城市低保标准增幅达XX%,农村低保标准增幅达XX%,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增幅达XX%。临时救助额度提高至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倍(X万元),并将5000元以内的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XX亿元,为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拓展现代健康的婚俗文化,倡导婚俗新风

在中国文化中,结婚被视为人生大事,婚礼则是结婚最直接的表征形式,婚俗也极能代表各民族的文化特色。随着时代发展,培育勤俭节约、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厚植时代婚俗文明新风尤为重要。XX市民政局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取消乡镇婚姻登记职能,着力开展婚姻管理信息化和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全面实现婚姻登记“市内通办”,推行“公民婚育一件事一次办”,创新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婚俗新风在全市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为爱减负”正惠及更多年轻人。婚俗改革宣传成效明显。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XX市婚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12个市级、4个县(市)级婚俗改革试点地区,推动创新开展试点工作。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将请客不随礼、节俭办宴席、遏制高价彩礼等写入村规民约。实行喜事办理全程跟踪服务机制,解决婚俗整治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协调宣传部、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开展婚俗改革宣传。婚姻登记职能持续优化。积极推动县级标准化婚姻登记场所建设,规范设置结婚登记室、离婚调解室、档案室、婚姻家庭辅导室、颁证大局及候登大局。截至目前,实现县级独立婚姻登记机关全覆盖。实施“公民婚育一件事一次办”,本市户籍居民办理结婚登记时,可同步申请户口簿登记信息婚姻状况变更、生育登记的联办服务。婚姻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升级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新增电子证照调阅下载、跨区域通办、网上预约等14项功能,婚姻登记实现“省内通办”。为所有县级婚姻登记机关配备高拍仪、婚姻登记智能一体机、叫号机等设备,改善婚姻登记机关硬件配置。推动婚姻档案电子化,已完成电子化婚姻历史档案XX万份,占全市现有婚姻纸质档案的%。推进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创新发展。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纳入婚姻登记流程,通过开展婚前培训、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离婚调解等服务,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引导适婚青年培育正确的婚恋观、婚育观、家庭观。2022年,XX市、XX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累计开展婚前宣传XX次,举办婚姻课堂X场,离婚调解XXX人次,婚姻家庭辅导XXX次,有效提升了婚姻家庭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四、创新文明生态的殡葬文化,持续深化殡葬改革

殡葬是对逝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殡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多种特质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不断进步,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形式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生态殡葬,XX市民政局将殡葬管理改革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相融合,初步形成以公益性为主导、经营性为补充、节地生态为导向的殡葬事业发展格局,切实保障群众“逝有所安”。殡葬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建立各级殡葬管理议事协调机构,编制《XX市殡葬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殡葬事业单位管理、遗体接运、公墓管理等文件,覆盖殡、葬、祭全流程、各环节。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县级覆盖率达93%,城乡困难群众按照惠民殡葬政策实现政府兜底、费用全免。加强“智慧殡葬”建设,实现殡葬服务机构查询预约以及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理。殡葬设施管理全面加强。指导相关县(市、区)积极推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推行政府兴办、民政主管、殡仪馆馆长负责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农村散埋乱葬专项整治,整治碑柱XXXX个、墓地硬化XXX平方米,拆除围墙围栏XX处。启动新一轮火葬区、土葬改革区调整和农村集中安葬区域划定,疏堵结合解决问题。惠民生态安葬快速推进。明确生态安葬墓穴在新建公益性公墓中占比不得低于80%,在新建经营性公墓中占比不得低于40%。惠民殡葬政策覆盖全市85%的户籍居民,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惠民殡葬补助资金XXXX余万元、惠及X万人。XX县、XX市将天葬纳入奖补范围,树葬、草坪葬、花坛葬逐步推广,2018年以来,累计为XXXX名群众发放奖补资金XXXX万元,节约土地XXX余亩、木材X万多立方米,有效助力XX生态文明建设。丧葬礼俗改革稳步推动。市级层面出台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进移风易俗实施意见,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实现村级全覆盖。XX县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XX市出台全省首部《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均将推进丧葬礼俗改革纳入其中,对丧葬礼俗提出具体要求,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把殡葬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64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