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在2024年政企沟通交流融资对接会暨绿色创新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云海发表时间 3679017

加强政企合作,推动绿色创新,促进融资对接,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政企沟通交流融资对接会暨绿色创新表彰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2022年政企沟通交流融资对接会暨绿色创新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很高兴与各位企业家朋友一道,共同召开2022年三季度政企沟通交流融资对接会暨绿色创新表彰会议。刚才,我们通报了一、二季度政企沟通交流座谈会企业反映问题落实情况、"政银企担"融资对接落实情况,表彰了一批在绿色创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银行与部分企业签订了融资意向协议,与会企业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能够深刻感受到,大家对*和自身的发展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对于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研究、"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全力协调解决。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抓好外防输入的同时,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不断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全市经济从"开门红"到"季季红",呈现出"形稳""质优""势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增速连续5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在此,我代表市上四大班子,对全市企业、金融机构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持续增强绿色创新发展水平、加快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以绿色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党的20th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是党中央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经过长期积累,我国制造业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但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整体偏弱等问题仍然制约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制约我们一些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也是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动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省上也明确了以"强科技"行动为首的"四强"行动作为未来五年推动甘肃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地位,立足*缘矿兴企、因企设市,产业和科技创新工作基础扎实、具有很大科技优势与潜力的实际,增强做好绿色创新发展各项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紧扣发展所需,抢抓政策机遇,推动绿色创新取得更大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一)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A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国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A总书记两次视察甘肃期间,就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都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2月,A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明确作出包含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内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8月,A总书记再次视察甘肃期间,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A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我们要悉心感悟,认真领会,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斗志和热情,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举措,把A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到推进"四强"行动的各个方面,确保全市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是实现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受体制机制制约,发展过程中自身选择能力较弱,因而形成了经济结构长期超重型、单一化局面。多年来,我们积极寻求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思考医治矿竭城衰的"良药方"、集聚转型升级的"全要素",为转型发展谋思路、寻出路、闯新路。在去年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我们确定了"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正是基于对市情实际的准确把握和发展环境的充分研判,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一方面,*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双碳"战略及限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市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只有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市在全省、全国大局中作为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资源禀赋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地理区位优势日趋凸显。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一批发展潜力好、带动能力强的支撑项目,特别是与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相关的重大科技专项。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既是培育提升"2+4"产业链最基础、最核心的途径,也是通过科技与产业互融互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适应科技发展规律,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加快走出一条绿色化、差异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三)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是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双碳"机遇,坚持把绿色创新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本之策,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突出市企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着力发展先进制造、循环农业、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通道物流、文化旅游、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十大生态产业。2021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风电装机万千瓦,同比增长%;光电装机万千瓦,增长%。我市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成绩固然可喜,但也要看到,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当前,省内外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兄弟市州、周边省份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点,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谋划布局,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可以说,我们面临的态势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难走路、上坡路,不努力、就掉队。面对先进地区和兄弟市州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必须要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拼搏奋进、主动作为,加快创新步伐,用更快的发展缩小差距、更多的亮点振奋人心、更大的变化促进跨越,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以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努力实现"换道超车"。

二、把握关键要素,突出重点环节,以绿色创新发展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站在新的起点上,20th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一系列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绿色创新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牢牢抓住"创新主体"这个关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企业升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企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要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成长起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一要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企业离市场最近,对于市场需求反应灵敏,适应需求进行创新的愿望强烈,要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原始创新和技术攻关的投入,推动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流动,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二要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群。建立完善梯次接续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激励企业加大申报知识产权力度,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跟踪辅导指导工作,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三要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与使用方式,完善市县区科研投入机制和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加快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为支撑,以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创新投入体系。

(二)要牢牢聚焦"协同创新"这个重点。协同创新有利于突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途径。一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引导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企业出课题、院所搞攻关""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模式,使企业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协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要持续深化厅市合作。深入推进厅市会商议题落实,加强厅市企政策协同、资源集聚、措施衔接,谋划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和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创新、融合、绿色、开放发展,构建独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要推进科技开放合作。依托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建设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支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科技合作窗口和科技合作基地,打通丝绸之路*科技输出通道,推进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

