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2024年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模板(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27513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模板(汇总4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第一篇】

首先,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发展和改革系统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省发展改革委自从挂牌以来,委党组一班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及资金支持,为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你们与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一道,在新的一年里,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发展和改革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成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全省发展与改革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xx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原因分析。

20xx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全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533?5亿元,增速居全国前列;gdp、工业利润和税收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想讲的是,如果把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放在全国的座标系中进行分析,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水平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呢?这是判断一个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方法。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大家先看下面的几组数据:我省gdp占全国gdp的比例,为,20xx年占到,份额提升20;我省财政收入占全国大盘子的比例,19为,20xx年为,份额提升了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各省市区的排位,年为第31位,20xx年排到了第1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1999年排全国第22位,20xx年大约排到第18位。我省gdp绝对量从1999年的1507亿元提高到20xx年的3042?4亿元,5年内提升了1倍;财政收入从182亿元提高到533?5亿元,提高了2倍;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大气污染、水污染总量均下降了10以上。

那么如何分析和看待近年来全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呢?还是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市场好、宏观经济形势好和煤炭形势好;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省统计局最近的统计分析报告,对近来我省各主要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该报告显示,全省煤炭产量从1994年的亿吨提高至20xx年的亿吨,10年内产量增加了2亿吨,而吨煤综合平均价格从1994年的71元提高到20xx年的200余元,按每吨煤平均价格上涨100元计算,仅价格提高就给我省带来了数百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由此可知,煤炭行业对山西经济发展的贡献确实很大。但以1999年为界,20xx年到20xx年的五年与前五年相比,煤炭创造的税收占全省税收的比重下降幅度达;从近5年的情况看,煤炭所创造的税收比重在逐年提升,20xx年为22,仅比1994年的21高一个百分点。这就说明,近五年煤炭形势好,产量增加,价格上涨,效益趋好,确实对山西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并不主要是由于煤炭行业形势好所致,而是全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所致。通过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我省的非煤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整个产业结构中,非煤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显现。冶金行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994年为17,1999年为,20xx年达到27,10年内提高了10个百分点;炼焦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994年为3,1999年为6,20xx年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999年为4,20xx年达到10;旅游业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1994年不到3,1999年为4,20xx年为6。这些都说明,经过5年的结构调整,我省的支柱产业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并不是煤炭一枝独秀,也不是煤炭一损俱损。1999年煤炭形势滑坡至最低谷,产量低、价格低、货款回收率低,同煤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竟然过的是“人人二百三,共同渡难关”的日子,而现在通过5年的结构调整,情况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仅多元化了,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焦炭行业:1999年全省焦炭行业中,土焦、改良焦占到68,机焦占32,现在机焦占到81,其中大机焦占65。这一产品结构的优化,大大降低了吨焦生产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以致癌物苯丙芘的排放量为例,米炭化室的焦炉规范生产,所释放的苯丙芘仅为土焦的10。冶金行业:不锈钢销售收入占全部钢铁销售收入的比例从1999年的13提高到20xx年的30;电解铝生产1999年以前全是自焙槽工艺,后来采用了预焙槽新工艺后,污染大幅度减小。煤炭行业: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洗选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矿井平均规模从年产3万吨提高到10万吨,百万吨死亡人数从2人下降到1人以下。特色农业:特色农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9年的30提高到20xx年的48,提高了18个百分点,在特色农业带动下,全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明显提升,20xx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强县排行榜上,我省22个县名列其中。客运业:民航客运量迅速扩张,从1999年的40万人增长到20xx年的100万人,20xx年达到168万人,5年增长了3倍,表明山西旅游业在振兴,对外开放在加速,进出山西做生意、跑业务的人在增加,来山西办事、交流、投资的人在增多。邮政业:20xx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了12,增速居全国第2,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从20xx年的第20位前移至第18位,邮政储蓄在全国的排位从20xx年的第17位前移至第11位等。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诸多可喜的变化,无疑都是结构调整成效的反映。也许有人会问,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怎么能叫经济结构调整呢?结构调整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包括原材料、厂房、机械设备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省、市)、不同产业(一、二、三次产业)、不同行业(几十个行业)、不同亚行业(几百个亚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产品间分配的比例。为什么要进行结构调整呢?从我省的情况看,我省是从1999年启动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当时我省面临的形势很严峻,全省人均gdp在全国的排位从1979年的第10位,后退至1999年的第20位,平均每2年后退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年排全国倒数第1位;环境污染名列全国第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特殊的产业结构,使得生产要素集中配置在那些消耗高、污染高、效益低(“两高一低”)的行业领域,并因此导致了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全国地位的下滑。这是我省特有的经济格局、自然资源格局等各种因素在改革开放以来共同作用和演化的结果。结构调整就是要针对我省“两高一低”的格局,并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但是,结构调整绝不是不发展煤炭产业,把“煤、焦、铁”换成别的产业。因此,当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潜力产品”、推出了“1311”调产规划,即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产品,只要符合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两低一高”)的标准和方向,我们就大力支持,鼓励其发展。通过五年的艰苦工作,结果如何呢?煤炭还是大产业,但其效益明显提高;冶金成为更大的产业,效益也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过去力量很小,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也在壮大;旅游业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等。这就是结构调整朝着“两低一高”的方向发展的结果投资结构的优化成为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的支撑和动力。从投资运行过程看,所有的生产要素凝聚为一种东西,即货币。不管是土地、劳动力、还是原材料、机器、厂房,最后都是通过资金(即投资)来表达。投资主要分为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两大类。

