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2024年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样稿)(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49210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样稿)(精彩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第一篇】

纪录片《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俄罗斯人在述说》,生动讲述了苏共和苏联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历史真相,深入剖析了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看到了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及前苏联党内部分领导人政治上推行“多党制”、经济上推行“私有化”、意识形态上推行“自由化”和“新思维”造成的危害,更看到了一个党脱离人民群众、腐化变质带来的严重后果。令人感慨,引人深思。

俄罗斯人的述说再一次警醒我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共是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起家并发展壮大的,但在长期执政之后,苏共特别是个别领袖人物,逐步丧失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宗旨意识逐步淡化。当苏共不再是苏联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再是苏联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的时候,苏共也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苏共垮台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以人为鉴,可得明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学习观看这部警示教育片,使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要性,更加深刻体会到党中央部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突破口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作为基层央行的党员干部,关键是要解决好理想信念这个“总根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必须着力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官本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用简单老套的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元素,增强思想教育的“人情味”,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基础,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坚定,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勇于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都要以群众需要出发,而不是从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四风”问题,为什么老百姓会对“四风”的反映最强烈,究其原因,是因为“四风”直接损害到了群众利益。“官僚主义”容易和“鱼肉百姓”联系在一起,“形式主义”容易和“劳民伤财”联系在一起,“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容易和“民脂民膏”联系在一起。损害群众利益,就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当然不答应、不满意。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三、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弘扬新风正气。

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的学习宣传,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今年以来,苏州中支党委结合分行第三届“十大和谐标兵”和20xx年“十佳好人好事”网上评选和表彰宣传活动,积极开展“身边的榜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一批干部职工中的先进典型(如省级“工人先锋号”调查统计科、科技科;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人事科;分行级“十大和谐标兵”唐生枝、分行国库系统先进个人江旻等等),引导干部职工崇德尚善、见贤思齐。下一步要继续以开展弘扬先进年活动为契机,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内联网、宣传橱窗、展板、道德讲堂等多种渠道,宣传展示先进典型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干部职工,使干部职工学有目标,追有标杆。进一步加强党史、行史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作风效能建设年”和做“文明有礼的央行人”活动,展示主流,弘扬正气,激励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以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为楷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四、强化党建和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党员是一个政党的细胞,一个政党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发挥好。一方面要严把党员入口关,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各项党内制度、严肃党内组织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总行提出的“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促进履职”目标,找准服务群众的载体,着力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提升基层央行金融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自觉把践行党的宗旨落实到履行基层央行职责的具体行动上,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为党和人民的央行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第二篇】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触及灵魂,找到差距,改进作风,鼓舞士气,强化意识,推动发展。

牢记命根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9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党的根本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群众路线维系着党的前途和命运,凝结着党的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最简洁、最规范、最准确、最权威、最完整的概括和表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理论和根本宗旨,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初步形成。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联系的关系。当前,“四风”问题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着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键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我们的工作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懈奋斗,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拧紧总开关——坚持执政为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一把手”只有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围绕思想理论武装,抓好学习,提高认识,引导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思想“总开关”,解决好“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的问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严峻的现实也说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问题,首先不是因为知识和能力,而是理念信念的迷茫、动摇和扭曲。

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原原本本读经典、学原文,深接群众实践源泉和历史经验,自觉高效地改造主观世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尤其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达成知行合一,践行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算坚定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全面推开,只有坚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补精神之“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才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掌握主战场——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显著特征。党的这种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紧密联系群众,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地证明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而推进社会事业的生命线。离开这个根本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难以说明“中国奇迹”是怎么出现的。当前,脱离群众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的最大、最现实的危险。正如党的报告所指出的,反对腐败、建设廉政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我们有必要而且是必须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只有深入基层,掌握主战场,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知道我们政策的制定是否切合实际,是否真正做到了为民利民惠民,才能够明白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才能够了解人民群众的“最盼、最急、最忧、最怨”,才能够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会有密切联系群众的高度自觉。历史和现实深刻警示我们,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越是长期执政越要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越是取得巨大成就越要防止忽视群众、脱离群众的倾向。治国在政、为政在人。密切联系群众,其次要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自觉。坚持群众立场,在工作中摆正位置,把好方向,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打好持久战——建立长效机制接受群众监督。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从长效机制上保证其贯彻落实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既要立足当前实际解决现阶段群众路线中存在的积弊,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群众路线的长效工作机制,增强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接受群众监督。

