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宴会发言稿(样稿)实用(汇总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家族宴会发言稿(样稿)实用(汇总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一篇】
尊敬的长辈、各位宗亲、兄弟姐妹们:
大家好!
我们是第一次来参加蓝氏宗亲川渝分会的蓝氏支系,首先,对盛情接待我们的各位理事,各位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关心我们支系的各位宗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各位宗亲及你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祝福和问候!
水流千里皆有缘,族传万代总是亲。在这里见到了来自各地的宗亲,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喜悦!
我们一起来参会的有四川大竹欧家支系、广安黑塘支系、大竹石桥支系以及重庆梁平柏家支系。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支系的基本情况。
我们这支来自于四川省大竹县欧家镇,祖先于明末清初,大约在公元1627年由湖广麻城县千担丘高阶堰到广安观阁蓝家黑塘开基立业,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现已发展到入川第15代。入川后字辈为:玉清文武再,正大光宗耀,自后开金业,仁慈万代孝,本源思友远,天保地宣兆。第一辈“玉”字辈按《中华蓝氏万年世谱》合辈为“启”字辈。入川后,随着发展,部分外迁,第六代蓝正华在清朝末年从广安迁往大竹县欧家乡中姚家湾立业。由于战乱、交通等原因,广安、大竹宗亲一百余年间中断了往来,于20__年开始了第一次团聚——即“吃清明会”。随后基本上是隔三年举行一次清明聚会。
我们做为蓝氏子孙倍感自豪。从“昌奇”公受姓伊始,至今有4800多年历史!跨越千年的时空,寻着祖先的足迹,能想像我们共同的祖先,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创造、发展壮大,蓝氏族人跨越高山、渡涉大河,遍及祖国及世界各地。以前由于受地缘、交通、历史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大家天各一方,联系交流甚少,甚至互不知晓。如今,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大好的环境,便捷的通迅、交通,有蓝氏川渝分会这个相聚的好平台和好机会,怎能不让我们心向往之?心怀感念?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情感在我们蓝氏族人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渴望宗亲相识,相聚,相知。
上月初,我们欣喜的接到启宏宗亲的通知。大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怀着至诚之心,来到了美丽的重庆合川和各位宗亲欢聚一堂,这次聚会,喜气洋洋,其乐融融,闪烁出温馨的亲情光芒;我们同根相连,传承着蓝氏共同的基因;我们血脉相承,脉搏跳动着蓝氏凝聚力的节奏;我们亲切相见,共同弹奏着相聚的美好乐章。这一切离不开祖德恩泽,离不开川渝分会各位族贤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各位宗亲的向心力。
我们的宗情族谊是永恒的,世世代代,永不改变;我们的宗情族谊是珍贵的,任何时候都让我们倍感温暖。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蓝氏族人团结起来,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以雄伟的姿态,高昂的气势,风雨同舟,与时俱进,一起激励族人奋发创业,光大家族精神,书写蓝氏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四川省大竹县蓝氏支系。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二篇】
尊敬的本家长辈、姊妹兄弟以及晚辈们:
大家好!
今天,又是一次期待许久的我们李氏家族的聚会和团圆的吉日。这次的聚会使我有一种很高的成就感和荣耀感,因为今天我们李氏家族的族谱在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纂写完成,为此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但在这个过程中,编委会全体成员通过长途跋山涉水、不顾旅途劳累、寻亲问根的走访和大量的搜集资料,经过艰辛的劳动而纂写出来的。在此,我更对纂编族谱的主要发起人杨银银和编委会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回想过去,我们的先祖生活在恶劣的社会里,少吃没穿,饥寒交迫。而他们出于生存的需求,有的投亲靠友,有的打工受苦,过着四处漂泊的日子,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历尽了世间的磨难。在那段苦难的历史中,使得他们的后代相互居住逐渐甚远,由于受历史、地缘、交通、通讯、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他们相互沟通、交流甚少,逐渐已至互不认识,但我们确是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现如今我们李氏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我们这些晚辈后人赶上了太平盛世,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请不要忘记,倘若不是我们那些老祖宗历尽千辛万苦,以极其坚强的意志挣扎着活下来的话,这世上还会有我们这些人吗?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祖先那就是不孝子孙。
我衷心希望通过李氏家族的这次短暂的聚会活动,能够给分享的“家族宴会发言稿(样稿)实用(汇总10篇)”,更希望大家要再接再励,勇创家族奇迹。我们举全族之力,大家同舟共济,以崭新的面貌,雄伟的姿态生活在世人面前,这是我们全族族人光耀李氏家族的具体体现。祝愿我们全族家庭美满,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幸福安康,我们李氏家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最后,我倡导:通过今天大家族的聚会活动后,我们要常来常往,互相帮助。不分城乡、贫富,不论辈分、职务高低,一家有难,多家支助,实现共同致富。因为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虽然我们寿命不能长久,但我们家族的亲情永远会天长地久,永存不朽!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三篇】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大家好!