近五年来,我省的总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从提高到。技改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从增长到,增加了50。大家知道,技改投资的边际效益是很高的。以太钢为例,太钢1999年的销售收入是87亿元,总资产240亿元,利税为亿元。太钢从20xx年—20xx年累计共投入49亿元资金用于技术改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投资并不是用于增加厂房和征地,而是用于对关键设备进行改造。技改的效果很明显,20xx年其销售收入达到280亿元,比1999年增长2倍多;利税达到42亿元,增长3倍,总资产达到300亿元;吨钢耗标准煤从1999年的1198千克降至898千克,吨钢耗水从1999年的23吨降至8吨;烟尘年排放量从1999年的万吨降至6780吨,下降了70。技术改造产生了投资少、效益大、消耗少、污染少的效应,收到了“两低一高”的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我省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市场因素、煤炭形势好的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好的因素之外,结构调整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三句话可以对全省的经济结构调整进行评价:一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决策,对山西经济发展、对山西人民的意义,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二是通过全省人民5年来的努力和实践,结构调整确确实实取得了进展和成绩;三是结构调整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现在面临的问题、困难和矛盾仍然很多,推进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有哪些呢?我省的产业仍然过度依赖于资源,消耗仍然很高,我省万元gdp耗电量高出全国30多;我们的效益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的工业资产贡献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的位次虽然前移了几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省仍然是全国的污染第一大省等。因此,大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二、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几点认识。

去年8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大会,作出了把山西建成全国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于这一战略,我谈五点认识。

第一,关于这个战略决策的含义。

进一步明确了山西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山西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目标定位;第二层含义这个定位是从山西的省情出发作出的。长期以来我省一直是全国的能源基地也是老工业基地在此基础上体现与时俱进顺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山西省情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大战略选择。

第二,“双新”基地新在何处。

大家知道,全世界公认的新能源指的是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五方面,这些都是可再生的能源,而我省的煤炭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但我省建设“双新”基地中的新型能源不是指经济学意义上所谓的新能源,我省的新型能源基地其“新”在对我省老能源基地进行新型化改造。我省是老能源基地,是上世纪80年代建起来的全国的能源基地,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老能源基地,现在对进行新型化改造是因为老能源基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源消耗过大,资源回收率过低。

我省的乡(镇)、村办小煤矿每挖1吨煤要耗5—10吨资源,资源回收率仅为10—20,全省煤炭平均资源回收率也只有30多,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每挖1吨煤只耗—吨资源,资源回收率是80左右。有人分析,按照现在煤炭的供需情况计算,中国的煤炭只能够再挖70年,山西的煤炭如果按目前状况开采,40年就挖完了。事实上,有的矿已经挖完了,比如,大同的侏罗纪煤,再过8年就挖完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二是挖煤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每年我省仅挖煤就破坏地下水资源10亿立方米,而我省投资103亿元建设的引黄工程,每年引到太原的水量仅有亿立方米。

三是挖煤导致严重污染。

矿井废水未经处理大量排放出来,其中有害物质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我省的新生婴儿缺陷率在全国排名第1,每1万人中有181人,而在矿区平均1万人中有400多人。

四是挖煤造成地面沉陷。

的一半,沉陷治理还需150亿元,这两项投入总计达300亿元。

五是挖煤带来大量的煤矸石堆积。

全省煤矸石堆积大约为10亿吨,大量有害物质通过雨水渗漏到地下,破坏了土壤,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等。这些问题都是老能源基地建设留下的问题。现在我省要通过新型工业化的办法改造老能源基地,这就叫做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所谓的新型化并不复杂,就是发挥我省的优势,克服我省的劣势,用先进的、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降低消耗,降低污染,提高附加值。如果全省的煤炭资源平均回收率提高到50,那么,现在挖5亿吨煤用的资源可以挖10亿吨煤,或者说挖5亿吨煤只用现在一半的资源,这就叫做新型化。提高洗选率、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集中度、提高安全率、提高非煤产业率、延长产业链,就是煤炭产业新型化。我们把煤炭用于坑口电站发电,产生6倍的效益,炼成焦炭产生8倍的效益,再把焦炭用于炼铁,铁再变成铸件,又是若干倍的效益。由此可见,新型化并不见得非要使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可。比如洗煤,过去煤炭挖出来就大部分以原煤卖出去了,对经济效益可观的洗煤重视不够,洗选率很低。如果我们将更多的原煤入洗,附加值将进一步提高。近几年,山西焦煤集团利用国际先进的洗煤技术改造了七个洗煤厂,精煤产出率可以提高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同样多的原煤,过去生产1000万吨洗精煤,现在则可生产1035万吨,产量增加35万吨,效益就是亿元。洗煤不仅降低了消耗,提高了效益,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运力。我省每年煤炭产量5亿吨,如果入洗率提高10,就能多洗5000万吨,按照70的洗精煤产出率计算,洗煤过程形成1500万吨的洗中煤和煤矸石,也就是说,通过提高10个百分点的洗煤率,就节约了1500万吨的运力。同时,每吨运力最少节约100元的运费,1500万吨的运力等于节约了15亿元的运费,这就是新型化。去年8月份召开的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上,提出了我省发展七大优势产业的战略目标。第一大优势产业即涵盖了煤炭、电力、焦炭,其他六个优势产业分别涵盖了机械装备、冶金、化工、轻工、医药、特色农业、旅游、文化、房地产、新材料等行业,这些领域都是我省的比较优势所在。比如旅游,我省有全国最好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是我省的旅游收入在全国排第26位,因此,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收入小省,要通过结构调整使这些新兴产业规模化。医药业方面,我省有五种药材产量是全国第一;特色农业、小杂粮、干鲜果、反季节蔬菜也有很大的优势。我省的芦笋占世界市场的40,核桃产量是全国第一,但是销售收入很小,附加值很低,下一步要通过扩大规模,通过深加工来提高效益。

第三,如何推进“双新”基地建设。

这方面内容张宝顺省长在去年8月份的结构调整会议上讲的非常明确,就是抓住七大优势产业领域,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降低消耗、降低污染、提高效益、延伸产业链,尽快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领域具体怎么推进,要有抓手。张宝顺省长提出三大抓手:一是通过重点骨干企业来推进;从全省选50家企业,由重点骨干企业来推进;二是通过发展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办法来推进;三是通过发展新型产业基地的办法来推进。省政府已经对此进行了责任制分解,将七大产业分解到相关分管副省长和部门抓落实。

第四,政府在推进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当然,政府不能包办代替企业决策,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必须让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政府绝不是无所作为的。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抓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规划引导”。

我省“十五”计划提出的实施八大战略工程、构建六大支撑体系,就是对结构调整进行规划和引导,从“1311”规划,再到行业结构调整方案,都提出了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如何鼓励,如何限制,这就是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