针对现阶段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贯彻群众路线工作中反映最强烈,最紧迫的问题;健全体现民意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凡涉及重大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利益相关人座谈会制度,特别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群众参与率的考核评价;完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舆情采集与研判机制,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健全群众路线工作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只有以严明的制度和制度的严格执行,接受群众监督,才能确保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第三篇】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触及灵魂,找到差距,改进作风,鼓舞士气,强化意识,推动发展。

牢记命根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9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党的根本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群众路线维系着党的前途和命运,凝结着党的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最简洁、最规范、最准确、最权威、最完整的概括和表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理论和根本宗旨,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初步形成。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联系的关系。当前,“四风”问题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着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键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我们的工作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懈奋斗,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拧紧总开关――坚持执政为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一把手”只有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围绕思想理论武装,抓好学习,提高认识,引导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思想“总开关”,解决好“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的问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严峻的现实也说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问题,首先不是因为知识和能力,而是理念信念的迷茫、动摇和扭曲。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原原本本读经典、学原文,深接群众实践源泉和历史经验,自觉高效地改造主观世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尤其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达成知行合一,践行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算坚定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全面推开,只有坚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补精神之“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才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掌握主战场――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显著特征。党的这种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紧密联系群众,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地证明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而推进社会事业的生命线。离开这个根本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难以说明“中国奇迹”是怎么出现的。当前,脱离群众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的最大、最现实的危险。正如党的报告所指出的,反对腐败、建设廉政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我们有必要而且是必须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只有深入基层,掌握主战场,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知道我们政策的制定是否切合实际,是否真正做到了为民利民惠民,才能够明白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才能够了解人民群众的“最盼、最急、最忧、最怨”,才能够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会有密切联系群众的高度自觉。历史和现实深刻警示我们,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越是长期执政越要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越是取得巨大成就越要防止忽视群众、脱离群众的倾向。治国在政、为政在人。密切联系群众,其次要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自觉。坚持群众立场,在工作中摆正位置,把好方向,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打好持久战――建立长效机制接受群众监督。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从长效机制上保证其贯彻落实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既要立足当前实际解决现阶段群众路线中存在的积弊,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群众路线的长效工作机制,增强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接受群众监督。

针对现阶段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贯彻群众路线工作中反映最强烈,最紧迫的问题;健全体现民意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凡涉及重大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利益相关人座谈会制度,特别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群众参与率的考核评价;完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舆情采集与研判机制,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健全群众路线工作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只有以严明的制度和制度的严格执行,接受群众监督,才能确保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第四篇】

为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屈原建设,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如何把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引向深入,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最近,中共屈原镇委组织人员就此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今年8月份以来,我镇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对各类党员分别采取举措,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一是推行五项制度。为更好地把握民情、通达民意、化解民怨、解决民困、共建民生,在全镇推行五项制度:建立联系服务群众责任区制度,以行政村(居)为单位,划分13个责任区,村“两委”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主体,联村领导为该责任区的镇级责任人,同时配备2—3名机关干部、一名公安干警、一名司法干部,发放联系群众卡,公布服务电话,设立民情意见箱,使每一个干部都有责任区,架起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干部下队制度。村(居)干部每月入户不得少于8天,镇干部每月驻村不得少于3天,村(居)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5户,镇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0户,建立下队工作日志,村(居)干部由村(居)书记考核,联村领导抽查,镇干部由党政办考核。“五情”报告制度。干部下队主要工作内容是摸“五情”,即民情、舆情、警情、灾情、孕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并迅速做出回应。民情联系会议制度,村级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乡镇每月召开一次,突发事件、重大事项随时召开,分别由镇村两级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汇总情况,研究解决问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测评制度。以基层群众代表为参评主体,对责任区的镇、村干部的履职情况及工作作风进行群众满意度考核测评,满意度低于80%,要进行问责。二是健全五大机制。项目安全评估机制。凡在镇内建设的各类项目,开工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由镇安办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制作评估报告,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政府不申报项目支持、不协调土地、不核批炸药、不拨付资金、不准开工建设。重大事项信访稳定评估机制。对党委政府推出的重大事项、重大节假日及敏感时期,实行社会风险评估,走访群众,倾听民众呼声,掌握舆情动态,制定信访维稳预案,做到未雨绸缪。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通过干部下队和每月的民情联系会议,对13个责任区内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评判,提前介入,超前预警,限期化解。领导干部接访机制。认真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通过开门接访、现场接访、带案下访、定期回访、当场交办、会后督办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整合社会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领导干部包案机制。对于排查和接访的重点信访件由镇综治信访办牵头分解,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人员稳控、包息访罢诉,将职责分解到每个干部,将任务落实到每个领导。三是做到五个到位。特殊群体联系服务到位。责任区的干部要深入到村组和社区,重点加强对困难户、低保户、上访户、意见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的联系,了解群众疾苦、问题原由、帮扶需求、社情民意和致富经验,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台账,做到对象范围清楚、目标任务清楚、沟通渠道清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群众动向掌握到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多数群众的诉求,正确研判可能出现矛盾纠纷的性质,把握事态发展的基本趋向,牢牢把握舆情、民情、警情,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多数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必须坚决解决到位;对合理不合法的说明情况,表明态度,正确引导,用足政策,争取部分解决;对不合理不合法,但确有困难者,可酌情给予救助。思想工作跟进到位。对群众的情绪和怨气,责任区的干部要及时进行疏导,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要做到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感情联系到人,关心关爱到心,把利弊关系分析透彻,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做到零距离、零误解,必要时,对个别人公安派出所要进行法治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以实现教育转化。法律手段处理到位,事前送政策法律进村入户,教育群众知法守法,事中引导群众表达诉求要合法理性,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事后对少数挑衅法律底线、无理取闹的人要坚决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通过推行上述做法,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一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而且在新农村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先进本色。二是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广大党员干部切身体会到,从关注贫困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入手,可以清楚地查找工作作风和与群众感情上的差距,可以更加自觉地端正思想态度,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形成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服务群众队伍。三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使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分子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四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亲历亲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使群众经常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得到他们的及时帮助,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亲民的行动,党和政府为民的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机关中有的党员干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较差,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有的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够到位。少数负责包村的党员干部到包村点次数少,办实事少。二是部分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非党员群众,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没有感召力。三是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考评机制不活。对此项工作布置下去了,真正抓落实和检查的少,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党员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淡化,热衷于实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哲学。二是组织管理的因素。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内容,还有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的方面,没有形成真正的制约激励机制。三是党员自身的因素。不少党员放松或忽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有些党员学用脱节;有部分党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存在“坐不下来,钻不进去”的浮躁情绪;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认为年龄大,不愿学。

