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艰苦奋斗演讲稿范文【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55475

【导言】此例“艰苦奋斗演讲稿范文【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艰苦奋斗精神【第一篇】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克服的障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享乐主义的影响。作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人,本身具有多方面的需求。一些本能的需求,如果失去理性的引导,则往往成为邪恶的渊源。西方自由的理论基础是享乐主义思想,即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西方社会日益糜烂的享乐主义已造成无数的社会罪恶和大量的经济损失。在改革开放环境下,国内一些人把腐朽当神奇,把痈疽当宝贝,大肆奉行享乐主义,懒惰、,一味追求金钱、美色,寻求感官刺激。这是腐败现象屡除不绝的重要根源,也是影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障碍。

二是文化障碍。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大吃大喝、高消费娱乐等与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的现象,可以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传统文化重“情”讲“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但超越了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当前,由于市场经济逐利性的渗透,传统的“情”和“礼”在相当程度上被扭曲、变了形。有些人利用“情”大做文章,为了拉关系进行感情投资,而吃、喝、玩、乐正是进行感情投资的最简便易行、易于被人接受的方式。“礼”是表达对他人尊重和尊敬的一种方式,而在有些人那里也被利用为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公款送礼日盛一日,送礼者毫不心痛,收礼者受之无愧。古人云:“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收了礼的人,必然要找机会答谢,而最好的答谢就是遂送礼者所愿,利用手中的权力施以方便。诸如此类的腐败现象之所以难除,关键在于市场经济的逐利意识充分利用了“情”与“礼”的表达形式。而“情”与“礼”,作为一种文化的内容,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认同,因而也就成了腐败滋生的土壤。

三是动力障碍。艰苦奋斗需要强大的动力。创业时期,为了实现理想,在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困难,人们不乏动力。然而每当事业成功、环境好转之时,这种动力就会逐渐减弱。目前,在一些人当中,生活无目标,工作无压力,因而无需为什么去吃苦、去努力、去奋斗;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是会干的不如会花的,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导向;有的付出与所得不对称,导致心理失衡,相互攀比。一些从国外回来的同志常常发自内心地感叹:“还是国内舒服,没有压力。”从沿海发达地区到内地来的同志,也有类似的感受。这说明,我们的社会,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内在的催人奋进的压力和紧迫感,而失去这种压力和紧迫感,也就失去了艰苦奋斗的动力。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克服和排除影响人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障碍。

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牢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艰苦奋斗要求人们首先必须付出、奉献、牺牲。这种付出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时甚至需要以生命为代价。不愿艰苦奋斗的人说到底就是不愿付出,害怕牺牲。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懂得,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价和成本的。只有为追求理想、追求事业、实现目标而付出、奉献、牺牲才是最值得最光荣的。使艰苦奋斗成为人们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要弘扬民族文化的积极因素,改造不良习俗,为艰苦奋斗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一定的文化,代表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心理。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为这种社会心理不断输入积极健康的内容,铲除其中不健康的成分。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通过艰苦奋斗而成就伟业的典型,而作为一种精神,古人也有过十分深刻的总结和精辟的论述。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要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这些积极的因素,让大家真正明了: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人,是难以有所成就的。从而使艰苦奋斗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真正成为立党、立国、立身的根基。

艰苦奋斗精神【第二篇】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秉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九十多年来一直把艰苦奋斗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战胜困难的武器,革命胜利的法宝,执政兴国的基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充分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实干兴邦的坚定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考验,提高执政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坚持和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奋力拼搏、百折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是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 ;是共产党员必备的优秀品质和一个政党先进性在主观世界的核心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必须坚持和弘扬的优良传统。

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党员和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永远追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如果不提倡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什么党纪、国法,什么人格、良心,统统抛诸脑后,丢于九霄,贪欲大于党纪,私欲强于国法,情欲重于原则,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政党,这样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必将走向衰败。现阶段,伴随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的观念泛滥,在很多人眼中,奢靡和铺张意味着“成功”和“地位”。拜金主义狂潮会将社会推入到物质的绝对崇拜中,对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心态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党内存在的奢侈浪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不断腐蚀党群、干群关系。