二是“政策扶持”。

我省每年拿出6—7亿元资金用于贴息入股,带动银行贷款100多亿元。如,为了钢做成世界第一强钢铁企业,我省按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给太钢有偿划拨了煤矿、铁矿、上了自备电厂,改造了焦炉,这几项总算下来,太钢一年可以增加几十亿元的利润空间,即使全球竞争加剧,同样规模的企业赔几十亿元,太钢也持平了,同样,别的企业赚钱了,太钢就能赚的更多,这就竞争力。

三是“改善服务”。

就是要提高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不可能一下对全省的服务环境进行彻底的改造,但是要通过改革,特别是通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首先改善对“1311”重点调产企业,对“双新”基地七大优势产业领域的服务。

四是“促进改制”。

七大产业领域有成百上千个企业,按照国家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纯私营企业和纯国有企业竞争力都不强。政府就是要推进企业改制,促使其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等经营方式。企业只有改制了,才能获得政府政策支持。改制后的企业获得了新的动力,发展就更快了。

五是“强制淘汰”。

这是用来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也就是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焦炭企业,其生产要污染水源、污染大气、危害人民健康,政府就要强制关掉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大的焦炭企业。如土焦、改良焦,就要坚决关闭、取缔而且还要逐步关掉—米的焦炉,并制定推行强制性技术准入、环保准入标准,这些都是解决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不能迷信市场经济,把市场经济绝对化,早在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就提出宏观调控有效性理论,就是强调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干预。在我省这样一个欠发达国家的欠发达地区,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市场经济,如果那样做,将会污染更大,资源破坏更厉害,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干预,政府要强制淘汰那些工艺落后、破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及设施。

第五,“双新”基地与近年来出台结构调整政策之间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社会上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我想简单的说明一下。我省近几年出台的政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1311”规划;二是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这些都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绝不能动摇,要继续抓下去。那么,“1311”规划和行业结构调整与“双新”基地建设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它们之间是互相包含的关系。首先,“双新”基地是一个战略决策,是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个定位要比任何规划都要高。第二,“双新”基地的七大优势产业包含了我省行业结构调整方案所涉及的13个行业。

第一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加快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其延伸与开发,这一优势产业领域就包含了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煤炭、焦炭、电力三个行业;第二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以不锈钢和铝镁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这主要是针对冶金行业的结构调整,对应于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冶金行业;第三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整合提升装备制造业,对应于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机械装备行业;第四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具有山西优势的化学和医药产业,对应于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化工行业和医药行业;第五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对应于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新材料产业;第六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包括了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特色农业,也基本涵盖了食醋、烟草、酿酒、乳制品、特色纺织等在内的轻工行业;第七个方面的优势产业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了行业结构调整方案中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因此,这七个优势产业涵盖了行业结构调整方案的13个行业,它们之间相互渗透,而且七大优势产业是对13个行业的高度概括和提升,更加精炼,更加突出重点,是与行业结构调整一脉相承的。因此,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要认真学习并完整、科学、准确地理解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落实到位。我们在座的所有同志都负担着向全省人民宣传、推进“双新”基地战略的责任与义务。

三、对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今年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第一,统筹推进“双新”基地建设“双新”基地建设是全省经济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具体讲,就是要切实抓好人才、资金、改制、服务、环境、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工作。要按照省政府责任制的分解要求,制定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及推进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要落实组织机构、人员、队伍等方面的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好,争取在20xx年取得比较大的进展。

第二,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是建国以来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更具有战略性和指导性,更注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注重产业引导和发展模式的引导,而具体的行政性制约和安排将大大弱化。需要强调的是,我省制定“十一五”规划,要结合国家的战略部署,要结合我省省情,克服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劣势,突出比较优势。比如,资源问题。资源对全国、全球的经济约束越来越大,对山西来讲,过去我们讲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我认为再不能简单地讲山西之长在于煤这句话了,因为挖煤不仅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还会带来采煤沉陷等社会问题。因此,要切实把资源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问题抓在手上。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双新”基地作为主线,把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作为规划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当然还有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省发展改革委去年四月份挂牌,在原来发展计划职能之外,又赋予了新的职能,即推进改革。改革的工作千头万绪,但现在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这是当务之急要抓到手上的。投资体制改革的对象,不仅仅是国家给我省的投资,也不仅仅是全省统筹的亿元省级基本建设资金,也不是省里的26亿元,而是全社会18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其使用方式。要用投资改革引导和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1800亿元投资的生产要素向“两低一高”行业和调产企业倾斜,实现省委、省政府“双新”基地布局的要求,这是最核心的概念,也是一件大事。要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和兄弟省市的经验,总结和吸收我省的经验和教训,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四,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我省宏观调控近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国家已经明确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一步我省的宏观调控工作还要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进一步继续加强。全国的煤电油运紧张,我们要利用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保护资源、提高资源效益的前提下,把涉我省煤、电、运方面的工作往前推。同时,抓住宏观调控的大好机遇,把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企业、设施、产品淘汰掉,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双新”基地建设。

第五,加强调查研究,搞好队伍建设。

我们要开展的工作很多,任务很繁重,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信息。调查研究一方面要深入到基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通过互联网了解全世界的情况,还可到外省外国了解情况。只有通过对各种信息比较、分析、筛选、提炼,用以指导我们开展工作,才能够制定出供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好建议。省发展改革委历来都是省委、省政府的参谋部,当好参谋一定要搞好调研。同时,要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思想,转变作风,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按规矩办事,防止腐败,这些工作都要在过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和感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仅供参考。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结果是全省的产业在壮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在上升。

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第二篇】

同志们:

