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国资国企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2024年“国资国企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发展人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强驱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强大的助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集团,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提升自身技能,激发各类人才在生产经营中,施展才干、建功立业,为建设世界一流公司发展愿景,立足“五个**”“九个一流”为发展动力,持续提升公司人才强企发展战略,带动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和技术能手脱颖而出,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公司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坚持战略引领,创新人才竞争机制。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坚持战略引领,充分开发市场化人才工作体系,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打造与生产力高端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紧紧围绕“五个**”“九个一流”建设,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步伐,以人才集聚、培养强基、汇智用才、动力激发、暖心留人五大工程为牵引,明确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拓展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健全完善“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八级”职级技能等级序列,全面统筹抓好经营管理、科技、技能、营销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养造就推动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育选管用全链条机制,加强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打造支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围绕重大工程、重要专项,培养领军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全面实施领军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聚焦“高精尖缺”和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三是壮大满足先进制造需求的知识性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聚焦核心关键工种,大力选拔首席技师和两级技能带头人,进一步完善“两纵+两横”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积极开展“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1年—2023年共完成认定3443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428人。同时,积极探索“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等方式,广泛开展以赛代训、竞赛比武等方式,通过采取课堂与生产现场交互、教学内容与产品生产过程同步,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享的产教农合新模式,让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培育服务**品产业需要的市场化营销人才队伍,聚焦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健全营销人才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加大营销培训力度,创新激励人才机制,激发营销人才全力拼市场抢订单,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争创一流业绩。
坚持统筹全面发展,赋能高质量人才提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更需要能够熟悉掌握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聚焦对标世界一流转型发展提质年的各项要求,围绕公司“十四五”发展的重点目标、重点领域、重点任务,聚焦各产业、各领域、各单位主责主业和使命定位创新需求,统筹谋划、提前布局,为每一个项目研发、每一个产业发展、每一项工作都配足人才和团队,全力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在创新技能竞赛模式上,聚焦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坚持以世赛、国赛和地方赛为引领,完善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有效推进练兵、培训、竞赛常态化、制度化整体推进;二是创新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秉持开放引才、开放育才的理念,加大对“双一流”院校和优秀硕博士引进力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人才,建立灵活多样的柔性引才机制。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积极引进特聘专家和行业领军人才,进一步加快建设北京、西安、南京“人才飞地”,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无人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秀人才;三是统筹优化各类人才队伍结构。在科技、技能、管理、营销四支队伍结构,对各类人才在**品项目、科研生产、工艺技术及各军种领域、重点装备型号产品、核心工种之间的专业分布适当,与公司整体发展布局相适应,在优势领域、主要产品、核心技术等,加快建设才集聚地和技术创新团队,全面推动由传统领域向先进制造转型;四是持续完善人力资源预算管控机制。严控总量定员,优化技能人员结构,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人员调剂配置,全力保障重点战略方向、重点军贸项目以及现役装备“提质增效”改造等项目。
坚持改革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新质生产力要下好“人才”大棋,它的特点是创新,而创新之道,唯在其人。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公司在年度工作会、职代会提出,坚持以市场导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活用好各类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一是持续优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领导人员能上能下机制,树立注重实干实绩、激励担当作为的考核导向,强化年度和任期考核结果运用,从严落实领导人员能上能下规定,严格退出管理;完善工效联动薪酬总额调控机制,坚持“增低、扩中、调高”原则,推动薪酬增量向关键核心岗位、骨干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生产一线人员倾斜,实现薪酬“能高能低”;深入落实国资委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以合同管理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关键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实现人员“能进能出”;二是完善员工全职级发展通道机制,畅通科技、技能、管理、营销职业发展通道,入级员工对应享受职级薪酬,使各类人才工作有目标,奋斗有方向;三是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以价值创造、能力、贡献为导向,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强管理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职级调整挂钩,营造科技人员真搞科研、搞真科研的良好生态;四是深入推进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鼓励领军科技人才挂帅出征;五是完善人才使用机制,进一步落实项目总师负责制,持续推行长师分设管理制度。积极为科技人员减负松绑,为各类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六是持续健全体系创新要素价值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赛马”机制,推动股权激励、非上市公司“效益改善、增利创效”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实施项目分工、科技成果转化等多元激励模式,激发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才向高质量发展。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企业发展环境好则人才聚,牢固树立忠诚企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发挥才干的人才文化,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积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党对干部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持续完善党委管人才战略、管人才政策、管人才协调的工作机制,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工作的全过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二是强化政治思想引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人民兵工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赓续和弘扬“战车精神”和“铁骑文化”,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中争当模范、建功立业;三是完善新时代人才工作管理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人才工作责任体系,加大对各单位引才、育才、留才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资金,确保人才充分享受政策利好;四是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建立人才荣誉激励体系,开展政府津贴专家、“草原英才”、“鹿城英才”、“**工匠”等人才选树活动,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清零”行动和却职业(工种)资格证书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和技能人才,畅通产业就业聚人、优质服务引人、优美用人环境留人的激励畅通渠道,培育和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不断完善训练方法,精益求精,提升技术技能水平,通过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好人尽其才的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人才动力,也一定能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好地书写企业快速发展新篇章,抢占新的市场高地、塑造新的发展优势,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保障,也为更好履行强军首责妥当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汇报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