在这个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猪年清明节,伴着浓浓的春意,我们x氏家族的子孙们,怀着一颗虔诚恭敬的心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齐聚在这里,隆重举办家族祭祖活动,这是我们x氏家族孝敬祖先,敦宗睦族,弘扬孝道的又一次盛会。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x氏后人向逝去的.历代先人表示最虔诚的敬意,同时,也要向在本次活动中踊跃捐赠,无私奉献的x氏乡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对家族活动的关心和支持。
“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必有源”。清明节是炎黄子孙寻根求源,祭奠先祖的节日,今天我们x氏后人齐聚在这里,共同祭奠先人就是要缅怀先祖的英德,追思先祖的丰功伟业,就是要感激先祖的教诲,就是要报答先辈养育庇佑之恩。同时更教育我们每个人要及时行孝,首先要孝敬双亲,从而推广为孝敬普天下之老人。我想,这是我们今天举办祭祖活动的重要意义。
斯人已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为了后人更加腾达,是为了宗族更加辉煌。我们x氏的清明祭祖活动既弘扬了家族的美德,又传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既凝聚了x家人的力量,又构建了家族的和谐;既营造了x家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又激发了我们x家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光宗耀祖,振兴家族,奋发图强,永不言败已成为我们x氏家族的真实写照正因为这样,我们x家人才受到别人的羡慕与尊重,x氏家族才在本地享有崇高的威望。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聚会与相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血脉相连,手足同心,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应当做到族内团结,乡邻和睦。
尊敬的宗亲们,x氏宗族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x氏族人活得更幸福、活得更有尊严而不懈努力!最后,愿祖上英灵永远保佑我们x氏家族兴旺发达,蓬勃发展,再创辉煌,保佑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四篇】
尊敬的各位:宗亲和乡邻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鲍氏家族欢聚一堂,共叙亲情,醇香是老酒,沉淀是亲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血缘。我代表梁山鲍氏宗支以欢欣鼓舞的心情迎接兖州鲍林老家宗亲到来,您们辛苦了!
首先让我们共同祝福鲍氏家族、枝繁叶茂,幸福安康!家族昌盛喜满堂,福禄寿喜祯吉祥;永乐堂上人高寿,鲜花献瑞洒飘香;松柏迎鹤绕紫气,福星高照人安康;仁德福地家业兴,满园硕果万世昌。
我们族人今天团聚在一起,我们为拥有这份亲情而自豪,因为它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的财富,家族联谊是缅怀祖先,弘扬祖德,团结宗亲共续文化,命脉传承的活动,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的族人为了梦想,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着未来,造就着鲍氏家族的辉煌。这次聚会使我们有一种很高的成就感和荣耀感。
最后我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五篇】
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
欣闻贵理事会决定于癸巳中秋节后在贵州省毕节市召开滇黔川渝三省一市汪氏家族理事会扩大会议,旨在动员三省一市广大宗亲积极参与汪华文化研究,参与各种宗亲联谊,发扬汪王爱国为民思想和鞠躬奉献精神,为伟大祖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尽到汪氏家族的责任,并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作出汪氏宗亲应有的贡献。借此,我会特表示诚挚而热烈的祝贺!