刚才,对20xx年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财税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和十强工业企业进行了表彰;6个单位就项目建设和财税工作做了发言;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立柱县长对去年全县发改和财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上还书面印发了全县《20xx年重点项目和乡镇书记乡镇长工程》、《项目建设奖惩实施细则》、《成立园区开发筹建处》等几个文件,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发改、财税、工促等部门,紧紧围绕保增长、保变样、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认真落实省、市、县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经济调节、投资管理、组织收入、保障运转、协调服务等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元。跻身全市4个超十亿元县(市)行列,标志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站在一个新起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县各职能部门与各乡镇齐心协力,勤奋工作,付出了艰苦努力。二是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举行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2项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鼎星大水泥等一批立县大项目完工投产,是实施大项目最多、争列省市重点项目最多、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县。三是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深入开展了以“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强园区”为主题的工业发展攻坚战,制定了“一区两园十沟一带”发展规划。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民营企业营业收入、纳税同比分别增长%和%。被市政府评为完成工业经济目标突出贡献单位、民营经济发展二等奖荣誉称号。四是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组织参加了香港、厦门、石家庄等经贸洽谈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井陉拉花文化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20个,50多家主流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成为我县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成效最明显的一次招商推介活动。

在看到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特殊形势和压力。从全国来讲,去年总体形势经济专家概括为“困难”。今年预测为“复杂”。面对全国这种特殊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县正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我们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可谓是“困难”和“复杂”交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种艰巨性和特殊性: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压力大。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持续,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外部经济大环境仍不容乐观。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经济总量跨上了一个大台阶。去年全县生产总值超过100亿,财政收入突破10个亿。基数越大,增长的压力就越大。今年我县确定财政收入增长9%的目标,单从增速看,目标不高,低于全市3个百分点。但实际增长量不小,就是要在10亿元的基数上,再增加近1个亿,压力可想而知。同样是1亿元的财政收入增量,在我县增速只有9%,而在栾城增速就能达到%,在正定就能达到%,在赵县就能达到%,在高邑就能达到%(矿区%,元氏21%,新乐%,无极%,灵寿%,行唐42%,赞皇44%)。各级政府把这种基数大、增长难的现象称作:成长的烦恼。二是科学发展压力大。我县经济发展总体上还是投资拉动型和资源依赖型经济。这种经济状况受市场形势影响大、波动大。这些问题已经在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显现,成为全市受冲击最大的县市之一。钙镁产业整体贡献率不高,煤炭产业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去年,全县80家钙镁企业年纳税总额超不过5000万元,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煤炭行业同比减收6164万元,下降%。这些问题根本上都要从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中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双重压力”:就是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坚决把低水平、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经济砍掉,否则我们就很快在新一轮发展中落伍;又必须要加快新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替代项目,否则会影响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也直接影响到税收增长。经济转型期这种特殊的阶段,给我们带来了特殊的压力。三是财政收支压力大。可以说,今年是近年来我县财政收支压力最大的一年。从收入情况看,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压力很大,没有超常举措,没有过硬措施,目标可能要落空。从可用财力看,虽然我们财政总收入提高了,但由于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可用财力反而下降。20xx年可用财力为亿元,20xx年为亿元,今年预算安排亿元。从支出情况来看,县“两会”及三干会确定的涉及“三年大变样”、改善民生等一系列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支出,如果全部保障,全县可用财力根本不够。再加上政策性增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等刚性支出不断加大,仅补发教师工资一项就高达1900多万元,财政收支压力前所未有。总之,这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靠什么解决,归根结底还是靠发展来解决,靠抓项目来解决,靠抓工业来解决。下面,我就抓好项目、工业和财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项目工作。

要突出一个主题,破解两大瓶颈,抓好五项工作。

突出一个主题:就是“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这个主题。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牢树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项目不发展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年工作主题,拿出主要精力,牢抓项目不松手,开拓思维谋项目,积极主动抓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破解两大瓶颈:首先是破解土地瓶颈。关键要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集约利用土地。把工业用地向园区和产业沟聚集,统一规划,集约利用。凡今后新上项目一律入园进沟,向园区摆放,聚集发展。二是强化土地挖潜。用好土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土地开发整理,最大限度的整理荒山、荒坡和废弃厂房,通过置换增加建设用地。认真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争取调到位、做规范,为项目建设和长远发展留足空间。三是争取“戴帽”指标。省政府对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实行特别支持政策,凡列入省战略支撑项目的,给足开工所需土地。发改等部门要加大省战略支撑项目的跑办申报,争列国家和省计划盘子,获取土地指标。

其次是破解资金瓶颈。关键是要搞好金融保障。坚持上争中央投资、下聚社会资金、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平台融资,多管齐下,持续加力。在全力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投入项目建设。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加强定期联系,提高对接效益,优化金融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年内力争举办3至4次对接洽谈。充分发挥正大信用担保公司、银峰小额贷款公司、城建投融资公司的职能作用,提高金融保障水平。

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园区建平台。全力加快“一区两园十沟一带”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搭建承接项目建设的平台和载体。今天会上书面印发了成立园区管理机构的文件,机构已组建完成。下一步要加快园区土地调规、环境及详规编制;要尽快启动秀林高科技产业园和北正特色产业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招引与钙镁、煤炭等主导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环保节能型项目入园,力争20个项目落地入园;要抓好固底钙镁、天长煤炭等特色经济沟建设,力争抓好2—3个成型样板。

二是抓重点促全盘。突出抓好33个投资亿元、12个列入省市重点和68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会后,由发改部门牵头,对亿元以上大项目特别是列入省市的重点项目,要逐一明确落实分包领导、县大项目办分包责任人、责任单位,严明责任,强化措施,一抓到底,以重点项目的新成效促进项目建设整体水平的大提升,夯实基础,增强后劲。

三是抓争引借外力。要立足旅游文化资源、闲置厂房、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优势,广泛开展组团招商、定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各乡镇主要领导要走出去、跑起来,找信息、找资金。要认真筹备5月份集中对外开放月活动,力争每个乡镇都有推介招商项目,都有签约项目,争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贡献高的立县立乡大项目。

四是抓调度赶进度。要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周调度和定期例会制度。县大项目办负责每月将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书面报县主要领导,定期召开例会,研究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项目单位要按照年度任务要求,拉出时间进度明细表,争分夺秒,强化调度,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力促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五是抓环境强保障。要优服务,大力推行“保姆式”服务。发改部门要明确专人,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分别有县发改局和工促局牵头,明确专人,从项目备案等前期手续到开工建设,全程协助办理各项手续,特别是国土、环保部门要主动提供环保政策咨询,协助跑办有关手续,确保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完善手续,落地实施。要提效率,充分发挥县行政服务中心作用,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事事快办要求,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要严查处,公安、监察等部门要出重拳,严厉打击干扰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发现一起,严查一起,重处一起,以硬措施优化软环境,打造发展新优势。