四、对策与措施。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在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丰富服务载体、建立制约激励机制,要从以下五方面去努力。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端正工作态度才能形成工作力度,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仅仅是简单的变换空间,更重要的是置换心态,转换角色。基层艰苦的环境、复杂的问题、现实的困难,需要我们机关干部要排除抵触情绪、浮躁心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以正确的角色去应对。到基层后,机关干部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甘当“学生”,不耻下问,尽快熟悉基层工作环境,掌握基层工作策略,确保说话说到点子上,帮忙能帮到关键处。要带着“主人翁”的态度,捧着真心、带着真情到基层,多说基层话,多排基层忧,多解基层难,多交基层友,努力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困难百姓的“解困人”,重点项目的“领路人”。要作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满怀干事业的勇气,只有到条件最艰苦.问题最复杂.工作最困难的基层去,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困难中迎接挑战,在奋斗中收获果实。

二要掌握工作方法。做好基层工作,不仅需要勇气和信心,更需要策略和方法。到基层后,机关干部一定要吃透政策,全面把握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维护农村稳定的方针和措施,深刻领会农民子女就业、扶持困难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的文件和制度,系统掌握国家产业发展、计划生育、土地使用、农保医保的法律和规章,牢牢把握执行政策、落实政策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传达好,以此鼓舞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交流给群众,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政策,夯实基层的发展基础,增强基层的发展后劲。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但“身”要下,更重要的是“心”要下,要真正走进农民的家,迈进百姓的门,贴近田间地头的人,弄清楚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把他们的期待反映上去,重视起来,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服务措施的可行性。到农村,要出实招,要多想办法调产业、搞建设、保稳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要多出主意抓生产、谋创新、筹资金,让建设新农村的人多起来;到项目建设一线,要多想点子保物资、保质量、保安全,让工程进度快起来。

四要严格自我要求。机关干部到农村,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如果机关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自身形象不好,就会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对机关干部的总体评价,所以广大机关干部一定要珍惜机会、严于律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要坚持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不占百姓便宜。要保证在基层的时间,不准无故离开岗位。要摆正位置,放低姿态,主动当好配角,当好助手,当好参谋,自觉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成事不坏事。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坚持服从党委、政府的管理,主动接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监督。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全体干部的主要职责,关系到人心向背,意义重大,使命光荣。镇党委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脚踏实地,务求实效,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率先垂范,形成制度,抓出效果,班子成员和责任区负责人要认真履责,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办成一项民心工程,让干部转变作风,群众拍手称好。要通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开展,使全镇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各种矛盾有效化解,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努力开创全镇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第五篇】

