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发改系统务虚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稿提纲
同志们:
今天召开系统务虚会,主要目的是在讨论中解放思想、在交流中开拓思维,推动发改工作再上台阶,达到“务虚求实”的效果,这是发改的优良传统。这次务虚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四个年”为抓手,开创发改工作新局面,“四个年”即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年、共富突破年、双碳发力年、数字化推进年。定这个主题,主要考虑是: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发改工作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必须突破传统、创新理念、变革思维,才能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逻辑,增强在艰巨繁重任务中抓好发改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举世瞩目、成果丰硕、盛况空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全球高度关注。报告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道路方向,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高屋建瓴、气势恢宏、穿越时空、震撼心灵。10月25日,彭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强调,全市要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奋力当好践行“两个维护”、服务国家战略、争先创优进位、先行塑造变革、推进共同富裕、锻造过硬队伍6个方面的示范引领者。全市发改系统,必须结合**发展市情和阶段特点,结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发改具体业务职能,先学先动、实学实做、活学活用,突出把握经济发展、共同富裕、双碳建设等新论断新要求,掌握要义、学以致用,指导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报告鲜明指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5大中国特色和9方面本质要求,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精准画像”。从**来看,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要求,还有很多具体领域的短板和不足。因此,需要找准**在全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定位,研究加快市域现代化先行的重点问题,确保我市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
二是深入研究“新的战略机遇期”这一形势判断。报告明确指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些判断蕴含着非常清醒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中美博弈、俄乌战争、世纪疫情将影响深远,全球经济可能进入“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的新周期,“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未明显减弱,国内主要城市间位势竞争日趋激烈,强政府(基金招商、新型基建、国企作用)、强功能(未来产业、创新策源、高端服务)、强中心(省会、城区、板块)的特点愈发明显。**虽处长三角战略优势区,但时刻面临着上海、杭州的高端要素虹吸和合肥、苏州、南通等同类城市的资源争夺压力,高能级科创平台、产业平台、服务平台、国企平台、枢纽平台等建设极为紧迫。
三是深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发展主题。报告鲜明指出,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经济社会建设主题,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单独篇章阐述科技创新发展问题。对照标报告精神,**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巩固开放先导地位、市场化制度改革等方面很多问题待破,也有很多文章可做。
四是深入研究“推进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报告全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人口发展战略、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事实上,推进共同富裕,首要是把“人”的问题研究清楚,再围绕“人”来配置资源、推动发展、实现共富。从**来看,人口总数已接近千万,但低学历、分散化,少子化,老龄化的特点明显,既对城市未来发展是挑战,对推进“扩中提低”、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也是难题。
五是深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安排。报告全文明确要求,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并用了较大篇幅阐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具体任务,其中提到“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释放了今后环境资源约束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十四五”以来,基于经济增长优先的战略考虑,国家调整了能耗考核方式,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未来的碳约束做好准备。
二、新理念新思维谋好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建设“六个之都”、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深化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中期之年。新征程要有新气象、大都市要有大变革。这对全市发改系统来说,这既是一种承压挺进的重大挑战,更是一次谋新求变的难得机遇。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重新审视思考发改定位什么、主抓什么、率先什么等3个重大问题,以“四个年”建设为突破口,精心谋划2023年和未来一个时期工作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作出发改新贡献。
(一)聚焦“发改定位什么”,必须系统重构工作理念,从以经济建设为主,向融合推进共同富裕和双碳建设转变