二、关于工业经济。

要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生产。发改、工促等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人,分头包片,深入重点工业企业和纳税大户,认真了解当前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尽快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尽全力帮助协调解决,最大限度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生产,力促重点企业开足马力,增产增效,困难亏损企业恢复生产,减亏增盈。

二是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抓转型升级。钙镁产业要充分利用中国钙镁分会秘书处落户我县带来的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鼓励支持乾昊、丰江达、博达、陆德等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打造年产10万吨以上先导型企业3至5家,加快建设井陉县钙镁产品交易中心,争创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和钙镁研发中心,推动钙镁行业整体转型。煤炭产业重点发展洗选加工项目,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北方物流交易中心建设,年内洗选能力达到700万吨。化工行业重点抓好化工化肥甲醇、天宁化工炸药、皇家白水泥等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加快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抓节能降耗。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禁新上“两高一资”项目,把好源头关。实施好十大企业节能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目标。

三是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2+1”工业企业上台阶工程,工促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更加有力的激励措施,支持乾昊、旭跃等骨干企业增投入扩规模,力争把乾昊建成全国最大的钙镁生产企业,打造成纳税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1至2家县域支柱型骨干企业。

四是争创省市著名商标品牌。企业一定要品牌,品牌是通行证、是效益。工促、科技、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即将出台的“产品振兴规划”和“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我县“对标行动”和“品牌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支持钙镁、煤炭优势企业与同行业知名企业、知名品牌进行合作联姻。年内力争申请专利20项,引进推广新技术20项,争创省著名商标3件、国家驰名商标1件,新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

三、关于财税工作。

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抓重点财源。财政、国地税等部门要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和主要税种的动态监控、分析、征管,突出抓好上安电厂、张河湾电站等重点企业和石太高速复线、陕京三线、天然气入县等一次性税源评估征收,确保应收尽收。

二是抓机制创新。财税部门要结合当前形势,认真研究完善分税制乡镇末位淘汰、新上项目加大乡镇税收留成、考核关口下移等税收激励考核办法,加快推进钙镁、石子、灰粉等行业以电计税、以药计税、以矿核税等征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挖潜堵漏增收。

三是抓收入进度。各乡镇和财税部门要围绕全面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进度要求。要像项目建设一样,倒排工期,定期分析,主动出击,强化措施,确保税收入库赶上时间进度要求。当前,财税部门和各乡镇要把确保首季开门红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财税部门和各乡镇要组成专门征收小组,抓住有效时间,牺牲星期天,加班加点,深入重点行业、企业和纳税大户,进企入户抓征收。特别是财税部门要加强同市局的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全市和各县市税收动态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全力加快税收进度。在抓好财税指标进度的同时,其它主要经济指标也要抓进度,特别是发改、工促等部门要狠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等各项指标调度,确保达到时间进度要求,确保各项指标都要实现首季开门红,确保半年双过半,确保年底提前完成任务。

四是抓优化支出。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特别是财政部门一定要把好关口,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严控日常和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重点和民生支出,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最急需用的地方,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五是抓用足政策。政策就是机遇。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政策信息,在用足政策上动脑筋、下功夫。金融部门要把优惠政策及时向企业宣传,发改、科技,特别是国土、建设、交通等部门要用活上级政策,积极争取支持,最大限度为发展服务。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和财税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希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为加快建设省会西部生态经济强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第三篇】

同志们:

20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实力宜春、活力宜春、魅力宜春、和谐宜春,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实现了“十一五”开局红。全市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地方收入亿元,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3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3653元,增长。过去的一年,宜春经济社会发展有几点成绩特别可喜可圈:

一是财政收入有较大突破。过去我市财政总收入增幅在全省总是排位在第八名以后,而去年我市的财政总收入增幅一跃为全省第四位,这是宜春近十年来的最好排位。我市国税、地税收入增幅在全省的排位更靠前,非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较低,在全省设区市里是最低的。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加近8亿元,税收收入增加近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比全省的高出近7个点,这是非常过硬、非常实在的,宜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了不起。另外,去年我市财政还有两大突破:一是丰城财政总收入突破了10亿元大关;二是铜鼓、靖安的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且地方收入增幅都在40以上,这也是很不容易的。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创建有较大突破。前年,我们获得了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称号,去年又获得了全国园林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和全国城市道路交通一等管理水平城市等三个荣誉称号,其中全国绿化模范城和全国城市道路交通一等管理水平城市是全省唯一的,实现了我省零的突破,全国园林城也只有两个。

三是重大项目引进有较大突破。去年在工业生产上引进了一些重大项目,为宜春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像樟树盐化工项目、丰电二期扩建项目和上高、奉新的几个重大项目,这都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后劲,特别是上高裕盛鞋业规模宏大,现在宜丰又引进了一个鞋厂,将来上高、宜丰建成中国鞋都是有可能的。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发改委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努力工作的结果。归纳起来,去年发改委系统在以下五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精心编制规划,描绘了一幅好蓝图。去年,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在中部崛起中站前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为编制市、县“十一五”规划做了大量工作,花了很多精力。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多层面的研讨和论证,最后经市人大一届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按照全市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地方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这些规划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发改委系统的同志可谓是劳苦功高。

2、积极跑项争资,取得了一个好成果。全市发改委系统始终把“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发改委积极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密切配合,切实加强项目库建设,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主动开展争取工作。特别是在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协助市委、市政府跑部进京、赴省进昌开展“三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去年在国债资金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全市发改委系统争取各类资金近亿元,其中无偿资金5亿元。

