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材料)在自然保护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云海发表时间 3760562

强调自然保护地的重要性,要求加强管理与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公众参与意识,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自然保护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省自然保护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林业草原工作会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1年全省自然保护地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刚才,X处长通报了2021年自然保护地管理成效评估考核结果,X市、X市、X市、洋湖国家湿地公园4个单位交流了先进做法和特色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2021年工作

2021年,在国家林草局的重视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省自然保护地战线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向前迈进,为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国家公园取得重大进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决策部署,积极推进X国家公园试点后续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时任省委书记X、省长X、时任常务副省长X、时任副省长X多次听取X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一是国家代表性显著提升。2021年6月25日,X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过了X国家公园范围调整方案,新纳入了X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桑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各保护地之间的链接地带。今年3月1日,X省长、X副省长专题听取X国家公园建设范围的情况汇报,同意将崀山部分世界自然遗产地纳入X国家公园范围,国家代表性在体制试点的基础上得到有力提升。二是管理体制不断理顺。认真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有关X国家公园由"省政府直管,X市代管"调整为"省政府直管,具体由省林业局管理"的要求,明确了X管理局的主要负责人由省林业局派出,切实加强了对X国家公园管理局的领导,各项工作有了新的改善和提升。三是设立工作加快推进。组织编制了X国家公园科学考察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价报告、设立方案,并通过了中国工程院张守攻院士任组长的专家评审。编制了《X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印发了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清单,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完成期限;X国家公园试点领导小组明确的38个建设项目清单基本完成。

2.整合优化工作稳步推进。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实事求是的原则,依规、高效开展整合优化工作,持续优化保护空间布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认真完成再完善预案。按照2021年4月上报国家林草局的预案完善成果,完善预案新增调出面积万公顷,调入面积万公顷,参与整合优化的438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为301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面积为万公顷,占国土面积比例%。整合优化后,参与与未参与整合优化的自然保护地合计面积万公顷,去除重叠区域后,保护面积万公顷,占国土面积比例%。二是率先开展"回头看"工作。深入安化县、涟源市等县市区开展了存量问题处置方案专题调研,对郴州等市州进行了现场指导,举办了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回头看"工作视频培训班。整合优化"回头看"期间,全省共反馈2024个问题,涉及20632个图斑,面积公顷。经过技术审查把关,全省拟同意对9个市州31个自然保护地181个图斑,涉及公顷的面积进行调整。我省经验获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回头看"工作会议推介。三是有效处置国家公园矛盾冲突。对X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及新增区域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公顷,集体人工商品林公顷、矿业权2处,水电站53座和1处风电站等问题逐项研究处置方案,确保矛盾冲突依法依规妥善解决。

3.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始终坚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按照改革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一是议事协调机构得到加强。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领导协调机制",积极争取省委编办支持,将原有的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联席会议、省湿地保护联席会议两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整合,设立了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省自然保护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省局,统一组织协调自然保护地的相关工作,研究解决自然保护地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针对基层反映的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落地过程中与生态保护红线难以协调的问题,省林业局充分发挥协调小组职能,积极汇报衔接,解决了整合优化过渡期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关系,在全国率先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属自然保护地的由林业部门管控,自然保护地外的由自然资源部门管控"的工作原则,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是部门工作职能得到优化。省级林业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形成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力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格局。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具体由三个处室管理。其中,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牵头负责各类自然保护地行政审批、监督执法等行政事务,具体管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工作;新成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中心,负责管理除湿地公园外的各类自然公园,以及全省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事务,并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提供技术支撑;湿地中心负责管理湿地公园。省林业局组织成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地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省自然保护地协会,制定印发了相关工作规则,自然保护地的设立、调整、总体规划编制以及建设活动审批各类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三是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推动。根据自然保护地分级设立、分级管理体制的要求,省林业局积极对接省委编办、省财政厅,争取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直管试点工作。联合省财政厅等部门开展系列调研,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研究》等调研报告,为下一步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改革提供了工作基础。