二、建设节约型企业的重要意义

由于市场需求疲软,煤炭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也进入了新的调整期。面对当前的困难,只有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部挖潜、内涵提升,才能在曲折中把握前进的方向,进一步把企业做强做实。 近年来,随着企业各项条件的不断改善,部分党员干部的骄气、奢气有所滋长,淡化了节俭意识,助长了浪费之风,甚至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创业不合时宜了,是否节约是个人私事,只要不差钱,奢侈几把、阔绰几回没什么大不了。在一些人当中,生活无目标,工作无压力,因而无须去吃苦、去奋斗;在一些单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干的不如会花的,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导向;还有的付出与所得不对等,导致心理失衡。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内在的催人奋进的压力和紧迫感,而失去这种压力和紧迫感,也就失去了艰苦奋斗的源动力。这些不是小问题,而是思想里、骨子里、作风里的大问题,它将腐蚀党的执政基础,削弱党的执政力量和制度性的腐败,这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真地研究并很好地继承它,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目前和今后的反腐倡廉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精神。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华夏儿女的共同责任。在当今社会,节约仍是一种美德,它意味着对人的尊重。节约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节约意味着对国家、民族、家庭、自我负责。节约是一种力量,不节约往往是败家败国的重要原因。一个人、一个企业重视节约,就能更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节约是一种朴素、现实、严谨的人生态度,节约的人能够理解一件事物的价值,并且懂得珍惜和利用,这与华而不实正好相反。懂得惜物者往往也懂得惜人,所以,在与人相处中更能尊重人、理解人,更有细腻的感情色彩,这就是节约的人使人感到更加信赖的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常葆进取之志,常怀为民之心,常养洁身之德,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对企业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企业的竞争是效益的竞争,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持续降低成本谋求竞争优势,成为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我局逐步实现了“千万吨企业”目标,在看到成绩,坚定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员多、包袱重、成本偏高、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如果煤炭市场持续下滑,老区一些煤质差、效率低的矿井就会停产。面临严峻的形势,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艰苦奋斗精神【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及其领袖们对艰苦奋斗问题高度重视并且作了大量论述,从而形成了我们党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全面梳理他们论述艰苦奋斗的重要观点,深刻剖析这些论述的精神实质,无论对于我们今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还是对于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时期:艰苦奋斗是变革中国社会的精神动力

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对艰苦奋斗有过大量的论述,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

实行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早在192<>9年12月,就批评红军中有不少人“他们总是希望队伍开到大城市去……他们最不乐意的是在生活艰难的红色区域里工作……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①全国解放后,多次提醒人们:“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②1956年11月他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③并且批评当时的报纸上片面地、不切合实际地宣传要改善人民生活,而对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这些东西,很少宣传。并要求以后报纸的宣传重点要放到这方面来。1957年他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强调:“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④

艰苦奋斗与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相联。政治方向就是一个政党所要达到的最终理想和奋斗目标,艰苦奋斗思想体现我们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前进。1939年5月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强调,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⑤正式提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科学概念,并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党的政治方向联系起来,深刻阐明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执行正确政治方向之间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为我党的艰苦奋斗作风正式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实行艰苦奋斗是区别国共两党的重要标识。早在《古田会议决议案》中,把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等作为吸收新党员的条件。使红军肃清了旧军队的影响,成为无产阶级的军队,真正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时期,在论述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立和区别时指出:“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⑥当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从住窑洞、睡土炕等平凡小事上,洞察出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作风的伟大力量,并动情地把它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正是靠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赢得了民心,终于战胜了数倍于我、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也反对禁欲主义。认为,党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艰苦奋斗思想的精神实质。因此,他在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也反对禁欲主义,主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改善群众的物质生活。如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政府的封锁,经济生活极端的困难。为此,有些红军战士离队,不能完全归之于个人政治立场和道德问题,不能忽视“红军物质生活过差”⑦的影响。因此在1934年写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指出:“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⑧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既是为了把民族革命战争进行到底,也是为了使根据地工作摆脱物质生活困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批评前苏联“把农民挖得很苦”,“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⑨他要求全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⑩,并殷切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1}把党同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认为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这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邓小平时期: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必须长期艰苦奋斗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的情况,对艰苦奋斗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其重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艰苦奋斗创业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手段。1981年11月,邓小平在接见美国财政部长里甘时指出:“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新提法就是建设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所谓高度文明,就是人民要有理想,要个人利益服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守纪律,要有道德,要坚持我们历来的艰苦奋斗的传统。”{12}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一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13}他还指出:“中国如果不普遍地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达到。”{14}

艰苦奋斗是由我国不发达的国情决定的。1980年1月16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再次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15}“我们是个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16}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是中国国情特点的反映。这一精神既是国情的产物,又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仍然是璀璨生辉的时代精神。那种认为艰苦奋斗只适用于革命年代,现在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精神的严重曲解。

针对邓小平明确指出:“你这里艰苦创业,他那里,怎么行?”{17}“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很大的失误”。{18}“现在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19}

既提倡艰苦奋斗又号召改善物质生活。在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指出:“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20}。“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21}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他又把这一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联系起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阐明了艰苦奋斗的目的、实质和这一精神的时代含义。

时期:艰苦奋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国内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但也遇到和经济风险以及执政党建设面临新的问题等,反复强调艰苦奋斗精神并对此作了大量论述,其要点如下: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991年9月在西柏坡纪念馆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词。这个题词说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方面的条件相比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需要用什么样的精神来进一步凝聚、激励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克服困难,开拓前进,去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呢?最重要的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22}他从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出发,概括和提倡“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其中有四个字即“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要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密结合。回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的十三年历史,贯彻于党的各项工作中的基本精神,就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全面执行、一以贯之地坚持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总结这十三年以来的十条基本经验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2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军队,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成天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衰落和不的。”{24}