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要真心融入群众。干部要把自己看低一点,群众才会把你看高。下面是网友为您收集分享的“2024年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样稿)(精彩5篇)”,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屈原建设,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如何把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引向深入,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最近,中共屈原镇委组织人员就此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今年8月份以来,我镇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对各类党员分别采取举措,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一是推行五项制度。为更好地把握民情、通达民意、化解民怨、解决民困、共建民生,在全镇推行五项制度:建立联系服务群众责任区制度,以行政村(居)为单位,划分13个责任区,村“两委”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主体,联村领导为该责任区的镇级责任人,同时配备2—3名机关干部、一名公安干警、一名司法干部,发放联系群众卡,公布服务电话,设立民情意见箱,使每一个干部都有责任区,架起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干部下队制度。村(居)干部每月入户不得少于8天,镇干部每月驻村不得少于3天,村(居)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5户,镇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0户,建立下队工作日志,村(居)干部由村(居)书记考核,联村领导抽查,镇干部由党政办考核。“五情”报告制度。干部下队主要工作内容是摸“五情”,即民情、舆情、警情、灾情、孕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并迅速做出回应。民情联系会议制度,村级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乡镇每月召开一次,突发事件、重大事项随时召开,分别由镇村两级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汇总情况,研究解决问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测评制度。以基层群众代表为参评主体,对责任区的镇、村干部的履职情况及工作作风进行群众满意度考核测评,满意度低于80%,要进行问责。二是健全五大机制。项目安全评估机制。凡在镇内建设的各类项目,开工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由镇安办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制作评估报告,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政府不申报项目支持、不协调土地、不核批炸药、不拨付资金、不准开工建设。重大事项信访稳定评估机制。对党委政府推出的重大事项、重大节假日及敏感时期,实行社会风险评估,走访群众,倾听民众呼声,掌握舆情动态,制定信访维稳预案,做到未雨绸缪。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通过干部下队和每月的民情联系会议,对13个责任区内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评判,提前介入,超前预警,限期化解。领导干部接访机制。认真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通过开门接访、现场接访、带案下访、定期回访、当场交办、会后督办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整合社会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领导干部包案机制。对于排查和接访的重点信访件由镇综治信访办牵头分解,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人员稳控、包息访罢诉,将职责分解到每个干部,将任务落实到每个领导。三是做到五个到位。特殊群体联系服务到位。责任区的干部要深入到村组和社区,重点加强对困难户、低保户、上访户、意见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的联系,了解群众疾苦、问题原由、帮扶需求、社情民意和致富经验,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台账,做到对象范围清楚、目标任务清楚、沟通渠道清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群众动向掌握到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多数群众的诉求,正确研判可能出现矛盾纠纷的性质,把握事态发展的基本趋向,牢牢把握舆情、民情、警情,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多数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必须坚决解决到位;对合理不合法的说明情况,表明态度,正确引导,用足政策,争取部分解决;对不合理不合法,但确有困难者,可酌情给予救助。思想工作跟进到位。对群众的情绪和怨气,责任区的干部要及时进行疏导,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要做到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感情联系到人,关心关爱到心,把利弊关系分析透彻,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做到零距离、零误解,必要时,对个别人公安派出所要进行法治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以实现教育转化。法律手段处理到位,事前送政策法律进村入户,教育群众知法守法,事中引导群众表达诉求要合法理性,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事后对少数挑衅法律底线、无理取闹的人要坚决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通过推行上述做法,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一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而且在新农村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先进本色。二是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广大党员干部切身体会到,从关注贫困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入手,可以清楚地查找工作作风和与群众感情上的差距,可以更加自觉地端正思想态度,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形成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服务群众队伍。三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使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分子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四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亲历亲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使群众经常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得到他们的及时帮助,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亲民的行动,党和政府为民的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机关中有的党员干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较差,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有的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够到位。少数负责包村的党员干部到包村点次数少,办实事少。二是部分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非党员群众,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没有感召力。三是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考评机制不活。对此项工作布置下去了,真正抓落实和检查的少,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党员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淡化,热衷于实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哲学。二是组织管理的因素。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内容,还有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的方面,没有形成真正的制约激励机制。三是党员自身的因素。不少党员放松或忽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有些党员学用脱节;有部分党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存在“坐不下来,钻不进去”的浮躁情绪;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认为年龄大,不愿学。