4.保护监管成效全面凸显。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科学规划、严格监管、系统保护的要求,在加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将规划编制工作、项目监管一道纳入了"湘林杯"考核事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整治。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办法》要求,组织开展了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自查自纠、"洞庭清波"、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等专项督查行动;积极配合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按职责分工做好了"绿盾2021"强化督查、小水电清理整治"回头看"、违建别墅清理整治"回头看"等各类督查工作。自各类督查以来,全省自然保护地共建立问题台账3757个,目前已经完成整改3588个,持续整改的169个。一些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整改成效显著,如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项目退出,被编入全国100个"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区累计清理自然保护区杨树万亩,修复杨树清理迹地及洲滩万亩;省局牵头督导整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湘九公路"问题,在全省第一批完成了整改销号任务。二是规划编制工作有效推动。有序推进《X省自然保护地"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X省森林公园"十四五"发展规划》《X省湿地保护修复"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启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专项规划》。督促指导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修编,全年共编制和修编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30个(其中自然保护区6个、风景名胜区10个、森林公园11个,地质公园2个,草原公园1个),已获批12个(其中自然保护区2个、风景名胜区6个、森林公园2个、地质公园2个)。全省自然保护地的规划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为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规划引领和项目支撑。三是各类建设活动有效监管。切实强化行政审批和审查工作,坚持各类建设项目绕避自然保护地的原则,对无法绕避的严格项目准入。全年共审批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78个,其中自然保护区25个、风景名胜区11个、湿地公园42个。针对立法过渡期湿地类型和水生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审批政策不明确的问题,多次向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汇报。依规依程序推进涉风景名胜区项目建设。严格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湿地公园土地管理,严格落实湿地"占补平衡"制度。针对部分自然保护地中央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未建设、未验收的问题,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和重点督办。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成效评估机制,对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分类开展了管理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资金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强化评估结果运用。从总体上看,全省自然保护地得到了较好地保护,经考核评估的323处自然保护地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分别为为%、%、%。

5.资金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始终坚持把增资引项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切实强化对自然保护地的资金保障,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能力建设水平。一是在资金投入上有增长。全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中央预算内、长江经济带等渠道累计直接投入自然保护地项目资金亿元,较上年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国家公园建设省级财政统筹资金亿元全部到位,有力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监测等工作开展。二是在项目储备上有加强。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的支持,2022年共计入库国家公园"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项目、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力补助项目等项目资金亿元。其中,向国家林草局申报2022年中央财政入库项目资金亿元,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库资金亿元;配合申报了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从目前国家林草局反馈的信息来看情况良好。三是在建设实效上有进步。自然保护地项目申报工作逐年规范,项目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大部分的项目文本在申报过程中做到了既快又好。自然保护地保护和修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绝大部分质量较高,生态效益明显。一些重点项目如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特别是洞庭湖GEF项目,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第三方项目终期评估为"优秀"。中央电视台《天下财经栏目》对东洞庭湖保护区的稻渔共养鸟类友好农业模式进行了报道,FAO驻华代表对洞庭湖GEF项目给予了高度赞许。

6.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始终围绕局党组生态保护、生态提质、生态惠民中心工作,坚持保护优先,推进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产业规模有增长。全省围绕自然保护地共建设了生态旅游目的地X个,基于自然保护地设立的5A级景区X个,4A级景区X个,综合旅游收入X亿元,占旅游总产值的X%。虽受疫情影响我省生态旅游大幅下降,但全年也达到了X亿人次。部分保护地接待量显著提升,如X山风景名胜区通过积极打造经典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升级打造六条X文旅深度体验线路,全年共接待游客X万人次,较上年度增长X万人次。桃花源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破亿元",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年接待游客X万人次,较上年增长X万人次。二是产业提质有举措。组织专家认真编制了《X省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对全省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进行谋划布局,确立了在"十四五"年期间,在全省重点建设X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森林人家X户,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基地X处、自然研学基地30处。在南岳衡山主办了以"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X省第三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与重庆市林业局联合承办了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边会,在会上就中国X保护管理经验做特邀推介,提升了中国X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在新宁崀山组织召开了中国X第十一次年会,成立了"X地貌保护联盟"。三是产业增效有突破。重点打造并推介世界奇观、森林康养、南岭寻迹、神奇雪峰、环湖揽胜、动植物研学等6个生态旅游路线,联合省民政厅、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3部门评定第二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0家,全省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达57家。特别全省风景名胜区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着力加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已创建智慧景区12处。各市州依托自然保护地打造了X省首届花卉博览会、大围山杜鹃花节、沩山茶旅文化节、"X·桃花源文化旅游节"等一批优质品牌活动。成功举办了自然保护地摄影大赛、自然保护地知识竞赛等系列宣传活动献礼建党100周年,X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二、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