从1953年设立发改委的前身——市政府统计科算起,我委已经走过近70年历史。70年弹指一挥间,在这70年当中,一些重要职能划进划出,虽然承担的职能和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但始终没有脱离“经济建设”这一老本行。然而,近年来随着双碳、共富等国家战略部署相继实施,发改工作边界进一步向生态、民生领域拓展。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共富、双碳是牵引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由传统业务下的发改向新任务下新发改牵引、过渡、转化的重大变量,也是全面检验每一个发改干部工作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尺。这对全系统组织变革能力、业务协同能力、干部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强生成性学习,提高塑造变革能力,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运用现代化的理念、机制、方法、手段,一体融合推进经济、共富、双碳等各项工作。具体讲,要做好三个“融合”:
首先,业务融合是基础。现在的工作系统性、整体性都很强。经济发展是前提,共同富裕是目的,双碳要求是约束,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分兵出击已难出大成效。要围绕这些核心业务,创新形式加强业务统筹,做到“是一家人、想一家事、成一家业”。比如,产业处在谋划中长期产业发展时,要统筹考虑和测算未来能源需求情况,加强对氢燃料电池、节能环保、智慧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的跟踪力度,强化支撑性项目谋划。再比如,农经处在安排乡村振兴专项时,要研究关注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产权改革、农村电商等共富问题。要紧紧围绕当前几项核心业务,多想一步、深抓一层,使各条线工作以主业为中心成网、成面、成势。
其次,管理融合是关键。发改委就是社建委,社建委就是发改委,不管是共富,还是双碳,或是数改,不是哪几个处室的事,是全体处室的事。为此,必须推进全委处室职能、业务、人员等大融合,当然也包括委机关与委管委属单位和区(县、市)发改之间。根据职责权限和业务需要,融合的内容可深可浅、可粗可细。委机关处室层面,更要做到职能深度融合、边界尽数破除,摆脱“三定方案”思维惯性,树立每个处都是综合业务处室的鲜明导向,要善于相互借力,尽量避免“内卷”;委机关与委管委属单位层面,要突出强化重点任务的集中攻关,实现工作力量的弹性调配,对上报告、对外宣传上也要保持一致口径,避免无效“内卷”;全市发改系统层面,依托“发改大脑”等平台建设,确保实现信息共享、工作跟踪、业务联络等领域融合,架起“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车道。
最后,理念融合是根本。无论是抓城市规划,还是推数字化改革,抑或共同富裕,市委主要领导都极为强调系统观念和整体理念。要使从全局全域审视条块工作成为一种思维惯性,打断“块”的阻隔、打破“条”的约束,从而更精准找到工作定位和切入口。比如,谋划甬江科创区建设,就要跳出单纯的以区块论区块、就科创谈科技思维,既要善于从全球、全国和长三角等不同维度背景,研究分析区块主体功能,也要善于在科创区规划建设中植入“零碳园区”“数字城市”“未来社区”等新理念新要求新场景。再比如,谋划安排政府投资计划时,在项目选择上,要更多关注共同富裕、双碳建设、数字设施等方面的项目;在要素保障上,不仅要考虑项目的重要性、战略性和牵引性,也要考虑该项目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作用,以及在耗能用碳方面的效率。
(二)聚焦“发改主抓什么”,必须牢牢扭住项目投资,从以审批协调为主,向更加注重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平台、战略、规划的真正落地实施,说到底都要靠项目、靠投资来支撑。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政策导向,还是当前严峻形势,都向我们昭示抓好项目投资的极端重要性。从历史经验看,项目投资历来发挥着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大投资多数都能带来大产出。从政策导向看,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指出要扩大有效投资,二十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从当前形势看,稳住经济大盘的压力依然很大,外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在逐步转弱,消费短期内难以实现有效提升,投资必须挑大梁。为此,要有力有序抓好三件事,重中之重是要破解钱怎么来的问题。
一是用足政策扩投资这件急事。2021年以来,国家对重大项目管理相对宽松、政策支持十分有利,是难得的项目推进窗口机遇期。前期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要全面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节奏,做到应开尽开、应开早开。要把握住专项债提前下达且资金额度较多的机遇,抓紧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提高项目审核通过率。如果经济继续承压,专项债力度会加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等一批新工具有可能使用。
二是谋化项目强储备这件大事。谋划项目,找准方向是关键。要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双链”安全、核心技术攻关、海洋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谋划项目,最大限度争取国家产业政策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金融机构支持。要围绕前湾新区、**开发区、甬江科创区、西枢纽片区等牵引性平台谋划项目,聚焦优势产业、瞄准未来产业,引进培育引擎型、平台性项目,使之担负着创新资源整合、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城融合等重要使命。要围绕国家产业、投资政策导向谋划项目,在新基建、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节能环保、碳达峰碳中和、韧性城市等领域谋划发力。
三是变革投融资机制这件要事。发改委每条线都要研究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这一关系长远的重大问题,要以投融资体制机制优化来释放、撬动、助力项目生成落地。当前比较紧迫的是:一要集中全委力量,借力外部智库,会同市财政、金融、国资等部门,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实施路径研究,尽快形成顶层设计方案,以此指导每个具体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二要按照统分结合原则,发改委每个处室都要负责对口联系部门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问题,进而指导交通、住建、水利、教育、卫健等行业主管部门,针对具体项目制定投融资方案;三要坚持边谋边干,总结推广一批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案例做法,加强宣传推荐,尽快形成示范效应。
(三)聚焦“发改率先什么”,必须全面推进数字思维,从以场景建设为主,向牵引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变革转变
