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经验分享会上的发言
县委书记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经验分享会上的发言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关于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减负赋能相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明责、减负、赋能”的工作核心,探索“三减三化”工作举措,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减负,赋能乡村振兴。
一、减负担,化繁为简抓落实。一是减会议频次。推行“多会合一”,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会议发言单位不超过5家,每个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会议内容清单化,把干部从频繁的会议中解放出来,全面卸下干部“包袱”,让干部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工作落实中去、服务群众中去,进一步强化工作闭环,提高工作效能。截至目前,会议数量同比下降12%。二是减文件材料。严控文件篇幅,掐头去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除部署综合性工作外,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不得报送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有措施没有成效、无实质内容、无参考价值的报告。针对上级来文进行精准分类整理,推行每周工作清单制,将涉及村级工作内容清单式下发到各村(社区),减少村(社区)干部研究文件时间,让村(社区)干部直接抓落实,提高工作质效。截至目前,发文数量同比下降44%。三是减管理考核。对10个乡镇(街道)、69个部门进行实地走访和书面调研,广泛听取关于优化改进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一些导向性偏弱、操作性不强、区分度不大、精准度不高的指标进行删减,明确“四化”建设、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等关键任务分类考核,合理设置指标权重,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二、减形式,化零为整重实践。一是规范群组。严防“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聚焦工作重点,清理没有实际作用的工作QQ群、微信群、钉钉群、APP,简化报表事项,推行“一张表”工作模式,对已上报或已掌握的台账、报表等不要求重复上报,杜绝“上下一般粗”“层层转发”“一转了之”,推动工作从“指尖”落实向“全面”落实过渡,从频繁的线上办公转向线下落实,督促干部在实际工作上下功夫、出实绩。二是联动督查。紧盯集中扎堆、多头重复检查等考核问题,实行督检事前计划管理制度,统筹部门一体考核。优化督查检查方式,联合“两办”督查室和县纪委监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检查和随机抽查,不简单要求村级提供印证资料,直接通过直观成果、群众评价了解工作实绩,防止简单以查资料、看台账等形式上的督查增加村级负担。三是严控陪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题导向,调研不扎堆、不事先踩点、不制作接待手册。严控随行、陪同人员,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改进新闻报道,用好融媒体,记者不超过2人;少报道会议活动,多报道基层一线。
三、减虚浮,化虚为实强服务。一是精简机构牌子。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要求,按照4块标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2处标识(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原则,对于法律法规、中央和省级没有明确挂牌要求的,一律予以撤销,全面为村级阵地减负瘦身。二是明确服务事项。严格落实《县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试行)》,成立县村(社区)事务准入工作领导小组,对村级事务进行集中整治,从规范村级评比和考核、清理精简社区台账、清理组织机构和工作任务、清理整合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制度、规范面向村级组织发文和会议等6个方面详细规定,把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由原来的150余项精简为56项,通过分析研判,梳理20条不应由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清单,让基层减负成果更好惠及群众。三是强化服务效能。对照党章党规和法律法规赋予农村基层组织职能职责,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在原有村“两委”及监委的组织架构之下,对应设置党群服务中心、民生保障中心、综治服务中心、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股份经济合作社等五大职能机构,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逐步形成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的“两委一社四中心”村级职能组织体系,切实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县探索推行的“两委一社四中心”改革被评为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