今年6月16日,首届《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隆重举行。7月18日,汪王文化高峰论坛暨汪华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又在安徽省黄山隆重举行,世界汪氏宗亲联谊会(世界汪氏文化研究会)也同时亮牌。这两次盛会对中国乃至世界汪氏宗亲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影响极为深远。你们精心策划、组织召开滇黔川渝三省一市汪氏家族理事会扩大会议,是汪华文化研究事业的一件大事、喜事。你们为认真贯彻落实这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开展汪华文化研究,并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共同完成纪念汪华、传承汪华精神这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光宗耀祖的任务而尽心尽力,值得各地宗亲组织学习借鉴。
汪华文化研究会成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外汪氏宗亲的联谊工作,通过汪氏宗亲网和《天下汪氏》这些平台,开展汪华文化研究、汪华文化民俗传承、汪氏族谱搜集整理及编撰等各种活动,得到广大宗亲的支持和拥护。今后,我会将一以贯之开展上述活动,与国内乃至世界的汪氏宗亲组织加强联系,求大同存小异,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为我们崇高的事业努力工作,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滇黔川渝三省一市汪氏家族理事会扩大会议圆满成功!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六篇】
各位长辈、各位亲友、各位表兄弟、表姐妹:
大家好!今天是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是我们高氏家族聚会的开幕日。
今天,我们高氏家族的表兄弟、表姐妹能够济济欢聚一堂,在此见面、聚会,是很难得的。这是我们亲情关系、血缘关系,由于这些关系,首先我们大家要怀着感恩的心情,感谢我们的前辈高敏贤大家姊。是她老人家,用她坚强的身躯、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把高氏姐妹从水深火热、生命危难关头中拯救出来,并照顾她们,使她们健康成长为社会的主人,今天,我们的亲情关系、血缘关系的表兄弟,表姐妹能一代一代的健康延续发展,成长,极其高兴地欢聚一堂。首先要感谢我们的祖辈——祖父、祖母,伟大的高氏前辈,由于他们的恩赐,使他们的后代能幸福地生活着,他们在天之灵是知道的,也一定为我们今天的聚会感到高兴。
从先人高波伦、聂齐爱发展到今,高氏已有五代共75人了。在今天现代化的社会,高氏后人都是有文化的新一代,大家都是血浓于水的感情,更寄望后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家携手共进,团结、努力、互相帮助。为此,建议成立一个“高氏q群”,选出一位热心人士为群主管理,方便大家沟通和联系。
更希望大家今后能以高氏人为荣,互帮互爱,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七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李氏族谱》发行大会,是李氏宗族的一件盛事。参加大会的有为编纂族谱而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位族人,也有为我们这次续修而慷慨解囊的各位宗亲,还有工作在各行各业对续修予以大力支持和关心的市区领导。在这里,我代表李氏宗族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册中,蕴藏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根和源。编修家谱就是梳理我们家族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就是探寻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历史脚印,就是继承我们家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撰这部家谱,既彰显了我们李氏宗族饮水思源、不忘祖宗的信念,又为撰写国史、编修方志提供了资料,是件惠泽一方的好事,值得热烈庆贺!
我们李氏从夏商起源,发展成现在人口过亿的全国第一大姓,前后历经四千多年。其间,涌现出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政要商贾,他们既绘就了一本我们李氏宗族家谱,同时也撰写了一部全民族历史教材。要理清这样一个大宗族的族脉顺序,加之年久失修,要有凭有据地对李氏家族正源流、叙伦秩、纪繁衍,困难是空前的。也是天降奇缘,祖宗有德,光绪十一年慈利茅岗头治通十七代后人必祖之墓留下的石碑,为我们李氏宗族正本清源提供了难得的依据。在国家相关文件政策的号召下,在编纂主任李英,顾问维朝、海洲等同志的发起下,在爱民、宝善、湘洲等众多采编人员辛勤努力下,在华洲将军、锡勇副秘书长等人的大力支持下,编辑工作人员齐心协力、舍家为族,访江西、走沅陵、跑慈利等地,耗时八年,这部近30万字的族谱终于得以问世,他们用了心血,付出了辛劳,作出了奉献,其艰难历程与善行义举实属不易和可歌可泣。在此,我代表李氏族人对编修这部族谱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表示衷心感谢!
现在,我们族谱修成,对历代世系,有文字叙述,有世系吊图,还有老派合新派,理顺了上下左右的血缘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宗谱来寻找自己的位置,对号入座。因此,希望所有宗亲以此爱家、爱族、爱国,教育每一位李氏后人承前人教义、走正大道路、创宏大家业,不断壮大我们李氏门庭,让全族欣欣向荣,家家兴旺发达,人人事业有成。这是我们李氏宗族的共同愿望!
最后,祝全体李族宗亲和各位来宾朋友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谢谢大家。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八篇】
尊敬的父老前辈及兄弟,久仰的永洁妹及晚辈侄孙等族亲们和亲朋好友新年好!
醇香的是老酒,沉淀的是亲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血缘。我们以欢欣鼓舞的心情,欢迎亲人的到来,你们辛苦了!今天我们族人又团聚在一起!我们为拥有这份亲情而自豪。因为,它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的财富!