3、加强协调联系,交出了一份好答卷。为切实做好迎接国家对工业园区的检查和重新审核工作,在市发改委的积极牵头下,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密切配合。经过努力,全市10个工业园区全部保留,并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其中袁州医药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医药特色工业园区、樟树盐化工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盐产业(樟树)基地、丰城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奉新纺织工业基地认定也已经批复。当国家提出支持“中部崛起”后,市发改委及时跟踪,积极要求将我市有关县纳入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围。经过不懈努力,国家发改委已经初步认可将万载、铜鼓列入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围。去年,省政府实施用地计划一个闸门控制,市发改委联合市国土资源局先后向省呈报了四批重大建设项目用地计划,争取省级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计划公顷。

4、抓好调度管理,促成了一批好项目。明月山机场、靖安洪屏电站两个重大项目均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协调,目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在明月山机场筹建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明月山机场比赣东机场起步更晚,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市发改委积极跟进,顺利争取明月山机场项目列入全国民航机场建设“十一五”规划和省“十一五”规划。其次是明月山机场预选场址也很特殊。三个备选场址有两个属于广州情报区长沙管制区,一个属于上海情报区南昌管制区,这给明月山机场筹建增大了协调难度,既要向南京军区空军、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汇报,又要与广州军区空军、民航华南地区管理局协调。目前,中国民航总局下达了选址审查意见,并同意享受西部机场建设优惠政策;南京军区空军与江西省政府正式签署了新建机场协议,并上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可研报告、水土保持报告、环境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报告等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市政府已在春节前向省发改委、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呈送了项目立项的请示,机场筹建办的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做得不错。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国家发改委已下发文件,同意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开展“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去年,全市开工建设39个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上高裕盛、济民可信等13个项目已完工。这些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全市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好建议。各级发改委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及时分析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主动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特别是在参与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活动,制定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市发改委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提出一批调研课题,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的这些材料质量都比较高。

回顾过去的一年,宜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和起点,凝聚着全市530万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凝聚了各县(市、区)和各部门的心血和汗水,尤其凝聚着发改委系统,包括在座各位的辛勤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围绕经济发展大局,促进发展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市第二次党代会、第二届人大会和刚刚结束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和谐发展之路。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建“三区”,即建设宜阳新区、经济开发区、明月山风景名胜区。二是创“三城”,即创建全国卫生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三是修好四条路、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四条路是指改造105、320国道,建设宜安公路、配合建成武吉高速公路;十项民心工程主要是指安居工程、城防排水、小街小巷改造等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四是打造五个工业基地和两个医药工业园,即奉新纺织工业基地、樟树盐化工基地、高安陶瓷工业基地、上高鞋业基地、丰城煤电气基地等五个工业基地,袁州区医药工业园和樟树医药工业园两个医药工业园。五是抓好六大农业工程,即:杨树、油茶、沼气、村村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有机农业工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工作,这时就不一一列举。全市发展改革系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突出争取支持、分析研究、项目监管三个重点,把握前瞻性、宏观性、科学性、政策性、可操作性五个特性,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1、加强“三争”工作,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做好“三争”工作,不仅要去跑还要会跑,更要会做基础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搞清楚国家、省在哪些方面对地方有扶持,有哪些条件和要求,这很关键。具体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实项目库。今年国家投资重点已经明确,各级发改委、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省基建资金投向,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认真储备、开发和实施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特别要多储备一批工业、农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的项目。二是要抓紧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机场筹建办要继续做好宜春机场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国家立项,并争取开工建设,请市直有关部门和袁州区继续给予大力支持。要继续做好洪屏电站的前期工作,争取今年通过国家核准,并在靖安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三争”工作的领导和支持,需要政府领导出面协调的,政府领导要积极协调;需要前期经费支持的,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三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要抓住今年国家增加“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用于支持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的机会,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和省发改委等厅局的沟通、衔接和汇报,力求一批重大政策、项目和资金获得国家支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和盘子。全国“两会”3月份就要召开,省、市主要领导都会到北京参加“两会”,届时将抓住机会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都要尽快动员起来,有需要向国家部委汇报的项目,请大家上报市发改委,由市发改委梳理汇总后报告市委、市政府,同时也请市发改委与省发改委做好衔接工作。上报项目要具体包括什么项目、项目进展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谁出面等等。这时要强调一下,凡是到国家部委争取的项目,一定要先与省对口厅局做好衔接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

2、加强分析研究,积极发挥参谋辅政作用。一要把握上情。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调控思路上,坚持从实际出发,既注重总量调节,又注重优化结构;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社会和谐;在具体措施上,采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一方面抑制高耗能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房地产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交通、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各级发改委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出主意、谋计策。二要了解外情。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梯度转移不断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日益增强。发改委系统的同志要对这种变化作出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既要了解全国发展形势,又要了解国际经济发展变化;既要了解全省发展趋势,又要了解兄弟设区市的发展形势。三要摸清内情。要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监测,搞好综合性的经济运行分析。要找准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抓住各地最突出的矛盾、最关键的环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特别要围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开动脑筋,搞好调研,主动议大事、谋大事,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一些具有战略性、超前性的对策和建议,实实在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3、加强中心意识,尽心尽责服务大局。一要围绕心圈廊构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改委系统在组织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时,既要通盘考虑全局,又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注重发挥地方优势和积极性,发展特色产业,做强县域经济。要坚持工业化主战略不动摇,突出抓好各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发展和壮大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基地。二要围绕“三大战役”,促进中心城市建设。发改委系统要围绕促进经济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从项目组织协调、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推进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三要高度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最近,中央、省里出台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重大政策,省政论与市政府签订了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市政府也与各县(市、区)签订了责任书,并将制定下发贯彻落实省政府关注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若干政策的实施办法,发改委系统要在制定计划、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突出民生指标和民生工程,努力维护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加强项目监管,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一要搞好项目引导。关键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方面要抓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提高二、三产业比重,使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更趋合理;另一方面要抓投资结构调整。各级发改委要做好项目的立项审批等工作,加强与金融等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络,充分运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和价格优惠等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财税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领域。二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要继续做好蓝恒达、金特建材、恒昌纺织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扫尾工作,尽快竣工验收,发挥投资效益。要继续抓紧申报一批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要强化重大项目监管。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协调、督查和服务,督促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加强国债项目和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督查,突出抓好质量、进度、资金、安全四大控制,确保项目按程序规范建设,树立宜春人能办事、会办事、办得好事的形象。四是加强项目资金效益监管。财政、发改委等几家部门要联合起来,今年要对国债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全面进行效益评估检查,检查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钱是不是都用到项目上去了;二是项目投资发挥了什么效益。对检查中发现不行的地区和项目单位,在以后安排项目投资时给予必要的制裁和处罚。