1.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公园建设,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当作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国之大者"来推动,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3月,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的地方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武夷山。2021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向世界宣布,"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省委省政府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推动部署。2021年7月7日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加强对X国家公园(试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等重要保护地和长株潭生态绿心的保护。"2021年11月25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在中国共产党X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022年1月17日召开的X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X省长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自然保护地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全省林业系统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不断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业绩。

2.我们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既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开创性工作,也是对原有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升级与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了国家公园"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在理论创新、顶层设计、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等方面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任务要求,我省保护地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级管理;创新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财政保障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各项改革任务亟待落实落细。当前正值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过渡期,是自然保护地矛盾冲突集中爆发期,也是推进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大家务必深刻学习领会国家公园体制的理念、内涵,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实情,对照差距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在"破与立"中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推动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3.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每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历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绿盾"、小水电整治、违建别墅清理、非法码头整治、自然资源审计、"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都持续聚焦自然保护地,秦岭违建别墅、祁连山生态破坏、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围、常宁大义山保护区等典型案例教训都极为深刻,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近日省委办公厅通报了5起顶风违建别墅问题典型案例,无一不涉及自然保护地,且均发生在党中央通报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情况之后,表面上是违建问题,实质上是严肃的政治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屡禁不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地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坚决,领会绿色发展理念不深刻,政绩观存在偏差,没有深刻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要求,在追求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到位,日常监管不到位,监管执法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动真碰硬。三是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在清查整治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变相助长了顶风违建问题的发生。在此形势下,林业部门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履行好部门监管职责,加强自然保护地日常巡查检查,严格项目准入,完善负面清单,加强项目批后监管,及时尽早发现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举一反三,推动建立"早发现、早处置"工作机制,实现常态长效治理。