四、对策与措施。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在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丰富服务载体、建立制约激励机制,要从以下五方面去努力。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端正工作态度才能形成工作力度,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仅仅是简单的变换空间,更重要的是置换心态,转换角色。基层艰苦的环境、复杂的问题、现实的困难,需要我们机关干部要排除抵触情绪、浮躁心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以正确的角色去应对。到基层后,机关干部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甘当“学生”,不耻下问,尽快熟悉基层工作环境,掌握基层工作策略,确保说话说到点子上,帮忙能帮到关键处。要带着“主人翁”的态度,捧着真心、带着真情到基层,多说基层话,多排基层忧,多解基层难,多交基层友,努力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困难百姓的“解困人”,重点项目的“领路人”。要作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满怀干事业的勇气,只有到条件最艰苦.问题最复杂.工作最困难的基层去,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困难中迎接挑战,在奋斗中收获果实。

二要掌握工作方法。做好基层工作,不仅需要勇气和信心,更需要策略和方法。到基层后,机关干部一定要吃透政策,全面把握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维护农村稳定的方针和措施,深刻领会农民子女就业、扶持困难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的文件和制度,系统掌握国家产业发展、计划生育、土地使用、农保医保的法律和规章,牢牢把握执行政策、落实政策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传达好,以此鼓舞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交流给群众,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政策,夯实基层的发展基础,增强基层的发展后劲。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但“身”要下,更重要的是“心”要下,要真正走进农民的家,迈进百姓的门,贴近田间地头的人,弄清楚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把他们的期待反映上去,重视起来,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服务措施的可行性。到农村,要出实招,要多想办法调产业、搞建设、保稳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要多出主意抓生产、谋创新、筹资金,让建设新农村的人多起来;到项目建设一线,要多想点子保物资、保质量、保安全,让工程进度快起来。

四要严格自我要求。机关干部到农村,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如果机关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自身形象不好,就会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对机关干部的总体评价,所以广大机关干部一定要珍惜机会、严于律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要坚持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不占百姓便宜。要保证在基层的时间,不准无故离开岗位。要摆正位置,放低姿态,主动当好配角,当好助手,当好参谋,自觉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成事不坏事。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各项。

规章制度。

和规定,坚持服从党委、政府的管理,主动接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监督。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全体干部的主要职责,关系到人心向背,意义重大,使命光荣。镇党委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脚踏实地,务求实效,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率先垂范,形成制度,抓出效果,班子成员和责任区负责人要认真履责,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办成一项民心工程,让干部转变作风,群众拍手称好。要通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开展,使全镇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各种矛盾有效化解,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努力开创全镇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强化宗旨意识,充分认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明确一个目标一个政党要想长期执政,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定,最根本的是老百姓要安居乐业。党的xx大将民生问题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全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些群众,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普遍存在,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按照xx大提出的关于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组织带领群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三个作用改善民生,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改善民生提供政治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把改善民生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关注民生,经常研究民生,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凝聚力量,大力协调解决民生问题。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做到对上增强执行力,对下增强领导力,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影响力,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发挥推动发展的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针对基层存在的各种民生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措施,着力解决,使基层民生问题有人抓、有人管,就地解决,尽快解决。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勤劳致富,做改善民生的表率。要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社会和谐的促进者。

突出六个重点改善民生,涉及各个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想方设法做好民生工作。一是要立足于“学有所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解决好上学难的问题。切实抓好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二是要立足于“劳有所得”,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努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广泛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对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要立足于“病有所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急救医疗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努力扩大医保覆盖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是要立足于“老有所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探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建设管理,解决好农村“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人员的养老问题。五是要立足于“住有所居”,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健全廉租房制度,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众有房住。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六是要立足于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防重大事故发生。重视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防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能力。

处理三个关系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改善民生是加快发展的目的和体现。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正确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民生问题无小事,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既要尽力而为,积极努力,尽最大可能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解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防止“民生工程”成为一厢情愿的“政绩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能办到的尽快办,一时办不到的创造条件办。三是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改善民生,是全社会的大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主体作用。要强化政府职能,调节收入分配、扩大社会就业、加强社会管理,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要调动群众的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对能够用市场机制解决的民生问题,通过市场机制组织社会力量去解决。

做到三个倾斜改善民生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做到三个倾斜。要把工作的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倾注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的力量,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一要坚持向基础基层倾斜。民生问题,更多的存在于基层,基础基层工作是改善民生的支撑点和立足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贴近群众,联系实际,直接帮助群众解决民生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坚持向热点难点倾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往往是最突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畏难思想,抓住难点不放,齐心协力攻坚,下功夫解决好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等热点难点民生问题。三要坚持向督查落实倾斜。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真抓实干,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落实在行动上。各级党组织要靠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党的领导,努力改善民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考验。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积极践行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面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和谐社会建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94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