远,诗书继世长铭言。得英灵感应,如今三代教师,两代校长,相当于处科级教育干部。长子主任,《静海教育报》编辑。一个孙辈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已参加教育工作,还有两个孙儿,一个在天津师范大学,一个在山东大学,均在本科师范专业学习,也算得上是教育世家。在这里,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自我吹捧,而是在歌功颂德,歌元氏家族先辈福祉后生之功,颂先人英灵造化、后辈得荫之德。我们要继先人之志、承先人之德、效先人之思、法先人之行,以光大家族兴旺之伟业。
当然,我一支脉微薄业绩,在各位先辈、族亲面前可以说是沧海之一粟、是微不足道的。登高望远,海内外、族内外,各行各业英才辈出,超出我分支脉者,如繁星在天。我坚信,所有奋斗在各行各业,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勤奋努力的族人们,在(玄)元氏家族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我们感谢他们为元(玄)氏家族兴旺所作的贡献!
结向上.凝聚力极强的玄(元)氏家族!
感谢宗亲,为促成我们整个家族支脉代表的团聚而不遗余力和盛情款待!
再次感谢各位宗亲!祝你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九篇】
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xx年即将过去,我们满怀热情迎接崭新的20xx。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一起相聚郑州,迎接栗氏家族又一大盛会——《栗氏家族第三届全国联谊会》。在这里,我代表栗氏同城《广平站》、河北省栗氏文化研究会,向全国所有的栗氏家人们问好,向栗氏家族第三届全国联谊会组委会,向第二期《栗氏家园》杂志编委会,向来自全国各地到郑州现场参会的所有家人们问好,并致以新年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
我叫栗海亮,来自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美丽的鹅城。去年的今天,我来到郑州,第一次参加全国联谊会。那时,栗氏同城广平站才刚刚建立,很多事情非常陌生,不知道该怎么去管理同城站,我们只好摸索前行。
20xx年8月12日—13日,中华栗氏文化研究会筹备会及栗氏同城站工作会议在龙城太原召开,全国各站共210人参加了本次工作会议。鉴于随着家族事业逐渐规范,各项事情有条不紊的展开,未来的发展方向基本明确,栗氏同城站的规范管理和健康运行迫在眉睫,会议研究通过了《中华栗氏文化研究会章程》(草案)和《栗氏同城站建设管理方案》,为中华栗氏文化研究会奠定了基础,为栗氏同城站的建设管理明确了方向,家族事业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随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栗氏同城武强站、邢台站、魏县站、临漳站、磁县站、峰峰站、任县站等,如雨后春笋相聚成立。许多家人加入到了同城站,找到了家的感觉。这为编写当地家谱和发展家族事业打下了基础。同城站的建立,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族人的亲情。让出门在外的家人不再感觉孤单。
在帮助特殊家人方面,栗氏同城武强站、新乡站和广平站等相继组织了对特殊家庭的资助募捐活动,得到了全国家人的资助和认可,让需要帮助的家人感觉到了栗氏大家庭的温暖。同城站人员与日剧增,家人们加入同城站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凝聚力显著提升。
20xx年9月23日,栗氏家族联盟委员会成立,选举了联盟委员会总站长副总站长及联盟管理员,制定了《关于众筹等捐款的具体管理办法》。栗氏家族联盟群实行每天两人值班制度,规范聊天秩序,改善了群内环境,杜绝了乱发广告和不必要的拉票行为,提升了家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新的一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充分借助媒体平台及社会各界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加强沟通与协作,为栗氏家人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服务。梦想不断延伸,脚步依旧执著。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同种下新年希望的种子,乘着和煦的春风,朝着灿烂的前景,奔腾捷进!借此机会我代表栗氏同城广平站向全国栗氏家人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家族宴会发言稿【第十篇】
各位与会宗亲:
