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2024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评暨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强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部门加强协作,落实有效措施,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评暨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2024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评暨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召开2024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评暨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此,我就这两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庄清洁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过去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明显减少。大部分村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了垃圾的定期清运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部分村庄通过生态化的处理方式,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幅提高,如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在整治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从市到乡、村,各级政府都明确了工作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市级层面加强了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住建部门负责指导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业农村部门主抓厕所革命等工作,财政部门保障资金投入,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社会资本参与、村民自筹等多种方式,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群众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等多种方式,农民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最初的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和守护者。许多村民自觉参与到村庄清洁行动中,主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积极配合厕所改造和污水治理工作,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这种群众意识的转变,为我们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客观分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
虽然总体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区域之间、村庄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较强的地区,整治工作推进较快,效果明显;而一些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庄,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整治工作相对滞后。有的村庄只注重表面的清洁,对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深层次问题重视不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还有些村庄虽然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运行维护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影响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整治标准不够高
在一些地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存在标准不高的问题。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虽然垃圾得到了收集,但分类工作还不够细致,存在混装混运的现象,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水平。在生活污水治理上,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环境要求,对周边水体环境仍有一定影响。厕所改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如部分卫生厕所的冲水设备、通风设施等存在故障,影响了使用效果。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整治过程中对质量和标准的把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重建轻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缺乏对后续运行维护的有效管理。例如,部分农村垃圾收集设施损坏后未能及时修复,导致垃圾露天堆放;污水处理设施缺乏专业的运维人员和稳定的运维资金,无法正常运行。同时,对村民环境卫生行为的约束机制不够健全,虽然村民参与意识有所提高,但仍存在部分村民随意倾倒垃圾、破坏环境设施等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
(四)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财政压力更为突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垃圾处理设备更新,以及农村厕所改造后的长效管理等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而目前的资金来源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整治工作
1.科学编制规划
要结合我市农村实际情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科学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规划要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俗文化特点,合理确定整治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与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相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要广泛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符合民意、贴近实际。
2.统筹安排项目
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安排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项目。根据不同村庄的需求和特点,合理安排项目实施顺序和资金分配,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例如,在有条件的村庄,可以将污水治理与厕所改造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水的达标排放;在生活垃圾治理中,要统筹考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环节,优化设施布局,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二)提高整治标准,确保工作质量
1.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对于生活垃圾治理,要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对村民的分类指导,提高分类准确率,确保垃圾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要选用先进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定期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厕所改造要注重质量把控,严格选用合格的建筑材料和卫生洁具,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确保改造后的厕所坚固耐用、使用方便、卫生达标。
2.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区)、乡镇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抽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村民的监督作用,鼓励他们对整治工作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举报,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网络,确保整治工作质量经得起检验。
(三)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1.建立稳定的运维管理体系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要建立稳定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明确设施产权归属和运维责任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成立专业运维队伍等方式,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建立运维资金保障机制,合理确定资金来源渠道,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设施维护、设备更新和人员工资等方面。同时,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确保运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加强村民自治管理
充分发挥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环境卫生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明确奖惩措施,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村民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定期对村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村民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的村民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处罚。同时,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主题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四)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1.增加财政投入
市、县(区)两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财政投入力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逐年增加。财政资金要重点投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关键领域,优先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和整治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庄。同时,要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2.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企业通过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参与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为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加强对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运营效果符合要求。
四、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监测。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整合民政、教育、医疗、住房等部门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一旦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要及时启动帮扶机制,根据其风险类型和实际需求,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如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保障兜底等,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2.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继续加强对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的排查和巩固提升工作。在教育方面,要确保脱贫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落实好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在医疗方面,要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保障政策的落实,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在住房方面,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后的质量监管和后续维护,保障脱贫群众住房安全;在饮水安全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1.做好产业衔接
立足我市农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纳入乡村产业振兴整体规划。加大对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如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等。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同时,要注重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让脱贫群众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稳定增收。
2.加强就业帮扶
继续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和脱贫人口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吸纳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促进脱贫人口充分就业。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和供需对接,为脱贫人口就业提供便利。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有效衔接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层层压实责任。要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到乡镇、到村,明确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同时,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考核激励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有效衔接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方法。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通过考核激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工作落实。
(三)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汇聚,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同志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持续推进这两项工作,努力建设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