三、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

今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决策部署,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以国家公园建设为核心,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机制为重点,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为目标,持续推进整合优化,切实强化全面监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1.着力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要是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全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与国家层面的汇报和沟通,尽快完善并报批《X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力争早日挂牌设立。加快X国家公园38个建设项目扫尾工作,全面完成体制试点区建设任务。认真组织实施X国家公园感知系统、生态步道、X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建设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建设项目,着力提升国家公园基础设施水平和管护能力。对标《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和国家公园设立要求,按照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原则,统筹推进张家界等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联合地方启动前期科学考察等基础性工作。二是持续完善整合优化预案。按照中央对"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最新要求和优先顺序,根据国家林草局统一安排部署,在整合优化预案"回头看"基础上,进一步调处保护地矛盾冲突,持续完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切实优化全省保护空间格局。同时,按照国家局的部署,积极推进风景名胜区改革。前段时间,部分地方反映了在整合优化过程中一些自然保护地存在落图不精准的问题,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司明确要求进行纠正。对此项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要组织工作专班抓好落实,并按省局的要求上报情况。三是有序推动规划体系建设。目前,规划已过期暂未修编或没有规划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还有135处(含自然保护区30处、风景名胜区27处、森林公园11处、地质公园6处、草原公园1处,湿地公园60处)。2022年,各地要结合实际,分类型推进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不可或缺,是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项目安排以及分区管控的重要依据,凡未编制或是过期的均须抓紧启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22年要实现总体规划全覆盖。这方面我省是有教训的:江永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因未编制总体规划,在2020年省级环保督察中被作为典型案例通报批评。目前全省还有5个设立较早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仍未编制总体规划,也未进行功能分区,要抓紧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并充分对接整合优化预案成果,妥善划定范围边界和功能分区,提高规划编制科学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是建设项目落地的重要依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要积极推进总规编制,并上报国家层面批复。省级风景名胜区凡未编制或已到期的,都要尽快编制后报省政府批复。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草原公园、湿地公园等其他自然保护地,可根据各自建设需要,结合整合优化工作进展,适时启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这里不作硬性规定。同时,要抓好《自然保护地国土空间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健全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为依法依规开展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助推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着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主要是落实"三项要求"。一是要落实好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要求。各级林业部门负责行使全省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职责,各保护地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承担生态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特许经营、科研宣教等职责。各地要参照省局做法,尽快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领导协调机制,统一组织协调保护地相关工作。要认真落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省局负责管理、国家级自然公园由市州局负责管理、省级保护地由县市区负责管理的规定。从今年开始,全省推行自然保护地工作报告制度和全面监管制度。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每年应向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工作,并接受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履职情况、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情况、开展旅游和特许经营活动情况、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排查情况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省林业局报告,原则上每年汇报一次;国家级自然公园向市州林业局报告;省级自然保护地向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报告。二是要落实好范围调整和分区管控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事权划分和职能职责,负责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地的设立、规划、建设、晋(降)级、调整、退出等重大事项,负责组织实施对自然保护地内项目建设等活动的审批、审查等行政权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自然保护地内实施项目建设,一律应向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行政审批、核准、备案等手续。在依法取得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审查手续后,方可推进项目建设后续工作。其中自然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一律依据《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X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实施细则》《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筑设施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由保护区管理机构审查后向省林业局提交申请,省林业局按程序开展行政许可审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自然保护区内修筑设施。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依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X省风景名胜区条例》管理,未纳入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的一般建设活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在征求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和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林业局开展选址核准,按程序审批。针对什么是重大建设工程,省局已制定《X省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工程选址方案核准管理办法》,即将下发执行。森林公园内的建设项目依据《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X省森林公园条例》管理,项目审批与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合并办理,省林业局不再单独审批。国家级湿地公园内的建设项目,依据《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初审后向省林业局提交申请,省林业局按程序审查出具意见并报国家林草局备案。省级湿地公园参照国家级管理。其他自然公园如地质公园、石漠公园、草原公园等依据有关部门规章和总体规划进行建设,建设前征求林业主管部门意见。三是要落实好系统监测和考核评估的要求。要按照国家局印发的《全国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制定完善《X省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实施方案》,并配套出台相关规程规范和操作细则,启动自然保护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林业大数据平台数据融合工作,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各市州、县市区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要按照省印发的实施方案和规程规范,启动编制各行政区域和单个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结合正在开展的县域范围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要按照有关规定,在去年的基础上整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管理评估工作,统一组织实施,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要对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管理方式、管理措施和管理成效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坚持问题导向,分类做好指导,加强成果运用,切实提升管理效能。今后,管理评估的结果将作为省局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

3.着力创新建设发展机制。主要是做到"三个推进"。一是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重视支持,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切实加强保护管理站房、科研监测、巡护路网、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救护等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电路、通信网络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旅游、科普教育、自然体验等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技术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水平。省局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支持,筹备建立我省自然保护地重大项目储备库。对严重超期的中央投资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加大督导力度,推进项目顺利实施、规范建设、及早竣工。二是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着力改善自然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提高自然保护地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今年我省共59个县市区纳入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县域范围。相关县市区要对照国家要求,将辖区内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内容纳入县域重点工程项目打捆申报并组织实施,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建设生态廊道、开展重要栖息地恢复和废弃地修复。三是推进科学合理利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要树立正确的保护观。我们的保护工作不是绝对保护,而是科学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开展合理利用。要深入学习研究法律法规政策,明白自然保护地里能干什么,要怎么干,给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当好参谋,有序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及自然教育、自然体验、自然研学等活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积极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制定特许经营办法,大力开展特许经营活动。特别是要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规划,打造一批观鸟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生态养生、野生动植物观赏等多元化特色生态旅游线路。组织开展2022年X生态旅游节系列活动,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会同张家界市主办好2022年X张家界国际保护节,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园40周年庆祝活动。继续开展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建设认定,举办X首届森林康养论坛。支持发展生态友好型特色产业,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丰富的生态物质产品。加大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培养一批"生态文化讲解员",讲好自然故事。着力将自然保护地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的标杆地。