本人汪广仁,并非广西人,也非香港人,更不是什么教授、博士、专家,其实就是贵州省赤水市长沙区长沙镇土生土长的教师出生的教育出版小小商人。8岁以前在城镇为非农业户口,8岁以后下乡当农民学会了种田挖土,17岁以后参加教育工作又变回非农业户口,所以适应城市的市侩,熟悉农村的朴实,喜欢农民的直率。38岁以前做过小小的校长,38岁以后做过大董事长国际奔波,现在退回国内做点小事以苟且偷生,也算看破红尘、隐居山野。我的老革命父亲1989年离世前曾遗言与我,寻根问祖、重修家谱。可惜后来我鸿运当头、如日中天,办学校、搞公司,国内外到处讲学,飞来飞去,荣誉、名义装满了脑袋,哪里还知道家乡呀。当书呆子遇到奸商,自己满身伤痕的时候,才知道我原来需要一个家啊。当深圳的汪文才来电,要求我同意他使用自己的所谓教育家资料于汪氏青年创业联合会,并且告诉我武汉汪振亮老人等准备修编《汪氏通宗世谱》时,刚刚有点家的感觉的我才猛然想到了父亲。于是,我一边飞赴武汉拜会汪振亮老人等,一边致电老家兄弟快递家谱给我看看,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我心中几乎只有“寻根问祖重修家谱”八字了。
由此,我入涉寻根、企望家谱,不惜花费、长途跋涉,结识了家谱专家汪振亮、汪诗明、汪长富、汪兴吾等等,对家谱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汪振亮老人,退休至今,十几年如一日专注家族,几乎所有的退休金都用于家谱,太令我感动。当我第一次与汪振亮老人电聊,得知他们筹备全国《新编汪氏通宗世谱》研讨会可能因资金泡汤时,赶紧捐款两千;当汪振亮老人与我面谈,说没有公安部门同意刻制的公章不便开展工作时,我马上就安排秘书以自己的研究院名义申请刻制了公章快递武汉;当参加武汉会议,从汪振亮老人处知道,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一直想成立全国性的汪华文化研究会,但苦于国家民政部门的限制无法实现时,我主动与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汪炜电联,自己出资并且亲自去香港申请注册了“世界汪氏文化研究会(即世界汪氏宗亲联谊会)”交给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管理,而且负责以后每年的政府年检及其费用,同时捐款千元给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声明自己不担任武汉、黄山任何全国性、全球性组织的任何职务,志愿在外做些实际的工作。同样,我也不想担任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的任何职务,志愿在外做些实际的工作,希望大家成全。自然,我编辑出版了《中国教育科学•汪氏研究专辑》(1),赠送给了武汉、黄山两会代表和部分未能出席两会的宗亲,也亲自参加了两会并且发表了讲话。武汉、黄山两会,我亲耳聆听了专家们的报告,对全国联谱修编《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和研究发扬汪王文化精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本次参加滇黔川渝汪氏家族理事会扩大会议,我购买了150本《天下汪氏》第三期赠送大会,同时也自己编辑出版了《中国教育科学•汪氏研究专辑》(2)并且亲自带来150本赠送大会。各位看了这两本书,也就算是看完了武汉、黄山两会全部文件,相当于出席了这两会。今天没有参加会议的宗亲可以上网到相关网站浏览这些文件。我认为,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据目前学术界的考证,做家谱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追根溯源和留名于世,就是家谱的作用。人生短暂,怎样才能流芳千古?不朽永远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代代相传的谱书,记载着先祖名讳事迹流传至今,自己的精神也能传之永远。而且,家族世系人文,主干枝叶,什么时候都能一目了然。历代名人对家谱也都十分重视,国内如唐朝皇帝李世民、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国父孙中山、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三个代表”的、和谐社会观的、现代文学家巴金等人,国外如美国总统克林顿、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等人,都在重要场合提及家谱的重要性。家谱之于个人,追溯根脉;家谱之于家族,传承精神;家谱之于国家,观史鉴今。当世物质财富只能人间共享,而史书精神却能世代传扬。修家谱为后人留下的精神和思想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仅能团结族人,还能教育子孙,瞻仰先祖。家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对家谱的重视则是每一个中国人爱家、爱国、爱人民的起点。
刚才汪志堂在《开幕词》中讲到:我们要为家族兴旺发达、团结和睦尽职尽责,以家族的团结去维护祖国的团结和巩固,用家族的兴旺发达去推动祖国的振兴强大,用中国的强大去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宁。这是我氏全国联谱重大意义之所在。这就是大局意识。作为百家大姓之一的汪氏族人,应有这种胸襟和气度,应为全国联谱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次全国联谱中,我们滇黔川渝的汪氏宗亲一定会大显身手,勇做贡献。大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有钱的出钱,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