5、加强队伍建设,开创工作新局面。一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特别要深刻领会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党代会议精神,努力钻研学习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当好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制定和贯彻落实政策的参谋助手。二要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落实岗位责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快部门职能转变,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办事便利程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依法行政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三要注重工作创新。要善于打破传统思维习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内部管理模式、改革理念和工作方式,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出更具超前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建议,把发改委的工作做得更好。四要注重廉政建设。继续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大力弘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风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

六、准确认识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各级发改委的职能,我理解归纳为四句话:宏观调控、计划指导、项目核准、综合协调。各县(市、区)政府领导怎么充分发挥发改委作用,我觉得就是要高度重视,加强与上级发改委的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市直各部门怎么来做好发展改革工作,怎么与发改委一道把工作做好,我提几点要求:一是要密切配合,二是要主动联系,三是要积极协调,主动与发改委搞好联系和衔接,充分发挥发改委的作用。对市发改委本身来讲,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内要加强协调,增强主动性;对上要加强联系、培养感情,争取上级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对下要加强指导、调度和监督。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成绩显著,在座各位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为宜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力争各项工作更上新的台阶,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第四篇】

同志们: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因此,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如何改革创新、积极作为,努力开创新常态下全省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就显得既重要又迫切。刚才,我们认真传达学习了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郭树清省长对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大家要用心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根据委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重点出亮点,过去一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成绩。

20_年,全省各级各部门以系列重要讲话、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工作指导重大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区域、惠民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万亿元左右,增长%左右;粮食总产达到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公共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增长%;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连续十一年“双过百万”;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和%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全省发展改革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把握大势、抓住大事、办好实事”的要求,坚持“把重点抓起来、把亮点抓出来”,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具体表现为如下“七个一批”:

(一)推进落实了一批事关山东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6月省部会商以来,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孙伟常务副省长等领导同志多方协调、亲自推动;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城市,组织精干团队,靠上工作、紧盯落实,推动省部会商事项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一是,快速铁路网的规划建设将构建全省铁路运输新格局。20_年是我省铁路建设大丰收的一年。“三纵三横”快速铁路网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全省人民热切期盼的“黄金通道”济青高铁可研报告国家正式批准。黄大、青连、石济客专等“四纵四横”重大铁路项目开工建设;青荣城际、瓦日、邯济扩能改造、胶新电化等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015公里;全省累计有京沪高铁山东段等13个项目建成通车,完成新建和改建铁路3050公里。二是,“外电入鲁”战略的加快实施将实现“电从天上来”。内蒙古锡盟至济南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内蒙古上海庙至临沂、陕西榆横至潍坊的“外电入鲁”特高压大通道获批开展前期工作。这三条新通道建成后,接受省外输电能力可达到2500万千瓦左右,我省将有三分之一的电“从天上来”,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改善大气环境和推动转型发展现实意义重大。三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的配套完善将打造交通运输发展升级版。编制完成了全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民航、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向社会公示;省政府出台了配套实施意见并部署实施。这充分体现了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要求,为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绘就了美好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区域重大事项的争取落实将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设立,成为全国第九个新区,为全面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成功将40多项建议纳入国家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在环渤海七省(市、区)中是最多的。我省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青岛蓝色硅谷获国家批复,国家同意列入中原经济区的聊城、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有关优惠政策。五是,新一轮重大事项的省部会商将为全省当前和长远发展提供强力支撑。20_年12月8日,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等领导同志亲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了新一轮省部会商,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日,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复函我省,同意将渤海跨海通道、京九客专商丘以北、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等事项在国家编制“十三五”规划时给予统筹考虑并大力支持;同意支持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济南轨道交通规划近日获得批复。中国铁路总公司明确给鲁南城际铁路建设出资20%,并对济南至郑州、菏泽至兰考客专等项目和曲阜、兰考分别开口接轨京沪、郑徐高铁等给予支持。六是,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投资洽谈会的胜利召开将助推全省转调创和民营经济大发展。认真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在继续做好经济合作的同时,抢抓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在我省召开的难得机遇,牵头开展了面向外省民企的招商活动。累计签订合同项目2234个,其中超百亿元的大项目53个;投资额达万亿元。

(二)谋划提出了一批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要成果。坚持把规划计划、形势分析研判作为“看家本领”,把调查研究作为“传家宝”和“基本功”,力求“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一是,把规划计划牢牢抓在手上。全面启动了我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初步理清了“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谋划了26个重大事项并上报国家。准确把握新常态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研究提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计划指标的初步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安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把形势分析牢牢抓在手上。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三次转发了省发改委的分析报告,为各市各部门把握形势、研判走势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把调查研究牢牢抓在手上。结合经济形势分析、年度思路谋划、资金安排使用和重大项目推进等,由委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企业和园区开展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年初确定了63个重点调研课题,21个转化为各类政策文件,许多研究成果在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和大众日报刊登;报送专报160期,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累计批示600多次。