将艰苦奋斗同加强执政党建设这个重点紧密结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党的建设面对一个新的重大挑战就是腐败。因此,在他的讲话中,艰苦奋斗经常和反腐败并提。1997年1月19日,他在中纪委第八次会议上讲话的题目就是《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来说,这也是对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25}看到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到了2001年9月,在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议》,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同志反复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要在艰苦创业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并把它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指出:“我们要在全国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首先党内要大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之风。”

新世纪新阶段:强调艰苦奋斗重在奋斗、贵在进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当前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在强调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同时,对艰苦奋斗有新的阐发。其重要论点可以概括如下:

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十六大召开后不久,总书记在河北省西柏坡发表了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重温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两个务必”的重要讲话,重温邓小平同志、同志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论述就与这一时代主题相融合,强调:艰苦奋斗重在奋斗、贵在进取。2004年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四个关键,首先就是“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要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真正懂得,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如孔繁森、吴天祥等,只有这样,全党同志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真正实践“三个代表”,没有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是不可能的。

将“艰苦奋斗”与“忧患意识”联系起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共产党员忘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豪华之风、奢靡之风、浪费之风、腐化之风大有蔓延之势。这些歪风邪气,如不及时刹住,长此以往,如蚁溃长堤,和谐社会大计难成,民族复兴伟业难期。曾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官员,“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要自觉奉献。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艰苦是为了更好地奋斗,艰苦的价值只能通过奋斗的水平和效果来注解和衡量。艰苦应当是某种收获的必要成本,艰苦如没有与奋斗联系起来,没有服务和指向奋斗,没有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水平,没有获得合理的个人利益和正当享受,只有艰苦复而艰苦,这充其量是一种愚昧的自我作贱。每个领导干部应力求做到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常想想,还有8千万人口没有脱贫,我们的科技水平也还不高,国富民强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这样的国情下,还没有资本谈奢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还需要长期保持下去。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低,部分地区还未摆脱贫困,但绝不能安于现状,贫穷固然值得同情,可贫穷并不光荣。要积极响应和配合党的改革政策,锐意进取,奋发有为,闯出一片新天地。唯其如此在艰苦中奋斗,才有价值、才有希望。

要在全社会将“艰苦奋斗”纳入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和以 “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艰苦奋斗是作为一种精神、作为一种作风存在的,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它的积极作用是永恒的,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的。

几代领导人关于艰苦奋斗论述的基本特征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邓小平、、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有几个基本特征。

针对性。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节约理论不是坐而论道,为理论而理论,而是针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例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明确指出,节省一切费用、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强调节约则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粉碎“”后,在邓小平的节约理论中就十分突出了经济效益问题。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针对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就,而一些干部暴露出的贪图享受、奢侈挥霍问题,对此严加痛斥,强调“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环境代价过大问题日益暴露,针对这种情况,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使节约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同时,还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特别重视能源的节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节约成为了强国富民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贯性。从到的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重视节约。作为农民出身、又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生重视节约。邓小平从坚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中一直身居要职,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重视节俭和艰苦奋斗。不仅从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艰苦奋斗,而且从新形势下如何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建设的角度提出艰苦奋斗问题。将艰苦奋斗作为社会道德、将节约作为基本国策,使节约成为了多年来我国新闻媒体中一个高频词,使我国人民对艰苦奋斗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实践性。民主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理论使中国人民不仅有力地克服了当时的财政困难,而且培养了一种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称之为“东方魔力”的艰苦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重要运动中,都体现着艰苦奋斗精神。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展过“双增双节”运动,进行了治理整顿,90年代又搞了“质量、品种、效益”年,反对浪费、厉行节约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都为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新闻媒体也以多种方式对节约型社会进行了大力宣传。总之,艰苦奋斗在我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全社会实践中付诸实施。

因此,由所倡导、后来历届党中央领导人一如既往坚持的艰苦奋斗思想,不仅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彻底的革命精神,而且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精神强化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使它成为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处不闪耀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风貌,显示了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作者为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导)

注释

①⑦⑧《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1、70、138页。

②③④《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30、329、419~420页。

⑤《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1日。

⑥《选集》(第3卷),第1048页。

⑨:《论十大关系》。

⑩《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6页。

{11}《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页。

{12}{14}“邓小平同志谈高度文明和发扬延安精神”,《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5期。

{13}{17}{18}{19}《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0、152、228、229页。

{15}{16}{20}{21}《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21、222、222、123页。

{22}{25}:《论党的建设》,第237、245页。

艰苦奋斗精神【第四篇】

关键词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复提醒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也反复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发扬光大。党的十六大召开不久,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2006年3月,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时特别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和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要求,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艰苦奋斗及其新内涵

艰苦奋斗就其本质意义上讲,就是不畏艰难困苦而坚持不懈地奋争。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要人们再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我们所要反对的是那种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和奢侈浪费,反对的是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从精神层面上看,艰苦奋斗要求我们保持不畏限险、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和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

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的一贯作风

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也是我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劳动人民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亲身体验了创业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领悟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形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传家宝,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在艰难中成就伟业,在困苦中创造辉煌,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三、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形势对我们的必然要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155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