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座谈交流会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座谈交流会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年来,县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以党建引领为旗帜、以网格管理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目的,构建起组织有力、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党建引领有力度、基层治理有温度。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建强“头雁”队伍。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开展“送教下乡”基层宣讲36场次、培训村干部50余人次、“擂台比武”活动1次,建立村干部学历提升奖补机制,选拔16名年轻有为的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逐步选拔一批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通过村上推荐、党委考察、县级联审的程序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78名,年内轮换驻村工作队员7名,落实村组干部报酬逐年增长机制,组织173名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着力推动“头雁”队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强担当、促干劲,提高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以及化解矛盾能力。提升阵地建设。持续深化基层基础建设,把村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成为引领、服务、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实体支撑,年内改造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11个,优化功能,合理布局,统一标识挂牌,达到“资源统筹、功能完备、制度规范、布局合理、作用发挥”的目标,实现村党群服务中心“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培树先进品牌。深入开展“黄河首曲党旗红”基层党建全域提质工作,打造“黄河入陇·富民连心”“先锋引领·聚力发展”等乡镇党建品牌9个,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以品牌推动党建、以党建引领治理的工作局面。
二、优化体制机制,构建“田字型”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责任担当。形成以县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落实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年内确定2个牧村党组织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对象,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指导,重点对薄弱环节规范提升,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织密治理网格。着力构建“多网合一”的组织体系,全县调整优化网格74个,将2432名党政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民兵队伍、村两委班子成员纳入到牧村各网格,实行“双报到、双报告”制度,通过陇情E通APP排摸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7200余次,做到党建引领与牧村治理相互促进、牧村服务与网格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水平。共建平安边界。立足x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理位置特殊、社情民情复杂的区位实际,打破区域壁垒、打破条块分割,组建跨区域联合党组织19个,紧扣边界地区稳定、发展、民生问题,召开联席会议12次,签订《边界地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50份,实现组织共建、队伍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治理共抓,夯实了涉藏区域维稳基础。
三、丰富治理载体,拓宽“多元化”的基层治理渠道。健全协同联动。深化拓展“8+”机制,扎实推进“五个群众工作全覆盖”行动,不断升级支部联建工作实效,选派41个联建组长、41名联建村“兼职书记”、签订共驻共建协议90份、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提升计划41份、修订村规民约19份、关怀慰问655人,帮办实事30余件,形成了多方协同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格局。把准“便民”主线。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民事村办”工作作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严格落实县村干部坐班轮班和走访联系群众制度,今年以来41个牧村党组织共办理为民服务事项2000余件,全面实现旗帜在基层树立、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凝聚。坚持融合共治。持续推动“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为10个基层治理重点村配备了政法委员,严格运行《县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深入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村入户”活动,提高广大牧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持之以恒整治移风易俗,进一步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积极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培育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