(三)协调推动了一批重点改革举措落地。20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们立足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在省委改革办的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经济体制专项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和分工方案;对省发改委牵头的30项、参加的85项改革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做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声音、有作为、有地位。在行政审批和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编制了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行政审批事项申报指南,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2项,占到50%;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_年本)》,在20本取消或下放核准事项47项的基础上,又取消或下放了26项;运营了“阳光审批、勤廉发改”电子政务系统,健全了重大项目稽查监管体系,做到了项目审批网上全程办理、全面监控;在“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的同时,努力做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加强”。在价格改革方面,制定了深化价格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放开36项价格和收费项目。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会同卫计、人社等部门,建立了全省统一和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行了省级统筹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稳步推进两批84个县186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综合改革试点方面,争取国家批复潍坊市列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泰安、临沂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在其他领域改革方面,启动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省发改委与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了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规划;配合省编办制定了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方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协同商务部门研究制定了我省“稳外贸”26条实施意见。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核准和推动落地了一批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大项目,争取国外贷款亿美元。加强重要农产品进口管理,争取棉花配额万吨、粮食配额万吨。临沂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四)定向精准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制造业、房地产等投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坚持把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重要抓手,拉动了有效投资,稳定了经济增长。围绕“投什么”,大力优化投资结构。结合落实国家重大投资工程包,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社会民生、农林水利、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严控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围绕“怎么投”,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实施。10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集中力量推进、上报和储备了150个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莘县至南乐等4条高速公路按期开工建设;青岛新机场获得国家批复,济南机场南指廊主体完工,烟台蓬莱机场投入运营,日照机场开工建设。围绕“谁来投”,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亿元,比上年多亿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东阿至聊城公路等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示范项目,投资主体均已落实。发行企业债券48支,融资497亿元,创历史新高。

(五)创新推出了一批转型升级政策举措。把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到发展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坚决压缩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增长点。一是,着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与农业、科技等部门一起,扎实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海上粮仓”等工程。实施了蜂业、烟叶、茶叶、桑蚕、中药材五个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牵头编制了牡丹、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引黄济青改扩建和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良好。二是,着力推动了工业提质增效。坚持“敲开核桃”和“一行业一对策”,配合经信等部门制定了22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我省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意见,开展了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建成违规项目清理整顿。有序推进炼化企业退城进园和布局调整。三是,着力推动了服务业科学跨越。对加快服务业发展30条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编制了“黄金海岸·仙海圣山”养生服务产业聚集带发展规划。加大服务业四大载体扶持力度,放大服务业引导资金效应,开展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左右。四是,着力推动了创新能力提升。会同科技部门争取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获得批复。组织实施了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65家,加快7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0个省级示范基地建设。牵头编制了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开展了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信息惠民、区域物联网等试点。五是,着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实施煤电“上大压小”,关停了一批小火电机组和小煤矿。积极推进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11%。争取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201个,开展了节能评估审查,编制完成了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顺利通过了国家减碳目标考核。淄博、临沂市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

(六)探索形成了一批推动区域发展新机制。坚持“面上推开、点上突破、融合互动”,创新了区域发展推进机制,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创新了规划推进机制。开展了蓝黄“两区”规划实施情况检查推进,实现了“大展示、大破解、大推动”,达到了总结成绩、展示亮点、找准问题、明确方向、鼓劲加压的效果。联合省直有关部门编制修订了“一圈一带”14个重点专项规划、5个省级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了沂蒙革命老区发展规划。二是,创新了要素保障机制。切块安排区域专项资金亿元,由各市自主确定了479个项目予以扶持。争取东营市和省直有关部门支持,调剂异地占补平衡耕地指标,主要用于推动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在省委组织部指导下,实施了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确定了两批34个蓝色产业计划项目;印发了加强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人才支持的意见。三是,创新了协调联动机制。筹备召开了“两区一圈一带”首次党政联席会议和“一圈一带”市长联席会议。支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一体化进程,济莱同城化在交通、通讯、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迈出新步伐。会同省军区组织了国民经济动员规范化建设集训,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争取事项落实较好。四是,创新了先行先试机制。选择了21个县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鼓励支持高点定位、率先突破,放大示范带动效应。协同住建部门编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新型社区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和百强示范镇建设工作。五是,创新了对口支援机制。着眼受援地的改革发展稳定,带着感情和责任,牢牢抓住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大产业合作力度,增进交往交流交融,安排对口支援协作资金亿元,实施援建项目307个。我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青海考察确定的援建任务已全部落实,得到受援地党政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七)着力办成办好了一批民生实事。把惠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有效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兜住底线补足短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组织实施了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认真落实省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10个领域84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会同教育、卫计、人社等部门加强了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基层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牵头开展了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联合住建等部门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任务完成率和基本建成率分别达到%和%。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联动的结果,是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务实拼搏的结果。各市发改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给予省发改委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发改委党组,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发展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各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向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敬意和真诚感谢!

二、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新常态新作为,不断开创全省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同时深刻分析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九个趋势性变化,特别强调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我省在新常态下的阶段特征,明确指出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格局正在发生诸多趋势性变化。因此,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我们必须把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做到正确认识、积极适应和科学引领新常态。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但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大国政策取向继续分化、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跌落、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将冲击经济复苏。这将对我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内看,国家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专心办好中国的事情,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球布局,防范各类风险,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宏观环境总体向好。但也要看到,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外需没有大的起色,增长动能转换还需时日。

从我省看,一是,经济增长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主要是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受到要素成本提高和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二是,动力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消费作用更加凸显,但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我省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内需空间进一步扩展。但传统产业、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新旧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对相关企业扩大订单、组织生产带来不确定性。三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结构调整成为新引擎,但转型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和现代服务业活力显现,成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的新生力量。但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一定刚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结构性矛盾影响发展质量。四是,深化改革布局已经展开,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但体制机制矛盾依然制约。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但诸多体制机制束缚亟待突破,有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还需集中攻坚破难。五是,社会事业得到发展,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保持持续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随着民生领域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创新社会治理难度较大,有些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较多等。对这些新常态下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各级发改部门应高度重视,认识要到位,行动要自觉,把握新机遇,直面新挑战,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做到“调速不失速、换挡不掉挡、量增质更优”,把“新常态”变成“新强态”。

(二)要努力做到“三个提升”和“三个调适”。20_年11月,在视察一周年之际又对山东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这是新常态下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定位和科学指导。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提升”,即: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努力在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上争当排头兵;提升工作标准,努力做到站位高、谋划深、要求严;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系列重要讲话、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方面有新突破,在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方面有新成效,在扩大有效需求、释放发展潜力方面有新举措,在加强社会治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新进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指标是:生产总值增长%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增长%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这是省委、省政府统筹考虑各方因素做出的准确判断。与去年9%左右的增长目标相比,主动调减经济增速,主要是引导各方面积极适应新常态,为“转调”留出余地,为改革腾出空间,以速度的调整换取技术进步、体制完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342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