“实干争先”是发改优秀传统,从战略谋划到重大项目,再到“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皆是如此。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发改工作也必须紧跟新要求、敢上“新跑道”、跑出“新记录”。当前,数字化已经广泛影响到经济、社会、治理、安全等各方面,从技术发展演进规律看,从电子化、到信息化、再到数字化,这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2021年4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正式吹响了数字化改革号角,在全省掀起了改革赛马的高潮。对发改来说,虽然不是数字化改革的总牵头部门,但也要放大格局、强化担当、主动出击,在数字化变革大潮中提出发改思路、打造发改成果、亮出发改名片,在全市数字化改革工作中起好率先领跑作用。
一要认识再提高。数字化改革是一个新事物,**数字经济土壤比较好、领导干部改革创新意识比较强,所以走在全国前列。但我们对数字化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迭代和拓展的过程,必须不断学习理解、提高认识。第一个层次,数字化本身是一种技术工具,可以帮助把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个层次,数字化也是一种方法手段,通过许多应用场景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疫情防控中的“亮码”就是案例;第三个层次,数字化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传统简单条线逻辑思维向系统整体思维的重大转变。第四个层次,数字化是一种全新理念,必须将之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和工作全过程,包括产业、决策、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事事有“数”、时时有“数”。
二要能力大提升。发改职能业务在转变,这要求发改干部能力也要提升。我们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审批项目、安排资金、监督检查为主,转成现在更为复杂的战略谋划、经济调度、综合协调、服务指导为主。面向未来,数字化改革将是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现代化的大舞台。如果不主动学习掌握数字化能力,就会丧失工作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很多任务就无法完成。因此,发改干部一定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主动学习研究数字化理论、政策、工具和案例,不断提升数字化变革能力。
三要改革见成效。一定要紧跟省里步伐,将数字化改革作为全委一项中心工作,主动抓、抓主动。要把数字化改革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大场景中去思考和谋划,与数字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共同富裕等重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原有业务系统重塑。要聚焦战略研究、经济监测、营商环境、投资管理、共同富裕、双碳工作等全委核心业务,做好业务梳理和平台建设。要找准群众、企业最迫切、最高频的需求事项,突出问题导向、实用导向和效果导向,打通数据壁垒,促进资源转化,谋划更多具有**特色、可以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应用场景。
四要工作多联动。推进数字化改革不是单打独斗,要善于运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方法,善于把复杂的业务体系分解成若干简单可执行的子系统,再综合集成一体化的应用大场景。在数字化改革过程中,既要加强横向部门资源整合,也要注重发改系统的纵向联动,集全体智慧和力量,避免重复建设。一方面,要做好与省“发改大脑”和数字社会的贯通对接,做好资源共享和平台共用,并创造条件贯通到区(县、市),“投资在线平台”就是一个好案例。另一方面,各区(县、市)最贴近企业和群众,对他们的需求了解最深,要大胆探索、“揭榜挂帅”、迭代完善,市里将及时总结和复制,升级打造为全市甚至全省的数字化改革平台。
三、全力抓好岁末年初的各项工作
2022年以来,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国内疫情反复、高温台风灾害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全市发改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进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
事非经过不知难,稳势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市发改战线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还没到松劲歇气的时候,全年稳增长、争进位的压力依然很大,既要迎着4季度冲刺号角,确保交出“高分报表”,还要抓住年末岁初关键时期,统筹研究2023年“开门红”。重点强调4件事:
一要年底冲刺争速,确保实现全年红。要继续保持主动抓、抓主动,具体抓、抓具体的工作强势,锚定目标,全力抓好经济监测和调度工作,月月对账、周周研判、天天破难,确保进度滞后的工作迎头赶上,确保年底“对账”时拿出一批标志性的工作成果。要始终坚持大抓投资、抓大投资的工作力度,发挥好“1244”协调机制作用,推动项目加快开工、投资放量,推动第二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1月底前全部开工,做好2023年专项债提前下达项目申报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
二要谋实2023年思路,做到任务清单化。统筹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计划、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和前期项目计划,制定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计划。各区(县、市)和各委管单位、处室都要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立足地方实际和自身职责加强整体谋划,研究提出2023年的指标安排,排出标志性平台、标志性改革、标志性政策、标志性项目,做到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管理数字化,为做好下阶段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三要强化作风建设,展现铁军新风貌。面对新变局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骄傲自满,要清醒认识到发改队伍存在的不足,特别是有些干部不同程度存在“庸、懒、散、软、浮、推”的现象,必须持之以恒抓好作风队伍建设。要贯彻落实市委“五问五破”作风建设部署,结合工作实际,部署开展“懂管理、善协同、会指导、抓队伍”争创行动,以处室为主体,打造一批可以“即插即用”的作战单元,随时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推动能力整体性变革,以胜任新时期任务要求。
四要守牢除险主责,护航平安大建设。二十大报告把国家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发改作为重点工程、能源电力、粮食物资的行业管理部门,承担着除险保安的重要职责。要按照市委工作要求,抓好疫情防控,及时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拨。要做好迎峰度冬负荷管理和电力需求侧响应方案准备,最大限度降低对生产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