4.着力强化全面执法监管。主要是落实"三条措施"。一是抓好自然保护地全面监督。经报请省政府同意,定于3月至12月在全省开展强化自然保护地全面监督工作专项行动,《全省强化自然保护地全面监督工作方案》已经下发,按照方案要求,3月至5月要以"地方自查+省级排查"的方式,对林业系统管理的377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内的非法采砂采矿、非法违规建设、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六大类违法违规活动进行全面摸排。这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针对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一项全面治本的必要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自查排查,5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和问题台账报送省局。省局已经部署开展以2019年为基准年的遥感监测,适时分批次下发问题图斑线索,持续督导问题彻底整改。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履职履责,勇于攻坚克难,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务实的作风,抓好这项重点工作。对发现摸底排查工作不细不实、瞒报漏报以及虚假整改等问题的,省局将提请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二是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重点督导2021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涉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工作,继续按要求抓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用地变化核查、小水电专项整治、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洞庭清波"、"绿盾2022"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长江经济带、省级环保督察等督察检查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核查,坚决推进整改,及时移送线索,强化信息公开,巩固深化整改工作成效。对在核查过程中发现的自然保护地矢量数据有误或边界偏移等问题,要逐级向省局报告,省局将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地勘界工作办法,形成相关各方认可、准确清晰的边界数据,推动自然保护地精细化管理。三是要抓好自然保护地动态监测。切实加大对自然保护地内人类活动和开发建设的动态监控管理力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遥感监测、实地巡查、例行检查等手段及时发现和掌握自然保护地内的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活动,强化源头治理,防范化解风险。从今年起,省局统筹开展全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工作,每半年向地方推送一次图斑问题线索,各级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要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核查,省局将不定期组织对核查情况进行抽查复核,并将相关工作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林长制考核指标体系。我们还要建立统一监测整改平台,把所有的监督整改纳入统一监管,包括国家局和其他部门的监测。落实好全面监督,重要坚持三项原则:积极主动,全面监督;逐步清理存量,坚决遏制增量;统一台帐、统筹整改。

5.着力加强支撑保障体系。主要是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逐步建设一支政治忠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队伍。要创新招录、聘用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条件,拓展自然保护地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发展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分层级、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人才培养计划,启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实地培训,并举办监测技能大赛。切实利用好"全国自然保护地在线学习系统"平台,逐步提升保护地管理机构职工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培育一批扎根本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生态管护员。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业、监测评估等关键领域科学研究,深化与中南林科大、省林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各类学会的合作,建立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和长期试验基地,加强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设立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力争形成一批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推进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定期评估预警生态风险。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媒体宣传推广,重点加强网络、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重点筹划"自然保护地宣传月"活动。继续在全省开展"学知识·护生态"自然保护地知识竞赛,多形式加强自然保护地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传片,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地宣传图册,定期发布自然保护地体系概况、自然教育和公共服务信息。支持自治州办好2022年度中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指导新化县举办好第四届"X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开展自然保护地进课堂活动,将科学知识与生态教育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打造自然保护地宣传工作阵地,使之成为展示湖湘特色生态文化的重要窗口。全面总结GEF项目建设成效,组织推广项目成果。积极组织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积极履行国际公约,持续提升我省自然保护地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强调一下保护地的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保护地是行业监管的重要领域,要提高思想意识、采取过硬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坚决抓好保护地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

同志们,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中央赋予林业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对推动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省林业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知重负重、唯实唯勤,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376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