(三)要牢牢盯紧"成果转化"这个要害。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并驾齐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承接力不强,这是我市科技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产业链中价值最丰富的是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研发和市场。如果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产业优势,我们就能站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全市企业和产业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全市上下一定要瞄定目标、增强决心,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这篇文章做足做活做好。一要面向市场开展科技创新。扎实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企业和市场精准对接,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加速转移转化,加强部门间统筹协同,军民间融合联动,促进创新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二要加强高价值专利转化与运用。推动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与应用,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培育一批对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深入实施专利导航、重要专利转化及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推动专利成果在企业转化运用。三要提高创新载体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的作用,完善运营模式和配套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价值创新领域,继续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以创新联合体的综合实力为基础,大幅提升行业内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

(四)要牢牢把握"创新人才"这个核心。"人才"是20th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A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知道,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智力的竞争。就*而言,有产业无工人和有工人无技术的问题同时存在,招工难和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人才储备与市场需求、产业需求不相匹配。要破解这个难题,还是要从人才"稳""育""引"3个方面着手。一要充分发挥现有高端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作用,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科技项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保障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强化重大平台项目的人才吸附功能。二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道路,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三要建立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院士、专家联系机制,柔性引进院士专家等高层次科技人才来金开展交流合作,"借脑"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推进高层次人才向我市集聚。

(五)要牢牢坚守"绿色发展"这条主线。A总书记在党的20th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资源既是最大的优势,又是必须牢牢守护的根本。我们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一要深化思想认识。要从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立场,深刻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形成推进"双碳"工作的"绿色思维",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二要把握工作定位。要精准把握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按照"三步走"的推进计划,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落实"四强"行动结合起来,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能力建设与制度创新并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标本兼治的举措、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叫响"生态*"金字招牌。三要突出工作重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成果,统筹发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职能作用,紧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加大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力度,始终保持环境监察执法的高压态势。各企业要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要求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环节,着力创建"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产业,持续推进工业节能节水,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各企业要切实提高对"绿色化"改造的认知度、参与度,积极推进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工业节水型企业等绿色体系建设,将绿色发展要求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各环节。

三、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以绿色创新发展助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设产业聚集、幸福美好、文明精致、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全社会各方面都担负着重要责任,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统筹联动,加快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理念,不折不扣兑现"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除了环保和安全)"的承诺,以新时代"店小二"意识服务企业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数字政府、诚信*建设,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稳预期、强信心、快发展,全力打造政策稳定、竞争公平、服务高效、成本优惠的营商环境"金"名片。二要抓好惠企政策落实。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推动国务院33条、省政府53条、市政府58条等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持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全力以赴稳住工业经济增长,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释放各项政策红利,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聚力。三是健全完善银企融资对接平台。沟通对接是增进银企互信,提升融资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一二季度,我们通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议等形式,有效促进了银企互信和信贷投放。下一步,县区政府、经开区、发改、工信、农业农村、金融、招商等相关单位要聚焦全市重点项目、"2+4"产业链、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县域经济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认真摸排、梳理企业信息,统筹做好项目包装、策划,全面、准确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切实完善银企信息双向通报机制,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项目)融资深度对接。四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是企业获取融资的有力保障。市发改委要牵头抓好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涉企信息,为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同时,要大力培育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推动全市融资担保机构增量提质、做精做强。

(二)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努力保持信贷投放稳定增长。一要稳步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各银行机构要抓住央行降准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信贷投放。同时,要强化向上沟通力度,积极争取信贷规模。二要突出抓好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创新是破除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广泛采用综合授信贷款模式,允许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和资金周转实际,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借,随借随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信用贷款、新型抵质押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股权、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抵质押贷款覆盖面。三要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监管机制。银保监局要落实好银保监会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加快建立差别化监管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提高对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权重和风险的容忍度。督促金融机构明确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标准,降低金融机构小微从业人员利润指标考核权重,增加贷款户数考核权重。

(三)广大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融资能力和发展水平。一要敢于做大做强。广大企业要积极顺应国内外产业和科技发展趋势,认真研究本行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永葆创业激情,抓住机遇快速行动,谋划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的大项目好项目,通过项目吸引资金投放,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二要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严格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切实用好金融机构的每分钱,增强金融机构资金投放信心。三要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企业要赢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就要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在融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接受信用调查和评估,真实反映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按时向金融机构还本付息。遇到重大经营事项及时与金融机构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定期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企业发展策略等,用诚信架起企业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桥梁。

我们的网站:群管理群主微信215425891,

我们的网站:群管理群主微信215425891,

我们的网站:群管理群主微信215425891,

我们的网站:群管理群主微信21542589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367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