汪义富在《廿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中讲到:关于全国联谱的问题,其他姓已经走到在我们前面去了。对于全国联谱,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对各支系的上接问题,力争搞清楚,一脉贯通。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反对独断专行。一定要坚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我们要一边搞好各支系的支谱调查,一边搞好我们的滇黔川渝《汪氏通宗世谱》(第三版),最后才能做好与《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对接。各县理事会应该组织力量,尽快把汪姓族人聚居地的理事会建立起来。各地应尽快建立公益基金,以利于开展扶危济困工作。
汪诗明在《修谱主题报告》中讲到:武汉会议的主要精神是全国联谱。全国联谱就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弘扬爱国爱民这种思想,实现家族振兴、国荣我荣、国强我富、国泰民安、国盛我兴。编修《汪氏通宗世谱》是国家历史的需要,是汪氏家族历史的需要,是教育提振族人的需要。要广泛发动、查找尚未修谱的支系和离谱族群,精心组织初修、续修和统编工作,做好与《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的对接。要健全组织,加强联络员队伍建设,做好经费筹集、使用及管理,要提倡奉献精神。如何办,理事会或联谊会未成立或不健全的,要继续成立或健全;认真传达和贯彻会议精神;应把筹集必要的资金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找本辖区内的企业家或经济宽松的本家赞助;人丁资料、家谱史料的收集工作,应同时进行;资料整理形式,人丁资料,统一用瓜藤谱表示。
关于修编《通宗世谱》,汪义富、汪诗明、汪志堂等几位领导所讲的,也正是我想要表达的。由于时间关系,也就强调几点:
1.认真领会全面宣传。全身心的参加会议,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要认真学习《天下汪氏》第三期和《中国教育科学•汪氏研究专辑》(2)里关于修编家谱、宣传汪王文化的文章,把汪义富、汪诗明、汪志堂等几位领导和下面将要讲话的宗亲的讲话以及本次会议精神进行全面传达、宣传贯彻。
2.建立健全相关组织。尚未建立支系理事会或者联谊会的,要尽快建立,建议以建立理事会为主,以便更有力度的开展工作;已经建立支系理事会的要健全相关组织,调整班子,增添新生力量,培养年轻人,搞好传帮带。尤其是财务制度(可以参考武汉),不可随便。我刚才看了一下本次的会议日程,晚上是各支系讨论,今晚各支系就要抓好这次宝贵的聚会时间,召开好支系会议。对于还不知道自己支系的宗亲,等会休息时可以问问知道的宗亲,或者按区域问问相关理事会或者联谊会。
3.广泛动员积极行动。只是自己懂得不行,只是自己去做不行。回去后各支系必须召开宗亲大会,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号召宗亲积极献言、献策(像汪辉、汪子实、汪诗华等宗亲这样)。要让全体宗亲至少各地宗亲代表人物能够知道如何去一家一家的登记什么、做什么,然后才能造册修补家谱。只有有钱的出钱、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才能有成就。我的其它建议,大家看看《中国教育科学•汪氏研究专辑》(2)第37页《对〈中华汪氏通宗世谱〉修编的建议》和《天下汪氏》第三期第22页《几句即席语》即可。
最后说一点汪王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我们大陆中共目前所倡导推行的社会和谐、和谐发展,其实并非什么新玩意,早在隋末唐初吴王即汪王或者汪华时代就已经施行。汪华的吴王时代,四周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唯其辖下六州民族团结、社会发展,这就是汪华和谐文化的功绩,也是唐至清先后有9位皇帝15次下诏加封汪华的原因。之所以黄山市政府拨款上亿修复汪华的徽州府衙等等,之所以安徽省政府要打造汪王文化旅游商业圈,不就是看重汪华的和谐吗?我主张天下汪氏一家亲、区域性汪事全国大家办,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不要有地方、小集团思想,要有全局观念。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成员近五分之一非汪姓,武汉《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办公室有外姓人士,《天下汪氏》编辑部第一审稿人徐桥云,我《中国教育科学•汪氏研究专辑》大部分工作人员不姓汪,你能够说不允许外姓人参与我们汪氏之事吗?如果当年我们的祖先汪华这样做,他就不可能名垂千古。举国需要和谐,我们汪氏更需要发扬祖先首创的和谐。
为了给我们滇黔川渝汪氏宗亲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云南镇雄籍南昌工程学院讲师汪涛武等宗亲建立了“西南汪氏网”,我也在原“黔滇川渝汪相连群”的基础上建立了“黔滇川渝汪氏家族会群”,欢迎大家前往发表高见。只有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和衷共济、团结至善,我们黔滇川渝汪氏家族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